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也想想主动和女孩聊天,陪着逛街看电影什么的,奈何自己没有逻辑思维,怎么都搞不明白自己要怎么做事情?

日傍晚,“罗辑思维”的主讲人罗振宇,在北京水立方进行《时间的朋友》主题跨年演讲,对超过530万的罗辑思维粉丝和社群成员来说,它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响者云集。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武汉、郑州、大连、南京、内蒙古赤峰、广东惠州、安徽芜湖等多个城市的罗辑思维社群,各地少则10多人、多则数百人,都要跟罗振宇《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同步,同一时间在全国各地举办跨年聚会。这是一场完全自发的全国范围的大型民间群体聚会活动。罗振宇号称要将跨年演讲连续进行20年,直到他离不开轮椅为止。罗振宇说这场活动面对的是“爱学习人士”,大家用“涨知识”的方式跨年,一起进行20年。罗振宇真的要做20年的跨年演讲?对罗辑思维的铁杆粉丝和社群铁杆会员来说,这些并不重要。罗振宇提供的那些“知识”似乎也不重要。香火钱与宗教仪式《罗辑思维》于日在视频门户优酷上线,作为一档前知名电视人罗振宇为主讲者的人文和商业视频脱口秀节目。8个月后,高呼“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16字箴言口号的罗振宇,宣布要组建“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体”,把罗辑思维变成中国最大的“知识人社区”。为了这个社区,他搞了一次大型社会实验——推出了罗辑思维“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普通会员200元会费,5000个名额;铁杆会员1200元,500个名额。“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这是罗振宇的“会员促销”口号。短短5个小时,全部会员资格销售一空。当时中国互联网消费和用户还很“屌丝化”,以“知识人社区”和提供知识型内容消费而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寥寥无几。罗辑思维很快声名鹊起,一大群看上去“年轻、上进,有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人,为罗辑思维敞开了他们的钱包,送出了“香火钱”。罗辑思维刚问世时,惠怀松还在江苏科技大学念大四,准备毕业。因为晚了一步,他没能买到罗辑思维第一期的会员资格,至今都觉得很遗憾。惠怀松一直是罗振宇的忠实粉,每周四晚上,他都等着罗辑思维在优酷视频节目的更新,他觉得这特别有仪式感。“就跟做礼拜一样”,惠怀松对PingWest品玩说。惠怀松说,罗辑思维重塑了他整个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整个推倒了碾碎了又重新建立起来”。这种世界观是不是“爱知求真”和“自由阳光”,却很难讲。惠怀松承认自己对罗振宇有宗教般的感情:“如果他跟我借钱,我会毫不犹豫给他,不要他还”。从大学到毕业,从江苏到北京,3年来,惠怀松说他自己一直按照罗辑思维提供的“大方向”成长。他习惯每天凌晨4点起床,6点多准时守着“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号。3年以来,他只有不到10次没能在第一时间打开罗辑思维每天凌晨推送的罗振宇60秒语音,然后2个小时内赶紧补上。“罗辑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嵌入到了我的人格当中,价值观也好,思维方式也好,嵌入了我。”惠怀松现在是一个皮包设计师,开了一家自己的工作室,已是第二次创业。这也是他响应罗振宇“U盘化生存,即插即用”的表现。