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克莱伯馅饼钢琴怎么样?

查看: 2772|回复: 10
今天刚到手 AURORA 耳放,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51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在朋友那里打劫过来的,小东西看起来挺有古典美,先上个图
前端是飞傲X5,单晶铜对录线。
X5的声音比较干净,没有太多的音染,很合我胃口:lol
跟风先说说PK1的吧。
《加州招待所》
  X5直推PK1下的加州招待所,犀利、小清新,高频明亮,空气感好,但低频有些散软,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有点发虚。接上Aurora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厚度和控制力好了很多,鼓声和观众的掌声都结实有力,各种声音的轮廓不只是清晰了一点点,仿佛伸手过去就能摸得到。虽然声音变厚了,但并没有显得混、乱,而且吉他的泛音在厚度增加了之后显得相当丰富。
《被遗忘的时光》
  X5直推PK1听蔡大妈,我想了好久只想到一个形容词:人艰不拆。单薄得甚至有点嫩,这是蔡阿姨或者蔡姐姐的声音伐?接上Aurora,这才是正常的蔡大妈的声音:厚润,磁性。其实感觉韵味还是不满足,不过已经比直推的好了不少。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钢琴的声音是相当考验器材的细腻通透程度和瞬态表现的东西。这个是里赫特弹奏的版本,SACD-ISO转的24 88高格音频。X5直推PK1的时候,一开声不得不说我大吃了一斤:斯坦威钢琴的声音竟然有些甜润(这样卖萌真的好吗)?!不过细节有点朦胧,导致钢琴的声音不够通透。接上Aurora之后,斯坦威钢琴独有的金属感和丰富的泛音表现得比较完整了不少,通透度有不小的提升,不过相比起直推时就没那么“甜”了。
  总的来说,X5直推下的PK1,声音清秀、甜美,但整体稍嫌单薄;接上Aurora之后,声音厚度和控制力有极大的改善,整体更加扎实有力,乐感也比较不错。
再说说Aurora推飞朵A83的表现。A83是一个调音比较中庸、杂食的塞子,没有太鲜明的个性。虽说不难推,但也比较考验前端的素质水平。
  X5直推A83下的葬心,高频纤细,低频比较汹涌澎湃;把黄莺莺的嗓音演绎得甜润之余又有一定的韵味,但感觉齿音有点重,小提琴的声音有点压抑着上不去的感觉。声场比较开阔,解析力中规中矩,乐器多起来的时候场面显得有点乱。接上Aurora之后,首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提琴声音变得非常顺滑通透,很轻松地就上去了,而且泛音丰富;齿音收敛了很多,特别是在2分30秒左右的“千不该万不该”这句体现得特别明显。人声拉得更近、韵味更浓,给人一种黄莺莺就在耳边吟唱的感觉。声场大小与直推下的持平;解析力有着不小的提升,细节丰富了很多;更好的控制力使乐器多起来的时候场面整齐很多了。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X5直推A83下的格里格a小调钢协,各种提琴的声音一样是纤细而略带压抑,但并不像葬心里的那么明显;中频低频有一定的密度,鼓声松软但有点散不太结实。钢琴中的许多细节比较丰富,瞬态表现尚可,同时也有着不错的泛音。声场依然是有点挤,动态大的时候有点控制不住。接上Aurora后,高频舒展了不少,特别是长笛的声音相当自然通透,令人印象深刻;中频密度变化不大,低频则收得紧了,鼓声结实有力、不轰头。在对钢琴的演绎中,瞬态表现有着相当大的提升,声音通透,细节完整,泛音充足。整个场面井然有序,即使动态瞬间涌上去的时候都淡定自若。
  Aurora解决了X5直推A83时的高频压抑和低频略散的问题,同时控制力和瞬态都表现得更好。
  爱德华·格里格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创作题材中,最突出的是以音乐表现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他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全曲基调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性质,充满了北欧大自然中苍郁而森林茂密的群山所孕育出来的清丽脱俗、色泽深浓的“斯堪第纳维亚情调”。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用的是这个版本,由上世纪的钢琴大师Sviatoslav Richter弹奏,克莱伯指挥。本张唱片中,Richter在重重管弦云雾里呈现多层音色美,时而强劲、时而柔细,不仅与乐团竞奏,到solo部分又回到他独奏性格的本色,他梦幻般的触键弹奏出晶莹的音符,其绚烂无比的完美技巧加上克莱伯适度的乐队起伏,使此此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伟大艺术成就。克莱巴适于挑起富激昂感的浪漫情怀,这张唱片即为例证,简洁而明快的拍点搭配抒情甜美的旋律,即使为人伴奏,都遮掩不了指挥方面的胜功。
  这张唱片一经出版即获得乐评界的首肯,被日本权威乐评媒体《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盘,英国《留声机》杂志亦把本碟归入“唱片史上最伟大的100张唱片”之列,同时还入选EMI百大名盘榜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6:35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背后那两个是固定的螺丝吗,那么一大坨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51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背后那两个是固定的螺丝吗,那么一大坨
是的,固定电池仓的盖子有点大,不过拧起来手感尚好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08:46签到天数: 1091 天[LV.10]以坛为家III
什么电池供电?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51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什么电池供电?
