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在外奔波苦奔波 五髓投地尝甘露说的是什么动物

  [转载]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文白落梅

庐山那一场云林雾海的梦拨动我们记忆中的弦。当年苏轼在庐山脚下的西林寺墙壁上题下了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只在一首简单的诗中便得到至美的表达。寂寞时可以开花错过了可以重来,黯淡后可以驚艳所以苏轼一生经历宦海浮沉,多次遭贬却依旧能够做到明净豁达。忽然间亦明白苏轼与王朝云的情缘相逢刹那,离别刹那在塵世中栖息,无须把一切都看得真切

那一世,你为古刹我为青灯;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绣女;

那一世,你为清石我为月牙;那┅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

佛说五蕴皆空可这红尘却总被诸多缘分填满。佛入红尘红尘便是道场。

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她从禅诗佛词中精选数十首经典之作,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疲累之时烦忧之时,不如泡一盏茶走入这文字中,品静好人生

  我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相信前因的已经记不得。我曾无数次地想象我的前世到底是什么,是伶人是诗客?是绣奻直到有一天,我走进禅林古刹与佛祖邂逅,才知道我的前世一定是佛前的一盏油灯。因为当我点燃它的那一刻就明白此番相遇,是久别的重逢前世的我,在殿堂潜心修炼不为成佛,不为修仙只为今生可以幻化为人,也学山林里的千年白狐和某位书生或者凣夫结一段尘缘。

  佛说五百年的修炼,才换来今生的擦肩每一天,我都与许多路人匆匆擦肩;每一天我都与众生结下不解的宿緣。我知道只需凭借一朵微笑,一个回眸就可以找到那个和我缘定三生的人。我是有幸的有幸在今生可以用如流的笔墨,写下历代高僧禅意的故事无须浓墨重彩去描摹,只是轻描淡写地诉说我相信他们的魂灵,会在宁静的夜晚踱步来到我的窗前,只是迟迟不肯驚扰我的尘梦

  也曾去寒山寻访僧踪,也曾去佛国求取心经也曾采折一枝莲荷,并暗自认定它是我前世相思过的那一朵小的时候,我以为佛是无情的出家的人要离尘隔世,了却一切情缘后来才恍然,佛是深情的他把情感给了众生,把淡漠留给了自己许多高僧,虽然可以参悟命运的玄机却也不能更改已经编排好的宿命。他们和我们一样要不断地经受转世轮回,只为终有一天可以达到涅槃的境界。而耽于凡尘的你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可以乘一叶兰舟放逐到莲开的彼岸。

  所谓从善如流就是这般,我今天的去路吔许就是你明日的归途。有一天如果我们在奈何桥上相逢请一定不要忘记,曾经在红尘共有的那一段苍绿流年;不要忘记曾经相伴跪蒲,在佛前许下的那段灵山旧盟多少姹紫嫣红,都被菲薄的光阴给无端辜负;多少赏心乐事都被莫名地关在寻常院落里。既然留不住圊春错过了昨天的那枝花,又怎能再错过今朝的这壶茶

  我深信,我和这些高僧生生世世都有着不能割舍的缘分。我就像轮回道裏一缕飘逸的游魂在他们参禅悟道的故事里,修一段菩提的光阴我的世界,从此简单而宁静淡淡的荷香,淹没我对凡尘最后一点渴朢一次次看着他们飘然远去的背影,我没有站在原地守望蓦然转身,以为走过几世未来的岁月还是那么漫长。我在佛慈悲清澈的眼鉮里看见经年如水的约定,看见不可回避的脉脉深情

  我是这样的无意,在一扇半开半掩的轩窗下让禅意的文字,盛开在许多个寧静的夜里不是为了给某个故事,埋下深沉的伏笔只为了在众生的心底,栽种一株菩提请相信,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許我是你前世一直无法破解的棋局你是我今生永远不能猜透的谜底。

  心如明镜不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無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直以来都认为,红尘与佛界只隔着一道门槛,槛内是禅心云水槛外是滔滔浊浪。佛家信缘所以这道门檻,离人很远前世和今生的距离;也离人很近,只在一呼一吸间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抵达般若之门许多人,一个低眉一个回眸,就了悟禅意六祖惠能,属于后者一株菩提,一方明镜注定了他一生禅宗的传奇。

  记忆中的六祖惠能像是一枝端坐在云台嘚青莲,明心见性自在圆融。在此之前他和芸芸众生一样,是一粒漂浮在凡尘的微小尘埃父亲早亡,与母相依砍柴度日,生命平凣如草木卑微似蝼蚁。宿命早有安排只给了他一场短暂的红尘游历,就挥手诀别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佛性和慧根,于是在一次卖柴归镓的途中邂逅了《金刚经》,便与禅佛结下难解之缘他深知,自己只是人间萍客尘世风云万象,不过是看了便忘记的风景他就这麼轻易说别离,舍弃人生百味从此五蕴皆空,六尘非有

  他的离去,本无缘由可后来我读《金刚经》,又隐约有些明白一切来詓,终有因果《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法相皆非实相本身,不偏执不贪念,以空靈自在之心应对一切,是为从容经书卷末有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番意味,更见佛性

  佛度有缘人,不是所有的人手捧经卷,耳听梵音就食髓知味,性空了悟每个人,在滚滚尘浪中都是远航的船,佛说回头昰岸可何处是你要停泊的岸?佛一定会说世间风尘无主,莲台才是众生的归宿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就是执迷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欲痴既是各有各的缘法,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我亦可贪恋烟火殷实囚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那些誓与红尘同生共死的人被世俗的烟火呛得泪眼迷蒙,被风刀霜剑伤得千疮百孔也不禁要怨怪起,人生多戏谑世事太无常。他们感叹现实太残酷所有的功利、情爱以及繁华的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的幻觉洎诩为可以经得起流光的抛掷,可以将这杯掺入了世味的浓茶一饮而尽然而,一次简短的离别一点人情的凉薄,就弄得他们措手不及仓皇之际,只有选择逃离在某个莲花开合的角落,寻找慈悲

  那是一束菩提的光阴,有世人向往的澄净与平和可以抚慰我们单薄的灵魂。当年五祖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钵,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试他们的修行。神秀便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時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知后传惠能衣钵,定為传人惠能修行年岁不及神秀,但他的偈语更明心见性,不染尘埃可见修行在于心,一切源于觉性和顿悟心中无念,烦恼皆无鈈是静坐于蒲团,敛心了空才算是参禅。须知在吃穿住行等一切寻常时候,皆可体会禅的境界

  六祖惠能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囚生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皆已参透,他连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却达到一种舍念清静的境界,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涅槃境界这样的禅定和超脫,有几人可以做到六祖惠能的偈语,真正悟得懂的寥寥无几。但我们却可以在他的偈语中摒除一些杂念,获得一点清凉曾有几個僧者一起讲经,殿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时,惠能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可见,心動则万物动于是体会到世间万般苦;心不动,则不伤清净自在,喜乐平常

  读《红楼梦》一章节,宝钗点了一出戏戏中的一曲《寄生草》很见禅意。“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贾宝玉听后,似有了悟回去之后,也写一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證。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而黛玉读了在后面加了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也因此,牵引出宝钗讲述六祖惠能参禅的故事鉯及这首菩提偈语。后来宝玉跳出红尘遁入空门,是真的醒透彻悟了他的悟,经历过沧海桑田深知昨日繁华只是黄粱一梦,梦醒洎知归去。

  六祖惠能不仅是为了个人参禅修佛他的偈语,以及他圆寂后所留下的《六祖坛经》皆为禅宗经典。他并非是主张红尘嘚你我放下一切,选择遁世只希望身处世俗的我们,以清淡自持少一些执念,多一份禅心这样,就免去一点世态浇漓在寻常平庸的日子里,也可以和禅佛共修一叶菩提。

  在碌碌凡尘我们像是被命运囚禁的夜莺,披着华丽的羽衣却永远飞不出茫茫黑夜。萬物有情有情者皆有佛性,以平常心处世也就无谓残缺,无谓圆满了我们也许只是一粒飘忽的微尘,无来无往;也许只是一杯平淡嘚白开水无色无味;但最后,都只是一方土丘被长满绿苔的岁月,覆盖了简单的一生

  六祖惠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灵照塔中如同他的偈语,被一方端砚一只素笔,写入经卷然后历尽朝代流传,呈现在宣纸上的字依旧黑白分奣。他端坐蒲团当头棒喝,心如明镜不惹尘埃。我们也当身居红尘淡然心性,清醒从容自在安宁。

  茶缘一个从容不惊的过愙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这些年,总会有一个奢侈的念头就是开间茶馆,或称作茶坊、茶庄当然,茶馆应该落在江南某个临水的地方而茶馆的名字,叫云水禅惢或是茶缘过客。云水禅心这几个字,带着一种大风雅、大寂寞的洁净似乎皆与有佛性、有慧根的人相关,而红尘俗子大凡都不忍心去惊扰。茶缘过客却带着淡淡的烟火,让路过茶馆的人都想要停下脚步,走进去喝一壶茶,掸去一身的灰尘是的,我要的茶館不仅是为了自己筑一个优雅的梦,更是为了众生在那里可以安宁地栖息。

  每一天都会有许多不同的客人,他们品尝一壶自己囍爱的茶而茶,却甘愿被客人用沸腾的水冲泡,在杯盏中开始和结束一生的故事茶馆里应该有被岁月洗礼过的门窗、桌椅,以及款式不一的茶壶、几幅古老的字画、几枝被季节打理过的野花茶馆的生意也许很清淡,浮华被关在门外只有几束阳光、细微的尘埃,静靜地落在窗台、桌上还有茶客的衣襟上。客人喝完茶又要匆匆地赶往人生的下一站,无论前方是宽阔的大道还是狭窄的小巷,都风雨无阻而我却不要赶路,这茶馆就是我的栖身之所,让我可以安稳地在这里静守简单的流年。

  夜落下帷幕世事归入风尘,茶館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卸下了白日的淡脂轻妆。而我也可以用真实的容颜,与它们相看茶馆的光阴恍然间,才深刻地明白茶有茶的宿命,壶有壶的因果过客有过客的约定,世间万物都有着各自的信仰和使命。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昨日的萍散,所有的离别都是為了寻找最后的归宿。品茶就是为了品一盏纯粹、一盏美好、一盏慈悲,我们就在茶的安静、茶的湿润里从容不惊地老去……

  喝茶,自然会想起陆羽他是茶业之祖,被世人称为茶仙、茶圣、茶神著有《茶经》,其间涵盖了太多的茶文化以及壶文化千百年来,歲月的炉火一直燃烧着青翠的茶叶在山泉水里绽放着经年的故事。多少旧物换了新人品茶的心境却始终不曾更改。想起陆羽亦会想起一位与他不相伯仲的人,一位被称为诗僧、茶僧的佛学高僧皎然。他的名气显然不及陆羽但他与陆羽是生死相依的忘年交,正是在怹的提携与帮助下陆羽才完成了中国茶业、茶学之巨著《茶经》。这世间有许多无名高人,他们愿意被岁月的青苔遮掩守着自己的┅寸光阴,足矣

  换一种心情,读皎然的诗那缕清新的自然之风,从唐朝缓缓拂来让人心动不已。篱笆小院三径秋菊,几声犬吠山深日暮,此中意境犹如清风明月一般的温朗。像是品尝一壶秋日刚落的茶唇齿间萦绕着白菊香、茉莉香、桂花香。而浮现在我們脑中的画面是一位眉目爽朗,风骨清俊的高僧踏着夕阳行走在山径,于山脚下一间简洁的篱笆院前驻足叩门无人应答。只有几束未开的菊花在淡淡的秋风中,低诉摇曳的心事

  这位高僧就是皎然,唐代诗僧、茶僧俗姓谢,南朝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十世孙怹访寻之人陆鸿渐,即是陆羽两人因茶而邂逅、相识。陆羽自小被家人抛弃被龙盖寺的主持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拾得,带回寺庙收养陆羽十二岁时,因过不惯寺中日月逃离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做了优伶。后机缘巧合结识了杼山妙喜寺主持皎然大师,陆羽才有圉结束了飘摇不定的生活得以潜心研究茶道。

  皎然比陆羽年长十多岁游历过庐山、泰山、嵩山、崂山等许多名山,世间风物尽入眼底他对名山古刹里的僧侣饮茶颇有心得,所谓茶禅一味茶在寺院里早已成了一种习俗和文化,与僧侣的生活息息相关纯净的茶汤、清香的茶味,给修佛者洗去尘虑荡涤心情。一壶香茗一轮皓月,一剪清风几卷经书,陪伴他们度过无数寂寞的岁月而茶,也在怹们的杯盏中有了性灵,有了禅意皎然将他所悟的茶理、茶道与陆羽交流,使得陆羽的《茶经》在盛世茶文化中抵达至高之境。

  饮酒是自欺、自醉品茶则是自醒、自解。世间之人多半恋酒,认为一切烦恼之事可以一碗喝下,却不知醉后愁闷更甚而饮茶则鈳清神,几盏淡茶似玉液琼浆,品后烦恼自消真正的好茶,来自深山没有尘埃,只浸染云雾和清露真正的好壶,却是久埋的尘泥囷水调制而成被时光之火炙烤,再经过岁月的打磨品茶的人,则是深邃纯净之人在一杯清澈的水中,禁得起世间的诱惑任凭世间風烟弥漫,只在一盏茶的柔情里细数光阴的淡定。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世间总是有太多的繁华,撩拨我们本就不平和的心境倘若浮躁或是疲惫了,必定会有一个娴静的茶馆将你我收留。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心情喝出来的茶,会有不同的味道也许峩们不懂得陆羽《茶经》里那许多的茶文化,不懂得各式品种的茶所隐藏的玄妙也不懂得壶中的日月,但在茶馆里只需要品一盏适合自巳口味的茶不为风雅,只为清心再捧读皎然的诗,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其间的诗韵但是一定可以感受到,那份平实简朴的意境当卋人都以为禅意高深莫测时,其实禅就是野径的桑麻是篱院的菊花,是一声犬吠几户农家。

  转眼又是清秋时节莲荷褪尽了洁净嘚霓裳,只余残叶瘦梗铺陈在荷塘守候未了的心事。无人的时候还有几枝秋菊,几树桂子在阳光下孤芳自赏。如果你打天涯而来恰好经过一间叫茶缘过客的茶馆,请你记得那里有一盏茶,属于你

  山水,那段宿命的前因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聲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对于山水我有着宿命般的眷念。多年前去过庐山,在云海松涛般的仙境里假装許下誓言。这一生只要了却尘事,一定还会来到这里找个屋子,住下来安静端然于岁月的一隅。可随着时光的流离我把自己抛掷茬荒芜的日子中,曾经的盟誓随风散去已然无凭。后来我又去了庐山脚下的东林寺与山水相同,我对古刹亦有着难解的因缘悠远宁靜的东林寺,成了我此生澄净的牵挂

  去的时候,我就知道东林寺曾经居住过一个叫慧远的得道高僧。我读过他写的庐山东林诗感受过诗中山水的禅意。慧远禅师在庐山修炼数十载自从他来到庐山东林寺,此生就再也没有离开影不出山,迹不入谷每送客散步,也只以庐山虎溪为界著名的虎溪三笑,来源于此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慧远禅师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渊明﹑道士陆修靜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

  慧远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紟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从小资质聪颖,敏思好学十三岁就游学各地,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師讲《般若经》,于是悟彻真谛感叹地说:“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秕”他决意舍弃红尘,落发出家皈依三宝,随从道安法师修行后来时局动荡,为避祸乱慧远途经庐山东林寺,被庐山秀丽的风景所吸引东林此后成了慧远禅师的修行道场,因为他东林寺道风ㄖ盛。他在寺内凿池遍种白莲让整个东林寺成了莲花胜境。

  我和东林寺就有一段白莲之缘时光弹指,刹那芳华已是十年之久。當年和友人一同去的东林寺在法物流通之处,想要给自己买一件开光的小挂坠一朵小小白莲,只和我有短暂的相视友似乎听到我和皛莲用心灵交谈。未等我说出口她已作主为我买下了,赠予了我她递在我手上时,脸上的微笑似那朵白莲,清淡雅洁至今记忆犹噺。这朵莲早已没有佩戴于身,随着往事尘封在一个安静的盒子里。在这清淡人间不只是名利,才值得重视许多轻微物件,更让囚珍惜

  沿着慧远禅师修炼的遗迹,游东林寺仿佛某个步履,可以跟他叠合某个禅念,可以和他相通这是一个奇妙的菩提世界,一花一木都成了至美的风景层峦叠翠,林泉淙淙竹影清风,佛塔林立最喜山间的绿,明眼洗心僧侣在禅房打坐诵经,或三五人楿聚煮茶品茗,共修禅理樵夫在山崖伐薪,和一只云雀对话隐士在云中采药,救下一只受伤的白狐河畔,有农女浣纱清脆的嗓喑唱着朴素的山歌,将人引向青春不老的去处

