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 通过种植游戏培养幼儿科学探究

种植园的创设益于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是专门为3——6岁儿童设置的教育机构,在环境上他们喜欢充满绿意、生机勃勃、游戏化的,因此,种植和植物应该成为幼儿园应有的元素,也应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读了《建构儿童的科学》后发现近些年来我国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注重幼儿发现和探究,因此如何利用幼儿园的种植资源,让儿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相关的科学方法,获得有关植物及外界关系的科学经验,为我们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活动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情境描述】
中午散步的时候,我带领孩子们来种植园玩,兴垣兴奋地叫起来:“哇,这些花真美!”大家听到他的声音连忙围了过来,有的用手去摸摸花瓣,有的俯下身子闻闻花香,婷婷说:“你们知道这种花的名字吗?”大家摇摇头说:“我们没有看见过”。小丫神气地说:“你们看花的颜色多漂亮啊,花瓣中间是白白的,旁边是紫紫的,花中间还有黄黄的花蕊呢,知道这是什么花吗?”一旁的泽宇很好奇,他用手拨开叶子,仔细地观察根部,之后便大声地喊了起来“大家快看,泥土里种的是萝卜哎,它是萝卜花”。
【分析和反思】
幼儿在种植园里能自由、轻松、主动地发现和探究种植园中的秘密,他们可以和身边的植物亲密接触,可以看看、闻闻、触摸、数数了解植物的特征,从而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种植园在幼儿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承载一定教学任务的不可或缺的存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他的理念告诉我们:只有从幼儿身边的大自然中去学习,才是真正地教育,才能拓展学习的空间,才能真正地发挥教育的意义。种植园就是个浓缩的生态园,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环境。每个幼儿都可以从中享受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萌发科学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发现和探究的快乐。因此,种植园不仅是幼儿园重要的环境要求,也是幼儿园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库,教师应将其视为幼儿自主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平台。&&&&&&&&&&&&&&&&&&&&&&
幼儿认识事物主要是依靠直接感知,而在种植园里幼儿有机会接触各种植物,而且能够通过耳、目、口、鼻的各种感官去直接感知植物,幼儿可以亲自看看、听听、闻闻、尝尝、动动完整地感知植物的特征,比起图片等教具更直观、形象、生活化。然而我们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背离了创设种植园的初衷,幼儿的自主性被老师不断地抑制,在活动中包办过多,习惯以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幼儿,不断使幼儿丧失对种植园的兴趣,同时自主探索欲望也被磨灭了,因此,在幼儿园种植中应注重孩子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培英科艺幼儿园A区]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更新时间:<font color="#15-2-9 9:55:27 &点击数:453
培英科艺幼儿园A区 &&&教师:邓运杰
&&& 科学是什么?因老师的观点和理解不同,形成一定的差异性。一些老师认为让孩子跟着老师模仿做实验,就是培养了孩子科学探究能力,其实是明显的填鸭式教育;一些老师认为上好一节优秀的科学活动就是培养了孩子科学探究能力,其实这是一种形式主义教育方式。对于幼儿来说: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通过一直以来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应充分运用区域活动来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从事教育十几年,现在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的“教师教,孩子学”的这种高控学习模式逐步到现在的“孩子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干预的自主学习形式”,而区域活动就是时下教育改革的产物。
&&& 区域活动就是在区域进行的学习活动,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最能体现孩子们是真正的小主人,教师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通过自己的游戏方式去观察、感知、积累经验、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区域这一形式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那应如何开展呢?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对科学探索的欲望
&&&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可见环境与材料对孩子的自主学习探究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可投放各种操作素材,供给幼儿操作,更能激发探索的欲望。在开展《小花草大世界》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首先在语言区准备了《小种子的旅行》图画书,孩子们通过文本阅读了解了花草繁殖的方式,而且激起了想了解花草生长的愿意;然后在美工区准备了各种花草和制作工具,孩子通过制作创意书签发现了叶子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如形状上: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蝴蝶形,有的是星形。颜色上:有的是墨绿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棕色,孩子能根据其特征拼制出各种图形;再是在科学区我们投放了一些种子和各类花草,在这里我们做了种植实验,观察了黄豆的成长过程。在这里我们探究了花草的用处,知道了有些花草是可以吃的,有的还可以做药材,在这里我们做了个小实验,知道了花草是怎样喝水的。最后在角色区投放了各种头饰与服装,让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花草,享受扮演游戏的乐趣。我们的区域活动是环环紧扣,就是让孩子在发现――猜想――实验――发现――记录――交流――表达中获得科学知识。
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探究,让幼儿学会实验、观察、发现、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其合作能力。
&&& 常言说:幼儿的智慧在于手指尖上,心理学研究证明,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区域活动是让幼儿充分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探究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而科学探究就是要让幼儿亲历整个探究过程,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发现。幼儿在操作中一般先提出问题,然手动手操作,再记录信息,最后得出结论进行表述和交流。例如:幼儿在探索《花草的长相》时,总在问花草的是什么样的呢?除了能长出叶子外,还能长出什么?花草的基本构造有哪些?于是我们在种植区里拔出了一棵龙葵,孩子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实物,直观了解了龙葵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知道了龙葵是由根、茎、叶、花、果构造和,通过了知识的迁移也知道了花草的基本构造。然后我们引导幼儿思考,花草爱喝什么水?幼儿们在科学区分别把收集到的花草放入水、牛奶、醋、可乐中,通过连日的跟踪观察,最终得出了结果,接着幼儿对于实验中所观察到的事实进行绘画记录,总结出花草最喜欢喝干净的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是单一的个体在活动,而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做事的条理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用科学的步骤来探究和解决问题,还能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三、适度引导,启发探索,得出结论
&&& 活动中,教师及时正确的指导,能够引起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的觉察他们提出的问题、困惑和需要,并适时介入,给予适当的支持、引导和帮助,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 在科学区开展《帮花草测量身高》的活动时,孩子们往往只会用尺子帮花草量身高,那教师就应适时的介入加以引导。“除了用尺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量身高?”让孩子们在科学活动区里找出可测量的量具。这时有的孩子说可以用身高测量卡,有的说可以用我们制作的纸砖测量。“请你们用找到的量具,结合想到的办法来量一量”接着孩子们两两开始了边量边记录的实验中。
