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17日初八天气情况

气象小知识
气象小知识
范文一:气象小知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大怎样划分的?我国目前的春夏秋冬四季是以各地侯温(五天的平均温度)作为分季的标准。这就是:当上半年的候温达到10°C以上时,作为春季的开始;当候温达到22°C以上时,就是夏季开始了;当夏季的候温下降到22°C时,就算是秋季了;候温下降到 10°C以下,就是冬季开始了。四季的时间都一样长吗?你只要在日历上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四季的时间并不相等。春季,从春分到夏至前一天有92天19小时;夏季,从夏至到秋分前一天有93天15小时;秋季,从秋分到冬至前一天89天19小时;而冬季,从冬至到春分前一天只有89天。夏季竟比冬季长4天15小时。我国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在那里?我国最冷的地方是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的漠河,最低温度曾达到-52.3°C。最热的地方是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最高温度曾达到48.9°C。夏天为什么常常有阵雨?雷阵雨是因为夏天的天气酷热,空气在局部地方出现强烈对流,使大量湿热空气猛烈上升,造成积雨云所形成的。由于产生积雨云的强烈的热力对流只有在夏季易于出现,所以雷阵雨也常常出现在夏季。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冬季天气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传热的,这样就象给庄稼盖上了一条棉被,外面的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当雪融化时,水留在土壤里,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发育都是很有利的,而且雪中还含有很多氮化合物,在融雪时也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的肥料,所以冬季下几场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台风和热带风暴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所旋。 国际上以其中民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 12级通讯以上的称为台风;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8-9级的是热带风暴;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地球上的氧气能否用完?地球上的人、动物以及植物每时每刻都在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工厂更是吞吃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如此看来,长此以往地球的氧气会用完了吗?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产生氧、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个方面。浩瀚的林海、草原等各种植物在阳光下,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个被人类称为“光合作用”的过程永不停歇。据计算,三棵大桉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原文地址:气象小知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大怎样划分的?我国目前的春夏秋冬四季是以各地侯温(五天的平均温度)作为分季的标准。这就是:当上半年的候温达到10°C以上时,作为春季的开始;当候温达到22°C以上时,就是夏季开始了;当夏季的候温下降到22°C时,就算是秋季了;候温下降到 10°C以下,就是冬季开始了。四季的时间都一样长吗?你只要在日历上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四季的时间并不相等。春季,从春分到夏至前一天有92天19小时;夏季,从夏至到秋分前一天有93天15小时;秋季,从秋分到冬至前一天89天19小时;而冬季,从冬至到春分前一天只有89天。夏季竟比冬季长4天15小时。我国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在那里?我国最冷的地方是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的漠河,最低温度曾达到-52.3°C。最热的地方是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最高温度曾达到48.9°C。夏天为什么常常有阵雨?雷阵雨是因为夏天的天气酷热,空气在局部地方出现强烈对流,使大量湿热空气猛烈上升,造成积雨云所形成的。由于产生积雨云的强烈的热力对流只有在夏季易于出现,所以雷阵雨也常常出现在夏季。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冬季天气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传热的,这样就象给庄稼盖上了一条棉被,外面的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当雪融化时,水留在土壤里,对春耕播种以及庄稼的发育都是很有利的,而且雪中还含有很多氮化合物,在融雪时也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的肥料,所以冬季下几场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台风和热带风暴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所旋。 国际上以其中民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 12级通讯以上的称为台风;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8-9级的是热带风暴;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地球上的氧气能否用完?地球上的人、动物以及植物每时每刻都在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工厂更是吞吃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如此看来,长此以往地球的氧气会用完了吗?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产生氧、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个方面。浩瀚的林海、草原等各种植物在阳光下,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个被人类称为“光合作用”的过程永不停歇。据计算,三棵大桉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
