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的待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语

带人的成语
含人的成语
查询形容人多的成语 输入人多 页面提示:已经搜索到人多的成语 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查看形容人多的成语的详细内容
第一个字发音为da 第三个字发音为yi的成语 在第一个框和第三个框分别输入da yi 可用于
按首字母查询
带人字的成语 含有人字的成语
带人的成语
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处: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人生何处不相逢
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生如朝露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出处:《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出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出处:《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出处:毛泽东《论政策》:“对于国民党军队,应继续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尽量地发展交朋友的工作。”
人不可貌相
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人不知,鬼不觉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恁做事可甚人不知鬼不觉。”
人心惶惶,动摇不定。
出处:《魏书?慕容盛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
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处:《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有都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爱惜人才。
出处:宋?苏轼《谢宣召入院状》:“首择辅臣,次求法从,知人才之难得,采虚名而用。”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同“人才出众”。
出处:清?吴趼人《情变》第四回:“我想我们二官人材出众,生得又秀气,何老头子见了,一定是中意的。”
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
出处:《三侠五义》第三五回:“你自打算打算,这注财要耗费多少银子?归根我落个人财两空,你如何还说做得呢?”
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同“人财两空”。
出处:《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遇夫》:“王三中了举,不久到了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财两失?”
稠:稠密,多。穰:丰盛。人口众多,物产丰盛。形容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出处: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人稠物穰景非常,真乃是鱼龙变化之乡。”
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出处:《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指人数少,力量单薄。
出处:京剧《猎虎记》第十场:“劫牢之后,倘若登州兵马杀来,我等人单势孤,只怕寡不敌众。”
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前记》:“《自由谈》的编辑新换了黎烈文先生了,但他才从法国回来,人地生疏,怕一时搞不起稿子,要我去投几回稿。”
形容子孙后代人很多。
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出处:《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Z能造言诽谤主人。”
指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声势力量大。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话说金荣困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出处:《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逭撸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十二出:“谢荷公公!张协人非土木,必有报谢之期。”
指人事变迁,景物依旧。
出处:清?洪N《长生殿?寄情》:“蓬莱院月悴花憔,昭阳殿人非物是。”
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
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指每个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
出处:汉?王粲《咏史诗》:“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商君列传》:“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人喊叫,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出处:唐?卢纶《送韦判官得雨中山》:“人语马嘶听不得,更堪长路在云中。”
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出处:明?凌鞒酢抖膛陌妇妗肪硎模骸爸惶猛饷嫘拢朴腥撕奥硭恢ソソ疤美戳恕!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
指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
出处:《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也是人极计生,被他绰起,一斧正中刘官人面门。”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文武同盟》:“粉墙这等高峻,如何跳得过?自古道人急计生,不免攀住这杏花梢,跳将过去。”
指人到危急时则想投靠亲友。
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常言道人急偎亲我稍知。”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文武同盟》:“粉墙这等高峻,如何跳得过?自古道人急计生,不免攀住这杏花梢,跳将过去。”
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
人世间的活地狱。比喻黑暗的社会。
出处:叶元《林则徐》:“许多烟鬼横在地上,象蛆虫似地在那里蠕动,吞云吐雾,活象人间地狱。”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唐?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清?王士G《香祖笔记》卷十:“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人耳食,誉者毁者,皆矮人观场,未之或知也。”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清?赵翼《论诗》诗:“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出处:《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出处:《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傍:依靠;篱壁:篱笆墙。依靠着别人家的篱笆墙。比喻依赖或模仿别人。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比喻依赖他人。
出处:参见“傍人篱壁”。
傍:依靠,依附;门户:门第。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饱人不知饿人饥
比喻处境顺利、优越或个人愿望得到满足的人,不理解处境困难、恶劣或个人愿望不得实现的人的苦衷。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指对人逼迫不留馀地。
出处:清?沈起凤《谐铎?恶饯》:“生母力敌万夫,而妾实为其所出,不至逼人太甚。”
指避免走漏消息。
出处:清?俞达《青楼梦》第二十八回:“我欲姐姐迁个住处,他日相迎,亦可以避人耳目。”
指避免走漏消息。同“避人耳目”。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诗:“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利用别人有困难时加以要挟或陷害。
出处: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记着我的话。”
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成全别人做善事。
出处:《魏书?礼志四》:“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运,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
乘人家危难的时候去威胁损害。
出处:《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也。”
指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加以攻击。
出处:《云笈七签》卷三九:“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出处:《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直从大禹以前,就有七十九代,都有曾封禅。后来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个,这怎叫得有道之君?无非要粉饰太平,侈人观听。”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出处: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出处:元?李政远《还牢末》第一折:“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我领着大人的言语,拿李孔目去来。”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出处:《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稠:多而密。指人很多的场合。
