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油喝了会怎样是干什么用的

哪里有卖巴豆油子版公告:哪里有卖巴豆油子版汇聚广交同行朋友,这里有哪里有卖巴豆油最新资讯,爆款推荐,特价专区,促销专区,清货专区,热销商家,欢迎您的光临!
市场价:¥380
市场价:¥1
市场价:面议
市场价:¥1
市场价:¥136
市场价:¥1
市场价:面议
市场价:面议
市场价:面议
市场价:¥200
市场价:面议
市场价:面议
市场价:¥1
市场价:面议
市场价:¥1
市场价:¥1
频道介绍:
相关市场:
热门搜索:当前位置: >
性热,有毒;味辛;归胃、大肠经。功效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禁忌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巴豆是什么巴豆,在中指科巴豆属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有大毒,属峻下逐水药,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结、腹水肿胀等。 【别名】: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双眼、红子仁、巴贡、巴米、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巴仁、芒子、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巴豆的图片巴豆的功效【功效主治】泻下寒积;逐水退肿;利咽;蚀疮杀虫。主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 《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 《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 《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 《本草拾遗》:主癥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 《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 《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 《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喉痹,,通利关窍。寒积便秘本品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可单用巴豆霜装入胶囊服,或配、制丸服,适用于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大便不通,腹满胀痛,病起急骤,气血未衰者,如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腹水臌胀本品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用治腹水臌胀,可用巴豆配为丸服(《肘后方》)。近代用本品配绛矾、为丸,即含巴绛矾丸,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喉痹痰阻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治痰涎壅塞、胸膈窒闷、肢冷汗出之寒实结胸者,常与贝母、桔梗同用,如三物小白散(《伤寒论》)。此外,小儿痰壅、乳食停积甚则惊悸者,可用本品峻药轻投,可祛痰、消积,常与胆南星、、六神曲等同用,如万应保赤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痈肿未溃、疥癣恶疮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治痈肿成脓未溃者,常与、、等熬膏外敷,以蚀腐皮肤,促进破溃排脓;治恶疮,单用本品炸油,以油调雄黄、轻粉末,外涂疮面即可。巴豆的作用对消化道口服l滴,即能产生口腔,咽部及胃部的灼热感并有催吐作用。巴豆油在肠内遇性肠液可经水解后释出巴豆酸,能制激肠粘膜,增加分泌,促进蠕动而产生剧烈的腹泻,腹痛和里急后重。抗病原生物巴豆煎剂对金黄色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流感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抑菌作用。抗感染作用、芫花、大戟和大黄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中的多种细菌有效,且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有些致病性原虫均有抑制作用。 抗肿瘤实验室证明巴豆提取物有杀灭艾氏腹水癌和肝癌腹型细胞的作用。并对小鼠肉瘤,子宫颈癌,肝癌腹水型,艾氏腹水癌皆有明显抑制作用。 抗炎巴豆霜l.5g9/kg小鼠灌胃2次,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巴豆油诱发的耳廓肿胀。巴豆霜3g/kg大鼠灌胃2次,可使胸膜腔液白细胞数显著减少。镇痛巴豆霜l.5g/kg小鼠灌胃,可显著延长热刺激疼痛反应时间,降低对热刺激疼痛的反应。 毒性作用及其它巴豆在人体用之不当可产生各种毒付作用,甚则可致死。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使其局部产生红斑,水疱、脓疱等。实验证明,小鼠皮肤长期与巴豆油接触,可致乳头状瘤和癌。免疫抑制巴豆霜l.5g/kg小鼠灌胃,隔日一次,共7次,可显著降低胸腺指数、脾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炭粒廓清率,说明巴豆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巴豆的炮制方法 巴豆仁拣净杂质,用粘稠的米汤或面汤浸拌,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搓去皮,簸取净仁。 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每隔2天取出复研和换纸1次,如上法压榨六、七次至油尽为度,取出,碾细,过筛。将巴豆敲碎,每两巴豆以并酒等各七合煮,研膏后用。 