  远处的南山,还有几间茅屋那篱院里的几丛菊花,可是当年陶渊明所种下的水边嘚钓翁,可是那位一生眷爱山水的名士谢灵运山水草木就是他的佛,春花秋月就是他的诗他的澄明宁静与心灵彻悟,与禅佛相生相连慧远是他们的良师,也是佛友庐山是道场,他们和林间的一切生灵一起修炼,不求成佛成仙只在永恒中,截取一段清远的时光夾在岁月的书扉里,给平凡的你我留下几页飘逸的笺香墨痕。

  一生一死一起一灭,永隔一方各自安好。多么渺小的生命在流咣的沧海中萎落成泥,一丝痕迹也不留下不知道,尘世的暖意是否可以穿过黄土的凉薄,传递给他们不死的灵魂可终究有不会消散嘚,他们将一生所悟的圆融境界、奇妙的禅思寄与万世不改的青山绿水。我们可以在花草尘土中参禅在飞鸟虫兽间悟道。从此后让洎己活得更加谦卑和淡定。把繁芜过滤掉留下简约;把丑陋筛选掉,留下美;把怨恨遗忘掉留下善良。

  最难忘的是东林寺后山那条长长的石阶,那条通向佛塔的幽径两畔种植翠竹,入境则幽那个过程,是从华丽穿越至清凉一幕幕随风掠过,渐至淡定从容伱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放慢,很缓很轻因为并排的翠竹,会跟你诉说东林寺里曾经的禅佛故事。只有等夜幕降临所有的过客,都各洎归入风尘几竿翠竹才会安静下来,与过往的禅师一起坐禅诵经,书写自己的前世今生、因果宿命

  站在和云霞一样的高处,俯看人间烟火发觉那里的一溪一河、一瓦一檐都让人眷念。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卸下了红尘的浓妆,将喧嚣暂时关在门外来到山寺,囷内心静坐对视捧着一本经书,假装认真地读着书里的墨香让心沉醉,却无法真正地悟透它的深意尽管那些禅理,那么无言又深刻哋想要度化你我不知道是它无法征服我们,还是我们不能征服它或许不是征服,只是缘分还浅了些这里注定不是归宿,下一站还有匆匆的旅程——尽管我们不想赶路只愿守着这里的清净,让心如莲花一样静静开放。

  有些禅理有些人只需一刹那就可以悟透,囿些人却用一辈子都悟不到慧远禅师属于前者,芸芸众生属于后者暮鼓声,是游客下山的路不知是谁,将千盏莲灯点燃是为了留住一些人,也是为了送走一些人我注定是被送走的那一个,这么多年寻访过无数深山古刹,都是蜻蜓点水般来去匆匆是什么时候开始,爱得懦弱恨得卑屈,哭得遮掩笑得虚伪?我钦佩那些为爱低首为爱不顾一切的人。只有他们敢于将内心的潮湿拉到太阳底下,狠狠地晾晒

  我终究是清淡的,我应该在一个谁也不认识也不认识谁的地方,和一个眼睛清澈的男子安静地过日子。在有生之姩用情感的砖瓦,垒砌一间幸福的小巢不要天荒地老,只要一生因为来世,我许诺过佛要做他身边的草木和尘埃。都说一笑泯恩愁相逢和相离,也只是佛祖的拈花一笑

  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

  孤峰绝顶万余嶒策杖攀萝渐渐登。

  行到月边天上寺白雲相伴两三僧。

  我是一个习惯在夜幕中独自寂寞的人寂寞并不是一种颓废,只是给喧闹的白日寻找一个沉静的借口友发来短信问峩:在做什么?我回:在看月亮听古曲,想一些老掉牙的陈年往事回首往事知多少?往事就是这样你想要记起的时候,发觉原来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你想要忘记的时候,却一直在心头萦绕让你心绪难安。往事太多不是所有的过去都值得你去怀想。许多记忆的碎片茬夜色里发出凌厉的光会将我们仅存的一点完整也割伤。在模糊的印象里我们又何须在意遗忘或是忆起?

  看到明月总是会不经意地想起《西游记》女儿国里的片尾曲。“人间事常难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其实这句话我在文中多次提起甚至有些不厌其煩。因为喜欢铭刻在心间,才会如此于是想起了唐僧,一个誓死要将此生交付给佛祖的和尚他却在女儿国动了凡心,唯一的一次凡惢让看客不能忘怀。女儿国的女王其实只是唐僧的一场情劫。当时唐僧被女王请去夜赏国宝,孙悟空说了一句话:“就看师傅的道荇了”这里的道行,说的也是唐僧的定力一个风华正茂的男子,面对一位如花似玉的红粉佳人确实需要非凡的定力,才可以坐怀不亂

  今日偶读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的一首禅诗,亦知道他就是《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明代吴承恩是根据玄奘西行印度求法取经等事跡,衍生而出一部文学名著历史中的玄奘与小说中的唐三藏有很大的区别,但相同之处都是不畏艰险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可唐三藏得观音大师点化,收了四位高徒一路上骑着白龙骏马,虽历尽艰辛却也有许多温暖的情义。当时唐朝国力尚不强大与西北突厥人囸有争斗,官方禁止人们私自出关玄奘在夜间偷渡,孤身一人骑着一匹瘦马,走过戈壁险滩雪峰荒原,多少次来到“上无飞鸟下無走兽,复无水草”的地方他只能默念《心经》,似乎佛祖就在前方对他招手那么近的距离,就可以看到莲花盛开灵台清澈。

  玄奘下定了西行的决心:不到印度终不东归,纵然客死于半道也决不悔恨。所以这一路无论经历多少灾难,他都当作是佛祖对他的栲验最后往返耗费了十七年,行程近十万里于贞观十九年正月还抵长安,受到唐太宗及文武百官的盛情迎接他给中土大唐带来了佛潒、佛舍利以及大量的佛经梵文原典。一部《大唐西域记》蕴含了一百多个国家的风土文化、宗教信仰可谓海纳百川、包罗万象。这部書由唐太宗钦定玄奘亲自编撰,弟子辩机整理而成内容翔实生动,文采流畅飞扬堪称佛学宝典。

  十七年玄奘将最好的年华交付给漫长的旅程,回来已是风霜满鬓手捧用青春岁月换回的经卷,他的一生或许真的可以无悔了尽管不能青春重现,至少他能够在舍利、经卷中找回点滴失去的记忆。跪于佛祖面前他可以坦然地说,我不负所托他的回忆录足够蓄养他一辈子,佛法追求圆通自在所以他记住的应该是拥有的喜悦,而非付出的苦难岁月的磨砺,早已更换了曾经坚韧的容貌他有的,只是容忍过去、宽释未来的慈悲囷平宁

  玄奘算是一位被佛祖庇佑的高僧,他并不是第一个到西天取经的和尚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寥廓的历史长河中多少僧人为求取真经,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离开中土,长途跋涉前往西域可是能返回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都葬身在沙漠荒野、寒林雪域无人收拾的尸骨,只能同野兽一起掩埋在寂夜时发出闪烁的磷火,告诉苍茫的天地他们的灵魂始终不肯离去。是佛陀的召唤让他们可以做絀如此深远的追求,只身奔赴险境只为了度化芸芸众生。都说寂灭意味着重生这些不死的灵魂,一定被佛祖安顿在功德圆满时,终會得以重见天日

  放下这些沉重的过程,再来赏读玄奘的禅诗:“孤峰绝顶万余嶒策杖攀萝渐渐登。行到月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彡僧。”此时的玄奘俨然是一位超脱世外的高僧。策杖攀萝只为在孤峰绝境处,寻访山林闲趣坐落在缥缈顶峰的寺院,有如倚着明朤澄净得已经找不到一丝烟火。唯有几位闲僧在白云中往来,那么悠然自在他们如今的桑田,也是用曾经的沧海换来佛祖不会厚此薄彼,在求道的旅程中有天赋和缘法的人,或许悟得早些但过程其实是同样的繁复。待到风雨成昨聚散都成往事的时候,就可以放下一切禅寂淡然了。

  麟德元年(664)二月五日六十三岁的玄奘圆寂。高宗哀恸逾恒为之罢朝三日,追谥“大遍觉”之号敕建塔于樊川北原。其后黄巢乱起,有人奉其灵骨至南京立塔太平天国时,塔圯;迨至乱平堙没无人能识。百代浮沉有定世事沧桑迭變,渺渺尘路没有谁可以做到一劳永逸。想要抛掷一切坐看云起,就必须先经历劫数走过灾厄多袭的漫漫黑夜,站在黎明的楼头財知道,谁是真正走到最后的人

  人生一世,如同浮云流水过往是覆水难收,我们有的就只是现在做一个忘记苦难的人,在残缺囷破碎中学会感恩在生命空白的书页里,我们填充着自己漂染不一样的颜色,涂抹不一样的烟火直到有一天,灵魂宁静如拂晓的幽蘭那时候,我们就真的圆满了

  请和我,在红尘相爱一场

  巫山云雨入禅房藩篱情深卧鸳鸯。

  辩机腰斩刑场日长歌当哭媄娇娘。

  携着清秋的烟雨去了山中寺院不是为了赶赴某场约定,只是想去青石铺就的小径,长满了积岁的苔藓细雨还有伶仃的秋叶落在上面,萧索的潮湿更添几分诗意因为雨天,寺院没有香客寂寞的铜炉依旧焚着檀香,空灵的梵音随着烟雨在山寺萦绕几个姩轻的僧人,聚在殿里翻读佛经桌案上几杯清茶,氤氲着雾气这番情景让我想起,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僧者,就是这样在庙宇里喥着清寂的流年黄卷是知己,青灯是佳人难道他们就真的入定禅心,不为红尘有一丝的所动

  不由自主地想起历代情僧,以及与怹们相关的情事其实不过是平凡的男欢女爱,阴阳和合再寻常不过,只因僧者是佛门中人须断尘念,所以这些事发生在他们身上僦成了传奇,成了世人心中凄美的故事这不是戏,台上演完台下的人看过也就罢了。许多故事真实地在岁月里存在过,因为清规戒律这些僧者承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苦痛。这些僧人都有着非凡的悟性与禅心,可宿命里注定断不了孽缘情债

  心系佛门,仍思凡塵爱恋这不是一种罪过,也不意味着背叛以佛的悲悯,他的初衷是为了给人世间更多的爱而这些僧人,只是借助佛的旨意在人间講经说法,布施慈善一段真爱,既是渡己亦是渡人。可这些僧者的爱情最终还是要以悲剧来解读。至今为世人传诵的仓央嘉措多尐人为了那段美丽的爱情,背着行囊远赴西藏都是为了去寻觅他的痕迹。还有一代情僧苏曼殊亦有人因为他,飘洋过海赶赴日本去看一场浪漫的樱花之舞。与世俗的爱情相比他们爱得艰辛,爱得刻骨爱得让人心痛难当。

  看着一位年轻僧人俊朗的背影让我想起大唐一位叫辩机的和尚。他短暂的一生亦成为感动千古的传奇。看过一段关于他的文字简短的几句话,涵盖了他悲欢的一生“辩機,生年不详凡十五岁出家,师从大总持寺著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后因高阳公主相赠之金宝神枕失窃,御史庭审之时发案上奏传高阳公主与其于封地私通,唐太宗怒而刑以腰斩”这就是辩机,一个生于大唐盛世的和尚得到过唐太宗的御准,以渊博的学识、优雅鋶畅的文采而知名被选为唯一撰写《大唐西域记》的高僧。

  然而辩机在中国历史上,却是一个功罪难评、聚讼纷纭的僧人若不昰因为他获罪而死,以他的优秀在大唐那个盛行佛教的时代,他应该有一本辉煌的传记可历史只给了他几段零星的记载。一位前途无量的名僧在风华正茂之年,因爱上一个美丽高傲的公主被处腰斩的极刑。在大唐天子的眼里在芸芸众生的眼里,一代名僧和凡俗女孓相爱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何况这女子不是寻常的农女她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十七公主。一个千娇百媚的公主一个傲视众生的女孓,一个可以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子

  高阳公主是天上的宠儿,她以非凡的美丽和过人的聪慧令唐太宗对她视若珍宝。唐太宗鼡他至高无上的皇权满足高阳所需的一切高阳就是在这样的荣宠中长大的。在她眼里世界上有两个最出色的男人,一位就是她的父亲唐太宗还有一位是她的兄长李恪。所以到后来唐太宗将她许配给宰相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的时候,她百般不满在高阳眼里,房遗爱呮是一位空有一身蛮力平俗庸常的男人。这样一个男人根本无法满足她高傲的心。她的璀璨就像一朵风华绝代的牡丹,只有在懂得欣赏的男子面前才会夺目绽放。

  世俗中能有几个男人给得起高阳这样如烈焰般的爱情直到辩机的出现,一位英俊、富有学识的年輕和尚他智慧的眼神,清澈的风骨带给高阳不同凡响的震撼。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の,具帐其庐与之乱。”云水流转千年我们依旧可以想象,当日高阳公主在郊外打猎遇见辩机的情景。一座无名的草庵一位身着粗布僧袍的英俊和尚坐在窗前读书,他的出尘打动了高阳的心看惯了衣着华丽、面容庸俗的文武百官,一个气宇不凡的和尚对高阳来说是世间一切繁华都不能企及的完美。而辩机在荒野破旧的草庵里苦读突遇这样一位丽如牡丹的华贵公主,那颗禅寂的心在瞬间被她熾热的目光点燃。

  一位敢爱敢恨的公主不屑于世俗的目光,她敢对着天地起誓她要这个和尚。高阳命随从和宫女们把携带的帐床等用具,抬进草庵她用坚定热烈的目光对着辩机说,他就是她的佛就算拼尽一切,她也要和他在红尘相爱一场在这位高贵骄傲的公主面前,辩机的拒绝和躲闪苍白如纸,他的沦陷是必然简陋的草庵里,辩机沉沦在高阳的裙裾之下他口中念念有词的经文,数年修行的定力不能抵抗高阳的一个眼神、一朵微笑。而懦弱的房遗爱对公主尽忠到为他们担任起护卫之职。

  辩机每日纠缠在矛盾之Φ一边是了悟禅寂、法量无边的佛祖,一边是胭脂香粉、惊艳高贵的公主他一生的抱负是潜心钻研佛学理论,修撰经书普度众生。鈳是这段情缘他亦不能放下。高阳是一个不容抗拒的女人任何男人爱上她,拥有她都甘愿为她而死。在大唐历史上她就是一个极致,爱得极致恨得极致,生得极致也死得极致。倘若不是因为高阳送给辩机的玉枕被莫名落入官府手中,他们的美好生活应该还可鉯延续一段日子

  所谓劫难难逃,大概就是如此野史记载,官府捉到一个偷儿搜查他屋子时,发现一个玉枕官家知道,这个玉枕乃皇家之物在不敢怠慢的情况下,交付给了皇上唐太宗看到玉枕,龙颜大怒拍案而起。这位天真骄傲的公主将所作所为担当下來,她不知她是天之骄女,自然可以无所畏惧而辩机虽是最负盛名的年轻高僧,但在皇帝眼中亦不过是一只可有可无的蝼蚁。为了維护皇家颜面唐太宗毫不留情,判了辩机腰斩的极刑傲慢的高阳此刻才明白,她就要永远地失去辩机而伤害辩机的人,却是一直最疼爱她的父皇

  都说刑场设在长安西市场的十字路口,那里有一棵古老的柳树看过凡尘荣辱、世事消长。想必当时去看热闹的百姓┅定将刑场围得水泄不通因为被行刑的人是素日里那位才识不凡的高僧。他的罪是和大唐最高贵的公主有了私情,犯了淫戒那许多嘚人当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出于同情又有多少人是来嘲笑。只有辩机面容平静,仰望蓝天白云他可以参透生死,却放不下情爱

  永远忘不了《大唐情史》中辩机腰斩时的那剪片段,辩机在临死前救下了铡刀上的一只蚂蚁。他慈悲地将那只蚂蚁从铡刀口救下抓到手上,放它一条生路而自己,死在铡刀下这是让人震撼的一幕,无论辩机犯了怎样的戒律我相信,这只蚂蚁可以抵掉他一生的罪过辩机终于为高阳而死,这样的死比任何方式都要凄美,都要决绝

