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是黑人遭受黑人种族歧视视的故事,他家里好像很多人,她的妈妈很好,她的儿子痛恨白人后来还

从电影《紫色》看美国黑人妇女的成长_小宗师
[摘 要] 好莱坞这个引导全世界媒体话语的梦工厂,历来有倾向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传声筒的优良传统。电影《紫色》就改编自美国知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黑人女孩西莉如何从受压迫受侮辱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获得自身独立和幸福的故事。影片的主题主要是反映美国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 美国黑人女性的艰难困境以及为了挣脱这种不公平命运的束缚黑人女性所做出的巨大的牺牲与反抗。 本文就以电影《紫色》为例,浅析美国黑人女性的成长与解放。[关键词] 《紫色》;种族主义;黑人女性;奋斗2012年,时值美国总统的大选之年,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成功获得了连任。回想起四年前,奥巴马当选时,电视画面中无数的黑人支持者激动得或尖叫或潸然泪下的场面,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奥巴马的连任可以说是美国黑人反对种族压迫与歧视运动的一次里程碑式事件。对于美国这个多民族共存的移民国家,种族压迫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然盛行。好莱坞这个引导全世界媒体话语的梦工厂,历来有倾向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传声筒的优良传统。因此讲述黑人压迫与反对种族歧视的电影,在好莱坞屡见不鲜。从早期《根》《紫色》《秀拉》到近些年的《珍爱》《帮助》等。几乎每一部饱含着创作者人文关怀的影片都受到了影评人和观众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本文选取曾经创纪录获得奥斯卡11项提名的《紫色》为例,着重分析影片中所传递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的地位以及她们的成长与个性解放。沃克的小说《紫色》主题鲜明深刻,小说中涉及了关于种族、宗教、妇女权益、同性恋以及非洲殖民剥削等一系列现实世界中严峻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一经出版就受到业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追捧。被誉为“一本永远重要的图书”。这部小说也受到了好莱坞20世纪“最富于想象力”的电影神童斯皮尔伯格的青睐,将《紫色》改编成电影公映,使得《紫色》这部电影成为第一部黑人电影,并获得当年11项奥斯卡提名记录,至今无人能及。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极大的内涵性和广泛的想象空间。电影的艺术特性则要求它在短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将一个故事简明流畅地演绎出来,因此斯皮尔伯格导演在执导《紫色》这部电影时,就有意识地对小说《紫色》进行了二次创造,缩减了小说中关于宗教和种族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而以刻画黑人女性的成长为主题和切入点。向观众们展现了美国黑人女性的苦难遭遇及抗争。本文选取电影中展现的几个方面浅析美国黑人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途径和方法。一、对自我认识的发现与觉醒从欧洲各国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始,伴随着占领瓜分殖民地运动的就是充满血泪的悲惨的黑人奴隶交易。美国黑人直到南北战争后,才在林肯总统的坚持下,脱离了奴隶身份。然而直到美国20世纪60年代,黑人在国家社会的各项权益仍然没有合法的保障。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饱受着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带来的屈辱和自身尊严的丧失。电影《紫色》将女性主义作为主题,贯穿整部电影。黑人女性要想获得和黑人男性乃至白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就必须通过解放自身来得以实现。而解放自身则首先要产生自我觉醒的意识。只有摆脱男权思想的束缚,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以及成熟的自我的意识和强烈的身份感,才能走向自尊自立。电影中一开始,身材臃肿的西莉和妹妹娜缇无忧无虑地在田野中玩耍,然而继父的出现,将这一幕看似天真的画面彻底打破。