范文二:气象报告的种类METAR Aviation Routine Weather Report 航空航空例行天气报告(机场天气报告)正点和半点发布一次。SPECI Aviation Selected Special Weather Report 航空特选天气报告(机场天气报告的一种形式)随时发布。 TAF Aerodrome Forecast机场天气预报TAF AMD Aerodrome Forecast Amendment 修订机场天气预报。气象报文中常见简字简语BECMG 表示一个时间段内气象情况预期变化CAVOK表示能见度大于10公里,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以下无云,并且无重要天气现象。SKC表示天空无云且能见度小于10000米和或有重要天气现象NOSIG无重大改变;表示2小时内,预期没有变化发生,用于趋势型着陆天气预报(趋势型着陆天气预报附在METAR或SPECI电文之后)。TEMPO给定期间气象情况波动持续时间小于1小时,且其总共所占时间不超过预期发生波动的预报时间段的一半。TL表示某些天气现象发生结束的时间。FM表示某些天气现象发生开始的时间。AT表示某些天气现象发生的时间。WKN 减弱NSC无重要云 SCT疏云3-4个云量 PS正的MS负的 SH阵性的 NC无变化RE出现在机场天气报告的补充报告中,是近时天气指示码,表示上次例行报告后至本次观测时间前存在而本次观测时间段内不存在的天气现象。 VRB表示风向不定V当两个风向之间用“V”分隔时,表示在观测前10分钟时段内,风向变化达到或超过60度,且平均风速超过2米/秒VV垂直能见度,出现在天空模糊,云状不明时,每30米(100英尺)为一个增量WS风切变指示码,表示在500米(1600英尺)高度以下,沿起飞或着陆进近航线或机场全部跑道的起飞、进近航线,存在对飞行有显著影响的风切变(指风矢量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变化)VCNTY OR VC用于说明出现在机场附近的天气现象(但不在机场),机场5~25英里区域内有效的预报(航站预报在机场5英里、8000米区域内)。G表示阵风。10分钟内当最大阵风风速比平均风速大于或超过10米/秒(10海里/小时、20千米/小时)才编发GRADU给定期间的逐渐变化。缩写和符号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天气现象的缩写DZ----毛毛雨
BR----轻雾
GS----小冰雹 RA----雨
FG----雾 PO----发展完整的尘/沙旋风SN----雪
SQ----飑 SG----米雪
VA----火山灰云量的报告FEW:1-2个八分量,少云 SCT:3-4个八分量,疏云 BKN:5-7个八分量,多云 OVC:8个八分量,
阴天云状CI----卷云
AS----高层云
CU----积云 CC----卷积云
NS----雨层云
CB----积雨云 CS----卷层云
SC----层积云
AC----高积云 ST----层云
TCU---浓积云
FC---- 碎积云 FN----碎雨云SC----层积云
CU----淡积云
CUF----积状云
TCU----浓积云
范文三:气象科普小知识王玉龙1.什么是天气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2.什么是气候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3.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4. 小气候 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5.城市气候 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6.热岛效应 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 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 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 因。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 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8.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 数值预报是根据现有的天气状况和已知的初始条件,利用高速计算机,求解控制大气运动的动力-热力学方程,从而得出一段时期内的天气形势和有关气象要素的客观定量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是当今天气预报的基础,也是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9.气候变化 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变化的时间长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至最短的年际变化。10.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1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12.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13.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14.气候因子: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15.气候预报:指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制作的预报。制作方法与“长期天气预报”相似。它是从气候演变规律出发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16.生物气候学: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17.季风与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被称为季风。受季风支配的区域里的气候又被称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18.雾与城市雾: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华的结果。 城市雾是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区及其相关设施(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雾,城市雾的出现往往叠加了城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雾本身就具有 局地性的特征,而城市雾则是发生在局地性极强的城市环境中的雾。19.全球变暖: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逐年升高的趋势。据统计,全球气温已经连续20年高于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发生在1983年以来,而其中7年又发生在1990年以来。近年来的气候变暖,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明显。20.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 Nino”的音译。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是“圣婴” (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那些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的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现象。80年代以来,厄尔尼 诺发生频数明显增加,强度明显加强。21.拉尼娜: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气象学家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从近50年的结果来看,这种现象发生频率少于厄尔尼诺,强度也比厄尔尼诺弱,持续时间则大多数偏长。
