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看的,全程都是快板的电影,比如说沂蒙红嫂有几次喂奶,给八路军喂奶的那个

『红嫂喂奶在多少分钟』相关搜索
(C) 列表网&琼ICP备号-12&琼公网安备08当前位置:>>>>>>正文
当年红嫂为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喂奶(画)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E-mail推荐: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loading...评论加载中...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给41个八路军子女当妈 红嫂王换于孙女讲奶奶的拥军故事_头条_大众网
2016专题汇总>革命老区媒体行>头条' />
24日下午,首都网媒沂蒙革命老区行代表团来到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
24日下午,首都网媒沂蒙革命老区行代表团来到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
  大众网临沂6月24日讯 “自己家的孩子喝粥、吃粗粮,省下来给八路军的孩子喂奶、吃细粮……”24日下午,首都网媒沂蒙革命老区行代表团来到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听沂蒙红嫂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讲述奶奶爱党拥军的感人事迹。在抗战期间,沂南县东辛庄成为我党的“堡垒村”,王换于在此创办了抗日战时托儿所,她与儿媳等曾冒着生命危险抚养过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胡奇才的儿子胡鲁克等41个八路军战士的子女。为了照顾好八路军的子女,王换于和家人顾不上看护自己家的孩子。3年时间里,王换于自己家的4个孩子不幸夭折,但战时托儿所里的八路军子女们没有伤着一个。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革命根据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换于和明德英等爱党拥军的红嫂,她们为战士们做了315万双军鞋、122万件军衣,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瓦解敌方9.8万多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
作为安徽的省会,合肥近来因为楼市的火爆成为焦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为了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意见》提出,对自愿将宅基地退的,县政府按每亩不低于5万元给予奖励。
06-24 08-06每日经济新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4日与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设立“中国政府审计奖学金”项目谅解备忘录。据介绍,该项目将在年期间,资助250名来自上述地区和国家的优秀青年在中国高校攻读审计专业(政府审计方向)硕士学位。
06-24 19-06中国新闻网
近日,一组湖北男生扮女装拍摄的“另类”毕业照火爆网络,图中的男生们穿着民国样式的女生校服,让人忍俊不禁。
06-24 09-06北青网综合
观众也会与主播调侃机器人粉丝的存在,在主播“傲娇萌主”的直播间,观众wuli灰灰和主播互动说:“不要发红包,都是机器人。”  为了了解其他直播平台是否也存在机器人粉丝的现象,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不同的直播平台中注册账号作为主播进行了验证。
06-24 08-06中国青年报
一名美国女子日前以强奸罪起诉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该女子在起诉书中声称,1994年,年仅13岁的她在一场派对上被特朗普以及他的一位富商友人先后强奸。特朗普回应说,这名女子一派胡言,明显是为博出位制造话题,吸引媒体关注,“也...
06-24 19-06新华社
据日本媒体报道,24日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全球金融市场遭受重创。报道指出,英国“脱欧”可能对在英国投资的日本企业造成重大打击,这在当天的东京股市也得到反映。
