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刚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未成,猜一字

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研究院
周一至周五
8:00~12:00 14:00~18:00
无锡海外联谊会国情研修班(香港班)于5月29日在我院正式开班!发表于:
红色洗礼井冈行(初版1206)
多种教学方式,让学员体验红色革命从 “探索”到“胜利”的喜悦,学有所获
“十五个一”的革命传统教育培训模式
10年来,培训中心注意将井冈山资源运用到课程设置上,2001年发展为“十五个一”的革命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即: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看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片;读一本革命传统教育书;参观一次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革命旧居旧址;走一次红军路;访一位老红军(或烈士后代);学唱一首红色歌谣;吃一顿红军餐;在烈士墓前宣一次誓;进行一次军事训练;献一次爱心;过一次组织生活;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进行一次学习交流(课题研究);写一篇党性分析小结。“十五个一”的教育培训模式一经推出,便受到各类班次和团队的普遍欢迎,其体验式、开放式、现场讲授的培训方式受到专家们的好评。
培训热线:
学院“金牌课程”
日,毛泽东带领的中国工农革命军主力游击至遂川大汾时,突遭遂川反动地方武装肖家壁靖卫团袭击,部队被打散。三营在张子清率领下转向桂东一带;团部和一营一连、特务连由毛泽东率领到达井冈山的荆竹山。毛泽东在荆竹山向部队进行了纪律教育,宣布了“三项纪律”。随后部队到达大井与王佐部会合。27日,中国工农革命军抵达茨坪。因此, 荆竹山是军队纪律的“摇篮”,从荆竹山到大井再到茨坪,是当年毛委员的上山足迹,从荆竹山上井冈山,是沿着“毛委员的足迹上井冈山”的道路。
贵阳赴井冈山特色资源开发专题培训之学习与借鉴
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队伍…井 冈 云 雾(散文)
站在黄洋界昔日的炮台上,一览无余的是惊涛拍…
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研究院立足于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全国各地党员干部提供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培训服务为一体的干部培训单位。研究院下设培训部、外联部、综合办、主任办、院长办等部门。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1960年毕…现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兼任中央组…
&地址: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镇兰华坪路10号揭秘:井冈山因将领被杀而失守 六次欲夺回未成功【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87,939贴子:
揭秘:井冈山因将领被杀而失守 六次欲夺回未成功
会师(油画)本文摘自:,作者:孙伟,原题为:《沦陷后中共寻机夺回的六次努力》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从1930年4月以后,这里成了白区。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过这块土地,一直在寻找机会夺回井冈山,或打进井冈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被害后的沦为白区日,在江西永新县城,农民武装首领、被“左”倾领导者错杀,其带到永新的部队被改编。这件事迅速传遍了湘赣边界,在敌我双方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方面,是、的余部,包括的客籍党员、干部与群众,都感到巨大的愤慨和不服。许多人认为这是土籍领导们做下的坏事,公报私怨,为了打击客籍人。于是,他们提出要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控告,由上级来评判是非,作出处理。3月初,的部下以谢角铭、谢益谋、陈次谋、曾李生牵头,联名客籍党员干部刘克犹、朱开卷等16人,写信给彭德怀并转赣西南特委和军委、各路行委各党部,希望上级能主持公道,为袁、王等人的妄杀作出严正处理。认为特委“设此圈套”,将“袁、王等包围处死”,“殊令人犀疑满腹,”,是“不正确之执行”。信中恳切地表示“舍共产而无他从”,“若得奉命,自当然加倍工作”,“期待上级之明了我们苦衷也”。