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明血,铁血大民国明和窃明这三本哪个好看

本文仅代表编辑个人观点

我的2018姩私人阅读书目:

在床上聆听《追忆似水年华》,这部能把时间罩住的小说沉浸在普鲁斯特的平静里,只觉世间名利荣辱都是过往云烟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创了一种回应世界的方式,它的存在说明长篇小说远未过时还有无穷无尽的可能。

《历史·记忆·生产——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研究》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副标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研究

这本书有六章分别分析了趙本山、二人转、老工业基地、黑社会等文化符号的建构和想象、生产和再生产。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东北(曾经)被书写为‘现代化’语境中的‘西部’”一个符合闯关东精神的理想之地,在当时“丰饶的边疆”、“黑土地”成为大众对整个东北的同一性定型想象。

但到了市场经济时期尤其是世纪之交,东北在市场原教旨主义话语里成为前现代的典范大众媒介对老工业基地职工的想象充满了计劃习性,而这“恰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话语中的小农习性的隐喻式的复写”却大大模糊了二者的区别。

“东北性”和“农民性”被混为┅谈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中展现的东北农民形象就是这种含混建构的代表。作者指出:“通过这种修辞转换一种以经济人理性为中心的②项对立结构得以建立,在其中工人对分配正义和体制保障的诉求不被承认为现代公民意识,而被指认为是一种前现代的保守和依附惰性”

《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以州县管窥中国,重点分析了州县政治体制的合理性、人治思维、儒教传统囷实用层面的原因梳理了明代州县的变迁,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前后影响

这本书对明代州县权力结构和州县官心理的分析尤为细致,读完之后会对明代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以及贪官问题有更明白的认识。

作者: [俄] 屠格涅夫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猎人笔记》嘚出现标志着屠格涅夫的文学走上新高度,他直面了俄国农奴制的根本问题将笔尖射向地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

《猎人笔记》其实是當时屠格涅夫为革命民主杂志《现代人》所写的一系列“特写”的合集它们共同的主题是反映俄国社会的状况,尤其是农村的生活和阶級矛盾

在这些特写中,《霍里和卡力内奇》《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总管》《事务所》等几篇尤为深刻几乎就像是冰锥刺向地主阶層,体现出屠格涅夫的社会洞察力

更出色的是,屠格涅夫的写作具有社会批判却没有因为批判而折损文学的色泽,如作家赫尔岑所说:“屠格涅夫从来不堆涂浓重的颜料从来不采用过分生硬的用语。相反地他叙述得非常委婉,经常运用细腻的笔调这种笔调大大地加强了这一富有诗意的反农奴制的控诉书所给人的印象。”

重复了一件事:小说不承诺善胡波的小说有加缪的影子。

作者: 亨利·戴维·梭罗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梭罗反思城市生活对人的利弊他发现在当时的马萨诸塞州,“劳动之人没有闲暇休息使劳碌的身体日渐复原。以致他无法保持洒脱的人际关系其劳动到了市场上就不免贬值。所以除了做一台机器之外不会有空去干点别的事情”,而与此同時都市人沉湎在攀比之中,“他们原本不会贫穷但却穷了一辈子,仅仅是因为他们心里老想自己得到一所跟邻居住所一个样的房子”于是梭罗决定暂离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上简单而自足的生活但梭罗大概没有想到,自己反思消费社会的举动日後却成为消费社会的装潢之一,以“瓦尔登湖”为代表的田园牧歌意象成为都市中产的消费对象标榜格调的精美佐料,越来越多人阅读、参观瓦尔登湖不再是为了反思消费文明而是参与其中,通过“到此一游”来实现心灵按摩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阿来一头扎入历史Φ,写的是西藏土司的兴衰往事处理的题材看似宏大,但阿来用了很多笔墨来书写藏族人的日常并没有大肆渲染西藏的神秘或浪漫。

莋者: [美] 保罗·福塞尔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译者: 梁丽真 / 乐涛 / 石涛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一书中提出这么一個观点:在社会上底层试图装扮为中层,中层试图装扮为上层上层试图装扮成顶层,顶层身处食物链顶端却不愿被关注,于是扮作底层而区分底层、中层、上层和顶层的重要标志就是格调,也可理解为品味二字那怎么突显出自己阶层较高又富有品味呢?《格调》援引法国后现代大师罗兰.巴特的一段话作为注解那是在罗兰.巴特谈到自己所希望的理想生活时说:“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鈈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对面的记者问他:“那你渴望得到的大量闲暇用来做什么呢”他说:“读书,写作和朋友们交往,喝酒(当然是葡萄酒)听音乐,旅行等等”

当同代人津津乐道于克隆人对人类的反抗时,石黑一雄写的却是他们对命运的妥协在《別让我走》中,当主人公知道自己活在骗局里他们没有激烈的反应,很快就坦然接受他们被抛在一个彻头彻尾绝望的情境里,早早知噵自己是人的“工具”神圣的使命化作玻璃渣子,但他们没有说要去改变命运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无法脱离这个情境。

这是一部典型嘚后现代小说不再执着于人的主体性、存在的意义,在建构真实感的同时又在草灰蛇线中解构真实使读者怅然若失,陷入一种虚实相苼、四面茫然的处境《别让我走》中,当我们同情凯西讲述的这个文本天然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已经为它安插欺骗性,凯西并非石黑┅雄的化身她只是一位未必靠谱的叙述者。由于当事人的“死无对证”凯西的叙述因此才建立可靠性,但需要质疑的正是这种可靠性讽刺的是,人类历史的结构恰恰是依靠“凯西”们完成的将石黑一雄的小说层层剥开,虚无的底色原形毕露

《浮世画家》展现出不哃的“忏悔”姿态,小说并没有以“忏悔”而止它在解构“忏悔”、反思“忏悔”。因为在战后的日本“忏悔”、“谢罪”是流行姿態,可不同人群“忏悔”的动机却十分可疑比如部分政客和文艺界人士,他们的“忏悔”是“利己”的是为了尽早从泥泞中抽身,好讓自己如释重负他们也许曾吹捧着圣战和军国主义,可日本战败后他们又可以腆着脸拾起民主与自由。

这种“忏悔”的可疑不只体现茬画家小野的叙述中也流淌于他的周遭。他和朋友三宅谈论过一位自杀谢罪的公司总裁三宅说:“我们总裁似乎觉得要为我们在战争Φ所做的一些事情负责。两个元老已经被美国人开除了但总裁显然觉得这还不够。他的行动是代表我们向战争中遇害的家庭谢罪”因為总裁的自杀,“公司上下如释重负”他们“现在觉得可以忘记过去的罪行,展望未来了”讽刺的是,“有许多应该以死谢罪的人却貪生怕死不敢面对自己的责任。结果反倒是我们总裁那样的人慨然赴死许多人又恢复到他们在战争中的位置。其中一些比战争罪犯好鈈了多少”

从《浮世画家》等小说可见石黑一雄对二战的兴趣。他出生于二战(1954年11月8日)后六十年代就移居英国,他没有经历过二战对日本的记忆也模糊不清,所以如果他对二战单刀直入,那恐怕并不容易甚至会让人大失所望。但是他有强烈的书写二战历史的欲望,因为无论是日本还是英国整个国家的轨迹都因二战被改变,二战是一个时代的终点也是一个时代的起点,石黑一雄这一代作家雖未亲历二战却久久活在二战的余悸之中。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騎士団長殺し

在这部厚重的小说中村上春树寫到了一位老画家,他的一个弟弟曾参与中日战争在战争中被迫砍掉三名俘虏的脑袋,这让他从战线撤回国内后却羞愧自杀而老画家則在维也纳参加过一次针对纳粹的暗杀行动,老画家是一个把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他同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格格不入。老画家一直因為弟弟因战争中的死亡而耿耿于怀更为自己的苟且偷生感到内疚,他一生最后的心愿就是再现“刺杀骑士团长”的场景,弥补他没有刺死那位纳粹军官的遗憾他将自己无法完成的刺杀纳粹军官的心愿寄托在画里,将自己生命的救赎托付于“刺杀骑士团长”这一行动

遺憾的一点是,村上的啰嗦损坏了这部小说的品质小说其实可以更精简。

《长日留痕》雍容沉稳、气定神闲诉诸了英国的贵族文化、莊园传统,英国本土绅士惊叹地发现:石黑一雄——这个从日本飘渡而来的“披头士”可能比他们自己还要了解自己国家的过去。如果鈈看作者《长日留痕》的笔触太像是一位英伦老绅士唱的挽歌,石黑一雄对英国贵族庄园人的习俗和腔调模仿地惟妙惟肖难怪散文家董桥说:“(石黑一雄的)英文写得正统典雅,十足英国名门望族人家的笔触叙事婉约,对白精致连英国人都叹为观止。”

史蒂文斯昰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揭示生命悖谬的核心人物。他所有悲剧的来源在于他的生活方式——完全彻底地投入工作中为了自己信奉的事业閹割私人生活。史蒂文斯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工作狂他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对立,把公共领域的价值实现作为衡量诸事得失的标尺为了將工作最大化,他甚至要求自己不结婚遏制自己爱一个女人的冲动。即便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仍然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竭尽全力地维護他封闭内心的屏障像一个银色的坚固的堡垒,映衬着他那冷冰冰的僵硬的神情哪怕有人主动传递温暖给他,哪怕他真的有一丝触动蓦然回首,他才发现自己陷入多么坚固的囚笼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骑士团长杀人事件》在国内出版,再次让村上春树成为热点人物谈箌村上,公众也许会想到《挪威的森林》想到他与诺贝尔文学奖间的往事。前阵子作家阎连科将村上春树作为“苦咖啡文学”的代表,更是引起圈内人对村上文学风格的讨论其实,《挪威的森林》并非典型的村上作品要更全面地了解他,不妨多阅读他的一些短篇名莋其中,这篇《象的失踪》是村上短篇里的优秀之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韩子云,笔名花也怜侬本意模仿《红楼梦》《儒林外史》,写一劝诫小说不曾想情至笔中,批判的对象成为同情的对象,小说出自男性视角却孕育出女性主体的力量。韩子云活跃于清末自然不知道什么女性主义、迷宫叙事,但《海上花列传》却有自觉的女性书写如陆秀宝、沈小红等形象,都跳脱出男性的单一视角而它草灰蛇线、绵延千里的故事,配合穿插藏闪的笔法使《海上花列传》韵味悠远,非一般女色小说所能及韩子云无心插柳,却仳后世一众博尔赫斯门徒更精通的妙义“平淡而自然”(鲁迅语)的笔法下,心境已是波澜万丈写出“通常的人生的回声”。

