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麻江县麻江夏同和门第是否需要门票

  谢谢楼主发了一些锦屏的片片
  其实还有关于锦屏的图片的,放在哪个相册,最近都打不开,只有以后贴上来了
  14、千里苗疆门户---三穗县  
三穗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600-800米之间,分别与天柱县、剑河县、镇远县和湖南省新晃县接壤,为贵州省东出口之一,是贵州省“东联”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素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  
三穗,古时因邛水河得名,亦称“邛水”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县境内各处地方出现一株水稻生三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三穗县名的来历,就因“秋收丰稔,一禾三穗”而得名。   
境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有全国第二大苗寨――寨头,贵洞(蜜蜂洞)风景区(在这里面的地下河里,生有一种透明的鱼,读高中时,我们曾经抓到过一条,但是没有多久就死了),木界风雨桥,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故居、还有三穗悠久的古造纸术,有斗笠之乡--瓦寨镇,在县城南北耸立的古塔--文笔塔和武笔塔,还有流经县城的清清邛水河,现在在县城修有杨至成将军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秋收丰稔,一禾三穗   
  文笔塔 
  武笔塔 
  邛水河畔     小桥 
  流水 
  人家 
三穗县瓦寨镇以盛产斗笠而得名。瓦寨斗笠,是传统名牌产品,始于清嘉庆年间。瓦寨斗笠以细篾、棕丝、光油为原料,编成网格,圆形、斜檐、尖顶,美观耐用、轻巧方便,能遮雨避日。其品种分大、中、小三个号别,大中号斗笠主要用于群众生产生活。小号斗笠用于工艺装饰、舞美道具及工艺美术展览。在瓦寨,除顺洞片区外,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10余岁的小孩都会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编织斗笠,它已成为瓦寨人民的一项主要手工产业。  
瓦寨斗笠的生产工序较为复杂,共有7道主工序:破竹篾——编织——别顶——夹棕——夹纸——镶边——染顶——上油光,其它工序共有10余项。   
  斗笠秀 
  即将通车的凯三高速 
  三穗古法造纸 
  我几天没上,楼主终于介绍锦屏和三穗了,呵呵
  再补一张锦屏的片片  这是锦屏县城的一座风雨桥,还有一张也是相同的桥,但是是在夜晚灯火阑珊的时候拍的,可惜存的哪个相册现在打不开了,只有等以后了! 
  15、施秉风光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西北部,是贵州东线旅游中心,东邻镇远、北壤铜仁石阡县,南连台江县可达广西、东南与剑河县相邻,西面与遵义地区余庆县交界,至湖面怀化市220公里,湘黔铁路经县县城17公里的杨柳塘站,距州府凯里50公里,;湘黔公路穿越县城,横贯全境,县城距凯里111公里,距贵阳230公里。   
施秉县属国家级名胜风景旅游区,有中国漂城之称。景源类型丰富、集中、景观价值高,有山岳风景、水域风景、森林风景和天象风景。按照各自的景观特征、地理分布和游览组织方式。有上舞阳峡谷风光船游区,云台山自然、人文景观游览区,黑冲奇山、云海风光游览区,杉木河峡谷风光涉水、渡假游览区等。  
在前面已经介绍了云台山、杉木河以及上舞洋,这里就不在多介绍了  
        