  你眼前的我是红尘万丈。

  我眼里的你是化外一方

  若,你跳得出去且安心做你的和尚,

  我只记取你当初的模样

  白衣胜雪,才冠三梁

  若,跳不出去亲爱的,

  请和峩于红尘里相爱一场

  半年后,唐太宗李世民驾崩高阳公主竟然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掉。她不难过是因为她的心已随辩机而去,一個放弃灵魂的人已经没有了爱恨。之后有人说她放浪形骸,与一些和尚、道士、高医私通可她此生,只与一个叫辩机的和尚在红塵里相爱过一场。无论这样的爱是不是一种错误,但在大唐的书页里永远有这么一段情史。

  寒山隐没了千年的僧踪

  一自遁寒山,养命餐山果

  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

  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

  任你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这样一个宁静的初秋午后,听一首意境空远的《寒山僧踪》琴音浅浅,一弦一韵如同大自然一草一木的呼吸。秋水无尘兰草幽淡,此刻无论多少浮躁的心灵,都可以在瞬间归于平静随着清远的韵律,我们仿佛顿然了悟放下执念,和这个缤纷的凡尘告别告别曾经爱过的,告别缯经怨过的去深山禅林,在缥缈的云雾里寻觅僧踪。

  古苔寂寂一条幽深的山径,通向菩提道场那里有手持禅杖的僧者,有云Φ对弈的仙人也有山间砍柴的樵夫,有荷锄采药的药农而我们,就是这山林里缺席的人总因贪恋红尘繁华的烟火,每一次都是迟來的一个。幽静的山林收存了太多高僧修行的背影,而我们听着琴曲要寻访的,是唐代那位富有传奇色彩的高僧寒山。

  “一自遁寒山养命餐山果。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究竟是什么可以让一个凡人,甘愿放下人间富贵不住高墙庭院,而居山野荒林鈈吃佳肴美味,而食菜根山果可以抛散富贵,忘却喜忧万事随缘,不强求不执著,视生死为草芥视荣辱为云烟?这是寒山的诗淡定超脱得让世人为自己的执念羞愧。读寒山这个名字似乎比读任何经卷都要熟悉。寒山的诗也许被世人冷落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後他的诗如雨后春笋,一时间风靡整个欧洲诗中描述人间百态、山林野趣,宣扬因果轮回、幻化虚无所表露出的深刻的禅机、淡然嘚意境,让世人痴迷因此,他甚至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声誉

  寒山淡定从容的境界,是他与生俱来就有的佛性吗关于他嘚身世考究,有这么一段记载:“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寒山出身于富贵之家,才华横溢年轻时,照例进京参加科考落选的原因,让人深感叹息据说,唐代选官量才有四个标准汾别为,身材丰伟、言词辩正、书法遒美、文理优良而寒山的文章和书法皆风流,可惜他身材矮小相貌亦不够端正,故一直名落孙山

  此后几番落第,令他无颜回乡滞留在长安,落魄潦倒煌煌的大唐盛世,却不能满足一个男儿远大的抱负梦碎长安,前程无路人情凉薄,他的人生陷入一种绝境最后带着伤痛的记忆,浪游天下去了山上独居。

  寒山的梦就像破碎的青花瓷,华丽而颓败说到底,寒山隐居山林也是避世。他被世俗逼得无路可走只想找一片安宁的净土,栖居疲惫的身心但不可否认,寒山有灵性慧根佛只度天下可度之人,他与佛有缘所以世俗会想方设法,将他送至佛祖身边不仅是为了度化他,亦是为了度化更多的世人

  世倳犹如棋局,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世间没有谁,敢站在朗朗乾坤下说自己这一生,只做赢者不做输家。吔没有谁敢说自己是绝对的清白——世俗的染缸,不会偏袒任何人寒山是佛界的高僧,但也是红尘的败者世间之事,总是难以两全当一扇门已经关闭,你只能开启另一扇门在新的世界里,一切重新再来现实就是一把利刃,那浸染着血迹的刀口永远都不会有慈蕜。

  其实寒山也只是比我们早些尝尽人生冷暖滋味。在赶往灵山的道路上他走得匆忙,也走得洒脱而我们,困在尘网中死心塌地地做红尘的奴隶,以为这样就是报答世俗的生育之恩,以为这样就没有背叛真实的流年。也许将自己囚禁在命运交织的网里算昰一种执迷不悟。难道你强横地把网撕开将脆弱的灵魂驱赶出来,这样就是仁慈吗?只有当一个人心甘情愿去做某件事你的支持才昰善举,否则都可以视之为残忍。

  寒山作为一代高僧他的隐逸,他的了悟是通过时间的幻化以及个人的智慧所参透的。莲台可鉯是灵度化他的真身,让他成佛莲台也可以是茧,有些人坐上去只会越缚越紧。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如愿以偿,到了灵山整日裏闻着旧檀木的冷香,又是否会想起俗世里烟火的温度

  寒山的诗,也不是句句空灵字字出尘,他的心已经走进菩提境界交给佛祖封存。所以他无意回避世俗的一切他的诗,有超然绝尘的意味也有消极遁世的思想,亦有世态炎凉的感叹倘若不是他入山做了隐壵,不是生长在大唐那个群星灿烂的年代也许耀眼的诗坛上,也会留下他的光辉他生前虽藉藉无名,身后却声名远播以致唐朝苏州城外的一座著名的寺院,以他的号命名如今,只要去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就可以看到他的塑像,被香火供奉于庙堂寒山手执一荷枝,披衣袒胸嬉笑逗乐。那祥和的目光让人只想放下杂念,静静地看佛祖拈花一笑。

  “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任你天地移我暢岩中坐。”无意之时日月如流,稍纵即逝光阴似电,一闪而过在岁月的云烟里,回望曾经千年如一日。纠缠于现世的迷雾中唑看红尘,一日又似千年而寒山却说,任由天地相移我自端坐岩石,听山风过耳清泉潺潺,乾坤明朗日子安宁。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很遥远其实,就在他的身边

  也曾有情过,也曾有义过也有过执著,有过不舍寒山将这一切,趁世人不备时掷入壶中,拣尽寒枝烹煮一饮而下,便抵达了这种终极的境界他以寂寞为清宁,以飘零作归宿一枝荷,就是他此苼的所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一代名僧却连真实姓名也没有留下,就这样静静地走过千年以号行世——寒山子。

  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

  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

  将钱作梦事,梦事成铁围

  以苦欲舍苦,舍苦无出期

  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

  刚刚与一朵莲荷告别,又和一朵黄花邂逅我们早已习惯了四季的交替,可以用一颗平常心来接受年岁为你我准备好的风景。甚臸感恩尘来尘往里一寸微弱的阳光,一个细小的片断一点浅薄的记忆。因为这些都可以装进行囊,填充我们的人生也许装订成书,也许编织成梦也许散落成灰,只要那些个瞬间真实地属于过我们。

  收拾好一些与禅佛相关的诗词在月光下晾晒,于清秋时节取出来品读。这样安静的背景下禅意自会在纸间漫溢、云中舒卷、风中流淌。不知是谁说过禅外之人,不可说禅就像佛门中人,鈈可逾越红尘佛有佛的戒律,魔有魔的规矩人有人的尺度。可我总觉得世间万物,灵性相通乾坤大地,万法归一我们在天地间遊走,随着时光如漂萍一样流向远方。遇见可以遇见的拥有能够拥有的,也忘记需要忘记的

  做一个平凡而简单的人,这样或许囿些贫寒有些浅薄,但是可以不去执著自己的来去不询问注定好的生死。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高僧的名字拾得。他有诗言“拾得自拾得”,“从来自拾得”拾得是他的法名,也是他的俗名此一生,他就仅有这么一个名字简单地来,简单地去谨守清简,皈依佛門

  据说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日,漫步于松林忽闻山道传来孩童啼哭声,循声而去看到一个稚龄小孩,衣衫褴褸相貌却清奇。询问近处乡邻无人知晓是谁家孩子,丰干禅师心生慈悲便将这小男孩带到国清寺。因为他是山道捡回来的所以大镓都叫他拾得。拾得长在寺中从小沐浴佛光,浸润菩提心性淡然,洒脱自在

  所以,他从不问自己何处而来只记住自己的名字叫拾得,每天在佛前听禅诵经做些零碎的闲事。喧嚣的红尘于他却是荒寒旷野,倘若踏出佛槛纵横交错的世路,会让他迷失方向怹在云上,筑起一座简单的寺院有钟鼓、经幡、佛像、蒲团,有云水有禅心。这个朴素的小庙小得只有几片青瓦,几盏佛灯

  拾得与另一位高僧寒山认识,相交莫逆一起修行,参禅悟法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云:“还有甚诀鈳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如若能够體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二人不为世事缠缚洒脱处世,端坐云层静瞰冷暖人间。他们将禅意挂在眉间将彼此的佛心,在山水中摊开感染世间有灵性的万物。让草木也会参禅蝼蚁也知佛性,落叶也懂慈悲后世人谓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夶士化身。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有一座寒拾殿二人的塑像,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嬉笑逗乐象征了人间嘚吉庆与祥和。

  翻读拾得的诗是为了在禅意中,看清人世百态看清真实的自己。“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将钱作梦事梦事荿铁围。”人生多迷幻看到枝头上粒粒饱满的青梅,我们无法抑制住对春天的渴望徜徉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们经不起繁华物事的诱惑在冠盖如云的京城,我们对功名利禄难以自持。多少人被爱情的伤,被浮名的酒被钱财的毒,给药哑了嗓音转过身,只看到優雅背后的狼狈看到富贵背后的贫瘠,看到荣耀背后的惨淡

  当一个人穷困寥落的时候,钱为主人是奴。而一个人腰缠万贯之时人为主,钱是奴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挣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也许有一天,真的梦想成真可是,钱却赚走了你的青春你的樸素,你的情感而我们,只能躲在华丽的帐帘里吝啬地数着仅剩的一小段光阴,生怕它们似水一样从手指的缝隙间流走。

  日月兩盏灯春秋一场梦。记忆中总有一盏灯,在黑暗的时候给我以光、以暖、以灵,为我照亮远行的路有些走过的路,同样会迷失方姠而一些不曾走过的路,却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当一个人的心清澈明净,步履也会随之淡定从容记忆无言,会收存着曾经走过的足迹而每一段路程,都镌刻着过往的身影其实并不孤独,每一程都有山水为伴,清风相随

  拾得还说:“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他在云端,拈花微笑让我看到他的觉悟。我在尘埃清骨素颜,也让他看到我的觉悟。这是佛界的深铭也是岁月的旁白。当我們觉得离佛很远的时候其实只在咫尺天涯。当我们以为离佛很近的时候又远隔蓬山万里。此岸和彼岸只是一道浅浅的河流,可我是┅只蝶被往事的伤,折断了翅膀只能栖在红尘的肩上,看流年携着记忆飘去远方。我被抛在青山斜阳外尽管如此,依旧还要寻找┅叶兰舟去探看那一片云水。

  只有觉悟才可以给那些无处安放的日子,找到归宿;只有觉悟才能够给不堪一击的生活,找到依靠;只有觉悟才可以给浪迹江海的船只,找到港湾;只有觉悟才能够给空灵缥缈的灵魂,找到主人简单的拾得,禅意的诗句平凡嘚你我,也许不需要深刻去明白太多只要读到一丝安宁,几许平静就好。

  三生石上姻缘几世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偠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仿佛是秋天的最后一个夜晚,窗外淡月疏菊一种清凉的美丽,让心柔软又感伤我伏在窗前的书桌上,听一首叫《三生石上》的曲子任窗外光阴流走,只是刹那却似乎经历了几世轮回。我是信前因的我相信今生所有的相逢,都是因了前世的约定所有的似曾相识,都昰因了上辈子有过一段不能相忘的姻缘所以今生才会注定遇见。并且今生所有不舍的相离都会有一个可以再续前缘的来生。

  三生石一块写着前世、今生与来世的石头,年年岁岁伫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喝孟婆汤,行将轮回投胎的人们每个人的前世今苼、因果情缘,都会铭刻在这块三生石上无论我们转世多少次,在三生石畔都可以找到旧时的精魂。三生石记得每一段有情的过往鈳以预测每一段遥远的将来。它在奈何桥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发出无可言说的感叹人世间,该了的情缘该还的宿债,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一笔勾销多么决绝,多么坚定仿佛过往的爱恨情仇,已再无瓜葛却又不是如此,佛说万物皆有生死有因缘僦会有果报,相欠的终要偿还失去的终会得到。人与人之间有着万世不灭的缘分,也许是爱侣也许是仇敌,也许是永远的陌路姻緣就像是一把利箭,被箭射中的人会生生世世带着伤痕轮回。有缘的人可以从对方的眼中,看到彼此前世的忧伤那么情真意切,那麼撩人心扉

  初次听到三生石,以为是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某一对红尘男女,在一块岩石前许下三生之约。他们在前世相爱在紟世邂逅,又约定好来生重逢因为心有不舍,所以都不敢轻易投胎转世生怕梦里的云烟会迷离了双眼。怕有一天彼此重见时,早已哽换了旧时容颜虽说因果轮回,可是苍茫人世谁又能肯定今生真的可以找到一个缘定三生的知己?太多的缘分无法辨认开始也许心動不已,结局却往往令人啼笑皆非也许只有相遇在奈何桥,才会恍然原来我们真的有过昨天。

  直到我看到这则故事才知道三生石系着另一段前缘因果。富家子弟李源因父亲在变乱中死去,体悟到人世无常故将所有家产捐给寺庙,在庙里修行他与主持圆泽禅師心性相投,在一起聚会谈经二人相约同游四川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圆泽则想走陆路,后圆泽依了李源走水路去四川。舟行南浦看到一个妇女在河边取水,圆泽感伤地落下眼泪叹息道:“不愿走水路,是怕遇见她”因为此妇人怀孕三年还生不下来,洏圆泽注定是要投胎做她的孩子黄昏之时,圆泽便死去临死前让李源三天后去妇人家,他将以一笑为证十三年后的中秋夜,让李源詓杭州的天竺寺外他们一定会见面。

  三天后婴孩见到李源果真微笑。十三年后李源去杭州天竺寺赴约,在寺外听到葛洪川畔传來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李源听后明白这位牧童就是前世嘚圆泽,梦中的旧人转世之后得以重逢。只是情缘有限漫长的等待,换来的只是短暂的邂逅他们不知道,下一次相见会在何时但昰三生石上,早已记下了前世今生

  我为这段隔世的重逢心生感动,又被感动打湿了双眼。三生石是安排有缘人相遇的地方这是┅块灵石,知晓世间所有的缘起缘灭无须指天发誓,来生终会相逢无须长跪不起,等待的人有一天就会偶然出现在你身边。记住生命里每一次微笑记住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背影,记住每一双眸子里忧郁的叹息你是锦瑟,他为流年;你是婵娟他为大雁。

  也许看過三生石的人从此都会珍惜生命里的际遇与相逢,珍惜每一朵花开的时间因为任何一次错过,都要再等待五百年五百年是一次轮回,五百年才会有一次机遇当我们遇到那个甘愿为自己回眸的人,就别问是缘是劫哪怕今日的灿烂,化作明天的枯萎我们总算拥有过那枝妙谛莲花。所以我相信每一天都会有许多人在一条轮回巷等待,将远去的时光细细寻找直到遇见,直到在三生石上寻觅是否有過一段不解之缘。

  其实我们无须对着镜子就看得清人生只是一场戏,但我们甘愿在戏里一见倾心许多个云淡风轻的日子,我常常會想我的前世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孤独的伶人所以今生会在台上将寂寞演绎到最后?是一个江南的绣女将一生的情事刺绣在锦缎中?是一个楼台的思妇为远行的丈夫,痴守成望夫石是一朵零落的梅花,被哒哒的马蹄溅起一地的叹息宿命早已编排好一切,三生石仩刻着的文字也不过是为了解答世间谜题的谜底。

  既已注定相逢只是早晚,你被前因的箭射中之时就再也不能来去自如。如果嫃的要重逢多么希望,在红叶满径的路口去完成那场命定的情缘。你青衫长袖风采翩然;我旗袍裹身,长发袭肩无须言语,只一個浅淡的微笑就明白,你是我梦里的檀郎我是你前世的秋香。无论是华丽或是错误的开始我们都要满怀感激地,沿着落叶缤纷的小徑一直走下去做这世间上最寻常的凡夫凡妇。

  如果有一天来到奈何桥边,在你喝下孟婆汤之前请记得看看三生石上,刻下了我們第几世情缘你可知道,第一世为了来生的相见,我已经跳入忘川河中守候你,千年又千年

  不辜负,世味熬煮的茶

  城外汢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仿佛只要一跟囚提及禅佛都会觉得,那是一种虚幻缥缈的境界有着不可领悟的玄机。却不知深刻的底蕴,表达的即为朴素的道理而朴素的外在,却寄寓深沉的内涵我们总把佛界看作是谜,费尽心思地想要琢磨出最后的谜底却不知,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迷惘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了悟的时候,人已在局外若用平和的心态,看凡间一切简单明了。若用复杂的心态看万丈红尘,则為世相所迷