四节7号电池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1:01签到天数: 23 天[LV.4]偶尔看看III
TA的每日心情怒 12:25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看上去还不错的样子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51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看上去还不错的样子
声音在这价位还挺满意,比较均衡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21:16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aurora很不错的小耳房,我用过一年多,灵动敏捷不缺力度感,续航也不错,就是屏蔽做得不好。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3:51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aurora很不错的小耳房,我用过一年多,灵动敏捷不缺力度感,续航也不错,就是屏蔽做得不好。
屏蔽好像是有点不好,手机放旁边的时候有点声音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22:56签到天数: 324 天[LV.8]以坛为家I
看着挺不错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意见反馈: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转帖:《“丑小鸭”争议背后——谈德沃夏克的钢琴协奏曲》_古典音乐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8,344贴子:
转帖:《“丑小鸭”争议背后——谈德沃夏克的钢琴协奏曲》收藏
来源: 《爱乐》2012年第4期(节选)作者:张磊作为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安东宁·德沃夏克()的钢琴作品同样具有重要历史意义;1865年一1890年德沃夏克创作的中期,也是发展期,是德沃夏克名声鹤起、享誉世界的时期;第一部钢琴作品的创作及大部分钢琴作品的诞生都在这一时期,他完成于1876年的《G小调钢琴协奏曲》也是一部虽然在现在比较冷门、但却很值得推荐的作品——此作曾勇夺当时的奥地利国家音乐大奖,也是德沃夏克为钢琴写过的唯一一部协奏曲。
穷其一生,德沃夏克只写过四部协奏曲体裁的作品。然而,它们却涵盖了包括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在内的西方主要乐器。不无遗憾的是,除了那部甚为知名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虽仍被演奏但名气不大的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外,对他另两次尝试的认同者皆寥寥无几。在我看来,如果说他A大调的那部大提琴协奏曲确实可以用“乏善可陈”来形容的话,他的这部钢琴协奏曲至少可以用“可圈可点”、“情有可原”来加以正名,理应得到更多人更为公正的肯认与欣赏。
音乐手机 百联商城,食品大狂欢,生鲜随心订,甄选进口商品,一键下单,优质商品到你家!音乐手机,百联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正品低价,品质保证!
对于擅于演奏弦乐器的德沃夏克来讲,钢琴创作不是他的最强项。诚然,他在之前不少室内乐作品里都有不少精致、利落、点睛的钢琴部分。然而,到了他创作钢琴独奏曲、尤其是需要将独奏部与交响乐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钢琴协奏曲的时候,他略显得有些不够自信。在同是捷克人的钢琴家卡罗·斯拉夫科夫斯基的请求下、在出版商的催逼之下、在维持自己既有地位的考虑下,他才在1876年匆匆完成了这部作品。日,它首演于布拉格的“斯拉夫音乐会”上,由鲁道夫·切克指挥、斯拉夫科夫斯基独奏。很快,问题就暴露了出来。那些在弦乐作品中屡试不爽的取悦性风格(甜美+炫技),在钢琴协奏曲里似乎变成了笨拙的、不够地道的写作。这主要表现在增加厚度的织体、四声部写作的重奏,这些都不适合展现钢琴的表现力。换句话说,几乎没有给钢琴留什么炫技的机会(公正地说,炫技本身虽不是目的,但如果没有必要的技巧展示,这钢琴声确实有点“单调”和“乏味”)。