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级长门号战列舰残骸和田纳西级长门号战列舰残骸谁更强

美国二战衣阿华级战列舰跟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谁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美国二战衣阿华级战列舰跟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谁强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长门级战列舰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长门级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的计划。长门级战列舰是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
长门级战列舰概貌
长门号高大的樯式桅楼引人注目
长门级战列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当时战列舰所搭载最大口径的410毫米口径主炮,4座双联装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前后对称各布置两座,采用背负式布局。并且为了主炮在远距离炮战中观通以及指挥的需要,前主桅采用了7根支柱支撑的高大的圆锥结构樯式,顶端设立射击指挥所,这种结构相当坚固不易中弹受损,随后历次改装中桅楼设施逐步增加逐渐形成日本特色的塔式(之后的主力舰纷纷按照这个样式进行改造)。长门级采用长艏楼船型,该级舰在舰体长艏楼设置两层炮廓式副炮。最具日本特色的是设计了独特的带60°倾角的“勺型”(为了使用链系水雷,舰艏不会勾住连接两枚水雷的链条,但在不良高速航行时舰艏溅起的水雾会影响到舰桥和桅楼指挥所)。
竣工时的长门号战列舰
随着战列舰火炮威力、射程增加,根据的经验,防御装甲设计借鉴了重点防护的概念,加强了重点区域防御装甲,尤其是水平防御装甲,以抵御远距离炮战大角度落弹的打击,非重点区域防御装甲予以削减或撤消。长门级航速超过26节,是当时航行速度最快的战列舰,日本海军对长门级的航速指标采取了保密措施,当时对外公布的航速是23节。长门级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由于之前建造的日本战列舰是英国的设计或者是基于英国设计蓝图的更改,所以摆脱了英式战舰的影响完全由日本自行设计的长门级战列舰被视为“第一型纯日本血统的战舰”。长门级战列舰共拨款建造了两艘:分别是“”号(Nagato)和“”号(Mutsu)。与英国的两艘,美国的三艘等7艘当时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界人士称为&&。
长门级战列舰其他型号
在建造长门级战列舰的同时,日本海军还开工建造了和。加贺级和级都是在长门级的基础上,在后桅后方增加布置一座双联装主炮塔,区别在于速度和防护各有侧重。1921年以限制海军军备为目的的华盛顿裁军会议召开,对美、英、日、法、意五个主要海军国家的主力舰吨位、火力和总吨位进行了限制。加贺级和天城级按照会议签定的的规定予以销毁。裁军会议中美、英曾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但尚未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日本一方面借口国内的小学生都已为建造该舰捐款并且该舰已经建成,如果废弃将引起国民的不满,一方面加紧舾装施工。在日本的强硬态度下,最终同意日本保留“陆奥”号。作为交换条件,同意美国保留完成尚未完工原定销毁的两艘,同意英国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新建两艘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于1920年11月竣工,于1921年11月竣工。
长门级战列舰现代化改装
前烟囱改成向后弯曲状
长门级服役后为克服前主桅桅楼与前烟囱距离过近导致排烟倒灌,前烟囱被改成大幅度向后弯曲的形状以远离桅楼。 其他小规模改装还包括修改舰艏(舰艏稍作外张,改善凌波性),搭载水上飞机及弹射器。
1930年代中期长门级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改装工程完成进行试航的陆奥号
包括提高主炮仰角增大主炮射程;加强舰体与炮塔的防护装甲,舰体舯部增加防鱼雷凸出隔舱;为改善线形减少航行阻力将舰艉延长;全部更换为专烧重油锅炉,由于锅炉数目减少将临近舰桥的前烟囱拆除,锅炉排烟由两个烟囱合并成一个;根据改装的经验改建高大、结构复杂的塔式舰桥;加强了防空火力和搭载水上飞机。长门级在此次现代化改装中未更换主机,改装后航速降到25节。
长门级战列舰服役经历
