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己建梦想小镇给别人改绿钞还是去加入别人的?梦想小镇给别人改绿钞有什么用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建小镇:城市村民的生活实验
2010年第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蜗居、胶囊公寓、集装箱住宅,“房”成了如今年轻人的痛,抱怨生不逢时也没有用。可是,生活的道路只有一条吗?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吗?幸好这个时代愈发宽容。在北京的六环外,就有一群人在实践着自由分享和低碳环保的城市田园生活。“建小镇”,一种理想中的生活方式,从一个院子开始。 中国论文网 /5/view-1956898.htm     两个发起人,体验城市村民   2010年3月,从事金融工作的范婷和搞科研的小马,两位年轻的上班族,选择把整个家从北京西直门搬到六环外的某个村子。既是被迫,也可以说是主动地选择。去年,在西直门的报刊亭,他们捡到了一只被人遗弃的小狗。正是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小狗取名“雷曼”。这只有狼狗血统的小串串,眼看着越长越大。北京市规定,在市区,大型狗不准上狗证。因此,溜狗就成了一件秘密的“地下活动”。“那个时候,我们跟做贼似的,早上五六点或是晚上十二点后才敢带着它在小区附近散步。一个人溜狗,一个人望风”。   对于自然生活向往许久的范婷提议,不如搬去村里住吧,自己来建个小镇。“生命只有一次,我不想浪费,不想接受这吃人的房价。我不光要租房,还要住到郊区去!我要呼吸新鲜空气,我要养大狗,我要看蓝天,我要有大院子……在城市的郊区,咱们自己建小镇住!”虽然对于具体如何建小镇的步骤并未考虑成熟,范婷还是试着将她的想法发到了豆瓣同城活动里。她的想法呼应了无数青年深藏心底的田园理想:在房价不理性的时代,买房不如租房,在城市租房不如到农村租个院子。响应者的热情大大超过了范婷的预期。   经过近三个月寻觅居住点,2009年11月,范婷和几个朋友终于在西北六环边,某个山脚下的村子找到了一处农家院子。范婷和小马带着自己的家当和雷曼,如愿以偿地住进了院子。工作日的早上,他们会一同搭村里的的士司机的车,花上40分钟,到附近的地铁站搭乘地铁,然后,一个小时内就能到各自的公司。   有山有树有院子,让雷曼撒开腿奔跑的愿望,就这样变为现实。范婷在日记里写到:“搬到这里来之后,慢慢感觉到,院子里的樱桃树、柿子树,地上的韭菜、大葱,窗口上偶尔飞过的七星瓢虫、小蜜蜂,树枝上站着唱歌的百灵、画眉,山上的高个矮个大的小的树木,无不受着‘太阳’这个终极大Boss(老板)的控制。”她开始从细微处感受着与自然、与土地的联系。      最初备受争议的小镇   故事并未就此结束,范婷和小马“建小镇”的目标也远远不只如此,“我们想探寻的是,介于城市生活和归隐之间有没有一个平衡点?既能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又能感受乡村生活的舒适。这个院子就如同是一个实验平台,希望来的人在这里展示他们各自擅长的事情,找到他们自己的闪光点”。   很多人一听到“建小镇”,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蓝天白云之下,草地上一间间的木头小屋,小镇里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充满浪漫色彩。所以,一些人看到实拍的小镇居住点的照片时,和他们的想象有很大出入,发出了种种质疑。这个时候,范婷脑海中的小镇概念也更为明晰:“小镇是一种理念,我们提倡自然、健康、环保、自由、分享交流的生活方式。目前这个院子是小镇众多院子中其中一个,当越来越多的院子聚集起来,就形成了小镇的雏形。”   有位细心的朋友看到房间里有一台空调,觉得这违背了小镇提倡的环保主张。对于环保的问题,小马说:“我们不是为了追求环保、研究环保而住进这个院子,而是在保证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尽个人所能,将环保融入生活,比如旧物利用、厨余垃圾堆肥等。”   当然,住到村里,人们更为关心的话题是产权。自己辛苦几年建立起来的美好家园,会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这个问题目前无解。如果把一切都看成是一种生活体验的话,产权问题也不会显得那么重要。   对于小镇的未来,每个人的看法也不一样。有人认为小镇最终会发展成农家乐,有个商人大唱着“产业化”的口号想弄度假村,还有些人希望小镇是嬉皮式的居所。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加入讨论。当然,那些明显带有商业企图的人最终都被踢了出去。   招募同住的小镇居民受阻,      改变策略   在这个不以营利为目的“小镇”里,如何找到合适的居民成了范婷早期遇到的问题。   