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有人可以普及一下伦敦塔3d模型教程是个什么存在

(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白王后]有木有人可以普及一下伦敦塔是个什么存在_白王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38贴子:
[白王后]有木有人可以普及一下伦敦塔是个什么存在收藏
包括去教堂避难什么的,让white queen 逃过了一劫又一劫的是什么政策?
爱思助手-无需登录苹果ID,即可下载海量苹果应用游戏,壁纸铃声一键导入!
外国人信教而且那时的国家不是像我国古代这样大力镇压宗教实力,反而十分尊敬他们,因为尊敬,所以一般士兵不会冲进教堂抓人,他们觉得这样在神面前很不尊敬,也是习俗。所以白王后好几次都逃过了大劫。
伦敦塔就是监狱。。现在变钻石展览馆。。。。
敦塔在都铎时代以前是王室的一处居所,因为是堡垒,所以可以躲入抵抗敌对势力。在都铎时期,变成羁押贵族罪犯的地方。但是剧中白王后避难的地方并不是伦敦塔,而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关于中世纪的圣殿避难,引用雨果的原话回答:“一进入圣母院的墙垣之内,犯人就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了。大教堂是一个避难所,世俗的任何司法权都不能越雷池一步。”“在中世纪的欧洲,在法国,而直到路易十二世,任何城市都有避难所。刑法与野蛮审判如滔滔江水,淹没了城市,而避难所就成为从人间司法水面突起的孤岛。任何罪犯一踏上去就得救了。在一个郊区,避难所的数量与刑场一样多。滥施豁免权和滥施刑罚并肩而立,两种坏事企图彼此矫正。国王宫苑、王公府邸,尤其是教堂,都有权提供避难。有时为了增加人口,整个一座城市都被辟为避难所。例如一四六七年,路易十一世就把巴黎当做避难城。”
“罪犯一踏入避难所,就神圣不可侵犯了。不过,他也得当心,不得贸然外去。走出圣殿一步,就要重入法网。刑轮、绞架、吊刑杆,部署在避难所周围,严阵以待,日夜窥视着猎物,如同鲨鱼围着船只游动,可以看到有些被判决的犯人,待在修院里、站在一座宫殿的楼梯上、修道路院的田地里、教堂的拱门下,熬白了头发;从而可见,避难所与监狱别无二致。有时,司法院也做出重大决定,无视避难权,将罪犯捉拿归案,交由刽子手处理。但,这种情况很是罕见。各地司法院也车主教。两种长袍一旦发生摩擦,法袍是斗不过教袍的。”“法兰西元帅罗伯尔*德*克莱蒙以及香槟地区统领约翰*德*夏隆二人,究竟是如何毙命的,大家也都知道,而事由不过是一个货币兑换商的伙计,名员佩兰*马克的小无赖杀了人,但是,元帅与统领破门而入,闯进圣梅里教堂,这就罪该万死了。”“提起避难所,当时人人敬畏,据传连动物都受益。艾莫宛讲过一个故事:法兰克王——达戈贝尔特追逐一头鹿,鹿就躲到圣德尼坟墓的旁边,一群猎犬戛然而止,狂吠不已。”
伦敦塔以前就算是监狱之类的
是堡垒和关押贵族皇族囚犯的监狱。因为是堡垒所以有抵御功能。安博林就在伦敦塔一块草坪上被砍头。10年去伦敦玩在里面玩了大半天,有珍宝馆,收着历代皇冦。有一个收各式骑士盔甲的楼,还有一个监狱,顺便展览一下中世纪酷刑。伦敦塔旁边就是出名的塔桥
伦敦塔类似于红楼梦里的“押侯所”,清朝的宗人府大牢之类的!是高级监狱的存在吧?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头图加载中...
喜欢上,并不是因为大本钟或者塔,是来到后的第一眼,是夏天晚上九点钟天色还未暗,是少有高楼大厦的城市,和湿润凉爽的天气。
的新月楼的确壮观,但不知为什么,楼外这坛怒放的鲜花却更打动我。
城堡外长达两英里的步道,是游客鲜有发现的秘境。对比城堡正面游客的长队、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才真正是小镇居民健身散步的好去处。走在长长的步道上回望城堡,不禁联想如果女王亲临的话,会不会有仪仗队挺立在步道两旁呢?那样的话一定会很有皇家气派吧?
其实除了登上爱丁城堡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景色,登上卡尔顿山也可以做到这点。就是一个要买门票一个免费。远处的城堡正像与卡尔顿山遥相呼应。正是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来,请跟我唱…一山还比一山高,真爱有如天高千百样好!
