鳌太穿越线路图攻略 秦岭鳌太穿越驴友失踪为什么危险巨大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鳌太穿越线路图攻略 秦岭鳌太穿越为什么危险巨大
  人的一生,需要面对困难的勇气,更要有度过困难的智慧,有些苦痛必然会经历,有些事情当然也会过去。但有些路,没有捷径,因为,风雨会来,疲惫会来,黑夜会来,所有你没经历过的都会来。  比如,鳌太。  时不时地在一天之内让你亲身感受春,夏,秋,冬的变化:风、雾、雨、雪、冰雹,说来就来,让人防不胜防;又时不时交错在云海翻滚里,看不清2米之外的队友,又或者是手脚并用攀爬在九重天的石海里,上不去下不来,喘息里尽是着急;又或者满是疲惫看到不远处的营地直接躺倒,直到队友送上来一杯热汤,又或者是经历重重磨难却始终迷漫在浓雾里,与群山的真容失之一面,又或者这些“风景”在这某次你的坚持和努力穿越中,全部得到满足。  随着时间变迁,多年的传奇,鳌太被冠以“顶级”穿越线路,变成了一个衡量标准,甚至是强驴的标杆。驴子以走鳌太为荣,但,为什么如此?  鳌太线,鳌山-太白山,两个秦岭主峰的高点,被连在了一起,鳌山以爬升难坡度陡,休息点少著称,而太白则线路多,路线延绵、景色优美而著称,尤其是杜鹃花品类多以及植被物种的繁多,被称为我国的基因宝库。其南天门、玉皇池、大爷海、平安寺等各具特色,景色优美。同时由于海拔差比较大,夏季攀登可以一天之内领略春夏秋冬四季之感,妙不可言。而且路线兽道众多,各式路线基本汇集于此,有大殿到平安寺的松针小道,也有南面废人的六里坡,一望无际的跑马梁,和第四纪冰川遗址组成的石头阵。  如果只是太白山,放4天的行程,可以说每天都能领略到不同的迤逦风光,是一条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公园。而挂上了鳌山则路线陡然增加了数十公里,并且这数十公里走起来是相当的艰辛。  由于海拔2500以上就开始了灌木以及第四纪冰川遗址,所以但凡走个梁必离不开石海的阻挠。而东西二塬走起来又极少遮蔽,敞开的广阔却带来无尽的烦恼。走梁是公认的捷径而没水又是走梁所必须面对的事情。看着绿油油的生机盎然,却撅地三尺不见水源。再加上荞麦梁,耸立山峰,但凡无攀登经验之人,如果不知道腿法比胳膊更重要的,很可能就挂在梁山无法动弹,而身下则是深渊万丈。再加上太白山脉是我国东半壁最高山峰气流活动及其多变,尤其是山梁上风口众多,比较著名的是大、小文公庙风力较大时帐篷基本无法搭建。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跑马梁、以及东西塬也是巨大的风口。尤其是少有湿润天气,下午一过4点,起风必然伴随着大雾。从而形成太白山脉最大的杀手,&风雨雾&齐发,即有风2
&&&1&&&&&&&
本文相关新闻推荐:
其他网友正在看秦岭鳌太线穿越风险极大&&望游客三思而行!
秦岭鳌太线穿越风险极大&&望游客三思而行!