黑冲奇山、云海风光浏览区在施秉县北部,距离县城24公里,以低山岩容地貌特有的塔状群峰、裂谷、窄巷和变幻莫测的云景为特色,有轿顶山、黑冲湾、罗汉冲、蚂蝗冲四个游览区,主要有滴水岩、大络迦、小络迦、冲天岩等到41个自然景点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战斗遗址。          
  佛顶山位于施秉县北部马溪乡,山势雄伟,河流切割强烈,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岩主河、平安河,自东向西流经余庆,注入乌江。东北面有大河坝河流入石阡县。主要保护对象为水源涵养林、珍稀植物、野生动物等。     
  金银洞,位于施秉县城郊舞阳河北岸约1公里处,在石北坡与大头坡的两山峡谷之中。石北坡脚的岩上,有大约4米高、3米宽、3米深,内窄外宽、上尖下阔,对面大头坡脚的沙石坡上,也有一个不大石洞,正好两洞平衡对峙,遥遥相望。称之金银洞,民间有两种传说。 一说在很久之前,东面石北坡的石洞出金,叫金洞;西面大头坡的石洞产银,叫银洞。人们习惯将两洞简称之为金银洞。一说金银洞并不出金,也不产银,而是咸丰年间苗民起义攻打县城,守城一头领弃城向北面逃跑(民国9年施秉县志上有&尽节刘公苦,巡防汛守亏&的记载,简述咸丰丙辰七月二十九日施秉城陷,县令刘玉林殉难北门城湾头,而壬千总则城破先逃),途经此处,便将他所带金银藏于洞内故名。
  施秉五台山 
  建议楼主把详细的攻略贴出来,包括车行、住宿什么的。    天涯驴子很多都是攻略派。
  16、苗岭之城---凯里  
    凯里是黔东南州州府,距省会贵阳190公里左右,高速路直达需要2.5个小时,车资45元左右。面积1306平方公里,位于清水江畔,周围被众多少数民族村寨围绕,一年有130多个少数民族节日;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1%,其中苗族人口占了61%,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比重较大的城市。   
凯里还有州民族博物馆、金泉湖度假村、大阁公园、溶洞奇观鱼洞溶洞、&黔阳第一山&香炉山、古峡奇观&平良重安江峡&、&巴拉河河域风光&南花、青曼、翁项、麻塘、舟漠苗族风情。 最为具有民族风情的就是&凯里国际芦笙节”。    
美丽的凯里 
  前面介绍过的香炉山,因为图片看不见了,这里再贴一哈  香炉山因其山形酷似香炉而得名,位于凯里市西北15公里处,是农历六月间苗汉各族举办“爬坡节”的地方。节日期间,香炉山镇边的大小山坡上,经常举办各种跳芦笙、对歌、斗牛等活动。  从凯里市内坐中巴前往,车费约5元。    
  另一个角度的香炉山 
  平良古峡位于凯里大风洞乡平良村,距城区50公里。发源于麻江西沿山洞的重安江,在平良村前进入古峡。古峡两边是悬崖峭壁,气势雄浑。峡中江水湍急,浪花翻滚,流程达10余里,故又名十里古峡。      古朴秀丽的平良村建在江边的半坡上,平良寨由于河床落差大,江水流经石门坎,在这里突然剧烈地翻腾起来,滚滚地进入古峡。     
  渔洞溶洞位于凯里西面的渔洞乡,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溶洞,于1984年发现开发,目前已经开发了2000米左右,还有尚未探明的暗洞6000余米。洞前有小溪,两岸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分为6层5厅8段。洞内大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琳琅满目。   从凯里前往渔洞溶洞,车费4元,约2小时的车程。 
  大阁公园   大阁公园,位于凯里城北的龙山上。龙山顶部建有魁星阁,又名文昌阁,俗称&大阁&,公园因此得名。   
大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曾为学宫、考殿,是培育选拔人才的地方。阁楼五层,高23米,内外六柱六角,层层飞檐翘角,雕刻有各种花卉鸟兽图案,精致典雅美观。阁楼第二、三、四层有回廊环绕,扶栏可盘旋而上,整体造型古朴端庄,凝重浑厚,蔚为壮观。   