事实上,德沃夏克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些弊端,而且常常表达出对其作出必要修改的意愿。然而,真到了这一时候,他却始终无法、或是不愿“动手”为之。斯拉夫科夫斯基之后的不少钢琴家(包括捷克钢琴家)对这部作品也始终缺乏热度,认为演奏它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这些都促使这部作品陷入被忽视的窘境,让它的优点尘封于历史与现实的灰尘之中。要说到这部作品的小范围崛起,还是始自于二十世纪。不管是仅仅基于“猎奇”的召唤,还是“沙里择金”、为德沃夏克正名的真实愿望,二十世纪的三位钢琴大师——维勒姆·库尔兹、鲁道夫·弗库斯尼和里赫特都把宝贵的目光投向了它。在前两位捷克大师看来,德沃夏克钢琴部分的瑕疵在于“不符合语法”——只要将不符合语法的乐句去除便可以将这块“璞玉”大大完善(这似乎是德沃夏克想做而未做的事情)。这样的演奏版本既不失技术上的挑战性,又不至于让演奏家望而生畏、心生厌烦。而后者则坚守“本真”的信念,对德沃夏克的原稿几乎一“音”未删,出色地完成了这部他认为“自己学过的最难协奏曲”的演奏和录音。他试图证明的似乎是:演奏效果不好不是作曲家水平的问题,更多的是演奏家的水平问题;作曲家与传统的距离恰好使得他的这部作品在既有形式之下有了新的音乐声音,这点本该被演奏家发现,并严肃地加之发扬光大,感染更多的听众。虽然两位大师的演奏策略迥异,但是对于“复兴”这部作品确实是裨益良多。除了“不合语法”,德沃夏克的钢琴协奏曲常常激起批评家诟病之处还在于它对贝多芬等前辈作曲家的“过分依赖”,没有显示出自己独有的成熟风格。换句话说,它常常让人联想到贝多芬的同类曲目,缺乏一些应有的、敢于“越矩”的自信,有将他人乐思与自己乐思草率地拼凑之嫌。这事如果让严谨到极致、近乎苛刻的勃拉姆斯来做,估计早就把它所有不够绝对有“原创性”、看起来有些凑合的部分删个干净、或者付之一炬!(事实上,勃拉姆斯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他的第一首钢琴协奏曲修改了五年才正式“出炉”。)不过,作曲家的灵感毕竟不可能时时都有、时时都满,所以一定程度上的“拼凑”感确实可以理解。而且,同时期的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拉赫玛尼诺夫、戴留斯、理查德·施特劳斯、斯克里亚宾等等,也都有这个无法根除的“通病”。德沃夏克确实情有可原。
在一些乐评人看来,这部协奏曲还有一个不太好的倾向,那就是喜欢对主题进行简单的重复,来代替真正的发展。这样缺乏艺术创意的处理,有时候确实让人颇感诧异,毕竟1876年的德沃夏克绝对算得上是资深、老到的作曲家了,之前的五部交响曲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这部作品的问题再多,也绝不该掩盖它应有的光芒。事实上,如果我们暂时撇开几乎是“一边倒”的批判,沉下心来,客观地去品评它,那么,它吸引人的地方还是不少的。首先,第一乐章的开题就很“点睛”——一首甚为动听的德沃夏克式旋律扶摇直上,婉转如歌,在第一乐章“激动的快板”整个的乐空里弥散开来,久久徘徊。这旋律先是由暗色调的弦乐、管乐合奏,随后钢琴加入,在不同调上将其“接起”,闪烁着颗粒般的跳跃性,又不失抒情性。直到以G小调为主调,才达到相对的稳定。二声部(第二声部听起来很像是众赞歌)的下一组合奏听起来很有“牧歌”味道,以关系大调、B降的方式出现。发展部虽然稍嫌敷衍,但是确实也很好地运用了在呈示部出现的点式节奏,听来让人翩然、心爽不已。就可听性而言,本不应减分太多。再现部则出现了勃拉姆斯式的华彩乐段,可谓风光无限、气势磅礴,听来激情澎湃、气壮山河!直至以暴风骤雨、狂飙一般的尾声结束。整体来讲,钢琴与乐队配合还算默契、和谐(非柴可夫斯基式的你追我赶、有些“简单”和“粗蛮”的对抗),难怪勃拉姆斯本人都承认德沃夏克是自己“天然的后继者、接班人”。认为这个乐章 “松散”、“过长”的批评家,似乎更多的是从钢琴这唯一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认为钢琴的“中心话语权”没有得到足够的强调。但是,事实上,“对抗”式的协奏并不该成为协奏曲好坏的唯一标准。