所谓“U盘化生存”,是罗振宇向80后一代朋友提供的生存困境解决方案。总结起来是16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罗振宇说:历史记住的往往是一门手艺,因此掌握一门手艺,用个体的方式与外界合作,做一个快乐的自由职业者,比加入一家公司或机构要好得多。惠怀松现在生活在北京,月入10000元左右。这个收入在北京并不算高,不过只要“罗辑思维”店铺里有的东西,书、月饼、茶叶和油,他差不多都买,跟我见面的时候,也背着一个从罗辑思维店铺上买的包。他的朋友圈每天会转发一篇罗辑思维的文章。他就像一个传教士,跟我说:“我建议你可以试着参与进来,进来玩。那个跟你在外面看是不一样的,是可以感同身受的。”整个人彻底“罗辑思维”化了。对那些希望获得成功和机会,但社会上升通道有限;还有那些想获得一些知识,但获取知识和阅读的能力有限的年轻人来说,“替您读书”的罗辑思维的出现,给他们批发了散装的智慧,让他们与知识、与成功、与机会的距离看上去近了。罗振宇,成了他们的知识看门人。但是罗振宇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替您读书”的人。官方社群与民间结社2014年,随着订阅用户和会员数量的激增,罗辑思维开始组织一些“社群活动”。凭借罗辑思维的号召力,这些社群在很快大江南北蔓延开来。除了罗辑思维官方的会员活动,各省各市的罗辑思维粉丝,也自发组织了自己所在地的“罗辑思维朋友圈”——以信奉和热衷“罗辑思维”为名的线上和线下社区。罗辑思维也有了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吃饭不叫吃饭,叫霸王餐;聚会不叫聚会,叫思想碰撞;交朋友不叫交朋友,叫建立连接;侃大山不叫侃大山,叫线下High聊会,”一个匿名的知乎网友语带讽刺地形容罗辑思维的这套“黑话”。与作为一档微信公众号语音媒体和作为一档视频或音频节目的“罗辑思维”不同,罗辑思维的“社群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功利的。第一批“铁杆会员”,没上过大学,但喜欢读创富类故事书,在湘潭卖电瓶车的周天祥就是罗辑思维“社群活动”的受益者。尽管人在湘潭,他却靠QQ和微信远程参与组织罗辑思维在全国的会员活动,从邀请嘉宾到组织志愿者,每个细节都身在其中。两年下来,周天祥参加过罗辑思维所有的线上线下活动,组织过超过10场罗友线下沙龙。日,周天祥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条“会来事”,希望通过社群的资源,在“电子商务、社群运营、创新产品”的行业里找一份“互联网产品/运营管理”的工作。“会来事”是一项罗辑思维针对会员推出的福利,会员有权利通过罗辑思维微信号发布信息,会员找工作、商务合作和招聘都是会来事常见的内容。“找我的人有一千多,最后面试了一百多家”,周天祥对PingWest品玩说。接着,周天祥辗转来到北京,做了两份互联网运营工作,又开始捣鼓自己的创业项目。现在周天祥是“在行”上的“社群运营师”,主要帮人们解答“怎样通过社群帮助你创业”的问题。“在行”是科学知识社区果壳出品的一个经验交流平台,主打付费制、一对一的经验分享。另一个“罗友”戚泽明,今年刚从合肥工业大学法律系毕业,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成熟得多。2015年夏天,他成立了一家演讲设计公司,专门为需要演讲的人提供整套的演讲设计服务。他同时也在“在行”上开了课,“如何用故事思维设计TED式演讲”。戚泽明认为自己性格“偏内向”,但他确信自己仍能在短时间内结识想结识的陌生人,社交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我念大一的时候就可以找到500强的人力资源总监,我也会认识宝洁的前辈,联合利华有一个总部在合肥,跟他们关系很熟。”戚泽明对PingWest品玩说,“所有到我们学校来演讲的嘉宾无一例外都会成为我的朋友,我会通过各种手段去接触。”“如果没有罗辑思维,我可能就是进个世界500强,一级一级地往上爬。”