06-24 19-06中国新闻网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当年红嫂为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喂奶(画)
字体:[][][]
责任编辑:林 倩
主办单位:临沂市委宣传部
临沂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
技术支持:&&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阅读(2110)回复(11)跳转到
红嫂和《红嫂》的故事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这是一段来自现代京剧《红嫂》中的唱词,在20世纪70年代一度风靡全国,妇孺皆知。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而生活则是艺术的源泉。京剧《红嫂》中的这位&红嫂&的故事就来源于被誉为&山东红嫂第一人&的明德英的相似经历。
沂蒙山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山东(省)抗战的中心在沂蒙(山区),沂蒙的中心在沂南(县),沂南的中心在常山(区)。常山区(即今天的马牧池乡)位于沂南、沂水和蒙阴三县交界处,是沂蒙山区的中心,向东北沂山可望,去西南蒙山近在咫尺。中共山东分局(省委前身)、八路军山东纵队领导机关、野战医院、兵工厂、《大众日报》社等都曾经驻扎在这里;山东战时邮政亦在这里诞生,山东北海银行也在这里成长。徐向前、罗荣桓、朱瑞、黎玉、罗炳辉、谷牧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战斗过、工作过。正因为如此,这里曾有&小延安&之称。
1938年5月,遵循党中央创建根据地的指示,中共苏、鲁、皖边区省委进驻沂南县岸堤镇,开始创建沂蒙山根据地。至1940年3月孙祖战役胜利,沂蒙根据地全面发展。同年7月全省各界代表联合大会在沂南县青驼寺隆重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山东临时参议会,范明枢任参议长;选举产生了山东省抗日民主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黎玉任首席组长,同时还选举成立了山东各界救亡群众组织,建立了全省领导机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省政权由此组建起来。沂蒙山根据地进入到巩固发展时期。自沂蒙根据地创建到1942年底,八路军第一纵队、中共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等主要党政军领导机关及工、农、青、妇、文教、宣传及山东八路军后方医院、鲁中党委、沂蒙地委均在沂南,在沂南形成了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沂蒙根据地一经建立便遭到敌人残酷的扫荡、蚕食与封锁。根据地方史的记载:从1939年6月至1942年年底日寇对沂蒙根据地的千人以上的扫荡达到279次,万人以上的达到29次,千人以下的几乎天天都有。根据地军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统计,在日寇的&三光&政策下,仅沂南县被杀群众就有3000余人,房屋被焚四分之三,被抓壮丁3000余人,生产生活资料被洗劫一空。特别是1941年冬,由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田俊六指挥的50000余人对沂蒙根据地的大扫荡使沂蒙根据地进入了空前绝后的困难境地。根据地缩小到仅剩下沂南西部常山区一带。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部和山东纵队指挥部被压缩到南北不到40公里、东西不足35公里的狭小区域。沂蒙红嫂明德英义救八路军伤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红嫂&的原型
&红嫂&的原型就是沂蒙山区的革命母亲明德英,她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岸堤村一个贫农家庭,父母给当地一户地主种地。她年幼丧母,由继母抚养成人,有同父异母的妹妹和两个弟弟。岸堤村南北各有一条小河,据算命先生说,明氏家族不宜居于此,否则定有灾难,故其娘家人都已迁走,据说去了东北。据明德英的长子李长俊讲:&俺娘的生日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后来俺弟兄们合计着得找个日子给俺娘过生日,就找人查了查黄历,决定每年的9月16日给她过生日。&