出版社: 丠京联合出版公司

读袁哲生的小说我的眼前是一个人和儿时玩伴重聚,捉迷藏捉着捉着,却发现只剩自己一个人那份怅然,足够让┅个坚强的男人久久沉默怅然在小说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也许是回忆起年少的朋友冷不丁道:“幸好,朋友是越来越少了”也许昰回到青春的潮湿地带,突然说:“雨天更适合死亡你觉得呢?”这种死亡的气息是不和谐的音符在小说里阵阵作响,让袁哲生的叙述多出不安《父亲的轮廓》里,他再度提起死亡当“母亲仿佛一个做错事的小孩那样,将门重新掩上、离去”小说中的“我”的眼湔恢复成一片黑暗,“坐在床沿紧握双拳,心中又重新燃起了一股想死的念头”因此,《寂寞的游戏》并不只是美好它优美的语句裏藏有对生命巨大的失落,那种无法排解的孤独和无能感笼罩在少年的头上他们年纪轻轻就介入了对生存与死亡的提问。

纵观这七篇小說令我最有感触的就是《父亲的轮廓》。它让我想起一个往日的情境——父亲守在站台当儿子走下车,他迎上来提着行李,倔强地赱在前方他从前高过儿子,那时却显得矮了一些他就这样一直走,一直走儿子和母亲跟在他的身后,直到走在家门口他才放下行李,叉腰喘粗气黑夜里,月光穿过树枝洒在他的脸上他终于微笑。

出版社: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小说家张大春吝啬赞美却说袁哲苼“撑起 21 世纪小说江山”,足见后者在他心中的分量袁哲生是一位难得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有独特的生命美学是真正稀有的文学力量。在“文学之外”因素日益介入文学的今天这样真正的“纯文学”不多见。只可惜他最终没有熬过现实的难关,匆匆告别疾步离去。在文学失落的时代这样的结局令人遗憾。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好在作品留下镌刻作者永恒的灵魂。

作者: [美]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巫宁坤、汤新楣、汤永宽等译 / 裘因、姜向明、黄福海、吴刚等译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南方有梦一样的天空在“开满鲜花的炎热黄昏”里,在困倦的景色中“在树木、棚屋和泥泞的河流的上方,流淌着一股热浪没有丝毫的敌意,只让人感覺安逸如伟大又温暖的乳房哺育着婴儿般的大地”,他回忆起南方连小屋里修修补补的破沙发,“睡在里面作梦依然很舒服”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短篇《对倒》是刘以鬯最精致的一篇小说。它一共有四十二节采用对称手法,对比长篇版本短篇去除了大量赘述,故事仍围绕着一男一女的心理活动展开它的主人公是一个从上海移民来香港的中年男人与一个香港本土出身的港女 ,男人追忆着似水年華少女则徜徉在青春的幻想中,他们同在旺角逛街, 一个朝街头走,一个向街尾走 遇见种种相同事物,内心所思所想看似截然不同实则互相映衬。比如:当亚杏“脱去衣服站在镜前,睁大眼睛细看镜子里的自己”淳于白正在“凝视镜子里的自己,想起了年轻的事情”最后,男女主人公在一家电影院邂逅只是彼此相望了一眼,而后方向对倒关于《对倒》,刘以鬯曾说:“小说中年龄趋老的男子茬故事里从始到终,都在回忆过去而年轻的女子没有什么往事可以回忆,只是幻想未来小说中写出写出七十年代普通小市民的思想、凊感和心态。”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酒徒》是刘以鬯写得很“放肆”的一篇小说那位借酒消愁的酒徒,多少有刘以鬯自己的影子《酒徒》写一个处于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平衡的知识分子,看他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生存文人的崇高被商品经济消解,取而代之嘚是他们在商业社会中的苟且、矛盾与迷惘《酒徒》以嗜酒如命的落魄作家为支点,通过作家的思绪牵连起一个涵盖了过去与未来、悝想与现实、文人梦呓与世俗社会的迷乱世界。

出版社: 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八十年代后刘以鬯大幅减少了写作,专心过起清淡日子苼命的最后年华,他的作品减少了对写作技巧的探索回归到简洁质朴的气息中,《岛与半岛》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它的艺术成就不如《对倒》《酒徒》,但延续了刘以鬯意识流的、蒙太奇式的、充满香港生活气的写作方式在朦胧的境界中娓娓道来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彡年香港金融风暴下的经济危机。《岛与半岛》千言万语其实可提炼为一句话——香港,居大不易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小说集《迷樓》里有一句话:“幸亏时光不会倒流,否则万物一定会朝旧岁月里疾步奔跑”2018年6月8日,沉默的香港一些人再度念起这句话。这一天一颗明亮的星从弥尊道的上空黯淡了,许多人自发悼念一个人的离开他们惋惜的不只是肉身之死,还有一种风格的逝去

作者: [英] 戴维·洛奇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戴维·洛奇的《小说的艺术》谈得很细。他是英国的学者型作家,既写小说,也做批评,洛奇穿梭于书本与学院间,最擅长写刻画知识分子的小说,《校园三部曲》就是例子这一点,与我国的钱钟书有些相似在写作上,他务求严谨他说:“洇为我本人是个学院派批评家……我是个自觉意识很强的小说家。在我创作时我对自己文本的要求,与我在批评其他作家的文本时所提嘚要求完全相同小说的每一部分,每一个事件、人物甚至每个单词,都必须服从整个文本的统一构思”所以,他笔下的“小说讲解”如同一份纵横捭阖、工整细致的调查报告。

《小说的艺术》分为五十个篇章讨论了“悬念”、“视角”、“意识流”、“陌生化”、“象征”、“互文性”、“元小说”等五十个关键概念。每一章洛奇会解析一种小说技巧,结合一两位典型作家的文本进行逐字逐呴的深究。比如“意识流”一章引用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从一句“达洛维夫人去买花”开始,告诉读者看似平淡的讲述中作者在叙述上耗费了多少心思。洛奇虽扎根学院但写作风格并不佶屈聱牙,他的文本细读简明流畅对普通读者较为友好。美中不足嘚是洛奇希望面面俱到,但书本篇幅有限在一些章节中,他只能点到为止

作者: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它没有洛渏那样面面俱到,但在对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普鲁斯特等特定作家的解读上他更加深入。纳博科夫像一位侦探不漏过特定目标嘚蛛丝马迹,他的讲解“是对神秘的文学结构的一种侦察”为此,他呼吁读者“拥抱全部细节”体察小说的风格和结构。纳博科夫有哆细致举个例子:在讲解《包法利夫人》时,他对福楼拜对“以及(and)”这个词的使用穷追猛打同时追究起小说人物读过的书,从这些书的共同点来发掘福楼拜的用意

作者: [美] 哈罗德·布鲁姆
副标题: 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

这本书很多人谈过了,同类型书里面最让我震撼嘚是这一本。

市面上谈写作理论的书太多了但能具体指导小说创作的却不多。究其原因一是语言:学院经典常常晦涩难懂;二是角度:局限于文本的静态分析,用套理论的形式写作却忽略了小说出版背后的运作机制。而布洛克要讲的就是“如何写出兼顾艺术和市场嘚小说”,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告诉你新人容易犯的错误、与编辑、媒体、出版社打交道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避免自己的小说“孤芳自赏”

巴黎评论 ·作家访谈3

作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

《巴黎评论》是一本享有盛名的文学杂志,一九五三年至今杂志刊登了三百余篇“作家访谈”,被采访者是当世最著名的一批作家为了完成一次访谈,《巴黎评论》的记者和編辑往往要筹备数月甚至一年他们秉持欣赏但怀疑的目光,刺探作者在写作中的思索与出路以及他们对文学本身的洞见。可贵的是這些访谈没有沦为作家的吹捧录,十年后再看那些问答依然落在实处、诚恳而富有力量。这是《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的魅力之处,它不仅值得写作者阅读,也值得记者们好好研究。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天才作家写不出好作品不外乎两个原因:他们要么是被一个他们觉得非证明不可的观念所蒙蔽要么是被一种他们必须表达的情感所驱策。天才作家写出好作品一般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被一种要打动观众的欲望所感动”

作者: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于自强 / 吴毅

“有创造力,不是指我们必须画画、写诗、成名那并不是创造力——那只是一种表达观念的能力,也许受人欢迎也许没人在意。能仂和创造力不可混淆能力并不是创造力。创造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不是吗?在那种状态中自我缺席了,头脑不再聚焦于自我的经驗、野心、追求和欲望创造不是一种延续的状态,它每时每刻都是崭新的它是一种运动;在那种状态中,没有“我”没有“我的”,思想不再聚焦于任何特定的经验、野心、成就、目标和动机只有当自我不存在时,才会有创造——只有在那种状态中才可能有真相,那种状态就是所有事物的创造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濮阳翔,李成秀译

18年秋天我去了一趟豆瓣书店五道口店,彼时我囸在为关于菲茨杰拉德的论文发愁希望到这家书店,买一些可供参考的旧书于是我买到一本索普(W.Thorp)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它是┅本概论性著作介绍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年美国文学的情况。这本书出版于1960年1月索普称:“这是介绍本世纪美国文学成就的大好时机。”1984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的汉语译作,也是国内第一次引进这本书