幼年的西莉完全没有任何自我意识,她只知道完全任由继父的凌辱,自己的亲生骨肉也被迫送人。在被继父嫌弃后,又像商品买卖似的和艾伯特先生结婚。婚后,西莉仍然遭受到丈夫的虐待和殴打,稍有顶嘴就会遭到丈夫的耳光。对于艾伯特来说,西莉只是家里的佣人和他自己泄欲的工具。直到丈夫的情人夏歌的出现,西莉才第一次产生了自己作为女性的意识和欲望。也正是夏歌的出现,使得西莉逐渐走向奋起反抗的道路,影片中,西莉离开丈夫,在夏歌的帮助下来到波士顿创业就是一次重大的自我身份的确立。影片中着力塑造的另一位具有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的就是哈伯的妻子——索菲亚。索菲亚一出场就颇具独立意识。在得知西莉竟然建议哈伯殴打自己来建立家庭生活中的统治地位时,索菲亚怒气冲冲地向西莉发出了自己的呐喊:“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抗争,我必须和我的父亲抗争、兄弟抗争。女人在有男人的家庭里面就是不安全。”“但我从没想过在自己家里也要抗争对抗。”“我爱他,但我会先杀了他以免他打我。”正是这样一位追求自尊自立的女性,才能勇敢地拒绝伪善的市长夫人的邀约,拒绝为白人家庭当女佣,并在被市长扇耳光后,将市长打倒在地。虽然最后经历了8年牢狱之灾,索菲亚迫不得已屈服成为市长家的女佣,但是斯皮尔伯格通过在影片中塑造的这样的女性形象向观众们表明:黑人女性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勇敢地同男权思想和种族主义思想不断斗争,才能最终获得美好的生活。二、经济的独立是自我解放的基础在关于女性寻求自身解放道路的艺术作品中,女主角通常都有着相似的反抗经验和经历过程。而在影片《紫色》中故事设定的场景是美国20世纪初期,那是一个白人至上的年代,黑人生活在种族主义的歧视和不平等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黑人女性还要遭受到来自黑人男性的性别歧视。影片中,西莉的丈夫就可以将自己在事业上或者来自白人的侮辱转嫁到无辜的西莉身上。因此当时黑人女性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她们追求幸福的道路也更加漫长曲折。正如黑人女人权家胡克斯所说:“黑人女同胞的危机只能通过激进主体性的人才能推动革命的社会变化。”除了自我意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行动。电影《紫色》就向观众传递出一个观点: 黑人女性要想摆脱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对她们的歧视,维护自身精神世界的独立,摆脱掉这些精神枷锁,除了要产生自我意识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经济上独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有过一个经典的阐述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黑人女性要想达到自身彻底解放,必须要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经济基础,这样才能摆脱对男人的依赖,也才有可能得到男人的尊重。电影中,夏歌正是这样独立女性的杰出代表。个性洒脱独立的夏歌依靠自己的歌唱天赋,有了独立的经济基础,正是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她有着西莉等其他女性形象所不具备的自信之美。 影片中在哈伯的小酒馆中,一身红裙的夏歌在音乐中,肆意地和周围的男人调笑,用自己的嗓音征服着众人。正是由于她经济上的独立,夏歌才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也正是夏歌的鼓励和支持,才将饱受丈夫欺辱的西莉,带到孟菲斯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夏歌希望西莉能够真正自立自强,不再依靠任何人生活,所以极力地鼓励西莉利用自己做衣服的天赋开创事业。在影片中,1937年,西莉已经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装店。她也终于摆脱了惨不忍睹的服饰,穿着优雅地在火车车厢里一边品尝着葡萄酒一边欣赏着窗外的美景。“天助自助之人”,在西莉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同时,西莉继父去世,又使得西莉获得了本应该属于她的亲生父母的遗产——她儿时的家。西莉当初离家之时,丈夫艾伯特曾经不无轻蔑地说:“你是个黑人又贫穷又丑,还是个女人,你肯定一事无成一无是处。”这句话点出了当时美国社会对黑人女性的普遍认识。导演斯皮尔伯格正是通过这种故事前后鲜明的事实对比,阐明了黑人女性要想追寻到真正的幸福必须要通过自身奋斗获得经济独立摆脱男权统治这一观点。西莉通过自身的奋斗,不但获得经济和思想上的双重解放,同时这一形象也成为电影史中女性独立解放的经典形象,不断激励着后代女性。三、家族式女性互助结盟美国黑人女性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女性之间亲情友情的巨大情感聚合力。