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毛,我们毛氏江山毛氏故居已落入他人之手,他们会不会对全国的毛氏进行清洗?

姓氏概述/毛姓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毛姓的确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在各种中国姓氏学经典上,都可以看到有关毛姓起源的同样记载:
《通志·氏族略》载:“毛氏,之子毛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姓源》也说:“周文王第八子郑封于毛,《左传》周大夫毛伯是也,后因氏。”《广韵》说:“毛亦姓,本自周武王母弟毛公,后以为氏。”同样的记载也见于《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一卷:“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之后,世为周卿,因国为氏。”
这里所引资料基本统一,即毛姓的得姓,始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郑被封于毛。 如此说来,毛姓远古时还是王族的后裔。他们的得姓始祖,赫然是当年中国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的同胞亲弟弟,名叫姬郑(《通志》以为是姬聃,这可能是误解《左传》所致)。 正是因为沾了王族的荣光,姬郑当年才无功也受禄,被封为伯爵。这在当时可是最高的级别头衔了。不但如此,他还被被授予司徒之职,并获准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半独立性的诸侯国──毛国。 当年姬郑所建立的毛国,实际上也就是周成王封给其叔父郑的这地块小采邑,其地一说在今陕西扶风,一说在今河南宜阳。但是,姬郑也就是毛伯所建立的这个毛国,在历史上并没有起过什么大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有关它的记载也就非常少,甚至连它何时亡国、为谁所灭,也是一笔糊涂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毛国灭亡之后,它的子民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国号作为自己的姓氏。 这便是毛姓的由来。&
姓氏渊源/毛姓
毛姓的发祥地,是周文王之子所得的毛国了。毛国所在地,根据人们的考证,就在今河南宜阳一带。毛姓以此为源地,一步一步地向外地播迁繁衍,很快就在山西的西河(今山西阳城一带)河南的荥阳两地发展起来。之后,又以此为中心,向全国播迁。
毛姓另一来源,是封聃到毛邑,即现在河南宜阳灵宝一带。聃是周文王的一个儿子,是个伯爵,人称伯聃。其子孙亦以邑为姓。这两支毛姓其实同出一源,都是周文王一族后人。
周文王的这支后裔,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较早的是周代的毛公亨,后来是时代的,以及传《诗经》的“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等。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姓
毛姓,本姓姬。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之后。毛叔郑于西周初年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地区)。一说毛国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避难于荥阳。从以上资料可知毛姓出自周王族,后代以国为姓。
黄帝,是古代氏族少典氏之子。少典氏娶有娇氏部落女子为妻,生下了炎帝和黄帝。据考证,炎帝和黄帝不是同一个少典氏国君生的,母亲也不是同一人,炎帝母亲叫妊姒,而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据古籍记载:一天晚上,附宝看见天上发出一阵阵强烈的闪电,电光围绕着北斗星,一闪一闪地把四野照得通亮。附宝受到了感应,因而有了身孕,怀孕24个月后生下了黄帝。在中说黄帝“生而有灵”,就是指的这个传说。黄帝降生地称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名轩辕。黄帝在姬水(今陕西境内)之滨居住成长,便以姬为姓,这样黄帝也就成了后世姬姓的始祖。