小时候的一场大病夺去了明德英的听力,她的记忆中只留下幼时学到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既聋又哑的明德英常遭地主咒骂和虐待,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乞讨。25岁那年,因讨饭来到马牧池乡横河村,经人介绍嫁给了比她大20多岁的李开田。
李开田,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父母给本村地主种地。据李长俊回忆,在他小时候家里还有一、二亩地,由于他爷爷喝酒欠了债而被迫卖地还债。据当地村民回忆,李开田从小就给地主放猪、放羊,后来因生计日艰而只能依靠乞讨维持生活。他有一个哥哥,据说很小的时候就死掉了。
明德英和李开田结婚后主要靠乞讨为生。等到他们第三个孩子(李长英)出世后,生活更加艰难。善良的乡亲们不忍看着他俩这样过下去,于是,庄长约集众人商议后决定让他们一家人去看坟场。
横河村李氏家族在当地是个大户。当地老人说李氏家族祖籍位于离这里一百多里地的沂南县城东南的某村,明朝时因荒灾逃难至此并逐渐发展为一个村落,李氏墓地一些残存的墓碑还刻有&明嘉靖年间&字样。经过世代积累,李氏家境逐渐好转,到民国时期已有田数千亩,故而李氏墓地也有一百多亩。横河村李氏家族的墓地选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土坡上,离横河村较远。
墓地里坟茔林立,古木参天,荒草没人,偶有风吹&沙沙&作响,阴森恐怖。因此,这片墓地也被称为李家林。抗战时期,日本鬼子扫荡频繁,这片林场便常常成为附近乡亲们的避难所。墓地是维系宗族血缘联系的象征之一。守墓对于当时每一大户人家都是件重要而严肃的事情。守墓人必须是本族人且必须由族长与众人商讨决定。守墓的职责是看护管理墓地,以免有人盗墓,惊扰先人,破坏风水。同时,也要看护墓地中的树木不被偷盗。作为报酬就是可以获得族人的一点粮食接济,还可以开垦墓地空隙间的零星荒地,种点粮食、蔬菜。另外,墓地间的野菜也可以挖取,树木可供柴草。
明德英一家来到墓地后,在墓地的北面撑起了一架&团瓢&(一种半地穴式的圆形草棚)住了下来。家境依然贫寒,生活仍旧艰辛。据被他们夫妇收救的八路军战士庄新民后来回忆:&大爷一家住在一个树林子旁,一间破草房&&只有一盘炕,一床破棉被,晚上我和大爷大娘、还有弟弟妹妹都睡在一起,合用着一床破棉被。&&家里吃的确实很困难,大娘弄点好吃的都给我吃,大爷、大娘还有弟弟妹妹们只能吃点糠菜,有时只喝一点稀汤&&&
&用乳汁为正义淬火&
李家林东边,有一条由山涧溪流汇聚而成的小河,当地人称其为王家小河。小河南北走向,源于北大山,长达数十里,流水潺潺,蜿蜒南下,注入汶河。河的东面是马牧池村。这本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山村,可因为一场战斗,却使这个普通的山村在中共党史中常被提及。也正因为在这里发生的这场战斗才引出了一个沂蒙大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感人故事。
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马牧池突围&。
日晚,盘踞在蒙阴县的大批日伪军秘密出动,于4日拂晓突然包围了山东纵队司令部所在地的马牧池村。日军点燃了大量的毒瓦斯,在各路口架起了机枪,整个村子一片火海。正在办公室开会的山东纵队总指挥张经武、政治委员黎玉等领导同志被迫转移到村东头的鲁寨山上。由于情况来得突然,加之敌人封锁严密,司令部的其他工作人员未能全部撤离。一场包围与反包围的战斗打响了。
战斗进行到第二天中午,一位战士冲出了敌人的包围,撤退到马牧池村西的王家河西面的河岸上,这时两名日寇发现了他,并紧追上来。战士机智地朝李家林跑来,日寇也追了过来。战士在树木、坟茔、墓碑间不停的躲闪、周旋,时隐时现;敌人也在不停的寻找、追赶。后来,战士被两颗子弹击中了右肩和右臂。他强忍疼痛,飞快朝林地北面跑去。
当时,明德英正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长女李长英)坐在自家&团瓢&外的石台上晒太阳。战士跑出墓地后发现了她,气喘吁吁地朝她奔来。从小就聋哑的她根本不知道发生在坟场里的流血事件,但从战士的装束、急切的表情中她判断出是八路军战士,赶忙站起来迎了上去。战士发现她不会说话就回头用手往林子里指了指。于是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抓着战士的胳膊往&团瓢&里拽,示意他躺在炕上。这举动使战士一时不知所措。她见状就使劲将他按在炕上,把那床早已破烂不堪的被子盖在他身上。战士翘起头来,又被她按了下去。