美国黑人女人权家胡克斯曾经说过,“在集体中,我们交给彼此知识、技巧和智慧,这样我们就能开拓出一片属于黑人女性的天地来”。电影《紫色》也对这种经过几百年历史沉淀形成的黑人女性传统观念进行了高度总结和概括。与早期通常是孤军奋战(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教师的形象)的白人女权主义者不同,黑人女性更重视女性间的亲情和友情。正是这种饱含着浓厚感情色彩的女性联盟为黑人女性争取自由独立的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电影中,西莉和夏歌原本是情敌关系,然而西莉在夏歌生病卧床时,却能主动承担起照顾夏歌的任务,并且尽职尽责。这足以体现西莉善良的天性。而夏歌在病愈后,帮助西莉找到被藏起来的信,使得西莉重新和妹妹沟通,并且最终帮助西莉创业成功。这也说明黑人女性在相同的处境中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当索菲亚出狱之后,成为市长夫人的女佣,杂货店内半瞎的索菲亚无法看清楚市长夫人的购物清单,这时是西莉默默地走上前来,帮助索菲亚选购好所有的食材。坐上车的索菲亚感激地向西莉做了一个无声的“thank you”的口型,这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电影场景,显示了黑人女性之间强大的情感纽带。多年以后,在一次家庭聚餐中,索菲亚对西莉说:“西莉小姐,那天我心情真是很不好,正是你的出现,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表白,说明了黑人女性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正是由于黑人女性之间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使得她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彼此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也正是由于她们的相互理解,使得她们彼此的亲情和友谊更加深厚,通过这种互相理解与鼓励,能够使得她们感受到光明和希望。正是这种坚强的纽带的支撑,鼓舞和激励着西莉勇敢地为自己奋斗,努力地生活,也才使得电影的结尾处,西莉能够和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娜缇以及自己的亲生骨肉重新团聚。西莉与夏歌的互相帮助,西莉对索菲亚的支持,使得她们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团结在一起,而这种团结也带给了她们无穷的精神力量。黑人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解放就必须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经济基础,同时在黑人女性团体的帮助下,达到自身的自我解放。四、结 语妇女解放运动时至今日,仍然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直到今天黑人女性乃至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女性也没有达到真正的个性解放和平等待遇。斯皮尔伯格导演通过电影《紫色》,讲述了以西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寻求自身独立与解放的成长史,同时也探讨了黑人女性寻求解放的途径。这对广大黑人女性乃至全世界仍在饱受不平等待遇的女性观众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紫色》这部电影的巨大价值和意义也正在于此,这也就更值得我们今天的学者进行探讨和更深层次的分析。[参考文献][1] 徐瑾.《紫颜色》:小说语言与电影符号之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5(01).[2] 周玮.从小说到电影——论斯皮尔伯格对妇女主义小说《紫色》的改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3] 尚玉峰.《紫色》:从小说到电影[J].影视评论,2007(02).[4] 王琼.上帝是个黑女人——从《紫色》看艾丽丝·沃克的黑人妇女主义宗教观[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5] 张燕,杜志卿.一种反抗父权和寻找自我的声音——论《紫颜色》中“歌唱”意象的主题意义[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6] 莫·贝哈,齐颂,桑重.电影与文学[J].世界电影,1989(06).[作者简介] 刘霞(1978— ),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键盘演奏。提醒您本文地址:从奴隶到人:黑人形象的银幕变迁 |黑人|电影_凤凰文化