二、以封邑命姓
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宜阳一带),爵位为伯,故世称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封地命姓,遂成毛氏。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
三、赐姓及少数民族该姓
因功赐姓毛,《明史·毛忠传》载:毛忠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三年(1438年)与都督蒋贵征讨尕儿只伯,大获全胜,升都指挥佥事,坚守边疆十年,皇帝为表彰他,赐予毛姓。另:毛胜,初名福寿,元代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因讨还湖广、巴蜀等处有功,赐姓毛。
毛姓迁徙史/毛姓
毛遂毛姓是由周文王家族分封而来,其分封之地均在以北的黄河流域等地,也就是说毛姓早期居住活动之地主要在我国的北方。从史书的记载和毛姓人物的籍地也可证明这一点。
中毛氏条下有:“周采邑毛即河南籍水毛泉也。”又《路史·国名纪戊》曰:“毛,伯爵;河南籍水傍有毛泉,近上邦。”这说明毛伯所封之地在河南籍水的毛泉。
西周时周文王之子郑从最早的封地今华县转封到今洞南(即毛泉)的毛国后,便以国为姓,产生了毛姓。因邓封地为毛,故称,又因其随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伯爵,故亦称毛伯、毛伯郑。毛伯(郑)不仅是毛国的首领,还在周王朝中担任司空之职,总管土木建筑工程等事务,他的伯爵爵位可以由其子孙世袭继承。毛伯是位很有军事才能的大臣,他不仅跟随武王伐纣建功立业,在武王逝世,成王继位后,还多次带兵(主要是毛姓部落)征战。
记载:毛氏“周文王第九子毛伯受封毛国,因以为氏。支孙为周卿士,毛伯过、毛伯得并毛公之后也。赵有毛遂,汉有毛公治诗,赵人也,河间王博士毛苌亦治诗,为诂训。”
公元前524年毛氏家族内部发生变乱,毛得杀毛伯过而代为毛伯,称毛伯得。毛伯得是支持周王子朝的,王子朝在公元前519年到516年执政四年,他被支持敬王的晋军和召伯盈等打败并驱逐出王宫,王子朝只好于公元前516年10月携了毛伯得、尹氏固等大臣带上周朝的典籍投奔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北)。这样,由于毛伯得介入周王位之争,袒佐王子朝,以失败而逃楚,致使毛国被宣布灭亡,其地被并人东周版图,但其后世子孙仍以毛为姓,只有少部分进入长江以南,大部分仍留在北方。
据载:“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yin银)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毛伯得当时亦带了自己的亲属及家将文官迁徙到楚国,以他为首的这部分毛氏家族成员就在汉水流域生息繁衍,其中有一支迁往庐江(今属安徽)定居,东汉时以孝行著称的毛义就是这支的后裔和代表人物;另外有一支迁徙到了巴蜀(今四川),汉代的巴西郡(郡治在今四川阆中县)丞毛植就是这支毛氏的后裔和代表人物。
毛姓的另一支迁徙到了都城吴(今江苏苏州),因为吴国也是周族的宗亲(始封吴者为周文王的大哥太伯),有共同的血亲关系,而且估计毛国和吴国的首领有较好的关系,所以接纳。从毛氏人吴即被命为吴大夫,后又封公,也可看出这点。可惜好景不长,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因中了勾践献西施的,不听忠言而亡国,毛氏于是归隐山林,后代不甚发达。
毛姓再有迁徙到山东的,代表性人物有西汉山东泰山人毛莫如(字少路),他在哀帝刘欣执政时担任光禄大夫,是有名的儒者和清官,后来担任常山太守,有政绩;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毛思义,为山东阳信人,官永平知府、副都御史、应天府巡抚。
明末的毛霖,为山东掖县人,他写有一部名为的书,记述其亲眼所见崇祯年间叛将李九成攻莱州之事,颇具史料价值;清代同为山东掖县人的毛式玉,是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他以喜欢收集书画碑刻文字,多藏善本著名;清代中晚期的毛鸿宾,为山东历城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有流向山西去的,如唐代山西绛州(今新绛县)人,官至御史中丞,以威震朝列,公卿恐惧而载人史册;金朝文学家,是山西平阳(今临汾)人,大定十六年(1176)特赐进士出身,居中都(今),授校书郎,又任太常博士,终于同知沁州军事。清初山西泽州(今晋城)人,系顺治三年(1646)进士,任户部郎中、兴安参议等职,为官清廉,曾督饷固原,被康熙帝誉之为“清官第一”。