秦岭鳌山至太白山徒步穿越,是无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魂牵梦绕之地,作为国内顶级穿越路线之一,其穿越难度系数也是其他线路无法比拟的。穿越线路的西端是海拔3456米的鳌山,东端为海拔3771.2米的太白山,是秦岭山梁东西最高程的穿越。两山主峰之间直线距离约40公里,徒步距离约150公里。夏季天气好的话,顶级驴友队也需要7天时间才能完成穿越。沿途气候变化无常,瞬息万变,忽冷、忽热、忽晴、忽雨,素有“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即使在夏天,太白山上的气温都可能在零度以下,风大,雪大,氧气含量不及平原的一半,游客若上山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承受不了稀薄的空气压力,容易诱发疾病。再者山高路陡,峰峦叠嶂,壁峭沟深,河流密布,渺无人烟,通讯信号全无,穿越鳌太线风险极大。近几年,游人失踪死亡事件不断,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至今,在太白山失踪和遇难的游客已超过30人。
日,咸阳彩色显像管总厂青年职工六人与西北大学学生二人结伴攀登太白山,途中遭遇连阴雨、迷路,结果造成1人摔伤致死、2人失踪。
日,南开大学7名学生在登太白山途中,由于迷路,一人跌下悬崖遇难。
日,上海某户外活动俱乐部成员华某独自一人穿越太白山,遭遇连阴雨,在快要到达拔仙台时,迷失方向,摔伤,冻饿致死。
日,河北省廊坊一行4人在攀登太白山途中,一人在药王殿出现高山反应,抢救无效死亡。
日,西安一户外活动者张某、宗某、边某3人从太白县塘口登山,在行至2881米的跑马梁中部时,边某一人独自走失,至今下落不明。
日,西安某户外运动俱乐部大杨在穿越鳌山时,独自前行,最终走失在太白山。
日至2月19日,陕西“神女”踏雪,孤身风雪穿越,救援队及当地公安、家人多次上山搜救,21天才有踪影。
&日,陕西某户外运动俱乐部领队在穿越“鳌太”线路时,因为感冒导致肺水肿在位于药王坪的地方死亡。
日西安9名驴友登鳌山,5人失踪,200余人搜救至23日,1名驴友遇难。
日,来自北京的11名驴友从鳌山塘口登山处出发,计划一周时间完成鳌太穿越,但只有10人平安出山,1人中途走失。
&日,西安某户外俱乐部10人,在穿越鳌山时,偶遇暴雪,三人遇难。
2013年,5月28日,沈阳驴友耿某在鳌山太白山穿越时,从5月20日出发到5月27日一直没有任何消息,陕西救援队展开撒网式的搜救,终于在28日上午8点左右发现了耿某和他的驴友。他向当地媒体表示:“以后再也不穿越了”。
日,西安一名56岁的张姓驴友在穿越鳌太线时,在海拔3500米处的九重天遇难。另有一名湖北籍的女驴友在穿越鳌山时失踪。6月16日,家人报警求助,有关方面正在展开生死搜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次次的失踪、一次次的死亡事件,事故发生率还呈逐年上升态势,这血的教训,难道还不能引起驴友的重视,阻挡驴友冒险前行的脚步?
究其原因,是一些驴友抱着猎奇、探险心理,不走传统旅游线路,专拣原始森林无人区、野生动物出没区行走,随时会存在迷失方向、被野生动物伤害、冻饿致死、摔伤和被大水冲走的危险。还有就是不听工作人员劝告,不看路边警示公告,我行我素,不按照旅游线路结伴而行。有的游客甚至为了逃避门票,分别从南坡的龙洞沟、大莽河,猪娃沟,北坡的三岔峡、白云峡、塘口等登山,而南坡的龙洞沟是太白山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活动重点区域,属保护区的核心区,按国家法律规定是不允许游人进入的,因为人为活动过于频繁则会对大熊猫野外生存和种群繁衍造成一定的影响。白云峡、塘口等根本就没有路,属原始林区,进去就容易走失。有的游人轻信网上的驴友和一些户外俱乐部的宣传,忽视安全和风险,把锻炼健身变成了“竞赛”,探险,最终酿下了祸根。
这么多年的鳌太穿越,不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沿线的生态环境也遭到肆意破坏。鳌太的2800营地、3100营地、水窝子营地、西塬垭口营地、东塬营地、大石河营地,还有太白山的各个接待站,本来就稀少的树木被砍烧,遍地的废气罐、焚烧垃圾的残留物、残坏的手杖等,营地、接待站已经变成一个个垃圾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早在2010年,太白县政府就下了“逐客令”:严禁户外爱好者私自攀登太白山和鳌山。太白县生态休闲产业办的负责人表示,太白县政府要求在太白县境内组织开展登山的团队,须提前一周向太白县生态办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批备案后方可登山,但却没有一个登山团队来备案。县域面积2780平方公里的太白县每一座山、每一条沟都是上太白、登鳌山的路径,使得鳌太穿越成为停不下的痛。该县虽然在各个进山口设置警示牌,但驴友们往往忽视安全,自行上山,令管理部门头疼不已。太白县生态办的负责人说:“鳌太穿越确实吸引驴友,但这条穿越线路风险极大,绝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的”。