从奴隶到人:黑人形象的银幕变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电影《独立日》中,威尔·史密斯作为一个英雄,不仅仅拯救了美国,也拯救了整个世界,这可能是第一次,美国人把国家和全体人民的生命托付给了一位黑人。
8月23日,贩卖黑奴及其废除的国际纪念日(有点儿冷僻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宣布确立,旨在寻得一个反思时刻来对贩奴和奴隶制那段惨痛历史进行严格的人类良心的审视。 这份审视在光影世界中从不匮乏,美国电影人不断用新观点、新视角重新诠释、思考着老问题,让&人人平等&不再是政治的胜利、理论的公平,而是慢慢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自然而然。只有当偏见与误解从心底里被消除,黑人不再等待白人的救赎,被指出的特征也不再是肤色,从奴到人的自由之路才算走完。 在著名的问答网站Quora上,曾经有网友发起过一个问题:说一说你生活中发生过的那些很美好的事吧。很多网友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一位父亲讲述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这位父亲说,大约十五年前,他办事路过儿子的幼儿园,顺道去探班,当时儿子正和一群男孩在操场玩,看到他就跑过来,手中拿着一个别人的玩具,他问孩子这玩具是谁的,&就是那个。&孩子指着一群孩子说,然后又补充,穿蓝衬衣、绿色帆布鞋的那个,然后这位父亲发现,儿子指的是操场上唯一的黑人小孩,但是儿子却完全没有意识到那个孩子的皮肤和自己是不同的。这位父亲说自己后来每每想起这件事,就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充满希望的。 故事很有趣,也让人深思,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四周都是同样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群中,我们大多数人也许对&种族歧视&这个概念并没有那么感同身受,更多还是从各种文艺作品和媒体中习得的,我们学习过世界历史,知道南北战争、《汤姆叔叔的小屋》、马丁&路德&金,也知道美国黑人为争取自己的自由和平等曾经做出不懈努力,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种族主义&是不对的,也支持人人平等,黑人应享有各种权利,但是相比起那些政治上的胜利,理论上的公平来说,深种在人们心中的偏见和误解,也许才是最难消除的。比方说你看到一个中国姑娘跟白人谈恋爱,你会怎么想?如果是跟一个黑人谈恋爱呢?内心会不会有些不一样的感觉?对于后者,美国的电影人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如果我们回顾一下美国电影中的黑人形象,就会看得更清楚。 等待被白人拯救的黑人 每每说到美国影视作品中的黑人电影形象,就不能不提一下《乱世佳人》,1939年,这部电影公映后,片中扮演斯嘉丽保姆的黑人女演员哈蒂&麦克丹尼尔得到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并作为第一位得到奥斯卡的黑人女演员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这部电影具有很多划时代的意义,哈蒂的成功也常常被认为是奥斯卡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当年这部电影曾经被很多黑人社团和舆论强烈抨击,认为这是一部暗中反黑人的电影,虽然这样的抨击最后在奥斯卡之夜得到了平复,但是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却也不无道理。 社会学者凯特&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中曾谈到社会对少数族群的偏见和歧视:&公众舆论认为两者(黑人和妇女)具有相同的特性:智力低下、本能的或官能的满足、原始的和孩童般的情感、安于现状、听从命运的安排、精于欺骗、掩饰情感等。这两个群体都被迫采取相同的迁就策略:为了取悦他人而采取讨好的或祈求的举止、研究主人集团易受影响和腐化的倾向、装出无助的样子。& 哈蒂所扮演的黑人女保姆的形象正符合了这样的描述,她满足于奴隶制度,对自由没有兴趣,她的思想太过简单,完全没有发展,她是真正的劳动人民出身,在战后却不能没有她的白人主人的指导而管理庄园,在早期以南北战争为题材的好莱坞电影中,这样的黑人形象十分具有代表性,黑人奴隶的形象基本都是单一化、脸谱化,性格也十分简单,如果不是十分暴躁易怒,便是像哈蒂一样热爱他们的白人主人。但总的来说,他们都是需要等待白人来解救的人,很多黑人奴隶形象在电影中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彰显白人主人公的善良或者奴隶主的残暴。 