秦汉以后,毛姓在西河、荥阳形成两大郡望,后来分布全国各地的毛姓都是由二望发展而来的。约在汉唐时期,一支毛姓人从中原地.区迁居江西吉州龙城(今吉水),其后便在这里发展繁衍。唐贞观进士毛俦在授宏文馆校书郎后不久任岳州太守,成为平江毛氏的开山祖。
迁徙台湾/毛姓
毛士龙故居毛氏人迁台湾省规模较大的是清朝雍正末年(),有毛、郭、蔡、李、龙、陈六姓合垦今台湾苗栗县苑里镇等地区,随后又有漳州龙溪毛氏人迁台南县。道光年间(),龙溪县田里乡人毛士剑以孝友祀台湾府学文庙,其后裔迄今仍盛传于六甲乡。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在大陆的国民党政权崩溃,于是带走了一批毛氏文武官员和名流学者进入台湾,这些毛氏后裔又有一些迁居于海外各国。
迁往台湾的不只是平民百姓,还有政府派去的官吏。清康熙于1683年统一台湾后,派官员进驻台湾,治理台湾。中记录了一位广东博罗人毛殿飚,他是康熙甲戌年(1694年)的进士,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诏安调补到台湾诸罗县任知县。他在任期间,废除陈规陋俗,打击豪绅强暴,修建桥梁道路等,作了许多有益的事
在台湾毛姓名人中清代主要有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由福建建阳县知县调任台湾诸罗县知县的毛凤纶(凤伦),他祖籍盛京,在台湾的知县任上政绩突出,颇有才干,得到好评,当他43岁秩满时,升任江西吉安府同知而调回大陆。另一位是清广东惠州府博罗县人毛殿扬,他是康熙三十三年(1695)进士,四十四年(1706)由诏安调任台湾诸罗县知县。以前在大陆时颇有政绩,敢于改革陋规恶习,与恶势力斗争,到台湾就任后不肯与贪官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苟言笑,但命不长,赴任仅数月即逝世了。
年迁入台湾的毛氏国民党文武官员著名的有:原国民党三十七军军长、抗战时任过第十一军团军团长的陆军中将毛炳文;原黄埔军校教官、南京文化大学法学教授、河南省法院院长,去台后任“国大代表”和“立法院”立法委员的;原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局长,去台后任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国防部”情报局局长,1956年在台北逝世被迫赠为陆军二级上将的毛人凤;蒋介石夫人毛福梅的侄子,抗战时任过空军总司令部副总指挥、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及航空署长,1940年即被授予空军少将的毛邦初,任过军统东南特派员兼“中美合作所”东南地区指挥官、警备区中将司令的毛森,他到台湾后担任过“国民党革命行动委员会”的核心成员,由于与当权者政见不合,1968年侨居美国,1992年曾回浙江等地观光,回家乡江山探亲,后来死在美国;原美国空军参谋大学毕业,任过空军驱逐队总队长、空军第四军区副司令、空军军官学校校长的毛瀛初,去台湾后任“国防大学”教育长,“空军总司令部”督察长,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常务次长,最后任“民航局”局长。另外还有获得少将及以上的武官有湖南平江人毛贤赛、毛贤琦,湖南慈利人毛云,湖南道县人,浙江江山人、,浙江奉化人,浙江宁波人,江苏宜兴人毛敬希;文官有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台湾“亚东关系学会”驻日本代表、国民党中央委员毛松年;任台湾“外交部”专员、中南美司司长的毛起鹇;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教育部长”毛高文;出生于台湾本土台南市的“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台湾省政府副秘书长、台北市教育局局长。
迁徙香港/毛姓
