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简单横笛乐器

【图文】自制小乐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自制小乐器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3.4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简易打击乐器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 :简易打击乐器
学习目标:
培养对演奏乐器的兴趣,发展节奏感和音乐感受力。
制作材料:
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操作要求:
用于教学上教幼儿打击节奏。
投放在音乐区供幼儿探索。
_uacct = UA-; urchinTracker();
亲,学前网为您推荐了以下选购商品哦!
5.285.5邮费:店铺满15元包邮销量:892件
0.350.36邮费:店铺满15元包邮销量:2928件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幼儿
2.692.8邮费:店铺满15元包邮销量:1759件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亲,学前网为您推荐了以下选购商品哦!
5.285.5销量:892件
0.350.36销量:2928件
2.692.80销量:1759件托班活动:有趣的自制乐器
婴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是从声音开始的,周围环境中各种有趣的声音会吸引他们不断去探索周围丰富多变的声音世界。2岁左右的婴幼儿开始表现出对声音的兴趣,将婴幼儿常见的厨房餐具、废旧物品制作成色彩鲜艳、好玩有趣的小乐器,并和周围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能让婴幼儿在重复动作中对各种不同的声响发生兴趣,进而对小乐器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产生兴趣,由此培养婴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
一、婴幼儿行为分析
●静静是刚入园的新生,刚来的几天总是哭着闹着要妈妈,教师陪着她来到玩具区,拿起一个会发出声响的小玩具,手一捏便发出“吱呀”的声音,静静循着声音发现了教师手上的玩具,她也学着教师的动作,捏一捏玩具,使玩具发出声音,静静破涕为笑。
分析:刚入园的婴幼儿因为分离焦虑而情绪不稳定,情绪极易受环境的影响。教室里色彩鲜艳的、会发出声响的物品特别能吸引婴幼儿的注意,他们会寻找发出声音的物品来自哪里,这样可以通过转移婴幼儿的注意而使他们转换情绪。
●点心时间,斌斌不小心将手中的小茶杯掉到了地上,随着茶杯的滚动,发出了“当当当”的声音,斌斌感到好奇,他捡起茶杯又扔了出去,反复这个动作,乐此不疲。
分析:2岁的婴幼儿处于新异性的探索阶段,周围有声响、会动的物品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当婴幼儿无意间发现掉在地上的物品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他会再次尝试让物品撞击后发出声音,所以常常会出现婴幼儿用手中物品反复敲击桌子、椅子的现象。
●平平将一粒木珠塞进了可乐瓶,想倒出来却又倒不出,摇了几下,瓶子发出了声音,平平觉得好玩,索性将其他木珠都塞进了可乐瓶,玩起了塞木珠、摇瓶子的游戏。当他将木珠塞满瓶子后发现,瓶子摇不出声音了,他又将瓶子里的木珠倒出来一点,继续玩起了摇瓶子游戏。
分析:喜欢重复是该年龄段婴幼儿的显著特点,他们喜欢重复摆弄物品,反复做相同的动作。当婴幼儿无意中摆弄材料后发现物品发出了声音,这一现象引起婴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反复摆弄,进而发现不同的物品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婴幼儿在操作摆弄中还能感受到物品发出的声响有不同的音色、音调和音量,这也使婴幼儿从中获得了满足感。
二、教师的支持行为
1.婴幼儿来园时往往情绪不稳定,教室里提供一些能发出响声的动物玩具或者能发出声音的小串铃之类的小乐器,再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能缓解婴幼儿的入园焦虑现象。
2.教师将日常家庭中常见的餐具和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经过装饰,变成较简单、易操作的小乐器。在班级或走廊中投放各种用废旧材料自制的可发出响声的玩具,提供幼儿随时自由摆弄,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心。
3.教师可在区角活动中提供自制小乐器,根据婴幼儿喜欢模仿同伴摆弄同一种材料的特点,一开始教师投放的小乐器种类不宜过多,但数量能让每个婴幼儿操作摆弄。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增加种类,减少同一种类乐器的数量,让婴幼儿关注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还可以提供一些容器,让幼儿摆弄材料,自制小乐器。