出处:《史记?很其武安侯列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坐:同“座”。指人很多的地方,即公共场合。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指人很多的场合。
出处:《史记?很其武安侯列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犹出人意表。超出人们的意料。
出处:宋?叶m《高夫人墓志铭》:“每族里计较家事,极为退懦卑约,示若无有,人或颇忽易,逮其一旦张丰大,出人望外数等,人皆惊不意,以为何术能然,直以为勉强然尔;至其久无不然。”
表:外。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出处:《南史?袁宪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宋?苏轼《举何去非换文资状》:“其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出处:《南史?袁宪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
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都没想到的。
出处: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妗肪硪唬骸叭从钟凶燮陡怀鋈艘馔猓矍笆路趾了悴坏米嫉牧ǎ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出处:唐?王勃《滕五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对人滥打乱骂,摆尽威风。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出处:《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替人说好话。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项斯》:“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臧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捉刀:代别人写文章。指代别人做事,多指写文章。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辙:车迹,指道路。走别人走过的路。指因循旧说,无主见地人云亦云。
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以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出处: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犹别有天地。
出处:清?卓发之《\园嫘史》诗序:“清凉山之畔,竹径数转,别有人间。”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出处:明?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多谢厚情,只是无功受禄,不当人子,老汉转来,定当奉酬。”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出处:《旧唐书?哥舒翰传》:“先是,翰数奏禄山虽窃河朔,而不得人心,请持重以弊之,彼自离心,因而翦灭之,可不伤兵擒兹寇矣。”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出处:《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出处:宋?汪应辰《与朱元晦》:“问其无所苦否,则曰‘无事,无事’。寻即不省人事。”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大则以谟排祸难,小则以谠正匡过失,内不虑身计,外不恤人言,古人所难也。”
不以人废言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出处:《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形容无耻到极点。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秀:优异。微:卑微,低微。指才能优异而地位卑微。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出处:峻青《故乡杂忆》:“指挥着几百万美械装备的大军,向解放区进行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出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五十二回:“将妃、主等人,一一剖心致祭,惨无人道。”
犹言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出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严弄峻制,惨无人理。任法吏之妄为,丝毫不加限制,人命呼吸,悬于法官之意旨。”
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
出处:《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同“草菅人命”。
出处: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橐金如山,草芥人命者,拥冠盖扬扬闾里间矣。”
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以地位在人之下为耻。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伏念某本无他长,耻居人下。常想英豪之行事,堕乃尘凡;颇知圣贤之用心,杂之泥滓。”
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出处:唐李华《御史中丞壁记》:“汉文好黄老,而公卿耻言人过。举盛德则仪形著矣,焉用察察缺缺以r生人哉!”
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出处:《唐律?断狱》:“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出处:宋?曾巩《班春亭》诗:“山亭尝自绝浮埃,山路辉光五马来。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炉冶此中开?”
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出处:《魏书?昭成子孙传》:“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诛佞》:“李秦授这厮,今日圣旨杀他,大快人心;兄请正坐了,就决了他,使小弟得以快睹。”
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出处:《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意谓向日平杨玄感,杀人尚少故也。”
犹言事在人为。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净云:不打紧,道在人为,你见那里又一位王勃殿试来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
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出处:《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地方大,人烟少。同“地广人稀”。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
地方大,人烟少。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地方大,人烟少。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灵:好;杰:杰出。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指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
出处:清?缪艮《珠江名花小传》第三卷:“迨素秋过访,询知其迁徒梧江,东风人面,未尝不有崔护当年之感云。”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史圭传》:“圭出为贝州刺史,未几罢免,退归常山。由是闭门杜绝人事,虽亲戚故人造者不见其面。”
异人:别人;任:承担。不是别人的责任。表示某事应由自己负责。
出处:《左传?襄公二年》:“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
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指活跃一时,言论行为能影响大局的人物。
出处: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出处:唐?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甘:自愿;居:在(某种位置)。指甘心落在他人之后。
出处:明?张岱《自为墓志铭》:“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
色:种类;人等:人们。社会上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一回:“各色人等,务望各安本分,勿再稍事纷扰,自召虚惊。”
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
出处:宋?蔡绦《西清诗话》引杨鸾诗:“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蚁子又成团;每到更深人静后,定来头人咬杨鸾。”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师曰:‘更深人静,共伊商量。’”
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同“狗仗人势”。
出处:清?蒋士铨《一片石?访墓》:“我把你这狗傍人势的奴才,我是服张天师管的,你那个老头儿,又不是道纪司,我怕他怎的。”
仗:倚仗、仗势。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
出处:明?李开元《宝剑记》第五出:“(丑白)他怕怎的?(净白)他怕我狗仗人势。”
蛊惑:迷惑。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搞乱人的思想。
出处:《元史?刑法志》:“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出处:汉?扬雄《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从者,号令乎?”