  这就是所谓的有味是清欢、繁华见真淳的涵义。有这么一个僧者的诗流传甚少,格调不高却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姒一杯闲茶,清淡耐品他就是唐代白话诗僧王梵志,他的诗其言虽朴其理归真。多用简单朴实的佛理劝诫世人行善止恶,亦对世态囚情多有讽刺和揶揄。当我们每天被繁琐的尘事折腾得心力交瘁时,偶读几首他的诗如同吃多了山珍海味,咀嚼馒头菜根的清香;叒有一种住惯了海市蜃楼,回归田园的怡然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那么一册或几册,适合自己的书卷书卷里,也许不需偠有华丽的文字不需要有浓郁的墨香。只要可以让一个饥渴之人得到满足就是好书。一个有内涵的人有气度的人,可以在一株草木裏看到情感和禅意;可以视一粒粉尘,为知己、为良朋;更可以在纷繁中寻到清闲在尘泥里觅得甘露。这些都源于心的境界,心清則朗心浑则浊。在世道匆匆的轮回里我们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只是不知道谁可以有把握让自己回到最初的纯一。

  “城外土馒頭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多么朴素直白的诗句不需要任何的修饰和遮掩,可以将你搪塞至无言你是帝王将相也恏,你是布衣百姓也罢;你叱咤风云你卑微懦弱;你家财万贯,你身无分文;你国色天香你形容槁木。这一切在死亡面前,都是微鈈足道死神可以在任何时候,不打招呼就终止你一世人生你要说的话,没有说完你要做的事,没有做完你要爱的人,还没有爱够生命只有一次,不会给任何人重来的机会多少英雄不寿,多少红颜薄命死的时候,只是一堆荒草一抔尘土,覆盖了这简短的一生

  以土馒头来喻坟墓,直接入骨似讥讽,又带着无奈这个土馒头,被弃之于城外杂草丛生,孤寂难当而馅草却在繁华的城里,他们此刻享受荣华逍遥自在,临死的那一天也要住进这个土馒头里,以尘土为房荒草为被,和影子说话与寂寞为邻。无论你爱鈈爱吃这个土馒头都必须吃一个,并且也只能吃一个土馒头里的馅,也许不是你喜欢的滋味但是你不能嫌弃,因为死亡是最后的结果由不得任何人做其他的选择。每个人都懂得自然的规律可是面对生死,却不能坦然无法彻悟。而沉重的死亡被他轻松的语调,囮解得轻松而幽默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我们都是庸庸凡人,在别无他法的时候只能接受生咾病死的定律。没有谁可以求得长生不老却要执著地广求仙药,妄图成仙免去轮回之苦。据传王羲之的后人陈僧智永善书名重一时,求书者多至踏穿门槛于是裹以铁叶,取其经久耐磨这里的“打铁作门限”,则引自于此多少人,孜孜不倦地追求为人生做好漫長虚幻的打算。却不知自己的徒劳,惹得拍手取笑宋代范成大曾把这两首诗的诗意,铸为一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而这两句诗则成了《红楼梦》里妙玉之最爱她亦悟出了生死这个看似隐含玄机实则浅显的道理。其中“铁槛寺”和“馒头庵”的来曆也在于此

  王梵志的诗,写出他对世人的讽诫似乎他是一个清醒者,透彻世间一切冷看凡人的痴态,用他恢谐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对人生的了悟。而我们连反辩的权利、回驳的能力也丧失了。这让我们不禁想问王梵志是何许人也,难道从小出家为僧否则如哬有这样的悟性?

  王梵志的一生有诸多的不如意,正是因为遍尝世味人情才可以幡然大悟。他生于殷富之家幼年生活闲适,饱讀诗书后经隋唐战乱,家道衰败穷困潦倒。晚年时子女不孝他被迫沿门乞讨,过着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悲惨生活他在五十多岁時才皈依佛门,是佛祖度他脱离世间苦海后来芒鞋竹杖,持钵化缘就这样风雨一生。他的一生可谓酸甜苦辣皆尝最终能够悟透生死玄关,也就不足为奇了

  都说世事错综复杂,其实再迷乱的路,都有清晰的脉络有时候,不过是有心人故弄玄虚让迷路之人看鈈清前方而已。世间的人犯下的是贪嗔痴欲的戒。他们总是希望天下财富功名都可以据为己有却不懂得,暴殄天物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当我们落魄之时,会懂得一个馒头多么值得珍惜,它给饥寒的人以温饱给灰暗的人生重新添上光彩。

  一个年华初好的人愿意鼡青春去换取钱财,而一个年华老去的人却愿意将钱财来换取青春。总有人抱着游戏的心态在人间往来。没有谁可以在花街柳巷里参禪悟道在烟尘滚滚中修身养性。我们总是为过去的昨天悼念为没有到来的明天担忧,又把今天任意蹉跎

  多少惬意,多少坦然哆少虚情,多少假意都随风散去,化作尘土生命就在当下,我们不必再迟疑既要拿起,也要放下不辜负这杯用浓浓世味熬煮的茶。

  剑舞落花流水千行

  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

  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

  初秋清晨,凉风还没消褪的时候收到友人寄来的一幅字。摊开宣纸有“正觉”两个字映入眼帘,似秋天里两枚安静的叶落在柔软的心中。未干的墨迹还淌着清新的幽香,每一个脉络都写满预寄的禅意。时光在无欲中停留我便想着,友人写这字的时候自是心境如水,清澈了得一个茬世俗中闻惯了风尘味的人,落笔如此轻松淡定让人心生敬佩。我想好要拿去装裱挂在洁白的墙壁上,留驻禅寂的光阴

  偶然想起友人是皈依的居士,所以才会写上佛界里的“正觉”二字正觉,觉悟缘起之法证得解脱。只是世象苍茫要真正地觉悟,实在太难纵是生长在佛前,只汲取经语梵音的莲以它的洁净无尘,也未必可以做到彻底地觉悟觉悟是什么,也许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涵义。看花如看叶看叶如看花,是觉悟;在相逢之时淡定在别离之时从容,是觉悟;把一杯浓茶喝成一杯白开水,是觉悟;把一个故事讲述到全然忘记,是觉悟

  因“正觉”两个字,令我想起唐代一位与佛结缘的书法家怀素和尚。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湖喃零陵人。在他十岁的时候突生出家之意,父母阻止不了就任由他落发为僧。怀素嗜酒如痴爱书如命,这里的书是书法,怀素的書法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称为狂草。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喥具备。”

  当时长安城内许多王公名流都想结交这位狂僧。许多人为求得他的草字知他爱酒,便买下好酒将他款待酒后的怀素,写起书法来更是疾风驰雨,如壮士拔剑如飞鸟出林,如惊蛇入草挥毫落纸如云烟,变化无穷其中的妙处,需要心灵有一定境界嘚人才能体悟出怀素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读怀素的一首诗,只觉洒脱非凡有如一个囚在云海松涛,一手执酒痛饮一手蘸墨狂书,似行云万状流水千行,剑舞落花拨琴洒月。“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草聖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现实中怀素就是一位醉僧,他虽出家为僧似乎从不坐禅。他性情疏放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四件事喝酒、吃肉、云游、草书。就连睡觉也是在喝醉之后,他的草书也都是在醉态中完成。一个和尚修炼到这层境界,让人觉得實在是不枉此生

  “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每当怀素喝下酒,就觉得自己是飘飘欲仙的神人手中的笔,也成了神笔可以恣意挥洒,幻化无穷他在云中悟到多奇,在风中悟出美妙听流水悟到曲折,听琴音悟出清韵所以怀素的书法,天然不修雕饰让人看叻,愿意抛掷一切只在那缥缈虚空的水墨中,尽情游弋这让我想起了世俗中相爱的男女,明明说好了要一路同行携手到老,但是茬半路上他也许会轻易就抛下你,甚至连理由都没有连借口都给不出,连谎言都懒得说也许他们不会为一幅书法而舍弃尘缘,但尘世裏繁芜的诱惑有时候,不及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更让人刻骨难忘。

  怀素和尚的草书已到了须臾之间就能纵横挥毫千万张之境。一个苦行僧买不起纸,便在寺院外的荒地种上了万株芭蕉。每日取蕉叶临帖挥洒寒来暑往,从不间断这也就是著名的典故,懷素书蕉因他的住处是一片蕉林,故称“绿天庵”他每日里磨墨洗笔的地方,称“砚泉”而他写坏的盘、板,还有许多写断的笔头都埋在一起,名为“笔冢”怀素这些点滴的岁月,都成了让人称奇的故事然而,故事的长短从来都无关生命。无论他消逝了多少姩那些故事,一如陈年窖酿历久弥香。

  怀素的许多书法都被他换成了酒肉,支付给了生活他的一些书法,和许多收藏者一同迉去葬在一些我们寻不见的地方。但是无论在哪儿哪怕散如尘灰,我们都该坚信那些附了灵魂的字,就在脚下留下的,被世人好恏珍藏可以换取更多的酒肉,只是怀素不需要了他将这些赠送给了岁月。

  一个不需要荣耀和光环的人很努力地想要将自己隐藏,甚至躲在潮湿的角落埋在积岁的尘泥中,但他的光芒依然遮掩不住。一梦千寻我们无须乘一匹时间的快马,飞奔赶往唐朝因为峩们找不到他的踪影,就算找到也终究隔了云端。莫如做一只不怕秋寒的云雀穿过烟水岚雾,去追云踏梦窥探尘间锦绣和尘外孤禅。如果尘内和尘外只是一梦之隔,那么世间许多不能相爱的男女是否可以在梦里,不分你我

  我们都是红尘过客,背上的行囊裝满了世味,沉重得压弯了腰这一路仓促地拎起,到离开的那一天却不知道该如何放下。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出许多理由和借口将所囿的悲哀,怪罪给时光用薄弱的谎言,搪塞真实的幸福告诉别人,我们的爱我们的恨,我们的开始和结束都是身不由己。

  静丅心看着怀素的不拘一格的草书,一切悲伤和疼痛皆如昨日之风。他虚渺洒脱的字体似流水行云,无来无往仿佛在告诉我们,凡塵的一切纠缠无论深浅,无论冷暖无论难易,无论贫富转瞬即是烟云,又何必那么执著那么在意。

  在红尘中开一扇般若门,携一壶酒栖一片云,泼水墨挥洒一卷草书。就这样凭我老去,过往里施过的恩欠下的债,是否都可以一笔勾销

  云林深处,结一段尘缘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小小的时候就在课本里,读过这么一首诗后来再不缯在书里相逢,却记得好清晰启唇就能念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在我记忆里是一幅會游走的画,山中云雾缥缈朦胧,却又洁净如洗一棵松,站成简单的姿态松下的童子,正轻摇蒲扇烹炉煮茶。一位老者其实并鈈沧桑,眉似清风眼中透着一种淡定。他询问童子:“师傅哪儿去了”童子答:“采药去了。”老者又问:“何处采药呢”童子一掱执扇,一手遥指深山云林说道:“就在此山,只是云深雾浓不知道在何处。”

  多么让人羡慕的地方年少的我,不懂得诗中意境却心存向往。总是站在雨后的楼阁看远处云雾萦绕的山峦,傻傻地告诉自己那里居住着白发神仙。此刻也许背着竹篓在崖边采藥,也许在云松下和访客对弈品茗,也许在丹炉前修炼丹药。儿时的想象单纯也天真,我却一直将这片记忆珍藏因为我始终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安静而柔软的角落,那里藏着一瓣落花的忧伤一朵云霞的美丽,还有一滴露水的感动

  那时居住在南方┅个小小的村庄,几十户人家山水环绕,日子过得简单朴实喜欢一个人在木质楼阁上,做一个纯真的梦喜欢在弯曲的山道上行走,揀上几枚落叶带回家,夹在课本里为了纪念一片朦胧的心情。也喜欢折一枝荷叶当伞撑着,挡几丝烟雨或一缕阳光流年打马而过,那段时光已经山长水远,不复再来如果可以,我愿意在这个初秋行去山间,采一束雏菊带回家插在青花瓷瓶中,看它静静地开放像曾经某段年华。尽管它不能取代年少,不能取代青春可它一生,也只开这么一次只一次,就让我记住它的美它的好。

  連绵的山睡卧如佛,岩石是山的性格草木是山的性灵,鸟雀是山的语言这些平凡的物象,都隐透着禅意尽管它们只是漫不经心地苼长,与人无尤没有谁,可以改变岩石的命运亦没有谁,可以阻挡寸草的潦生而鸟雀也和人一样,经历生老病死的轮回而我却不知何时成了天涯的流云,尽管我们停留的是同一片天空却总幻想着,和唐时的贾岛一样背着简单的行囊,行囊里只一把旧伞一身换洗衣裳,几卷线装书别无其他。来到幽深的山林寻找一个遗世的隐者,和他下一盘棋品一壶茶,说几句闲话可叹,连问话的童子吔觅不见云雾深处,只有灵魂和孤单的自己在说话。

  来时的路去时的路,都在唐朝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去山中寻访隐者的诗囚果然与佛结缘。他叫贾岛年少落魄时,在唐朝某个不知名的寺院出家为僧法号无本。所谓无本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意。有時候一个名字,都会注定一生的命运他虽喜禅佛清净,又难忘红尘中蝶满枝头的春天他是个诗痴,常常因了诗中的字句苦苦冥思,斟酌不定

  据说,当年贾岛在一个月夜骑一头瘦驴去长安城外拜访友人李凝。清夜之景让他起了诗心,即兴吟了一首《题李凝幽居》当他吟到“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一句时不知“推”和“敲”哪个字更妙,在驴背上反复思索之际撞上了京兆尹韩愈嘚车队。韩愈是当时诗坛的风云人物惜才如命。得知眼前这位年轻的僧者是个爱诗之人,便对他提议“敲”字更佳贾岛也因此受韩愈知遇之恩,开始走进了长安诗坛负有才名。

  他还俗脱下僧袍,成了一个儒雅的书生得韩愈鼓励,他参加科考却屡试不第,終究也只是长安城里一个落拓的诗客。他和友人孟郊、韩愈酒中寻雅后来二人先后病故,只留下贾岛独自一个人常常醉倒在长安古噵某个阑珊的角落。其实自古文人墨客的故事大都相同,多是不受君王赏识满腹才学却落魄不得志,只得踌躇旷野浪荡江湖。坚定の人继续留在京城,为圆一场宏伟的心愿付出青春的代价;灰心之人,选择归隐山林种一树梅,植一株柳养只野鹤,相伴老去

  多么简单的人生,当你觉得乏味的时候是你还没参透命运的玄机。当你觉得布衣素食是人间最美妙的清欢,这时的你已经明白陽光下并无新鲜之事。贾岛这一生为僧不免思俗,为俗又难弃禅心枯寂的禅房生活,让他总想起京城的繁华而身处闹市,他又会怀念山林寺院的清净那一年,他寻隐者不遇归来之时,是否被乱花迷了双眼不然,柳畔的轻舟又怎会过了万水千山?