毛宗岗作品香港的毛氏大部分是从大陆迁徙过去的,如著名学者、社会名流,他是浙江江山人,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后到法国留学,获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过上海法科大学、北京大学的教授,还担任过驻前苏联特罗邑领事馆的领事,回国后在内政部任职,抗战时期曾寓居香港,后回大陆,1947年任民社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8年任过全国监察委员,1949年冬季迁居香港,任香港大学教授,1968年在香港九龙病逝,终年73岁,著有多部著作。大律师,是东莞人,毕业,后创办毛云龙行。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著名记者,是香港毛氏较年轻的一代,她的祖籍为浙江宁波,不过从出生起大部分时光是在香港,为多家中外传媒机构采访,以敏锐的观察力与尖锐的词锋闻名。她所采写的访谈集成书,颇有影响,另外她还写小说,出版有《毛孟静小小说选》、 等作品。
移居海外/毛姓
美国毛氏也是由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迁移而至的,有的是当年赴美当劳工的华人,其后代发奋图强成为企业家、资本家和科学家等,有的是旧中国社会名流定居于美国,其后代在美生活,有的是留学后而留下从事科研工作,还有一些是军政要人的后代。例如在袁世凯执政时期任“”总理熊希龄的夫人毛彦文女士,本为美国密西根大学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过上海复旦大学教授,1935年与熊结婚后从事慈善救济
毛氏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有不少后裔,据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抗日史料记载,1942年被日军拘杀的就有华侨毛其贤(33岁)、毛开松(23岁)等人,在日本主要集居于琉球群岛,据何光岳先生考证,有一支毛氏从河南宜阳毛泉迁徙至临海郡(今临海市)后漂海至琉球,其中又有一支继续东迂至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还有一支则南迁而成为毛利人,分布于新西兰各地。现代也有毛氏在日本定居,如写有较著名的一书的毛丹青,原在北京大学毕业后,1985年分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87年到日本,开加入日本国籍,他的日语和中文都很好。
历史名人/毛姓
然而,毛姓虽古老悠久,但在以后几千年中国的漫长历史舞台上却并没有什么值得人眩耀的骄人业绩。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涌现过无数至今令人怀念的各姓优秀人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先哲之中,属于毛氏族姓的却少而又少。除了一个靠自荐起家的毛遂,研究《诗经》出名的毛亨、毛苌,被人们视为奸臣的毛延寿和清朝的学究毛奇龄外,再也数不出什么特别有名的人物。而这里面能与韶山毛氏挂得起勾来的,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毛遂为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历来不受器重。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围,平原君到楚求救,他自荐同往。平原君和楚王谈判,不得要领。关键时刻,毛遂按剑而上,直说厉害,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平原君赵胜由此叹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毛遂从此脱颖而出,被平原君待为上宾。
&云南右卫军家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任南京吏科给事中,多有政绩,死于狱中,赠光禄少卿。其先祖当为元末从吉州避往云南省,有可能是毛太华之后,因毛太华迁湘时,只有两个儿子随往。
&安汝厉,江西吉水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任御史、大理寺丞、工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毛氏族谱》说“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可见他与韶山毛姓有渊源关系。这里的“二十一世”,是从江西吉水毛氏始迁祖、宋工部尚书毛让算起的,从毛让到毛伯温(北宋到明中后期),其间约500年。
&浙江江山(属衢州)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御史,太子太保。