在当时用信的方式,向上级反映湘赣边界特委诛戮袁、王的严重错误,完全是符合党内组织原则的,也说明了这些人对彭德怀的信任。但最后结果与他们的期待大相径庭,信有没有送达都不得而知。事实情况是,包括彭德怀在内的上级党组织,并没有派人向他们作出解释或进行安抚。相反,在当时的宣传上,中共赣西南特委西路行委仍坚持说、有罪,是革命的敌人,理应被杀。这样一来,袁、王旧部觉得咽不下这口冤气,从内心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一现实,愤怒之情可想而知。许多普通的客籍民众也感到非常痛心,有的甚至对共产党进行重新审视,原来都说共产党好,可这不禁使他们在心里产生质疑:共产党怎么也自己人杀自己人啊?由此对共产党的信任也产生严重动摇。另一方面,则大做文章。湘赣边界各县的和豪绅阶级,则看准了这一机会,利用各种途径造谣生事,大肆离间袁、王旧部和客籍民众与共产党、红军的关系。、的土豪劣绅派人在很多圩镇贴出了“反对共产党过河拆桥”“反对共产党恩将仇报”之类的口号。宁冈、两县的国民党政府派人来,给农民免费送来了粮食、食盐等物资,其中还有耕牛,尤其对袁、王旧部排长以上的家庭给予更为优厚的“抚慰”。一边是共产党上级组织的不理会,一边是政府不惜财力的抚慰,人心自然发生了转向。3月中旬,旧部以谢角铭为首,将一直关押的罗克绍放回湖南。谢角铭他们等了几天,见西路行委仍然无人来找,心感失望。3月下旬,谢角铭联络部下王云隆,联名给湘赣两省政府“电告反赤”。两省政府分别于第三天派出“抚慰大员”来到龙市,策划袁王旧部的“反共大业”。4月上旬,宁(冈)遂(川)边防保卫团在茅坪成立,谢角铭为团总,王云隆为团副。保卫团以袁、王旧部为主,又招收了200余名团丁,加上国民党吉安驻军拨来的一批枪弹,使保卫团扩充到700多人枪,实力与以前的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相差无几。保卫团分别盘踞茅坪、茨坪、大小五井等山区,在客籍民众中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化控制,掌控了红军苦心经营的革命根据地。正由于保卫团基本上控制了井冈山区域的客籍民众,控制群众通风报信,与红军为敌,导致了红军寻机夺回井冈山的几次努力都先后失利。第一次努力:李聚奎率第四大队“搜索”袁、王旧部在“解决”了袁、王二人并改编他们的部队以后,西路行委对于袁、王在上的余部仍不放心,遂令红六军(后称红三军)第三纵队派出部队上山“搜索”。这一任务,由纵队政治委员刘作述亲自交给了第四大队,当时李聚奎任红六军第四大队大队长。据李聚奎回忆,4月初,他带领第四大队上了,到处寻找袁、王余部的行踪,并派一些战士化装侦察,结果一无所获。但是,在几天的“搜索”中,却亲眼看到当地群众对他们的行动很反感,而对袁、王的旧部则倍加爱护。有一次,第四大队的侦察员明明侦察到袁、王的余部在一个村子里落脚,但当他们大队的人马到达时却连一个人影都见不到。他们问村里的群众:“的部队上哪里去了?”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不知道”。李聚奎感叹道,袁王的部队是得到人民群众爱戴的,他们自身可能在组织纪律上存在问题,但说袁、王叛变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充其量不过是内部矛盾而已。这次红六军队伍“搜索”或“围剿”袁、王旧部的计划没有实现,不过这时还没有完全沦陷,收复井冈山的任务还没有正式提到日程上来。第二次努力:红八营在阴阳山击毙谢角铭军事堡垒被白色化,对于赣西南红色区域的割据形势极为不利。它不仅破坏了赣西与赣南武装割据的地域连接,而且等于在赣西红区的背后插上一把尖刀,使赣西南根据地存在着背后受敌的威胁。另外,许多客籍民众也被赶到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对立面,革命积极性削弱了。西路行委也看到了宁遂保卫团带来的极大危害,下决心除掉心腹之患,重新恢复井冈山区这一军事堡垒。为了专门对付宁遂边防保卫团,3月18日,边界红色警卫连在新城成立,从各区调选了120余名原赤卫队的精干人员组成连队,下设三个分队,有120余人枪。5月底,红色警卫连在石口扩编部队,招收了百余名青年农民入伍,更名为红军独立第八营,下设3个连,共300余人,有枪265支。红八营以小江山、棋子石为驻扎营地,不断地出山打击境内的敌人。日,红八营一连连长刘自成带领部队活动在茶源一带,从群众的传闻中获得消息:保卫团团总谢角铭新近在阴阳山的一个小村庄,姘上了一名女子,时常带一个排在那儿护卫歇夜。刘自成带上部队于清晨赶到阴阳山,果然守到了谢角铭。保卫团的那个排为了救护谢角铭,以猛烈火力阻击红军,另以数人保护谢逃走。刘自成早已料到对方这一手,自己带着一个班进行追击。战士们已经看见了凭借田埂的高岸向山上逃去的谢角铭,瞄准射击,击毙了负伤后走不动的谢角铭。在这次战斗中,保卫团的一个排被全歼,红八营缴枪30余支。不过,这次战斗未能伤及敌人的元气。保卫团由王云隆继任团总,配合驻军继续顽固地据守军事区域,与红军形成对峙。在一年多时间里,红八营与保卫团大小战斗几十次,双方虽各有胜负,红军却始终无法在茅坪、大陇及大小五井山区立住脚。宁遂边防保卫团配合王东原第十五师两个团占据军事区域,与红军形成对峙状态。
亚马逊AWS-云创计划.最高可达10万元免费云资源!