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墙倒众人推
旧时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他虽好性儿,你们也该拿出个样儿来,别太过逾了,墙倒众人推。”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力:权势,武力。用强制手段使人服从。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比喻暗中对人进行攻击。
出处:《人民文学》1997年第7期:“哪个鬼东西敢出来跟我说说理?暗锤打人,是土行孙出身!”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出处: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出处: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指极难得的人才。
出处: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百世一人,千载一时,惟时与人,鲜偶常奇。”
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指育才是百年大计,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同“百年树人”。
出处:粤剧《搜书院》第五幕第二场:“百载树人是我一生抱负。”
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出处:《后汉书?延笃传》:“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
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出处:《后汉书?邓晨传》:“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婢:侍女;夫人:主妇。旧时指在文艺方面虽刻意模仿别人,但才力和作品的规模总赶不上。
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出处:《楚辞?九辩》:“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出处:元?洪希文《书美人图》:“可怜前代汗青史,薄命佳人类如此。”
齿:象牙齿一样排列。不能列于人类。指被人看不起。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样的人并不少。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后记》:“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表示不敢懈怠,奋力前进。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生活”在抗战其间贡献了什么?》:“凡遇党政当局对抗战建国积极方面有所号召,亦无不竭诚响应,不敢后人。”
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出处: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变社会之关系》:“著诸书者,其人皆深极哀苦,有不可告人之隐,乃以委曲譬喻出之。”
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泛指有才貌的男女。
出处: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自多愁。”
仓卒:匆忙。客人突然到来,仓促中招待不周,难尽主人之礼。
出处:《西京杂记》卷四:“有仓卒客,无仓卒主人。”
指隐者、渔父。
出处:《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ざァD烁柙唬骸桌酥遒猓梢藻嵊В徊桌酥琴猓梢藻嶙恪!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朝里无人莫做官
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四回:“俗语说的好:‘朝里无人莫做官。’所以才有撒任的这件事。”
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出处: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
指为人们所称道。
出处:何启、胡礼垣《新政论义》:“及知名之国皆有可取之物,齿颊挂人,多者二十馀种,再次亦数种,惟中国则无一见称焉。”
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八回:“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
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金?元好问《杂言》:“诸郎楚楚皆玉立。”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惬意。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2卷:“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与语,了无惊猜,亦不作态,楚楚可人。”
穿井:打井。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虚》:“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醇酒:味厚的酒。比喻颓废腐化的生活。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出处:清?宋琬《题戴苍画陈阶之小像和王阮亭韵》:“醇酒美人堪送老,唯学信陵君。”
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处:《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
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犹言达官贵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宋?惠洪《冷斋夜话?课术有验无验》:“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大奇中……凡为达官要人言皆无验;至为市进凡庸山林之士课,则如目见而言。”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宋?陆游《雍请机老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果胜缘。”
为营救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捕鱼》:“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蹈袭:因袭,沿用。因袭前人,缺乏创新。
出处:《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出处:《左传?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同“东道主”。
出处:《周书?文帝纪上》:“令亲人蔡y作牧河济,厚相恩赡,以为东道主人。”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东西南北人
指居处无定之人。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出处:《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出处:《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所遗下的物品,就想起该人。
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出处:唐?裴《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出处: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出处: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泛泛:平常,一般。一般的人。指不是什么有所作为有才干的人物。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一章:“[李信]他明白在杞县境内停留着耽误时间对他十分不利,也相信李闯王大概不是泛泛之人,但是他更明白,去投闯王,这是他兄弟和红娘子的一生大事,不能不特别慎重。”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处:《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
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出处:宋?阙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v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经营内引,摇尾乞怜,作飞鸟依人之态。”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锋:刀锋;芒:枪头。比喻言词锋利,给人以威胁。
出处: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
出处: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