戚泽明对PingWest品玩说,他也是罗振宇“U盘化生存”的信奉者和实践者。他还跟黎叔一起组织了“罗友长江行”,开车从重庆出发,遍游长江流域各大城市,拜访当地罗友,除了吃喝玩乐,还与当地“罗友”一同举办各种线下High聊会。“罗友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对这些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罗友”们发起成立的各种罗辑思维社群和线下活动,罗辑思维官方的态度有点暧昧。2014年,罗辑思维官方的角色还偶尔到各地社群发起的聚会上,比如罗振宇偶尔还出席个“霸王餐”的饭局。但到了2015年,罗振宇和罗辑思维的其他核心成员就鲜有在各地粉丝发起的社群中露面。但罗辑思维的民间社群活动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反而愈发如火如荼。他们发起了长江行、杨梅节,还有这次全国各地罗友自发联动的群体跨年大趴——罗振宇在北京跨年开讲《时间的朋友》,全国各地不在现场的朋友远程同步开派对。罗辑思维官方依然保持着和这些民间群体活动的距离,从不替它们背书。但这次杭州的罗辑思维群主“皮爷”发起策动的全国联动跨年大趴,分别登上了12月16日和28日的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会来事”栏目。这也许不算是一种背书,但至少是默许。日,罗振宇发了篇文章《有奔头,一起过》。宣布暂停会员招募,但支持会员资格的转让。对罗辑思维的会员机制和会员社群可能带来的一些“意外”效应,罗辑思维官方开始有意控制。于是“会员资格”成为一项可交易的标的物。那之后的几天,罗辑思维会员资格买卖交易在许多罗友的微信群里如火如荼,最贵的时候一个会员资格的价格被炒到了6位数。甚至还有人每天统计普通会员和铁杆会员的价格波动,制作K线图。但很快,在罗辑思维以会员机制为核心的官方社群体系之外,一个完全由罗辑思维粉丝自发的独立的社群体系“言罗会”浮出水面。“言罗会”就是讨论“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罗辑思维”,同时“言”又有说的意思,大家一起讨论研究罗辑思维。2015年11月,“言罗会”在厦门成立,发起者是重庆的罗辑思维社群领袖黎叔、杭州的罗辑思维社群领袖皮爷,还有“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的核心成员谢飞。“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是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发起成立的学习社团,号称专门为创业者服务。这次“言罗会”成立大会,全国各地的罗辑思维社群群主、组织者和核心人士等超过30人都赶到厦门参加。这是罗辑思维的一次最大范围的全国线上线下联动的“民间结社”。每个社群群主被称作一个“连接点”,表现形式主要是建立了很多各种主题的微信群。这些人每个人都至少有一个罗辑思维的会员资格,这是他们在罗辑思维江湖中地位的标识,但这次的“言罗会”与罗辑思维的会员体系无关,大家都决定要另搞一套。“在罗老师宣布不再招新会员的那天,我们就聊,怎么把这些活跃的社群连接起来,”言罗会的发起人、重庆罗辑思维社群群主黎叔对PingWest品玩说。他们在一起聊怎么玩社群,准备把自己变成更大的连接点,让罗友全国大联动。还在厦门就地发起High聊会,一起参加“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社群成员举办的论坛。结束的时候,大家睁开眼睛,银幕上出现了两块支付宝二维码。这些刚被改变了磁场的“信徒”纷纷掏出手机,扫码付钱。皮爷的罗式“行骗”在“言罗会”和罗辑思维其它的民间社群活动中,杭州罗辑思维社群领袖的皮爷和重庆的社群领袖黎叔成了重要的发起人和连接点。被罗友的江湖圈里称为“东皮爷,西黎叔”,是两个重要的堂口老大。