第三次努力:率第十七师攻到眼见地方不能有效地对付宁遂边防保卫团,中共湘赣省委遂调动正规红军——团第十七师攻入,欲歼灭宁遂保卫团。1933年农历八月中旬,第十七师猛扑大陇,歼灭部一个营,击毙敌营长龙震、宁冈县靖卫团团总林萃华。驻于龙市的敌十五师出动四个营救援,双方在葛田展开激战,各自死伤数百人。是月下旬,红十七师从新城再度向茅坪进击,事先获悉情报的敌第十五师在赤坑的山冲设伏以待,使红十七师遭受较大的损失,只得回兵新城退到永新。事实上,这次带兵甚至攻到了的脚下,然而萧克望着自己熟悉的黄洋界,只能望“洋”兴叹了。红十七师这次收复军事根据地的任务,可以说是“劳而无功”。后来回忆道:“那么会打仗的人,1933年带兵回来打都没有打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袁、王被错杀,帮助了敌人,做不到的事情,特委帮他们做了。”第四次努力:团西征前希望转道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给湘赣苏区团下达训令,命令其离开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进行,创立新的区域。随着红六军团的西征,揭开了的序幕。据回忆,团准备的时候,考虑过由江西转战到湖南的路线。当时有人建议:部队从的牛田出发,夜行军进入,首先占领井冈山的重要哨口以封锁消息,然后迅速进入湖南强渡和,这样就可以出敌不意地到达湘黔边境。可问题是,自从袁、王被害后,井冈山的群众对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和疑虑,红军能不能守得住井冈山哨口,而又不走漏消息,当时没有把握。为了弄清转道有没有希望,有人建议先派一个小部队前去试探一下。团领导便派独立四团去执行这个任务,当时团长是张通,政委是刘亚球。由于他们对井冈山一带不熟悉,因此有人建议派去当向导。为了执行任务方便,组织上任命他为独立四团政治部主任。独立四团接受命令后,立即做好准备,并按预定时间从牛田出发,当天晚上秘密地通过井冈山,第二天拂晓到达了,部队隐蔽在树荫下,团长和政委化装后去察看地形,张平化则带着政治部的干部利用战士们吃干粮的时间作了简短的鼓动工作。从山上往山下看,敌人部队移动的情况一目了然。敌人显然已经得到情报,正在有部署地向我运动。团长、政委和他一起商量,一致认为工事已经荒废,部队没有带工具,无法及时修筑工事,附近也找不到一个群众能帮助解决困难;加上敌众我寡,粮草不足,因之哨口是守不住的。于是,下令部队往回撤。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经研究决定,部队撤到小井后山的密林中。但后山几乎没有路,队伍只好披荆斩棘,用脚踩出一条小路。最后绕到湖南酃县上十都的东西坑,酃县县委当时就设在那里。于是,通过县委的交通员送信,向军团如实报告了情况。军团首长认为独立四团的试探任务已经完成,便命令该团返回原驻地。张平化也离开了独立四团返回了原单位。因此,经过独立四团的这次试探,团只好放弃了通过转入湖南的行动计划。
第五次努力:陈毅曾计划上井冈山打游击井冈山根据地的地形险峻,让陈毅不能忘怀。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陈毅和项英等留下来在赣南坚持斗争。至11月份,陈毅最后一批突围的时候,先后有过四种方案。第一条路是往东到福建去,那里是老苏区,且距漳州、香港较近,便于找到长征部队的关系,但崇山峻岭,又逢雨季,敌人封锁太严,便放弃了。第二条路是到东江去,距离较近,两天两夜可以赶到,但那里是沿海地区,公路网、电话网交织,敌人交通便利,军阀和地主武装都很强,而且没有根据地可依托,站不住脚。第三条路是过五岭,到粤赣边界去,这里敌人虽强,我群众基础也强,过去的红二十二军就是在这里建立的。红二十二军进入中央苏区之后,李乐天曾经在这里坚持游击斗争。第四条路是到井冈山去,这里地跨两省,地形很好,过去毛泽东就在这里建立过最初的红色根据地,估计还有游击队,但要过赣江,敌人控制得很严,过不去。即使考虑到部队过赣江很困难,陈毅在当时还是派了两个同志前往井冈山察看情况,两个化装的参谋人员到宁冈住了几天,一番了解,知道井冈山已为反叛后的袁、王旧部牢牢控制,只得返回。陈毅听了报告后,连连叹息,惋惜不已。这样,陈毅放弃了打算再度引兵井冈进行游击战争的计划,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即率兵去了江西信丰县的油山一带领导赣粤边游击战争。第六次努力:王震率南下支队抵达井冈山旁1944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部署,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准备广泛建立南方革命根据地,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支队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全支队共约5000人。