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定鲜牛奶的吗,家里养四头奶牛的养殖

谁知道海口那里有养奶牛的?我想买现挤的新鲜牛奶
谁知道海口那里有养奶牛的?我想买现挤的新鲜牛奶
11-06-15 &
东阁华侨牧场和艾森牧场不都是海口的吗,一般奶牛场周边都会有散养户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希望还能帮到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惠州奶牛养殖场调查:有人提前嗅到危机卖掉百头奶牛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郭秋成 阳广霞 陈伟斌 
1月14日下午,龙华一家奶牛农场内,牛奶滞销,奶罐无法装下新采牛奶,工人打开阀门“倒奶”。
  博罗龙华一家奶牛农场因无法承受每天的损失,被迫卖掉了所有奶牛。
博罗龙华一家奶牛农场内,养殖户不愿浪费,连续几天装牛奶到市集免费赠饮,但仍有群众担心牛奶卫生问题。
南都记者深入惠州博罗部分奶牛养殖场进行调查
奶还在倒 博罗奶农急寻出路
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章蔚村,5个奶牛养殖个体户中有1户不堪压力转战汕头;博罗响水一家大型奶牛场,使出浑身解数广开销路也只能销掉6成产品……奶牛养殖户生鲜奶滞销引发的倒奶杀牛场景在全国多地上演,惠州博罗也未能幸免。
来自广东省农业厅的消息称,本次广东发生的卖奶难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博罗、三水等小规模养殖场(户)或养殖小区。南都记者日前深入部分博罗奶牛养殖场,对养殖户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样本调查。
牛奶滞销、倒奶杀牛终将损害谁的利益?有业内人士认为,生鲜奶滞销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挫伤奶牛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更多的奶牛养殖场破产。养牛不比养猪,养猪行业凋敝,几个月就可以复苏,而生鲜奶行业复苏至少需要3年时间。
目前惠州全市存栏奶牛6500头,年产鲜奶约2万吨,主要分布在博罗县、惠城区和龙门县。全市有龙门县南昆山乳业有限公司和广东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个加工企业,年加工生鲜奶约1万吨。惠州奶牛养殖场(户)生产的鲜奶除销给本地2个乳企加工外,其余的销往香港维记、深圳晨光牛奶公司、广州光明牛奶公司和蒙牛(清远)牛奶公司。当前惠州鲜奶收购价大约维持在元/吨,比去年下半年下降12%左右。
龙华镇章蔚村养殖户30年来第一次遇到生鲜奶滞销
鲜奶奔流奶农痛 小狗畅饮无人赶
1月14日下午,博罗县龙华镇章蔚村一处奶牛养殖场,明媚的阳光洒在修长的牛棚上,洒在养牛人居住区的院子里。
几个妇女坐在一起,边做家务边聊天。由于该处奶牛场位置偏僻,记者的到来,立即引起了她们的注意。
已经60岁的苏有娣告诉记者,这里共有4户奶牛养殖个体户,从元旦至今,已经10多天鲜奶滞销了,他们自己托关系,现在大约有三成牛奶能卖出去,剩下的都倒掉了。
苏有娣是广州海珠区人,从1985年起,她就跟着丈夫黎宗恕一起养殖奶牛。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市的扩张,海珠区划成了禁养区。她和丈夫将奶牛场搬迁到了白云区的九佛;后来,九佛也被划成了禁养区,他们夫妇俩又于6年前搬迁来到惠州博罗。
一晃30年过去,他们在养殖奶牛过程中,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虽然历经搬迁,生活还算稳定。奶牛养殖市场,也一直相对平稳,从未碰到过生鲜奶滞销的事情。
百头奶牛月亏超13万
苏有娣介绍,年景好的时候,他们一年可以赚十几、二十万元;年景不好,若碰上口蹄疫疫情,辛苦一年赚不到钱,还要赔钱。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一头成牛,平均一天饲料成本就要四五十元。若一个奶牛养殖场有100头奶牛,平均一头牛每天吃40元的饲料,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个月仅饲料钱,就要12万元。100头牛的奶牛场,一般需要雇4名工人,每个工人月薪3000元,一个月工资就是1.2万元。如此算来,一个月若生鲜奶一点卖不出去,损失就要超过13万元。
散户卖牛转战汕头
在博罗县龙华镇章蔚村原本聚集着5家奶牛养殖户,其中一户薛连强,已经在生鲜牛奶刚开始滞销时,审时度势,转战汕头。