两个日本鬼子在林地里找来找去,没找到战士,就来到&团瓢&跟前。团瓢门口很矮,只有低下头才能进去,站在门外可将里面一眼望尽。敌人根本没想到被子底下的秘密,抱着孩子的明德英沉着地打着手势让他们坐下。这时日本兵才发现她是个哑巴,其中的一个日本兵用手比画了一下战士的身高、衣着打扮和受伤的部位,意思是问她是否看到这样一个&八路&。她毫不犹豫地用手朝西山指了指。两个日本兵又急忙朝西山跑去。
正如京剧《红嫂》中刁鬼所说&要是敢窝藏八路叫我查出来,我先烧你的房子,然后杀尽你家的全家大小!&敌人是异常凶残的。这一点明德英应该是清楚的,因为一个多月前,离这里仅有几里地的牛王庙村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
据当地史料记载:日清晨,日军突然闯进牛王庙村,把没来得及转移的男女老少全赶到村西一个干涸的池塘里,听&皇军&训话。日军要村民交出八路军战士及八路军所藏的武器。日军见没有一个人出来说话,就用刺刀逼着一批体弱的老人去抱柴草,并把柴草放在人群的一边。日军随即从人群里拉出一个老人(刘建荣)大声问他八路军在什么地方、枪支在什么地方。当老人坚定地回答不知道时,一个日本兵一枪托把他打倒在地,接着四五个日本兵一齐用枪托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直到把他打得半死。为逼问他,端来一盆辣椒水,用刺刀撬开老人的嘴,一勺一勺地灌下去,然后用脚狠命地踏他的肚子。刚灌下去的辣椒水从老人嘴里、鼻子里喷出来,日军再继续灌&&反复四五次。最后,当不耐烦了的日本兵再一次听到&不知道&时,就把他抬起来,扔进了熊熊燃烧的大火中。日寇先后活活烧死了八位村民,当然,他们所得到的只有三个字&不知道&。
日本兵一无所获地走了,明德英赶紧走进&团瓢&,揭开被子,发现战士躺在炕上一动不动。再看,因伤口没有包扎,受伤战士流血过多已经昏过去了。她见状立即找来碎布,帮战士包扎伤口。昏迷中的战士用微弱的声音喊着:&水&&&可家里没有热水,日本兵又在四处搜索,怎么样?在这危急时刻她毅然解衣将乳头塞到了战士的嘴里。伤员总算苏醒过来了。
舞台上的红嫂端庄、秀丽,&在娘家的时候就上过识字班,参加过斗争会&。现实中的红嫂却是位又聋又哑、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是位为了生活一度四处乞讨的妇女,是位为糊口而不得不替人看坟的受苦受累的妇女。苦难的生活使她懂得了世间的许多道理。当身负重伤、被敌人追赶、生命危在旦夕的八路军战士出现在她面前时,一种朴素的阶级感情、一种民族精神和伟大的母爱促使她&用乳汁为正义淬火&,这就是真实的红嫂。
下午时分战斗结束了,但时有日本兵路过。&团瓢&毕竟太显眼,明德英打着手势,跟丈夫李开田商量着把林地里的一间空坟铺上干草,让战士住进去。然后又用李开田秋天拾的柴草将坟口堵上。她一日三次给战士送饭送水。为了给受伤的战士滋补身体,她把家里仅有的两只鸡杀掉,熬成鸡汤喂给战士吃。由于缺医少药,战士的伤口受感染而发炎,脓水外流,她到林子里采一些草药熬水给战士擦洗,用盐水给战士消毒。
20几天后,战士的伤口基本愈合了,身体也好多了,有时还能帮李开田干些零活。当他看到明德英一家吃糠咽菜,心里很不安,不想给他们再添累,加之思念部队,想念战友,所以坚决要求去找部队。李开田悄悄把他送到20里外的依汶镇,借钱给他买了一个锅饼,托付地方上与部队后方搞贸易的同志带他去找部队。
随着岁月的流逝,李开田忘记了那位战士的名字,只记得他姓徐,那时二十几岁,是个又机灵又漂亮的小伙子。明德英也再没见到那个小伙子,但当年给他包扎伤口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救助小八路庄新民
1943年正月的一天,李开田被日本鬼子抓到泰安城,他又救来一个小八路。小八路的名字叫庄新民。
当时仅13岁的庄新民,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军医处一所香炉石(马牧池乡的一个自然村落)分所担任看护员。
为了彻底摧毁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侵华日军继1941年的所谓&铁壁合围&大扫荡后,于1942年底又进行了&拉网合围&大扫荡。
在敌人&拉网&扫荡开始前,八路军主力部队已转入外线作战。没来得及转移的群众就与敌人在山沟里周旋。庄新民所在的卫生所没来得及转移,就和当地群众一起钻山沟、转山头,和敌人兜圈子。后来,卫生所被冲散了,庄新民只好一个人跟着群众一起与敌人周旋。好在当时卫生所都发便装,一年一双布鞋,在穿着方面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差别。