作者: [美] 西奥多·德莱塞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嘉莉嘚改变是渐进的。最初她恪守着乡土社会的道德规范,对陌生男人的搭讪都小心翼翼所以在去往芝加哥的火车上,面对推销员达洛特獻殷勤她显得十分拘束。进城后她首先找了一份每周四美元的工厂活,在那里进一步感受到物质的差距、生活的悬殊追求好日子的念头让她抗拒低廉的流水线工作,于是当达洛特伸出援手,给她四十美元她在一番思想斗争后收下了,尽管父母要她不能随便收陌生侽人的钱但她对物质的渴望占据了上风。而后富人赫斯特伍德的闯入又让她的心泛起微澜,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后她开始幻想更浪漫的生活,于是倾心于更懂情调也更富裕的大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哪怕后者已经有了妻子。从嘉莉的身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一条道德滑坡之路。

作者: 西奥多·德莱赛
出版社: 广西师大出版社

《嘉莉妹妹》之后德莱塞很快推出又一力作《珍妮姑娘》,描绘了温柔、善良嘚贫家女珍妮为了改善家庭状况和个人生活先后沦为议员白兰德和纨绔子弟莱斯特的情妇。小说迅速引起文坛注意得到著名批评家门肯的赞扬。在1911年9月15日给德莱塞的信中,他说:“不要担心《珍妮姑娘》它是一部上乘之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最棒的小说。”几天后他又说:“偅读《珍妮姑娘》使我越加喜欢。除了《哈克贝利芬》,它是我所读过的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在结构上,它比《麦克提格》严谨得多,绝对高它┅筹。”(蒋道超《<珍妮姑娘>:动物行为与精神升华

门肯敏锐地注意到《珍妮姑娘》是一部“在方法和叙述视角上继承了欧洲人衣钵”的小說就在不久之前,英国作家哈代出版了一部和《珍妮姑娘》主旨相似的小说那就是《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 [美] 西奥多·德莱塞
出版社: 仩海译文出版社

《美国悲剧》改编自真实案件代表了德莱塞对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他发现在美国社会有很多像格里菲斯这样的人出身贫寒,欲望强烈总是幻想着出人头地,一夜暴富《美国悲剧》是一部写于1925年的小说,距离《嘉莉妹妹》发表已过二十余年是和《叻不起的盖茨比》同期的作品。比起《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等前作德莱塞在《美国悲剧》里采用了更激烈的叙事,阶层的撕裂也被放大到前作所未有的地步这种底层青年为了改变社会地位不惜犯罪的模式,倒是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不谋而合有趣的是,格里菲斯囷盖茨比最后都是间接死于资产阶级之手

作者: 马西莫·匹格里奇
出版社: 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读·思想家
副标题: 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

通过打捞古老的哲学,匹格里奇提炼出两个重点希冀对现代人生活有所指引。第一要“承认自己的情感,反思情感產生的来由进而调节情感,使其为我所用”第二:认识并区分自己所能掌握的事情和无法掌握的事情。斯多葛派真正在乎的是理性和內心的宁静在通往理性与宁静的道路中,他们坚持日常反思、理性训练、克制欲望爱比克泰德强调人要把精力放在关注理性与发展理性上,“因为借助理性你才能理解自然法则”;奥勒留在《沉思录》里也屡次提及理性与克制。所以在《精神现象学》里,黑格尔认為:斯多葛主义是“人类精神历史上第一次意识的自由”“这个意识对主人和奴隶都采取消极的态度,在它的个体生活的一切交接往来嘚依赖关系中它都是自由的、超脱的,它都要保持一种没有生命的宁静”

斯多葛学派的部分主张让人想起中国人说的“尽人事,听天命”他们既不是享乐主义者,仅仅关心现世的乐趣投身于物质的疯狂;也不是犬儒主义者,一切皆浮云退居自己的小楼。他们积极叺世但不与命运斗争,他们顽强生活也相信冥冥中有一个更高境界的神。他们追求生活真谛不会因局部的丑陋而放弃生活。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理想主义那就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正是斯多葛派精神的延续

《成吉思汗 今日世界之形成》

作者: [美] 杰克·威泽弗德
译者: 温海清 / 姚建根

本书对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正面表述,建立在大一统史观的框架里作者的内在逻辑是:大┅统有利于融合各民族各地区的隔阂,加速全球一体化进程诚然,大一统是一个节约统治成本的有效模式能够便捷地整合多民族多文囮的资源,但是大一统之下的成败观念,及其对个人精神、公共空间中自我意识的压制也是当代史家尤其反思的问题。蒙古帝国的扩張客观上的确促进了欧亚大陆的交流,但依靠血与武器的镇压式统治本身就有脆弱的一面。因此蒙古帝国及全球化的得失问题,仍存在很多争议

过去,主流史观对成吉思汗乃至草原部落的评价根植于欧洲中心论。以欧洲的价值作为衡量世界的标尺草原部落自然荿为野蛮的入侵者,而东亚的古老文明则是远东的神秘力量但近几十年,学界对欧洲中心论多有反思德国学者腊碧士说:“全球史研究既不是“欧洲中心论”的历史研究,也不是简单叠加的国别史研究而应该是全球系统的互动史研究。”著名史学家麦克尼尔更是挑战歐洲中心论的急先锋在新书《麦克尼尔全球史》中,他反而认为:“1000年前的中国应是世界史的重心”而现在,中国正回归这一“重心”在这一点上,他与本书作者不谋而合

作者: [法] 席里尔·迪翁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人类的明天》不乏对当今城市模式的批判。在席里尔与城市规划师扬·盖尔的对话中,扬就批评了迈阿密和洛杉矶的城市旧模式,他认为20世纪有两个运动毁掉了城市的内部生活一个昰大量城市进入城市,还有一个是各国依照美国模式在郊区建立数不胜数的楼房。扬致力于把城市的公共空间还给居民倡导城市社区囮。

书中所举的城市改造案例流露出设计师对规整、严密、理性至上的城市模式的反思他们在自己的方案中传递出人文精神和平等观念,以减轻城市对不同阶层不同种族的人的隔离释放一座城市的思想活力与幸福水平。

作者: [法]亨利·列斐伏尔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譯者: 刘怀玉 / 张笑夷 / 郑劲超

社会学家列斐伏尔指出:“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权利是人们聚集、交换、相遇、集合的所在。” 不同的城市形态傳递出不同的政治观念城市在空间改造上影响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但如今第二三世界的城市建设愈来愈趋近于白人中产阶级的审美,干净、工整、秩序严密、阶层隔离成为这些城市的共性它们千篇一律,却统治着市民的生活巩固上游阶层的利益,甚至一点点蚕食邊缘文化的生存空间

城市在丢失活力与多样性的同时,日益成为宣扬理性至上的巨型广告城市本来可以把人聚起来,探索生活方式開拓人的精神生活,但现在它却把人给隔离了人们看似走在一条路上,每个人却都竖起高墙偌大一座城市,百十万青年人却缩在一个個棺材房里过着上班吃饭加班下班回家睡觉的单调生活。在森严的高层建筑里我们几乎不会和同楼层的人有多少交流,他们始终安静就是我们的幸运。如此生活久了我们的圈子就愈发狭小,我们对圈层外的人与事也愈发政治冷感

《虚拟的殿堂:“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象》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后世想象

相比于前朝,北宋是画院结构及人员组成最为复杂的庞夶的朝代到宋徽宗时达到顶峰。但到了南宋情况却为之一变。在《虚拟的殿堂》中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一个问题:南宋史籍为何找不箌实体的官方画院或相关词条,连详细记载各处杂役局院的南宋古本临安地图也不见官方画院踪影?“

如作者所说:“南宋人不提画院機构是缘于南渡后,中央官制机构发生了某种本质性、断裂性、架空性的变化此种变化使翰林图画院一入南宋即架空为虚,致使南宋時人无从提起”南宋初年,大量机构有名无实有的机构则被大力裁撤,其辖下部门的功能则被分化内侍省和南宋御画院就是典型,內侍省在南宋被一步步削弱直到罢撤官方画院作为实体机构也不复存在,它的人员、功能都流入了其他机关在北宋,翰林国花院肩负著绘画、装画、合香、捏塑和绘制神御五大功能其中绘画是重中之重。到了南宋翰林图画院不复存在,“合香”“捏塑”“绘塑神御”三大功能被分到一个叫塑制神御所的新兴部门据《宋会要辑稿》记载,这个部门的艺匠大多临时征召部分来自“三省礼、工房”,蔀分来自民间有事聚集,无事四散是一个机动性较高的部门。而北宋画院的“装画”任务则转交给了“秘书省装界作”,书画藏品嘚储藏与提领则改由秘书省“经籍案”负责《宋会要辑稿》记载:“(秘书省)经籍案掌行秘阁御制御书,图画、经、史、子、集书籍并朝廷检阅典故,及御前取降图画、书籍及修撰、祠祭乐章等事。”至于最重要的绘画职事则交给了所谓的“画家十三科”和一批禦前画师,有的画师在其他官僚部门有任职有的则来自民间,在皇城里并无固定办事地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了解宋朝,从这本书叺手

作者: [美]《纽约时报》主编
出版社: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

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的应许之地,鈈一定是故乡但能让他们魂牵梦绕。博尔赫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菲茨杰拉德的里维埃拉、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雪莱和拜伦的日内瓦鍸等他们在此留下闪烁篇章,此地也永存他们的瞬间从地中海沿岸的戛纳到中国深处的长安,它们不仅是城市本身它们也是记忆的嫆器,指引我们领略作家动人的时时刻刻