(),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江苏常熟人。藏书达八万四千余册,其数量几与后来毛泽东先生的藏书相埒。毛晋藏书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以储之。曾校刻 、
、 、 等,为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好钞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之为“”,著有《隐湖题跋》,并编有 。
,江苏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杭州推官,刑科给事中,左佥都御史。还有湖北公安县的毛羽健,浙江余姚的毛吉,河南邓县的毛弘,江苏昆山的毛澄,山东掖县的毛纪等等,他们都是进士出身,在朝廷里任过要职。
(),清初文学家。字稚黄,又名,字驰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诸生,明亡之后不求仕进。曾从事音韵学研究,也能诗文,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文中三豪”。有 、
、 、 等。
(),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撰修官等职。治经史及音韵学,所撰 ,对当时用以科举取士的朱熹的《四书集注》有所抨击。能散文诗词,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有、 。又通音律,撰有《竞山乐录》等,著作编为《西河合集》。
,清初小说评点家,字序始,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评刻,将罗贯中原本,加以修订;整顿回目,改订文辞,削除论赞,增删琐事,改换诗文,成为今日流行的120回本。在其修改及评语中,依据朱熹,增强了尊刘黜曹的封建正统观念,艺术分析也多八股文作法,不脱当时评点派的习气。
,字润之,笔名子任。日生于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家谱介绍/毛姓
毛泽东毛姓有文字记载的家谱应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因毛姓是周文王之子,是皇室后裔,为伯爵,该书记载战国前帝王和诸侯大夫的姓氏和世系,应在此之列。汉代的毛姓世系还应在上有所补充,而未见专书。可惜《世本》在宋代已佚,我们现在所看到毛姓最早的较完备族谱是宋代的龙图阁直学士毛渐()所修《》(晋代毛宝和唐代毛衷时修过谱,可能较简单,且已失传,只留下序),该谱于元丰六年(1083)初纂,并作和,对毛姓历代祖先予以介绍,保存下来了十分珍贵的毛姓世系资料。
《清漾毛氏族谱》,从宋代毛渐初修开始,至民国25年(1936)已修谱10次,平均不到百年修谱一次,这样就较为真实和很少遗漏,而且该谱编修十分齐全,分内、外、天、地、春、夏、秋、冬8集,100多卷,世系图表详尽,可称得上是谱谍典范。天集一卷载有《始祖毛伯至五十二世宝公世系图》,天集二卷载有从毛宝南渡以后的,清漾毛氏祖宅一派承接天集二卷,记有和,这样总共有109世,至今保存完好。
家谱文献目录/毛姓
四卷(江西上饶)清同治十年毛光春修。
《清漾毛氏族谱》(浙江江山)清道光三十年本,存3册;另有10册本;民国4年本存17册。
(江西玉山)民国本8册。《合肥毛氏宗谱》民国5年毛开运等修,九鼎堂本,1册;另存有3册本。
四卷(江山)清同治三年本,1册。
二卷清道光二十九年序刊本。
毛姓 (浙江江山)清光绪二十四年本,5册;另存有1册本。
(浙江江山)清修,宣统三年本,2册;另有毛继善修民国19年本36册;民国19年毛春余等续修本80册,已流人日本、美国。
(浙江江山)清末本1册。
(浙江常山)二卷清黄庚吉重修,清光绪五年刻本,另有民国20年刻本。
(浙江)清毛启东等修辑,咸丰元年活字本,存卷一。
三卷(浙江)民国14年木刻本,章萼纂修。
四卷(浙江兰溪)民国7年木刻本,镐颖重纂。
四卷(浙江兰溪)民国29年木刻本。
七卷首一卷(浙江绍兴)清毛乙笙、毛子芗修,宣统二年刻本,10册;另有民国19年木活字本&&&& 十二卷(12册);清道光二十六年长发堂本6册。
清毛云祥等纂,光绪三十年永思堂本活字本,17册;另有民国20年活字本,毛启周等续修,20册。
(浙江余姚)清毛廷枋等修,道光20年本,1册,存卷6;另有22册本;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22册)流人日本、美国。
二十一卷思成堂刻本,残存2册。
四卷(浙江鄞县)清、毛履洛等修光绪二十五年木活字本1册;另有民国22年活字本1册,毛显榆、毛守铫等修。