仁者,智者乐水。湖区是我出行前最期待的地方。很多去过湖区的人都说没意思,这样的景色没意思吗?我真的理解无能。也许他们都是仁者吧。
教堂邪?博物馆邪?改教堂而为图书室者也。此地正是鼎鼎之约翰赖兰兹图书馆。感觉哈利、罗恩、赫敏小三位随时会抱着书从眼前走过去。
作为第一次冲出之旅,说内心没有紧张激动惴惴不安那才是骗人的。尤其我举家都处于英文文盲的状态下。
一出门竟然赶上难得一遇的航班延误。说难得一遇,主要是因为我们乘坐的这班航班是凌晨两点出发,按说半夜航班不该延误才对。可是也竟然让我们赶上了。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前年去那次的延误。真是导致延误的原因各有不同,被延误的心情却是一般无二。
是中转大站,虽然大家都坐一趟飞机去,到了以后可是四通八达。有去的,有去的,有去的,有去的,还有像我们去的。不过还是去的乘客更多一些,所以延误以后,去的同胞们就炸了营,因为航班超售,所以这么多人同时改签有点困难。我们虽不去,着急的心情却是一样一样的啊!在去同胞牢骚投诉在耳边轰炸的大半夜,我和地勤人员插句嘴都很困难的前提下,终是顺利改签,本来的瞌睡也被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驱赶无几。唉,被延误了我还那么兴奋,我是不是贱的慌?
航空还是不错的,和新航也算不分上下。
给小朋友的餐盒特适合装乐高!小朋友纪念赠品的袋子也可以当pad袋收藏!啊!我好像收纳达人啊!
儿童玩具。娃喜欢里面的本子,我喜欢这个软软的袋子。
上飞机的时候已经是早上五点多了。起飞没多久竟然来派晚餐。就是上图。然后我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估摸中午了,空乘又兢兢业业滴送来早餐。这过的是哪国的时间啊?
看来机场是建在海边的。
看着穿着齐整的阿拉伯服装的大叔们,觉得甚是新鲜,仿佛走进了现实版的一千零一夜。
机场的一只怪熊。
净是豪车。
旅途劳顿,真正到达已经是傍晚了,从出发算起,已经过了28个小时左右了。飞机上睡了几次,到酒店又是晚上了,继续睡。醒来神采奕奕,倒是托了航班延误的福,一点没有倒时差的难受。
第一天:伦敦
青年旅社里有一架旧钢琴。我正在吃早餐,在周围嘈杂的人声中,忽然听到一阵熟悉悦耳的乐曲。在周围的人都向琴声源头投去惊讶又赞赏的目光后,我才反应过来是小朋友在弹。
青年旅社附近的小超市,宝贝们自己挑喜欢的水果。大概都是温带的原因,大家吃的水果类型也相近,都是苹果梨葡萄什么的。所以我们很适应,相比矿泉水,价格也很合理。
人好喜欢花。用花装点门面太常见,整个城市都因为花朵的装点变得活泼温柔。这家是个花店。如果我也生活在这里,也会每周都来买花吧?
离旅社走不多远就能看见圣潘克拉斯车站,是很远看到就吸引人想走近看看的建筑。
特色的出——小黑。
这哪里像车站呢?更像一个教堂。但其实,的大部分车站都是很破旧很古老的,好像回到上个世纪。却更让人有种怀旧的感觉。我们的城市总是日新月异,虽然显得生机勃勃,但有时忽然会有些怅然,还记得我年轻时城市的模样吗?那时的城市也伴随着我的青春远去不可追。看着这些古老的车站,却更容易追忆过去的岁月了。
国王十字车站。
此CCTV非彼CCTV,应该是有监控摄像的意思。
从查令十字车站出来,去换pass,走不了多远就是国家美术馆。其实我们的目标不是这里,而是寻找巴士一日游的车站。不过走了这么久终于看见一个广场,还有喷泉,就忍不住高兴。这可是我们到了以后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广场附近还有很多搞行为艺术的艺人。不过你要是给他们照相,他们就会指着脚底下的钱箱叫你放钱。所以想好了再照相啊!
谁能告诉我柱子上是谁?
我们像没头苍蝇一样瞎转,到一个公车站就研究研究,最后也没闹明白到底哪个线路是pass上面可以免费乘坐的巴士一日游。虽然拿着一堆资料地图什么的。也不知道是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人的叙事能力有问题。老公说旅游方面没人能比的过的细致。这是真的。所以别指望去旅游能像去旅行那样便捷。公交找不到不说,连厕所也基本看不到。所以最终还得靠鼻子底下的这张嘴。问路人未必管用,我们问了报亭的人和警察,终于开始了我们的巴士之旅。图片上巴士后方的雕塑是一只龙,啊,我这个角度有点问题,只照了个它的屁股。
的麦当劳不是红的也不是黑的,是绿的。
在一众低矮的小楼中,忽然看到高大的现代建筑,这种反差也是蛮有意思的。
这幅图我只是想说明刚才我的话,大街小巷的门面装点着鲜花,看这张照片就知我所言非虚吧。
塔其实不是一座塔,更类似城堡,承载过宫殿、堡垒、监狱、国库等等历史使命。现在主要作为景点展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其中的珍宝馆绝对开眼,权杖上的梨形钻石大得让人咂舌,看过皇冠展以后再也不想买珠宝,因为你花掉全部身家也比不上女王皇冠上的钻石,还是省省吧。照片是塔前的艺人。
原来塔离塔桥那么近啊!我们在溜达,一回头就看见了塔桥,于是果断留影。大宝搂住我的脖子,虽然我的表情很开心,其实差点没被勒死。
这小楼盖的像民居一样,可是却出现在,应该不是真的民房吧?不管是民居还是办公机构,真羡慕这种生活环境。楼外一片大大的草地,太心旷神怡了!还有那个蓝色的门也很漂亮,你们不那么觉得吗?