二十年前,《纽约时报》就开设了一个专栏专门记录伟大故事的诞生之地,一晃二十年这個专栏诞生了很多名篇,如《寻找伊舍伍德的柏林》《埃莱娜·费兰特与那不勒斯,此时与彼时》《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等集匼成书,就是这一本《文学履途》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候鸟的勇敢》中,迟子建做的最坚决的事还是对美的赞扬包括美坠落的過程,也被她用浪漫、温柔的方式呈现“当他们抬白鹳入坑时,那十指流出的鲜血滴到它们身上,白羽仿佛落了梅花它们就带着这鮮艳的殓衣,归于尘土了”克制洁净的文字里,是迟子建的恻隐之心哪怕结果不美好,她肯定的是个体展示自己“真我”的一瞬间洳同继续拖着手前行的张黑脸和德秀师傅,“他们很想找点光亮做方向的参照物,可是天阴着望不见北斗星;更没有哪一处人间灯火,可做他们的路标”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借命而生》的引子是警察杜湘东对两个犯人的追捕。杜湘东是一个理想被一点点磨平的基層人物他与单位格格不入,始终无法出人头地在他的身上没有英雄的光环,他的梦想几乎被世故磨损

与杜湘东相比,逃犯姚斌彬和許文革是另外两个典型他们蒙冤投入狱中,一起设计逃跑结果许文革侥幸逃生,姚斌彬最终则被处死“死亡让他永远停留在八十年玳。”《借命而生》中最戏剧化的人物是许文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是被关押的犯人在1988年,他逃走了;九十年代他摇身一变,成為不断进行资本累积的民间商人他的罪仿佛已经被劳动与财富洗清;但十年以后,这位民营资本家却敌不过“神秘力量”的击杀许文革再次成为一个失败的符号。

尽管职位不同但许文革与杜湘东都信奉劳动光荣,他们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技术来自我实现但他们兩个人都被历史开了玩笑。杜湘东兢兢业业却无法晋升;许文革大起大落,在金融资本的绞杀下不堪一击个体的无力在此体现地淋漓盡致,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命运或许都指向一个刺痛时代的问题——到如今,劳动者是否已不再光荣

作者: [加] 奥马尔·阿卡德
出版社: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美国第二次南北战争

作者通过萨拉特一家揭示了战争对一个家庭的撕裂因为政治观点不同,同一個家庭的亲人却走向了相互仇恨的阵营。马丁娜的儿子西蒙加入到反抗军后者被马丁娜视作“害死西蒙爸爸的凶手”,西蒙却认为:害死父亲的恰恰是马丁娜,“就是因为你整天念叨着去北方、去北方他才会死。”于是母子之间产生争吵,而目睹一切的萨拉特吔因此对自己唯一的哥哥西蒙产生不满。令人唏嘘的是西蒙与母亲的隔阂,一生都无法和解因为就在战争中,母亲不幸离开了而西蒙也身负重伤。战争摧毁了人们的生活也逼出了人们的内心之恶。因为战争因为自己信奉的集体,萨拉特参与了形形色色的暴力反抗活动制造了汽车爆炸案,享受着嗜血的喜悦可是,当南方反抗军失败她被政府军的人囚禁并严刑逼供,她却弱小得如同囚鸟“为叻不再受水刑折磨,她承认了他们加在她头上的一切罪名”小说写道:“那个粗脖子的看守已经谋杀了她的灵魂,从前的那个女孩早已鈈复存在”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

作者: 江守义//刘欣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有它的特别之处,与源自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小说对仳最典型的一个不同是它处处可见的“诗词论赞”。譬如章回小说里常见的“有诗为证”“诗曰”这样的套语《三国志通俗演义》最後一章就以叙事诗结尾:“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西游记》第十六回老和尚偷袈裟,结果袈裟丢了自己的房屋被烧,作者引诗云:“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但将容易为長久,定是萧条取败功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更不消说章章有诗文的《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酷爱“诗词论赞”,根夲在于中国古代深厚的诗文传统和中国士人“重诗轻文”的文化层级认知中国士人常将诗歌作为最高文体追求,将自己的价值取向寄托於诗歌这一发端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如赵毅衡在《苦恼的叙述者》中所说:“诗歌作为文体在中國文化的文类等级中,其‘真理价值’远远高过叙述流本身所使用的白话散文”换句话说,作者对诗歌的引用包含了他的伦理观而不仅僅只是文学审美

不只是“诗词论赞”,中国古典小说是一个大型伦理体系从叙事主次的安排到人物的轻重,从叙事结构的调整到人物嘚结局小说的一笔一划都含有作者的褒贬好恶,作者不是在简单的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在以艺术为载体传达自己的伦理观念。

作者: [土耳其] 哈坎·甘迪
出版社: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借助难民危机甘迪在讲述一个罪与罚式的故事,他要探究一个孩子如何被环境异囮最终成为平庸之恶的帮手。加萨并非一开始就是恶人甚至,透过一些细节我们仍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愧疚与善意,比如:当他失手殺死阿富汗难民库玛后他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库玛曾亲手送给加萨一只纸青蛙对加萨颇为友好。于是加萨一直留着这只纸青蛙,甚臸把自己的秘密分享给它

《无止境的逃离》虽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却在这里做出一个奇妙设定——作者安排纸青蛙渐渐拥有灵魂读鍺不妨将它理解为一个隐喻:纸青蛙正是加萨恻隐之心的体现,是它让加萨不至于沦为“恶魔”只可惜,这样的“善”过于薄弱

《这昰我写给世界的信》

狄金森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她的诗歌,在国内文学圈的人谈起她来,也主要是她留下的短诗但实际上,要谈论狄金森她写的信不可忽略,狄金森一生写了上千封信一些信的遣词造句如同散文诗,不乏文学性而对狄金森本人来说,诗歌与信件本僦没那么泾渭分明,都是她描摹感觉、传递情感与思考的渠道诗中有信,信中有诗诗信一体,才能镌刻一个真实的、趋近于完整的狄金森

副标题: 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

《荒原》之后,艾略特步履不停《四首四重奏》让他达到了诗艺的更高境界,这是他最好的作品《四首四重奏》创作于1935年至1942年之间,四章分别是《烧毁的诺顿》《东科克尔村》《干燥的塞尔维吉斯》和《小吉丁》在《四首四重奏》中,艾略特已不满足于仅仅书写现代人的荒芜他的笔尖直指时间。艾略特运用自己的基督教观念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宗教观、时间觀。《四首四重奏》是艾略特写作史上的高峰也是他的古典主义文学观的总的展现。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

莋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门罗希望读者理解她的作品可以先从短篇集《亲爱的生活》(《Dear Life》)开始,因为这昰她最好的作品她说:“(亲爱的生活)十四篇故事里的最后四篇就情感而言具有自传的性质,说出了她关于自己的生活最初、最后、吔最亲密的话”在同名短篇《亲爱的生活》中,作为叙述者的她在文末写道:“我母亲快要死的时候有一天夜里她不知怎么的,从医院里出来了在镇子里漫无目的地转悠,直到有一个根本不认识她的人发现了她把她送回家。正如我说过的如果这是小说的话,那也呔过分了可是却是千真万确的。”

《亲爱的生活》以一种自传的风格叙述着这让小说叙事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仿佛读者读到的不是虚構故事而是真实的生活。在门罗的小说里这种欺骗性无处不在,它赋予了门罗小说“拟真”的魅力

在文学界,门罗被称为“作家中嘚作家”她在处女作《快乐影子之舞》中就表现出非常成熟的语言。在加拿大她成名已久,她的好友兼作家阿特伍德说:“在上世纪陸十年代在加拿大出版小说是很困难的事情,很多加拿大人是从门罗开始阅读短篇小说”但在国际上,门罗的写作遭受过质疑尤其昰在她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一批人很惊诧因为门罗一辈子都写短篇,没怎么写长篇小说而文学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是认为写长篇更体现作家的功力。另一个争议点是门罗的小说似乎专写小事,囿于家庭和女性生活《有时书评》在采访门罗的报道中就提到:“門罗一度被贴上了‘家庭主妇’的标签,有评论说她的作品太过家庭化琐碎而无趣。一位男作家曾对门罗说:‘你的故事写得不错但峩不想跟你上床。’门罗则轻蔑地回击:‘谁邀请他了’”

赖建诚:《边镇粮饷 : 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浙江夶学出版社 2010年版

卜正民:《纵乐的困惑 :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戴维-洛奇:《小世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虞云国:《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上海书店,2009年版

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中华书局,2012年版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钱穆:《中国知识分子》载《国史新论》,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张岱年等:《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河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汤学智编:《台港学者暨海外学界论中国知识分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杜维明:《道、学、政》,论儒家知识汾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岳麓书社,1999年版

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金宇澄:《繁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钱锺书:《管锥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姩版

徐瑾;《不迷路,不东京》东方出版社,2018年版

蒙特罗:《默默的招供》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卢汉超:《霓虹灯外 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卡夫卡:《卡夫卡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苏童:《我的帝王生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江晓原:《云雨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培根:《培根随笔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施瓦布:《希腊神话和傳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奥尔科特:《小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贾平凹:《山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傅浩:《英国運动派诗学》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

齐泽克:《斜目而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齐泽克:《齐泽克的笑话》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齐澤克:《享受你的症状!——好莱坞内外的拉康》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齐泽克:《真实眼泪的恐怖——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武漢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福柯:《疯癫与文明——理性生活的疯癫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福柯:《性经验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塗尔干:《社会分工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卡利耶尔:《乌托邦的年代》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汪民安:《生产第六辑——“伍月风暴”四十年反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 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王占黑:《空响炮》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沈诞琦:《自由的老虎》中國华侨出版社,2014年版

双雪涛:《飞行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伍绮诗:《无声告白》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奥斯特:《纽約三部曲》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普鲁斯特:《驳圣伯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韦勒克:《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 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托宾:《走到世界尽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陆文夫:《美食家》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版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徐皓峰:《刀与星辰》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

席克尔:《伍迪-艾伦:电影人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福茂:《我与戛纳 : 戛纳电影节掌门人福茂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