三、活动建议
第一,教师可以将“有趣的自制小乐器”这一活动内容与《2~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教师参考用书)》中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吹哨子”有效整合,用笔套、笔的外壳、饮料瓶、树叶等废旧材料自制哨子,提供可发声的小乐器。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可以和户外区域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利用小鼓、小铃引导幼儿在乐器的敲击中听辨不同的声音,做出模仿动作。
第二,在“摇摇乐”这样的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在一些罐子上作标记,以帮助婴幼儿在操作、摆弄中辨别罐子里的不同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外,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注意,将自制小乐器的区域远离语言区等相对安静的区域,以免影响幼儿在其他区域的摆弄操作。
第三,利用家园联系栏将“小乐器”的制作方法提供给家长,建议在家中可与孩子寻找材料,与孩子一同玩听声音做动作等小游戏。
第四,教师提供的自制小乐器要安全、无毒,方便消毒。
附:游戏活动举例
◆材料准备:提供厨房煎锅、不锈钢茶杯、毛竹等,用来自制小乐器。
◆活动玩法:婴幼儿随意摆弄,敲打,听听这些东西会发出什么声音。
◆观察要点:观察婴幼儿对什么感兴趣(乐器本身,乐器发出的声音,还是敲打、捏、弹的动作等);观察幼儿敲打乐器时的兴趣点(敲打的动作、敲打的声音、敲打的结果等)。
◆材料准备:油漆空桶、一次性纸杯。
◆活动玩法:尝试听音乐节奏,用手中的自制乐器跟着音乐敲击。
◆观察要点:是否愿意和着音乐进行有规律的敲打。
◆材料准备:棒槌、豆、米,奶粉罐、饼干桶、喜糖纸盒等。
◆活动玩法:尝试用提供的各种材料自制小乐器,随意摆弄、敲打;在盒子里分别装上不同数量的木珠,摇摇、听听会有什么不同的声音。
◆ 观察要点:能否发现发出声音与材料的多少有关;能否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自制简单的小乐器;能否让小乐器发出声音。
附:小集体活动举例
婴幼儿对周围世界中的声音充满了好奇,当他们听到声音后,眼睛会搜寻物体发出声音的方向,去观察、了解什么东西会发出声音,他们还会想象这些声音像什么,哪些东西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本次活动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将自制乐器发出的声音与有趣的故事情节有机整合,让婴幼儿进一步听辨不同自制乐器发出的声音,并在游戏中体验摆弄自制小乐器的乐趣。
1.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听辨自制小乐器的音色。
2.体验与同伴一起摆弄小乐器的快乐。
自制小乐器:小鼓(由盒子制作)、小铃(由不锈钢调羹制作)、响板(由木制饭勺制作)。
一、听听猜猜
1.提问: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操作自制乐器,猜猜说说是什么声音)
2.提问:看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教师出示由纸盒、不锈钢调羹等材料自制的小乐器)
3.提问:有什么办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敲、抓、拍)
4.小结:我们家里还有很多东西可以也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还可以做成好玩的玩具。
二、欣赏故事
1.师:我们今天要用这些东西来讲故事,听听它们讲了什么故事?
2.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操作小乐器
3.提问:故事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在故事中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咚咚——上楼——小鼓;叮叮——开灯——小铃;沙沙——小老鼠走路——盒子)
4.个别操作:谁能用哪样东西发出上楼的声音?(开灯的声音、小老鼠走路的声音)
三、表演故事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婴幼儿扮演小老鼠,操作纸盒发出声音。
2.教师和婴幼儿一起在音乐背景下,分别尝试用三种自制小乐器表演故事。
编辑:翠微
园所主页排行
时间:9-11月
推荐一组个别化学习活动
邀您推荐候选园
教师推荐方法好
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制竹笛做法图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