白天钻山沟、转山头,夜里露宿野外。一连几天,饥饿、焦渴、劳累、胃疼使身体本来就很虚弱的庄新民再也走不动了。他绝望地躺在一个山沟里,恰巧经过这里的李开田发现了这可怜的&小萝卜头&,就走了过去说道:&孩子,饿了吧?先吃点。&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把地瓜干,递给了他。饿急了的他大口大口吃了起来。李开田以慈祥、怜惜的目光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完。当李开田询问后得知眼前的孩子是被敌人冲散的八路军战士时,亲切地说:&孩子,咱们是一家人,你别怕也别乱跑了,就跟着我吧。&
从那以后,李开田对庄新民更关心了。尽管身上所带的吃的东西有限,自己舍不得吃,也要留给庄新民吃。一天下午,当他们跟随逃难的群众一起转移到马牧池村东北方向的一个山谷时,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在飞机的配合下向山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一批群众倒在血泊中。幸存的李开田、庄新民和上百名乡亲被敌人用刺刀逼进马牧池村的南庙。在被敌人包围和赶去南庙的路上,李开田始终拉着庄新民的手,并悄悄的对他说:&孩子,别怕,就说你是俺儿子&&&
第二天早晨,一群鬼子端着刺刀,牵着狼狗,跟着翻译,把抓到的群众吆喝起来,威逼他们交出八路军战士。一个鬼子拿着指挥刀在人群中转来转去,瞪着贼眼,一个个审视。突然,他拉出一个年轻人,硬说他是八路。还一挥手让两只狼狗扑上去,撕咬那个青年。接着,又有几个鬼子用刺刀将他绞了个胃翻肠流。院子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当拿着指挥刀的鬼子来到庄新民跟前,瞪着眼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一把拽出他,厉声说:&你是八路。&眼看狼狗又要扑上来,李开田死死拉着庄新民的胳膊急声说:&他是俺儿子,不是八路&&&鬼子一脚把李开田踢倒在地,机灵的庄新民抢着扑在李开田身上哭喊着:&爹&&&鬼子又把庄新民拉了起来,李开田挣扎着爬起来,紧紧抱住庄新民不放。这时鬼子抽出指挥刀架在李开田的脖子上吼道:&你们通通的八路。&因为庄新民既小又瘦又矮,衣着跟农村孩子没什么两样,李开田又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鬼子查不出什么,只能对他们&父子俩&作罢。
没抓到八路,日寇找来绳子,像串蚂蚱似的把抓到的群众拴成一长串,往沂水县城里解送。到县城后,他们被关进了一间空房子,门窗全被用钉子钉住,偶尔会把一些乱七八糟的食物扔进来。因为数量少,大家就抢着吃,争着用手接水喝。庄新民人小、个子矮,挤不上,李开田总是把自己弄到的那一份让给他。有一次,李开田为了能给他接点水喝,把头都挤破了。
他们被这样折磨了十几天后,日寇用红笔把他们脸上涂上红颜色(防止逃跑),并再次串捆起来,连同扫荡时从百姓那里抢来的牛和驴一起运送到泰安城。中途吃饭时鬼子把弄来的带泥的胡萝卜往地上一撒,撒在谁跟前,谁就拣一点吃。李开田将拣到的胡萝卜多半给了庄新民。
到达泰安城,牛驴送到后,鬼子给众人松了绑,一个翻译模样的人过来说:&你们都是良民,现在可以走了。&李开田对庄新民说:&孩子,先跟我回家吧,回家后再去找部队。&
由泰安返回沂南有三百多里路,庄新民身体虚弱,行动非常困难。当李开田见到他行走吃力时就背着他走。为避免遇到鬼子再有麻烦,他们避开大路走小道,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累了就在道旁休息一会,饿了就想方设法到附近村庄里讨点饭吃。不久李开田的体力也不济了。庄新民过意不去想自己走,可往往不一会儿李开田硬要背着他走。就这样在第五天夜里终于回到了李开田的家。
明德英见庄新民脚伤得厉害,就用艾蒿熬水给他洗脚,用盐水消炎,之后用碎布包扎。包扎完后她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一点芝麻和几个土豆,做成土豆条拌芝麻,让庄新民吃。她用手比画着说,这是好东西,吃了身体恢复得快。尽管庄新民几次推让,但他们谁都不肯吃一点。
全家只有一盘炕,一床破棉被。夜里,庄新民与李开田全家睡在一起。为了庄新民的安全,明德英夜里经常到屋外观察动静,有时睡到半夜也要爬起来出去看看。
小庄的身体很弱,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李开田因受了长时间的折磨,特别是从泰安城背庄新民回来,非常辛苦,体力不支,也躺了数天,没能爬起来,全靠明德英一人照顾。
粮食让鬼子抢去了,一家人只能吃挖来的野菜,有时只喝点稀汤。尽管如此,她仍想尽办法弄点好吃的东西,给庄新民吃。有时会弄到几个土豆,有时会是个地瓜&&十几天后,庄新民的伤势有了很大的好转,身体也好多了。当他看到这个本来就十分贫穷的家因自己的到来而更加窘迫时,心里很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去找部队,都被明德英挽留住。直到他的脚伤完全痊愈,夫妇俩才答应。