南下途中,这支队伍受到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的疯狂围追堵截。1945年9月初,南下支队冲破了国民党顽军的封锁,到达七岭,旁边就是指战员们日夜思念的井冈山了。国民党顽固派害怕我军又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连日来不断向井冈山增加兵力。因此,队伍只能绕道西行。这次虽然到达井冈山脚下,乡亲们也很友好,做了许多草鞋;一些重伤病员也被井冈山老百姓分散安置到偏僻的山村以方便治疗,大大减轻了部队的负担。但是,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太大,而且这次的主要任务也不是收复井冈山,因此队伍只能遗憾地离开了。由于湘赣边界特委错误地杀害了袁文才、王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井冈山的老百姓在一段时间里被蒙蔽了,红军的群众基础丧失了,威信也下降了。从1930年4月开始,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茅坪、大陇和大小五井一带山区一直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共产党始终没有忘记它,但红军几次派部队攻打井冈山,均半途而返。直到1949年8月才由前身为朱毛红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八军的部队全部收复,革命的红旗重新插上井冈山。历史将永远铭记井冈山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将永远铭记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重大牺牲。(完毕)
应该是被老蒋屠怕了吧。
是谁错杀的,结局如何
斗争无处不在
1930年击毙朱德。“现尚陈尸黎川无人掩埋,匪心动摇有全部瓦解势”1933年再次击毙朱德。“于三日在扎佐猪头山,被国军击毙,期尸首用红绫缠裹扛抬,尚未掩埋……现在漏网之匪,狼狈向龙里西南逃窜,已分遗大军截击与猛追,匪纷纷投诚,据称匪心涣散,子弹缺乏,已溃不成军矣。此股残废,不难于短期净尽歼灭之也。”1933年再一次击毙朱德。。。。
井冈山沦为白区——这话说得……明明是井冈山被政府军光复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导读:(五)反经济封锁的斗争和建设巩固的根据地,运回井冈山,为了建设井冈山根据地中心区域,毛泽东、朱德领导井冈山军民大力加强两个军事根据地的建设,一个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这几乎建设也为1929年初粉碎敌人发动的第三次反革命“会剿”作了充分的准备,大会总结了井冈山半年来的工作,分析了湘赣边界斗争的形势,制订了目前的斗争任务,捉拿革命同志,为了总结井冈山根据地一年来的斗争,是井冈山根据地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五)反经济封锁的斗争和建设巩固的根据地
由于敌人残酷的经济封锁,当时红军的生活相当艰苦,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品,十分缺乏。到冬季,全军约5000余人的冬衣,因为缺棉少布,许多人只能穿单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部队想了许多办法:
1、积极开办圩场,活跃边界经济。1928年1月,红军攻占遂川草林后,恢复了草林圩场,免去苛捐杂税,保护中小商人的利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逢圩的人有时日达两万。同年7月,红军又在宁冈大陇开办了一个圩场。同时新遂边陲工农兵政府还在茨坪、大小井等地创办了公卖处。
2、自力更生,自己解决。缺少药品,医务人员就上山挖草药,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为伤病员,治病。缺少食盐,边界军民大力熬制硝盐,以代替食盐。为解决穿衣问题,红军在宁冈桃寮村开办了一个被服厂,后来迁到茨坪。为补充枪支弹药,1928年7月,红四军在茨坪创办了一个军械处。
3、打土豪、筹款子。另外在战场上缴获敌人的战利品,如龙源口大捷,我军缴获敌人不少西药品,运回井冈山。
4、官兵一致,艰苦奋斗。红军从军长到士兵都没有薪晌,每人每天只有5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只有经常吃红米南瓜。发伙食尾子,二角则一律二角,四角则一律四角,军长也不例外。为了节省油,毛泽东晚上办公也只点一根灯芯的油灯。
