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与数码的区别除了解析度,跟数码比还有什么优势

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切换到宽屏
浏览(1347)│回复(19)
蜂鸟网用户等级和积分规则改版啦!
积分换礼活动已开启,您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详情请点击:
各有魅力,各有玩家和大家
引用zhq1976发表于11楼的内容
周围还有很多人在玩胶片。大部分都是老鸟,也有新人,但比例不多。
引用75公斤发表于12楼的内容
Nikkor AF 50mm f/1.8D
图丽AT-X 116 PRO DX 11~16mm F2.8
Nikkor AF-S DX 18-70mm f/3.5-4.5G IF-ED
Nikkor AF-S VR 70-300mm f/4.5-5.6G IF-ED
Nikon sb600
嗯,玩胶片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单反有、旁轴也有。(Leica的M系列是相当昂贵的啊~)
胶片在解析度、宽容度上,有目前数码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引用neo3721发表于13楼的内容
http://peugeot206wrc.
玩DSLR的最大好处是快捷方便、更好玩!俺玩胶片机是最后终止于05年底。
引用cz433发表于14楼的内容
作者: 百姓vs摄影胶卷不花钱么?胶卷能后期增色么?
我最终放弃胶片,就是因为帮我放彩片的一位老师傅病故。
黑白暗房我没问题,彩色暗房严重过敏。
后期,历来是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数码时代开始的。
引用章鱼上岸发表于15楼的内容
一些数码纪念:/forum/1502697.html
补充一下:
ps或胶片暗房,如果是为了给照片添彩,那是摄影。
如果改变了照片的主体结构,那是平面设计。
表面上有交叉点,实则两条路。
引用章鱼上岸发表于16楼的内容
一些数码纪念:/forum/1502697.html
我的“海鸥DF”和“佳能FT”均在家“待业”……
引用xclaoli发表于17楼的内容
极品玩摄影的人还是选择胶片机
我哥们两口子专玩胶片 拍出来效果是不一样
引用小毛刺发表于18楼的内容
摄影无止境
洗片片也要钱的呀
这个也要考虑进去
引用qiankai发表于19楼的内容
本人也有个f80d
引用PENGYOU8109发表于20楼的内容
弱问一句:还有人玩胶片的单反相机么?
焦圈,为摄影而生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HTML代码数码影像还是银盐胶片?教你选择_智能硬件_智能生活_赛迪网
数码影像还是银盐胶片?教你选择
  随着数字化产品不断深入生活,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也越来越多,《中国电脑教育报》也做过许多相关产品?
发布时间: 15:17&&&&&&&&来源:&&&&&&&&作者:徐彬
  随着数字化产品不断深入生活,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也越来越多,《中国电脑教育报》也做过许多相关产品的评测。但是更多的用户在等待和观望,数码还是传统的银盐,对他们来说,是个颇难选择的难题。但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码相机取代传统相机已几乎成为定论。这里,我们就把一些选购、使用的经验写下来,也许会帮助大家做出自己的选择。
  数码还是银盐胶片
  数码还是银盐胶片,这是个争论许久的问题。如今许多人都大谈数码相机的优势,可是,其大部分价格还真让人吃不消。主流300~400万像素产品的价位一般在元人民币,而同样的钱可以买一部相当不错的传统单反光学相机,外加一大堆胶卷了。
  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选择数码还是银盐胶片相机呢?――此时,我们假定自己是“一般摄影爱好者”,不是彻底的门外汉(尤其不是电脑操作的门外汉),同时也不能是发烧友(在数码摄影上发烧,几乎和光学摄影发烧一样)。对于这样的普通消费者而言,我们认为还是选择数码相机更为合适。以下便是选择数码相机的理由:
  快速查看拍摄结果
  因为数字和传统摄影的最大不同处,就是在进行拍摄后,可以立即把拍摄结果输入电脑,查看结果。而用传统相机,从拍摄到冲洗出照片,还有一段很令人焦虑的等待过程。
  此外,更可以通过数码相机的LCD屏随时观看拍摄后的大概情形,如不满意,可以马上删掉重拍。
  保存方便、创意无限
