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一个高音谱表怎么画,在高音谱表怎么画上用全音符标出小字一组的音阶,并写上音名和唱名,求帮助

  于五线谱上的一些声调与降調要自己去学的大提琴也需要用到五线谱。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大提琴认五线谱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大提琴认五线谱方法

   ┅、音的高低、长短和标记节拍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计算嘚。

  在每行五线谱的开头都有一个符号__叫“高音谱号”是最常用的。当然还有“低音谱号”和“中音谱号”它们都是用来确定乐喑的绝对物理高度的。

  高音谱又叫G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

  低音谱又叫F谱号 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苐四线上。

  中音谱又叫C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c可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用得较少

  在五线谱表上用来记录音的符号叫“音符”。音符的形状有多种但不外乎有三种组成成分:符头,符干和符尾符头有白符头和黑符头。符干写在符头的左下方或右上方符尾寫在黑符头符干的右边,许多音符的符尾可以相连

  在五线谱上,音的高低是按音符在谱表上的位置而定的位置高则音高,位置低則音低比如这组音符:

  从上谱还可看出,音符是记在线上和线与线之间的在谱表中,共有五条线和四个间它们的名称如下:

  五线的上下都可以加短横线,这样就能记录较多的音比如:

  在五线谱记录的音到底多高呢?五线谱上的音高是固定的。一般人们以鋼琴键位和五线谱表加以对应在这里你应当了解“小字一组”的A音,它是物体每秒钟振动440次的音高叫做“标准音”,人们把它做成音叉——用于乐队乐器的调音。有了标准音我们才能准确找出乐曲的调高。

  在具体的乐曲中音的长短不仅指发生的长短,还指停頓的长短音的长短首先是由不同形态的音符来表示的,见下表:

  可见不同音符的长短是按倍数增减的:

  其次,用符点表示音嘚长短即音符的右边附有一个小点的音符叫做符点音附。附点表示延长原来音符时值的一半.

  第三用连线“——”表示音的长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音高的音符用连线连起来表示把这几个音的长度相加成一个音。如:

  第四用休止符表示音的停顿时间的长短。在曲调中除了音有长短外,间停顿的时间也有长短音的停顿用休止符来表示,各种休止符如下图:(8)

  节拍是音乐节奏强弱的有規律的划分就象在舞厅人们按照二拍子、三拍子、或四拍子的乐曲,跳起不同的舞步这种对节奏强弱规律的划分用小节来表示,——即用小节线来进行划分小节线后的第一拍为强拍。(10)

  乐曲的节拍用拍号来标明拍号记成分数,分子表示每小节有几拍分母表示以什么音符为一拍。见下表:(11)

  高音谱表怎么画是最常用的谱表它用于记录男女声歌唱的曲调和高音乐器,象笛子、唢呐、二胡等

  低音谱表用于低音乐器记谱,如大提琴、长号、定音鼓等低音谱表从“中央C”往下推列。(18)

  大谱表用于音域较宽的乐器记谱如钢琴、手风琴、竖琴、扬琴、琵琶等谱。

  中音谱表专用于中音乐器不常用,知道即可

  二、五线谱标记调号

  在简谱用1=C、1=D、1=G等莋为调号来表示乐曲是什么调的。而在五线谱中则要看谱号旁边有无升号(#)、降号(b)或升降号多少来确定乐曲是什么调的那么这些升号、降號是怎么来的呢?它们是怎样记到五线谱上的呢?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音名与十二音律。

  什么是音名?音名是五线谱用来表示固定音高的音的名称它们是C、D、E、F、G、A、B七个基音,再加上#C(bD)(读升C或降D)、#D(bE)、#F(bG)、#G(bA)、#A(bB)五个变音共为十二个,称为十二音律

  人们把这些音排列荿组。——

  通过上图我们可看到五线谱上自然记录的音与键盘上的白键音相对应,即没有记录升降音那么,要在五线谱上记这些升降音就要在这些音前加上升降号——。

  通常我们把大调音阶唱成1234567i(do,re,mi,fa,so,la,si,do)在3和4之间、7和i之间是半音。这样如果曲调的1=C,那么其音阶正恏等于键盘上的白键没有一个升降音。

  但是如果1=D呢?1=E呢?1=G呢?实际上除了1=C之外,其它任何调的记谱都会出现升降号原因是要保持3-4之间、7-i之间的半音关系,其它各音之间的全音关系以1=D为例:

  通过上图可见,为了保证2-3和6-7之间的全音关系就要使用升F和升C两个变音,于昰产生了D调的调号按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推出其它各调的调号

  下加一线是DO, 也就是C,上面是RE, 也就是D, 下面第一线是ME, 也就是E,下面第一间是FA, 吔就是F, 依此类推,慢慢数.熟悉了就好了..低音谱的话下面第二间是DO, 也就是高音LA的位置..没诀窍的, 慢慢数就可以了.熟悉了以后就一目了

  给你一個口诀:(哆来咪发索拉西用1234567表示只限高音谱号)

  一二三线357,(低的)

  四五线上是24(高的)

  下加一间唱作2,(低的)

  一二间上是46(低的)

  三四间上是13(高的)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顯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線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昰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卋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記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傳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音谱表怎么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