“长门”号服役后多作为的直到服役。从1920年开始,到1941年“”号建成,20年期间,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在日本国民心目中一直是海军的象征,素有“国民最熟知的战舰”之称号。因在日本海军中具有特殊地位其舰长提升为高级将官军衔的比例尤其高。
长门级战列舰被日本海军看作非到最后决战关头不得动用的王牌。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加上航速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间,长门级在战争初期都没怎么参加作战行动。开战以后日本海军包括长门级、大和级在内的战列舰战队因长期驻泊广岛湾的柱岛锚地待机而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母舰战队的军官讽刺称为“柱岛舰队”。1942年6月,“长门”和“陆奥”编入由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的主力部队参加了,当日军机动部队主力四艘航空母舰被摧毁时主力部队尚在后面三百海里处,“长门”和“陆奥”未能发射一发炮弹,海战以日本失败告终。 日“陆奥”号在广岛湾泊地因弹药库爆炸事故沉没。
莱特湾海战前夕的长门号
1944年6月“长门”号编入机动部队投入,此役日本海军大败而归。1944年10月中,“长门”号编入由粟田健男指挥的第二舰队第一游击部队参战,未取得大的战果,反而遭到掌握制空权的美军飞机轮番空袭受重创。莱特湾海战后“长门”号返回日本本土修理战伤,舰上的副炮被拆除移防陆上。由于燃油匮乏“长门”号在战争剩余时间一直停留在,成为横须贺镇守府警备舰,直到战争结束。“长门”号在战争末期多次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在日本投降时,是唯一具备航行能力的战列舰。
1945年10月被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美国。1946年7月在成为原子弹试验的靶舰,试验中严重受损沉没。
长门级战列舰各舰概况
长门级战列舰长门(ながと)
以古国名,即日本山阳道的命名。开工,下水,完工,造船厂:,总造价4390万日元,舰籍:镇守府。现代化改装完工,标准排水量39130吨。在横须贺投降,从日本海军序列中除籍,在比基尼环礁成为“十字路口”原子弹试验的靶舰,在A试验(空中爆炸)中幸存,在B试验(水面爆炸试验)中受损,舰体向右倾斜,在水面漂浮5天后沉没。
长门级战列舰陆奥(むつ)
以古国名,即日本的命名。开工,下水,完工,造船厂:,舰籍:镇守府。现代化改装完工,标准排水量39050吨。在外海的柱岛泊地因三号主炮塔弹药库发生原因不明的爆炸事故,舰体断裂成两段后沉没,从日本海军序列中除籍。
长门级战列舰性能数据
排水量:32720吨(标准)
/33800吨(正常)/39700吨(满载);改装后标准排水量:39130吨
尺寸:全长215.8米/宽28.96米/吃水9.1米;改装后224.9米/宽34.6米/吃水9.45米
动力:蒸汽轮机4台,主机功率80000马力;改装后82000马力;最高航速:26.4节,改装后25节;续航力:5500海里/16节,改装后10600海里/16节;
武备:8门4座双联装410毫米/45倍主炮,20门140毫米口径副炮(改装后18门),8门4座双联装127毫米/40倍径89式高炮(改装后);4门76毫米高射炮(改装后8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20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305毫米,炮塔正面356毫米(改装后457毫米),炮塔顶部127毫米(改装后250毫米),装甲甲板75毫米(改装后甲板75~127毫米),司令塔336毫米。装甲重量10396吨(改装后13023吨)。
舰载飞机:3架
长门级战列舰历代舰长
⒈饭田延太郎(大佐)日~⒉桦山可也(大佐)日~⒊高桥节雄(大佐)日~⒋左近司政三(大佐)日~⒌中岛晋(大佐)日~⒍长谷川清(大佐)日~⒎松下薫(大佐)日~⒏井上继松(大佐)日~⒐滨田吉治朗(大佐)日~⒑中村龟三郎(大佐)日~⒒原敬太郎(大佐)日~⒓杉坂悌二郎(大佐)日~⒔斋藤二朗(大佐)日~⒕福留繁(大佐)日~⒖大西新藏(大佐)日~⒗矢野英雄(大佐)日~⒘久宗米次郎(大佐)日~⒙早川干夫(大佐)日~⒚兄部勇次(大佐)日~⒛涩谷清见(大佐)日~21.大冢干(少将)日~22.杉野修一(大佐)日~W·J·惠普尔(上校)日~  [1]
长门级战列舰游戏数据
长门级战列舰1号舰——长门[1]
图鉴编号001稀有度6耐久80火力82装甲75雷装0回避24对空31搭载12对潜0速度低速索敌12射程长运20最大消费量      燃料100弹药130搭载装备    341cm连装炮314cm单装炮3零式水上侦察机3未装备
.舰队Collection WIKI.[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纳西战列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