  输入电脑的图片可以使用图像软件进行编辑、共享、打印、做屏保、做VCD、做Flash,悉听尊便。虽然有人抱怨存在电脑里观看不方便,数码冲印的价格还有些偏高。但实际上,对待数码相机拍的照片,我们完全可以择其善者而“冲”之,把最优秀相片的冲印或打印出来,留其不善者而存之于硬盘光盘,岂不美哉。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运用某些图像处理软件,为自己的摄影作品“增光添彩”。
  便于练习摄影技术
  实际上,我们这些菜鸟级的爱好者拍照的合格率怎么也高不到哪里去。用传统相机的结果是浪费胶片,以及得到一大堆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平庸作品。而使用数字摄影,就无需为失败的拍摄付出额外的胶卷费――至多不过多耗些电(使用AA电池的又当别论了)。另外,好一些的数码相机都能保存每张照片拍摄时的所使用的光圈、快门等详细资料,便于以后查阅。因此,数码相机是摄影爱好者练技术的好选择――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你选择的数码相机有足够多的手控功能,不然,练来练去,也就是取景技术罢了。虽然同价位的传统光学相机可以更好地锻炼摄影者对光线等摄影要素的把握能力,但是试想一下,除了专业人员和发烧友之外,有几位普通的光学相机用户,会舍得付出大量的胶片,经常拿起相机抓拍生活场景?而数码相机则不然,许多介绍数码摄影的网站专门有“数码日记”这个栏目,就证明人们用起数码相机来,更“舍得”经常按动快门。长此以往,也就会有更多的精彩瞬间,留存在数码照片库里。笔者购买了数码相机之后,就非常喜欢使用连拍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照片中摆“Pose”的情景少多了,更多的是生活中精彩的瞬间。
  成本对比
  这就引出了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的拍摄成本问题。虽然一台效果说得过去的数码相机,价格一般不会低于两千,再加上并不便宜的记忆卡,全套购置下来实在是令人心疼不已,而同样的价钱,能买到很不错的普通相机了。因此,感觉上,传统相机便宜很多;但事实上,长期下来计算一下成本就知道其实传统相机很不划算。 这就是因为使用数码相机能享受狂按快门的快感,拍不好也没有关系,反正不会浪费胶卷。
  而使用传统相机,一般人都顾虑重重,每按下一次快门,就花一次钱啊。因此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许多家庭购买了相机之后,却很少使用。一份调查表明,我国每人每年的平均胶卷使用量为0.1卷,照相机普及率约为15%,而美国为人均3.6卷。笔者个人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购买数码相机之前,我很少使用相机,而现在,几乎每周,我都要动一动我的佳能G2,找点东西拍一拍,试试身手。家人朋友也因此获益,生活中许多精彩的瞬间,都凝结在数字图像之中。
  综合以上的几个优势,购买数码相机你们还会犹豫吗?但如何购买却是个问题,请参看下一小节。
  购买数码相机的注意事项
  分辨率
  最终的需求决定了你需要购买何种档次的数码相机。对于一般的家庭摄影来说,最关心的是输出的照片是否清楚。下面是一个数码照片分辨率和输出大小的关系表格,供大家选购时参考:
数码相机分辨率
高质量输出
数码相机分辨率
高质量输出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200万~300万像素数已经能够满足日常使用。400万~500万像素的相机可以满足相对高端的家庭用户的需求。
  避免语言和电压障碍
  由于日本的数码产品一贯享有美誉,许多爱好者所追捧的数码相机品牌,一般也是日本厂家的产品。因此,购买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菜单和说明书能看得懂的相机。比如笔者曾经想请经常去日本的朋友趁日元贬值的时候捎一台数码相机,可是仔细考虑之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日本销售的数码相机,一般采用日文菜单,说明书就更不用说了。假如想要的是功能单一的定焦相机也就罢了,如果要的是手控功能复杂的机型,买一款自己看不懂菜单和说明书的相机,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电源也存在一样的问题。日本的电压是110伏,虽然现在生产110~220伏特宽电压范围的充电适配器不成问题。可问题是,日本销售的机型,大多数还是配备110伏的充电器或适配器。我的一个朋友就遇上这么一桩闹心的事,在日本购买的佳能IXUS330,配锂电池和充电器,然而充电器是110伏的,所以在家里还要配一个巨大的220转110适配器才能充电。娇小玲珑的IXUS系列的锂电池的电量又不是很大,出门旅游该怎么办呢?