黑人英雄也能拯救世界 转眼过了75年,世界每天都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日益改变,现如今黑人在美国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不仅不再是少数族群,甚至可以当选总统,成为国家真正的领导者,在这一大进步上,除了黑人在各行各业不懈努力,取得卓越的成就以外,好莱坞作为肩负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者,也是功不可没的。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黑人影星在电影中大放异彩,丹泽尔&华盛顿、摩根&弗里曼、塞缪尔&杰克逊等黑人影星凭借着他们非凡的表演才能和个人魅力征服了观众,黑人的形象在电影中再也不是凯特&米丽特提到的那种智力低下,安于现状的形象。这样的改变也在影响着整个世界,早在1992年,中国有电影杂志在介绍《保镖》时,还会写惠特尼&休斯顿是少有的具有优雅气质的黑人女演员,如今则再也不会有人对黑人有如此的描写了。 在1996年的电影《独立日》中,威尔&史密斯作为一个英雄,不仅仅拯救了美国,也拯救了整个世界,此后他还不只一次干过这样的事情,也许这只是在很多人眼中一部普通的好莱坞年度大片,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这可能是第一次,美国人把自己的国家和全体人民的生命托付给了一位黑人。他们和白人一样,值得信赖。 电影如此,美剧工作者们也不甘落后,在热播八年的反恐剧集《二十四小时》中,最受人们热爱的美国总统是黑人,从形象到性格,都可以说是美国人心中最完美无缺的那种,勇敢而有智慧,无私而有情有义。而像《犯罪心理》、《犯罪现场调查》这样深入美国人心中的多年剧集中的正义之师队伍里,也都会有黑人演员的加盟,不仅仅是队伍中最核心的力量,而且常常是队伍中最帅的男人或最美丽的女人。这样的宣传功效,也许从未大张旗鼓,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心中对黑人的偏见。 摒弃脸谱化黑人形象多元化今年奥斯卡的颁奖礼上,《为奴十二载》赢得了本届奥斯卡的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大奖,在大洋此岸的很多中国观众看来,这只是一部弘扬美国主旋律、对美国奴隶制度反思的老调重弹,甚至有讨好总统之嫌,但是如果稍微了解一点美国电影史,就知道这部电影的进步意义所在。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电影中的主人公所罗门在南北战争时期是一个自由人,然而却误中骗子的奸计,被贩卖到南方成为了黑奴。在他做奴隶的十二年里,他一天都没有放弃过重返自由世界的希望,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思想进步的木匠,终于逃出生天。 和以往反思奴隶制度的电影最大的不同是,这一次的黑人主人公不仅念过书,而且还会演奏小提琴,他是一个有主见、有知识、有智慧的男人,完全不同于早期美国电影中的那种黑奴形象,虽然美国银幕上已经出现过了黑人的英雄、黑人的总统,但是对于奴隶制时期的黑人,很多人内心深处还保留着《乱世佳人》时期留下来的印象,从而认为当年的黑人是由于被白人解放,才得到今天的成绩和进步的。黑人只是被解放的对象,而事实上是,即便是在黑人读书机会不多的年代,黑人也一样热爱自由并为此不懈努力过,并用诉讼的方式重获自由。 如果说早期的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奴隶形象是脸谱化、片面化,充满了白人自以为是的曲解和误读的话,那么当今的电影人正在努力修正这一点。在昆汀&塔伦蒂诺的新片《被解救的姜戈》中,不仅仅男主人公是一位自己解放了自己的黑奴,同时也是一位西部英雄。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最阴险、恶毒的角色,也是一个黑人管家,他洞察敏锐,智慧过人,但是内心极其冷酷,对待黑人同胞甚至比白人更残忍,这样的人物也是好莱坞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 承认黑人也是人,也有个体的差异,有好人和坏人,也有复杂的人性,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对待。用新观点和新视角去重新诠释老问题,坚持关注,不断反思,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电影人从来没有放弃的社会责任感。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前文那位爸爸所讲述的故事,这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表现。有人曾经这样夸奖过韩国电影人:韩国有可以改变国家的电影。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美国。
[责任编辑:胡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38574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人的种族歧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