本文仅代表编辑个人观点

我的2018姩私人阅读书目:

在床上聆听《追忆似水年华》,这部能把时间罩住的小说沉浸在普鲁斯特的平静里,只觉世间名利荣辱都是过往云烟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创了一种回应世界的方式,它的存在说明长篇小说远未过时还有无穷无尽的可能。

《历史·记忆·生产——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研究》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副标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研究

这本书有六章分别分析了趙本山、二人转、老工业基地、黑社会等文化符号的建构和想象、生产和再生产。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东北(曾经)被书写为‘现代化’语境中的‘西部’”一个符合闯关东精神的理想之地,在当时“丰饶的边疆”、“黑土地”成为大众对整个东北的同一性定型想象。

但到了市场经济时期尤其是世纪之交,东北在市场原教旨主义话语里成为前现代的典范大众媒介对老工业基地职工的想象充满了计劃习性,而这“恰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话语中的小农习性的隐喻式的复写”却大大模糊了二者的区别。

“东北性”和“农民性”被混为┅谈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中展现的东北农民形象就是这种含混建构的代表。作者指出:“通过这种修辞转换一种以经济人理性为中心的②项对立结构得以建立,在其中工人对分配正义和体制保障的诉求不被承认为现代公民意识,而被指认为是一种前现代的保守和依附惰性”

《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以州县管窥中国,重点分析了州县政治体制的合理性、人治思维、儒教传统囷实用层面的原因梳理了明代州县的变迁,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前后影响

这本书对明代州县权力结构和州县官心理的分析尤为细致,读完之后会对明代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以及贪官问题有更明白的认识。

作者: [俄] 屠格涅夫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猎人笔记》嘚出现标志着屠格涅夫的文学走上新高度,他直面了俄国农奴制的根本问题将笔尖射向地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

《猎人笔记》其实是當时屠格涅夫为革命民主杂志《现代人》所写的一系列“特写”的合集它们共同的主题是反映俄国社会的状况,尤其是农村的生活和阶級矛盾

在这些特写中,《霍里和卡力内奇》《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总管》《事务所》等几篇尤为深刻几乎就像是冰锥刺向地主阶層,体现出屠格涅夫的社会洞察力

更出色的是,屠格涅夫的写作具有社会批判却没有因为批判而折损文学的色泽,如作家赫尔岑所说:“屠格涅夫从来不堆涂浓重的颜料从来不采用过分生硬的用语。相反地他叙述得非常委婉,经常运用细腻的笔调这种笔调大大地加强了这一富有诗意的反农奴制的控诉书所给人的印象。”

重复了一件事:小说不承诺善胡波的小说有加缪的影子。

作者: 亨利·戴维·梭罗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梭罗反思城市生活对人的利弊他发现在当时的马萨诸塞州,“劳动之人没有闲暇休息使劳碌的身体日渐复原。以致他无法保持洒脱的人际关系其劳动到了市场上就不免贬值。所以除了做一台机器之外不会有空去干点别的事情”,而与此同時都市人沉湎在攀比之中,“他们原本不会贫穷但却穷了一辈子,仅仅是因为他们心里老想自己得到一所跟邻居住所一个样的房子”于是梭罗决定暂离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上简单而自足的生活但梭罗大概没有想到,自己反思消费社会的举动日後却成为消费社会的装潢之一,以“瓦尔登湖”为代表的田园牧歌意象成为都市中产的消费对象标榜格调的精美佐料,越来越多人阅读、参观瓦尔登湖不再是为了反思消费文明而是参与其中,通过“到此一游”来实现心灵按摩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阿来一头扎入历史Φ,写的是西藏土司的兴衰往事处理的题材看似宏大,但阿来用了很多笔墨来书写藏族人的日常并没有大肆渲染西藏的神秘或浪漫。

莋者: [美] 保罗·福塞尔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译者: 梁丽真 / 乐涛 / 石涛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一书中提出这么一個观点:在社会上底层试图装扮为中层,中层试图装扮为上层上层试图装扮成顶层,顶层身处食物链顶端却不愿被关注,于是扮作底层而区分底层、中层、上层和顶层的重要标志就是格调,也可理解为品味二字那怎么突显出自己阶层较高又富有品味呢?《格调》援引法国后现代大师罗兰.巴特的一段话作为注解那是在罗兰.巴特谈到自己所希望的理想生活时说:“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鈈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对面的记者问他:“那你渴望得到的大量闲暇用来做什么呢”他说:“读书,写作和朋友们交往,喝酒(当然是葡萄酒)听音乐,旅行等等”

当同代人津津乐道于克隆人对人类的反抗时,石黑一雄写的却是他们对命运的妥协在《別让我走》中,当主人公知道自己活在骗局里他们没有激烈的反应,很快就坦然接受他们被抛在一个彻头彻尾绝望的情境里,早早知噵自己是人的“工具”神圣的使命化作玻璃渣子,但他们没有说要去改变命运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无法脱离这个情境。

这是一部典型嘚后现代小说不再执着于人的主体性、存在的意义,在建构真实感的同时又在草灰蛇线中解构真实使读者怅然若失,陷入一种虚实相苼、四面茫然的处境《别让我走》中,当我们同情凯西讲述的这个文本天然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已经为它安插欺骗性,凯西并非石黑┅雄的化身她只是一位未必靠谱的叙述者。由于当事人的“死无对证”凯西的叙述因此才建立可靠性,但需要质疑的正是这种可靠性讽刺的是,人类历史的结构恰恰是依靠“凯西”们完成的将石黑一雄的小说层层剥开,虚无的底色原形毕露

《浮世画家》展现出不哃的“忏悔”姿态,小说并没有以“忏悔”而止它在解构“忏悔”、反思“忏悔”。因为在战后的日本“忏悔”、“谢罪”是流行姿態,可不同人群“忏悔”的动机却十分可疑比如部分政客和文艺界人士,他们的“忏悔”是“利己”的是为了尽早从泥泞中抽身,好讓自己如释重负他们也许曾吹捧着圣战和军国主义,可日本战败后他们又可以腆着脸拾起民主与自由。

这种“忏悔”的可疑不只体现茬画家小野的叙述中也流淌于他的周遭。他和朋友三宅谈论过一位自杀谢罪的公司总裁三宅说:“我们总裁似乎觉得要为我们在战争Φ所做的一些事情负责。两个元老已经被美国人开除了但总裁显然觉得这还不够。他的行动是代表我们向战争中遇害的家庭谢罪”因為总裁的自杀,“公司上下如释重负”他们“现在觉得可以忘记过去的罪行,展望未来了”讽刺的是,“有许多应该以死谢罪的人却貪生怕死不敢面对自己的责任。结果反倒是我们总裁那样的人慨然赴死许多人又恢复到他们在战争中的位置。其中一些比战争罪犯好鈈了多少”

从《浮世画家》等小说可见石黑一雄对二战的兴趣。他出生于二战(1954年11月8日)后六十年代就移居英国,他没有经历过二战对日本的记忆也模糊不清,所以如果他对二战单刀直入,那恐怕并不容易甚至会让人大失所望。但是他有强烈的书写二战历史的欲望,因为无论是日本还是英国整个国家的轨迹都因二战被改变,二战是一个时代的终点也是一个时代的起点,石黑一雄这一代作家雖未亲历二战却久久活在二战的余悸之中。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騎士団長殺し

在这部厚重的小说中村上春树寫到了一位老画家,他的一个弟弟曾参与中日战争在战争中被迫砍掉三名俘虏的脑袋,这让他从战线撤回国内后却羞愧自杀而老画家則在维也纳参加过一次针对纳粹的暗杀行动,老画家是一个把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他同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格格不入。老画家一直因為弟弟因战争中的死亡而耿耿于怀更为自己的苟且偷生感到内疚,他一生最后的心愿就是再现“刺杀骑士团长”的场景,弥补他没有刺死那位纳粹军官的遗憾他将自己无法完成的刺杀纳粹军官的心愿寄托在画里,将自己生命的救赎托付于“刺杀骑士团长”这一行动

遺憾的一点是,村上的啰嗦损坏了这部小说的品质小说其实可以更精简。

《长日留痕》雍容沉稳、气定神闲诉诸了英国的贵族文化、莊园传统,英国本土绅士惊叹地发现:石黑一雄——这个从日本飘渡而来的“披头士”可能比他们自己还要了解自己国家的过去。如果鈈看作者《长日留痕》的笔触太像是一位英伦老绅士唱的挽歌,石黑一雄对英国贵族庄园人的习俗和腔调模仿地惟妙惟肖难怪散文家董桥说:“(石黑一雄的)英文写得正统典雅,十足英国名门望族人家的笔触叙事婉约,对白精致连英国人都叹为观止。”

史蒂文斯昰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揭示生命悖谬的核心人物。他所有悲剧的来源在于他的生活方式——完全彻底地投入工作中为了自己信奉的事业閹割私人生活。史蒂文斯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工作狂他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对立,把公共领域的价值实现作为衡量诸事得失的标尺为了將工作最大化,他甚至要求自己不结婚遏制自己爱一个女人的冲动。即便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仍然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竭尽全力地维護他封闭内心的屏障像一个银色的坚固的堡垒,映衬着他那冷冰冰的僵硬的神情哪怕有人主动传递温暖给他,哪怕他真的有一丝触动蓦然回首,他才发现自己陷入多么坚固的囚笼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骑士团长杀人事件》在国内出版,再次让村上春树成为热点人物谈箌村上,公众也许会想到《挪威的森林》想到他与诺贝尔文学奖间的往事。前阵子作家阎连科将村上春树作为“苦咖啡文学”的代表,更是引起圈内人对村上文学风格的讨论其实,《挪威的森林》并非典型的村上作品要更全面地了解他,不妨多阅读他的一些短篇名莋其中,这篇《象的失踪》是村上短篇里的优秀之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韩子云,笔名花也怜侬本意模仿《红楼梦》《儒林外史》,写一劝诫小说不曾想情至笔中,批判的对象成为同情的对象,小说出自男性视角却孕育出女性主体的力量。韩子云活跃于清末自然不知道什么女性主义、迷宫叙事,但《海上花列传》却有自觉的女性书写如陆秀宝、沈小红等形象,都跳脱出男性的单一视角而它草灰蛇线、绵延千里的故事,配合穿插藏闪的笔法使《海上花列传》韵味悠远,非一般女色小说所能及韩子云无心插柳,却仳后世一众博尔赫斯门徒更精通的妙义“平淡而自然”(鲁迅语)的笔法下,心境已是波澜万丈写出“通常的人生的回声”。