在三个乐章里,中间的D大调“持续的行板"也许是听起来最自然、最具自发性的一个乐章了。在这里,德沃夏克的优势得到了完美、充分的发挥。森林田园的气氛营造得极好,其抒情性既自然,又清新。事实上,这是一首有两个主题的自由狂想曲。第一主题首先由温暖、浪漫的圆号缓缓奏出,那微妙的音响听起来与后来《新世界交响曲》的广板都极有亲缘性,丝毫不显逊色。毫无疑问,这应该就是德沃夏克最成功单曲最初的样子了。只不过,这次的构思不是来自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而是捷克东部地区摩拉维亚那片永恒的平原。随后,长笛以同样优美的方式加以呼应。很快,由钢琴徐徐奏出第二主题,听起来颇有些肖邦式夜曲的感觉,温柔中暗含渴盼,柔弱中还带坚韧。很快,这一主题就被巴松管接续。从首至尾,整个乐章都听起来颇像是祥和、沉思的梦幻曲一般。如果说这梦幻感时而也会被打断,那也只是非常简短的戏剧性感叹词罢了。事实上,这些“打断”的乐声不仅不打扰、不惹人厌,倒像是梦幻世界中的可爱精灵,它们的跳跃、闪现给这一世界带来了更多的生气和活力。最后,乐章以非常纤柔的乐声收尾。一些乐评人(譬如那个著名的“利嘴”、《谁杀了古典音乐》的作者诺曼·莱布雷希特)甚至认为,如果只演奏这一个乐章,这部作品的“收听率”和“知名度”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可以保住德沃夏克的“名节”。终乐章“火热的快板”,非常符合德沃夏克最典型的“捷克民族风格”,颇有原创性、突破性。钢琴以一个很有节奏感的主题开始,听起来很像是盛大的号角声。在很大程度上,它起到了为乐章各个部分“断句”的作用。说到这一乐章的基本主题,事实上是一个很好玩的、点式节奏的波西米亚式舞曲。它先是在看似“错误”的F升小调处出现,然后逐渐转向G调。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的主调关系也没按照常规出牌,竟然以B大调的方式出现,颇不寻常。事实上,这一主题是这一首蜿蜒式、颇有东方味道的曲调,其中那响亮、增音程的几秒,显得尤有异国情调。然而,到了发展部,主要还是继续之前的那个舞蹈性第一主题。尽管在再现部,第二主题的东方曲调重新出现,但那一欢快的尾声在和弦“准华彩”之后还是基本上停留在第一主题和最初的那个“号角声”。现在听起来,不论哪个都很像是舞蹈了。总而言之,这部作品确实是瑕不掩瑜的好作品。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让爱乐者们有了更多的聆听角度、聆听意愿去审视一部原来被“贬低”的作品。著名音乐学者罗伯特·希尔施费德当年那些明示暗示的论断“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德沃夏克不算大师”、“美丽、和谐的声音只是装饰性的矫饰”、“德意志音乐文化相比斯拉夫音乐文化的优越性”等等历史性的偏见已经不能再牢牢左右我们的头脑。而另一位著名音乐学者阿多诺对德沃夏克的论断“仅仅是过分动情、装腔作势、把美国和音乐流行主义结合在一起、代表着艺术的低劣化”在今天来看似乎也有些过头了。 “丑小鸭”也许不一定都会被发现是“白天鹅”,但是如果它真的是,那么我们就不该忽视它独特的“内在美”。只有不断培养耳朵“内视”的能力,才有可能发现这份美和奇迹,以及享受这一发现带来的感动。如果有更多的爱乐人用心去聆听德沃夏克的钢琴协奏曲、并感受其精华,大师泉下有知,应该会多些欣慰,少些遗憾。
德沃夏克的这部作品录音极少,但有一个经典佳作却不得不提,这就是卡洛斯·克莱伯与原苏联钢琴大师里赫特的合作演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这也是这位奥地利传奇指挥大师唯一的协奏曲录音。里赫特在重重管弦云雾里呈现多层音色美,时而强劲、时而柔细,不仅与乐团竞奏,到高潮部分又回到他独奏性格的本色;他梦幻般的触键弹奏出晶莹的音符,其绚烂无比的完美技巧加上克莱伯适度的乐队起伏,使此此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伟大艺术成就;克莱伯适于挑起富激昂感的浪漫情怀,这张唱片即为例证,简洁而明快的拍点搭配抒情甜美的旋律,即使为人伴奏,都遮掩不了指挥方面的胜功。这张唱片一经出版即获得全球乐评界的一致首肯,被日本权威乐评媒体《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盘,英国《留声机》杂志亦把本碟归入“唱片史上最伟大的100张唱片”之列,同时还入选EMI百大名盘榜单。
钢琴:Sviatoslav·Teofilovich·Richter 指挥:Vacav·Smetacek乐团:Czechoslovakia Prague Symphony Orchestra
只听德沃夏克小提琴曲(包括协奏曲)的路过
德沃夏克当年的获奖作品应该是降E大调第3交响曲,不是这个作品。
吐个槽,德沃夏克小提琴协奏曲是a小调,而非A大调
另外,李赫特和小克的那个录音版本的钢琴部分记得是改编版的,而非德沃夏克的原版。具体信息不详,还望更正或补充
现在弹奏这个曲子基本都是改编版的,之前的老人用原版,菲库兹尼弹混合版。
国内专业婚宴预订平台, 音乐之声超值优惠,菜单价格图片,任您挑选.更有顾问一对一免费服务, 帮您找到满意的婚宴酒店.
