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人代表时期铜镜上有双代表什么?图析

哪些铜镜值得收藏?(图)
双龙铜镜  铜镜既是中国古代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也是一种传承古代文明的工艺品。近年来,铜镜以其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而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电视台的收藏节目中,几乎每期都会出现铜镜的镜头。
  中国古代的铜镜出现于四千多年前,至今已走过了早期(商周)、流行(春秋战国)、鼎盛(汉代)、中衰(三国、晋、南北朝)、繁荣(隋唐)、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等几个重要阶段。每个历史时期的铜镜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面对林林总总的古代铜镜,哪些才值得收藏或升值的空间最大呢?
  从近些年铜镜收藏市场的行情和铜镜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上看,战国、两汉、唐代的铜镜是最值得收藏的,因为这三个历史时期所出现的铜镜,无论是从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还是从艺术风格等方面看,都代表了古代铜镜的最高水准。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纹饰精美,出现了后世推崇的云雷纹花瓣镜、花叶镜、四山镜、五山镜、云山镜、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彩绘镜等,纹饰繁缛,异常精美。
  汉代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铜镜的优点,又创新推出了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龙虎纹镜等,其形制、艺术表现手法,均较战国时期有了质的飞跃。
  隋唐时期,制镜工艺又有了新的改进:在铜中加进了锡的成分,使铜镜更加银亮。在铜镜的造型上,除圆形、方形之外,又开发出了菱形、鸟兽葡萄纹镜,且嵌入了月宫、仙人、山水等吉祥如意的画面。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宏伟而绮丽,出现了金银平脱镜、螺钿镜、瑞花镜、盘龙镜等,铜镜艺术随之呈现出“盛唐气象”。
  因此,战国、两汉、唐代的铜镜最具收藏价值。市场上,这三个历史时期的铜镜价格也最高。宋、金、元时期的铜镜较次之,而明、清两代的铜镜升值的空间就更小了。
  若按铜镜的大小来讲,直径20厘米以上、5厘米以下的铜镜较为稀缺、珍贵,极具收藏价值。若按铜镜的品种来划分,战国的“山”字镜、菱纹镜,汉代的重圈铭文镜、规矩镜、神兽镜、画像镜,隋唐的瑞兽葡萄、花卉镜、花鸟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等,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这些种类的铜镜,均是中国古镜中的极品,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目前,铜镜市场价格起伏不大,品相较好的13厘米古镜中,战国“山”字镜、唐代的瑞兽葡萄镜、四神十二生肖镜等,单镜价格在元之间;汉镜中的规矩镜、神兽铜镜,单镜价格在5000元左右;宋、金、元时期的人物镜,单镜价格在千元以内;明、清时期的铜镜,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状态。不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无论哪个历史时期的铜镜,都是值得收藏的。文/钱国宏
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唐朝的铜镜
我的图书馆
唐朝的铜镜
中国古代的制镜工艺,到了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这时期铜镜的种类繁多,纹饰华美。珍禽异兽,花鸟鱼虫,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海兽葡萄纹。唐镜的外观厚实,表面多呈银白色,俗称“水银沁”;黑褐色,俗称“黑漆古”;深绿色,俗称“绿漆古”。      
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src_cetemp="/DownloadImg/5/.jpg" oncg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瑞兽葡萄镜,西安市出土。直径18.7厘米    兽钮,一圈凸棱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有六个姿态各异的瑞兽攀援在葡萄蔓枝之间。外区葡萄的枝蔓叶实和飞禽、蜂蝶相间。边缘纹饰流云纹。这是唐代铜镜中最富有魅力的图案之一。      汉朝之后,中国铜镜在唐朝得快速发展,唐玄宗李隆基常在8月5日他生日的这一天赐文武百官铜镜,以后民间也竟相效仿,更刺激了铜镜的生产。四神十二生肖镜、孔子问答镜、八卦镜等式样新颖,纹饰图案活泼多样,都是是唐代铜镜的精品。      
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src_cetemp="/DownloadImg/5/.jpg" oncg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八卦镜,1971年西安市出土。直径16厘米    龟形钮、八卦图等绕钮配置,这是唐代晚期铜镜中常见的图案。唐代铜镜大发展,是中国古代铜镜艺术的顶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瓷器已取代铜,铜器衰落,青铜技术都集中到铜镜上,此外还因为当时铜镜作为礼品,广泛用于社会交往。唐代铜镜一存很多,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      
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src_cetemp="/DownloadImg/5/.jpg" oncg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真子飞霜镜,陕西出土。直径21.8厘米    八曲葵花形,龟镜,素边缘。左边饰竹林,林旁一人端坐,置琴于膝前有几案。右侧树下凤鸟起舞。钮下方荷池中伸出一枝硕大的荷叶,上有一龟,龟身与莲叶形成钮与钮坐。钮上方祥云托月,飞鹤翱翔。      唐代铜镜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汉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盛唐以后,以花为主,多为吉祥图案,自由豪放,清新活泼,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装饰方法有浮雕、彩绘、镶嵌、鎏金等到,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艺。唐代铜镜党演变情况可分为三个时期。    