珍宝馆的入口门框上方有个类似的徽章,当然不是这个,很多皇家建筑上都会有类似的徽章。当然因为珍宝馆内不允许照相,所以我没有照下来的那个徽章。当时排队排得娃正有点不高兴,我为了转移她注意力,就指着这徽标说,“快看,那是什么?是马?对吗?小马宝莉啊!”娃酷酷的回了一句,“那是独角兽”?,哦,我黑线,不过马上又重燃热情,“看旁边还有呢!”娃继续酷脸,“那是狮鹫。”
有个古装扮相的人在和游人讲故事,周围的人听着一阵欢笑连着一阵欢笑。听得我不禁怨念自己的英语太烂。不过这扮相,更像巫师呢!
绘声绘色。
这个似乎是仆人装扮。
离开塔,旁边就是河,和令人无法忽视的塔桥。为什么叫塔桥?是因为桥上有塔吗?不是。是因为它是塔旁边的桥。
很多人认为塔桥就是桥。有一首儿歌广泛流传,孩子妈妈都能哼两句,就是那首大桥塌下来。曲调甚为欢快。当年我唱的时候觉得怪奇怪的,难道人希望自家门口的大桥塌了吗?后来研究旅游攻略时才明白,不是希望,是桥真的塌了很多次。曾经毁于洪水、战祸、火灾和自身负重问题,后来还被富商买走建在了州的科罗拉多河上。说到这里,大多数人都会把桥认为就是这座塔桥,因为塔桥的模样太深入人心。包括那位买桥的富商,其实他实际想买的是塔桥。这事儿够人得意很多年,花了那么多钱只买了个普普通通的平板桥回去。不过人也很慰自己,虽然买错了,但反正这座桥来自,而且全世界都知道这个事,这种异想天开的念头能够实现本身就很了不起啊。
如果选择坐游船,要绕道塔入口的地方才能找到码头。pass包含游轮船票。我们也正好可以在船上休息一下。
船上看贝尔法特号战舰。
船上看大本钟。
船上看眼。(够了没?)
够了。我们下船了。走到西敏寺也就是威斯敏斯特教堂时,人家已经关门了。
出门必备遛娃神器。有了它,妈妈再也不担心娃娃走不动道。
由于飞机晚点,耽误了第一天的行程,本排好的博物馆,不去实在遗憾。看看还没到闭馆时间,于是又地铁辗转来到博物馆。下了地铁站,还有不近的行走路程。到了博物馆,我已经累得不行。看完木乃伊,胃里就开始翻腾。馆也没力气去了,《女史箴图》也没有见识到。还是留下了遗憾。
冰淇淋车,大爱。咱家怎么没有呢?
天色渐晚,走回旅舍的路上,经过罗素花园,Russell&Square。有人问了,难道不该翻译成罗素广场吗?那你看这个地方比起广场来,难道不更像花园吗?这就是对于Square这个词的理解了。其实这个词英译更接近花园的意思。果然学习语言还是要深入到这个国家后才有更好的认识啊。
人家的草坪都是用来坐的。
用一朵别致的小花结束这一天的记录吧。
第二天:巴斯
坐火车到达小镇的时候满眼惊艳,可惜天色阴沉,8月的气温简直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我们下车看到这条商业街的第一个反应竟是,快去买件厚外套!斩获性价比超合适的运动绒衣两件,孩子校园装一套。说起她的校园制服,真的越看越爱,英伦风,穿起来好像小赫敏一样可爱,博得很多歪果仁称赞。好吧,无图无真相。我就是得瑟一下而已。有机会还想去买几件,要是有代购这个牌子(M/S&school&)的就好了。
正在感叹我们到是来购物的吗?然后就看见了这座著名的修道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进去。
修道院外的小广场上很多街头艺人,唱歌的,还有踢踏舞表演。气氛很是欢乐。
有名的浴场。为什么叫浴场呢?这里又不是?因为这是时代修建的温泉浴场。可见古帝国的扩张程度,被征服后不列颠作为其行省存在了300多年。这个浴场应该就是那个时候修建的。
从他们的服饰看来,扮演的应该是古贵族……的奴隶。但是这个斗篷看起来材质又太好了,这个问题好纠结。
在街角的一个餐厅点了个披萨。因为英语不好,点了一个four&seasons&,满心以为能吃到四种口味的披萨。上来一看,倒也确实是四种口味的,但是却是四种口味的起司好吗?关键词啊关键词!我确实是看到cheese这个词。但我自动理解为是披萨带起司,没成想这个四种口味是修饰起司的定语不是修饰披萨的定语啊!也就是说只有起司,仅有起司,光有起司!我能说巨难吃吗?