巴豆治病验方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瘗;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金匮要略)三物备急丸) 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热,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千金方》) 治痞结癥瘕:巴豆肉五粒(纸裹打去油),三两(炒),皮一两(炒)。俱研为细末,总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汤下。(《海上方》) 治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秘,但出气稍暖者: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气达即通。(《仁斋直指方》) 治小儿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痰即自下。(《古今医鉴》) 治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和酒一钟,呷服。(《医说》)治夏月水泻不止:大巴豆一粒(去壳)。上以针刺定,灯上烧存性,研细,化蜡和作一丸,水下,食前服。(《世医得效方,针头丸) 治气痢: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细研,取热和丸,空心米饮下,量力加减服之。牛肝尤佳。或以蒸饼丸服。(《经验方》) ⑩治小儿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研末),飞罗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赤用汤,白用米汤,赤白用姜汤下。(《全幼心鉴》) 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巴豆大者二十五枚(去皮膜,研取油尽,如粉),黄丹(炒,研,罗过)取一两一分。上同研匀,用黄蜡熔作汁,为丸如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时候。(《局方》水浸丹) 治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并熬令黄,捣和之,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为度,勿饮酒。(《补缺肘后方》) 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钱;轻粉五分。放于四、五层纱布上,贴在肚脐上,表面再盖二层纱布。经一至二小时后感到刺痒时即可取下,待水泻。若不泻则再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治喉痹:二两(捣碎),巴豆半两(略捶破)。同于铫器内炒,侯矾枯,去巴豆不用,碾矾为细末,遇病以水调灌,或干吹入咽喉中。(《百一选方》) 治白喉:巴豆仁、朱砂等分,各研成细末,混和,每用3~5分,置膏药上,贴于眉间的上方(勿使药末掉入眼中)。约经8~12小时,局部皮肤发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时,便可揭去膏药,擦掉药末,涂上1%龙胆紫液,以防感染。(《江苏中医》 治耳卒聋:巴豆一粒,蜡裹,针刺令通透,用塞耳中。(《经验方》)治风虫牙痛:㈠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㈡针刺巴豆,灯上烧令烟出,熏痛处。(《经验方》) 治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末,频涂取效。(《普济方》治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壳,炒焦,研膏,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腐化。(《痈疽神秘验方》乌金膏) 治荷钱癣疮:巴豆仁三个,连油杵泥,以生绢包擦,日一、二次。(《秘传经验方》) 巴豆宜忌配伍【和合宜忌】“芫花为之使,恶蓑草、,畏大黄、、藜芦”(《本草经集注》)。“畏,菰笋,酱豉,冷水。得火良,与牵相反。”(《药对》)。体弱者和孕妇禁忌。【配伍应用】配杏仁,温寒逐水,降痰破结,常用于治疗大腹水肿之证。配大黄、干姜,干姜性温,与巴豆相合用于攻逐寒积,其祛寒开结之力更强。大黄苦、寒,与巴豆相配,寒热对消,只取其涤荡肠胃,推陈致新之功,以增强巴豆峻下通闭的力量。大黄尚能制巴豆毒性。三者合用可攻逐寒积。 配降矾,可逐水杀虫,用于虫阻经隧,腹大胀满者。治疗盥吸虫病晚期腹水尤效。 【鉴别应用】巴豆若用其峻下之力应生用,需消积磨坚之用应炒用。用于喉痹痰涎壅阻气道可制霜。《本草纲目》载:“巴豆生猛熟缓,能吐能下,能止能行,是可升可降也。” & 巴豆与大黄,同为攻下之药,但巴豆性热,脏腑多寒者用之;大黄性寒,脏腑多热者用之。对于胃肠实积阻塞不通者,寒实相结用巴豆,热实相结用大黄,二者有一寒、一热之不同。 【用法用量】多入丸散。外用适量。大多制霜用,以减轻毒性。内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绵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注意事项】畏牵牛花。巴豆的副作用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有毒。毒理试验1·LD50 &巴豆油的LD50为506mg/kg。巴豆霜含l0%和50%的巴豆油的LD50为1535mg/kg和540mg/kg。2·毒性反应:有毒部分为巴豆仁中的巴豆油,油中有毒成分为巴豆醇酯和巴豆毒蛋白,皮肤接触之可引起严重的接触性。少量内服,油中之巴豆酸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而呕吐、腹痛、峻泻、脱水、休克,但经输液和对症治疗可治愈。巴豆醇酯有致癌作用。其致死原因可能是对血细胞和中枢神经有原浆毒作用。3·促癌作用:巴豆油有很强的促癌作用,可以促进致癌物质3一甲基胆蒽诱发小鼠皮肤肿瘤。巴豆霜小鼠灌胃有致突变作用。巴豆毒蛋白经高温110摄氏度可破坏,因而能减少其毒性。 &不良反应巴豆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种子毒性大;其含巴豆毒蛋白及巴豆油。巴豆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能溶解红细胞,并使局部细胞坏死;巴豆油系一种峻泻剂,对胃肠道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与腹痛,重则发生出血性胃肠炎,大便内可带血和粘膜。