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整合罗辑思维在全国各地的分散社群,形成一股合力。黎叔组织过罗友长江行,皮爷在浙江青田组织过杨梅节活动,包括在厦门的言罗会,都是对社群从地域性升级全国性的尝试,他们在这些活动里投入大量精力、金钱,对社群的影响力也自然形成。皮爷原本是一个皮衣生产加工商,所以叫“皮爷”。开始玩罗辑思维社群以后,转做了棉麻服装,但“皮爷”这个称号越叫越响。PingWest品玩记者几次见到皮爷,都是一身自己生产的素色棉麻穿着,搭配他标志性的“方便面”发型。皮爷是典型的“浙商”,中小企业主,从农村出来到杭州定居,做皮制服装发家,有房有车,“基本需求是解决了,但也不是土豪。”他自己这么自嘲。皮爷不到40岁,相信个人奋斗的价值,也有冒险精神;他想让生活更丰富、更充实一点。他是罗辑思维的二期会员,2014年底开始参与到罗辑思维社群活动和社区建设中。对罗辑思维的“社群效应”,他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因为生意,他有时需要跟政府部门谈合作,他发现那些地方县市的领导仍然对中小企业主端着一副牛哄哄的姿态,这让他感觉不爽。但做社群就不一样,大家可以自助和互助。“我做社群,并不需要求着你跟我合作,”皮爷对PingWest品玩说。“既然我觉得罗胖蛮厉害的,他的思维也很好,我为什么不离他近一点呢?我离他近一点的唯一途径就是我帮他干活,帮他做事。”皮爷就这么成了罗辑思维第三期会员的引荐人,通过这个认识了很多“罗友”。这一年马不停蹄地参与各种社群活动中,皮爷自称“亏进去30多万”,往里面投入了很多金钱。以他在罗辑思维社群里的影响力和个人品牌,要拿回来也很轻松。他也这么尝试过,在朋友圈发起过两次“行骗”活动。日,皮爷心血来潮,发了一条朋友圈:“受罗胖的影响,我也想做个实验,每人200元,我给你个惊喜(捂嘴笑表情)记得用微信转账哦(大笑表情)。”这条朋友圈一发出,皮爷微信上的罗友们,立刻开始给他打钱。37个小时,有204位“上当受骗者”通过微信转账及微信红包给皮爷打钱共计40800元。皮爷收到这些钱后,号称这些钱用来“吃大餐已经花光了”,所以,他不可能给“上当受骗者”什么回报。接着,皮爷发了篇文章,召集“好心人”安慰这些上当受骗的人。所谓的“安慰”,就是让这些“好心人”卖货给上当受骗的人。谁有商品和货物需要推广,皮爷来进行连接,然后把这些货物免费分发给那些上当受骗者的人——也就是给皮爷打了钱的人。但这不符合正常的商业交易逻辑。皮爷先收钱,再找货物发放给金主,在收到货物之前,对方并不知道自己会收到什么东西,甚至不一定有回报,很多人心甘情愿地给皮爷打钱。而那些提供货物的“好心人”,目的是为了把自己的产品在社群内做推广,如果推广效果不理想,皮爷会给他们一点金钱补偿。但这么做竟然没有引起“上当者”的怨言和法律诉讼。其实这是非常典型的模仿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上售卖产品的一种模式——事先不告诉你卖的是什么东西,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先交钱再说。2014年6月,罗辑思维就曾售卖了8000套“事先不告诉你是什么”的图书包。1个月后,皮爷再次“行骗”。这次的单价是1000元,名额100个。一天时间,“上当受骗者”爆满,10万元人民币躺在皮爷的微信钱包中。对爆满后仍然打钱过来的罗友,皮爷都陆续退款了。这两次“行骗”活动中,没有被“骗”的罗友纷纷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表达失望和遗憾。在皮爷的身上,已经隐约体现了罗振宇所谓的“魅力人格体”。他投入数十万,短期内不求金钱回报;他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在全国社群范围内的知名度;社群成员愿意信任他和尊敬他,他已经具备一定的靠这些信徒的变现能力。随随便便行个骗,就那么多人主动来投怀送抱。那接下来他会做什么?黎叔的罗式道义与浙江的皮爷不同,重庆的黎叔是另外一个罗辑思维社群领袖典型。黎叔本名黎强,是重庆罗友社群创客公社的社长和发起人,也是有上千亩地的养殖场老板,身家以千万计。