十卷清姜炳璋、毛异修乾隆四十二年抄本。
四卷(浙江鄞县)民国应廷赓、毛履邦等修,活字本l册。
四卷清毛显常修,咸丰七年承启堂本2册。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7次
参与编辑人数:1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47:26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浙江江山:毛氏故里人杰地灵---深圳特区报
第B01版:今周杂志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综合要闻
第A03 : 聚焦创业板开市·直击
第A04 : 聚焦创业板开市·分析
第A05 : 聚焦创业板开市·造富
第A06 : 聚焦创业板开市·直击
第A07 : 深圳窗
第A08 : 办赛事 办城市 新大运 新深圳
第A09 : 深圳新闻
第A10 : 深港两地合作行·口岸篇
第A11 : 社会新闻
第A12 : 中国新闻
第A13 : 世界新闻
第A14 : 环球大观
第A15 : 体育新闻
第A16 : 信息超市
第B01 : 今周杂志
第B02 : 今周杂志·部落
第B03 : 今周杂志·特稿
第B04 : 今周杂志·烟火
第B05 : 今周杂志·双语
第B06 : 今周杂志·文娱
第B07 : 今周杂志·特稿
第B08 : 今周杂志·特稿
浙江江山:毛氏故里人杰地灵
  清漾老塔
  江南毛氏祖居地清漾村
  江郎山
  古镇廿八都
&&10月28日,来自海内外近千名毛氏宗亲代表、前来道贺观礼的学者嘉宾、超过60家媒体的160余名记者,让原本安静的小城江山喧闹异常。而几乎每一个来到江山的来宾,都被“千年古道锦绣江山”的毓秀山水与厚重历史积淀所折服,由衷感慨:&&江山市不大,玉带般的须江将城市一分为二。这些天,走在街上,江山人脸上大多笑意盎然。第一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的成功开幕和举办,对这个只有59万人口的小城来说绝对是值得铭记的时刻——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整个城市如同过节般热闹。但江山市民却说:我们过节都不如这几天热闹!&&在对于我们这些专程赶来见证江南毛氏呈谱归宗的人来说,除了分享主人的喜悦与热闹,更多的,是对于那些散落在群山之间,沉积了厚厚历史尘烟与文化痕迹的处所的好奇与向往。&&1&&廿八都:&&遗留在大山里的梦&&主人显然是善解人意的,文化旅游节隆重热烈的开幕式一结束,便陪着我们展开了探寻。&&到达廿八都时还是清早。晨曦中,一条白墙灰瓦的明清古街,如同一幅古老的国画,宁静而淡雅。浙式、徽式、闽式、赣式、皖式甚至西洋式的建筑沿着枫溪铺展开去,随地势连绵错落。巴洛克风格秉书洋货的店楼,与徽式的文昌阁隔路相望;闽式客家风格的杨守仁旧居与赣式民居共墙而立——古镇上的建筑风格迥异却和谐共生,这样巨大的反差颇为耐人寻味。&&置身这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的雕梁画栋,飞阁流丹间,让人生出身处“中国民间古建筑博物馆”的错觉来。难怪著名作家汪浙成感叹道:“我不知道江南古镇里,还有哪个地方像廿八都那样成片成群,整条街整条胡同,保存着如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古镇民风淳朴,家家门不闭户,和主人打个招呼就可随意进入参观。小镇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行业,在东昌门有间狭小的打铁铺,一位老人在不紧不慢地拉着风箱,旁边有人观望,老人也见怪不怪,继续手中的活计。还有米厂、棉花铺、老式的剃头店等,虽不见得今时今日绝难再见,倒也确实不多见。&&小镇的语言可谓“南腔北调”。镇上居民间除了通行的“廿八都官话”外,这个方圆不过十数里的小山谷里经常使用的方言还包括“江山腔”、“浦城腔”、“广丰腔”、“河源腔”、“下浦腔”、“洋田腔”等,宛如“方言王国”。在一条小巷中,我们碰到杨展三老人。老人告诉我们,前些年,北京有一位研究语言的女博士,在他家住了半个多月还舍不得离开,她说,中国的大部分乡村或集镇因为聚族而居,同村人往往同宗,姓氏、语言都比较单一,如廿八都这般既是南腔北调,同时又有自己统一的方言“廿八都官话”的族群几乎是绝无仅有。而且,更为奇特的是,在这样一个小小古镇中,居民的姓氏居然有142种,是名副其实的“百姓镇”。&&关于“廿八都”的地名由来,我们从《康熙江山县志》等文献上找到了答案: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江山县在乡以下设四十四都(“都”相当于村),从县境东北按顺时针方向以数字分别命名,这里排行二十八,故名“廿八都”。