对肾亦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巴豆油后,能引起急性皮炎。食后引起口腔、咽喉、食道灼烧感,恶心、呕吐、上腹部剧痛、剧烈腹泻、严重者大便带血、头痛、头晕、脱水、呼吸困难、痉挛、昏迷、肾损伤,最后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孕妇食后可致流产。人服巴豆油20滴可致死。接触巴豆引起急性皮炎及全身症状。以巴豆液喂小鼠、兔、山羊、鸭、鹅等均无反应;牛、马食之引起腹泻、不振等症状,重者死亡;对青蛙无害,对鱼虾、及蚯蚓等则有毒杀作用。种子油小鼠耳壳试验ED50(半数有效刺激剂量)为0.5μg/car。巴豆用药禁忌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巴豆。巴豆畏牵牛花。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无寒积者忌巴豆。(巴豆)毒者,以冷水、黄连水、大豆汁解之。 巴豆全株有毒,以种子最毒。中毒症状:误食后发生强烈的口腔炎、咽喉炎,剧烈腹痛,水泻或粘液血便,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青紫,甚至出现休克。 解救方法:早期可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给予微温的流汁饮料;腹剧痛可注射吗啡阿托品;如面色青紫可给氧,注射呼吸兴奋剂;出现休克可闻稀氨水,针刺疗法等对症治疗。 民间疗法: 大豆一升煮汁饮服。 捣烂芭蕉叶榨汁饮服。 土炒三钱、蕃稔干三钱,三钱。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饮服。 &急救偏方(1)给病人服冷稠米汤、稀面汤、纯、熟,任选一种,每次400~500毫升。每4~6小时1次。(2)取生200克,加水煎沸10分钟后取汁2000毫升;再入生甘草6克、10克,小火煎30分钟,滤取药液,待温。每次饮200毫升,隔3小时服1次。巴豆可以吗巴豆具有强烈的腹泻作用,但巴豆可以减肥吗?巴豆可以减肥吗人在吃了巴豆之后会拉肚子,这是否可以作为巴豆可以减肥的依据呢?答案是不可以。巴豆会使人腹泻是因为其清热作用,但如果把它作为纯粹的减肥食品,短期内会瘦一点点,一旦停止食用,反弹得很厉害;加上长期拉肚子使人元气大减,对健康极为不利。正确认识巴豆巴豆种仁中含脂肪油,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此外,巴豆油中含有辅致癌物,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所以用巴豆减肥只是达到一种排泄的效果,可是反弹作用非常大,吃巴豆减肥对身体还有害处。
相关阅读:
145057&阅读
142768&阅读
139927&阅读
134031&阅读
129596&阅读
127270&阅读
116968&阅读
114795&阅读
113616&阅读
最新热点:
大家正在看什么
568874人看过
425727人看过
414165人看过
369532人看过
300629人看过
274315人看过
271841人看过
269546人看过
237069人看过
234904人看过
208621人看过
206905人看过
181604人看过
171861人看过
168054人看过有谁知道中药材栀子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 百科问答
& 有谁知道中药材栀子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有谁知道中药材栀子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悬赏分:0 -
- 阅读次数:
有谁知道中药材栀子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关于"有谁知道中药材栀子的功效作用是什么??"的最佳答案
有谁知道中药材栀子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栀子,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芳,俗说即西域詹匐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人深红,九月采实暴干。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挑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栀子,不堪入药用。【拼音名】Zhī Zi【英文名】Cape Jasmine Fruit, Fruit of Cape Jasmine【别名】木丹、鲜支、卮子、 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 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采收和储藏:于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晒干或烘干。亦可直接将果实晒干或烘干。【原形态】山栀 常绿灌木,高1-2m。小枝绿色,幼时被毛,后近无毛。单叶对生,衡三叶轮生,叶柄短;托叶两片,生于叶柄内侧;叶片革质,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4cm,宽2-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侧脉羽状。花大,极芳香,顶生或腋生,具短梗;萼绿色,长2-3cm,裂片5-7,线状披针形,通常比萼简稍长;花冠高脚碟状,白色,后变乳黄色,基部合生成简,上部6-7裂,旋转排列,先端圆;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纵裂,2室;雌官司1,子房下位,1室。果实深黄色,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4cm,有5-9条翅状纵棱,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种子多数,鲜黄色,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微、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栽培】1.气候土壤: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而较湿润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佳。