根据“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了建设井冈山根据地中心区域,1928年冬,毛泽东、朱德领导井冈山军民大力加强两个军事根据地的建设,一个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另一个是位于永新、宁冈、莲花、茶陵4县之交的九龙山军事根据地。
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位于永新、宁冈、遂川、酃县4县之交,东起永新的拿山,西到酃县的水口,东西90公里;南起遂川的黄拗,北至宁冈的茅坪,南北45公里,总面积为4000余平方公里,周长为550华里(即现在称的“五百里井冈”)。
为了建设巩固的军事根据地,红军采取了三大措施:
1、在5条上山小路的关隘处修筑了较完备的工事。每条小路上都选择有利的地形,修建哨口,其中有营房和一些掩体等防御工事。
2、发动广大军民挑粮上山,储备了充足的粮食。毛泽东、朱德等同志亲自参加挑粮,“朱德的扁担”就是发生在挑粮中的故事。
3、兴建一所较好的红军医院,解决伤病员的安置。经过全军官兵。的义务劳动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1928年底,在小井兴建了一所红军医院,建筑面积有近千平方米,共计32间,可容纳伤病员200多人。
这几乎建设也为1929年初粉碎敌人发动的第三次反革命“会剿”作了充分的准备。
(六)湘赣边界党的两次代表大会召开,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
为了统一湘赣边界党的领导,经江西省委批准,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宁冈、永新、遂川、莲花、酃县五个县委和茶陵特别区委以及军队代表共多人。毛泽东主持了大会。大会总结了井冈山半年来的工作,分析了湘赣边界斗争的形势,制订了目前的斗争任务,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会。毛泽东为特委书记。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后,根据他的党组织进入大发展时期,这时党员人数已达一万以上。其间不少投机分子也混进党内和政府里。“八月失败”中,不少人纷纷“反水”,捉拿革命同志。鉴于这种情况,9月以后,特委决定厉行“洗党”,对于冈、永新两县的党组织宣布解散,党员重新登记。“洗党”以后,党员数量减少了,但战斗力增强了。
为了总结井冈山根据地一年来的斗争,确定边界党的任务,日至6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的步云山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6个县和军队党的代表100多人。大会通过了《决议案》(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并对边界的组织问题、宣传问题、土地问题等进行了讨论,还通过了《工会组织法》。大会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第二届特委会。谭震林为特委书记。
这次大会不久,特委收到中共中央6月来信。根据中央来信指示,11 月6日重新组建了前敌委员会(称“并冈山前委”),毛泽东、朱德、谭震林、宋乔生、毛科文为前委委员,毛泽东为书记,统辖特委和红四军军委,是井冈山根据地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11月14日,红四军党的“六大”在宁冈新城召开,大会讨论了红军的政治、军事、党务等重要问题,选举23人组成了新一届军委,朱德为军委书记。
11月25日,毛泽东代表井冈山前委向中央写了报告,汇报了一年多来井冈山斗争的情况,《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就是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著作,从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指出了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原因,阐述了根据地建设的正确策略,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三者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政权理论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重要内容。
第三阶段:坚持井冈山的斗争。(1929年1月至1930年2月)
(一)红五军与红四军会师