在美丽也常见的小巷。
一般似乎酒吧门口都会吊着个类似的牌子,挺美的。
的“链家地产”
终于走到新月楼的地界。迎面一个漂亮的花池映入眼底。
又一个花池。就是开篇预告片的那个地方。
新月楼本尊。
普尔特尼桥是小镇我最喜欢的地方,也是我们停留最短暂的地方。大概还是因为我喜欢水。普尔特尼桥是一座三跨石拱桥,横跨埃文河。桥上建有完备的房屋建筑,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廊桥,因为在桥的另一面还建有正常的车道与人行道。桥下还有三道跌水坝,有很多人在这里玩皮划艇。桥下有个很舒服的公园。这个地方太对我胃口,如果有经验,更想在这个地方闲散地呆上一天。而不是奔波于景点之间。
可惜时间有限,往车站方向走,那不是刚才的修道院吗?发现我们前进的线路不是很合理呀。不过好在,也亏得这样,才能买到御寒的衣服和校服不是吗?
每到一处城市或小镇,都会看见这种旅行巴士,只是不知道在哪里买票。价格貌似不菲。但是能省去很多脚程。
坐火车返回。去西区看预订好的音乐剧,看了会儿街头艺人后,开始找我们预订的法式餐馆。googlemap我用的最转向的就是在看地图的开始找不到方向。最后还是靠问路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才算打听到正确的方向。
我们预约的餐厅是Boulevard&Brasserie,进门我就说已经有了预订,大概是人的面孔吧,还没等我展示预订单,服务员就说出来我的姓。还问我几点看剧。满心以为可以迅速结束这一餐去看剧,没想到花了颇多时间。问题就出在点餐上。我们预订的餐食是two&course&meal,简单的说就是在菜单的starter里选一道菜,然后再选择牛排、还是烤鱼之类的主菜。甜点不可以选。而且我看starter里有三种汤,我也不知道都是什么东东,不过我们三个人正好每样一个,大概我说的也不标准,那个waitress就走了。我以为大功告成,一会儿她又过来问我点什么。我那个崩溃啊。我就又说我每个都要,她说你只能点三个,我说这就是三个啊,她给我指出还有一条,我才发现是我把后三条都当作是汤的种类所以误解是三种汤,其实算上第一条每日例汤,后三位是之类的小食,其实是四种。虽然周折,最后还是点上了。所以我们的同伴一家几乎餐餐都去中餐馆是有道理的,除了口味习惯,还有就是语言无障碍啊。不过就当长见识吧,也没什么不好。
这几种菜比较好吃。推荐!
Chicken&liver&parfait&鸡肝酱。美味,就是量太大吃不了。
Farfalle&&Provence&蝴蝶面。
Roast&salmon&fillet&烤三文鱼。
好在我在进餐厅之前就看见了兰心剧院,所以总算没误了开场。
演员有时会突然出现在包厢里,看的很有乐趣,灯光一送过去,咦?这里也会出现剧情,有一种意外之喜。虽然我们的座位比较靠后,但效果基本没受影响。我花了一磅租了望远镜看,觉得其实用不用也没啥区别。演出结束时已经十点半了,两天的车马劳顿让人昏昏欲睡,但总被剧场震撼的音效叫醒过来,也算完整的看了下来。在国内只看过儿童剧,完全不能和这个比较。到看剧不失为一种特别的体验。
第三天:温莎城堡、乐高乐园
离开小镇的站台就直接进到这样一个貌似商业街里让人有点莫名其妙,就好像商店街里通了一列火车的感觉。
出来“火车站”就是城堡,这又让我惊了一下。女王这是把火车通到自家楼底下啊!问题是,您坐火车吗?
女王老奶奶气质真好啊。
作为早上第一批游客表示,这里游客真少啊!
堡的墙灯上面都设计成皇冠的装饰。还沉浸在前天皇冠展的我表示不可自拔了。
城堡一隅。
皇家冰淇淋。我太爱了!