范文四:野外气象小知识:在户外住宿应当知道些气象的基本知识,一旦到了户外,就只有听天由命,我们只能认识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行进中除了遇到雷雨、大风雪等情况应当停止、休息外,其他情况均可以继续行动。而在野外露营就需用多考虑一些气象问题:防雨:防雨是露营气象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判断当晚有可能下雨,应当对营地及帐篷进行必要的防雨处理,除选择好营地外,需要挖泄洪沟,加固帐篷并增强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帐篷外加盖防雨塑料布、雨衣等,将各种旅行用品放置在帐篷中等。防雨应在扎营前观察天气变化情况,经常外出旅行多观察多积累经验就会掌握是个大慨。防风:风向对应扎营比较重要,关系到帐篷门、炉灶口开向及营地各区域的整体布置问题。这须要了解一些地形气候知识,在大湖泊边扎营,其风向是早晚相反变化,白天,地面温度上升快,风向是向陆地刮;夜晚,地面温度下降快,风向向湖区刮。故应当将帐篷门背风开,而炉灶口应向风开。在炎热干燥的山区同样有相似的情况,白天,由于山谷(谷地)气温上升慢于山坡(山顶),呈上升气流,即谷地向上刮风,而夜晚则呈下降气流,风向谷地刮。故在山谷中扎营时应当事前考虑这种情况。研究风向及风力,对应户外运动比较重要,有条件的可以带上一个风向风力表,或根据下表查知风力,在记日记时不妨记录一天最大的风速。
附表(6-1) 风力等级简表 风速单位:米/秒风力等级 风速 外 界 表 象0级静风 0.0-0.2 烟柱直上,水面无波,树叶不动。1级软风 0.3-1.5 弱而无力,烟随风去,树叶微动。2级轻风 1.6-3.3 人有感觉,树有微响,旌旗始动。3级微风 3.4-5.4 细枝摇动,旌旗风展,稻谷摇动。4级和风 5.5-7.9 树枝弯动,灰尘四起,纸飘空中。5级劲风 8.0-10.7 小树摇动,湖塘起波,庄稼起伏。6级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撑伞难行,大树摇动。7级疾风 13.9-17.1 迎风难行,全树摇动,大树弯枝。8级大风 17.2-20.7 阻力甚大,小枝折断,江河浪猛。9级烈风 20.8-24.4 吹坏烟囱,小屋受损,瓦片移动。10级狂风 24.5-28.4 行人吹跑,逆风难行,树木刮倒。11级暴风 28.5-32.6 破坏严重12级飓风 32.7以上 摧毁极大气温:气温对应户外旅行同样重要,我们应当学会气温管理,即掌握在什么季节、什么地区的气温变化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的装备、服装配置。学会对气温及变化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直觉判断,这就要经常携带一个气温表,经常性的对照观察、体验。一日之中,一般在下午2点为当日最高气温,为其峰值;而夜里2点~3点是最低点。这一日之间的温差叫日较差,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地形、季节、天气状况等因素相关,一般说来,低纬度比高纬度地区、内陆比沿海地区、晴天比阴天、盆地比平原、荒漠比林地的日较差大。在森林中,由于森林的储存功能,日较差小,林中要比无林地气温低0.7~2.3℃,夏季低8~10℃,冬季低4~5℃,同时森林中的湿度也较大,故在森林中露营应当注意这一问题。住宿溶洞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野外,常可见到各种形式的山洞,旱洞、水洞、穿山洞、复合洞等,住宿溶洞是野外旅行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我们的祖先就是从住宿溶洞开始了新的地面生活。可见住宿溶洞是安全、方便、温暖、避风避雨的好地方。住宿溶洞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通风:首先要察明该洞是否是通风的溶洞,而不是一个死洞。保持空气的流通很重要的,可以点一支香烟察该洞是否通风,只要烟向洞中或洞外单向的飘动即说明此洞是通风的。
浅住:洞多是比较深的,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最好将营地安排在距离洞口较近的地方,以方便撤营及转移。水情:在确定一个溶洞可否住宿时,应先弄清此洞的水情,多数的溶洞都有流动的地下水在活动,有个别的地下水水情复杂,尤其在雨季就更应当注意,选择的住宿地应当干燥,上无滴水。其他在溶洞住宿应当注意:不少的溶洞多有蝙蝠、燕子等动物栖息,因而入洞住宿最好少惊动它们,或者换一个洞。如果对洞穴探险没有经验应当在洞中少活动,单人活动应当禁止;在洞中住宿可以不用支搭帐篷,只需铺上各种睡具即可,如果有蚊虫可以烧烟驱赶。
露天宿营:露宿是对我们野外生活的一种锻炼和考验,同时也是一种难得地生活体验。在没有雨水、大风、风雪及霜的天气,完全可以试试在露天下露宿的方式,不用支搭帐篷等任何遮挡物。露宿可以选择一块大树下,铺上塑料布、防潮垫,再放上睡袋,睡袋上可以再罩上一块塑料布,或者在睡具的上方简单的挂一张防雨布,露宿主要的问题就是防露水及蚊虫的侵袭,可以在睡袋的头套处罩一层纱网,以防蚊虫,或连夜的烧烟火,燃烟可以防止霜降,减少露水,在一些农村可以看到农民这样做为减少霜降。当然,雨季、冬天就不要露宿。另外,注意不要在水边、草木密集的地方露宿,那些地方蚊虫多,也不安全,同时,在露天露宿一般气温比帐篷里低5度左右,故要多加衣物,以防着凉。另一种露宿的方式就是用吊床,吊床的优点是不会被地上的动物袭扰(如蛇等爬行动物),并在一些潮湿的地带很适合,用吊床要在睡袋下垫防潮垫,并在吊床上方挂一张防雨布。有一种吊床式帐篷即有防雨蓬,同时还有防蚊虫的纱帐,很适合丛林宿营。野外作息:合理的户外作息安排是保障身体良好状态的重要途径,常常会由于激动、兴奋等原因,大家在篝火旁一聊就没完,或者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从而影响正常的休息。这要特别注意,因为大家活动了一天,身心都比较疲劳。这时队长应当规定统一的作息时间,如不超过夜间12点休息,早上不超过7~8点起床,尤其要强调要统一,不能因个别人而影响整体。
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常识。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北针等制式器材的情况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的方法。利用太阳判定方位非常简单可以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后,当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就是东西方向。与AB连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
利用指针式手表对太阳的方法判定方向。方法是:手表水平放置将时针指示的(24小时制)时间数减半后的位置朝向太阳,表盘上12点时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现在时间是16时,则手表8时的刻度指向太阳,12时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夜间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能熊星座(即我们人称的北斗星)。该星座由七颗星组成,开头就像一把勺子一样。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指示的方向就是北方。还可以利用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5颗与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状像W。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利用地物特征判定方位是一种补助方法。使用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独立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树桩上的年轮线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农村的房屋门窗和庙宇的正门通常朝南开。建筑物、土堆、田埂、高地的积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融化的慢。