宝鸡市一位多年参与户外运动的王先生说:“这些年,鳌太线穿越人员失踪死亡事件屡见不鲜,驴友们应该反思,不能让自己陷入险境,让别人兴师动众救你,不能总是消耗大家的公共应急救援资源”。
记者了解到,进入5月份,鳌太线穿越就进入旺季,几乎每天都会有300多人在进行穿越。每年的5-10月是鳌太线穿越的旺季,也是救援人员最忙碌的时候。仅去年一年宝鸡一家救援队就参与救援40多次。“但每一次血的教训都没有引起驴友们的足够重视。”陕西曙光救援队负责人说,一些外地网友和他说,穿越鳌太线的死亡率甚至比攀登珠峰还要高。
记者还了解到,秦岭鳌太穿越路线,走的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未经批准,进入均属违法;另外,这段线路,因为气候异常,海拔高,空气稀薄,无信号,无路可走,全在岩石上和原始森林中艰难行走,容易迷失,专家建议,为了生命安全,不要从这里穿越。
这些一次次血淋淋的事实,这些难忘的血的历史教训,还不能引起众多的游客重视吗?准备去穿越秦岭鳌太线的朋友,请你们三思而后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驴友穿越秦岭鳌太线失联后续:11人被安全转移
来源:央视网
  “鳌太线”是纵贯秦岭鳌山到主峰太白山之间的一条线路。实际距离80公里 平均海拔3500米。是户外探险爱好者热衷的线路之一。五一假期期间 来自全国多地的户外团队选择穿越鳌太线。
  因为5月2日遇到暴风雪天气,来自江苏、云南、山西、上海等六省市40名驴友被困。当地组织多支救援力量沿三条线路展开搜救,截至5月5日下午八点半,37人确认安全,1人失联 ,2人死亡。
  5日晚上八点,21名在大爷海营地的驴友中11人被安全转移下山。其中一名女性驴友有冻伤,已送往就近医院治疗。目前11人都无大碍。营地其余人员将于明天天气转好后下山。
  来自青海团队的五人在太白山海拔3500米左右的九重天附近,利用无线电和救援队恢复联系。目前这五人生命体征良好 寄养比较充足。正在等待救援队靠近。(央视记者 陈武 永青 志庆 许辉)
(责任编辑:郭彪 UN832)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四天穿越鳌太线攻略指南_网易旅游
四天穿越鳌太线攻略指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标准鳌太是指,从太白县的塘口村上鳌山,一路穿越到太白主峰拔仙台后沿着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厚畛子的线路下山。小鳌太是指强度小于标准鳌太的另外几条线路:从23公里上鳌山正穿,或者下板寺上太白反穿鳌山,以及从塘口村上山下板寺下山的活动。
&&& 鳌太线是国内最艰难的徒步线路之一,吸引了不少驴友前去探险。鳌太线路是指纵贯鳌山-太白这一秦岭主脉的线路,驴友们根据鳌山和太白上、下山地点以及强度的不同,将鳌太分为:标准鳌太、小鳌太和大鳌太。标准鳌太是指,从太白县的塘口村上鳌山,一路穿越到太白主峰拔仙台后沿着玉皇池-药王殿-南天门-铁甲树-厚畛子的线路下山。小鳌太是指强度小于标准鳌太的另外几条线路:从23公里上鳌山正穿,或者下板寺上太白反穿鳌山,以及从塘口村上山下板寺下山的活动。大鳌太是指,大于标准鳌太的穿越线路,一般指从塘口村上山到鹦哥或者嵩坪寺的保护站。
&&& 本人用四天时间(8月5日9:47开始从塘口村上山,夜宿西跑马梁,6日7:48出发19:45夜宿金字塔峰下。7日6:43出发18:59登顶拔仙台夜宿大爷海营地,8日6:53大爷海出发17:23到达嵩坪寺保护区管理站)完成了从塘口到嵩坪寺这一段艰苦而难忘的穿越。
鳌太线上的风景
&&& 一、鳌太穿越的强度