特别好吃的香草球和薄荷巧克力球。回国以后都念念不忘很久。
在城堡上俯瞰小镇。云层很有气势。
城堡里不许摄影。(上面是网上借图。)印象最深的是玛丽皇后玩偶屋。玛丽皇后是现任女王的祖母。看了皇冠展知道女王的珠宝有多璀璨了,但那不过是女王的一部分珠宝而已,可以想见女王的珠宝数量之多,而她所拥有的珠宝却只有玛丽皇后的一半不到。但是除了珠宝之外,玛丽皇后还有一件宝贝,就是这个玩偶屋。这个玩偶屋你以为是小孩子的玩具可就错了,它的价值更类似于故宫里的钟表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乔治五世(她丈夫)将这间珠宝玩偶屋送给了玛丽皇后,里面放置有Catier&做的微型珠宝座钟、Dunhill制成的珠宝家具,就连她最心爱的加冕王冠,也由Garrard特意制作了缩微版本,放置在玩偶屋的珠宝库里,一共有近2000名设计师参与了这件珍宝的制作。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女王的花园。这可是门票之外又买的票。大家好福气,可以免费看我拍的照片。
我是可爱的分割线
下午来到了乐高。巴士开近乐高时,街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小品了。
的乐高,看上去特别乡土。
这个望远镜能看到远处的城堡。今天也特地配合乐高乐园穿了一款乐高T恤。
放大些看。
会湿身的项目。
乐高搭的火龙。
令人晕眩的海盗船。
乐高堂吉柯德。
乐高海盗船。
乐高杰克船长。还有完吗?有完,乐高乐园的乐趣,我就不再剧透了,感兴趣的大朋友小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不过这里人好多,到处排队排队排队,当然排过迪士尼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但是据说的乐高人很少,如果只是去乐高的话可以去那里。
以乐高女孩儿们的合影结束今天的行程吧。
第四天:温莎Long Walk,伊顿公学
玩累了,于是打算在酒店休整一上午。翻看酒店的介绍时,发现了这个去处。原来在城堡后面有一条长达两英里的步道。于是我就自虐的来挑战了。两英里有多长?就是当我以为自己走到尽头的时候,发现只走了一半。然后我又走了回来。大家看照片,随意感受一下。
离希思罗机场很近,所以每隔一会儿就会有飞机低空飞过。
大家一定见过双胞胎小推车,这个是四胞胎小推车。不过依我看来这并不是四胞胎,而是一个托儿所的阿姨遛孩子放风。
继续坐会儿草坪。
远处这个像军车一样的家伙,其实是个咖啡简餐车。
路边的餐厅。
街边的鲜花。
通往伊顿公学的小路。
娃特地为造访学校穿了校服。
这次是google&map&导航最离谱的一次。把伊顿公学的距离指出二里地去。累瘫的我和娃看见一片草地,就坐了。后来看太阳实在是好,又躺了。结果,我发烧了。
由于和旅伴一家小别,没有了遛娃神器,只能自己扛肩上走了。
其实这里就是伊顿公学了,刚刚明明路过,也怀疑来着,却终是没敢确定。当然也不止这一处建筑,而是一片建筑群。的高中还有大学,与民居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围墙或牌匾,所以很难判断到底哪里才是学校。
这也是校舍之一,好像是地理系的学科楼。
这个地上井盖的图案,就是伊顿的校徽。
小街边的照相馆,里面陈列着伊顿各年级学生的毕业照。
为什么要说这个照相馆,关键是让大家看照片中间的那个帅哥。怎么能长得这么帅呢?
说了半天寻找伊顿公学之旅,现在要正式介绍一下它了。在国人心中大概这个学校的名字不像那样如雷贯耳。其实却是世界顶级的高中。而且是,男校。这些在此上学的公子哥儿们,至今还保持着穿燕尾校服的传统。择优录取自不必说,伊顿不是你想进,想进就能进。从这里毕业的几乎都跻身名流。威廉王子,诗人雪莱,20位首相包括前首相卡梅伦,还有荒野求生的贝尔,都是伊顿毕业。想想是不是都垂涎欲滴啊?可惜我没看见活的。
晚上返回尤斯顿车站,我们要从这里坐夜火车前往的,顺便体验一下的卧铺。一切还算顺利,就是火车出发的时间有点晚,23:50,所以我们决定把晚餐安排在火车站,这样还不至于没事做。火车站里的大屏幕广告,是哈利波特第八部(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的剧演宣传,就是照片上那副,没有任何剧透。我后来也看见有书卖,可惜我英文不行,不然真想看看。
然后我要特别推荐一下这家餐馆,在尤斯顿火车站的二层。是家意式餐厅。墙上贴满了他家老板和各路名人的合影。当时孩子饿了,想吃王。我们点了菜还没上菜前,还特地去楼下王买了个鸡肉上来。我发烧浑身疼,也没有胃口吃饭。上菜以后,那个就被搁置了,发烧都没拦住我吃了很多。当时累了没照片,因为谁会想到在火车站还有那么好吃的地方呢?