大岩石、土堆、大树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则易生青苔。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切勿惊慌失措,而是要立即停下来,总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标志重新制定方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退回于原出发地。在山地迷失方向后,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向什么方向走。通常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容易碰到水源、顺河而行最为保险,这一点在森林中尤中为重要。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而令人无所适从时,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无法判定,则应先走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错了路,也不会偏差太远。
范文五:小麦 小麦
灌浆成熟期服务时间段
5月~6月适宜气象条件1、日最低气温小于4℃易受冻害,最低气温小于8℃易僵苗死苗。2、连续3天以上气温低于18℃并有阴雨天气易僵苗不发。不利气象条件及影响高温逼熟:连续2天以上温度>27℃,叶片干枯,光合受抑;如受湿害,现象会更严重;乳熟期以后持续降水,出现30℃以上天气,小麦加速死亡。干热风:当最高温度大于28℃,日蒸发量大于8mm,相对湿度小于30%,风速大于3m/秒时,产生干热风危害。土壤相对湿度<60%,灌浆期缩短,干粒重下降;土壤相对湿度>95%,青枯死苗。农事建议高温逼熟:关键在前中期高标准挖好田内外沟系,创造良好土壤环境。着重加强沟系管理,增强根系活力;抽穗灌浆阶段,根外喷施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生化制剂,以利养根保叶,增粒增重。干热风:措施以结合中后期防病治虫,根外喷肥(尿素0.5-1公斤+磷酸二氢钾200克),或强力增产素、丰产灵等,可一喷多防(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防高温逼熟)。服务要求及重点关注注意防治蚜虫,根外喷肥...............................................................服务时间段
1月~2月土壤相对湿度70%左右。干冻:麦田3厘米深处低温降至-5℃以下发生的冻害。干旱:土壤相对湿度<50%,要开始灌溉抗旱。干旱:措施同苗期。干冻:越冬前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及时灌越冬水,保证麦苗生长,平缓低温骤升骤将;其他措施同苗期。...............................................................服务时间段
11月~12月适宜温度在15-18℃, 土壤相对湿度为70%左右。低温:温度<3℃,日均温骤然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达到-10℃左右,将遭受严重冻害。干旱:土壤相对湿度<55%时,影响苗生长。干旱:结合追施苗肥,坚持浇灌、喷灌或沟灌,避免大水漫灌。冻害: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2~3叶后喷施多效唑或用矮苗壮拌种,促根增蘖;在气温持续回暖、墒情又较适宜的时候立即补施速效肥水,促使麦苗恢复生长。...............................................................服务时间段
3月~3月适宜温度在12-16℃, 土壤相对湿度70-80%。冻害:早春融冻型冻害,日均温升至0℃以上,麦苗返青,抗寒力下降,气温日较差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易引起冻害;倒春寒、春霜冻害,日均温升至3℃以上、麦苗拔节后,遇寒潮或霜冻,易引起冻害。干旱:土壤相对湿度<60%,成穗率低,穗型小。
干旱:以小水沟灌至土壤湿润为度,水量不宜过大,浸水时间不应过长。冻害:措施同苗期,扬花前地上部冻死,及时采取追肥、浇水等恢复措施,可重新出蘖抽穗。拔节前日均温5℃以上晴天化除阔叶杂草;拔节初期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3月中下旬,叶色褪淡,第一节间定长,高峰苗下降,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服务时间段
10月~11月晴雨相间天气,温度15-25℃,对发芽有利。干旱:10月降水量<30mm,其中10月下半月降水量<10mm,土壤相对湿度<70%,田间浅层土含水量少,影响发苗和生长。烂根烂种:10月降水量>70mm,其中10月下旬降水量>40mm,雨日达4天以上,11月上旬出现连阴雨天气。干旱:对土壤含水量>15%或10月下旬-11月中旬,“七分种,三分管”,重点抓好适期播种、沟系配套等工作。...............................................................服务时间段
4月~4月适宜温度在13-20℃,土壤相对湿度70-80%。温度<9℃,发育速度缓慢,>32℃,高温杀雄。土壤相对湿度<70%,结实率明显下降。土壤相对湿度>85%,出现烂根。孕穗期用粉锈宁防治白粉病;抽穗扬花期用多菌灵主动防治赤霉病,加粉锈宁兼治白粉病和锈病;花期阴雨再2次防治;发生蚜虫、粘虫及时防治。发生低温,要立即追肥、浇水并举,减轻冻害损失。对于湿害以防御为主,措施同播种出苗期。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赤霉病。
范文六:大家好!我是四(一)班播音员马天祎。首先,给大家播报一 下今天的天气情况,今天小雨,气温 20-26 摄氏度。下面再来为大家 播报气象小知识: 1. 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 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 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 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 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 什么是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 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 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 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 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大家好!我是四(一)班播音员马天祎。首先,给大家播报一 下今天的天气情况,今天小雨,气温 20-26 摄氏度。下面再来为大家 播报气象小知识: 1. 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 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 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 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 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 什么是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 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 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 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 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范文七:3.23 世 界气象 日运行控制中心气象处3.23 气象日有奖竞答小知识姓名:顾大春 部门:机务部 工号:00618 联系电话: 一、 单项选择题:1. 