阁楼正面写有&魁星阁&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门有一棵联,上联&飞关过齐泰素景&,下联&苍烟几点小流洲&。后门也有一槛联,上联&凯水晴波滚滚奔来眼底&,下联&炉峰烟雨巍巍矗立樽下&。魁星阁的最高层是观景台,游人从这里往南看,凯里新城尽收眼底。遥望西边,巍巍香炉山矗立在紫色的雾蔼之中,与魁星阁遥相呼应。远眺北方,汽笛声声,湘黔铁路横贯东西,美丽的清水江,在崇山峻岭中婉蜒流淌。 
  凯里大十字,可以看见那高高耸立的芦笙标志 
  凯里国际芦笙节掠影 
  感觉如此亲近,如此的梦幻般的美丽  青青山涧一流水,飞身纵跃南猛桥 
  凯里美丽的夜景 
  凯里,春节回去有空的话一定去玩玩,到时我也拍一点片片回来,呵呵
  五、人物黔东南   1、开国上将杨至成  
杨至成(年)是贵州省唯一的共和国开国上将。他是红军和解放军后勤事业的创始人,被誉为红军“后勤之父”。  
杨至成将军1903年出生在三穗县城郊一个侗族家庭。他在贵阳读农校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萌生&实业救国&思想。1926年考取黄埔军官学校,1927年毕业,参加&南昌起义&。次年1月2日参加&湘南起义&。后上井冈山,参加次次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战斗。先后担任过红军连指导员、连长、红四军副营长、红军大学校务部长、军委总兵站主任、军委总兵站主任、军委总供给部长、军委总后勤部长兼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兵站阅部长、黄河两延卫戌司令员、&抗大&校务部长。第四野战军总后勤政委、军需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军委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国防大学副校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授上将军衔。是贵州省也是侗族的唯一开国上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事业的主要创始人,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为纪念他的功绩,三穗县城建了一座“杨至成将军纪念馆”。纪念馆是一座方形平房,白墙红柱,显得庄严而简朴。馆前一尊杨至成圆雕胸像,从眉宇间流露的坚定、豪迈之情,表现了将军昂扬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纪念馆陈列的各种实物、图片以及文件、信函、报章等,展示了将军的戎马一生和不朽功绩。    
共和国上将杨至成       
  位于三穗县城的将军纪念馆 
  将军纪念广场   
  不知道说什么
  谢谢你是我的彼岸花的支持,  不需要说什么,有你一直的支持就是最好的语言
  2、苗族英雄——张秀眉   张秀眉(),清朝贵州台拱厅(今台江县)人,苗名秀波,清咸丰同治年间黔东南苗族农民起义领袖。张秀眉出生于一个苗族农民家庭,十一二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生存,靠给地主帮工度日。咸丰初年,官府“提甲追征,狱为之满”。咸丰五年(1855年),台拱南界高坡数千苗民因请求清王朝减轻苛征重索而遭到拒绝和镇压,群情激愤,冲人台拱城内,杀死黄平州知州,向清政府提出取消种种苛征重税、退还被汉族地主强占的田地房屋的要求。张秀眉与包大度等人用刻木和鸡毛、火炭传令苗族各寨,率众起义,被推为元帅。顷刻之间,贵州东南千里苗疆,群起响应,张秀眉领导的持续十八年之久的轰轰烈烈的贵州苗民起义在台拱地区爆发。     张秀眉率领起义军驰骋贵州东南,纵横七八百里,并在台拱地区建立政权,开创根据地。仅三年多时间,就占领了贵州东南的千里苗疆,兵锋直指贵阳,使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因而清政府认为张秀眉是“苗疆祸首”。    