薛连强的奶牛棚就位于该片奶牛场的入口处,南都记者在他的奶牛场看到,牛棚已经牛去棚空。据当地的生鲜奶收购商余辉元介绍,他跟薛连强签订的收奶协议,日到期。合同到期后,他的生鲜奶就开始滞销了。
无奈之下,薛连强将奶牛低价作肉牛卖掉了一半。剩余几十头,转战汕头去了。听说那里新建了一个乳品生产基地,他可能是找到了生鲜奶的销售渠道。
忍痛卖牛牛价大跌
碰上这样的市场环境,生鲜奶滞销,奶牛价格也随之下跌。据章蔚村的奶牛养殖户们介绍,在生鲜奶没有滞销前,他们购买一头成牛,价格要1.7万元左右,现在同样的奶牛,价格已经降到了1.1万元左右,平均每头牛降了约6000元。
生鲜牛奶滞销,继续喂养损失巨大,他们无奈地将奶牛卖给肉联厂作肉牛杀掉。奶牛价格大跌,过去奶牛做肉牛卖,最贵22元/公斤,现在的价格已经跌到了14-16元/公斤。
尽管这样,不少养殖户也在忍痛卖牛。奶牛养殖户苏有娣自嘲地说,真是“有人哭有人笑”,她卖牛的时候,还跟买牛的人开玩笑“我们在流泪,你们在大把赚钞票;我们在放血,你们在往口袋里装钱”。
挤奶之前倒掉存奶
虽然生鲜奶滞销,但奶牛场每天还要像往常一样继续喂养,继续挤奶。
在章蔚村现有的4家奶牛养殖场中,苏有娣家存栏103头,陈庆湖家存栏96头,梁洪友家现剩约60头,刘志锋家有50多头。
他们几家奶牛养殖户,共用两个储奶罐,每个奶罐可以装3吨生鲜奶。1月14日下午,南都记者在他们的储奶房看到,其中一个储奶罐已经存满了生鲜奶,另一个空着。当日下午4点左右,开始挤奶了。负责管理储奶罐的奶牛场兽医钱生贤,打开了鲜奶储罐阀门,开始往水泥地上放奶。
雪白的生鲜牛奶从管内喷射而出。瞬间,储奶房门口的水泥地上,汇成了一道道奶流,渐渐连成一片。奶流从高处往低处,最后汇集到一个排水渠内。
看着白花花的生鲜牛奶被倒掉,站在一旁的奶牛养殖户们表情复杂,既心痛又无奈。苏有娣痛惜地说,倒掉的不仅仅是牛奶,还是他们奶牛养殖户的血汗和泪水。这几天,她的眼泪已经哭干了。
生鲜奶的香味引来了一条小宠物狗,它乖巧地顺着一条奶流喝起奶来。没有人驱赶,任其喝个够,惬意地离开。
这满罐鲜奶放了约十几分钟。记者观察发现,在新倒掉的牛奶没有流到排水渠道前,渠道里已经有白色的奶迹。经求证,那是养殖户们几天前倒生鲜奶留下的。
市场卖奶无人问津
养殖户梁洪友的妻子张女士介绍,生鲜牛奶滞销后,她开始尝试着将生鲜牛奶送往龙华镇市场上去零售,没想到摆了3天,无人问津。“他们也不相信我的牛奶就是生鲜奶”,“免费送给他们喝,他们还不敢喝”。
加上前两日又是阴雨天,她干脆就不再去市场摆摊了。
生鲜牛奶收购商余辉元认为,张女士的做法根本行不通。奶牛养殖户私自到市场上卖生鲜奶,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卫生许可证,如果被工商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肯定要查处。如何保证生鲜奶质量也是个问题,消费者喝了不出问题则罢,若出了问题那就是大事。
编辑:王燕子 1
对《惠州奶牛养殖场调查:有人提前嗅到危机卖掉百头奶牛》表态
对《惠州奶牛养殖场调查:有人提前嗅到危机卖掉百头奶牛》发表评论
·····
·····
·····
·&&·&&·&&&&··
· ···· ··· ··
··········奶牛养殖户遭遇“卖奶难”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省部分奶牛养殖户尤其是中小户遭遇“卖奶难”的困境,因大量鲜奶滞销,部分养殖户不得不忍痛倒奶甚至卖奶牛。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卖奶难”?这一现象折射了奶业发展面临的哪些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人士。
奶牛养殖户忍痛倒奶
亳州市谯城区天达奶牛场负责人怀家春最近多了一项任务,把交不上去的鲜奶提到养牛小区周围的田里倒掉。和怀家春一样,很多2014年上半年刚刚高价买入奶牛的我省奶农们正忍受煎熬。
经历了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之后,鲜奶价格曾一路飙升至5元/公斤,很多奶农都花高价买入奶牛。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鲜奶价格进入下行通道,鲜奶收购价格一路下跌至3.3元/公斤,而与此同时,饲料售价居高不下,养殖成本上升,奶牛顿成烫手山芋。
更要命的是奶企鲜奶用量减少,奶农的鲜奶交不上去,把交不上去的鲜奶倒掉,甚至把刚刚怀孕的奶牛卖掉,成了奶农们迫不得已的选择。
“从去年10月份开始,鲜奶收购就出现问题了,当地蒙牛、伊利的收购点对送去的鲜奶很挑剔,总是找借口拒收鲜奶。 ”怀家春说,他养殖奶牛已有十几年了,存栏奶牛200多头,每天生产近千斤鲜奶。 “现在我已亏损60多万元了,过几天想把奶牛全部卖掉。 ”