第五天:爱丁堡
早上到达时还不能办理入住,于是我们只好推着沉重的行李箱开始这一天的行程。这座城市充满了魔幻色彩,果真是可以写出哈利波特的地方。
因为早就耳闻大象咖啡馆,我看过地图,又与皇家英里、爱丁城堡不在一条线路上,所以我决定不选择其他时间排队来喝咖啡了,还是在这里把早饭解决了吧。当然后来我发现,的老城并不大,如果体力充沛,把这些景点排在一天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我们也是那么做的。
关于大象咖啡馆有一个励志的故事。曾经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女人,空有一身古典文学的好功底,与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从流落于此,失业的女人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金支撑生活,住在一间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的破旧公寓里。她常常推着婴儿车,在公寓附近这间大象咖啡馆,只点一杯最低廉的咖啡,就为了取取暖,并写下了一部让她声名大噪的作品。这个女人,就是JoK罗琳,哈利波特的作者,曾经落魄的单身妈妈,现在的女性首富。
照例点了早餐全餐,还特意加点了的haggis,羊肉碎,就是那个墨绿色的东西。我觉得味道还凑合吧,娃却挺喜欢。
其实从店里的陈设上,看不出什么哈利波特的痕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以大象为主题的咖啡馆而已。
但是一旦去了女厕所,就会一下子被震撼。墙壁上写满了粉丝对罗琳的热爱。
填饱肚子,走出不远就是忠犬Bobby&的塑像。它的主人过世之后,忠心耿耿的Bobby&不愿意离开主人,守候在主人墓园边长达14年之久。
的戏剧海报。
然后继续拖着箱子来到不远处的国家博物馆参观。
我特别喜欢动物馆里的设计。
这是探索馆。
多利绵羊。
贵族的服装哦!
这个便民服务特别好,走累了拿把凳子随走随坐,只要还回来就好。因为娃有点小感冒,我们就取了张板凳当脚踏,找了个偏僻的走廊寻了个座椅,给娃设了一个临时睡觉处。后来有工作人员来回来去看了我们好多趟,大概看见睡的是个孩子所以没吱声。估计要是我睡在那儿,绝对要被当作流浪汉轰粗去了。
放下行李后我们出来觅食,就觅到了这里。荷里路德宫,的里面的餐厅。他家的饭特别好吃,是我来吃的最舒服的一顿。关键是有米饭啊!米饭!还有菜汤啊,可以活着米饭吃。哦!你能理解那种看见亲人,不,是看见亲饭的感觉吗?
时逢艺术节,皇家英里上甚是热闹。
据说摸摸休谟的大脚趾会带来好运。问题是雕像好像在看着我啊,怕怕。
,女王在的行宫。花了门票却累的不想再走路了,只远眺了一下就算完事。
从爱丁城堡俯瞰城市。
严重不符合比例!我有那么胖吗?
第六天:爱丁堡卡尔顿山,王子大街,纽卡斯尔
卡尔顿山离住处不算远,虽然是座山,但爬起来并不费劲。像我这样娇弱的女子都没问题。站在山顶,可以全景眺市的风景,东看大西洋,西眺。山顶因预算而停建的纪念碑,反而因几棵凋零的立柱而更显沧桑。
卡尔顿山上有个天文台,我一直闹不清到底是哪个建筑物。
远处能隐约看见。
上山路过的一串别墅,很多被用来做酒店,如果楼层高一些,能看到远处的大海,真真的是海景房呢。
里还有城市路轨,现代化和古老的城市相映成趣。
中午饭在解决,因为是中餐馆嘛,太想念中餐了,这顿还是房东帮忙预订的呢。选择这里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就守着Waverley车站,转移方便哈哈。
造型奇特的司各特纪念塔。最奇特的是,看着瘦骨嶙峋的它居然还能爬上去。
可以隐约看见最高层的人影吧。
雕塑上的鸟儿。
鸟类各种不怕人。
王子大街分割着的和旧城。王子花园是我的大爱!