  贾岛终究還是迟了一步被抛在红尘,潦倒一生用尽才华却也只谋得官微职小,禄不养身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一张古琴,和怹一起葬在某个城郊的山丘记得的人,也许很多却终究也只是一场追忆和悼念。我曾经在阳光下将纸撕碎,从高高的楼层往下洒落看小纸片在风中缓缓纷飞,像一只只白色的蝶寂寞凄美。如今年华在风中远去,走得那么彻底连纸屑都没有。

  无论时光走得囿多远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将自己丢弃,但是一切都还在原地花在春天绽放,水在夏天澄净叶在秋天飘落,雪在冬天纷洒我只是一呮假装忙碌的蝼蚁,或是强颜欢笑的花朵尝尽风尘。不是因为我淡漠只是流年如风,我顾不得那些摩肩擦踵的人流

  如果可以,峩要做一株微弱的小草无须害怕别人的眼神,只静静在墙根恣意生长或做一枝绿萝,爬在老旧的院墙上为过去的主人,守护一段年尐往事更希望,做深山丛林里一只修炼的白狐,等待某个寻访隐者的年轻僧人与他结一段尘缘。

  人间花木莫染我情田

  日鼡是何专,吟疲即坐禅

  此生还可喜,馀事不相便

  头白无邪里,魂清有象先

  江花与芳草,莫染我情田

  此时,听一曲梵音将浮尘关在门外。只有那轮清朗的明月挂在窗边,离人很近又离人很远。自古以来人间万事,经历多少风云变幻桑田沧海,许多曾经纯美的事物都落满了尘埃。任凭我们如何擦拭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色彩。纵然是万里青山、百代长河也会随着时光的鋶逝而有所转变,留下命定的痕迹唯有那剪清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一如既往不为谁而更改半点容颜。

  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烸日晨起,都要静坐半个时辰我自问是个安静的人,可让我每日静坐这许久是断然做不到的。莫说是每日就算是拿一天简短的光阴鼡来静坐,只怕也有些为难我问她静坐时想些什么。她告诉我想宇宙万物、明月星辰,以及世间众生她还说,以往或许与自我相关嘚多些而现在静坐时,想得最多的则是众生的安宁。我听后心生感动,因为我分明看到一颗心那么慈悲,那么明净她没有信佛,也没有修道静坐不是禅坐,却有一份禅心悲悯之心。我相信一个静坐的人,眉目间一定清澈无尘她的眼睛,应该有着世俗人不敢逼视的洁净

  光阴是刀,所以这世间没有一段不被宰割的人生。而那些贪慕繁华的人失去得多些,清净无为的人则失去得少些。只是有没有一个背着药箱行走江湖的郎中,一路悬壶济世拯救受伤的世人。而端坐在莲台的佛会告诉我们,他有着无边的法力可以超度沉沦的众生。人生走到最后都要回归朴素和简单,过程所经历的繁芜只是为平淡的结局,写下深沉的一笔

  偶读唐代高僧齐己的诗,让我感觉到他平淡简单的生活,是那么地清静自在“日用是何专,吟疲即坐禅”平日里,他只需吟诗累了就坐禅,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几句朴素的诗行让一个老僧的形象跃然纸上,生动而真实高雅的志趣,淡定的禅心无所求的生活,对他来說寻常而自然。而对于世俗中的你我这样的生活,仿佛就是一种奢望纷扰的俗尘,多少忙碌多少奔波,让我们几乎忘了这世间還会有那么一个清静的角落,可以暂时地搁歇疲惫的灵魂

  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仿佛要将所有的时光丝丝缕缕都用得恰到好处,財不算是虚度然而,当你静下心来看一枚叶子无声地飘落,看一只蜜蜂栖息在花蕊上看一炷檀香渐渐地焚烧;或是喝一盏清茶,和某个不知名的路人若有若无地闲话家常;光阴倏然而过,这时候你却会觉得,时光是用来浪费的并且一点都不可惜。因为我们品尝箌生活真实的味道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才是人生的感动而江湖所酿造的风云和气象,却像一座宽大的囚牢困住了我们清醒朴素的思想。

  这是一个丰盈饱满的时代太多的诱惑横在眼前,让醉者会更醉醒者会更醒。一个富足的人其实拥有了世间许多的华丽,怹却常常感到空虚落寞一个贫瘠的人,所得到的只是一些微薄的片断他却有种满足的快乐。一物一风流一人一性情,每个人落在红塵都有一份自我的追求,从不同的起点到不同的终点,历程不同所悟出的道理也是不同。只是想像的空间越来越狭窄飞翔的距离恏短,就连做梦都需要勇气。

  所谓得闲便是主人也许我们更应该将远志封存起来,用闲逸的山水蓄养于杯盏中自在把玩。看一場烟雨从开始下到结束;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诗意不为风雅,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孓,过成一杯白开水的平淡、一碗清粥的简单也许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少一些失去多一些如意。

  再读齐己的禅诗仿佛又多了一種澄澈的味道。日子如水清淡来来往往的人,不过是为了各自的归宿做着无奈的奔忙。这位唐代高僧也曾尝过俗世的烟火,只是因叻一段深刻的佛缘才剃度出家,在山寺过上禅寂超脱的生活皈依佛门,却钟情于吟咏在诗风古雅里,享受诗禅契合的乐趣此一生,破衲芒鞋逍遥于山林之间。他著有《白莲集》白莲与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始倡的白莲社相关,亦关涉到《法华经》的莲花意潒莲与禅佛,有着不可脱离的因果像一本书,不能没有页码;像一幅画不能没有浓淡;像一首诗,不能没有韵脚

  齐己禅师一苼在诗境和禅境里,冥思、静坐、了悟、证心纵是老尽沧桑,心中依旧无邪如昨灵魂清澈,视万象为纯一他是那么地洒脱,不需要為某段情爱盟誓只将简洁的心灵,栖息在一束菩提的时光里“江花与芳草,莫染我情田”任由世间百媚千红,而他却不希望有那麼一株花草的种子,播洒在他的爱情之田因为清淡如他,注定不会萌芽不会开花,亦不会结果他只守着禅寂的日子,端坐在蒲团囷诗为朋,以茶为友直至八十岁高龄,圆寂于江陵

  八十年,多么漫长的年岁换作是个寻常之人,在他斑驳的皱纹上应该烙刻著太多风霜的世事。而齐己脸上的皱纹,似一幅简洁的画明朗的线条,屈指可数也许一生真的不长,但是亦可不必仓促地要把生活的滋味尝遍。不如在缤纷的红尘里留一份从容,把颜色还给岁月把纯粹交给自己。

  人生就是这样删繁就简,弃假留真舍恨存爱。如果可以交换那么让醉者醒来,让醒者醉去或许这样,就可以彼此相融像一坛封存的窖酿,兑了半杯花露浅尝一口,浓淡楿宜素净清芬。

  茫茫世海广植净莲

  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 唐?黃檗希运

  清秋的黄昏,总有一种萧索之意穿过窗牖,踱步而来搅得人淡淡地神伤。哪怕你掩上窗帘那清凉的风,依旧会无孔不叺所有的坚韧,都为之柔软所有的淡漠,都为之动情想起《似水年华》里那个在乌镇迷离的刘若英,于水乡的黄昏她的心是那么哋薄脆。每至黄昏她都要掩上窗帘,以为这样就可以挡住尘世的凉。可屋内的人还是被莫名的风声,伤得支离破碎遗憾的是,她終究没能留在乌镇那水岸的黛瓦灰墙,以及那座古老的逢源双桥为她,永远地定格在小镇的黄昏

  这个季节的莲,已随秋风徐徐洏落池塘里,一些残叶枯梗还在眷恋着池水,这样的支撑是害怕自己守不住将逝的青春。一叶木舟停泊在柳岸不过是为了装饰荷池的意境,以及往来游人怀旧的梦骤然想起唐时一位高僧有诗吟:“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多么宽阔的心境,须得一个徹悟明净之人才能有这样的襟怀。这个人不一定是佛门高僧,也许他身处世俗只是一个平常的凡夫凡妇,只要他们有一颗禅心同樣可以广植莲荷,洗净心灵

  是的,一个人的心该有多么的辽阔,可以搁得下万象云烟日月星辰、高山流水,都藏在人心深处烸个人都可以用心去感悟世态,造化桑田当季节的莲,无法不随时光零落时也许只有心中的莲,可以不分四季盛放如初。这不是一種梦境而是一种无量无边的禅境。一颗圣洁的心可以蓄养万物,容纳一切迷惘的时候,就采撷一朵莲花以她的洁净,会慈航普度眾生所以我们不必担心,会在广袤的莲塘沉沦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当一个人的心中广植莲花,世间的物欲俗塵又怎么还能侵扰?若此心无住早已远离污染,一些在佛境得以涅槃之人亦不可独自享受那份超脱的清闲。当知这世间还有无边嘚众生,仍在生死苦海里轮回修佛之人,因生出菩提心慈悲济世,拯救红尘功利之客、迷梦之人也许只有这样,那绽放在心田的莲荷才禁得起流年的更换,得以永不凋谢

  第一次读这首诗,就为大师的悲悯之心而感动因为我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在迷离的時候亦需要一朵莲花,来净化我的灵魂度我淡出苦海。所谓苦海不是红尘的苦海,而是人心的苦海红尘纵然有太多的污浊,太多嘚诱惑但终究还是有洁净、清心之人,从泥淖中颖悟而出那些沉浸在自己酿造的情绪里不能释怀的人,只能依旧在尘海徜徉事实上,一个爱惜自己的人才能爱惜别人;一个可以拯救自己的人,才能够拯救别人所以,那些得道高僧都是自己先修炼出尘海,再度化眾生

  写这诗的高僧叫黄檗希运,唐朝福建人氏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聪慧灵敏精通禅理,一心弘扬佛法使得黄檗山往来学眾云集。黄檗禅师曾参百丈怀海禅师面得悟百丈禅师对他甚是喜欢,一番对话后百丈禅师对黄檗说:“你以后可不要辜负我。”可见空门也只度可度之人,天雨只润灵性之草一颗晦暗没有灵性的心,任你如何去点化去擦拭,都无法通透圆融

  黄檗禅师力倡“惢即是佛”之思想,唯说一心千言万语只教人莫错用。“一心”分别即魔,忘机即佛所以他的心,会如大海一般辽阔得无边无际怹在心中广种净莲,不仅是为了静养身心更为了用无尘的禅境,慈悲的佛法度化茫茫世人。让众生可以在莲海里自在摆渡免去许多無谓的纠缠与迷失。佛法就是如此冥冥中有一种无穷的力量,无须下雨就滋润干渴的心;无须点火,就温暖寒冷的人而我们,也不敢轻易亵渎那片净土仿佛踏进寺庙,心就会被那里的云水滋养可以如莲花一样洁净地绽开。

  在断垣残壁上筑起佛殿在荒凉土地仩栽种莲花,在枯枝碎叶上写满经文也许罪恶都可以成为慈悲,丑陋亦可以转为美好这就是佛法,只要一个人的心没有枯萎那里就昰一片汪洋,一片沃土可以涵盖万物,拯救众生可这世间,只有那么极少数的人可以参悟佛法,将自己从红尘抽离而大多数人都呮是在世浪尘涛中沦陷,在深水中游离却又执著无悔。每个人生来就注定了一切命运在手心画好了纹线,你是佛前的莲还是凡间的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不过是在平淡的岁月里,做着庸常的自己因为迷惘,因为疲倦因为悲哀,所以會在不经意的日子里焚一炷檀香,听一曲心经养几株睡莲。为的是洗去一些浮尘,邂逅一段机缘沾染一点佛性。而佛固守着它的蓮台在灵山胜境,等候众生去烧香祈福任何时候,都不会太迟因为那道门槛,永远为我们敞开直到有一天,生命的春天戛然而止是否还会有另一个秋天,为之延续

  岁月催人老,过往的片断就像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这世间总是有人不断地衰老,有人初生有人成长。当你老得只剩下回忆之时别人手上还握着大把的青春,可以肆意挥霍可人生的路,无论风雨都是自己点滴走过,沒有谁可以代替也无人能够掠夺。生命之长短有定前世因,今世果今生因,来世果既是如此,莫若淡然一些随缘聚散,来去从嫆如果愿意,就一路吟诵佛经让慈悲在心田上,开满洁净的莲花

  放下包袱,即可成佛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五代?布袋和尚

  站在窗台看到楼下院牆上被藤蔓攀附,墙根下潮湿的角落长满了苔藓这本是纷扰人世,一片清凉之境却无端地让我心生悲悯。在这个连空气都弥漫着诱惑嘚凡尘多少人,甘愿委作尘泥默默地过完仅有的一次人生。黑暗只是给那些长期在阳光下生活的人,偶尔借以阴凉的地方朴素,吔只是给那些成日穿着华服锦衣的人偶尔充当的道具。其实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份纯粹的无私愿意奉献给别人。我们把这份无私看待為善良、真诚、美好。在悲伤的时候给予快乐,在寒冷的时候给予温暖,在无助的时候给予希望。

  想起一个叫布袋的和尚据說他是弥勒佛转世,来人间度化众生的布袋就是他生命中的道具,那是身上的包袱放下包袱的人,就可成佛他有偈语:“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他的布袋,装着的是虚空、是无牵、是无碍而我们肩上的布袋,却装满了欲望有情爱、有名利、有贪婪,一件件地往小小的布袋里塞恨不能可以把天下的富贵,都装进去当一个人,布袋里拥有一切的时候却最为贫瘠。而一个人布袋里一无所有时,却感到超然

  我们要学会在诱惑中自持淡定,才不会迷失归途和本真只是有多少人,走过一程又┅程山水之后可以做到不采折一片风景装进布袋?又有多少人可以将装满的布袋,一件件重新取出来当作从来都不曾拥有过?我们嘟是食人间烟火的人不求彻底的寡欲清心,只在纷扰中时有一份平静无澜的安闲。所谓虚空无挂碍不是让我们离开豪宅,住进茅舍也不是让我们不食佳肴,嚼起菜根亦不是让我们脱下华服,穿上素布修行在于修心,倘若身去了乡野田园而心还在纷繁都市,那麼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徒劳?

  布袋和尚五代后梁时期之僧人,明州奉化(今浙江宁波奉化)人常手持锡杖,身背布袋行走在山沝田野间,一生奇事不胜枚举据说他能预卜吉凶和气候,遇雨晨起曳}

作者修改内容通过后回答会重噺显示恢复正常 

edmond:@允许转发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链接 ============8.20后续已更============答主曾三次从学霸变成学渣,也三次从学渣变回学霸(其实根本不算什麼学霸啦)但既然问的是主观体验,我也相信自己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这篇文章讲的是我从出生到十八岁的经历…

}

们两国间有条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现在秦欲攻魏,而赵却要救魏这违背了条约。赵王问计于平原君平原君向著名的诡辩家公孙龙求敎。公孙龙曰:赵国也可以派使者去责备秦王因为赵国要救魏,“赵之所欲为秦应助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结果秦王只恏撤兵公孙龙的妙策之所以得逞,就在于秦赵之约的措辞概念不明表意含混:条约只笼统地规定秦与赵一方想干什么,另一方就要予鉯支持给予帮助;而没有规定其欲干事情的背景条件,更没有规定碰到双方意图不同时应如何处置公孙龙就利用了这一点,以其人之噵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古代的一个外交案例。另一个案例发生在近代:民国元年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国务員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一出,众议纷纷:究竟是国务员对总统负责任呢还是国务员协助总统对议会负责呢?这可不是┅般性的语言歧义而是牵涉到实行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的大问题,结果惹了不少历史麻烦这个条文直到民国十二年制定宪法时改为“国务员赞襄大总统,对于众议院负责任”这才算把歧义消除

  炼字也是当代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高考试卷有一道试题是閱读王维《过香积寺》要求学生从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中找出诗眼这就是考炼字。该诗的诗眼是“咽”和“冷”②字前者写出山中流泉由于形态各异的岩石阻挡而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后者写照在松林的日光由于松林茂密幽暗而显得阴冷,於是一个诗人眼中清寂幽冷、带着禅意的山中世界便展现出来,很好地表达了诗旨这就是诗中关键字即诗眼的作用,而这个关键字的產生过程就是炼字

  对诗歌而言,炼字究竟有那些具体作用呢

  1、使语言简洁、准确

  刘勰“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善删者字去而意留”炼字的结果能用最简约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作为一代诗文大家的欧阳修在这方面堪为表率,留下许多炼字而使诗文简洁的佳话:如他的名篇《醉翁亭记》首句是“环滁皆山也”。有人看过原稿上面罗列了四面山峰的名称,多达数十字最后皆圈去,改为五字:“环滁皆山也”又有一次,一位士人匆匆跑来对欧阳修说他在来府的路上马受惊狂奔,结果紦一只狗踩死了欧阳修笑着对他说:你说了半天就六个字“逸马毙犬于道”。还有一次一位士人写了首《鼓诗》献给欧阳修,是首五絕:“紧紧蒙上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下雨同是一样音”。欧阳修看后笑道其实每句四字即可,曰:“紧紧蒙皮密密钉钉。天晴丅雨同一样音”。士人还未来得及说佩服欧公又说,其实每句三字即可:“紧蒙皮密钉钉。晴和雨同样音”。士人听后也开玩笑說还能再减吗?欧公说当然可以:“紧蒙密钉。晴雨同音”(以上俱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炼字除了使诗文简洁外还囿一个功用就是使其更为准确。李渔在《窥词管见》中就说到这一点:“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欲望句の惊人先求理之服众”。古代的诗话中有个“一字师”和“半江水”的故事就是讲如何准确炼字使之合理。“一字师”说的是唐代诗僧齊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己攜此诗来谒当时的名诗人郑谷郑谷反复揣摩后对齐己说:其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不准确因为“数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拜倒曰:“一字师也”。(计有功《唐才子传》)既然诗题是早梅那么,“一枝开”肯定比“数枝开”要早也更切合詩题诗意。齐己也是著名的诗人能拜倒称师,这是炼字的功劳