&&唐末义军领袖黄巢所开辟的“刊山七百趋建州”的仙霞从镇上穿越而过,地处浙闽赣交汇处“一脚踏三省”的廿八都由于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商旅交通咽喉和兵家必争之地。&&与血缘同姓聚族而居的乡镇不同,廿八都兴起于驻军,兴盛于南北的商业往来。其鼎盛时期的清末民初,古镇拥有二条主街,街边店铺作坊总数超过200家,百业兴盛,商贾云集,富甲三省边境。在一次次动荡的乱世中,这块谷地仍显现出相对的安定与繁荣。尤其清代“三藩之乱”后有过长达180多年的安宁,使得廿八都在商业上迅速繁华,移民纷至沓来,“百姓”镇大体上也是这个时候才最后成形的。&&逛完古镇,站在镇口的水安桥上回望,蓦然发觉自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一直的印象中,江南小镇就是“户藏烟浦,家具画船”的清丽模样,而眼前的群山围合中的古镇少了几分江南小镇的柔美妩媚,多了些冷俊雄浑。当年马革裹尸的古战场,日后又会成为了繁华的商埠,各地移民纷至沓来,南北交融的外来文化汇聚在这里,经过千年岁月的碰撞、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飞地文化”,以至于被专家们誉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而这一切,恐怕是当年豪气冲天写下“满城尽带黄金甲”,在此开山辟路的黄巢绝难想到的吧。&&2&&清漾村:&&耕读传家千年一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这一广为传颂的词句,如今看来如同蕴含着某种巧合——词句问世60多年后,经专家考证发现,位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浙江江山,竟然是毛泽东的祖居地,毛泽东是江山清漾毛氏第五十六代嫡孙。&&在本次“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的江南毛氏宗亲呈谱归宗活动中,当来自湖南韶山、江西吉水、宁波奉化、台湾以及美国等毛氏宗亲代表当各自的族谱呈现在一起时,一个家族散落的历史在这一刻被完整拼接。从江山清漾发源的江南毛氏历经千年的繁衍迁徙,开枝散叶,如今已经遍布海内外。但对于中国人而言,无论身处何地,绝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何处。江南毛氏在清漾村的归宗,几乎就是中华宗亲文化的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说,呈谱归宗其实就是一次文化寻根。&&借此次呈谱归宗活动,我终于得以仔细打量这个名声在外的小村庄。清漾村位于在江山往南25公里的石门镇。村庄三面环山。林木葱茏的仙霞岭余脉曲折盘旋,犹如一条青龙环抱村庄。故而在当地,清漾村又被叫做“青龙头”。&&与移民构成的廿八都的繁杂不同,清漾村体现着诸多江南乡村的“纯粹”。村里的居民绝大部分都姓毛,作为江南毛氏的发祥地,倒是名至实归。江南之地自古尊师重文,文人巨匠灿若星河。地处偏远的清漾虽是农耕之地,却秉承江南重文修理之风,并且体现得更为纯粹。在这里,“耕读传家”的信念几乎已经融入祖祖辈辈的血液之中。&&对教育的重视,在清漾代代相传延续千年。在村南几里远的地方,历代毛氏族人读书的处所叫做“仙居寺”。明代这里被辟为“清漾书院”,按现在的理解,也就是村里的读书娃们上学的学校“民办”转成了“公立”,在当地教育局注册登记了。据史料记载,北宋宰相王安石曾在此就读。&&清漾祖宅是整个清漾村的精华所在,祖宅占地330平方米。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外观,简洁却韵味悠长。大门上方的“清漾祖宅”的匾额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胡适先生亲笔题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站在祖宅门前的空旷地上,抬眼就能看到对面山上的一座六面宝塔。此塔名为清漾塔,是清漾人重视读书的另一重要例证。这座又称清漾祖塔、文峰塔的七级空筒砖塔建在祖宅对面的山上。与其它地方建塔不同,在中国古代,各地建塔一般是为镇煞压邪,避除天灾。而清漾毛氏族人建此塔是为了族中读书人兴文运、昌科举。当地对于教育的重视也由此可见一斑。&&在历史上,清漾毛氏一共出过8位尚书、83位进士。