日,彭德怀、滕代远、邓萍、黄公略等,根据湖南省委的指示,举行了平江起义,随后成立了中国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全军共2500余人,1500多支枪。平江起义的胜利,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的发展,很快形成了湘鄂赣边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不久,湘敌以8个团的兵力分5路围攻平江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五军主动撤出平江。随后又接到湖南省委的指示信,要部队向井冈山进军,与红四军取得联络。
一路上,红五军遭到敌人堵截,边走边打,到万载大桥时,伤亡很大,只剩500多人了。此后部队分两路就近游击,开展工作。10月中旬,在江西修水的台庄召开了湘鄂赣边界各县和红五军党的代表大会,成立了湘鄂赣边界特委,滕代远为书记。会上决定将红五军与地方武装合编为五个纵队,一、二、三纵队由黄公略率领留在湘鄂赣边界坚持游击战争,四、五纵队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奔赴井冈山。
红四军得知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的消息后,立即派何长工等组织了北路行动委员会,
率特务营和独立营前往莲花九都接应。
12月10日,红五军到达宁冈新城与红四军胜利会师。14日上午,两军在新城西门外举行了会师庆祝大会。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先后讲了话。陈毅还为主席台写了一副对联:“在新城,有新局,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起红光,到红军,高举红旗子,创造红世界”。红五军上井冈山,加强了红军在湘赣边界的力量,为坚持井冈山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二)柏路会议,第三次反“会剿”的斗争
湘赣两省的敌人经过多次策划,发动了对井冈山根据地更猖狂的第三次反革命“会剿”。日,敌人的“会剿”总部在萍乡成立,会剿的敌军达18个团之多。
日,井冈山前委在宁冈的柏路村召开了湘赣边界党、团特委、红四军、红五军军委,各县县委共60余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传达了党的“六大”文件,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研究了对付敌人“会剿”的问题。会议决定:1、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采取“围魏救赵”的方针,到外线打击敌人,解井冈山之围。2、红五军和红四军的32团留守井冈山。3、对部队进行一次混编,红五军的四、五纵队编为红四军30团,彭德怀任红四军副军长兼30团团长,滕代远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30团党代表。柏路会议后,井冈山前委还在井冈山茨坪、下在等地多次召开会议,具体研究坚守井冈山的问题。
l月14日,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由毛泽东、朱德率领从茨坪、小行洲等地出发,向赣南出击。
20日,红四军在大余遭敌李文彬部3个团袭击,首战失利。红四军折向江西边界游击。为摆脱追兵,每天平均行军90里以上。2月10 日,部队抵达瑞金、宁都交界的大柏地,并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与尾追的敌刘土毅部交战,结果全部击溃敌人,活捉了敌团长等800余人,缴枪800多支,取得了出师赣南后的第一次大捷。红四军主力下山后,留守井冈山的1500余红军和当地群众,在彭德怀的率领下,作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1月25日,随着敌军的逼近,守山军民在茨坪举行了誓师大会,随后分赴五大哨口坚守阵地。
1月26日,战斗打响,井冈山军民与敌激战了三个昼夜,歼敌数百人。29日晚,进攻黄洋界的敌军,在山下的宁冈乔林乡收买了当地的一个游民。由他带路绕开红军正面工事,从一条山涧里窜人到小井村,杀害我130多名红军重伤员后,扑向黄洋界哨口。这时八面山哨口工事也被敌人用炮火全部轰塌,100多名红军指战员几乎全部牺牲。桐木岭哨口也失守了。在这种四面受敌,孤军无援的情况下,彭德怀、滕代远按照湘赣边界特委原定的应急措施,收容起五、六百人,向南突出重围。何长工、王佐、李灿等没有离开井冈山的红军则转入深山密林,坚持游击战争。敌人占领井冈山后,又立即调集4个团的兵力进攻九陇山军事根据地。九陇山军民苦战三天后,全部安全转移。