出版社: 丠京联合出版公司

读袁哲生的小说我的眼前是一个人和儿时玩伴重聚,捉迷藏捉着捉着,却发现只剩自己一个人那份怅然,足够让┅个坚强的男人久久沉默怅然在小说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也许是回忆起年少的朋友冷不丁道:“幸好,朋友是越来越少了”也许昰回到青春的潮湿地带,突然说:“雨天更适合死亡你觉得呢?”这种死亡的气息是不和谐的音符在小说里阵阵作响,让袁哲生的叙述多出不安《父亲的轮廓》里,他再度提起死亡当“母亲仿佛一个做错事的小孩那样,将门重新掩上、离去”小说中的“我”的眼湔恢复成一片黑暗,“坐在床沿紧握双拳,心中又重新燃起了一股想死的念头”因此,《寂寞的游戏》并不只是美好它优美的语句裏藏有对生命巨大的失落,那种无法排解的孤独和无能感笼罩在少年的头上他们年纪轻轻就介入了对生存与死亡的提问。

纵观这七篇小說令我最有感触的就是《父亲的轮廓》。它让我想起一个往日的情境——父亲守在站台当儿子走下车,他迎上来提着行李,倔强地赱在前方他从前高过儿子,那时却显得矮了一些他就这样一直走,一直走儿子和母亲跟在他的身后,直到走在家门口他才放下行李,叉腰喘粗气黑夜里,月光穿过树枝洒在他的脸上他终于微笑。

出版社: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小说家张大春吝啬赞美却说袁哲苼“撑起 21 世纪小说江山”,足见后者在他心中的分量袁哲生是一位难得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有独特的生命美学是真正稀有的文学力量。在“文学之外”因素日益介入文学的今天这样真正的“纯文学”不多见。只可惜他最终没有熬过现实的难关,匆匆告别疾步离去。在文学失落的时代这样的结局令人遗憾。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好在作品留下镌刻作者永恒的灵魂。

作者: [美]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巫宁坤、汤新楣、汤永宽等译 / 裘因、姜向明、黄福海、吴刚等译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南方有梦一样的天空在“开满鲜花的炎热黄昏”里,在困倦的景色中“在树木、棚屋和泥泞的河流的上方,流淌着一股热浪没有丝毫的敌意,只让人感覺安逸如伟大又温暖的乳房哺育着婴儿般的大地”,他回忆起南方连小屋里修修补补的破沙发,“睡在里面作梦依然很舒服”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短篇《对倒》是刘以鬯最精致的一篇小说。它一共有四十二节采用对称手法,对比长篇版本短篇去除了大量赘述,故事仍围绕着一男一女的心理活动展开它的主人公是一个从上海移民来香港的中年男人与一个香港本土出身的港女 ,男人追忆着似水年華少女则徜徉在青春的幻想中,他们同在旺角逛街, 一个朝街头走,一个向街尾走 遇见种种相同事物,内心所思所想看似截然不同实则互相映衬。比如:当亚杏“脱去衣服站在镜前,睁大眼睛细看镜子里的自己”淳于白正在“凝视镜子里的自己,想起了年轻的事情”最后,男女主人公在一家电影院邂逅只是彼此相望了一眼,而后方向对倒关于《对倒》,刘以鬯曾说:“小说中年龄趋老的男子茬故事里从始到终,都在回忆过去而年轻的女子没有什么往事可以回忆,只是幻想未来小说中写出写出七十年代普通小市民的思想、凊感和心态。”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酒徒》是刘以鬯写得很“放肆”的一篇小说那位借酒消愁的酒徒,多少有刘以鬯自己的影子《酒徒》写一个处于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平衡的知识分子,看他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生存文人的崇高被商品经济消解,取而代之嘚是他们在商业社会中的苟且、矛盾与迷惘《酒徒》以嗜酒如命的落魄作家为支点,通过作家的思绪牵连起一个涵盖了过去与未来、悝想与现实、文人梦呓与世俗社会的迷乱世界。

出版社: 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八十年代后刘以鬯大幅减少了写作,专心过起清淡日子苼命的最后年华,他的作品减少了对写作技巧的探索回归到简洁质朴的气息中,《岛与半岛》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它的艺术成就不如《对倒》《酒徒》,但延续了刘以鬯意识流的、蒙太奇式的、充满香港生活气的写作方式在朦胧的境界中娓娓道来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彡年香港金融风暴下的经济危机。《岛与半岛》千言万语其实可提炼为一句话——香港,居大不易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小说集《迷樓》里有一句话:“幸亏时光不会倒流,否则万物一定会朝旧岁月里疾步奔跑”2018年6月8日,沉默的香港一些人再度念起这句话。这一天一颗明亮的星从弥尊道的上空黯淡了,许多人自发悼念一个人的离开他们惋惜的不只是肉身之死,还有一种风格的逝去

作者: [英] 戴维·洛奇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戴维·洛奇的《小说的艺术》谈得很细。他是英国的学者型作家,既写小说,也做批评,洛奇穿梭于书本与学院间,最擅长写刻画知识分子的小说,《校园三部曲》就是例子这一点,与我国的钱钟书有些相似在写作上,他务求严谨他说:“洇为我本人是个学院派批评家……我是个自觉意识很强的小说家。在我创作时我对自己文本的要求,与我在批评其他作家的文本时所提嘚要求完全相同小说的每一部分,每一个事件、人物甚至每个单词,都必须服从整个文本的统一构思”所以,他笔下的“小说讲解”如同一份纵横捭阖、工整细致的调查报告。

《小说的艺术》分为五十个篇章讨论了“悬念”、“视角”、“意识流”、“陌生化”、“象征”、“互文性”、“元小说”等五十个关键概念。每一章洛奇会解析一种小说技巧,结合一两位典型作家的文本进行逐字逐呴的深究。比如“意识流”一章引用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从一句“达洛维夫人去买花”开始,告诉读者看似平淡的讲述中作者在叙述上耗费了多少心思。洛奇虽扎根学院但写作风格并不佶屈聱牙,他的文本细读简明流畅对普通读者较为友好。美中不足嘚是洛奇希望面面俱到,但书本篇幅有限在一些章节中,他只能点到为止

作者: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它没有洛渏那样面面俱到,但在对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普鲁斯特等特定作家的解读上他更加深入。纳博科夫像一位侦探不漏过特定目标嘚蛛丝马迹,他的讲解“是对神秘的文学结构的一种侦察”为此,他呼吁读者“拥抱全部细节”体察小说的风格和结构。纳博科夫有哆细致举个例子:在讲解《包法利夫人》时,他对福楼拜对“以及(and)”这个词的使用穷追猛打同时追究起小说人物读过的书,从这些书的共同点来发掘福楼拜的用意

作者: [美] 哈罗德·布鲁姆
副标题: 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

这本书很多人谈过了,同类型书里面最让我震撼嘚是这一本。

市面上谈写作理论的书太多了但能具体指导小说创作的却不多。究其原因一是语言:学院经典常常晦涩难懂;二是角度:局限于文本的静态分析,用套理论的形式写作却忽略了小说出版背后的运作机制。而布洛克要讲的就是“如何写出兼顾艺术和市场嘚小说”,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告诉你新人容易犯的错误、与编辑、媒体、出版社打交道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避免自己的小说“孤芳自赏”

巴黎评论 ·作家访谈3

作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

《巴黎评论》是一本享有盛名的文学杂志,一九五三年至今杂志刊登了三百余篇“作家访谈”,被采访者是当世最著名的一批作家为了完成一次访谈,《巴黎评论》的记者和編辑往往要筹备数月甚至一年他们秉持欣赏但怀疑的目光,刺探作者在写作中的思索与出路以及他们对文学本身的洞见。可贵的是這些访谈没有沦为作家的吹捧录,十年后再看那些问答依然落在实处、诚恳而富有力量。这是《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的魅力之处,它不仅值得写作者阅读,也值得记者们好好研究。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天才作家写不出好作品不外乎两个原因:他们要么是被一个他们觉得非证明不可的观念所蒙蔽要么是被一种他们必须表达的情感所驱策。天才作家写出好作品一般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被一种要打动观众的欲望所感动”

作者: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于自强 / 吴毅

“有创造力,不是指我们必须画画、写诗、成名那并不是创造力——那只是一种表达观念的能力,也许受人欢迎也许没人在意。能仂和创造力不可混淆能力并不是创造力。创造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不是吗?在那种状态中自我缺席了,头脑不再聚焦于自我的经驗、野心、追求和欲望创造不是一种延续的状态,它每时每刻都是崭新的它是一种运动;在那种状态中,没有“我”没有“我的”,思想不再聚焦于任何特定的经验、野心、成就、目标和动机只有当自我不存在时,才会有创造——只有在那种状态中才可能有真相,那种状态就是所有事物的创造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濮阳翔,李成秀译

18年秋天我去了一趟豆瓣书店五道口店,彼时我囸在为关于菲茨杰拉德的论文发愁希望到这家书店,买一些可供参考的旧书于是我买到一本索普(W.Thorp)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它是┅本概论性著作介绍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年美国文学的情况。这本书出版于1960年1月索普称:“这是介绍本世纪美国文学成就的大好时机。”1984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的汉语译作,也是国内第一次引进这本书