1950 年 3 月 23 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正式成立,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B)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将每年的 3 月 23 日定为“世界气 象日”。 A. 1952 B. 1960 C. 1962 D. 19702. 2012 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 C )A. 人与气候 B.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C.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D.人与气候和谐发展3. 郑和下西洋是利用了( A )完成航行任务的。A.季风 B.台风 C.海风4. 夏季经常出现的打雷天气,它是积雨云中两种不同性质电荷云团之间所引发的( A )现象。 A.放电 B.空气流动 C.混合运动运行控制中心气象处5. 1982 年,科学家首次发现臭氧减少的现象是在( B )上空。A.北极 B.南极 C.青藏高原6. 1860 年以来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地表温度的年平均值升高了( B ),其中,最暖的十年都出现在 1990 年以后,这是科学家称“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依据。 A. 1.0℃ B. 0.6℃ C. 0.5℃ D. 0.3℃7. 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 A )气象卫星已经被列入全球对地综合观测卫星业务系列。A. 风云 B. 宇宙 C. 长征 D. 华云8. 风切变对飞行有重要影响,( C )米高度以下的风切变叫低空风切变。A.400 B.500 C.600 D.7009.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 ( D )、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A.黑色 B.白色 C.黄色 D.蓝色10. 热带风暴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 C )级(17.2-24.4 米/秒)的热带气旋。A.6-7 B.7-8 C.8-9 D.9-1011.地震时你被埋压如何求救?( B ) B.敲击呼救 C.安静等候A.拼命呼救2Meteorological OfficeMeteorological Popular Science运行控制中心气象处12.地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A ) B.先救远后救近 C.不论远近,遇到谁救谁 )A.先救近后救远13.发生地震时,无论处于何种情况,都要用随手物件保护( A A. 头部 B.胸部 C.腰部14.以下哪项不属于山体滑坡的先兆( B )A. 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 B. 斜坡中段或顶部无裂纹 C. 斜坡上露出新鲜泥土15.雷电交加时,在室内应关好门窗,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 C ) A. 电吹风 B. 手动剃须刀 C.手机二、 判断题:1. 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和饮用水及常用药品,以备急需。 (T) 2. 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应立即游水逃命。( F ) 3. 在山区扎营,可选在谷底泄洪通道或河道弯曲、汇合处等。( F ) 4. 遇台风天气,如果车辆在水中熄火要赶紧找人推车,不要再启动,以防发动机进 水;熄火后再次点火导致发动机受损的,不在理赔范围内。( T ) 5. 台风期间尽量不要驾车外出,如行驶中遇强风侵袭,应将车停于路边,防止从侧 面刮来大风引起翻车。( T )3 Meteorological OfficeMeteorological Popular Science运行控制中心气象处6. 驾车穿越积水较深的路面时,不要猛踩油门,一防积水路况不明,二防浸水刹车 片失效。( F ) 7. 雷电发生时,如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 属物品摘掉;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分开, 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F ) 8. 在雷电交加时,切勿站立于屋顶或楼顶上,切勿接天线、水管、金属门窗等,但 可以用喷头冲凉。( F ) 9. 日常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位于气象观测场中 3 米高度百叶箱内测得的空气 温度。( F ) 10. 对飞行活动会造成影响的天气包括: 恶劣能见度;雷雨、冰雹、降雪;台风、龙卷;颠簸、急流;飞机积冰等。( T ) 11. 云对飞行有许多不利影响,主要是使空中能见度变坏,在有些云中飞行易发生积冰和颠簸。( T ) 12. 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2、3 点钟左右,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日出前。( F ) 13. 14. 固态降水主要有雪、阵雪、霰、米雪、冰粒、冰雹等。( T ) 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每隔 3-4 年将出现一次强烈的降温并扩展到整个中东太平洋的现象。( T ) 15. 高空急流是对流层上部的狭窄强风带,当飞机进入高空急流附近的晴空颠簸区域,飞机会变得颠簸不定。 ( T )4Meteorological OfficeMeteorological Popular Science
范文八:气象学知识天空状况是指观测时天空云量的多少。把整个天空划分成十份,云彩遮盖天空的成数叫“云量”。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空状况分为以下四种:晴天:云量不到二成;
少云:云量二成到四成;
多云:云量五成到七成;
阴天:云量在八成以上。
如天空云量变化不定,则用“晴到少云”、“多云间阴”等来说明。天气预报中的降水用语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水深1毫米。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我们知道,每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67公斤水。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6毫米。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听到小雨、中雨、暴雨等专业术语,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18毫米,中雨为10~25毫米,中到大雨为18~38毫米,大雨为25~50毫米,大到暴雨为38~75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在天气预报用语中,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含义。比如,“零星小雨”指降水时间很短,降水量不超过0.1毫米。