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了喝茶的茶子能榨油吗榨油能吃吗。

绿色食用油走俏 “油茶之乡”湖南桂阳土法榨油受宠-中新网
绿色食用油走俏 “油茶之乡”湖南桂阳土法榨油受宠
榨油师傅将磨碎的茶仁粉倒入蒸锅。 欧阳常海 摄
土法压榨出来的茶油,成丝成线。 欧阳常海 摄
  郴州1月19日电 (通讯员 颜石敦)“山茶油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用油,香味纯厚,吃的人越来越多。”“油茶之乡”湖南省桂阳县的一家榨油坊里,老板周连飞忙个不停。
  桂阳县当地人800年前就擅种植山油茶及进行土法榨油。自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人们对猪油、调和油的偏爱,桂阳油茶种植面积渐渐缩小。多数油坊无油可榨,师傅们纷纷转行,土法榨油手艺逐渐消失……
  近年来,随着喜食山茶油人群的增多,桂阳油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现桂阳有21万亩油茶林,可产茶油160万公斤以上。榨油坊也越来越多,古老的土法榨油在全县悄然兴起。有的师傅甚至把油坊开进了县城,现榨现卖。周连飞便是其中的一个。
  “我以前是搞建筑的,看到榨茶油有赚头,就办起了这个小作坊。”2014年11月,周连飞在县城园艺路开了一家土法榨油坊。隔山如隔行,一开始周连飞什么都不懂,会榨油的婶子付柏芝、表叔欧阳跃华特意跑来传授手艺。
  付柏芝娘家几代人都是开油坊的,她打小就跟父亲学榨茶油,后来嫁到夫家也是开油坊的。付伯芝说:“土法榨茶油手艺复杂,油榨都开在溪边,一般由一辆水车、一个碾盘、一根硕大的榨槽和一个悬空撞锤组成。”
  桂阳的山茶仔每年霜降后才熟透,茶农摘下茶仔暴晒裂开,再把茶仁放到火炕上烘干。然后,油坊师傅利用溪边的水车带动水磨把茶仁磨成粉,接着用甄把茶仁粉蒸熟,压成胚饼。最后,把胚饼放进中空的圆滚榨槽里进行榨油。
  周连飞的油坊虽然进行了技艺改进,使用上了省力的电动打粉机、榨油机,但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火炕烘茶仁、木甄蒸粉、金属箍饼。因为保留了土法榨油的几道主要工序,每天前来观看土法榨油手艺的市民络绎不绝。
  年前3个月是油坊最忙的,周连飞负责到乡下收购茶仁,16元/公斤。欧阳跃华、付柏芝则在油坊进行加工,500公斤茶仁烘干时会蒸发100公斤左右的水分。偶尔,付柏芝还要回老家帮丈夫一把――前不久他们家荒废已久的土法榨油坊重新开张了。
  每天,周连飞的油坊要榨100公斤胚饼,可出山茶油25公斤左右,市场价每公斤90元,供不应求。
  据悉,随着桂阳县油茶产业规模的扩大,目前该县已新扩建油坊数十家。(完)
>地方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责任编辑:苏金金】
集成阅读:|& |& |& |
&&地市:&&&&&&&&&& 江西手机报发JXP到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舌尖上的萍乡)茶籽?榨油坊?茶油
&&来源:中国萍乡网&&编辑:江拓华&&作者:刘春雷 &&【字体:&&】
  刘春雷
  老家在上栗镇万石村的笔架山下,这里常年绿树相映成趣,溪水潺潺,清新自然,置身此地如临世外桃源,给人超凡脱俗感。每次回老家经过乡村榨油坊旧址时,儿时榨茶油的情景便纷至沓来,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每当茶籽成熟时便要回老家帮着生产队摘茶籽,小孩子眼尖手快,爬树也灵敏,有时比大人还摘得多,还重一些。待茶籽晒干后,便盼望着去榨油坊榨油。老家的榨油坊是建在水库泄洪河的坎下,土墙青瓦的油坊,屋顶露光,四处透风,在厅屋内安放着两人合围才能抱住的中间镂空的大木榨,釜甑、炉灶、稻草、铁箍、撞锤、油缸等泛着油光闪闪的榨油工具。
  首先是将茶籽倒入一个大的炕上,下面烧着星星大火进行烘焙,焙茶籽很讲究,要恰到好处地进行翻动,使茶籽均匀受热,每粒茶籽都要焙到位,千万不能烧坏茶籽,否则榨出的茶油便会有烧味和苦味,所以下面烧火不能过急过大。接下来是将焙好的茶籽待它冷却后倒入一个直径有五六米的圆形碾槽内,碾槽内装有铁皮做底盘,上面安装一个带着八个铁轮子的转盘,通过河水的落差的冲击力冲着筒车转动,筒车便带着转盘辗转,在水车的咿丫声里,慢慢将茶籽磨成粉。这便是当时唯一的自动化工具。磨好粉后便盛在一个大木桶内,然后根据每次榨口所需的量加入木甑蒸熟,蒸茶籽粉也是一门技术活,火候要合适,时间长短很讲究,待茶麸蒸好后,便将茶麸倒在垫着稻草的铁箍里,师傅便用脚在滚烫的茶麸上踩实,包成饼状。之后将茶饼一一放进木榨的肚子内,然后开始上木尖,准备就绪后,早就守候在榨油坊的强壮汉子开始有了用武之地,一般为五个人一组,也有七个人一组,一边三人,一人掌舵,将一根五米长,一百来斤重的硬木做的木捶提起来,随着掌梢人的一声声号子,瞄准木榫,由慢到快一锤锤撞去,在撞击中不断地添加木榫,木榨&腹腔&里的&油包饼&在巨大的压力下&大汗淋漓&原本丰盈硕壮的身躯,顿时就&瘦身苗条&下来,从厚变薄,金黄色的、香喷喷的茶油随即渗出,顺着木槽汩汩流往木榨的铁锅内。
  此刻也是我们这些跟着大人去榨油最盼望的时刻,我们便将早已准备埋在火炉灰烤熟的红薯扒出来,剥去薯皮把它装在菜碗内,然后拿竹筒勺子到铁锅内舀一勺油倒在红薯内,吃一口到嘴里,那香喷喷的茶油便流满两边嘴角,慢慢吞咽一口下去,眼睛便眯成了一条缝,满脸荡漾着甜蜜的笑容,如痴如醉,那个香、那个甜、那个爽啊,都无法用词语来形容。后来长大后每每回味起童年吃新鲜茶油拌烤红薯时,喉咙便咽口水,真想时光倒流几十年,再过一把乡村榨油吃红薯的瘾。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工榨油工艺和榨油设施已经很难看见,老家的榨油坊早已成了一块废墟之地,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渐行渐远的记忆。
&&[稿源:中国萍乡网]
&&[编辑:江拓华]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font color="#、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2
&&新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籽榨油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