  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
  在笔者看来,数码变焦几乎是摆设。因为把照片传到电脑上再使用软件剪裁放大,外加插值算法,处理效果应该和数码相机上的数码变焦一样。可这并不妨碍数码相机厂商把数字变焦当作卖点来宣传。甚至有些品牌,在推广产品的时候,也只含糊其辞地把光学变焦乘以数码变焦得出的值统称为变焦为多少多少,而不分别说明其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确实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购买时不可不辨。
  此外,除了弄清楚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各自是多少之外,还要注意相机的光学镜头的品牌。有的数码相机厂商,同时也是著名的光学相机生产商,具备优质光学镜头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比如尼康、佳能等;有一些则是以生产电子元器件出名,镜头采用其他著名厂商的产品,如索尼、松下等。以上两类厂家出产的相机一般比较可靠。大家购买数码相机之前,最好查阅一下相关厂商的信息。而且注意不要单纯查阅厂商自己网站上的宣传材料,而是应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以该厂商品牌为关键词的网上新闻,看看近年来其总体产品的信誉质量如何,看有没有产生较多较集中的质量服务问题。
  电池寿命
  与傻瓜型的光学相机不同,数码相机的电池不仅要用来驱动变焦镜头的步进电机,还要驱动复杂的电子部件,如CCD、处理芯片以及最耗电的LCD等。因此数码相机一直都是很“吃”电池的,相应地,电池性能也是衡量数码相机品质的一个标准。许多数码相机使用的是5号碱性电池,其好处是这种电池到处都可以买到,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寿命太短。比如笔者使用过一款奥林巴斯相机,四节AA电池在打开LCD的情况下只能拍40张左右的照片(很少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按照这样的消耗率,如果是出门旅游,带128MB的存储卡,至少要准备20节电池,其结果是造成大量难以处理的生态垃圾――注意,一节电池所能污染的水体,足够一个人使用一辈子!另外,普通碱性电池的电压在使用中会快速下降,即使余下的电流量尚大,也驱动不了相机(笔者发现,把在数码相机上用“乏”的电池安到我的松下随身听上,检测电量甚至还是满的)。更可怕的是据说电压不足或不稳是导致电路提早报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镍镉(Ni-Cd)或镍氢充电电池要好一些,因为充电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压没有明显下降,因此使用这种电池的拍摄寿命反而比普通容量更大的碱性电池更持久。笔者认为最好的情况是配备电量充沛的锂离子充电电池。比如我现在使用的是佳能G2,配备BP-511锂电池,在关闭LCD的情况下可以拍摄几乎上千张照片,足以应付一般的摄影需求。如果财力充足,再配备一块备用电池,那可真是决无后顾之忧了。
  存储卡的可扩充性
  存储卡关系到你的数码相机是不是能不断升级,满足你不断增长的拍摄欲望。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下面的“存储卡知识”这一小节。
  存储卡知识
  不同的存储卡,其价格、存储速度、最高容量等都有很大区别。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市场上常见的存储卡类型。
  索尼的记忆棒
  (Memory Stick)
  记忆棒是索尼的专利产品,其全线数码产品都只支持这种产品。
  记忆棒的尺寸为50mm×21.5mm×2.8mm,重量为4克。它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具备版权保护技术的普通记忆棒,外壳为蓝色,俗称“蓝卡”;另一种是增加了Magic Gate版权保护技术的记忆棒,外壳为白色,俗称“白卡”。记忆棒的缺点是生产厂商略少,价格稍高。此外,其速度也是目前新一代数码相机存储介质中最慢的,这使其对高像素连续拍摄显得力不从心。