那天晚上,明德英连夜给庄新民缝补好衣裤、鞋子,第二天早上回到村里,借了几个地瓜,煮熟后,一半让他吃,另一半让他带着路上充饥。他们把庄新民送到王家河,并一再嘱咐如果找不到部队一定要再回来。几十年后,已经是白发苍苍的庄新民回忆起这桩往事,依旧泪流满面。
小说《红嫂》并非一个原型
根据明德英的事迹,先后由作家创作了小说《红嫂》、京剧现代戏《红嫂》、芭蕾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艺术作品,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红嫂明德英又因文艺作品的广为流传而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轨迹,由原来默默无闻的一个山村农妇变为一个名扬四海的英雄人物。
1961年4月,著名作家刘知侠写出了短篇小说《红嫂》。小说主要描写了1947年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我军进行战略转移过程中排长彭林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力战群敌,身负重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国民党&还乡团&的小队长刁鬼反攻倒算,搜捕我军伤员。红嫂上山挖野菜时无意发现了因伤重口干而昏迷的彭排长。红嫂来不及回家取水,毅然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解放军战士。此后,红嫂将彭林掩藏在村外的秫秸垛里,每天为彭林送汤送饭。面对凶残的敌人,红嫂机智应对,最后终于和村支部书记及武工队取得联系,安全地把彭林送回到部队。在这场斗争中,红嫂的丈夫吴二,胆小怕事,起初觉悟不高,这给红嫂救护伤员增加了不少困难。后来在红嫂耐心教育下,思想发生了转变,最后亲手打死了企图霸占红嫂的刁鬼,并向村支书要枪,直接参加了对敌斗争。
新中国建立后,住在上海的彭林上校一家与沂蒙山区的红嫂一家书信往来频繁。
小说发表后在沂蒙山区、在山东,乃至在全国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关于小说《红嫂》的创作缘起,山东省原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李子超在日的《联合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谈谈红嫂的由来》。文中谈到:1960年8月他和刘知侠等人去莫斯科访问,在从莫斯科返回哈尔滨的火车上,刘知侠要他介绍一下沂蒙人民的斗争事迹,说要写一部有关沂蒙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书,李子超就讲述了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沂南县明生村一带有一个野战医院,九、十月间,时任沂南县抗联主任和县委副书记的李子超同志和县委书记高复隆同志去医院慰问,军医院政委向他们讲述了一个伤未痊愈却坚决要求出院回前线的战士的真实感人故事。战士是孟良崮战役中在青驼寺(位于沂南县青驼镇)一带打阻击战负伤的。在敌人的追击下,他爬下了山,钻到了一块高粱地里藏了起来,由于失血过多晕过去了。这时,附近的一位青年大嫂到地里挖野菜时发现了他。一阵惊恐之后,她跪下身来,摸了摸伤员的头,知道他发着高烧,昏迷不醒。当她晃了晃战士的身子,低声叫了几声&同志&时,战士微微睁开了眼,用微弱的声音喊着:&水&&&可荒野里没有水,她急中生智想到了用乳汁救伤员。几经犹豫后毅然解开了衣扣,左手抱起伤员的头,右手托着乳头送到伤员的嘴里。战士终于慢慢苏醒过来。由于周围都住着国民党还乡团,村干部和民兵都转移到县城一带去了,大嫂让战士藏在里面不要出来,她天天给他送饭。第三天晚上,村支书和几个民兵用担架连夜将他送到了部队医院。
李子超的文章意在说明青驼寺一带的佚名青年红嫂才是&红嫂&的生活原型,而明德英等人并不是&红嫂&的艺术原型,她们&是在战争年代掩护伤病员有贡献的人物&,是&红嫂式的人物&。如果李子超所指的是小说的艺术原型,那么他的说法似乎有道理。尽管我们从小说看到的故事与明德英的事迹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同样都在受伤战士生死关头用乳汁施救;小说红嫂所救的战士彭林在新中国建立后留在上海工作并与红嫂一家有亲密联系,而现实中明德英所救的战士庄新民在解放上海后也留在上海工作,也与明德英一家有着亲密联系),但两者的差异性也是明显的,如: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而明德英救伤员的事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子超的介绍似乎告诉我们,艺术中的&红嫂&其原型是现实生活中的众多&红嫂&,并非某一个人。