2.整地: 育苗地,先深耕33cm左右,除去石砾及草根,再行造畦,畦高17cm,宽1.3m。打碎土块,耙平,每亩施基肥2000kg。然后按行距27cm,挖宽7cm、深3cm的横沟,以待播种。3.种植:3.1.种子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以春播为好。在2月上旬至2月下旬(立春至雨水)。选取饱满、色深红的果实,挖出种子,于水中搓散,捞取下沉的种子,晾去水份;随即与细土或草木灰拌匀,条播于畦沟内,盖以细土,再覆盖稻草;发芽后除去稻草,经常除草,如苗过密,应陆续匀苗,保持株距10-13cm。幼苗培育1-2年,高30余厘米,即可定植。3.2.扦插繁殖:扦插期秋季9月下旬至1O月下旬,春季2月中下旬。剪取生长2-3年的枝条,摈节剪成长17-20cm的插穗。插时稍微倾斜,上端留一节露出地面。约一年后即可移植。3.3.定植:2-3月间定植,按株距1.2-2m,作好直径50cm,深30cm的穴,并用堆肥10kg与细土拌匀作基肥。每穴栽苗1株。4.田间管理:幼苗期须经常除草、浇水,保持苗床湿润,施肥以淡人粪尿为佳。定植后,在初春与夏季各除草、松土、施肥1次,并适当壅土。【性状】性状鉴定: 果实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4-3.5cm,直径0.8-1.8cm。表面红棕色或红黄色,微有光泽,有翅状纵棱6-8条,每二翅棱间有纵脉1条,先端有暗黄绿色残存宿萼,先端有6-8条长形裂片,裂片长1-2.5cm,宽2-3mm,多碎断,果实基部收缩成果柄状,末端有圆形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鲜黄色或红黄色。有光泽,具隆起的假隔膜2-3条。折断面鲜黄色,种子多数,扁椭圆形或扁矩圆形,聚成球状团块,棕红色,表面有细而密的凹入小点;胚乳角质;胚长形,具心形子叶2片。气微,味微酸苦。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显微鉴别 果实中部横切面:圆形,纵棱处显着凸起。外果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民,外壁增厚并被角质层;中果皮外侧有2-4列厚角细胞,向内为薄壁细胞,含黄色色素,少数较韧型维管束稀疏分布,较大的维管束四周具木化的纤维束,并有石细胞夹杂其间;内果皮为2-3列石细胞,近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壁厚,孔沟清晰,有的胞腔内可见草酸钙方晶,偶有含簇晶的薄壁细胞镶嵌其中。种子横切面,扁圆形,一侧略凸,外种皮为1列石细胞,近方形,内壁及侧壁显着增厚,胞腔含棕红色或黄色色素,内种皮为颓废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多角形,中央为2枚扁平的子叶,细胞内均充满糊粉粒。【化学成份】果实含环烯醚萜类成分:栀子甙(gardenoside),都桷子甙(geniposide),都桷子素龙胆双糖甙(genipin-1-gentiobioside),山栀甙(shanzhiside),栀子酮甙(gardo-side),鸡屎藤次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 acid),去乙酰基车叶草甙酸(deacetyl asperulosidic acid),去乙酰车叶草甙酸甲酯(methyl deacetyl asperulosidate),10-乙酰基都桷子甙(10-acetylgeniposide) 6〃-对香豆酰基都桷子素龙胆双糖甙( 6〃-p-coumaroyl genipin gentiobio-side)。又含酸类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3,4-二-O-咖啡酰其奎宁酸(3,-4-di-O-caffeoyl quinic acid),3-O-咖啡酰基-4-O-芥子酰基奎宁酸(3-O-caffeoyl-4-O-sinapoyl quinic acid),3,5-二-O-咖啡酰基-4-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奎宁酸[3,5-di-O-caffeoyl-4-O-(3-hydroxy-3-methyl)glutaroyl quinic acid],3,4-二咖啡酰基-5-(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奎宁酸[3,4-dicaffeovl-5-(3-hydroxy-3-methyl glutaroyl)quinic acid],藏红花酸(cro-cetin),藏红花素(crocin),熊果酸(ursolic acid),藏红花素葡萄糖甙(crocin glucoside)等。还含黄酮类成分:芸香甙(rutin)以及D-甘露醇(D-mannit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碱(choline),二十九烷(nonacosane),叶黄素(xanthophyll)等。果皮及种子中也含栀子甙、都桷子甙、都桷子甙酸、都桷子素龙胆双糖甙。花含三萜成分:栀子花酸(gradenlic acid)A、B和栀子酸(gardenic acid)叶含栀子甙,都桷子甙,栀子醛(cerbinal),二氢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dihydrojasmonate),乙酸苄檬(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等。根茎含D-甘露醇,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豆甾醇(sing-masterol)【药理作用】1.对肝脏功能的影响:1.1.对肝脏功能的作用:用SD大白鼠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正常动物,用2g生药提取物灌胃;C组为结扎总胆管,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动物;D组为高胆红素血症动物,并用2g生药的栀子提取物灌胃。实验测定肝脏Y蛋白、Z蛋白、BSP清除率、胆红素及有关酶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1.1.栀子提取物对动物血清和肝匀浆内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并无影响。结扎总胆管引起碱性磷酶酶活力增加将近2倍。但栀子提取物对升高了的酶活力并无作用。1.1.2.