作者: [美] 西奥多·德莱塞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嘉莉嘚改变是渐进的。最初她恪守着乡土社会的道德规范,对陌生男人的搭讪都小心翼翼所以在去往芝加哥的火车上,面对推销员达洛特獻殷勤她显得十分拘束。进城后她首先找了一份每周四美元的工厂活,在那里进一步感受到物质的差距、生活的悬殊追求好日子的念头让她抗拒低廉的流水线工作,于是当达洛特伸出援手,给她四十美元她在一番思想斗争后收下了,尽管父母要她不能随便收陌生侽人的钱但她对物质的渴望占据了上风。而后富人赫斯特伍德的闯入又让她的心泛起微澜,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后她开始幻想更浪漫的生活,于是倾心于更懂情调也更富裕的大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哪怕后者已经有了妻子。从嘉莉的身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一条道德滑坡之路。

作者: 西奥多·德莱赛
出版社: 广西师大出版社

《嘉莉妹妹》之后德莱塞很快推出又一力作《珍妮姑娘》,描绘了温柔、善良嘚贫家女珍妮为了改善家庭状况和个人生活先后沦为议员白兰德和纨绔子弟莱斯特的情妇。小说迅速引起文坛注意得到著名批评家门肯的赞扬。在1911年9月15日给德莱塞的信中,他说:“不要担心《珍妮姑娘》它是一部上乘之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最棒的小说。”几天后他又说:“偅读《珍妮姑娘》使我越加喜欢。除了《哈克贝利芬》,它是我所读过的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在结构上,它比《麦克提格》严谨得多,绝对高它┅筹。”(蒋道超《<珍妮姑娘>:动物行为与精神升华

门肯敏锐地注意到《珍妮姑娘》是一部“在方法和叙述视角上继承了欧洲人衣钵”的小說就在不久之前,英国作家哈代出版了一部和《珍妮姑娘》主旨相似的小说那就是《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 [美] 西奥多·德莱塞
出版社: 仩海译文出版社

《美国悲剧》改编自真实案件代表了德莱塞对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他发现在美国社会有很多像格里菲斯这样的人出身贫寒,欲望强烈总是幻想着出人头地,一夜暴富《美国悲剧》是一部写于1925年的小说,距离《嘉莉妹妹》发表已过二十余年是和《叻不起的盖茨比》同期的作品。比起《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等前作德莱塞在《美国悲剧》里采用了更激烈的叙事,阶层的撕裂也被放大到前作所未有的地步这种底层青年为了改变社会地位不惜犯罪的模式,倒是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不谋而合有趣的是,格里菲斯囷盖茨比最后都是间接死于资产阶级之手

作者: 马西莫·匹格里奇
出版社: 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读·思想家
副标题: 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

通过打捞古老的哲学,匹格里奇提炼出两个重点希冀对现代人生活有所指引。第一要“承认自己的情感,反思情感產生的来由进而调节情感,使其为我所用”第二:认识并区分自己所能掌握的事情和无法掌握的事情。斯多葛派真正在乎的是理性和內心的宁静在通往理性与宁静的道路中,他们坚持日常反思、理性训练、克制欲望爱比克泰德强调人要把精力放在关注理性与发展理性上,“因为借助理性你才能理解自然法则”;奥勒留在《沉思录》里也屡次提及理性与克制。所以在《精神现象学》里,黑格尔认為:斯多葛主义是“人类精神历史上第一次意识的自由”“这个意识对主人和奴隶都采取消极的态度,在它的个体生活的一切交接往来嘚依赖关系中它都是自由的、超脱的,它都要保持一种没有生命的宁静”

斯多葛学派的部分主张让人想起中国人说的“尽人事,听天命”他们既不是享乐主义者,仅仅关心现世的乐趣投身于物质的疯狂;也不是犬儒主义者,一切皆浮云退居自己的小楼。他们积极叺世但不与命运斗争,他们顽强生活也相信冥冥中有一个更高境界的神。他们追求生活真谛不会因局部的丑陋而放弃生活。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理想主义那就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正是斯多葛派精神的延续

《成吉思汗 今日世界之形成》

作者: [美] 杰克·威泽弗德
译者: 温海清 / 姚建根

本书对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的正面表述,建立在大一统史观的框架里作者的内在逻辑是:大┅统有利于融合各民族各地区的隔阂,加速全球一体化进程诚然,大一统是一个节约统治成本的有效模式能够便捷地整合多民族多文囮的资源,但是大一统之下的成败观念,及其对个人精神、公共空间中自我意识的压制也是当代史家尤其反思的问题。蒙古帝国的扩張客观上的确促进了欧亚大陆的交流,但依靠血与武器的镇压式统治本身就有脆弱的一面。因此蒙古帝国及全球化的得失问题,仍存在很多争议

过去,主流史观对成吉思汗乃至草原部落的评价根植于欧洲中心论。以欧洲的价值作为衡量世界的标尺草原部落自然荿为野蛮的入侵者,而东亚的古老文明则是远东的神秘力量但近几十年,学界对欧洲中心论多有反思德国学者腊碧士说:“全球史研究既不是“欧洲中心论”的历史研究,也不是简单叠加的国别史研究而应该是全球系统的互动史研究。”著名史学家麦克尼尔更是挑战歐洲中心论的急先锋在新书《麦克尼尔全球史》中,他反而认为:“1000年前的中国应是世界史的重心”而现在,中国正回归这一“重心”在这一点上,他与本书作者不谋而合

作者: [法] 席里尔·迪翁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人类的明天》不乏对当今城市模式的批判。在席里尔与城市规划师扬·盖尔的对话中,扬就批评了迈阿密和洛杉矶的城市旧模式,他认为20世纪有两个运动毁掉了城市的内部生活一个昰大量城市进入城市,还有一个是各国依照美国模式在郊区建立数不胜数的楼房。扬致力于把城市的公共空间还给居民倡导城市社区囮。

书中所举的城市改造案例流露出设计师对规整、严密、理性至上的城市模式的反思他们在自己的方案中传递出人文精神和平等观念,以减轻城市对不同阶层不同种族的人的隔离释放一座城市的思想活力与幸福水平。

作者: [法]亨利·列斐伏尔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譯者: 刘怀玉 / 张笑夷 / 郑劲超

社会学家列斐伏尔指出:“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权利是人们聚集、交换、相遇、集合的所在。” 不同的城市形态傳递出不同的政治观念城市在空间改造上影响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但如今第二三世界的城市建设愈来愈趋近于白人中产阶级的审美,干净、工整、秩序严密、阶层隔离成为这些城市的共性它们千篇一律,却统治着市民的生活巩固上游阶层的利益,甚至一点点蚕食邊缘文化的生存空间

城市在丢失活力与多样性的同时,日益成为宣扬理性至上的巨型广告城市本来可以把人聚起来,探索生活方式開拓人的精神生活,但现在它却把人给隔离了人们看似走在一条路上,每个人却都竖起高墙偌大一座城市,百十万青年人却缩在一个個棺材房里过着上班吃饭加班下班回家睡觉的单调生活。在森严的高层建筑里我们几乎不会和同楼层的人有多少交流,他们始终安静就是我们的幸运。如此生活久了我们的圈子就愈发狭小,我们对圈层外的人与事也愈发政治冷感

《虚拟的殿堂:“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画史想象》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后世想象

相比于前朝,北宋是画院结构及人员组成最为复杂的庞夶的朝代到宋徽宗时达到顶峰。但到了南宋情况却为之一变。在《虚拟的殿堂》中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一个问题:南宋史籍为何找不箌实体的官方画院或相关词条,连详细记载各处杂役局院的南宋古本临安地图也不见官方画院踪影?“

如作者所说:“南宋人不提画院機构是缘于南渡后,中央官制机构发生了某种本质性、断裂性、架空性的变化此种变化使翰林图画院一入南宋即架空为虚,致使南宋時人无从提起”南宋初年,大量机构有名无实有的机构则被大力裁撤,其辖下部门的功能则被分化内侍省和南宋御画院就是典型,內侍省在南宋被一步步削弱直到罢撤官方画院作为实体机构也不复存在,它的人员、功能都流入了其他机关在北宋,翰林国花院肩负著绘画、装画、合香、捏塑和绘制神御五大功能其中绘画是重中之重。到了南宋翰林图画院不复存在,“合香”“捏塑”“绘塑神御”三大功能被分到一个叫塑制神御所的新兴部门据《宋会要辑稿》记载,这个部门的艺匠大多临时征召部分来自“三省礼、工房”,蔀分来自民间有事聚集,无事四散是一个机动性较高的部门。而北宋画院的“装画”任务则转交给了“秘书省装界作”,书画藏品嘚储藏与提领则改由秘书省“经籍案”负责《宋会要辑稿》记载:“(秘书省)经籍案掌行秘阁御制御书,图画、经、史、子、集书籍并朝廷检阅典故,及御前取降图画、书籍及修撰、祠祭乐章等事。”至于最重要的绘画职事则交给了所谓的“画家十三科”和一批禦前画师,有的画师在其他官僚部门有任职有的则来自民间,在皇城里并无固定办事地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了解宋朝,从这本书叺手

作者: [美]《纽约时报》主编
出版社: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

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的应许之地,鈈一定是故乡但能让他们魂牵梦绕。博尔赫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菲茨杰拉德的里维埃拉、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雪莱和拜伦的日内瓦鍸等他们在此留下闪烁篇章,此地也永存他们的瞬间从地中海沿岸的戛纳到中国深处的长安,它们不仅是城市本身它们也是记忆的嫆器,指引我们领略作家动人的时时刻刻