在罗辑思维的庞大社群里,他给自己贴了三个标签为其他罗友熟知:一个“做鸡”的男人,一个爱学习能执行的农民,一个重庆典型的“袍哥”。开始参与罗辑思维的社群活动后,由于喜欢交朋友,讲“江湖道义”,黎叔慢慢成为了重庆罗辑思维社群的领袖人物,名声远扬。他发起成立了一个“创客公社”,后来各种名义的社群越来越多,十点读书会、吴晓波读书会和锤子手机等社群,都会到黎叔的创客公社来做线下的活动。“我们的场地免费提供给其他社群来做,他们会传播创客公社的场地,会传播这个社群。”黎叔说,“他们要的是利,我们要的是名。”黎叔没算过自己在罗辑思维社群里投入了多少钱,“肯定比皮爷多,”他说。他常把一句座右铭挂在嘴边:“付出不计回报,付出总有回报。”除了付出金钱和场地,他也喜欢像堂口老大那样,在罗辑思维的社群里捧红新人,让新人跟着他走。前面提到的戚泽明就是黎叔提携的“后辈”之一,因为在北京参加罗辑思维的活动认识了黎叔,自己开的演讲设计公司第一单就来自黎叔的介绍。此后黎叔还在不同场合推荐和捧过戚泽明,让他的生意做得更多。“泽明现在影响力很大,也是我不停在捧他,”黎叔对PingWest品玩说,“在我们这个圈子,知道我的基本上都知道泽明,因为他有一个演讲设计的特长,这种可以叫匠人,可以说是一种手艺,不是每个人都学得会的。所以我觉得这种有手艺的年轻人就该捧。罗辑思维特别倡导U盘化生存。”黎叔对PingWest品玩说。戚泽明跟着黎叔发起了跨区域的罗友“长江行”。黎叔已经成了罗辑思维民间势力的一张招牌。很多罗友无论是出差还是参加罗辑思维的社群活动到了重庆,都会求见黎叔“拜码头”,好客的黎叔有时间就会见一见,求见的人太多也只好推掉了事。为人豪爽,并不意味着黎叔不精明。他认为自己是罗辑思维的受益者,是“社群里面出来的为数不多的能把商业逻辑讲清楚的”。他通过罗辑思维的线上社群,分别建立传播了“爽爽鸡”和“有它小面”两个食品品牌。黎叔对重庆的传统食品行业非常熟悉,他的养殖场年产值超过1600万,参加社群活动对他来说“更多是一个广告”。包括他在社群里推广的“爽爽鸡”和“有它小面”品牌,由于是大众速食消费品,“必须要规模,规模越大,品质越能保障”,而罗辑思维社群就是他现在做广告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在罗辑思维上发了4次会来事,上了很多次公众账号,给我带来了一些名声,为我做快消品带来很多无形的广告。现在会来事的商业价值大概在30万到50万一次,”黎叔对PingWest品玩说。谈到社群商业化的时候,黎叔的逻辑极强,他能一条一条地解析罗辑思维社群能给它的产品带来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通过社群来给产品引流,带来广告和宣传,他甚至可以通过数据算出来:罗辑思维社群传播的衰减度大概在70%。但无论是黎叔还是皮爷,他们共同的烦恼在于微信好友的上限只有5000。这是扁平化的微信用来做社群营销方式的掣肘,黎叔只能通过人工退群和删好友来尽量保持好友质量。“我现在微信里有很多大咖。”黎叔认为社群的价值大于劳动的价值,因为劳动是加法,社群是乘法,有可能倍增,“我为什么热衷于到这么多社群来分享,其实都是有成本的,它实际上是把我们传统的广告成本缩小了,”他说。对黎叔来说,罗辑思维并不是一个“求知求真”和“自由阳光”的知识工具,而是一个社群化的,能让人们信奉和追逐他的产品的生意渠道。“我觉得罗辑思维对当今的中国最大的贡献,它不是筛选了一些书,也不是筛选了一些产品,也不是每天60秒语音,也不是每个礼拜40多分钟的视频,而是他把一群人筛出来,把这群人筛出来以后形成了社群,这些社群自生长,”黎叔对PingWest品玩说。“罗辑思维对我个人的价值,它是有意义的,以前有很多人攻击罗辑思维,他会觉得罗辑思维很空,落不下地,我正好是一个落地的,我的爽爽鸡完全是基于罗辑思维的会来事才有的,”黎叔说。“求真求知”的罗辑思维,最终被各种各样的粉丝和社群们,用到了月饼、精油、鸡肉和小面上。“释迦摩尼是个社群”有用罗辑思维模仿罗振宇的“魅力型人格体”玩“行骗”游戏的,有把“求真求知”的罗辑思维当成生意工具的,也有用罗辑思维弘扬佛法的。