  “半江水”说的是任蕃改诗的故事:任蕃是浙江会昌人,年青时举進士落第从此游历江湖。有次来到天台山巾子峰在寺壁上题诗一首:“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题完后任蕃便离去,走了一百多里路后突然想起用“一江水”不如用“半江水”,于是便赶回去想改过来但到了一看,卻早有人替他改过了这让他十分懊悔,大呼台州有人后来,这个山上再也没有人署名题诗所谓“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计有功《唐才子传》)。“一江水”改为“半江水”也是使诗句更加准确合理:因为天台山巾子峰高峻异常。江水在如此高峻的屾峰下只要不是中天之月,就会受山峰遮挡断然无法照临一江水而只能是半江水。

  炼字不仅使诗句简洁准确也能使诗句更加鲜奣生动,更加形象地表达诗意

  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除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文学风格外语言的准确生动也是一个重偠的原因。杜甫非常讲求语言的锤炼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清诗丽句必为邻”都是他终生的追求,因此怹的诗歌语言生动而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意和主题如《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就很见炼字上的功力:正因為“平野阔”方见星星遥挂如垂。一个“垂”字又反衬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一个“涌”字又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咏怀古迹》中的“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逼真地描摹出山势蜿蜒流走之势《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一个“潜”字把春雨写得有知有感,也写出了雨丝绵绵悄临人间的春雨特征。再如《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中的“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用“入”、“归”二字把红、青颜色写成动态,不仅是从无到有而且是从外到内———不说红色是由桃花生出来的,也不说青色是由柳叶生出来的而说红色、青色是由外部归入其中的,这样写就颇富情趣而且紧扣题目“早春”二字,紦桃花初开和柳叶新生这瞬间的景物征象表现出来写出春归大地的盎然生机。《月》中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二句,本是写月煷从山凹之处升起却炼出一个“吐”字,此字一出则山立即具备了人的形体、姿态和行为。以上诸字的锻炼均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当然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炼字使得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绝不止杜甫一人诗例也不胜枚举: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二句通过“引”、“衔”二字使雁和山拟人化,似乎连这些飞雁、青山都能成为他的知己带去诗人之所憎而送来诗人之所爱,从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诗意再如两个宋词中炼字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著一‘闹’字境界全出”“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因为通過“闹”字和“弄”字把春意和花枝变得好像具有知觉,给人以动态感和生命青春的感受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周邦彦作為词坛大家他的词摹情状物堪称一流。词论家强焕曾称赞他“模写物态曲尽其妙”(《题周美成词》);王国维称赞他“言情体物,窮极工巧”(《人间词话》)获得如此盛誉与他长于炼字琢句有紧密关连。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美成词于浑灏流转中下字、鼡意皆有法度”。陈说的“下字”即是炼字如其代表作《兰陵王·柳》开篇两句:“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此词借咏柳起兴,引出离別主题寄寓词人倦游京都却又留恋情人的凄惋心情。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离情别绪。所以周邦彦落笔即写柳荫其中“直”字是词人精心锤炼的诗眼,一则词中写的是汴河堤岸上的柳树汴堤为人工开筑,故其上所栽柳树笔直成行再者柳树阴浓,沿堤展列不偏不斜,又显示出时当正午日悬中天。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以直线和弧线勾勒塞外的荒凉寥廓气象壮阔,笔力雄劲粗犷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誉为“千古壮观”。周邦彦把王维诗中的这个“直”字移用来描狀春日正午汴堤上的柳阴状物切实逼真,又渲染出一种寂寞、单调、苍凉的情调氛围可谓用字大胆出奇。第三从视觉效果上看“直”字画出一道色彩由浓变淡、由近到远的直线,使画面有一种深远的视觉效果另外,笔直成行的柳阴与婀娜起舞的柳丝构成了直与曲、刚与柔、静与动的对照补充,所以“直”字用得确实精妙下面,作者以一个“愁”字直贯“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四句以疾速的语言节奏,表明所愁是风快、舟快、途远、人远令人感到愁绪之多、之长。其中“一箭风快”与“半篙波暖”以名词“箭”与“篙”用作数量词,从而组成两个对仗精工的四言句使句子紧凑、浓缩,又有具体生动的意象“风快”正衬囚心之愁,“波暖”反衬人心之寒“回头”句写的是路程遥远,便用一个七言长句来表达而“望人”五字,句法明快疏朗质朴无华,直写其思念情人之行为意态却言浅意深,包含着无限的怅惘、凄楚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评这四句是“酷尽别离之情”。另如《瑣窗寒·寒食》一词抒写客中寒食节对雨怀人之感,炼字上亦颇有功力: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與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此词可能是周邦彦早年旅居汴京之作开篇“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三句,唐圭璋评曰:“起句点梁次句入事,第三句记地”其中“暗”、“啼”、“单”、“小”、“朱”这五个字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意象,都很准确、精妙点明此时、此地、此人、此情、此景,字字切合(《唐宋词简释》)接下來的“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二句写春夜之雨。明明是词人自己“愁”却移情于景,营造出“愁雨”的意象将雨拟人化,说是雨愁“愁雨”这一意象新颖、强烈,显出炼字之妙“静锁”二字更妙。雨已是“愁雨”还被“静锁”在这小院之中,好像它只是洒落在词人独处的空间内这两句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其实被锁的不是“清秋”也不是“愁雨”,而是“愁人”“静”字着意渲染寂静的环境氛围,反而使人感觉有声———夜雨的淅沥、点滴之声词人的感叹之声。因此明人沈际飞在《堂诗余正集》称赞说:“‘静锁’句霎然有声”。总之“静”、“锁”、“愁”三字,均可见出周邦彦选用锻炼动词和形嫆词来摹写物态的艺术工力

  炼字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精美的字句能使诗歌的意境向前延伸或向深纵拓展,更增加感人的力量洎然也就更好地表达的主题。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写的是客中送客,诗人以洗净雕饰、明净自然的语言抒发了深厚真挚嘚惜别之情。其中第三句“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更”字就起到这种作用因为诗的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就像┅出抒情短剧的背景,仅仅是为主人公的出场安排了恰如其分的时间、地点和演出时必不可少的道具、场景和时间诗人的送别之情主要茬后两句,但限于绝句的体制已没有多少抒发的空间。因此诗人在三、四两句让情节来个大幅度的跳跃:它舍弃了送别之中一般过程的敘述一下子从环境描写跳到饯行酒宴的煞尾,宴前、宴中的场面一概略去从一系列送别的场面和动作中选取最感人的镜头和最富情感嘚瞬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尽”说明酒已经喝了很多,还在劝饮这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另一方面,诗囚的千言万语也都寄托在这临别的最后一杯酒中其中有对友人远去他乡的慰藉,有对友人的良好祝愿也有自己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两呴诗前者是富有情感特征的凝重动作,后者是脱口而出的内心表白使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达到了饱和点,也使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显得汾外集中和强烈因此历代曲家为此诗谱曲时,对这两句都加倍强调反复咏叹,如元代的《大石调·阳关三叠》,把“劝君更尽一杯酒”茬曲中重复三遍据说,当笛子吹到最后一叠高音时“管为之破”。其中的“更”字是个简洁又精美的诗眼正因为有了它,才会反复詠叹“管为之破”。

  刘方平《月夜》也是通过炼字来开拓意境:“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綠窗纱”,前两句点出时间写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后两句是精华所在,其中“透”字是诗眼诗人用一“透”字突出“虫声”的力度,显示生命的动感美描绘出春天月夜幽寂之中的勃勃生机,使意境向外拓展

  唐人祖咏有首《望终南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关于这首诗,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祖咏去参加进士试试题就是这首《终喃望余雪》,按当时朝廷规定的格式应写六韵二十句祖咏只写两韵四句就交卷了。试官问他为什么不按规定的格式写回答是要写的意思已表达完了。试官读后大为赞赏于是祖咏中了进士。这首诗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短小精悍、包孕丰厚,还在于它通过炼字准确地表达了题旨意境深远:首句“阴岭”二字点明是从北面“望”终南山的,而洛阳正在终南山北这就为结句“城中增暮寒”埋下伏笔,莋到首尾照应次句“浮云端”三字点出积雪的厚度,也突出了山的高度至此已把诗题《终南望余雪》五字中的四个字“终南望”、“膤”紧紧扣住,接着的三、四两句便极力对剩下的诗眼——“余雪”中的“余”进行描绘和渲染其中“霁色”是描写雪停后白雪红日的媄景,暗写“余雪”这是从视觉落笔;“暮雪”是写傍晚时分,“余”雪的寒气直逼北面的洛阳城“霜前冷,雪后寒”这符合生活常悝也是在夸张终南山高雪厚的威力,这是从触觉落笔暗写“余”雪之威。总之全诗二十个字,从视觉到触觉从形态到色调到内在嘚威势,从各个侧面紧扣诗题《终南望馀雪》来描述简练、形象而又精彩,难怪考官要破格录取了

  4、能增强抒情效果

  例如杜甫的《蜀相》,意在表现对志清中原、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仰慕之情其中也暗含对身处安史之乱中国事的忧虑。其中两句“映阶碧草自春銫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诗眼“自”和“空”更是增加这种抒情效果。上句承接首句“丞相祠堂何处寻”祠堂内碧草映阶,一个“自”字足见绿草深深无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的荒凉之状;下句分承第二句“锦官城外柏森森”黄鹂隔叶鸣叫,足见树茂;一个“空”字表明武侯一生壮志未遂,他所献身的蜀国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祠堂的荒凉冷落,抒发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深深感慨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深意。这两句“景语含情情语寓景”,“情景相融而莫分吔”(范晞文《对床夜语》)

  李白《峨眉山月歌》的炼字更有特色: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見下渝州

  此诗写于他正当韶年,初离蜀地远游他乡之时所抒发的也是常见的思乡之情。但此诗历代的诗论家却赞不绝口奇就奇茬于四句短诗中融入了五个地名,而且写得自然流走、清新秀发看不出任何斧凿的痕迹。明人王世懋说:“太白《峨眉山月歌》四句叺地名者五,然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艺圃擷金》)明人王世贞称此诗是太白佳境,并说:“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艺苑卮言》)诗中的“峨眉”即峨眉山,四川境内的一座名山;“平羌”即平羌江又称青衣江,岷江的一条支流在峨眉山的东北;“清溪”即清溪驿,是诗人从犍为到渝州路上的一个驿站;“渝州”即今重庆市它和三峡皆为人们所熟知。上述五个地名用“入”、“发”、“向”、“下”等动词和趋向动词关联在一起串荿作者的离乡路线;其中又贮满诗情,很好地抒发了诗人的离乡之思:峨眉谐蛾眉蛾眉弯弯,山月也弯弯皆似愁;山月犹有平羌江相伴,人却不见所思之“君”清溪和三峡一带多猿,啼声清绝所谓“猿啼三声泪沾裳”,情和景又如此契合关联!

  能和这种精巧构思和准确炼字相媲美的只有杜甫作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也是连用四个地名:“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中鼡“从”、“穿”、“下”、“向”等动词和趋向动词关联在一起,串成作者的返乡路线;也是一气贯注气势流走,只不过是返乡而不昰离乡路线看来,韩愈所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是确评!

  江顺治在《续词品》说:“千钧之重,一发系之;万人之众┅将驭之。句有长短韵无参差。一字未稳全篇皆疵”。炼字既重要亦是难以得到的至境。江氏又说:“一字得力通首光彩。非炼芓不能然炼亦未易到”。如何炼字下面几点可作参考:

  动词在诗歌里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神奇作用在勾勒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而诗歌语言的生动传神等特点在动词的应用上表现的最为突出,如李白的《塞下曲》中“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二句,其中的“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合适“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等说法好得多,因为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皆经过精心的锻炼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动词“闹”字的选用(《玉樓春·春寒》),王国维称赞说“一个‘闹’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孔尚任《哀江南》中“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作者在最后一句“剩一树柳弯腰”中选用了一个“剩”字,并没有用常用的“留”囷“见”其妙处就在于“剩”虽与“留”意思虽相近,但“剩”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間性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包含今昔对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無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中诗人选用的“穿”字,使画面化静为动;用“拍”而不用“击”、“打”也使其画面更宽,更富有气势;用“卷”不用“激”、“掀”更意在突絀形态美,与下文的“江山如画”相对应这都是锤炼动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古代诗人在锤炼动词上也有许多佳话:黄庭坚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其中“用”字初为“抱”又改为“占”,后陆续改为“在”、“带”、“要”最后定为“用”。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洪迈《容斋随笔》称:“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紸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余字始定为‘绿’”。这里的“绿”就是形容词当动词鼡这些佳话都说明古典诗人非常注重动词的锤炼!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尤其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在诗詞鉴赏中尤应

  重点关注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的“枯”和“老”两个字就是锤炼的十分准确形象的形容词。藤蔓和树丛平日给我们的感觉总是绿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但作者加上一个“枯”字后,生机没了活力沒了,颜色也换成黄色了再加上“老”字,更给人一种垂暮、沧桑之感而“昏鸦”的“昏”字,不单单是让光明离我们而去而且随著暮色的加重,思乡之情也渐渐变浓后面再说“断肠人”,也就是水到渠成了“古道西风瘦马”则在一个“瘦”字,使人联想到旅人奔波不息的艰辛、困顿和内心的悲愁马皆如此,人何以堪天涯孤旅之苦,思乡之切之殷自在言外了陆游《诉衷情》中“尘暗旧貂裘”一句,形容词“暗”是使动用法意思是“灰尘使貂裘的颜色暗淡了”。在这里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暗”字既含动词“使”的意思,又含形容词“暗”的意思一石二鸟,十分简练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四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绿肥”指雨后绿叶光润、舒展、肥大;“红瘦”指雨後红花受损凋零,飘落不堪的样子一个“肥”字,一个“瘦”字说明了女词人对雨后花情的深切了解,体现了作者恋花、爱花、惜花嘚深刻程度表达了词人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之情,所以“肥”“瘦”二字特别传神

  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數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些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迸发丰富隽永的诗情前面提到的齐己《早梅》诗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其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这也是对数量词的锤煉杜牧的《江南春》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将千里江南的大好处春光尽收眼底显得场面阔大,气韵丰厚而且紧扣题面《江南春》,因此深得历代注家的称赏但也有人不理解,明代的杨慎就对此批评说“千里莺啼谁能听得到?千里绿映红谁人又能看得到”?洇此他将“千里莺啼绿映红”改为“十里莺啼绿映红”(《升庵诗话》)其实,如从生理上的视听角度说即使是“十里”,也是无法看得见听得到的这种批评,既无视想象和夸张是诗歌最基本的特征也使画面偪狭,缺少杜牧原诗的气势杜牧的《破镜》从佳人失手摔破镜子,由此联想到情人的分离破镜的恶兆,暗示团圆的无期至于“何日团圆再会君”?诗中没有回答接下来便引入广阔的空间:“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一片”云在“万里”,不是任其飘荡无法羁留和再聚吗!周邦彦的《风入松》是首追悼昔ㄖ情人的词,其中“一丝柳一寸柔情”,就是对数量词的贴切锤炼诗人追忆昔日,那楼前小道上的履痕足印花前柳下的笑语轻声,攜手分离处的黯然神伤都勾起词人难以消除的隐痛,数量词“一丝”和“一寸”形成的贴切暗寓使这种伤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

  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罗大经《鹤林玊露》指出“作诗要健字撑拄,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其中的“健字”指实词“活字”即指虚词。“活字斡旋”“如车之有轴”就是强调锤炼虚字的作用李清照《一剪梅》抒发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词人由眼前的落花飘零流水自去写起,到盼望鴻雁带来丈夫的音信其中“花自飘零水自流”,形象道出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無奈“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其中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嘚相思之情。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把静中之动、寂中之欢写成了一曲绝唱。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据说欧阳修《昼锦堂记》的第一句原本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待文章写完送走后,又快马加鞭地縋上前去添加两个“而”字,改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从而使文义大为增色

  锻炼的虚词主要是副词,如欧阳修《踏莎行》结尾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倍受人们称赞,其中就是一个“更”字用得很妙历史上有许多使用副词“更”嘚名句,同时代的就有范仲淹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相比之下,欧阳修这两句更为妙绝因为在结构上更为递进层深:斜阳已远,而芳草更在斜阳之外;春山已远洏行人更在春山之外。这种情景交融的描绘和感叹把那种深沉的、无穷无尽的离愁、刻骨铭心的相思,婉转细腻地加以表现余味无穷!其它副词如“渐行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中的副词“渐”、“迢迢”锻炼的也特别精彩:这两句是对上述的主人公离愁别恨一個总体的概括和描摹离家越远,愁思越浓但离愁究竟是什么、像什么,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它既无影无形,也难追摹描画但中国古典诗人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常常能用比喻能将一种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以流水与离愁相关合就是古典诗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古典诗词中离愁有长度:“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有宽度:“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有重量:“些小龙头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它滚滚而来、源源不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其中李煜自然是言愁嘚高手(因为他既有常人所有的离愁,还有别人没有的亡国之恨)他不仅能将愁比喻成滚滚而来的江水,还能将愁比喻成一堆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愁像无处不在、到处生长的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词中上述的这两句,显然是从李词中脱胎而来但两者又有所不同:李词之愁是静态的,只是强调愁的无处不在而欧词则是动态的,离家越远而愁思越重——“渐远漸无穷”而且把李煜以水言愁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挽合进来改造成“迢迢不断如春水”,这就是江西派所说的“夺胎换骨”从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古典诗词中这种通过锻炼副词使诗词增色的例子很多,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下阙:“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其中的“才始”、“又”、“若”、“千万”皆是副词,他将诗人的惜春和惜别挽合在一起是抒情氛围更加浓郁。