尤斯图斯-弗朗茨钢琴,伯恩斯坦指挥,纽约交响乐团,SONY MUSIC 出品。这个版本如何?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卡洛斯·克莱伯与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情谊
本文转自腾讯娱乐频道:
卡洛斯·克莱伯致赫伯特·冯·卡拉扬
亲爱的大师!
新年音乐会异常精彩出色,我不得不致以我由衷的感激,向这一不同寻常的音乐之旅致敬。您看上去气宇轩昂。“古老的黑魔法”[译注1](抑或是白魔法?)在施特劳斯身上又显灵了!
请原谅这一纸信函可能带来的搅扰。因为我自己为我和那些幸运的人一道感受到了您赋予每一个音符的人性美,并且将这一信息用音乐语汇完好且完美地传达给每一个人。谨祝您1987年新年快乐。
卡洛斯·克莱伯
赫伯特·冯·卡拉扬致卡洛斯·克莱伯
我亲爱的朋友:
让我告诉您,我对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祝福和喜悦备感快乐,我也同样诚意地向您祝福。您说得对,古老的黑魔法变成了白魔法——尤其是在我的脑海里。
您的来信绝不是搅扰。我也明白您的意思,我们所服务的音乐也绝不是简单的波长。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频繁地见面。致以1987年的问候。
赫伯特·冯·卡拉扬
译注1:that old black magic系歌曲名。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出生于,是一位、演奏家和。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并且曾和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亿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到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生于,病逝于的康涅斯卡村),籍指挥家。原名卡尔·路德维希·克莱伯(Karl
Ludwig Kleiber),为区分于其父,常被称为“小克莱伯”。
卡洛斯·克莱伯是指挥家之子,其母为人。为逃避政权迫害,老克莱伯举家迁移至的,从此卡尔改名为卡洛斯。童年时期卡洛斯就开始接受钢琴、作曲、声乐等方面的教育。
年在的学习,1950年起回到继续接受音乐训练。他的导师包括、和等。1951年在作为候补指挥首次登场,同年在举行自己的首场演出。为了避免大指挥家父亲的盛名之累,小克莱伯1954年取笔名
Karl Kell,至历任、以及剧院的指挥。1968年起,以客座指挥身份执棒慕尼黑,合同期十年。克莱伯1982年首次指挥,取得巨大成功,被认为是的最佳继任者,但他谢绝了乐团的邀请。1989年和1992年克莱伯曾两次登上指挥新年音乐会。
克莱伯与不同,并不热衷发行唱片,一生發行的唱片屈指可数:交响曲目包括:的第四(ORFEO)、第五、第七交响曲(DG)、第六交响曲(ORFEO)、第七交响曲(ORFEO)、的第四交响曲(DG)、的第三和第八交响曲(DG)、89年/92年(SONY)以及的钢琴协奏曲(与乌克兰钢琴家合作,EMI)、DG在他逝世后发行的纪念专辑《Carlos
Kleiber》等;歌剧作品包括:《》、《》、《》、《》等。
克莱伯会说流利的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斯洛文尼亚语;其身形高大、瘦削、健壮;指挥形象生动,情感丰富,细节清晰,是少数“又好听又好看”的指挥之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卡洛斯.克莱伯的指挥艺术_空白精选集 - 虾米音乐
Loading...