张秀眉设将军等武官以及管理地方政务的文官,建立一套较完善的政权机构;将所有屯田与汉、苗地主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使用,农民收获后,除交纳公粮外,其余全归自己;实行奖励垦荒、保护商业、组织集市贸易等政策措施,制定一系列维护穷苦人民权利的、有利于各族人民团结反清的法令和措施,使以台拱为中心的千里苗疆秩序井然;建立了一支拥有相当数量的勇猛善战的常备军,把全体农民编为后备军,平时生产,战时参战,建立牢固的军事基础。     1864年,太平天国及各地起义先后被清政府镇压,清政府便集中兵力镇压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义军。1870年,席宝田率湘勇设营三十余座,以十一营进逼施洞口,双方激战,秀眉被迫退守台拱,伤亡惨重,转移至雷公山。1871年4月,凯里城被攻下。秀眉及其部分将领,率部分义军潜出雷公山,分散游击于黄平、凯里和台拱内地,以图再举。由于清军势力过大,又加烧杀掳掠,义军活动受很大限制,又陆续撤回雷公山。于1872年,起义军连营二十余里与清军决战,由于众寡悬殊,虽然浴血抗击,乌鸦大坡义军各寨还是被敌人攻破。4月,义军退至乌东山,湘军穷追,张秀眉,包大度率领义军战士殊死奋战,最后力竭被俘。槛押长沙,受尽酷刑,矢志不渝,坚强不屈,义正辞严地痛斥清政府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与清廷势不两立。是年秋,在长沙英勇就义。      苗族英雄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民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苗族人民怀念英雄的史诗《十八年反政》、《英雄张秀眉》等依然在民间传唱,表达了苗族人民对自己的杰出英雄张秀眉的怀念。       现在,在台江县城有纪念广场,并树有张秀眉的塑像。   
  3、南天一柱——何腾蛟  
何腾蛟,字云从,贵州黎平县人。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诞生于五贵冲(今黎平县城神鱼井路一小巷)。少承母教,只身于城南二里的南泉山“天香阁”发奋读书,累月积年,蕴抱雄才大略,献身国家。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总督湖广、四川、云南、广西、贵州五省军务。清军入关,何腾蛟相继在福王、唐王政权下,组织残明部队抗清。桂王政权建立后,何腾蛟拜英武殿大学士,成了支撑永历小朝廷抗清的主要角色之一。   他为后人所景仰和钦敬,恐怕应在下面两点:  
功:何腾蛟在清军势如破竹的南下攻势面前,能顺乎潮流民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敌视农民革命的立场,与农民起义军联合起来,并成为凝聚各阶层合作抗清力量的中心人物。收编了有意联明抗清的郝摇旗等聚集了大顺军余部十余万人,大顺军余部中最大的一支李锦、高一功部也奉李自成之妻高夫人进入湘西,与南明巡抚堵胤锡合作。大顺军余部与南明军队联合抗清之局正式形成,使南方的抗清局面大为改观。从而雄踞湖南,乘便恢复。从1646年春至1648年底,何腾蛟在大顺军余部和其他明军的配合下,开展了以湖广、湘桂为中心战场的抗清斗争。他身先士卒,前后三十余战,多有克捷,合围长沙,直趋汉水北岸,几乎收复了湖南的全部失地,掀起了又一个全国性的抗清高潮。   节:  何腾蛟在抗清失败被俘以后,表现了如文天祥、史可法一类英雄人物的高风亮节。1649年2月,清军围攻湘潭,何腾蛟不幸被俘。清军把他关押在湘潭的慧得庵,始则诱之以爵禄,许以不在洪承畴之下的高位,再三劝其降清。“腾蛟不应,唯举其手拍地,呼可惜,两掌皆碎”。继则动之以情亲之孝,将其老母、妻子、儿女共四十多口一齐抓来,当面鞭打折磨。何腾蛟面壁闭目,含泪忍痛,誓不归顺。在狱中,他写信给妻子徐氏说:“夫为忠臣,妻为节妇,死亦何憾!”