  (Compact Flash)
  这种卡的尺寸和SM卡一样,只是稍厚一些,约为3mm。之所以较厚,部分原因在于它包含了控制电路。正由于此,它的阅读器和适配器的制造成本要低得多。使用CF卡的数码相机包括Kodak、Nikon、Canon、EPSON、Casio等。CF卡自身带有控制电路,因而体积较SM卡大,不过好处是,相应的读卡器要便宜不少,这种卡是目前应该最广泛的数码相机存储介值,其通用性和容量极限都比较令人满意,惟一的缺点是它的耗电量略大。
  聪明卡――SM卡
  (SmartMedia Card)
  SmartMedia又被称为固态软盘卡(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s SSFDC),它的平面尺寸和CF卡相当,但厚度还不到1mm。它与 CF卡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内置控制器,需要数码设备具有相应的功能,所以它的成本比CF卡要低一点。尽管在去除控制芯片之后,SmartMedia的成本可以有效压缩,但是这却带来了令人头疼的兼容性问题。此外,不同的SmartMedia控制器对于容量的识别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有些相机不能兼容128MB以上容量的SmartMedia。
  MultiMediaCard
  MultiMediaCard由Infineon与SanDisk共同推广数码存储规范,至今已经有超过84个成员,在业界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仅次于CF与SM。MMC的尺寸只有32mm×24mm×1.4mm,重量也仅为1.5克,便携性相当出色。由于担心兼容性问题,MMC将存贮单元和控制器集成在存储卡中,这也造成其厚度要大于SmartMedia。目前,只有富士和Olympus的老款相机还在使用。
  Secure Digital Card
  SD卡――安全数码卡,是由日本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美国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它比MMC卡多了一个进行数据著作权保护的暗号认证功能(SDMI规格)。大小尺寸比MMC卡略厚一点32×24×2.1mm,容量则要大许多,将来最大可达到1GB的容量。另外此卡的读写速度比MMC卡要快4倍,达2MB/s,同时与MMC卡兼容。SD卡的优势非常明显:体积小、容量大、信息安全、传输速度快,被公认为是存储卡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标准xD卡
  xD卡是日本富士公司和奥林巴斯公司为下一代数码影像存储而联合开发研制的新型存储卡。此卡是为了替代SM卡而开发研制的,全称为xD-Picture Card,其中xD代表的意思是eXtreme Digital(极致数码)。目前发布的xD卡的容量有16MB、32MB、64MB、和128MB,256MB和512MB的也会很快上市。据厂商公布的资料,xD卡的最高容量可以高达8GB,而其体积却仅为20.0×25.0×1.7 mm,重量为2克。
  当然,光靠内置的记忆卡,还是存储不了太多的相片――尤其是对于严格的摄影爱好者而言,他们无法忍受JPEG这种有损图像压缩格式,一般会选择TIFF或者RAW格式,生成的图片非常大,即便是配置了达到G字节级的存储卡,对于动辄数兆的图片来说,空间也并不算太宽裕。因此,现在开始流行一些无需借助电脑,能直接和存储卡交换信息的USB硬盘,其存储容量为6到20G左右。
  数码相机的应用
  首当其冲的应用,自然是像使用银盐胶片相机一样,拍摄照片了。除此之外,数码相机还可以有更多的应用。
  数码日记
  前面提到,数码相机是买起来贵,用起来便宜。所以平时只要有什么值得纪念、记住的事情,都可以借助数码相机记录下来。还可以利用拍摄后的照片编辑成相册,制成网络版什么的,到底该怎么个呈现法,就看个人的兴趣了。比如,你完全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搞个“宝宝日记”什么的,让孩子长大了能见到自己成长的每一刻,真实的每一刻。
  微距摄影与资料储存