&&& 网上有走完鳌太的朋友说&只要能走绿野2.0的人都可以走鳌太。&我个人认为:户外活动,随便忽悠别人走上高风险线路是极不负责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鳌太隐藏着的风险绝对不是简单的绿野2.0的强度可以涵盖的。四天走下来,我觉得身体的疲劳程度虽然远低于09年自己走一日顺时针大五台环线(那次4:00从红门岩走到北台因雾太大被迫于20:00在北台挂单耗时16小时未能完成全程)和小五一日连串。但是,鳌太从飞机梁到太白梁这一段基本都沿着狭长的山脊纵走和横切,很多地段要比08年以前的小五台的北东山脊难度大很多,尤其一旦遇到暴风雨雪天气或者大雾,对所有人的体能和心理都是一种考验。
&&& 二、天气
&&& 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气候带的分界,也是整个中国最重要的分水岭,所以鳌太区域气候比一般高山地区更复杂且多变,每年4月底夏至前后、8月上旬、9月底都会出现一周左右的好天气,适合完成穿越,其他时间则多暴风雨雪和大雾,不适合穿越。盛夏时节,山上出现浓雾和雨雪交加的恶劣天气是很常见的,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很重要。  4月底,我曾尝试用一周时间穿越,在从眉县到塘口村的路上看到满山的冰雪,整个鳌太大梁如一座几十公里长的冰雪长城,上山后因为不会使用借来的GPS而果断下撤。多数走过鳌太的朋友都没有我这次幸运,在跟他们聊天中,很多人提到的感触最深都是恶劣的天气。在走鳌太前,我从进入8月就开始每天上网查太白县、眉县、岐山和周至等几个县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在确认8月5-9日晴天后,才果断找同事换班上山。  尽管8月5日天气预报是多云转晴,但是塘口上山的时候满山的阴云,一路能见度不到150米,上到2100开始下小雨,药棚子向上的路段能见度不足100米,盆景园的气温6℃左右,风不低于5级,不借助GPS很难确定方向和方位。直到18:50到达鳌山导航架附近的时候,才看到阴云里的太阳。晚上西跑马梁扎营的时候,睡袋帐篷全是湿的,感觉很冷。夜里基本一夜没睡,狂风几乎将帐篷吹塌了,帐篷里温度计显示温度4℃左右。8日早晨从大爷海去文公庙的路上看到很多水坑里结了冰。所以如果装备不能满足北京冬季野外露营的需要,最好不要尝试夏秋季鳌太穿越。
&&& 三、高反问题
&&& 4月23日,从鳌山下撤过程中遇到了西安户外救援队的朋友,从他们口中得知有人(牧野)山上高反遇难,当时以为是新驴,后来网上得知,遇难的牧野是当时的领队,应该算是资深老驴,高反面前人人平等!鳌山太白山的高度尽管只有左右,但是大强度的重装爬升和纵走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很大,其高反程度与4300左右的轻装线路差不多,对身体机能是个考验。对于没有上过高山的新人来说最好是能多一点时间适应高反,或者多来几次大五和小五快速穿越再去走鳌太。上鳌山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尽量避免感冒或者呼吸系统有问题时带病上山。
&&& 四、鳌太的水源
&&& 冬春季的鳌太满山冰雪,不用考虑水源问题,夏季走鳌太水源是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鳌太从2800到西源之间没有稳定的水源,西源的水源在太白梁的山沟里,取水很不方便。所以上山前必须带足够扎营一天以上的水容器,我从北京出发前包里塞了一个2L的空瓶一个600ML的脉动和一个500ML的热水瓶,以及3米长的塑料水管(防止从岩缝里取不到水),到宝鸡后怕容器容量不够,又买了个1.5L的矿泉水。从塘口上山到水洼子营地根本不用考虑水源,沿途到处都有水,只是盆景园以上的水多数都在石坑里,水质比较差,需要烧开或者消毒后饮用。本人因为初次上鳌山和太白,对水源位置和情况不清楚,所以上山前带了1.5L矿泉水和0.5L的开水。到2900营地后又用空瓶补了2L的山泉水,背着4L水上鳌山白白浪费了不少体能。
&&& 水洼子营地到2800营地距离很短,不用带太多的水,过了飞机梁到西塬营地基本都是在刀脊上切行,路时有时无,很多地方需要在石海中翻越,中间没有水源,所以2800营地水源是从飞机梁到东源之间唯一稳定且优质的水源,如何分配水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 本人采取的策略是6日15:50到达2800营地后就地烧水做饭,吃饱喝足后把所有容器装满,17:00开始爬升,在金字塔大峰下面扎营。这样既为后面的路上节省水,又可以充分利用日落前的时间多走路。  金字塔岩壁上可以看到水迹,我横切金字塔的时候特意查看了所有有水迹的岩壁,那些岩壁淌下来的水很少,只在岩壁上薄薄的渗了一层,根本不可能取到水,而且上面爬满了喝水的蚊虫。西塬垭口前最后一个山包的阳面有三处岩壁上有水迹,我也特意横切过去看了一下水源情况,比金字塔岩壁上的情况稍好,其中2处岩壁渗水量估计能达到5L每小时左右,第一处在渗水点草地上一个蹄窝里有大约200ML的清水,我趴上去喝了两口,水质很好,于是徒手挖了个10L左右的蓄水坑,在另外一处用石块和草甸在石头上拦了个小坝蓄水。可以为以后雨季穿越的朋友做应急性水源。