栀子提取物对大白鼠血清和肝内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极小,4组动物酶活力的波动均在正常范围之内。1.1.3.栀子提取物对正常动物血清GOT无影响。结扎总胆管后,血清GOT增加7倍,栀子提取物可显着降低升高了的酶达40%。肝内GOT较稳定,4组动物均无明显改变。1.1.4.栀子提取物对正常动物的酶活力无影响,但能使结扎总胆管动物升高了的酶活力恢复正常,可认为栀子提取物并不增加UDP一GT的活力。1.1.5.测定肝脏二磷酸脲苷-葡萄糖脱氢酶表明,结扎总胆管可以降低酶活力,栀子提取物能增加正常动物酶活力,同时也能使降低了的酶活力升高。1.1.6.栀子提取物能增加正常动物的Y蛋白、Z蛋白的量,但不能使由于结扎总胆管而减少的Y蛋白、Z蛋白量增加。表明栀子抗胆红素血症作用与Y蛋白、Z蛋白关系不大。1.1.7.动物给药后静脉注射BSP(2g/100g体重),测定血液中及胆汁中的BSP清除率,发现到达峰值时间均有相应的延长,表明BSP从肝内排出的过程受到阻滞。1.1.8.栀子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但与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无关。因此可以认为栀子提取物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栀子提取物可降低动物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其退黄机制较为复杂,它不增加UDP-GT的活力,也不增加肝内的Y蛋白和之蛋白,也不像茵陈蒿那样,增加胆汁的分沁量。1.2.肝脏的保护作用:1.2.1.ICR大鼠预先(24或48小时以前)给于栀子提取物,可防止因半乳糖胺引起的暴发性肝炎。1.2.2.实验大鼠给于异硫氰酸a-萘酯50mg/kg,可使大鼠血清胆红素和血清碱性磷酸酯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如每日给于栀子粗提物(1.5g/kg,口服,3天)可使因异硫氰酸a-萘酯中毒大鼠的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下降。栀子中提取的成分栀子甙同样有此作用。1.2.3.对肝脏的影响: 大鼠灌胃藏红花素50mg/kg 8天对肝脏功能无影响,但可引起急性肝脏变色。如服用高剂量100mg/kg 2周则可引起肝损害和黑变,但低剂量10mg/kg 40天并不产生上述情况,上述的肝损害和黑变是完全可逆的。因此藏红花素即使很高剂量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极小,在人服用时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剂量,所以藏红花素作为食品着色剂是十分安全的。2.对胆汁分泌的影响:大鼠、兔实验证明,栀子具利胆作用。其醇提物和栀子甙、藏红花素等均能使胆汁分泌量增加。大鼠口服、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内给于栀子甙25mg/kg引起胆汁分泌增加,以十二指肠内给药最为显着,几与去氢胆酸钠的效价相当。3.对胃液分泌及胃肠运动的影响:十二指肠给予栀子甙25mg/kg,能使幽门结扎大鼠胃液分泌减少,总酸度下降,pH值升高,作用相当于硫酸阿托品的1/5-1/10。静脉注射栀子甙和其甙元(Genipin),剂量分别为 100mg/kg与25mg/kg,能抑制大鼠自发性胃蠕动和匹罗卡品(Pilocarpine)诱发的胃收缩,但作用短暂。低浓度(1 :25,000)栀子醇提取物能兴奋大鼠、兔小肠运动,高浓度(1 :1,000)则抑制。小鼠和豚鼠离体回肠试验表明栀子甙有较弱的抗乙酰胆碱和抗组胺作用。4.促进胰腺分泌作用:杨稚珍等用胆胰插管研究栀子及其不同提取物对大鼠胆胰流量及胰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栀子及其几种提取物有明显的利胰、利胆及降胰酶效应。京尼平甙有最显着的降低胰淀粉酶作用,而其酶解产物京尼平的增加胰胆流量作用最强,持续时间较短。裴德恺的研究认为栀子促进胰腺分泌作用可能与保持胰细胞膜的结构、功能直接有关,从而从细胞水平上论证了栀子治疗胰腺炎的药效基础。初步观察亦发现栀子有使膜脂的过氧化产物减少作用。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栀子醇提取物(栀子果实粉碎后以乙醇渗漉,渗漉液在50℃减压浓缩去醇,制成300%浓缩液)5.69g/kg,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踏板法),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且与环己比妥钠(静脉注射,50mg/kg)有协同作用,能延长睡眠时间近12倍。但如用药组小鼠灌胃 35g/kg栀子醇渗漉液,然后分别在1、2、3小时,静脉注射环己烯巴比妥钠50mg/kg,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结果只有于2小时给药的栀子组能显着延长环己烯巴比妥钠睡眠时间(P<0.05)。但栀子对苯丙胺诱发活动无对抗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栀子醇提物5.69g/kg,体温可平均降低3℃,大鼠腹腔注射200mg/kg体温下降可持续7小时以上。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栀子煎剂和醇提物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兔、大鼠,不论口服,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均有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对肾上腺素升压作用及阻断颈动脉血流的加压反射均元影响。也没有加强乙酰胆碱的降压作用。给予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对栀子的降血压作用无影响。其降压作用不是由于释放组胺所引起。静脉注射普鲁卡因也不改变栀子的降血压效果,说明其降血压作用与传入神经纤维无关。对神经节无阻断作用。当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栀子的降血压作用显着减弱或完全消失,阿托品也可取消其降血压作用。故认为栀子的降血压作用部位在中枢,栀子降血压效应主要是加强了延脑副交感中枢紧张度所致。亦有报道栀子对外周阻力影响不大,离体鼠心灌流实验表明,栀子提取物能降低心肌收缩力。