红嫂永远受人敬重和爱戴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从军内到军外,各行各业的领导、群众一批批前来探望、学习明德英,她家几乎天天都有接待任务。据统计,来这里参观、学习、采访、慰问的人员达十万多人次。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曾前去探望过她,并亲笔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因此,横河村被作为一个典型而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文革&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红卫兵&小将曾慕名来到这里接受革命的洗礼。济南军区、南京军区举行冬训时曾多次绕道来她家,为的是让战士亲眼看看这位革命母亲。著名演员田华、王玉梅、倪萍、郎咸芬等都到此体验过生活。1990年10月,她当年救助过的&小八路&庄新民在离休后不久,同爱人一起来到明德英的家看望老人。沂南县委、县政府对她的生活极为关心,除每月发给她60元钱作为生活补助外,还专门拨款为她建造了新房。1994年,临沂市驻沂南县包点扶贫工作组筹资50万元在通往明德英家驻地的王家河上修建了一座长270米、宽4、5米的&红嫂桥&。
日,山东省暨济南市各界妇女隆重集会,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2周年。会上,明德英被授予&山东红嫂&荣誉称号。
明德英晚年的生活由孙女李守英在身边照料。1995年大年初二,她因感冒发烧引起肺炎,导致心功能衰竭,陷入昏迷状态。时在外地开会的县委书记黄宜全闻讯后立刻通过电话亲自安排抢救工作。但由于她年事已高,经全力抢救无效,于4月21日病逝,终年85岁。
明德英逝世后,县民政部门按照国家公职人员标准,发给500元丧葬费,并全部解决了她的医疗费用。4月22日,她的遗体经火化后与其丈夫李开田(1972年去世)合葬。1997年5月,沂南县妇联、沂南县民政局、马牧池乡人民政府在鲁中烈士陵园为可亲可敬的沂蒙红嫂立碑纪念。碑文说:
四一年冬,日寇举五万虎狼之师犯我沂蒙。我军民协力同心,奋勇抗战。岁冬,寇军围我山东八路军指挥部,我将士奋力突围。内一八路战士身伤数处,至横河村外被哑妇明德英收救。是时,日寇追逐在前,搜捕于后,而战士失血过多,生命垂危。明德英悉力照顾,喂其乳汁,继而得救,直到康复归队,再战顽寇。壮哉!伟哉!明德英之所举,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气贯长虹。为弘扬沂蒙精神,继红嫂之芳迹,今铭斯碑,以励后人。
红嫂是无数山东革命妈妈的艺术再现,是山东人民革命历史的艺术再现,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艺术再现。红嫂故事传千秋!
(作者为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我知道了,下次不用再提醒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给本帖评分:12345678910&平均得分:0.0分, 共0人评分
回复置顶区
对本帖发表观点:
作者:发表于: 16:50:00党啊 想起来了吗
作者:发表于: 18:03:37
作者:发表于: 20:27:46
作者:发表于: 20:44:46
个人签名: 成于专,败于杂。 作者:发表于: 21:05:31
个人签名: 君子:敏于行,讷于言。 作者:发表于: 08:28:09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8:28:44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8:29:15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8:31:02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8:31:44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17:14:37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ul class="dot"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嫂给八路军喂奶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