  使用传统光学相机拍摄极近距离的照片,必须用专用近拍镜头。而数码相机则似乎天生具备微距拍摄功能。因此,用数码相机拍些花花草草的东西,简直是轻而易举。利用此功能,还可以把一些资料拍成数码图片保存起来。比如我个人,为了日后便于参考,曾经用数码相机拍摄过数百幅西方书籍的封面和插图,使用的是佳能IXUS 300相机,效果相当好。
  动态影像
  大多数数码相机配有录制视频短片的功能,虽然不同的相机其视频录制功能和录制时间长短有很大不同,但是和DV相比显然要廉价的多了,输入电脑也较普通DV方便――当然功能上不及DV专业。然而据我个人的经验看,除非是要搞记录片,或是你的家人亲友多是专业演员,否则在录像镜头前站10秒钟都很有些漫长的感觉呢。所以一般数码相机所配的摄录像功能足以应付,更不要说某些机型,比如柯达大部分新相机等,录像的长度只受限于存储卡的容量。
  全景摄影
  想用普通银盐胶片相机搞出全景照片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三脚架、水平仪、旋转全景头等,几乎都是必备工具。而用数码相机,尤其是像使用佳能的PowerShot系列等带有全景拍摄辅助菜单的相机,结合附赠的PhotoStitch拼合软件,即使将上述装备全部省略,也能拍出不错的全景照片来。
  数码照片的拍摄
  谈到照片拍摄,其中涉及的多个方面的技术,更多都是普通光学摄影范畴内的技术,本文就不多谈了。这里,只是针对与数码摄影密切相关的技术谈几点。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白平衡是数码相机上一个重要的功能。白平衡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因为,我们日常所感知的“白色”,从光谱分析上讲,并不是绝对一致的白色。物体反射出的光线颜色与光源的色彩密切相关。人的大脑可以侦测并且更正类似这样的色彩改变,因此不论是在晴天、阴天、室内白炽灯或荧光下,人们所看到的白色物体似乎总是呈现出一样的白色。然而,对数码相机的CCD感光系统来说,这些由不同光源产生的“白色”在光谱上是不尽相同的,有着各种各样的偏色。为了使拍摄出的照片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数码相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能够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的功能,使拍摄出的照片能够呈现出类似肉眼所看到的白色,这种调整称之为“白平衡”。
  一般的数码相机都提供了“自动白平衡”的功能,但是,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光线千变万化,数码相机的“电子眼”很容易看走眼,出现判断失误,使得拍摄出的照片有偏色现象。因此较精密的数码相机更进一步提供了手动白平衡功能,用户不仅可以手动选择预设的白平衡,典型的如可以选择日光、阴天、荧光灯、高亮度荧光灯、白炽灯和闪光灯等,还可以在现有的拍摄环境下,选择人眼所见到的最近似白色的物体,让数码相机以这个“白色”为依据,调整感光色彩范围,甚至有的数码相机允许用户直接选择光源的色温。
  (NOISE)
  将传统相机的镜头完全盖住后拍摄照片,冲洗出来的底片应该不会出现黑色以外的颜色,这是因为底片根本未感光,同时底片对电子元器件的干扰不敏感。可是数码相机不同了,使用同样的方式拍摄,由于CCD等组件对电子元器件所产生的干扰较敏感,就可能在最终产生的图像上留下噪点,这种情况在长时间曝光或者是使用高感光指数进行拍摄时比较明显。许多数码相机已针对此问题添加了“噪点修正程序”,不过,这个程序所做的也只是后期处理工作,治标不治本。因此,选择和使用数码相机的时候,要注意查阅相关的评测信息,看看该款相机的噪点是否抑制在比较好的水平。同时,拥有较低ISO感光指数的相机,相对而言拍摄出的图片更加细腻,噪点也比较少。
  因此,在使用数码相机拍照的时候,如果光线条件允许,就应该尽量采用较低的感光指数,最大限度地抑制噪点的产生。
  光学变焦
  vs数字变焦
  前面说过,数字变焦是数码相机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因为所谓的数字变焦,不过就是利用数码技术,人为放大截取光学成像中的一个区域,顶多外加插值算法,使放大后的图像显得比较细腻罢了。数字变焦,并不能增加透过镜头在CCD上所形成的光电信号,因此在实际摄影中不推荐使用数字变焦功能。如果真的需要对所拍摄的画面进行进一步的截取和修整,不如使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这样可以采用比较好的插值算法,得到效果更好的影像。