麻醉犬、鼠静脉注射栀子提取物500mg/kg引起的血压下降是由于心收缩容积及心输出量下降。Im 藏红花酸(藏红花素的水解产物)0.01mg/kg,能减少喂饲胆固醇兔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大鼠静脉注射大剂量1g/kg 的栀子甲醇提取物时,心电图可呈现心肌损伤及房室传导阻滞。但麻醉兔静脉注射栀子甙30mg/kg,对血压、心率和乙电图都无明显影响。栀子果实的热水提取物能刺激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使血管内膜得以修复。7.抑菌作用:栀子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8.致泻作用:去乙酰车叶草甙酸甲酯有泻下作用,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 0.53g/kg,服用6小时后开始腹泻。羟异栀子甙亦有导泻作用,小鼠口服的半数有效量为 1.2g/kg,服后3小时开始作用。栀子甙的导泻作用半数有效量为 300mg/kg,服药后3小时起作用。栀子甙酸的导泻作用半数有效量 >800mg/kg。9.镇痛作用:栀子甙及其水解产物京尼平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运动有抑制作用。10.抗炎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栀子以乙醇回流提取,在40℃以下减压浓缩至粘稠膏状(G1);将乙醇回流提取后的药渣,用水渗漉,渗漉液水浴蒸干(G2);将G1部分以甲醇溶解加硅藻土拌匀,以不同有机溶剂洗脱,分别回收溶剂得石油醚部分(G3),氯仿部分(G4),乙酸乙酯部分(G5),甲醇部分(G6)。然后以栀子甙(C-A),氢化可的松软膏(H-U),氢化可的松注射剂(H-I),外伤止痛膏(H-E)作为对照。观察栀子各分离部位对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和抗炎作用。结果如下:9.1.栀子各分离部分对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9.1.1.栀子对小鼠软组织损伤模型的实验治疗: 小鼠由特制的软组织打击器制成模型,然后分别涂药,每日1次,连续4次,5天后处死,按外表观察,分5组评分,同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分4级评分。栀子中G2、G3、G4对小鼠软组织损伤无治疗作用,G5和G6具较好的治疗作用。经4次敷药,从外表观察已基本治愈,无出血、瘀血灶。组织学观察,只见轻度肌纤维肿胀及少量点状出血灶,而外伤止痛膏对软组织损伤无明显治疗作用。9.1.2.G5、G6对家兔软组织损伤的实验治疗方法与1类似。实验表明,G5、G6对家兔软组织损伤同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敷药1小时后,家兔恢复正常活动,出血、瘀血灶明显好转。敷药4天后,外表已无明显的出血和瘀血灶。5天后处死动物组织学观察,见肌纤维轻度肿胀,部分组织内有点状出血和瘀血灶。实验进一步证明外伤止痛膏对出血和瘀血性组织损伤无明显效果。9.2.栀子各分离部位的抗炎作用:9.2.1.对小鼠急性耳肿胀的作用:栀子G1、G5、G6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均有明显作用,抑制率分别达42.1%、62.4%、69.0%。与氢化可的松软膏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9.2.2.栀子G5、G6对甲醛致大鼠亚急性足跖肿胀的作用:栀子G5、G6部分对甲醛致大鼠亚急性足跖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涂药后24小时,G5、G6对足跖肿胀的抑制率分别达28.7%、46.3%,涂药后48小时更为明显,达47.4%、53.5%。9.2.3.C-A对小鼠急性耳肿胀的作用:桅子C-A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以及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作用(P<0.01),抑制率分别达65.0%、77.3%。9.2.4.栀子甙(A)对幼鼠器官重量的影响:腹腔注射200mg/kg的栀子甙(A)对幼鼠免疫器官无影响,同时对WBC计数也无影响,而氢化可的松对胸腺、脾脏均有萎缩作用。【毒性】栀子醇渗漉浓缩液(300%)1次给药,腹腔注射和灌胃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7.1g/kg和107.48/kg。栀子甙(Geniposide)和栀子水提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低,前者口服、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给药的半数致死量为3g/kg。水提物腹腔注射给药的半数致死量为 5g/kg。京尼平(Genipin)l次给药观察72小时,其口服、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对小鼠的 半数致死量 分别为 237、190 与153mg/kg。栀子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07.4g/kg,腹腔注射为 27.45g/kg。栀子乙醇提取物10g/kg 灌胃,连续4天,使小鼠环己烯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延长,肝脏呈灰绿色,乙醇提取物4g/kg 或去羟栀子甙 250mg/kg 灌胃,连续4天,可使大鼠肝微粒体 P-450含量和对硝基苯甲醚脱甲基酶活性降低,肝呈灰绿色。栀子骨髓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表明,栀子无致突变,致畸效应。【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热3min,滤过。取滤液5滴,置瓷蒸发皿中,烘干后,加硫酸1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黑褐色,继转为紫褐色。(检查藏红花素)(2)本品1%热水浸出液,滤过。取滤液10ml,置有塞量简中,加乙醚5ml,振摇,水层呈鲜黄色,醚液无色。(检查藏红花素)商品规格格 按栀子果实成熟的程度分为一、二等。一等:果实长圆形或椭圆形,饱满。