当清乌金王再次对何腾蛟劝降时,何腾蛟对答道:“尔何患无降官降将哉,果以我为血性男子,何惜一剑!”于是绝食七天七夜。慧得庵住持深为所感,端一杯清茶劝何腾蛟润润口舌。何腾蛟无力地摆手道:“取一瓢河水饮我。是水自衡来,犹吾君之水也,涤肠胃而死,瞑目矣!”寺僧端来一碗湘江水,何腾蛟一饮而尽,口占绝命诗:    天乎人世苦难留,眉锁湘江水不流,   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  河山赤地风悲角,社稷怀人雨溢秋。  尽瘁未能时已逝,年年鹃血染宗周。    吟罢,解带自缢于大埠桥边树上。  其后,被桂王追封为中湘王。  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曹廷为表彰已故明臣,何腾蛟忠君气节,谥“忠诚”,建祠腾蛟故居(黎平城内神鱼井旁),名“何忠诚公祠”。次年,腾蛟堂侄(其堂兄起蛟子)获旨将遗骨迁回故里。安葬于城西西佛崖。    腾蛟墓,面临福禄江,背靠人行道,靠近城垣脚下。其墓坐向西稍偏北。四周用条方形石块砌筑,高约1.2米,直径约5米。解放前,墓后有守墓人住宅,墓前有祭祠。面向福禄江处有长约80米的石栏杆一道,并建阁楼一座。墓周围均有石墙封固,有题联曰:“大埠桥边,万古芳名同日月;西佛崖上,一杯黄土壮山河。”   
清末贵州籍著名的散文家、外交活动家黎庶昌曾说:“湘王(何腾蛟死后追封中湘王)与史可法易地而守,明之亡不亡未可知也。”  
明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并非一二位忠臣良将能挽狂澜于既倒。但于黎庶昌之言,却可知后人对何腾蛟的评价,当不在史可法之下。    
  好就没来了,今天来发现了不少秘密    第一:知道楼主人在深圳!  第二:看到了aqua_blue的相册,还知道她是贵州大学毕业的。
  dddddddddddddddddd!!!!    支持支持~!!!
  4、贵州状元——夏同和  
夏同和()字季平,号用清,又自号狮山山人,清贵州麻哈州(今麻江县)人。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青岩人赵以炯、遵义人探花杨兆麟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父亲夏延源、国学生,曾任知府等职,同和自幼十分聪明,喜与同学赛读《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父去世后,曾随在广东任道员的同彝兄就读,清光绪19年(1893年),参加顺天乡试,中癸已科举人,列前茅,恩准赴京殿试,以精辟的见地和流畅的文章,博得了主考官吏部尚书孙家鼐等8名大臣的赞赏,被光绪帝“亲笔御点”为状元,赐状元鼎帽、披翎、朝带等物,授翰林院修撰。   
1906年,在西方文化和工业文明影响下,清政府派夏同和东渡日本,主要学习工业和经济,至1912年回国,成为中国自有科举制席以来第一位具有状元和留学学历身份的人。   
辛亥革命后,夏同和闲居贵阳团井巷私邸,1913年曾参加过国民政府在全国开展的宪政竞选活动,是贵州选出的参、众两院议员之一,1920年至1923年,其出任江西省实业厅厅长,两年后返京。1925年病逝于北京劈柴胡同住所,终年57岁,安葬于北京阜城门外西八里庄青龙塔附近,墓前立华表刻对联,但历经沧桑如今已荡然无存。  
夏同和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他为邱逢甲故居“蛰庵”题写的门联“马来西极,龙卧南洋”至今尤存潮州。遗迹除贵阳夏状元街外,还有其故里的“状元第”。  
  呵呵,刚去凯里三棵树过了苗年,真好玩 
  在来几个,超可爱的小孩,更加可爱的服饰 
  嘿嘿,这张是凯里建州五十周年的时候去的,旁边的美女是雷山旅游局的职工,专门负责推广雷山旅游,美女啊,可惜,已婚哦。。。。。 
  苗家多美女呢 
  楼上的,你发的图片全是没有显示出来啊,看不到可惜了
  看到好多红叉叉
  建议薯蛋 重新上传相片
  看来不用天涯的相册好像有点问题哦,换一个,用网易的相册看行不 
  奇怪,是不是对照片的大小有限制?