艺术节的据点除了皇家英里,怎么能缺了王子大街呢。
两个面孔的女孩儿穿着女仆装表演,这扮相让人有种不忍直视的害羞。我估计是人,别看有中餐馆,但感觉这里的人比例仿佛更高些。我们的房东就是人。
从前往,不愧为最美铁路沿线的风景。一辆红色小车奔驰在沿海公路上,只是看看也觉得心旷神怡。
隔着车窗,照片完全无法展示出大海的浩瀚。但是我用眼睛感受到了。
火车经过Berwick小镇的时候,更是惊了我们一下。太美了!买彩票不行,买车票手气还不错,买到了海岸一侧的座位。
到达。有一件糗事不得不说。话说人有三急,一路贪看风景,结果忘记去厕所。到了车站竟然厕所停用,真是不人道!好在预订的酒店式公寓离车站只有5分钟的步行路程。其时我们的脑子里只有这么一件事:赶快找到酒店好解决尿急问题。然后按google&map指示走到了目的地,我一抬头二楼的砖墙上赫然就是我们公寓的名字。推开门是一个狭小的空间,完全不像前台,正对面是一个礼堂样的房间,倒像个……关键是,走道上有“toilet”的标示,于是那个礼堂立时被我抛到脑后。我顺着标示往右看,有三扇关着的门。于是一扇扇打开,竟然是储物柜,又是一个储物柜,第三个打不开,正在我们疑惑的时候,一个人走了出来,“你们有什么事吗?”“We&want&to&go&to&toilet”一不小心就说了实话,然后我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心想我去自己预定的酒店的厕所应该理直气壮才对,于是又补充了一句“We&live&here”话音刚落那人就一脸惊愕的表情……他说,&“可是我们这里是教堂。”
事情的后来是这样的:神父表示同情的让他的妻子拿钥匙把那扇锁着的门打开,厕所确实在里面,不过是教堂私用。而他也对我们的迷路表示理解,因为走错的不只我们,有很多人找酒店找到这里。但估计没人一上来就冲着厕所来的。
至于酒店呢,嗯,它在教堂的楼上,但入口不在这里,而在建筑物的另一面。
饥肠辘辘,我们的同伴还未归,说好一起吃火锅,于是到附近的唐人街转转看。超市里的华裔服务生,却听不懂话。
我们采买回来,他们也回来了。大家为会师庆祝,一起动手搞一个中式大餐。不过他们的烤箱怎么用,我们得研究一下。
大家吃到撑还剩了很多,还是自己买菜做饭便宜,七个人才花了23磅。
第七天:湖区
湖区的小房子个个可以上明信片。
彼得兔即将登场。
这车好萌。
彼得兔世界的全家福被印在了前机盖上。
彼得兔的世界,正轨叫法是The&World&of&Beatrix&Potter。Beatrix&Potter就是彼得兔的作者波特小姐。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一次全家到湖区渡假,深深的被这里的清澈的湖水和郁郁葱葱的森林所吸引。而彼得是波特小姐童年所养的一只兔子,每年都会跟着她到湖区度假。一次她画下了以彼得兔为主角的童话故事,送给家教老师生病的儿子,后来这成为了她的第一本绘本童话故事。彼得兔就这么诞生了。
傻鸭杰米玛。
萌化了整个的彼得兔。
在码头前又遇到不怕人的大鹅。
让我想起来刚在彼得兔世界里碰上的鹅婶。(我是鸭谢谢)
来个“带你看世界”照!
游船靠岸雷克赛德。不过有时候会觉得音译好奇怪。不就是lakeside嘛,湖边儿。
雷克赛德码头,游客下了一半,我们要继续返程回到鲍内斯码头。于是理所当然占据了空无一人的船头
我家彼得兔,雄赳赳气昂昂,荡舟湖上,气吞山湖!
第八天:格拉斯米尔
下雨了。不过能在鲜有晴天的晒了那么多天的太阳,我已经很满足了。所以下雨,权当作体会一下特色的情调好了。
感觉在酒店呆着也不是事儿,干脆去看看湖区小镇,据说那儿的姜饼不错。就是雨下大了,太冷。看我们把娃包装的,都看不出是sei了。
坑爹的谷歌地图,坑爹的百度搜索,坑爹的谷歌翻译。其实最坑爹的是的手机信号。有一种信号,叫做没有信号。到了小镇以后,我们就,sa(请念三声)了。啥姜饼小屋啊?我们连姜饼怎么说都不知道啊!想问个路都不知道问什么啊!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的队友们是属猪的!表打我!用了那么多叹号,感情戏足足的。后来找到了那么一丢丢的信号。丢到什么程度?就是我在百度上搜姜饼屋期待能看见英文怎么说,然后就只能看见如图那一页,点进去就该页面无法打开了。只好退回到这页,请注意,右下角有一串英文“the&jumble&room”,莫非是这个?老公也说,读音挺像“姜饼”的啊!我们这六个文盲,就问路问过去了。
呶!就这里了。其实坐汽车来的时候,车就停在他家对面来着。
管他了,反正我们又饿又冷,好歹休整一下。没想到,这个小馆生意特好,几乎没有空位。排队点餐时,还碰到半个同乡,听出我的口音。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标准话说的挺普通的,哦不,是普通话说的挺标准的。长这么大这还是头一次有人能从我的普通话里听出乡音的。
咖啡馆里有wifi&,因为我还是有点小怀疑,我记得姜饼那个词里有个ginger好像,但我又对自己的英语太没信心。所以我终于接通谷歌翻译谷歌地图百度搜索再查询姜饼屋时,小小吃了一惊。不过我还是淡定的告诉我的队友们,我们找错了地方,这里并不是姜饼屋,真正的姜饼屋离此200米。但他们表示谁爱去谁去反正他们不去。我有点尴尬的说,我还是挺爱去的。
好吧,鉴于队友认为此刻吃饭最大,我就肩负起帮大家看看的使命,自己出发了。看见此处再继续前行100米就是了。
终于找到姜饼屋,我快被自己感动哭了。Sarah&Nelson's&Gingerbread&Shop,中文:姜饼屋。请跟我读,Gingerbread。这才是姜饼好嘛!什么jumble读音还挺像?横!