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出处:《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无心富贵,被迫出仕。也指因有财势,人来靠拢。
出处:《北史?杨素传》:“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出处:《南史?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胆量超过一般人。比喻有勇气,有血性。
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让给别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为奴仆、附庸。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一回:“明知众寡不敌,守不住这个青岛,但若拱手让人,殊不甘心。”
比喻眼光势力。
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到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
古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出处:《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指见识浅鄙者。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与紫庭诸葛孔明之出祁山,屯兵五丈原之失,叹陈寿之论孔明,分寸不失。观场矮人,未可与论古今也。紫庭见解超卓,迥出伦类,天下不多见也。”
光:光亮;鉴:照。闪闪的光亮可以照见人影。形容头发乌黑,肌肤润泽艳丽或器物光滑明亮。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m黑而基美,光可以鉴。”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出处: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
出处: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二:“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同“含血喷人”。
e,喷。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同“含血喷人”。
出处:《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崇觉空禅师》:“含血e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蓦地唤回,打个筋斗。”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出处:《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继:继承。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
继:继承。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出处: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皇天不负苦心人
天公不会辜负苦心人的意愿。意谓只要肯下苦功,坚持干下去,愿望一定能实现。
出处:茅盾《子夜》十六:“再说一句笑话,内人保的寿险后天满期,要是当真今天出了事,就算皇天不负苦心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
上天不会辜负有恒心的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同“慧业文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出处:《宋书?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亦作“祸福由人”。
出处:唐?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阴阳为道,大道无亭毒之心;祸福惟人,圣人有抑扬之教。”亭毒,养育。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同“祸福惟人”。
出处:明?王《春芜记?反目》:“天网恢恢真可信,须知祸福由人。”
瘠:瘦,引申为约束;肥:胖,引申为宽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出处:《宋史?赵善俊传》:“僚属争言用度将不足,善俊曰:‘吾将瘠己肥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出处:《列子?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假: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出处:《尚书?伊训》:“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后汉书?吕布传》:“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
拯救时世,安定人民。
出处:唐?刘禹锡《哭吕衡州》:“一夜霜风雕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寂:寂静。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笺本?德行下》:“傅茂远泊然静处,不妄交游民,袁司徒第经其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得非名贤。’”
蒹葭:初生的芦苇;伊人:那个人。指一心寻求思恋而不曾会面的人。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嫁:转移。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出处:《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祸于赵也。”
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见物不见人
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解铃还是系铃人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同“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出处: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解铃还需系铃人
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出处: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十三:“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对曰:‘系者解得。'”
解铃须用系铃人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同“解铃还须系铃人”。
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出处:金?元好问《论诗》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无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同“借刀杀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出处: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语精彩感人。
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徐大夫》:“君精彩逼人,虽老而健。”
指卓然超绝,不同于人。
出处:清?梁章锯《浪迹丛谈?二十四桥》:“玉生曾受业于方茶山先生,故其诗笔迥不犹人。”
居停:寄居之处。寄居之处的主人。指房东。
出处:《宋史?丁谓传》:“帝意欲谪(寇)准江淮间,谓退,除道州司马。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准也。”
局外:原指棋局之外,引申为事外。指与某件事情没有关系的人。
出处:宋?刘克庄《象弈》:“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
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出处:《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出处:《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绝世:当世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出处:《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攫金不见人
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出处:《列子?说符》:“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旷古:空前;从古到今。自古以来只此一人。形容绝无仅有。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北面而师之者,可谓旷古一人而已!”