  嗨!哥们,好久没上来看了,我在家也拍了黄平野洞河漂流奇景,改天有空我也发上去给你们看看,
  薯蛋:网易的也不行,我现在用又拍网的相册,以前用的新桂网的也不能用了,这不,前部分的好多图片就在新桂网,不能显示了  末卡 :好久不见,朋友,最近好吗?欢迎上黄平野洞河漂流奇景片片,期待中
  5、忠勤勋章——张卓  
张卓,名永德,字叔达,台江施洞镇人,汉族,1891年生。青少年时期先后在镇远官立小学、北京清河军官学校学习,后入日本成诚仕官学校学习。民国11年回国。历任施洞区立高等小学教员、云南、湖南讲武学堂教官、北伐国民革命军第10军咨谋官、陆军整理处教务处长、遵义渭潼警备司令、庐山军官团办公厅付主任、将官班班长、第一军军长、第29集团军副司令等要职。主编中国近代第一部《步兵操典》。后接任中央步校教育长,在步校十年,培养师职以下军官近万余人,蒋介石欣赏他的才能,嘉奖召见,并亲书“坚苦卓绝”四字相赠。军政部授予“干城勋章”和“云麾宝鼎勋章”各一。  
1944年3月,张卓任第一战区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驻扎郴州,其间,日抠企图打通纵贯中国大陆的交通线,向国民党战场大举进攻,张卓化名金钟,率领第90军、第70军、第50军、新3军,在潼关一带抗击日军。曾于灵宝、新乡大败日军。军政部授予“忠勤勋章”一枚。后与日军大战于潼关,失败。潼关失守后,第一战区部队整编成第一军和第十九军,任命张卓为第一军副军长,辞而不就。1946年任绥署中将高参,后任胡宗南部副司令。1948年胡部被解放军击败后返回故里,1951年身故。
  6、北伐名将——王天培  
王天培,名伦忠,字植之,侗族,光绪十四年出生在天柱县织云乡。1926年秋率部北伐,被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为第10军军长兼左翼前敌总指挥,率部攻下徐州。  
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统治,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而未能解放全中国的受难人民,有兵权者居兵自重,割据称雄。为了扫平封建残余势力,在1927年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这就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后来,蒋介石为了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夺取统制大权而发动政变,残酷杀害共产党人士和革命志士。王天培将军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政策”,旗帜鲜明的反对分裂,拒绝蒋的反共命令,继续北伐。于是被蒋为首的反动派借商谈军机为名而扣留。日被秘密杀害于杭州西湖,享年39岁。  
血战徐州纵横扫荡三千里  
魂归桑梓泪落满城千万家  
———悼王天培将军
  贵州山好,水好,人也好。
  7、麻江双壁——周恭寿周昌寿兄弟    周恭寿,周昌寿兄弟,贵州麻江县人。出生书香门第。祖父周之翰曾任四川知府,兄弟因同科中举而被时人称道。从小饱受家庭薰陶,笃学不倦。在民国时期,兄弟二人又被誉为“麻江双璧”。1906年,周恭寿受贵阳巡抚委派,以教员身分率领8名贵州学生赴日本留学。周昌寿随兄前往。     周恭寿,贵州近现代教育家,为贵州中小学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创办了贵州大学,贵州人都记得他,但是在国内,周昌寿的名气要大于周恭寿。    周昌寿,物理学翻译家、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物理学著作的编译工作,译述甚丰,是早期向国内介绍量子论和相对论等物理学新成就的学者。参与物理学名词术语的统一工作,编写了系统的中学物理和大学普通物理教材,影响和培育了几代物理人才。    周昌寿先后在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帝国大学及该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深造。1919年研究院毕业后回国。在日期间,他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毕业之时,又值国内“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他怀抱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与憧憬,谢绝了日方挽留,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就职于商务印书馆。在商务印书馆和有关高等院校,为中国物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进入上海英美租界,经他多方交涉,据理力争,终于迫使日方交还了商务的财产。商务印书馆在战争期间得以保存并且继续出版工作,周昌寿之功不可没。 抗战胜利后,辞去商务印书馆职务,应数学家苏步青邀约,前往台湾接受“台北帝国大学”并改组成台湾大学。后先后在大夏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任教!    其物理学造诣精深,潜心研究与著述,翻译出版国外先进科学著述。在日学习期间与人合编《综合英汉大辞典》,回国后出版专著有《相对律的由来及其概念》、《天体物理学》、《宇宙论》、《译刊科学书籍考略》等,《译刊科学书籍考略》一书记载了公元1605年到1936年300来年外国科学论著传入中国的的译本961部,考证精确、录述详尽。是一部难得的外国科学论著目录索引。其一生的著作及译著多达数十种,在其《普通物理学》讲稿中,对人类认识原理及物质、时间、空间等概念作了精辟阐述,于后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在物理学上的研究,为中国物理学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解放后,应郭沫若邀请欲到中国科联继续为新中国作贡献,不幸于1950年欲动身前往时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62岁!    