花草身高记录表:
&&& 用身高测量卡量(厘米)
用尺子量(厘米)
用纸砖量(几个纸砖)
&&& 跟着老师引导幼儿把这些方法迁移到自己身高的测量,于是又产生了新一轮的探究实验。
&&& 身高记录表:
&&& 用身高测量卡量
(几个纸砖)
&&& 总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理性观念的转变,并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探索兴趣,让幼儿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
四、&谨慎评价,激发探索欲望
&&& 评价是区域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让幼儿自己评价,可以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
&&& 在评价中我们本着促进幼儿的探究行为为目的,因此评价要更加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幼儿在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努力。只要在活动中认真、专心、有积极探究行为的幼儿,我们多加以表扬,哪怕是失败的孩子我们同样予以肯定,在讲评过程中我们也十分强调通过幼儿间的互动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例如针对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现象发动大家共同探讨,让个别的探究行为变为群体的热点,以个别的探究行为引发大家共同的探究行为,以此来逐步培养幼儿探究能力,要是问题在讲评中无法马上解决,我们就有意识的鼓励幼儿通过其他途径,例如翻阅图书、询问成人、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等来得出结论,使幼儿从区域活动扩大到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以便使幼儿探究的内容更有深度、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 对于我们来说,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实践活动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还有许多经验需要我们去总结,为此我们还要努力不断创新、探索,获取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纲要》、《指南》等教育文件精神。
2、幼儿教育学。
3、幼儿心理学。&!--EndFragment--&
罗定市培英教育集团版权所有
地址:罗定市培英教育集团培英科艺幼儿园(罗定市海关背) 邮政编码:527200
8,3926823 邮箱: QQ:查看: 625|回复: 0
论文: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论文: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摘要: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
关键词:探索&&兴趣&&操作&&方法&&活动
一、& && &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首先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注重科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简单易行,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也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活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幼儿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以《水果的沉浮》一课为例,将科学实验融入科学教育活动之中,真正发挥科学教育活动的作用,从中培养幼儿严谨科学的态度,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准备了苹果、香蕉、橙子、草莓、小番茄、葡萄等很多水果。活动开始,先提问:“你们认识这几种水果吗?”这样一方面帮助幼儿回忆整理了对水果的认识经验,又引导幼儿注意到了这些水果的大小、形状不同。而正是这些外在的特征,可能会影响幼儿猜测水果沉浮的结果。果然,当教师提问:“这些水果放在水里会怎样?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香蕉会沉,橙子也会沉”;有的说:“苹果重,肯定沉下去,葡萄、小番茄轻,应该会浮起来。”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当然他们的回答完全是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的。教师应尊重他们想法,把大家的猜测想法记录了下来。在下一环节设计了一个小实验:水果的沉浮。当幼儿把这些水果放到水里时,他们发现苹果、香蕉、橙子是浮起来的,而芒果、番茄、葡萄、草莓是沉下去的。为此很多幼儿认为小水果在水中是沉的,大水果是浮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没有给出所谓正确的答案。而是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大一点的番茄和刚才做实验的小番茄,请幼儿猜猜“这两种番茄一起放在水里会怎样?”孩子们都说“大的番茄会浮在水面”。老师当众把这两种番茄一起放在了水里,结果它们都沉下去了。实验证明,物体的沉浮和大小并没有多大关系。那到底和什么有关系,教师又把球抛给了幼儿,请他们回家再试试,同时通过小结,让幼儿明白猜想和实验的结果有时会不一样,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一道理。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把幼儿引进科学实验,注重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科学探究过程,更好的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的协调发展,逐步培养幼儿实验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
四、开设区角,幼儿在区角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开设区角,给幼儿的自由探索提供条件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我们要积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如在班上开设科学游戏区、动植物观察角等,提供各种活动、实验、操作材料,如平面镜、凹凸面镜、三棱镜、磁铁、铁钉、回形针、小斜坡、平衡杠杆、电池、小灯泡、小陀螺、小苏打、醋、小汤勺、大中小玻璃杯、不同质的纸、物……,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大蒜长胡子、蜗牛吃什么、让乒乓球转起来、谁跑得快、搭纸桥等等,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教师不直接介入,不随意评价,微笑等待,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合作。让幼儿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开设科学区角要注意:①提供的内容、材料要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容易理解和感知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太容易,不能激发幼儿操作的积极性;太难,幼儿不能理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发动幼儿一起收集、准备活动内容与材料,一物多用,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②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简便、卫生、安全,并易于准备。如用塑料袋、塑料瓶子、气球等寻找空气,做各种有趣的空气实验;用玻璃杯、可乐瓶、小筷子,提供方糖、盐、味精、小沙子、回形针等即可进行各种溶解实验等。简便的材料和内容还有利于幼儿回家后的再探索,使科学活动得以延伸。③幼儿的操作过程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情绪体验,对爱动脑筋、认真探索的孩子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自信;能力强的孩子适当提高难度,使其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能力较差的幼儿给予适当帮助和提示,教师可高兴地与其合作,保持幼儿探究科学的积极性;④活动的内容、材料要根据孩子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更换、补充,保持内容和材料的吸引力,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不断被激发,不断有新问题产生,从而持久地保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利用重力游戏培养5~6岁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权威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探究可以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