一位做媒体的朋友,说看到“建小镇”活动时终于有了找到组织的感觉,认为这就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在北京,没有家乡的感觉特别严重。我是乡下出来的孩子,对泥土有种天然的感情。我想过田园生活,但一个人去做缺乏勇气,需要人带路”。但是,第一次到院子里看了环境之后,他觉得没有他想象中的温馨,后来也没有住进来。每个人,对于“小镇”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范婷更希望,大家一起来体验建设的过程,“变化的过程更有意义”。   第一批有意向的人由于各种原因而未入住。虽然在市里租个两房一厅的价格,在五六环外,就能租个带院子的房子,在鸟语花香中起床的日子谁都羡慕。可是,住在五六环外是绝对需要勇气的,尤其对于上班族来说。从住处往返于上班地点,每天至少得来回耗费两个小时。“其实距离远更多是观念上的。有时候我在想,也许大家的想法真的很难改变,能付出行动改变、尝试、体验的人真的太少了。”有过这么一点灰心之后,范婷开始慢慢调整“建小镇”的策略。她和小马决定,不再在这个院里招小镇的长住居民,而是重点推广城市村民的新生活方式。   今年“五一”前夕,有一对养了很多流浪猫的夫妇,来到这里找了一个单独的小院,开始了他们的田园生活。      集体劳动,一步一步建立“乌托邦”   从租下第一个院子开始,一个月里有一两个周末,范婷和小马会和小镇志愿者一起来收拾和装扮院子。这种挥汗如雨的集体劳动,让这些在城里住久了的年轻人都感到极为畅快和新鲜。   4月初,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劳动,来院子的人包括有意入住者,还有志愿来劳动的朋友。大家在看过院子后,都感叹着要把它建得温馨而美好。大家分工协作,把院子各个房间清理干净。尽管尘土飞扬,大家也不是很在意,都在埋头为着什么而努力。   4月中,第二次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人们苦苦等待的春天即将来临,爱好植物的朋友们都急着在院子里播种,盼望着能给院子带来些绿意。范婷在“建小镇”日记里写到:“种花小分队由三名女生组成,超级敬业,自带了全套园艺工具,外加罗马甘菊、车前子、牵牛花、满天星、驱蚊草、旱金莲等几十种花草种子和西红柿、豆角、葫芦等几种蔬菜水果种子。根据我们的规划,中院的空地将种植各种花草,果园里,果树之间的部分空地会被用来种少量的蔬菜水果。”   5月中的一个周末,范婷邀请大家来院子烧烤。初夏,前院的果树上,青色的杏一个接一个地排着队,把树枝都压弯了,青色的小草莓偷偷地趴在草地里。   从下午到夜里,不断有小镇的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到来。男生负责生火和烧烤,女生负责串食物。来自台湾、广东、江苏、湖南、山东各地的朋友,在这里喝着啤酒,大口吃肉。   夜深了,范婷开始忙着安排大家的住处。第一次,这个院子里的所有房间都住满了人。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已经有人起床了。六环外的空气,果然很新鲜。虽然夜里十二点才睡,可早上六七点起床,也觉得整个头脑清醒许多。   早上9点左右,劳动时间。这天的重要任务是用颜色来改变整个院子的氛围……   “建小镇”活动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和实践,如今,范婷对于这个活动有了更成熟的想法:“‘建小镇’活动目前最重要的目标,已经不是建成一个或多个有街道、有房屋、有集市的小镇了,而是推广一种生活方式。在‘建小镇’这群人里,有像我这样白天在市中心上班,晚上回到青山环抱的郊区居住的;还有朋友在郊区认领了一小块土地,每周学习有机农耕,开始认识和实践各种植物生长的过程。我们这个院子就像一个新生活方式的孵化器,我希望让大家来体验这种生活,找到更多可能性。”   (摘自《城市画报》2010年第12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特色小镇“特”在哪 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您全面解读
杭州市余杭区仓前&梦想小镇&内,创业者可享受拎包入住公寓、免房租、云服务补贴等优惠政策。本报记者吴煌摄
  浙江日报杭州6月16日讯 新生的特色小镇,备受各方关注。6月16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公布后,我省特色小镇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一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一个新脉动。为什么要搞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在浙江创业创新的新进程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接下来将如何进行特色小镇的创建,会有怎样的政策支撑?