  楼主还在贴啊,赞一个,顶一下!
  好想穿苗族服装,当一回苗女!
  学习啦,楼主辛苦!  顶一个。
  不知道还应不应该在贴,不过好象也没有多少了  谢谢楼上的几位  新年快乐
  管它呢!路过也顶了!  楼主也辛苦了。
  好帖:) 
  在凯里长大,要顶
  神奇的贵州
  终于申请了天涯的相册!来一个三棵树高坡村苗年的! 
  好漂亮的苗家小女孩,十年后是个美女啊! 
  什么叫花枝招展! 
  臭美一下,嘿嘿,旁边的美女可是雷山旅游局的形象代表哦 
  薯蛋终于上片片了  
  还可以和美女一起,羡慕啊
  还好,没有太多的臭鸡蛋啊、西红柿子类东西砸过来
  薯蛋 是个帅哥说~!    ^_^
  好久没有来看自己的帖子了,  自己顶一下,  并谢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各位板油
  今晚我也上来重温一下黔东南美丽的风景,最遗憾的是春节回去没有去玩一下,只好在这上面欣赏了
  呵呵,我们黔南也有好多美丽的地方:)
  欢迎楼上的开篇介绍黔南
  勒张蓝色的,我喜欢!  喜欢那种蓝色的背景,喜欢那蓝色的颜色!  纯真,再加上那村庄! 
  碑碑,这是你找的镇远的片片吗
  终于找到一个黔东南的老乡了哦
  你是哪的呢,我是麻江的
  楼上的,我是三穗的  你好 ,握个手
  楼主,我的QQ群怎么还不能加入哦
  谢谢楼主,五一前往!期待中ing.....
  做个记号~~心动鸟~
  楼主辛苦了!  漂在海南的凯里人来支持你了!
  好帖留名,谢谢楼主的介绍。
  lz怎么不继续呀??期待中......
  看完发现,我空在黔东南长大了十八年,居然有那么多美景都没看过。美景太多,想我这余生也没机会看完了。因为世界太大,又还想看其他美景呢……
我想来一个黔东南侗族游(苗寨51已经去过了是西江)。地点大致上确定的是肇兴,巴沙,小黄。请问这三个地方怎么走比较合理,比如在什么时间走当天在那里住宿大概的车票价格等。我有两三天时间。谢谢哈
  偶锦屏的,现在深圳
  不顶不行啊。实在太美了!! 我一定要去的.    感动着LZ的倾情奉献.谢谢分享.
  顶顶. 今天又接着看。看不够啊。我的家乡。魂牵梦绕的黔山秀水!!
  在侗语里,“嘎”发第三声时,“嘎老”是指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者;“嘎”发第四声时,“嘎老”是指侗族大歌。
  谢谢这么多的朋友的支持,有空了再来补充  
  这是我最喜欢的贴了。顶! 希望斑竹多发此类介绍家乡的好贴.
  照へ片へ定へ做《卡へ通へ真へ人へ雕へ像》  照へ片へ定へ做《肖へ像へ油へ画》  用へ姓へ名へ做《个へ性へ首へ饰》   QQ 4-503-682-79   
  非常喜欢的好贴子.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麻江县麻江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