井冈山的第三次反“会剿”虽然失败了,但红军战士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三)重整湘赣边界特委,恢复边界工作
敌人占领井冈山后,实行了残无人道的烧杀政策,叫嚣井冈山“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
五大哨口之内的房屋全部被烧;200来人的茨坪,被杀了64人;大井杀害了136人,
占人口的三分之二。大井连续烧过4次,下井反复烧了13次。宁冈、永新两县也遭到敌人的残酷烧杀。富有革命传统的井冈山人民并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吓倒,他们又投入了战斗。湘赣边界特委机关在红五军突围井冈山时随军行动,但到遂川大汾时被敌人打散。为了加强党对整个边界斗争的领导,1929年2月,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兼巡视员宛希先在九陇山召开了永新、茶陵、宁冈三县的县委联席会议,产生了以朱昌楷为书记的湘赣边界临时特委,负责部队和机关的整编收容工作。3月l 1日特委副书记陈正人从遂川到永新。4月,特委书记邓乾元也回到了永新。原特委5个常委有4个重新会合,于是召集原特委扩大会议,决定取消临时特委,恢复原特委工作,领导湘赣边界工农群众继续与敌人展开游击斗争,各县的党组织在特委的领导下很快恢复了正常的工作。
1929年2月初,井冈山下了很大的雪。敌人占据茨抨后因天气寒冷,粮草短缺。又常受到深山中的红军的袭击,因此不到10天便撤下了山。待敌人正规部队一走,王佐率队伍乘机杀下山来,赶走了附近县的地主挨户团,很快收复了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何长工、李灿率领的红军队伍也先后收复了宁冈县的大部地区。为了集中力量打击敌人,消灭反动地主武装。3、4月间,湘赣边界特委集中红五军李灿、红四军王佐所带领的红军和一部分地方武装,组成了湘赣边界红军独立一团,在边界各县开展游击斗争。他们英勇奋战,相互配合,先后打垮了宁冈砻市、古城之敌;收缴了茶陵挨户团的枪支;击败了永新陇田、潞江的保安队;粉碎了茶、酃、永、宁四县地主武装对九陇山发动的联防“会剿”,保护了根据地人民的利益。这时,井冈山根据地的红色区域又有遂川、茶陵、酃县的小部分山区,永新、宁冈、莲花的部分地区,而且都建有公开的或秘密的苏维埃政权组织。
(四)红五军重回井冈山,坚持井冈山斗争
彭德怀率红五军从遂川方向突围后,进入赣南,在上犹、崇义一带游击。当时部队只剩300余人。后来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配合支持下,一举攻克了于都县城。2月下旬,又奔袭安远县城,并筹款万余元,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给养问题,补充了兵员,在安远县城搜得的反动县署文件中,得知红四军攻占长汀的消息。为配合红四军的行动,红五军经会昌进占瑞金县城,打算靠近红四军。4月1日,红四军与红五军在瑞金会合。两军在瑞金休息数日后,于8日一起开到于都县。在于都,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决定红四军继续留在赣南闽西活动,红五军重回井冈山,重建湘赣边界政权。会后,红五军离开于都。4月下旬到达遂川,5月初胜利抵达茨坪和大小五井。5月2日,红五军到达茨坪的当天,便召开了五大哨口内的群众大会,代表前委向井冈山人民进行慰问,发给到会群众每人一块银元。当天晚上,彭德怀还会见了坚守井冈山的王佐、何长工、陈正人、李灿等人,并一起研究了如何在湘赣边界坚持武装斗争,注意群众生活,扩大红五军等问题。为了适应新的革命形势,5月10日,湘赣边界党的二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在宁冈古城召开。
会议进一步研究了坚持井冈山斗争的方案,决定湘赣边界由公开割据转变为秘密割据;特委机关移至永新的一个农村去;并制定了游击工作政纲,红军独立一团编人红五军,为第六纵队,王佐为司令员,何长工为党代表。还选举产生了新的特委执委会,邓乾元为书记,陈正人为秘书长。
这时,江西敌人金汉鼎的两个团侵入宁冈。为了保存实力,红五军退往湘南,攻克了酃县、桂东、桂阳等县城,打垮了当地反动地主武装,缴获了大量枪支、粮食。接着,部队又转战到广东边境的城口、仁化、南雄等地,筹款数万元,获得大批食盐、布匹、药品等,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专业文献、教学教材、党团工作、文档下载、旅游景点、人文社科、工作范文、外语学习、办公文档以及井冈山革命斗争简史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井冈山革命遗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