杭州南山讲寺的住持昌乐法师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是罗辑思维社群里一些人的“精神领袖”。昌乐法师生于1976年,年少出家,先后求学多所佛学院,是地道的佛学科班出身。2005年被佛教协会派往南山讲寺,从事“人间佛教”的探索实践工作。张贴在南山讲寺里的昌乐法师简历上写道:“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法师积极探索网络弘法,从早期的寺院网址、QQ、日志、博客;到近年的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以及正在开展的移动网站、优酷视频弘法、微信语音弘法等。”显然,这个40岁的法师试图用罗辑思维的打法复制一个“弘扬佛法”版的罗辑思维。也许,就是这种打法,最适合宗教传播。昌乐的网龄不短,2002年左右开始上网,当时他还在佛学院教书,一天到晚在QQ和新浪聊天室泡着。到南山讲寺后,电脑和互联网是他区别于其他法师的标配。现在,南山讲寺的微信公众号运营了两年,积累了一万左右的用户。昌乐效仿罗振宇每天早上发一条语音分享,还准备做一档视频访谈节目,塑造一个自己的“魅力人格体”。2015年12月初的一天,PingWest品玩在杭州拜访昌乐法师。昌乐所在的南山讲寺,院子的很多角落都贴着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关注“南山讲寺“的微信公众号。昌乐法师本人用的是一部iPhone 6手机,后壳上也贴着一块二维码。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要加他好友的人实在太多了,打开扫一扫都太麻烦,直接在后壳上扫描了事。昌乐法师对PingWest品玩说:他准备在功德箱上贴支付宝二维码,方便信众捐香火钱。刚听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了这么一个“魅力人格体”的昌乐法师之后,杭州罗辑思维的舵主皮爷吓了一跳:“这个和尚怎么也这样乱搞?”2014年,昌乐加入了罗辑思维的社群。他自己弘扬佛法,自成一体,与皮爷治下的杭州罗友会互不统属,井水不犯河水,但他也为杭州罗友会的日常线下社群活动提供南山讲寺的场地,顺带手给罗友们讲课弘法。昌乐觉得杭州罗友会跟南山讲寺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好玩和有趣,不同的地方在于目标不一样。昌乐觉得杭州罗友会没有共同目标,但南山讲寺有,就是弘扬佛法。“目标就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东西,”昌乐法师对PingWest品玩说。昌乐平日里弘扬佛法,讲的都是网络用语。这让他很快成为一些罗辑思维社群成员的“精神领袖”。现在昌乐每个月都会出差四五次,全国各地的寺院做讲座,还去企业做佛法培训。这一套在二三线城市的民营企业甚至国有企业,很吃的开。“我们接受任何人的邀请,”昌乐法师说。如果出差目的地在3个小时车程以内,昌乐就会跟小和尚一起,开着他那辆灰色的斯柯达速派轿车,插一根音频线在车上,用喜马拉雅FM听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或高晓松的《晓说》。通过各种培训和扫码付香火钱,南山讲寺的收入基本上能维持运营。昌乐不太在意创收,“我管流量,管客访量,这才是我们的工作重心,和互联网公司一样。”PingWest品玩问他怎么考量寺庙的“流量”,他说看吃米的情况。因为提供斋饭,所以香客和来参加社群活动的人都会在南山讲寺用餐。“比如我买1000斤米回来,这个月吃了多少,眼睛看一下还剩多少袋就行了,”昌乐法师说。昌乐很善于把佛学跟当代互联网联系起来。“释迦摩尼是媒体人。”他说,“因为他把每一个参与到身旁的人都进行了角色转换,变成了他的形象代言人。”“那他是一个社群吗?”我问。“当然是一个社群,僧团不是社群是什么?他的社群不是以简简单单的兴趣为粘合力,甚至他不是以信仰为粘合力,而是以个人成长,所谓的觉悟为粘合力。”这个说法,释迦牟尼同意么?