  记者采访了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为读者全面解读。
  特色小镇是什么
  记者:特色小镇如今逐渐成了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词,我们很想知道,浙江为什么要搞特色小镇?
  翁建荣:特色小镇虽然是新事物,但最直接的、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产业、在实体经济;小镇作为一种超前谋划,是主动对接信息技术发展、产业发展变革,运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来打造浙江传统经济转型的新模式,块状经济发展的新业态。
  小镇是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最佳选择。如果说转型升级是倒逼和牵引两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特色小镇就是一种正面牵引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新机制。
  小镇是打造未来新产业的载体。在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口,浙江既需要加快对存量产业的优化提升,也需要快速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生态环保的新产业增量,特色小镇要给浙江经济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增量,是面向未来的新产业生态和成长空间。
  小镇是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原则上,每个特色小镇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以100个小镇计算,3年累计可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再加上各市、县层面开展的特色小镇建设,总投资额将更加巨大。
  小镇是推进城乡统筹和传承文化的平台。特色小镇一般选址都位于城乡接合部,是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通过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打造出独具魅力的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小镇都要按照景区来打造,历史经典特色小镇更直接承担着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
  记者:究竟什么是特色小镇,大家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晰,请您为我们做一个权威的解释。
  翁建荣: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在产业上是&特而强&,聚焦于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七大万亿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将围绕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以此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在功能上是&有机合&,特色小镇是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叠加,是立足自己特色产业基础,培育出独特文化,衍生出旅游功能,以及必需的社区功能,三者是&聚合&的化学反应,是有机的统一。在形态上是&小而美&,特色小镇求精不求大,规划面积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都要求达到3A或按5A景区标准来打造环境。在体制机制上是&新而活&,鼓励和支持各特色小镇开展各类改革创新实验和试点,是改革实验区。
  特色小镇怎么建
  记者:首批创建名单公布后,各地的创建热情都很高,大家也很关心一个问题:应该怎样来创建特色小镇?
  翁建荣:相信大家都注意到省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特色小镇采用创建制而非审批制。审批制我们过去都很熟悉,创建制怎么做?4个字:宽进严定。方法上采用&省市两级联动、分层梯度创建&的形式,管理服务上采用&日常动态监测、年度考核评比、最终验收命名&的方法。以后,将会有省、市两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其中省级特色小镇将按照&符合基本条件纳入培育名单、条件成熟纳入创建名单、达到目标要求纳入命名名单&的要求,形成3份名单。
  纳入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只是规划建设的开始。只有在年度考核合格或验收命名后,特色小镇才能获得土地和财政方面支持,土地要素方面,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或60%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财政方面,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记者:浙商在特色小镇里,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翁建荣: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一直明确由企业主体推进项目建设,因此,浙商大有可为。如常山的赏石小镇、嘉善的巧克力甜蜜小镇,就是浙商为主参与建设投资的。特色小镇为浙商回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样,我们也欢迎省内外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我们将提供集成、高效、一站式的优质服务。
  特色小镇如何评
  记者:首批列入名单的特色小镇如何产生,有什么特点?
  翁建荣:首批名单产生过程中,我们坚持&严格标准、择优选择&的原则,确保入围的特色小镇符合&7+1&产业定位范围、规划面积清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叠加、投资主体明确、项目具体可行,投资额达50亿元以上。特色小镇不管哪个批次,都不搞区域、产业平衡,而是成熟一批,公布一批。
  记者:第二批创建名单何时公布?
  翁建荣:我们争取在9月公布第二批创建名单和培育名单,各市也将陆续发布市级特色小镇的创建名单和培育名单。
  记者:现在各地对特色小镇创建热情很高,怎样防止一哄而上,防止创建中出现偏差?
  翁建荣:特色小镇千万不能&新瓶装老酒&。这次初选,报上来的特色小镇有260多个,首批入选的有37个。我们将认真做好特色小镇的统计监测,每季度公布特色小镇进展情况;将着手研究出台一个合理、科学的考评体系,设定各小镇年度工作目标,根据目标来&测量&工作进度,开展年度考核。
梦想小镇|特色小镇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ithub加入别人的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