买姜饼的队都排到门外老远了。我趴窗户看了看,貌似挺有趣的,不过下午要赶火车,排队怕来不及了。于是只好悻悻的回去。可惜了的一天,全花在路上了。
到达,雨终于停了。酒店离唐人街很近,又可以大快朵颐了哈哈!
我的天真的小朋友,你造彩虹代表着啥意思不?
第九天:曼彻斯特
8月份的,狂风大作,只有穿上厚外套才不那么冷。至于这外套怎么这么大?因为是娃她爹的啊,那后背是背着口锅吗?嗯,你就这么想好了。
老福德球场。曼联的主场。
博物馆门票不菲,主要我也没兴趣,就没去。进了纪念品店,好多球迷买买买,我也不是球迷,又省了。话说我是来干嘛的?从头到尾,我就一直在问老公一个问题,“贝克汉姆呢?怎么没他照片捏?”老公不稀的搭理我。
不过还是让我发现啦哈哈,右下第一排第一个,不就是吗?
Richmond&tea&room
号称爱丽丝主题的里士满茶室,果然一进门就像走进了爱丽丝的梦境。就是梦里的人有点多。
我们点了爱丽丝下午茶。我以为爱丽丝好歹也是女主,以她的名字冠名的下午茶总不会错吧。结果上来的就是这个。爱丽丝果然穷酸。早知道点个皇后下午茶绝对不会是这个结果。我就看见旁边桌上来的下午茶餐塔,好眼红。
门口有残疾人简易电梯。在看见很多残疾人出行,残疾人助力车等自不必说。我还看见一个残疾人坐公车,下车时司机费劲吧啦的在门口搭了一个铁板斜坡,当然车门处还升起来一个板正好和斜坡对接。结果悲催了,那块板板伸是伸出来了,残疾人朋友也下了车了,可板板却收不回去了,还不能关着门这么开走,于是司机开门关门,熄火启动,半天也没见管用。于是整条街就堵了。我只能在心底默默祝福那位司机和后面车上的司机同志们。
走出茶室没几步,就是鼎鼎的彩虹村。曼城是很出名的彩虹村,这里就是全英所有彩虹属性的人向往的圣地。我可算知道为毛都管叫腐国了。我推荐老公晚上可以来逛逛酒吧找找同志。他说好吧希望能碰见真爱你们自己走好。
这地方的景致情调是绝对有的。
艾伯特广场。
欢迎你。哦,谢谢。
我不是曼联的球迷,而且对城市游也提不起什么兴趣,尤其在我们心中又是工业城市,能有什么可看的呢?不过既然出于多方面考虑,决定从这个城市返程,那么我还是很敬业的寻找了一下旅游攻略。然后我挖到了宝,发现了这里,约翰赖兰兹图书馆,公认的全英最美图书馆。因为这个图书馆让我对之行充满了期待。跟着地图导航,离艾伯特广场不远,就是约翰赖兰兹图书馆,外观不是特别明显。照片上的玻璃房子,是扩建出来的新馆,主要面向儿童和年轻人,馆内明亮舒适,不过它的名气可不是源于这个新馆哦!请往后看。
从新馆进入后坐电梯至三楼来到旧馆,是一个像教堂一样的地方,这里当然不是教堂,就是图书馆本尊。大多数人来这里是像我一样慕名而来参观的,但是当然,这里也是可以借书的。现在作为大学的四大图书馆之一被使用。电梯坐到四楼,就是借阅图书的地方,不做参观使用。如果常住曼城,不妨办张图书卡,静静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坐在四楼的阅览室,看下面安静的游人好奇的目光穿梭于古老的书架之间,视野一定很好。
三楼阅览室的环境也很不错!处处透出历史的味道。
四楼有龙出没。
楼梯间的穹顶。
高高的书架。
精装的藏书。
幽深的走道透出一股阴森的气息。
参观完旧馆,还是回到明亮的新馆喝喝咖啡看看书吧。有吃有喝有文化的图书馆之旅,让我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也为整个旅行划上句号,完美!(配合黄祖蓝的动作,自己想象吧)
回程的飞机上,我第一次看到了日出。看见红日一点点从云海中升起,那种壮观美丽无法用语言形容。美丽的旅程结束了,期待下一次的旅行。
想了解此行攻略的朋友请看上篇
本篇游记共含12517个文字,278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仁王逃离伦敦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