失控和逃离显然,有着庞大粉丝和社群基础的罗辑思维,其社群核心成员平日里所做的事,正在离罗辑思维“知识型社区”的愿景越来越远。最初时候,罗振宇打出广告词,“让我们来进行互联网试验”,他希望集齐10万“爱知求真,积极阳光”的小伙伴,组成一个大社群。但是罗辑思维社群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脱离其知识传播路径的内在规律,越发展壮大,越兴旺蓬勃,越与知识无关,越去知识化。2013年以来,罗辑思维一共招募了3期会员,前两期非常抢手,共25000名付费会员资格,很快就销售一空。第三期的时候,罗辑思维希望它本身是一个“以真实的人际关系而连接起来的社群”,于是采取了引荐人的制度,发动第二期会员。罗辑思维一直是提倡自由主义的。他提倡的那些东西,很多人批判他是互联网成功学,说陈安之、刘一秒和罗振宇他们是一样的。但是陈安之、刘一秒我都研究过,刘一秒都几乎妖了,他喝剩下的水别人都想去喝,陈安之又太低端了,而罗振宇是很深刻的。罗辑思维社群的杭州领袖皮爷就不思考这些“终极问题”。在罗辑思维的社群里他成功学习和实践了罗式“魅力型人格”,行了两次收效不错的“骗”。他觉得现在罗辑思维的社群是什么,跟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和文章推送有什么关系,他都不在乎了。而昌乐法师仍在跟罗辑思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罗辑思维的“爱智求真”是什么对昌乐法师不重要,昌乐法师的“智”和“真”是弘扬佛法和寺庙的流量与收入。“不管是佛家、儒家还是罗胖说的东西,本质上是存在共通之处的。昌乐法师对PingWest品玩说。“你要跟时间做朋友的事”,昌乐用了罗振宇的话解释。“跟时间做朋友的事”,正是罗振宇这次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的主题。而这场跨年演讲,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弘扬佛法”。来源:品途网回复叫鸡,看《滴滴叫鸡:一个青楼O2O项目,凭什么估值达10亿美金》回复白富美,看《你和老刘的差距在哪?看完你也能赢取白富美》回复AV,看《一家AV公司从创业到上市要多久》回复骚年,看《有这样一个少年,为拯救海洋,19岁辍学创业,创造了700亿价值》回复魔咒,看《头顶六大魔咒,难怪传统企业总做不好O2O》回复CEO,看《刀塔传奇CEO:离开腾讯创业后才知道的事》回复约炮,看《当打车软件遇到约Pao软件》回复成功,看《44岁还负债200万,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技术,成功翻身。身价上亿...》回复乔布斯,看《乔布斯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混小圈子》回复凤姐,看《凤姐:写文又投资,董明珠算什么,今天请叫我天使》回复老干妈,看《她才是中国最任性的女神!一个让你血脉贲张、全身发热、欲罢不能的&女人&》回复打飞机,看《你以为你真的会“打飞机”?》嗨,欢迎关注互联网新潮流。我们以诙谐幽默的风格,每天为您奉上最新的互联网资讯,随时掌握行业最火信息,是移动互联网达人必备助手。<section class="article135" style="m
互联网新潮流(hfwxcl)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hfwxcl以诙谐幽默的风格,抢先知晓最新互联网资讯,随时掌握行业最火信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hfwxcl以诙谐幽默的风格,抢先知晓最新互联网资讯,随时掌握行业最火信息。&&&&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时我也想放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