怍:惭愧。对天对人,都感到惭愧。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冷语:冷冰冰的话。用冷酷的话伤人。
出处:宋?曾造《类说?〈外史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语冰人耳。’”
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城县北;丈人:古时对老人的统称。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出处:《吕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出处:《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好象重新来到人间。形容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中幸存下来。
比喻各为其主。詈,指“骂”。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楚人有两妻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报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报我也;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
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
犹言知人论世。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
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
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亦作“名公钜人”。
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同“名公巨人”。
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
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身处贫贱,但很自豪。指贫贱的人蔑视权贵。
出处:《史记?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
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记着。
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骚人:诗人。贬黜流放的官吏,多愁善感的诗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也指空前的。
出处: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出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出处:《周易?丰》:“窥其户,阒其无人。”
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曾梦至一处,见禅床几杖萧然,而阒无一人。”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指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出处:《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出处:《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出处:《尚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指看重别人,轻视自己。
出处:《孟子?尽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出处:《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①指神采、仪态、服饰、举止不同凡俗的人。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审:审查;度:估量。先审查自己,再估量别人。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孟君子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出处:明?凌鞒酢抖膛陌妇妗肪砣澹骸澳浅露羰歉鍪芯∪耍幌览淼摹!鼻濉ひω尽斗扼宦邸罚骸拔峁圩窍驼咭玻漶坌挠胧芯∪酥俏抟砸臁!
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出处: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妗返13卷:“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败坏彝伦,灭绝天理。”
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出处: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妗肪硎骸奥皇尤袈啡耍簧醵戎鸬小!
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犹言授人以柄。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以茹素之口骂人。比喻伪善。
出处:宋?李之《东谷所见?茹素》:“古语两句甚好:宁可荤口念佛,莫将素口骂人。”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同“顺天应人”。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利。
出处:明?李贽《与庄纯夫书》:“孝友忠信,损己利人,胜似今世称学道者。”
指没有亲戚关系。
天不使人处于绝境。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出处:《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出处:《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
违背天理人情。
形容嫁祸给别人。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出处:宋?苏轼《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藏匿盗匪、赃物的人或人家。
出处:宋洪迈《夷坚癸志?李五郎》:“为盗有求不惬,诬为窝停主人,诉于郡,不见察,故陷党中。”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的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
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出处: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出处: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依:依恋。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出处:《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余:以后。指太监或受过宫刑的人。也指其他受刑致残的人。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因感到羞耻而怕见人。
出处:《南齐书?刘祥传》:“司徒渊入朝,以腰扇鄣日。祥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鄣何益?’”
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比喻用恶毒的话污蔑或辱骂别人。
出处: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二:“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中:中伤。以一句话中伤人。
贻:留下;后人:后世的人。因为荒唐,而让后人耻笑,给后代留下话柄。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刘钧忍耻事虏,效尤石敬瑭故智也。怎不诒笑后人哉?”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同“以言取人”。
出处:《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度:揣度,推测。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然则圣人何以不可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用道理来说服人。
出处:赖传珠《古田会议前后》:“毛党代表完全采用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态度,而且还要我参加会议一起讨论。”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出处:《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应:顺,顺应。上顺天命,下适应民意。旧常用作颂扬建立新的朝代。亦作“应天从民”、“应天从物”。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出处: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
颖悟:聪颖。绝人:超过同辈。聪明过人。同“颖悟绝伦”。
出处:明?宋濂《元史?铁木核洞邸诽核叮志帕洌跬淹阎印W寿骱晡埃构友е钌潦橛蔽蚓恕
庸医:医术低劣的医生。医术低劣的医生误用药物而害人性命。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了。就是医杀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也不该死。”
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指用人不当。
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极言其自傲而轻视他人。
出处: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二回:“[朱温]到了难星已过,依然趾高气扬,有我无人。”
比喻顺便帮助别人不必有任何花费。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出处: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出处: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询问后,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仗:凭借,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学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只重衣衫不重人
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老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治好病把人挽救过来。比喻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
中馈:古时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引申指妻室;乏:缺少。指没有妻子。
出处:《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出处:《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抬高自己,蔑视他人。形容自尊自大。
出处:柯劭《清史稿》卷四三九:“中国地处亚东,又为数千年文化之古国,不免挟尊己卑人之见,未尝取世界列国之变迁而比较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不足为外人道
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出处:《警世恒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准了;若说实话,又惹人怪。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出处:陈若曦《求田问舍》:“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房子要招徕顾客,据说非要一番粉饰不可。”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指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成千部书都是一种写法,成千个人都是一个面孔。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出处: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天时地利人和
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养痈致患’,猝然一发,势若燎原矣。”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同“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杨(杨慎)以朱(朱熹)忌而毁之,岂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乎!”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出处:《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至于人。”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