“有时有小雨”意即天气阴沉,有时会有短时降水出现。“阵雨”指的是在夏季降水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一阵大,一阵小,雨量较大。“雷阵雨”则是指下阵雨时伴着雷鸣电闪。“局部地区有雨”指小范围地区有降水发生,分布没有规律。空调温度湿度设定有学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开始已走进普通百姓家庭。有了空调,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愁冷。但空调使用不当,会引来空调病,如夏天,空调的温度开的太低,凉风吹的时间过久,招来周身乏力、头晕眼花、伤风感冒或关节炎复发等疾病。空调的功能有两个部分,一是调节温度,二是调节湿度。一些人气温太热时就猛降温,气温太冷就使劲升温,而人体的正常温度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气温环境,所以,室内、外的温差太大就会造成身体温度的不平衡。专家提醒:一般来说,在夏季,空调调到25℃~27℃比较合适,而湿度应调到50%~60%之间为宜。同时,长期在空调下工作生活的人要适当到室外适应一下自然温度,以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这样就不易患感冒。降水的形成与诊断 (一)一般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是大气中的水的相变(水汽凝聚成雨雪等)过程。从其机制来分析,某一地区降水的形成,大致有三个过程。首先是水汽由源地水平输送到降水地区,这就是水汽条件。其次是水汽在降水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中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这就是垂直运动的条件。最后是云滴增长变为雨滴而下降,这就是云滴增长的条件。这三个降水条件中,前两个是属于降水的宏观过程,主要决定于天气学条件,下面将要详细分析。第三个条件是属于降水的微观过程,主要决定于云物理条件。一般认为云滴增长的过程有两种:一种是云中有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同时并存,在同一温度下(以-10℃到-20℃为最有利),由于冰晶的饱和水汽压小于水滴的饱和水汽压,致使水滴蒸发并向冰晶上凝华,这种所谓的“冰晶效应”能促使云滴迅速增长而产生降水。另一种是云滴的碰撞合并作用。当云层较厚,云中含水量较大并有一定的扰动时,则有利于云滴的碰撞合并使云滴增大形成降水。上述两种过程,对不同纬度,不同季节的降水,有着不同的作用。在中高纬度,云内的“冰晶效应”起着重要作用。当云层发展很厚,云顶温度低于-10℃,云的上部具有冰晶结构(如As、Ns、Cb等)时,就会产生强烈的降水。而云层较薄,完全由水滴组成(如St、Sc等)时,则只能降毛毛雨或小雨。在低纬度和中纬度夏季,由于-10℃等温线较高,有些云往往发展不到这个高度,云中只有水滴,不含冰晶。但云层发展较厚时,云滴的碰撞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也能降较强的雨。云滴增长的条件,主要决定于云层厚度,而云层的厚度,又决定于水汽和垂直运动的条件。水汽供应愈充分,则云底高度愈低,上升运动愈强,则云顶高度愈高,因而云层逾厚,云滴增长愈快,降水量愈大。所以在降水预报中,通常只要分析水汽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就够了。 (一)暴雨形成条件除上述一般降水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外,形成暴雨还必须满足如下的条件。
1、充分的水汽供应暴雨是在大气饱和比湿达到相当大的数值以上才形成的。
必须指出,比湿≥8g/kg只是出现大、暴雨的必要条件。但是这时并不一定都会出现大暴雨,还需要有强的上升运动。除了相当高的饱和比湿外,还必须有充分的水汽供应,因为只靠某一地区大气柱中所含的水汽凝结下降量很小。因此,必须研究水汽供应的环流形势。
2、强烈的上升运动首先按照本文后面所讲的方法,对于一地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中的垂直速度作一大概的估计。在计算时,先设地面饱和比湿为14g/kg。如果50毫米降水量在一天之内均匀下降,那么降水时的最大上升运动约为10.8毫米/秒;若50毫米降水量在5小时降完,则降水时的最大上升速度约为54厘米/秒;若50毫米降水量在1小时内降完,则降水时的最大上升速度为260厘米/秒。上面三种上升速度,反映了三种不同尺度系统的降水。第一种属于大尺度系统;第二种属于中尺度系统;第三种属于小尺度系统。实际上一般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都不是在一天之内均匀下降的,而是集中在一小时到几小时内降落的,所以降水时的垂直运动是很大的,是由中小天气系统所造成的。如此大的垂直运动,只有在不稳定能量释放时,才能形成。所以在考虑暴雨时,必须分析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问题。为此,必须研究形成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
3、较长的持续时间降水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着降水量的大小。降水持续时间长是暴雨(特别是连续暴雨)的重要条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生命较短,一次中、小系统的活动,只能造成一地短时的暴雨。必须要有若干次中(小)尺度系统的连续影响,才能形成时间较长、雨量较大的暴雨。然而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在天气图上,表现为风向的不连续线。在天发展又是以一定的大尺度系统为背景的,也就是说,暴雨总是发生在大范围上升运动区内。因此,要讨论暴雨的持续时间,就必须讨论行星尺度系统和天气尺度系统的稳定性和重复出现的问题。副热带高压脊、长波槽、切变线、静止锋和大型冷涡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长期稳定是造成连续性暴雨的必要前提。短波槽、低涡、气旋等天气尺度系统移速较快,但它们在某些稳定的长波型式控制下可以连接出现,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暴雨过程。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当天气尺度系统移动缓慢或停滞时,更容易形成时间集中的特大暴雨。低压槽 从低压区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简称为槽,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如某一区域,气压低于毗邻的三面而高于另一面。在天气图上,低压槽一般从北向南伸展。凡从南向北伸展的槽称为倒槽,从东向西伸展的槽称为横槽。槽中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联线称为槽线。在对流层的中下部,低压槽附近的气流呈辐合上升的形式,故在低压槽附近易产生气旋等天气系统,并常伴有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切变线通常是指700百帕和850百帕(距地约1500米)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切变线上的气流呈气旋环流,水平辐合明显,有利于上升运动,易产生云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切变线的区域。呈气旋(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性转变的两股不同方向水平气流的分界线称为切变线。气学中,切变线一般是指低空85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的天气系统。在切变线上,经常存在气流的水平辐合和上升运动,容易产生云雨天气。切变线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以春末夏初最为频繁。春季活动在华南,称为华南切变线;春夏之交多位于江淮流域,称为江淮切变线;7月中旬至8月主要出现在华北地区,称为华北切变线。切变线上的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常在副合较强,水汽供应充沛的地区形成暴雨。