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奶牛养殖大户汪家玲告诉记者,现在鲜奶压根卖不出去,每天倒掉的鲜奶有1吨左右,非常可惜。蚌埠市虎山奶牛养殖场负责人施恒全说,他养殖的300多头奶牛已全部卖出去,从此退出奶牛行业。 “鲜奶卖不出去,养殖奶牛没有效益,天天还要喂牛,哪有这么多钱? ”施恒全告诉记者,像他这样退出奶牛行业的小散户不少。
进口奶粉激增是主因
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郑久坤站长告诉记者,近期全国生鲜乳价格持续下降,2015年1月第一周全国主产省生鲜乳价格为3.67元/公斤,同比下降12.4%。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限收停收生鲜乳,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
郑久坤说,近期造成“卖奶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国际奶粉价格持续走低,进口奶粉激增。我国乳制品供应国际关联度较高,国内生产受国际乳制品价格和进口数量影响较大。2008年—2013年,我国进口乳制品从35万吨增至159万吨,年均增长35%,特别是进口奶粉从10.1万吨增至85.4万吨,年均增长53%,奶源自给率从95%降至78%。据介绍,去年以来,一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比1吨国产奶粉低1万元左右,乳品企业转向更多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减少了对国内生鲜乳的使用。2014年1月—11月,我国进口奶粉88.4万吨,同比增长20.2%,奶粉进口快速增长,加上2014年国内生鲜乳产量增长5.2%,造成近期奶源相对过剩。
其次,近期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增长缓慢。 2014年1月—10月乳制品总产量2198.8万吨,其中液态奶1993.1万吨,同比仅增长0.72%。消费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导致原料奶出路不畅,乳品企业不愿意敞开收购。
提升奶业抵御风险能力
专家表示,奶业生产的波动起伏,也有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作用。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一体化经营的企业数量不多,乳品企业只管加工,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只养牛,处于弱势地位,乳企往往在奶少时抢奶、奶多时限收拒收,多年来已形成奶业发展的一个怪圈。
蚌埠市畜牧局专家周玉刚说,在生产环节方面,应引导养殖小区向规模牧场转型;积极扶持奶牛大户、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
“我省11万头奶牛有75%在规模厂里,这样抵御风险能力就比较强。 ”郑久坤告诉记者,以后还要加大对扶持规模奶牛场的扶持力度。
在加工环节方面,首先要优化产品结构。目前,我国液态奶中常温奶约占70%,低温奶仅占30%。这种不合理的产品结构既降低了消费者福利,又为进口奶粉大量增加创造了条件。要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产品结构,提高酸奶等低温奶和以湿法工艺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份额。
在消费环节方面,广大消费者还没有养成鲜奶鲜饮的消费习惯,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仍以消费奶粉和常温奶为主,因此要培养人们科学饮奶的习惯。目前,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针对近期“卖奶难”问题,农业部11日表示,将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本报记者刘刚)
作者:刘刚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农村版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奶牛的养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