  传递照片到电脑
  数码相机推广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从相机到电脑的照片传递过程。这令许多不熟悉电脑的用户(虽然家里也购置了PC)感到恐惧。实际上,只要你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知道如何拷贝管理文件,基本上能在一小时内搞定你的数码相机。
  首先是安装驱动程序。这里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直接把数码相机的驱动光盘放入光驱,光盘上的安装程序会自动启动,你只需要仔细阅读说明文字,按照指示,一步一步完成安装即可。
  另一种情况,是先将数码相机用厂家配备的USB传输线连接到电脑上,然后打开数码相机的电源(一般是在浏览照片的位置),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自动将数码相机上的存储卡识别为“移动存储设备”,并提示安装驱动。对于某些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等,有时连驱动盘都不需要,就可以直接读取数码相机上的信息了。
  驱动程序安装成功之后,就可以使用看图软件,如ACDSee、IrfanView等等,浏览数码相机存储卡上的图像了,当然也能复制或者移动这些图像到硬盘上的某个文件夹。这里笔者推荐以下两种获取数码相机中图像的方法。
  使用Windows的向导
  Windows XP中带有一个数码相机向导。对于驱动正常的数码相机,在连接电脑并打开相机电源后,该向导会自动运行,提醒用户选择何种操作方法,来管理数码相机中的图像。该向导使得传输数码照片的操作流程变得极其简单。下面就是基本的步骤。
  第一步:选择要复制的照片(见图1)。
  第二步:复制照片(见图2)。
  第三步:选择照片名称和复制目标(见图3)。
  经过以上几个简单的几个步骤,我们就可以把数码照片输入电脑了。这个向导还相当的智能化,能够自动为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以拍摄日期作为名称创建单独的文件夹,便于日后对照片的管理。
  使用ACDSee软件
  ACDSee是鼎鼎大名的看图软件,对数码相机的支持也可谓尽心尽力。如果你的电脑里装有这款软件,你可以看一看其“工具(Tools)”菜单下的“插件(Plug-in Settings)”,查一查是否包含你拥有的数码相机的插件。(图4)
  如果有的话,ACDSee应该可以直接读取你的相机中的图像文件,方法是使用“获取(Acquire)”按钮,并下拉“相机(Camera)”选项菜单,选择“浏览(Browse)” 或者“下载所有图片(Download All Pictures)”。(图5)
  管理、打印图片
  常用图片管理软件
  常用的图片管理软件有ACDSee、IrfanView、豪杰大眼睛等。而Windows XP用户甚至根本不需要这些软件,因为该操作系统已经自备了图片查看功能,该功能甚至还能放映幻灯。
  这里,读者常用的两款软件有ACDSee和IrfanView。由于普通的看图等功能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作介绍了。我仅把有些用户不常用的功能说一说。
  使用ACDSee添加注释说明
  在ACDSee的浏览窗口下,用右键单击图片,选择“属性(Properties)”,可以看到如图6所示的对话框。在这里我们可以为图像添加描述名称和注释信息。这些信息存储在ACDSee的数据库中。日后查找该图像文件的时候,不仅可以通过缩略图来查找,还可以使用在这里填入的关键词搜索所需图像。
  IrfanView
  IrfanView是一款免费的看图软件,也是笔者所要竭力推荐的(用得安心!)。别看它身材小又不要钱,功能一点也不弱。普通的看图、旋转图片、幻灯播放、批量转换格式、批量重命名等功能一应俱全。而且,加上相应的插件,还能对现有功能进行扩充,实现音视频媒体的播放等。这里,我要着重介绍的,是用IrfanView查看图片的EXIF信息。