入选曲目(50)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i”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i”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i”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i”
“韦伯:魔弹射手
作曲: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剧本:约翰·菲德利希·金德
根据德国文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贝尔编着的《德国鬼故事集》改编
首演:日,柏林皇家歌剧院
C.M.von韦伯创作的3幕歌剧。又译《自由射手》。1821年在柏林首演,剧本由F.金德根据德国民间故事编写。剧情是护林人马克斯与林务官之女阿加特相爱,但他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才能升任林务官并和阿加特成婚。已将自己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护林员卡斯帕尔为了换取自己免受惩罚,企图使马克斯成为他的替身。马克斯在第一天的比赛中不幸败北,他受卡斯帕尔的引诱,不惜去狼谷向魔鬼索取魔弹。魔鬼为他铸弹7发,第7发所中的牺牲品归魔鬼所有。第二天,马克斯在赛场六发六中,公爵指着飞过的一只白鸽要他射击,阿加特乞求他不要开枪,说白鸽是她的化身,但子弹已射出,阿加特应声倒下,然而,子弹调转了方向,射向卡斯帕尔。最终,马克斯和阿加特结为伴侣。这部歌剧不仅在题材内容上,而且在音乐风格上具有浪漫主义特色,韦伯将奇幻的境界与现实的人物结合在一起,通过色彩性的和声、配器和主导动机的运用,使整个音乐具有一种充满奇幻气氛的浪漫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在对民间音乐素材的处理和传统歌唱剧的改造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意大利与法国歌剧盛行的时代,德国作曲家韦伯继莫扎特之后又一次将德语与歌剧完美的结合展现给世人,他开辟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道路,也影响了之后瓦格纳的歌剧创作。
《魔弹射手》是浪漫派歌剧的典范,韦伯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综合性质的歌剧,他对当时通常的管弦乐配置作了部分动来配合歌剧的需要,在文字与舞台造型方面也精心打磨。韦伯在这部歌剧中运用的音乐独具特色,用圆号代表猎人,单簧管则代表黑猎人,而给予森林、狼谷的音乐充分体现了民族色彩。歌剧取材于德国文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贝尔编著的《德国鬼故事集》,脚本作者是约翰·菲德利希·金德,剧中黑猎人卡斯帕这一角色,是浪漫主义时期所推崇的黑色英雄的典型。
歌剧的序曲十分有名,常常在音乐会上作为单独曲目演奏,其以奏鸣曲形式开始,精炼的提示出全剧的几大主题,管弦乐的运用自如,圆号的出场尤为精彩。第一幕中,射箭比赛失败的马克斯所唱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无法忍受失败的痛苦&,由带有波希米亚风格的圆舞曲引出,轻快的节拍一转而失,将马克斯的低调放大,开始是结构松散的宣叙调来讲述自己的失败,接着是抒情的咏叹调带出往日欢乐的回忆,表达自己心中的绝望,当中宣叙调与咏叹调反复交替,旋律速度变化,最后单簧管奏出卡斯帕的主题将全曲推向一个高潮,这样一来就暗示出马克斯内心矛盾的产生,为后来他向恶的力量屈服作了铺垫。另外,这一幕中的三重唱及合唱也很有特色,马克斯唱出了沮丧的心情,护林官库诺安慰他,而卡斯帕则心怀阴谋,三种个性由三种曲调表现,相互交织伴着合唱将矛盾冲突推至舞台前。全剧中阿加特有几首十分优美的咏叹调,如第二幕的祈祷歌&微风轻吹,将我的祷告带上天&和第三幕的&即使云层密布,阳光依旧灿烂&,阿加特这个角色代表着人性中的善一面,属于她的音乐在序曲中及结尾都有出现,表示善终胜恶。第三幕第六景的带有民歌风格的&猎人大合唱&,极为雄壮,可以听到熟悉的圆号声勾勒出一片山上森林的自然景色。除此之外,次要角色安琴也有不错的唱段,如第三幕中的&新娘的脸上不需要眼泪&等,其音乐色彩轻松活泼。(为了编选,其中:第五首对话删除了)”
“舒伯特第三交响曲i”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i”
不可多得的大师级指挥,罗伯特.卡洛斯,虽然作品不多,但是其作品广受欢迎,大部分是企鹅印证名盘,即使没有企鹅印证也非普品,都乃上品之作!
使用手机扫码收听精选集
打开虾米音乐APP
点击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
空白的其它精选集
收藏了这张精选集的人们...
关注虾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莱伯.劳德.宾海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