具有气旋式切变的风场不连续线。有长度公里的大尺度天气系统,也有几十至几百公里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在中国无论是平原还是高原,全年均有出现,以春末夏初最为频繁,为主要降水天气系统之一。按风场的型式分为冷锋式、暖锋式、准静止锋式和南北向切变。切变线上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常在辐合较强、水汽供应充沛的地区形成暴雨。西南低涡沿切变线东移,常是增强辐合的主要原因。(附图是切变的一种形式,其风向呈现气旋性弯曲,在华南,有时候可称为暖式切变)广东强冷空气和寒潮标准广东省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平均气温下降8℃以上或48小时内平均气温下降10℃以上,且5天内极端最低气温≦5.0℃。若在冷空气影响下,日平均气温下降幅度达到或接近上述标准,但最低气温在5℃以上,则称之为“强冷空气”。东莞高温天气变化特点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灼伤皮肤致皮肤病或中暑引起并发症致伤亡。
高温一般是伴随着干旱,这对于农业生产是有相当大的影响 。
东莞出现高温的时间一般是7—9月,常出现在受副热带高压脊的稳定控制的天气形势和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当中。但是由于受海洋的调节作用,东莞市发生灾害性高温天气的个案不多。除1994年为38.2℃外,其余年份都在38℃以下。极值出现的月份比较分散,从6月到9月都有可能出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但多数年份出现在7月至8月份。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东莞的气温也不断。 80年代之前,连续高温天数一般是两天左右,但近10年来连续高温天数基本上都达到4天以上。连续的高温会使得城市的生活用电、用水紧张,对户外作业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2007年7月8日到月底,全市出现了长达25天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刷新了1992年7月—8月持续长达10天高温天气的历史纪录。影响东莞的强对流时间影响东莞市的强对流天气主要是出现在每年春夏之交的3~5月份,其次是盛夏季节的7月和8月。在盛夏季节,突发性雷雨大风在东莞市时有出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突起,一般都有6级~9级,有时瞬间风速可达12级或以上,常会打翻船艇,吹折或翻倒大树,毁塌房屋,造成人命伤亡。东莞市强降雨天气特点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约1780毫米,但82%的雨量集中在汛期(4-9月)。极端强降雨发生频繁、傍晚和凌晨是强降雨的多发时段。
范文九:气象小常识什么是降雨量?日前,读者来信问到:“降雨量是如何测定的?(如花都录得20毫米的雨量中的20毫米是如何确定的呢?)”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广东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降雨量: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汽凝结成的露、霜等总水量,其单位为mm。降雨强度:指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4.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29.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气象上大致规定暴雨按强度分三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3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50毫米;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00毫米;特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250毫米。
范文十:气象知识 → 气象常识风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风向秆: 指出风的业向,有8个方位。风羽: 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风力等级表风级和符号 名称 风速(米)* 陆地物象 海面波浪 浪高(米)0 无风 0.0-0.2 烟直上 平静 0.01 软风 0.3-1.5 烟示风向 微波峰无飞沫 0.12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 小波峰未破碎 0.23 微风 3.4-5.4 旌旗展开 小波峰顶破裂 0.64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 小浪白沫波峰 1.05 劲风 8.0-10.7 小树摇摆 中浪折沫峰群 2.06 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 大浪到个飞沫 3.07 疾风 13.9-17.1 步行困难 破峰白沫成条 4.08 大风 17.2-20.7 折毁树枝 浪长高有浪花 5.59 烈风 20.8-24.4 小损房屋 浪峰倒卷 7.010 狂风 24.5-28.4 拔起树木 海浪翻滚咆哮 9.011 暴风 28.5-32.6 损毁普遍 波峰全呈飞沫 11.512 飓风 32.7- 摧毁巨大 海浪滔天 14.0大气污染与人类生存条件所谓“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和防治,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条件。大气污染有的是由于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则是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爆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因素对大气的污染是主要的,尤其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对城市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因此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关切。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有:一氧化炭CO、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臭氧O3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苞子等。距地面几十米的近地面层大气,是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层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排放出的大量汽车尾气与空气中的一些物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人体十分有害的一氧化氮、臭氧 、乙醛等新物质。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气溶胶粒子,按其大小可分为降尘和飘尘。