表面橙红色、红黄色、淡红色、淡黄色,具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皮薄,革质。略有光泽。破开后种子聚集成团状。气微味微酸而苦。二等:较瘦小。表面橙黄色、暗棕色或带青色,间有怪形果或破碎,余同一等。【炮制】1. 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2. 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3. 山栀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4. 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5. 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6. 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7.《雷公炮炙论》:凡使栀子,先去皮须了,取人,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性味】苦;寒【归经】心;肝;肺;胃;三焦经【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未掺或调敷。【注意】脾虚便溏者忌服。1.《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2.《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附方】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NONG: 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昧, 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②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③治伤寒身黄发热: 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④治湿热黄疸: 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⑤治尿淋,血淋, 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⑥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⑦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 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⑧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 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⑨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入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⑩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11.治鼻中衄血: 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12.治肺风鼻赤酒: 老山栀为末, 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本事方》)13.治赤白痢并血痢: 山栀子仁四七枚。锉, 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14.治热水肿: 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15.治妇人子肿湿多: 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16.治折伤肿痛: 栀子、白面同捣,涂之。 (《濒湖集简方》)17.治火丹毒: 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18.治火疮未起: 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19.治疮疡肿痛: 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 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20、治烧伤: 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 (《救急方》)【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NONG,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用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服,无不利也。2.《丹溪心法》: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降,人所不知。亦治痞块中火邪。大凡心隔之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寒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若曰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备言之矣,若欲行温散温利,宁无助火添病耶! 古方中多以山栀子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复而病安。3.《汤液本草》: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NONG不得眠也。4.《本草经疏》: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面赤酒疱?鼻者,肺热之候也,肺主清肃,酒热客之,即见是证,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肺得苦寒之气,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其主赤白癞疮疡者,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谓。