  使用过数码相机的朋友可能发现,在相机的LCD上查看照片的时候,还可以同时查看拍摄时的数据,比如快门速度、光圈等等。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摄影技巧等等很有帮助。因此有人会问,数码照片下载到电脑上,是否还有这些信息?答案是肯定的。
  解决方案就是EXIF
  EXIF(Exchangeable Image File――可交换图像文件)最初是由日本电子工业发展协会(JEIDA――Japan Electronic Industr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制订的,目前的版本是2.2版。EXIF是一组记录数码相机拍摄参数的数据,不过它的文件后缀名依然沿用大家熟悉的.jpg。实际上,EXIF信息就是数码相机拍摄中采集的一系列信息,存储在大家所熟悉的jpg文件的头部。也就是说,EXIF信息是“镶嵌”在JPEG图像文件格式内的一组拍摄参数,主要包括拍摄光圈、快门、ISO、日期时间等信息,另外还根据相机生产厂商的定义,包括品牌型号、色彩编码、拍摄时录制的声音等信息。
  目前市场上的数码相机一般都具有附加EXIF信息的功能,而且大多数的数码相机厂商也随数码相机发售时附赠能够读取EXIF信息的软件。通用的看图软件现在一般也开始支持EXIF。比如前面说过的ACDSee,其“属性”中显示的“Metadata”信息,就是EXIF的内容。不过相比于ACDSee(见图7),笔者更喜欢的是IrfanView的显示EXIF信息的功能。
  若想使用IrfanView查看图片的EXIF信息,我们还需要下载它的相应插件。大家可以到网站下载该软件的完全插件包。安装后,再使用IrfanView看图,按快捷键“i”,就可以看到图片的属性信息,此时再继续按快捷键“e”,就可以查看EXIF信息了(图8)。
  这些信息的多少,根据相机的型号和生产厂商会有所不同。有的相机,还允许用户填上自己的信息(在Windows控制面板上的“扫描仪和照相机”中进行设置)。这样,以后拍摄的照片,就都能隐藏有自己的“版权”信息了。
  打印数码照片
  虽然目前彩色喷墨打印机的输出效果可以媲美冲印的照片,但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时间和更高昂的成本。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看看自己所在的城市有没有数码冲印服务的照相馆图片社什么的,选择数码冲印服务。目前由于数码冲印还不是太普及,价格有些偏高,但笔者相信,用不了很长时间,数码冲印的价格会降到和普通胶卷冲印相近的水平。目前笔者所在的城市,冲印6英寸的数码照片,价格在1.20到1.50元之间。考虑到我们完全可以从拍摄的作品中选优冲印,整体花费还是要低于使用传统相机。
  当然,如果你需要输出大幅面的照片作为装饰,也许打印更符合需要。具体的处理技术,这里就不多谈了。
  结束语
  不知大家看过本文,是否对数码摄影有了更多的了解?笔者的佳能G2购买不到两个月,就已经拍摄了上千张照片了。前两天从里面选择了100张自己比较满意的,送到数码冲印店印成了6英寸的照片,效果令我非常满意,其中400万像素分辨率的照片中的人物,连细密的汗毛都清晰可见,清晰度远远超过了原来的接近三千元的宾得傻瓜相机的拍摄效果;而且就连200万像素的照片的冲印效果也很令人满意。不仅如此,由于使用数码相机不用担心胶卷的消耗,使我享受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拍摄的快感,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连拍,这样可以抓取到更多稍纵即逝的镜头。
  数码还是银盐,你想好了吗?
(责任编辑:)&
关键词阅读:
1(共条评论)
2(共条评论)
3(共条评论)
4(共条评论)
5(共条评论)
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于本周1月6日在拉...
够快云库做为高效的企业文件管理平台。希望...
联系我们:
广告发布:
方案、案例展示:
京ICP000080号 网站-3
&&&&&&&&京公网安备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胶片相机的优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