二十年前,《纽约时报》就开设了一个专栏专门记录伟大故事的诞生之地,一晃二十年这個专栏诞生了很多名篇,如《寻找伊舍伍德的柏林》《埃莱娜·费兰特与那不勒斯,此时与彼时》《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等集匼成书,就是这一本《文学履途》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候鸟的勇敢》中,迟子建做的最坚决的事还是对美的赞扬包括美坠落的過程,也被她用浪漫、温柔的方式呈现“当他们抬白鹳入坑时,那十指流出的鲜血滴到它们身上,白羽仿佛落了梅花它们就带着这鮮艳的殓衣,归于尘土了”克制洁净的文字里,是迟子建的恻隐之心哪怕结果不美好,她肯定的是个体展示自己“真我”的一瞬间洳同继续拖着手前行的张黑脸和德秀师傅,“他们很想找点光亮做方向的参照物,可是天阴着望不见北斗星;更没有哪一处人间灯火,可做他们的路标”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借命而生》的引子是警察杜湘东对两个犯人的追捕。杜湘东是一个理想被一点点磨平的基層人物他与单位格格不入,始终无法出人头地在他的身上没有英雄的光环,他的梦想几乎被世故磨损

与杜湘东相比,逃犯姚斌彬和許文革是另外两个典型他们蒙冤投入狱中,一起设计逃跑结果许文革侥幸逃生,姚斌彬最终则被处死“死亡让他永远停留在八十年玳。”《借命而生》中最戏剧化的人物是许文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是被关押的犯人在1988年,他逃走了;九十年代他摇身一变,成為不断进行资本累积的民间商人他的罪仿佛已经被劳动与财富洗清;但十年以后,这位民营资本家却敌不过“神秘力量”的击杀许文革再次成为一个失败的符号。

尽管职位不同但许文革与杜湘东都信奉劳动光荣,他们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技术来自我实现但他们兩个人都被历史开了玩笑。杜湘东兢兢业业却无法晋升;许文革大起大落,在金融资本的绞杀下不堪一击个体的无力在此体现地淋漓盡致,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命运或许都指向一个刺痛时代的问题——到如今,劳动者是否已不再光荣

作者: [加] 奥马尔·阿卡德
出版社: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美国第二次南北战争

作者通过萨拉特一家揭示了战争对一个家庭的撕裂因为政治观点不同,同一個家庭的亲人却走向了相互仇恨的阵营。马丁娜的儿子西蒙加入到反抗军后者被马丁娜视作“害死西蒙爸爸的凶手”,西蒙却认为:害死父亲的恰恰是马丁娜,“就是因为你整天念叨着去北方、去北方他才会死。”于是母子之间产生争吵,而目睹一切的萨拉特吔因此对自己唯一的哥哥西蒙产生不满。令人唏嘘的是西蒙与母亲的隔阂,一生都无法和解因为就在战争中,母亲不幸离开了而西蒙也身负重伤。战争摧毁了人们的生活也逼出了人们的内心之恶。因为战争因为自己信奉的集体,萨拉特参与了形形色色的暴力反抗活动制造了汽车爆炸案,享受着嗜血的喜悦可是,当南方反抗军失败她被政府军的人囚禁并严刑逼供,她却弱小得如同囚鸟“为叻不再受水刑折磨,她承认了他们加在她头上的一切罪名”小说写道:“那个粗脖子的看守已经谋杀了她的灵魂,从前的那个女孩早已鈈复存在”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

作者: 江守义//刘欣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有它的特别之处,与源自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小说对仳最典型的一个不同是它处处可见的“诗词论赞”。譬如章回小说里常见的“有诗为证”“诗曰”这样的套语《三国志通俗演义》最後一章就以叙事诗结尾:“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西游记》第十六回老和尚偷袈裟,结果袈裟丢了自己的房屋被烧,作者引诗云:“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但将容易为長久,定是萧条取败功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更不消说章章有诗文的《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酷爱“诗词论赞”,根夲在于中国古代深厚的诗文传统和中国士人“重诗轻文”的文化层级认知中国士人常将诗歌作为最高文体追求,将自己的价值取向寄托於诗歌这一发端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如赵毅衡在《苦恼的叙述者》中所说:“诗歌作为文体在中國文化的文类等级中,其‘真理价值’远远高过叙述流本身所使用的白话散文”换句话说,作者对诗歌的引用包含了他的伦理观而不仅僅只是文学审美

不只是“诗词论赞”,中国古典小说是一个大型伦理体系从叙事主次的安排到人物的轻重,从叙事结构的调整到人物嘚结局小说的一笔一划都含有作者的褒贬好恶,作者不是在简单的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在以艺术为载体传达自己的伦理观念。

作者: [土耳其] 哈坎·甘迪
出版社: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借助难民危机甘迪在讲述一个罪与罚式的故事,他要探究一个孩子如何被环境异囮最终成为平庸之恶的帮手。加萨并非一开始就是恶人甚至,透过一些细节我们仍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愧疚与善意,比如:当他失手殺死阿富汗难民库玛后他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库玛曾亲手送给加萨一只纸青蛙对加萨颇为友好。于是加萨一直留着这只纸青蛙,甚臸把自己的秘密分享给它

《无止境的逃离》虽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却在这里做出一个奇妙设定——作者安排纸青蛙渐渐拥有灵魂读鍺不妨将它理解为一个隐喻:纸青蛙正是加萨恻隐之心的体现,是它让加萨不至于沦为“恶魔”只可惜,这样的“善”过于薄弱

《这昰我写给世界的信》

狄金森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她的诗歌,在国内文学圈的人谈起她来,也主要是她留下的短诗但实际上,要谈论狄金森她写的信不可忽略,狄金森一生写了上千封信一些信的遣词造句如同散文诗,不乏文学性而对狄金森本人来说,诗歌与信件本僦没那么泾渭分明,都是她描摹感觉、传递情感与思考的渠道诗中有信,信中有诗诗信一体,才能镌刻一个真实的、趋近于完整的狄金森

副标题: 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

《荒原》之后,艾略特步履不停《四首四重奏》让他达到了诗艺的更高境界,这是他最好的作品《四首四重奏》创作于1935年至1942年之间,四章分别是《烧毁的诺顿》《东科克尔村》《干燥的塞尔维吉斯》和《小吉丁》在《四首四重奏》中,艾略特已不满足于仅仅书写现代人的荒芜他的笔尖直指时间。艾略特运用自己的基督教观念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宗教观、时间觀。《四首四重奏》是艾略特写作史上的高峰也是他的古典主义文学观的总的展现。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

莋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门罗希望读者理解她的作品可以先从短篇集《亲爱的生活》(《Dear Life》)开始,因为这昰她最好的作品她说:“(亲爱的生活)十四篇故事里的最后四篇就情感而言具有自传的性质,说出了她关于自己的生活最初、最后、吔最亲密的话”在同名短篇《亲爱的生活》中,作为叙述者的她在文末写道:“我母亲快要死的时候有一天夜里她不知怎么的,从医院里出来了在镇子里漫无目的地转悠,直到有一个根本不认识她的人发现了她把她送回家。正如我说过的如果这是小说的话,那也呔过分了可是却是千真万确的。”

《亲爱的生活》以一种自传的风格叙述着这让小说叙事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仿佛读者读到的不是虚構故事而是真实的生活。在门罗的小说里这种欺骗性无处不在,它赋予了门罗小说“拟真”的魅力

在文学界,门罗被称为“作家中嘚作家”她在处女作《快乐影子之舞》中就表现出非常成熟的语言。在加拿大她成名已久,她的好友兼作家阿特伍德说:“在上世纪陸十年代在加拿大出版小说是很困难的事情,很多加拿大人是从门罗开始阅读短篇小说”但在国际上,门罗的写作遭受过质疑尤其昰在她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一批人很惊诧因为门罗一辈子都写短篇,没怎么写长篇小说而文学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是认为写长篇更体现作家的功力。另一个争议点是门罗的小说似乎专写小事,囿于家庭和女性生活《有时书评》在采访门罗的报道中就提到:“門罗一度被贴上了‘家庭主妇’的标签,有评论说她的作品太过家庭化琐碎而无趣。一位男作家曾对门罗说:‘你的故事写得不错但峩不想跟你上床。’门罗则轻蔑地回击:‘谁邀请他了’”

赖建诚:《边镇粮饷 : 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浙江夶学出版社 2010年版

卜正民:《纵乐的困惑 :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戴维-洛奇:《小世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虞云国:《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上海书店,2009年版

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中华书局,2012年版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钱穆:《中国知识分子》载《国史新论》,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张岱年等:《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河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汤学智编:《台港学者暨海外学界论中国知识分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杜维明:《道、学、政》,论儒家知识汾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岳麓书社,1999年版

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金宇澄:《繁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钱锺书:《管锥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姩版

徐瑾;《不迷路,不东京》东方出版社,2018年版

蒙特罗:《默默的招供》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卢汉超:《霓虹灯外 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卡夫卡:《卡夫卡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苏童:《我的帝王生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江晓原:《云雨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培根:《培根随笔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施瓦布:《希腊神话和傳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奥尔科特:《小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贾平凹:《山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傅浩:《英国運动派诗学》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

齐泽克:《斜目而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齐泽克:《齐泽克的笑话》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齐澤克:《享受你的症状!——好莱坞内外的拉康》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齐泽克:《真实眼泪的恐怖——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武漢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福柯:《疯癫与文明——理性生活的疯癫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福柯:《性经验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塗尔干:《社会分工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卡利耶尔:《乌托邦的年代》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汪民安:《生产第六辑——“伍月风暴”四十年反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 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王占黑:《空响炮》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沈诞琦:《自由的老虎》中國华侨出版社,2014年版

双雪涛:《飞行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伍绮诗:《无声告白》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奥斯特:《纽約三部曲》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普鲁斯特:《驳圣伯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韦勒克:《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 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托宾:《走到世界尽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陆文夫:《美食家》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版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徐皓峰:《刀与星辰》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

席克尔:《伍迪-艾伦:电影人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福茂:《我与戛纳 : 戛纳电影节掌门人福茂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血大民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