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src_cetemp="http://hs2.hnol.net/bbsimg//15/01180.jpg" oncg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孔子问答镜,1964年西安市出土。直径12.9厘米    葵花形,圆钮。钮左侧一人头戴冠,左手前指,右手持杖.右侧一人戴冠着裘,左手持琴。钮上竖格有铭文“荣启奇问曰答孔夫子”九字。钮下一树。素缘。这一图案的题材出自《列子·天瑞》。说的是孔子游泰山,遇荣启奇鼓琴唱歌,孔子问其何乐,答曰:使我高兴的事很多。天地之间,以人为贵,我幸而为人,一乐也。男尊女卑,我幸而为男,二乐也。有的人短命,夭折于襁褓,而我已年近九十,三乐也。故此镜又称“三乐镜”。      初唐,一方面继承隋代传统,多为四神镜、十二生肖镜、瑞兽镜;另一方面又受外影响,出现海兽葡萄镜。盛唐、中唐时,民族特点加强,多为花鸟镜、瑞花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对凤镜等,寓意吉祥。构图也来像传统汉式镜那样严格对称,而是采用绘画风格,但求均衡,不求对称。装饰手法也比以前增多,华丽精致,雄健豪放,是唐镜的最盛期,代表了唐镜的水平。晚唐出一衰落趋势,多为八卦镜,万字镜,有宗教意义,整个看上去,简单粗放,单调乏味。  古玩铜镜  
  铜镜——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青铜镜,是古代人们用以梳妆饰容的生活用具,也是中国青铜器中自成体系、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美术品。    中国古代的青铜镜,就目前所知,最早出现在齐家文化(约公元前1960年)的墓葬中,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玻璃镜出现之后,它才随着玻璃镜的普及而退出了历史舞台。铜镜成为古代青铜器中从齐家文化一直延续到清代,历史最为悠久的门类品种。    由于铜镜伴随人们生活了四千年,因此,除了与生活习俗息息相关,铜镜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内容:比如镜是道教和佛教的法器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去世时谓众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古人以镜象征爱情,“破镜重圆”寓意爱情的圆满结局;古代衙门里都要悬挂“明镜高悬”的匾额,以示公正,等等。不难看出,镜,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已经具有超出其使用价值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了。    铜镜,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它铸造精良,形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铜镜的背面装饰着各种纹饰和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和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镜背面积较小,纹饰选用的题材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因此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纹饰有着各自的独到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断代的标准器之一。    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北宋时期,铜镜已经见诸于著录,为我国镜鉴学作了创始的工作。此后,除了著录铜镜,还对铜镜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铜镜形制和纹饰的研究,明确各个历史时期铜镜的类型、演变序列和纹饰的寓意;二是对铜镜铭文的研究,考订字句,明确意义;三是对铜镜铸造工艺的研究。    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现代文物考古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古代铜镜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发掘出土的铜镜资料不断增多,铜镜的年代学逐步确立,专题研究也有所创新,关于铜镜的著述,日益丰富。    李学勤先生说:“中国古代铜镜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物门类,也是影响广泛的美术品,其历史悠久,传播非常遥远”。(《四海寻珍》97页)    今天,人们收藏铜镜,首先是将它作为艺术品来欣赏,同时也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
发表评论:
馆藏&110617
TA的最新馆藏60面汉唐铜镜展出 包括唐代双鸾衔绶带纹镜(图)-中新网
60面汉唐铜镜展出 包括唐代双鸾衔绶带纹镜(图)
  近日,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展项目之一“镜华流光――扬州博物馆藏汉唐铜镜展”在南京民俗博物馆开展,展期为20天,60面扬州博物馆的馆藏精品汉唐铜镜呈现了扬州自汉唐以来卓越的制造工艺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
  汉唐时期,正是扬州迅速发展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唐代,扬州一跃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在历年来的考古发掘中,扬州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汉代、唐代铜镜,就是这段繁华时期的佐证。在这两个大一统的时代,扬州先后是西汉封国广陵国国都、隋唐时期的国际化大都市。政治经济的强大实力,也推动手工业的发展,使扬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铸镜中心之一。
  在这个时期,扬州铸造的汉唐铜镜数量多、品类丰、纹饰秀美。此次展出的60面汉唐铜镜,它们以少见的题材、特殊的布局形式,以及别致的主题纹饰而极具地方特色。其中,汉朝铜镜有“日光”铭草叶纹镜、“昭明”铭连弧纹路镜、星云纹镜等,唐朝铜镜有瑞兽葡萄镜、月宫飞龙镜、雀绕花枝镜等,呈现了扬州自汉唐以来卓越的制造工艺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
  其中唐代双鸾衔绶带纹镜尤为精美,此镜主题纹饰是二禽鸟,镜背有双鸾,各口衔飘动的五彩绶带翩翩起舞。这种铜镜可能与唐玄宗每年“千秋节”都铸镜赏赐宗室臣下有关,玄宗曾为这种铜镜赋诗“更衔长绶带,含意感人深”。
  而在一面两汉之间、王莽新朝时期的铜镜上,还有“长乐未央”的汉隶铭文。西汉建都长安,皇宫的中心正是“长乐”、“未央”两座宫阙。“长乐未央”原意为“欢乐无尽”,后被广泛用于诗词歌赋,表达美好祝福,具有浓郁的汉代文化气息。(记者 孔茜)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盛唐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