&&& 西塬的水源在太白梁的山沟里,我爬太白梁的时候本想横切过去查看一眼水源状况,但是横切过程中上升过高,到山沟位置时候已经在水源之上200米了,不过可以听到很明显的水声,水质情况不清。翻过太白梁后走一小时就可以到达大石河上游,从这里到拔仙台根本不用考虑水源问题,沿途到处都有水,喝足后带500ML完全可以到拔仙台。
&&& 如果选择从拔仙台向鹦哥镇方向下山的话,沿途平安寺到白云寺之间只有大殿可以补水,大殿的水质很差,所以下到平安寺后一定要把水喝足,带够。
&&& 五、沿着石海爬升是效率最高的
&&& 鳌太穿越过程中要翻越数不清的石海,开始阶段我对石海很不适应,总是从石海边上找草地绕行,后来发现这是一个错误。太白的石海,都是亿万年前冰川作用后遗留下来的花岗岩,表面经过风化后摩擦力很大,没有冰雪的时候只要鞋底够硬,踩在上面根本不用担心出现滑倒现象的发生。相反草地和灌木丛多数都坑洼不平,很湿滑,绊脚崴脚情况很容易出现,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滑倒。另外走草地能量损失很大,而踩石头上升几乎没有任何能量损失,所以在上升阶段尽量多爬石海,这样可以节省不少能量和时间。
&&& 六、鳌太的风景
&&& 从塘口村上山到药棚子垭口,基本在山沟里找路上升,根本没什么风景可言,上到盆景园后低矮的油松有些特点,此后一直到鳌山飞机梁,基本都是平淡无奇的石海和草甸风景,飞机梁到大石河风景比较好,大梁南北的风光有明显差异,梁南由于降水比较大,山势较缓沟壑间几乎看不到岩石,全是绿油油的丛林。梁北则沟壑纵横,山险谷深,奇峰怪石随处可见,有些地段与的风景黄山的东海相似,但是和川西的壮观山水相差很远。
&&& 七、分配好体能和时间是关键
&&& 我个人认为,本次穿越能够顺利完成最关键的因素是天气晴好和有GPS作为重要的参照。看到有些驴友初次走鳌太就采取无向导无GPS的方式,并引以为荣,我觉得他们的行为很可笑,户外活动不是呈英雄的地方,英雄是供后人们瞻仰的!户外让别人记住名字的往往都是那些因事故丧生而被写进事故报告的人,保持头脑的清醒要比强健身体更重要。
&&& 走鳌太前我仔细研究了网上很多攻略和地图,计划好每天的具体行程。但是因天气和特殊原因,实际行程往往与计划会有出入。但是不论出现任何情况,我每天必须遵守的原则:天亮以后再动身,日落前必须找好营地,天黑前睡觉,绝不走一分钟的夜路。这样既保证了一个人全程的安全,又能每天充分休息,不盲行,不冒进,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 由于第一天上山遇到了雨,装备完全湿了,保持装备的干燥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不少驴友选择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停下来休整晒上一天的装备。高山上天气瞬息万变,晴好的天气是走路的最佳时机,能走路的时候尽量走路。6日我背着一包湿装备7:55从西跑马梁出发后,一直走到中午13:30趁着中午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午餐同时拆包晒装备,山脊上风很大,且日光充足,半小时的午饭时间足以将帐篷和薄衣服完全晒干。16:50到达2800垭口做饭吃饭期间,又晒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将睡袋和其他装备基本完全晒干。这样做尽管琐碎了一些,但是却充分利用了晴好的天气多走路且完全将装备晒干。
  此外,我看很多驴友走鳌太的时候都背了不少腐败物资,开始上山的几天大吃大喝,最后阶段往往饿着肚子行走,一路走下来往往掉了好几斤肉。我走长线基本上体重没什么变化,我个人认为户外长线活动只要能量和营养够用,吃的越简单越好,所以每天除了保证吃好晚饭外,早点一般很简单,多吃富含淀粉的面包或面饼和热饮,中午简单吃几口就可以,沿途边走边吃高能量的食品,一般走比较艰苦的线路的时候我都会买一些葡萄干和核桃仁,途中喝水的时候就吃几口。既保证了能量的供应,又保持胃里始终有消化物质,既不因饥肠辘辘的感觉而影响行动,有不会使胃负担过重而影响走路。
本文来源:极限户外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秦岭鳌太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