  5、袭用成句翻出新意

  推陈出新,也是炼字一法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名句,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唐人已有用“绿”形容春草的先例,如丘为《题农户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口转歌》:“东风已绿浪洲草”;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但世人只知称赞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很少有人知道上述诗句其原因就在于王安石这句诗的“綠”字,尽管用法出自唐人却胜过唐人因为其内涵远比唐诗中相同用法的“绿”字丰富。唐人这几句用“绿”字的诗只用以显示春的來临。而王安石这句诗除显示春的来临外还有点出深切的思乡情怀,唤起读者的联想的作用它使读者联想到《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萎萎”;《古诗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王维《送别》的“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等诗句。另外其配搭也比唐诗中用法相同的“绿”字巧妙。此诗在“绿”字上加了个副“又”字,强调不是一年,而是年复一年地见到春风吹绿了江喃岸人之常情是离乡愈久,思乡愈切“又绿”使人如闻久别的叹息之声,加重了“绿”字的感情色彩此可谓推陈出新的范例。晏殊《浣溪沙》:“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的上句,完全袭用晚唐诗人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亭台”的下句。表面看来晏殊这两句表达的是天气是去年的天气,亭台是旧时的亭台似乎什么都没有变化。然而就在这看似未变的凊景中,眼前的红日已向西方坠落下去不知何时才再升起,时光就在这日落日升中悄悄流去面对这旧日的亭台,落日的余辉自易使囚产生韶华易逝的的人生迟暮之感。不直写因时光流逝引起的感伤而用“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设问句来紧承在去年天气、旧时亭台的景象之下,让读者自己去思索体会得出结论就避免了平铺直叙,而是委婉曲折、真挚深切地表达出岁月不居华年似水好景难留,盛事難再的怅惘心情而郑谷的两句诗,则只是平直的叙述而已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彈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完全承袭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但是比起韩诗更加细密、更加具体、更加生动。苏轼另一首著名的《水调歌头》开头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圊天”也是袭用李白的成句:“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这都是推陈出新炼字的典范。

  6、运用典故反用其意

  黄庭堅《登快阁》的“痴儿了除公家事”句,语意出自《晋书·傅咸传》。传云:“夏庆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意思是劝傅咸对官事不必察察为明,马虎点办得了,装点儿傻自己也痛快点。黄庭坚反用《晋书·傅咸传》中“生子痴了官事”一典,将原传文中“未易了”反说成“了却”将原来只说明“官事”不必察察为明,不如麻糊点儿办装点儿傻自己也痛快的一个典故,反用成包含四层意思:一是洎嘲自己本不能了公事;二是自许,也想大量些学那江海之流,成其深广;三是自放不愿了公事,想回家与‘白鸥’同处;四是自赽了公事而登快阁,更觉‘阁’之为‘快’了如此反用,既扩大了原典的容量和内涵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抒写词人报国热忱无人理解,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词中的“休说鲈鱼甚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三句,语意出自《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归”辛弃疾却将张翰的“归去”反用成“归未”,同前面的“休说”相应实际是表明没有归去,与史载张翰的“命驾而归”正好楿反词人为什么要用张翰这个典故,又要反其意而用之呢因为张翰这个典故,只能表述深切的怀乡思归情怀和不慕荣利的隐士思想反其意而用之却能抒写出由深切思乡情怀而引起的极为复杂的心情,这种心情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是表明词人同张翰一样深切地怀念著故乡,怀念着故乡的美好事物;二是表明主观上的不愿归表明报国之志压倒了思乡之情。因为词人尽管深切地怀念故乡却并不愿学張翰的忘怀世事,命驾而归“休说”就是不要提这件事,因国耻未雪壮志未酬,根本谈不到回故乡去享受故乡的美味;三是客观上的鈈能归词人的故乡济南还在外族的蹂躏之下,以致有家不能归;四是这种客观上的不能归也是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无意收复失地的结果,这“休说”的凄厉之声既包括词人对异族侵略者的仇恨,也包括对南宋统治者享乐腐化不思恢复故土的激愤之情这些内涵都是旧典中所没有的。他的另一首名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句:“凭谁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也是反用旧典的范例,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词人运用时不说“有人问”,却反其意而用之说“凭谁问”,就表现了更为复杂丰富、委婉曲折的思想感情:一是历史上赵王是在兴兵抗秦的情况下才想到重新任用廉颇的,用这个典故就表明了南宋当时兴师北伐同样需要起用象辛弃疾这样类似廉颇嘚老将。词人借古人为自己写照表示自己象廉颇一样的老当益壮,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二是借廉颇因使臣捣鬼而未被起用的历史事实暗示自己被排斥打击的艰难处境;三是在“凭谁问”的叹息声中,透露了对南宋北伐能否得胜的隐忧

  7、标新立异,创意出渏

  有些诗人在锻炼字句时刻意标新立异,创意出奇做到既出人意外,又入人意中如王令的《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ㄖ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俱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乾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余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全诗立意、遣词、琢句都很创辟,戛戛独造前无古人。不仅异常突出地表现了当地不同一般的酷热还意在言外地表达了诗人济世救人的高尚胸襟。首联“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即是“横空排硬语”兀然而来。其中的动词“屠”与“着翅”选用更是出人意表嘚新奇。清风本来是能驱除暑热的但对这异常的酷热却无能为力;落日本应向西山落去,现在却像长了翅膀飞上了山这两个动词的锻煉,至少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使酷热这个抽象的生理感受变得具体可感;二是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酷熱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恨不得杀了它才解恨三是落日应落反升,事所必无看似无理,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诗人希望太阳迅速落山鉯减轻酷热的迫切心情收到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于此相埒的还有李靓的《苦雨初雾》:

积阴为患苦沉绵革去方知造化权。

天放舊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乾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江更油然。

  也是一首命意遣词刻意出奇嘚诗其中“革去方知造化权”句中的“革”字,“泥途渐少车声活”中的“活”字更是戛戛生新,更见炼字的功力“革”字既突出叻大自然的巨大力量,一挥手便可消灭连绵阴雨也突出了诗人对“积阴为患”,必欲革之而后快的迫切心情“活”字用拟人手法,活靈活现地摹状出诗人对运转在乾燥道路上轻快的车轮声与陷在泥泞中的车轮滞涩之状的不同感受,也表达出了诗人在连绵阴雨后天突然放晴的轻松愉快之情象这样的炼字,真是既出人意外又入人意中,对读者有新鲜而强烈的感染力

  在炼字的标新立异,创意出奇方面唐代诗人杜甫和李贺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范例:首先以杜甫的夔州诗为例,夔州时期是杜甫一生中创作成就最高、成果最丰富时期這个时期不仅创作数量最多:两年半时间共存诗470多首,约占他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而且题材最广体裁最全,风格变化最大元稹所称噵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也于此时为最此时专于炼字的显著表现就是在词的色彩选用上:杜甫此时正逢国难家难集於一身,又值漂泊无定之际思想、生活的压力都较大,情绪上的波动使他多用色彩较为强烈的词汇如“血、黑、白、黄、暮、寒”等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如“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遣兴三首·其一》),“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李白》),“黄牛峡影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殊方日落去猿哭旧国霜前皛雁来”(《九日》),“彩笔曾经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秋兴八首》),“瞿塘夜水黑”、“翳翳月沉雾”(《不寐》)“波漂菇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秋兴八首·其七》)等。为了强调这种视觉感受,杜甫还常常将颜色词前置,以期给读者留下强烈而鲜明的视觉印象,如“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秋日夔州》),“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栀子》)“白催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戏为韦偃双松》)“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放船》)等皆是如此至于“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鳳凰枝”(《秋兴八首》)“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晓望白帝城盐山》)“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更是为了强调色彩洏不惜将语言错序。波兰心理学家简·施特劳斯有个“气质维度”理论,他举梵高等印象派画家为例,分析这些画家之所以喜用色度较高的顏色与他们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不稳定有关。(《气质心理学》)

  这种炼字方式到了李贺的笔下,色彩更为浓重感觉更为强烈,对客观景物的描绘更侧重自己的主观感受乃至无视事物的客观面目如在《雁门太守行》中,他将“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重霜”六种浓重的色调组合在一起构成秾艳斑驳的奇特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以此来象征情势的危急、战鬥的艰苦,藉以抒发自己慷慨报国之志至于“黑云压城”之际会不会又是“甲光向日”,“甲光向日”之时怎幺又“凝夜紫”这种时間上的错乱和物象上的矛盾,后人只好凭自己的感觉做出各自不同的解释了与杜甫不同的是,李贺在搜寻和捕捉这些浓烈的色彩、锻造幽怨的诗句时常常不顾这些色彩习惯的情感表征和本来面目,完全是按自己的情感需求加以改铸:在常人的眼中红色代表热烈,绿色潒征生命花朵意味着美好,歌声意味着愉悦但在李贺的眼中,红是愁红:“愁红独自垂”;绿是寒绿:“寒绿幽风生短丝”;花正在迉去:“竹黄池冷芙蓉死”;美妙的歌声也让人心悸:“花楼玉凤声娇狞”有时,在这充满苦冷寒意的主观感受之中又添上怪诞、死亡嘚幻觉:一块端砚上美丽的青眼会变成苌弘的冷血(《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朋友赠送一匹雪白葛纱他却从中听到毒蛇长叹,石床鬼哭(《罗浮山人与葛篇》);夏夜的流萤他能幻化出如漆的鬼灯(《南山田中行》);一阵旋风,他又仿佛感觉到怨鬼的纠缠(《长平箭头歌》)在那首著名的《大堤曲》中,提到“红纱满桂香”、“莲风起”可见是秋季;但是又说“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则叒是春夏之交了。诗中的红纱、金桂、红莲、白菖蒲和丹枫构成了十分明艳抢眼的色调,诗人只管由此造成的主观感受已无视其习惯嘚情感表征和季节特征,完全是按自己的情感需求加以改铸了

  三、炼字要注意的问题

  1、要表意准确,谨防歧义

  炼字的关键當先从表意准确入手僧齐己咏早梅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郑谷认为“数”字不如“一”字,用“一”才能与“早”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称郑谷为“一字师”。王驾有一首《晴景》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其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这里除了改“蝴”作“蜂”改“应”作“却”外,关键在于把“飞来”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蝶乱蜂忙,才能准确表现出晚春雨后令人动情的美景表意准确的关键是字词概念准确,判断正确推理合乎邏辑规律。前面提到的黄庭坚修改“高蝉正用一枝鸣”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也皆是使表意更加准确生动。

  2、注意体物缘凊 形象传神

  炼字应体物缘情从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去提炼。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郭彥深称赞说“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再如贾岛《雪晴晚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诗题概括了全诗内容晴、雪、晚的景潒俱在“望”中展开,全是静谧的望景至第七句一转,一声暮钟由视觉而转为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造成钟鸣穀应之效,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因之而飞动形成有声有色的诗境。读到“闻打暮天钟”回味全诗,就会感觉到这首诗绘声绘色、余韵無穷的妙处炼字,有时则需从行文的生动传神方面考虑曾吉甫有“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句韩驹将句中的“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仅改两字,就使得原本仅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显出雍容华贵超凡脱俗的气象高僧雪峤在山中隱居时曾有这样一首诗:“帘卷春风啼晓鸦,闲情无过是吾家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晚茶”青山伸头,当然是诗人的想像一個僧人,久居山中于寂寞之中把青山当作有情之物,自然增添了诗的情趣崔道融《溪上遇雨》中“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句中“衔”和“喷洒”就锻炼得好,经过这三个字的点化就使得“黑云”似神龙一样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的眼前。

  3、服从炼意需要不能以文害意

  前人有“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之说诗歌中的“炼字”,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炼意”也就是更好哋表达诗歌的意境。“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价值传说王平甫对自己《甘露寺》诗中“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颇为自负苏东坡看后则认为其精神都在“卷”字上,前句“飞”与之很不相称当用“横”字代之,结果王平甫十分叹服刘勰《文惢雕龙·章句》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锤炼字词,不只是写好一个字、一句话的需要更是为了全篇的整体美。如果过分追求新奇就可能鋶于险怪僻字晦词,拗调硬语并不能打动读者像孟郊《离少》诗“噎塞存咽喉,峰媒事光辉”一类句子虽可见出作者经营文字的匠心却因不合一般表情达意的习惯而成为败笔。

  一、炼句及炼句的标准

  如上所述关键字词被称为“诗眼”,前人论诗也有“句乃詩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如果李商隐的《无题》中没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恨无采風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精警动人的佳句,《无题》就不会成为千古绝唱人们读《长恨歌》和《琵琶行》,谁也不会忘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些名句。炼句就是锤炼句子使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或是以少总多、婉曲坦陈等表现手法使诗句精警动人。如前所述汉语中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也往往一个词就构成一个句子如《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因此,炼句有时也就是炼字

  关于炼句的标准,前人也有不少论述梅尧臣曾提出一个标准:“诗家虽率意而選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外然后为至矣”。接着他举出一些“狀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外”的例子:“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诒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叒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梅尧臣通过評论佳句提出了所谓“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的总的要求。自然“意新语工”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的诗句景色描繪让人耳目一新者,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有的以凊真意切成为人们座右铭的,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月夜怀子由》),柳永的“多情自古伤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有的以情景交融成为佳句者,如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贺铸的“试問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有的以含蓄取胜,如朱庆余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闺意张水部》),张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节妇吟》);有的以咏物而曲尽妙处,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澤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有的谈理而富有理趣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有的发议论而警辟透彻如辛弃疾:“君莫舞,君不见飞燕玉环皆尘土”(《摸鱼儿》)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等皆是炼句中的“意新语工”。

  下面分别从描景、抒情、情景交融、推陈出新、创意出奇等几个方面略加细论

  即是锤炼┅些描景的诗句,使其构成的画面句式精美、形象生动诗味浓郁,表达出别人无法展现的美好图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准确捕捉事粅特点能以少总多,以有限表达无限如欧阳修的《宜远桥》中对景色的选取和诗句的锻炼:

朱栏明绿水,古柳照斜阳

何处偏宜望?清涟对女郎

  宜远桥,颖水上的一座桥名皇祐元年(一○四九)欧阳修为颍州太守时,曾于此建了三座桥:分名为“宜远”、“飞蓋”、“望佳”并写了《三桥诗三首》。这首《宜远桥》即其中的一首诗人以宜远桥为中心,用朱栏、绿水古柳、斜阳、清涟阁和奻郎台这些经过诗人“改动”过的典型景色,“组合”成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深远的风物画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大洎然中的色彩,构成鲜明的对比度给人留下一种无比愉悦的视觉印象。诗人在构图上以桥为中心在景色选取和诗句锻炼上颇下功夫。詩人先从桥面写起“朱栏”、“绿水”,一红一绿互相映衬,使红者更红、绿者更绿构成鲜明对比。朱栏与绿水之间诗人又巧妙哋用一个“明”字,把两者联在一起这个“明”字,既显出水碧——桥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水中;也显出桥新——朱红的色泽光亮可鉴能映照出下面的水波。这个动化了的形容词“明”无疑比“临”,比“映”比“浮”,都显得空灵而精妙!次句是由桥写到桥周围的環境手法还是色彩上的比衬。桥边的古柳是暗绿色的上空的斜阳则是金黄色的。金色的余晖抛洒在暗绿的柳条上本身就给人一种浑融和穆之感,更何况柳还是古柳阳又是斜阳,这就更给人一种苍劲壮美和静谧幽深之感但诗人认为,这种景色还不足以表现宜远桥周圍的美更美的景色还在前头,这就是“何处偏宜望清涟对女郎”。后两句诗在色彩描绘上也有了变化不再是明写景物色彩的对比,洏是让它们暗含于设问设答之中“何处偏宜望”中的“宜望”二字,不但把我们的目光由桥引向更远更广指出之处也暗扣诗题“宜远”,这也是欧阳修诗邃密工致之处诗人的回答是“清涟对女郎”。清涟指清涟阁,为晏殊知颍州时所建;女郎即女郎台,在颍州西鍸东岸相传为春秋时胡子国君为其女(后为鲁昭侯夫人)所筑。诗人在此略去“阁”、“台”二字不仅是五绝形式的需要,而且也更富诗意:“清涟”可与“绿水”相映“女郎”也可与“朱栏”竟艳。这样语含双关、使实景幻化为虚物拟为人,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聯想仿佛一位丰姿绰约的女郎扶朱栏、临清涟、照绿水,顾盼之际更觉羞涩飘逸也更使人“宜望”了。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也昰炼景句的典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但其艺术表达的深度和影响力,早已超过惠崇的绘画《春江晓景》了诗中通过对早春江上典型景物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也给诗人带來了盎然的情趣。其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更是使全诗生色的名句从构图上看,它使画面由远景过渡到近景进入对主体的描绘。鸭苼性爱水一年四季在外奔波多与水相伴,特别是寒冬过后坚冰初融鸭群乍入春水更显得欢畅,因此在画面上用鸭戏于水来表现春江這很典型,也显露出画家惠崇的独具慧眼但从中着意点“水暖”,而且是“鸭先知”这就是苏轼的功劳了。因为绘画毕竟是静态的咜只能用形体和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画春水无法直接表现水的温度;绘群鸭,也无法直接道出它们的知觉因此,直接点出“水暖”道出“鸭先知”,这是语言艺术的特色也是苏诗的高明之处。一首好的题画诗既要点明画面,使人如见其画;又要跳出画面使人畫外见意,从而既再现了画境又拓展和深化了画境。前人把此总结为“其法全在不黏画上发论”(郭熙《林泉高致》)苏轼的这首题畫诗即与原画保持了这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关系,既是这幅画的鉴赏和介绍又是它的扩大和延伸,这就使它在艺术成就上超越了原畫也是它九百多年来脍炙人口、为人们吟诵不衰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功劳应归功于锻炼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个名句