其中降尘的粒子较大,直径大于10微米,它的自然沉降率较快。它与人类支气管炎的死亡率和农业减产有很大关系;飘尘粒子较小,直径一般在0·1—1·0微米。其自然沉降率很小,故悬浮在大气中的生命史较长。随着粒子的减小有毒元素的浓度将增加。通常小于0·3微米的飘尘能直接吸入肺泡,如长期积累,会损害呼吸机能,引起哮喘、 肺气肿、 矽肺和肺癌等不治之症。由于飘尘的污染期长和毒性强,因此它的危害性大。当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烟雾弥漫,能见度降低,太阳辐射减弱等现象。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程度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一般冬季的早晨和傍晚在无风的天气条件下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夏季由于空气层结不稳定,污染物易向高空扩散,因此一般污染不会太严重。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所温回升。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湿空所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湿度与你密切相关“空气湿度”顾名思义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大小,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水汽距离饱和程度越近。通常我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空气湿度的大小。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越小,人体汗液蒸发越快,人的感觉越凉快。北京地区冬季和春季白天一般湿度为20% 左右,夜晚一般在70% 左右,由于冬春季节湿度太小,人们往往有不舒的感觉,有时还出现嘴唇干裂 、 鼻孔出血、 喉头燥痒等现象。可是,到了盛夏季节,空气湿度达到80% 以上时,由于汗液蒸发缓慢,人们又会感觉酷暑难耐,有时还会中暑或引发肾病、结核病、关节炎等疾病。居室里比较舒适的气象条件是:室温达25℃ 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50% 为宜,室温达18℃ 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0—40% 。有加湿器的家庭应注意经常调节室内湿度,以便充分地为您的健康服务。天气与花粉过敏症花粉过敏症是指由花粉过敏而引起的呼吸道及眼部过敏表现。也是特异性个体对花粉的一种过敏反应。我国民间早有所谓“热伤风”之珍断,意既在夏秋季节,天气炎热的时侯,病人可以突然出现呼吸道的卡他症状,这是我国对花粉过敏的早期观察与描述。在自然界中,植物花粉的传播方式可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两类,由于花粉产量多、体积小、质量轻、容易借风力传播;所以,风媒花是造成花粉症的主要花粉。花粉的季节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春季型、夏季型、秋季型。日前正处初秋,秋天空气中传播的花粉有莠类、蒿属、向日葵、大麻、蓖麻及禾本科等花粉,但尤以莠类花粉为多。花粉症与花粉密切相关,而两者又均与天气有直接关系,天气的变化对花粉症的发病有重要影响,花粉过敏症的表现有很多种,具体又可划分为以下三大类:①、花粉性鼻炎,②、花粉性哮喘③、花粉性结膜炎。水水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淡水用量增长了8倍,其中农业用水增长了7倍,城市用水增长了12倍,工业用水增长了20倍,而且世界淡水用量以每年 5%的速度递增。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0个国家,40%的人口出现缺水危机。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34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64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108个。北京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计算表明,北京水资源储量为 18.27亿立方米,外地入境水资源19.15亿立方米,合计北京水资源总量为年37.42亿立方米,人均拥有366.8立方米/年,仅占全国平均值的13.8%,在世界120个国家的首都中居百位之后。由于北京地下近似闭合流域,其地下出入境水量为零。北京地表水出境水量经多年观测约占年降水总量的14.28%,即为14.38亿立方,各种损耗为3.32亿立方米,因此北京水资源为实际可用水量仅为19.72亿立方米。为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的矛盾,1990年在北京的部分气象专家参加了由北京市科协和北京气象学会主持召开的会议,讨论如何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探索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不失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新途径。因为从美国1946年第一次成功地进行飞机人工降水实验后,有近100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以色列在西部沿海地区进行人工降水,经严格的物理统计检验,增加降水15%。我国人工降水自1958年首先在 吉林省进行,30年来,吉林、内蒙等省区都取得明显的效果。福建古田水库库区 坚持人工增雨试验12年,平均增雨23%;新疆克拉玛依的白杨河水库上游山区连 续进行了4年冬季、3个夏季的工人增雨、雪,使白杨河水库的水库量年均增长22 .6%。经专家向市政府倡议,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决定成立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机构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负责全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的规划、管理、业务指导、作业实施和科学研究工作,同时确定要将人工增雨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持久地开展下去。人工增雨是利用有降水天气的条件,也就是说有能下雨的云(低于0℃的云),通过人工干预,使云里面的水滴经催化剂(液氮)催化后,促使液态水滴出现 冰晶,使低于0℃的云的局部迅速降温,引起象态变化。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下,冰面的水汽压力要比液态水滴的水汽压力小,这样液态水滴表面的水汽分子向冰面运动,附着在冰粒上,使冰粒不断长大,然后变成小雪花存在焉,在沉降过程中越落温度越高,逐渐化成小水滴。在自然状态下,液态水滴很难变成冰晶 ,通过人工干预使它事成冰晶,在自然降水的情况下增加降水。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西有太行山余脉,北有军都山脉,南与河北平原接壤,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全年8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尤以7-8月为甚,因此选择在这个时机作业,增加地表径流,起到为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增水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83年10月26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