一个小小的小山村,就出过如此之多灿若星辰的人才,难怪人们会感慨“自古江东多才俊”,也难怪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都要用“天辟画图,星斗文章并灿;地呈灵秀,山川人物同奇”这样的词句来赞誉清漾山川毓秀,人才辈出了。&&兜兜转转又走到了村口。抬眼望去,清漾塔静静地伫立在村庄的东面,清澈的文川溪从村中横贯而过,村口那魁梧茂盛的千年古樟守望着岁月变迁,此刻的清漾村静谧详合、古朴幽深。然而当放学的孩童嬉闹着从村中巷道里忽倏来去,脆嫩的笑声在小村的墙角屋檐荡漾开去时,整个村庄顿时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屋前屋后忙碌着的农妇、穿梭于村间巷道,见首不见尾的黄狗……眼前的清漾村如同一幅活动的山水画卷,心中不禁感叹,江郎山下的这个小村庄,即便历经千年却丝毫未显得衰老。&&3&&江郎山:&&天地灵秀候选“世遗”&&在前往清漾的高速路上,车队飞驰,无意间一瞥头,望见三块巨石拔地冲天而起,甚是雄奇壮观。同车的浙江当地同行说,这便是江郎山了。&&江郎山是江山境内的一座奇山,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全国最大的毛泽东手书体“江山如此多娇”摩崖题刻就铭于山体之上。江郎主峰海拔824米。山巅有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形似石笋天柱,状若刀砍斧劈。俗称“三爿石”的三峰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摩天插云,屹立于天地之间。远远望去,仿佛是撑开天地混沌的神柱。&&登至巨石脚下,我们再一次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在由南至北排列的三块石峰中,郎峰居东南,体形庞大,宛如城堡;亚峰在中间,形似宝剑,插立其间;灵峰位西北,形态浑圆,尖顶朝天。其壮美难以言述。诗人辛弃疾在游罢江郎山后写下了“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的诗句。而江山更是“以此山名县”。&&主人介绍说,平均坡度88度的江郎三峰,壁立万仞,自古以来,人迹罕至,大诗人白居易仰望江郎山也生出“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往来醉烟霞”的遐想。现在景区沿郎峰石壁凿有3500余级石阶直达峰顶,曲折攀岩而上,时有白云飘过脚下,百里山川尽收眼底,令人颇生登天之感。&&关于江郎山的由来,《文思博要》上云:“有江氏三兄弟登巅化为石,故又名江郎山”。在江山的老百姓中,传说更被加进了许多浪漫的色彩,据传江氏三兄弟眷恋美丽的仙子,守望山巅终化作石峰。白居易更是以:“林虑双童长不食,江郎三子梦还家”的诗句记载了这个美丽的传说。这令我们不禁莞尔,见惯了神女峰之类女性盼归夫君的化石景致,这男子眷恋女子守望不去的故事倒是有着惹人遐思的新颖。&&江郎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自然景观,一亿三千万年沧海桑田的演化造就了它的奇特。高824米的主峰更是老年期的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它以单一、小面积的高位孤峰与低丘平原的组合,成为中国的丹霞景观演化到老年期并进一步继承演化的最后环节,堪称“神州丹霞第一峰”。&&在地质研究和爱好者眼中,江郎山讲述的是从白垩纪以来,地质演变中峡口盆地形成、红层沉积、盆地抬升、断裂、侵蚀、地貌老化,再次间歇性抬升等一个历经了亿万年的完整故事。&&2006年12月,原国家建设部(现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长沙主持召开了中国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倡议,正式启动了“申遗”工作。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江郎山与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等六处丹霞景观地共同申报世遗。&&今年9月30日,两名世界遗产保护联盟专家来到江山,对江郎山进行考察评估。在江郎山脚的村民家访谈时,来自韩国的专家禹卿植博士对当地村民说:“江郎山景观世界少见,你们居住在这里应该感到自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山白毛乌骨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