疗目赤热痛,及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者,总除心、肺二经之火热也。此药味苦气寒,泻一切有余之火,故能主如上诸证。栀子禀至苦大寒之气,苦寒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忌之。性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不宜用;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此所谓既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世人又以治诸血证,不知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瘀血凝结于中,则反致寒热,或发热劳嗽,饮食减少,为难疗之病,凡治吐血法,当以顺气为先,盖血随气而行,气降则火降,火降则血自归经。不求其止而止矣。此治疗之要按,不可违也。5.《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疸黄,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补、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哕,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6.《本草通玄》:仲景多用栀子茵陈,取其利小便而蠲湿热也。古方治心痛,每用栀子,此为火气上逆,不得下降者设也。(若)泥丹溪之说,不分寒热,通用栀子,属寒者何以堪之。7.《本草崇原》: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豉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子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8.《得配本草》:山栀,得滑石治血淋溺闭,得良姜治寒热腹痛,得柏皮治身热发黄,配连翘治心经留热(心热则赤淋),佐柴胡、白芍治肝胆郁火,使生地、丹皮治吐衄不止。上焦、中焦连壳,下焦去壳,洗去黄浆炒用,泻火生用,止血炒黑,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山栀、丹皮、白芍、龙胆,皆泻肝家之火,其中却自有别,盖肝喜散,遏之则劲,宜用栀子以清其气,气清火亦清,肝得辛为补,丹皮之李,从其性以醒之,是即为补,肝受补,气展而火亦平,肝气过散,宜白芍制之,平其性即所以泻其火,使之不得自逞,火盛肝气必实,龙胆苦以泄其气,寒以制其火,故非实,胆草不用,如不审其究竟而混投之,是伐其生生之气,即使火气悉除,而人已惫矣。9.《本草思辨录》:栀子,其治在心、肝、胃者多,在肺者少。苦寒涤热,而所涤为瘀郁之热,非浮散之热,亦非坚结之热。能解郁不能攻坚,亦不能平逆,故阳明之腹满有燥屎,肺病之表热咳逆,皆非其所司。独取其秉肃降之气以敷条达之用,善治心烦与黄疸耳。心烦或懊或结痛,黄疸或寒热不食或腹满便赤,皆郁也。心烦心下濡者为虚,胸中窒者为实。实与虚皆汗吐下后余邪留踞,皆宜吐去其邪。栀子解郁而性终下行,何以能吐?协以香豉,则一升一降,邪不田受则吐。黄疸之瘀热在表,其本在胃,栀子入胃涤热下行,更以走表利便之茵陈辅之,则瘀消热解而疸以愈。然则振子于肺无与乎仲圣云: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肺与大肠相表里,服据于则益其大肠之寒,此可为秉金气之一证。至治肝则古方不可胜举,总不离乎解郁火。凡肝郁则火生,胆火外扬,肝火内优,栀子解郁火,故不治胆而治肝,古方如泻青丸、凉肝汤、越鞠丸、加味逍遥散之用栀子皆是。凉膈散有栀子,以治心也。泻黄散有栀子,以治胃也。而泻白散不遴入,则以肺中气热而不涉血者,栀子不与也。《本经》主胃中热气,朱丹溪谓最清胃脘之血,究栀子之治,气血皆有而血分为多,然不能逐瘀血与丹皮、桃仁分功;其解血中之郁热,只在上中焦而不在下焦;亦不入足太阳与手、足少阳;不入足太阳,故不利小便。茵陈蒿汤所以必先煮茵陈,许学士之治酒?鼻,朱丹溪之治热厥心痛,《集简方》之敷折伤肿痛,皆属血中郁热。其余之治,悉可类推。【临床应用】.1.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取山栀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一部分病人用10%煎剂每次10ml,以后逐渐递增至5Oml;另一部分病人用50%煎剂,每次10-15ml。共治19例,7例痊愈,10例接近痊愈。住院9-63天不等,平均30.3天。2.治疗扭挫伤:将山栀子捣碎,研成极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如有肢体麻痹,应配合理疗及针灸治疗。治序407例,24小时内疼痛消失者328例;48小时内消失者66例;72小时内消失者13例。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为30小时。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2.5天;血肿吸收时间平均为7.8天;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1天。或用黄栀子、明乳香加适量黄酒,搅拌后放锅内蒸成糊膏状,待微温时敷于患部,厚度以 1-1.5cm为宜。用时先在局部涂凡士林1层,然后再敷药,上盖油纸,绷带包扎。间隔2-3天换药。治疗56例,除2例疗效不佳外,54例均治愈。亦可用黄栀子粉2两,面粉4两,鸡蛋1个,烧酒适量,调成糊状敷于局部,待药干后更换新药。一般在敷药2次后即见效果。3.用于止血:取黄栀子粉100g,以20%明胶液调成膏状,烘干碾成100号细粉,再加适量苯甲酸,高压消毒备用。对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g,每日3次。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剂。【摘录】《中华本草》
&&&&点击左边的图片给他一个评价吧
"有谁知道中药材栀子的功效作用是什么??"由
提出。如果您知道该问题答案,欢迎注册/登录后回答。 &
对"有谁知道中药材栀子的功效作用是什么??"最佳答案的评论
评论字数在200 字以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豆油喝了会怎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