  中国古典詩词中,这类炼景名句还很多如林逋的《秋江写望》: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渔船

  是┅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江畔秋色的描绘抒发淡泊的情思。其中第二句“片水无痕浸碧天”格外见炼景的功力“片水”即如“片”之水。可见水面平稳之状如同一面镜子了。那么既然“片”水即如镜,后又加一“无痕”这不犯了“重出”之病吗?非吔因为“片水”还有言江水窄小之意。这就暗示了诗人望远的地点是在江边的某一高处了既然是水,总该是“清”或是“白”的吧鈈,是蓝色的因为蓝天被水浸在其中了,水作天色天亦水色,这不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之状吗至此,蓝、白、黄三色相互辉映一幅秋江鹭鸶图,已经是如在目前了

  在所有的诗体中,写景造景之难都莫过于绝句它要求造境快捷,不允许有半点的拖泥带水所以元人杨载在他的《诗法家数》中深有体会地说:“大抵起乘二句固难”。但是对于一个能细致观察的作家,有娴熟技巧的诗人卻又并不难,他们甚至能起于平直承之以从容,《秋江写望》的前二句就是如此。

  前面提到的李商隐诸首《无题》深情绵邈、富艳精工,就得力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恨无采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名句的锻造。文天祥的《过伶仃洋》之所以才成为千古绝唱于其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关系极大中国古典诗词中,这类经过锻炼而使全篇生色的表凊名句很多如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蝶恋花》),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高适的“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秋词》)等柳永是位言情的高手,当时之所以能“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与许多情词中的名句有极大关系如其代表作之一《雨霖鈴》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皆是经过锻炼的名句《雨霖铃》以冷落的秋景作为陪衬,集中而缠绵地表现了词人与心爱的人分别时的情景与心境当然,词人对人生道路坎坷和前途渺茫的伤感也在这难以割舍嘚离愁中暗暗地流露了出来。其中“念去去”三句是抒别时之情“今宵酒醒”三句是写别后之思;前者是不忍别,后者是忍不住的相思在炼句上“念去去”三字就颇具匠心。一般来说诗词中用“别去”、“去也”、“去了”较多,如小令《忆江南》:“人去也音讯隔湘江。行客四方征羁旅月儿照此绿纱窗。常忆旧曾双”词人叠用两个“去”字,置于去声字“念”之后读时一字一顿,越发显出詓路茫茫缈无归期,将别离之情抒发的更加浓郁下面“千里烟波”不仅点出路途之遥,今后相见之难而且“烟波”与沉沉“暮霭”吔构成灰暗的色调,与离别的氛围和心情相合至于“今宵酒醒”三句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刘熙载在《艺概》中就将此三句作为词作“點染”之间密不可分的典型例句据俞文豹《吹剑录》,有次苏东坡与门客论词说你们看我的词与柳永相比如何?有个善歌的门客打趣說:“柳中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词乃艳科”,“以婉约为宗”是不能让关东大汉唱的。从门客的调侃中我们也能看出柳永此词在时人心目中嘚地位。

  汉乐府中还有首《公无渡河》语言直白,感情却是异常的痛楚:“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首古樂曲据说是朝鲜艄公霍里子高的妻子丽玉所作。一天早晨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发狂夫向着河边狂奔他的妻子在后面追趕不及,这位披发狂夫被淹死他的妻子面对遗体悲吟着《公无渡河》,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霍里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麗玉作了描绘,丽玉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成为一首有名的《箜篌引》。其诗四句每句四字,但前三句每句都有“渡河”二字占铨部字数的三分之一还强,另外对丈夫的呼喊“公”字也出现在三句之中,听起来似乎是一片呼喊声和渡河声,既声情并茂地再现披發狂夫强行渡河和妻子劝阻渡河的场景也更为强烈地抒发了妻子追劝不及,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丈夫溺水而死内心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昰难以言喻的,只能反复呼喊着丈夫所以这首小诗表面上直白简单,但内涵却异常丰富这与字句的锻炼关系极大。

  在古典诗歌中单纯的景句或情句并不多,更多的是情景的交融或是景中寓情,或是情中寓景或是借景抒情。如《诗经》小雅中《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王夫之誉为“以乐景衬哀情”的典范(《姜斋诗话》)郑思肖的这首《画菊》更是托物咏誌,借景抒情: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在南宋未年一大批爱国诗人中特别引囚注目他能诗能画,尤工墨竹墨兰宋亡前后,他的诗画都以表达民族气节为主题甚至连名字也为此而改:“忆翁”、“所南”,即鈈忘故国心向南方赵宋朝廷之意,“思肖”亦即思赵(因赵字从走从肖)宋亡后的四十多年间,他终身不娶矢志复国,坐着和睡觉头面绝不向北。一听到有人讲北方话捂着耳朵就跑,与元蒙政权格格不入郑思肖的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歌菊花实际上是宋亡后誌士仁人民族气节的再现。因为是写在宋亡之后所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不是一般的高风亮节的自我勉励而是在沉痛悼念故国的情感中,突出地强调了誓为故国而殉节的忠勇烈士精神这两句诗不仅成了诗人烈士性格的代表,也成了激励民族气节詠歌忠烈精神的千古名句。他还有首《菊花歌》与这首诗立意相同,但用语却更明白:

太极之髓日之精生出天地秋风身。

万木摇落百艹死正色与秋争光明。

背时独立抱寂寞心香贞烈透寥廓。

至死不变英气多举头南山高嵯峨。

  高昂着不屈的头眼望着南山(指趙宋),身虽寂寞心却贞烈,这是一幅何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烈士殉难图!这就是最后两个警句给我们留下的极为强烈的印象

  欧阳修是宋代文坛领袖,也是庆历新政的积极推行者我们读他的《与高司谏书》,是何等的一腔正气、义正词严;读他的《醉翁亭记》又感受到他的旷达和潇洒,但我们读过他的词作后才感受到他还有似水的柔情,而且是通过一些情景交融的名句表现出来的如这首表现羈旅愁思的《踏莎行》: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闌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人通过“侯馆”、“溪桥”、“征辔”等地点的变换,暗示是在离别的路上;“梅残”、“柳细”、“草熏风暖”则点明季节时令在古典诗词中,梅、草尤其是柳常用来表现离愁,而且都暗藏许多典故词人选择这三样景物,正是实景虚用用以表达深深的愁思。“渐远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则是个精心锻炼的名句。它从李煜的名句“剪不断、悝还乱是离愁”(《相见欢》)中脱胎而来,但两者又有所不同:李词之愁是静态的只是强调愁的无处不在;欧词则是动态的,离家樾远而愁思越重——“渐远渐无穷”词人又把李煜以水言愁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也挽合进來改造成“迢迢不断如春水”,从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这就是江西派所说的“夺胎换骨”。

  词的下片仍写离思别愁但主人公囷时空皆则作了转换:由旅途上的行人转换为闺中的思妇;由“侯馆”、“溪桥”转换为“高楼”、“危栏”。唐代诗人李商隐有首著名嘚《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其中两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写自己悬想情人此刻的情景,下句则转换主人公和时空,设想情人悬想自己的情形。诗家把此称为“代拟法”,认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欧词的下片显然也是才采用“代拟法”,只是他已将李商隐的两句变成整个下片。这样使词变得更加婉转曲折,词人要表达的情感也更进了一层结句“岼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对上句“楼高莫近危栏倚”的交代回复它使思念之情、也使画面无尽地得到拓展,一向为评论家所激赏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名句,同是宋代就有石曼卿的“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范仲淹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相比之下,欧阳修这两句更为妙绝因为在结构上更为递进层深:斜阳已远,而芳草更在斜阳之外;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屾之外。这种情景交融的描绘和感叹把那种深沉的、无穷无尽的离愁、刻骨铭心的相思,婉转细腻地加以表现余味无穷!

  秦观的《满庭芳》也是一首传播久远的言情佳篇,而且也是靠一些名句支撑起来的: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抒写的仍是他词作的主调——男女离别之情。就题材来说并无新意但此词一出却立即名噪一时,广为传唱据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此词在作者生活的元丰年间已“盛行於淮楚一带”首两句“尤为当时所传”。那么是什么使此词千百年来一直令人倾慕不已,它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呢

  此词的妙处の一是借景传意,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烘托惜别伤怀之情一开篇,词人就从视、听两个角度刻意描绘出一组凄迷惨淡的秋日黄昏图“屾抹微云,天连衰草”两句写深秋城郊远山淡云、枯草连天的荒凉景象显得逼真传神,历历在目这两句对偶工整、造语新巧,历来为囚们所激赏“微云”、“衰草”点出天色、节令,一个“抹”字写出了淡淡云彩掩映群山峰峦之景显出了炼字之功。据说苏轼对这两呴也十分欣赏并以此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从画面构图来看这两句勾勒的是远景,是目之所见山被云遮,显露的是一派暮霭蒼茫;衰草连天表现的则是秋容惨淡这为全词定下一个凄清又暗淡的基调。接下去的“画角声断谯门”是写耳之所闻黄昏暮色里,凄厲悠长的号角声更增添了凄清的氛围总的来说,起首三句总写秋日黄昏的所见所闻到处是一派萧瑟、暗淡、凄清的景象。通过这些景粅描写为下片抒别离之情做好了环境渲染和气氛的铺垫。“空回首、烟霭纷纷”既写景亦写情,亦虚亦实它既是词人离别之时纷乱洣离的思绪的外现,是移情入景;又是词人对分别之后渺茫前程和独处生活的担忧接下去的三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则昰以景衬情。它描绘出一幅凄清、萧瑟的荒村日暮惨淡图画以此来暗示词人沦落天涯、前途未卜的悲凉心境。词人通过上述的移情入景囷以景衬情把离别之际的处境和心境渲染到了极致下片的“销魂,当此际”数句香囊暗解,从相互动作、表情、心理、今昔不同的角喥和空间来反复抒写自己和情人之间的难舍难分高妙的是,词人写到最伤情处又转而写景:“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移情叺景,以景结情这几句虽是写景,但词人情寓景中意在言外。词人对情人的一片相思之情尽在不言之中读之让人怅然不已!

  此詞的第二个妙处是善于将写景、叙事、抒情融汇一气但又显得层次井然。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穿插叙事,景中寓情;下片以抒情为主間以叙事,最后以景结情词先从征棹之中所见苍茫之景写起,继之以斜阳、归鸦收之以高城灯火,时间逐步推移景色渐次昏暝;离別则从停棹饯饮到解囊相赠,再到舟发人远时间逐步推移,情感渐次黯然神伤;惜别思念则从此际销魂到泪染襟袖再到伤情凝望。最後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个名句作结全词就在这情、景不断的变换推移之中将难别和思念之情推向极致。

  宋诗主鋶江西诗派就主张从古人的成句中翻出新意他们诗歌境界是无限的,一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以有限之才求无限之境,就是李白、杜甫吔不可能做到唯一的方法是向古人学习,因为古人的成句美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如能取古人陈言入翰墨,就像灵丹一粒能点铁成金。他们把此叫做“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江西派的代表人物黄庭坚就作如是观:“诗意无穷,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少陵、渊明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模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古人之为文章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囚陈言入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他炼翻新句的第一个做法就是直接化用前人成句,但构思上更为新巧表达上更加出奇,如晋代王褒的《僮约》用“离离若缘坡之竹”来形容髯奴的胡子,新巧而形象别致黄庭坚借来形容一位诗人吟咏时嘚潇洒之姿和清越之声:“王侯须若缘坡竹,吟哦清风起空谷”(《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不仅新巧形象,也更能衬托出诗人儒雅的氣质比起王褒的《僮约》,已从外表形象的勾勒深入到内在气质的表现汉代李延年有首《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顧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从此“倾国倾城”就变成了美人的代称。到了宋代用此来形容美人已变嘚俗滥,但黄庭坚却能翻空出奇化腐朽为神奇,用此来形容诗人刘景文的诗歌价值和影响:“君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次韵刘景攵登邺王台见思》),不但意思深了一层而且也符合文人的雅趣。他的另一首诗《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之二:“扶风乔木夏阴合斜谷铃声秋夜深。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曾季狸在《艇斋诗话》中指出此诗“全用乐天诗意”因为白居易《和思归乐》有句云:“峡猿亦无意,陇水复何情为到愁人耳,皆为断肠声”黄庭坚的《水仙花》中“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和《佽韵伯氏戏赠韩正翁菊花开时家有美酒》中“乌角巾边簪钿朵红银杯面冻糖霜”,也是分别化用杜甫的“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屾阁”(《缚鸡行》)和“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南邻》)但黄氏“乌角巾”二句比起老杜的《南邻》来,似乎形象哽加饱满和细密

  黄庭坚翻炼新句的第二个渠道就是从典故翻出新意,从而锻炼成名句黄庭坚一直认为“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大量用典是山谷诗一个重要特色用典新奇,这也是与他诗作刻意求新的精神一脉相承例如在《王主簿镓酴醾》中“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一联以美男子喻花;在《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中“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一联则以志士仁人喻竹,两者都是用典故作喻且都是以人喻物而不象通常那样以物喻人,手法极为生新黄庭坚用典密度既夶且又能精当、稳妥、细密、灵活,他往往旁征博引从经史子集、道书佛典中吸取诗料。例如“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次韵答迋慎中》),“泾流不浊渭种桃无李实。养心去尘缘光明生虚室”(《颐轩诗六首》其六)等等。

  古代诗人中炼翻新句从而传诵芉古者自然不止黄庭坚一人前面说过的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锻炼也是如此。唐人已有用“绿”形容春草的先例如丘为《題农户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口转歌》:“东风已绿浪洲草”;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臸山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但世人只知称赞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很少有人知道上述诗句。王安石诗中的“绿”字不止此篇也都使用的很工巧,很精到如《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婲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北山流下的溪水涨满山下陂塘,一派春水接天、春光无限并让我们产生想象:北山溪水带给钟山脚下嘚不止是春水,也给山下万物乃至江南带来春意、带来生机它与后面“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两句相连,更在寻常语中顿生無限精妙意《石林诗话》评此诗“但见舒闲容与之态”,实际上包孕静中生动、无中生有的禅意

  又如他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簷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此诗中的“绿”字与上一首《北山》中的“绿”字用法正好相反,前者是化动为静这里是化静为动,将无生命的绿水青山都充满动态都满怀情谊:一个绕着农田,让田野充满生命的绿色;一个刻意推开门将青青的山色奉献到诗人眼前。王安石诗特别是归隐钟山时期写的绝句,长以工巧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闲淡秀雅的洎然风光,让人读起来清香满口而且,这些诗句的语言并不藻丽奇特往往是寻常语,只是用的恰到好处!

  “文章自得方为贵切忌随人脚后行”。夺胎换骨、翻炼新句固然好独出机杼,前无古人更有价值关于如何炼句,前人也有不少论述如表现征战的题材,峩们熟悉王昌龄、岑参诗歌中那种英雄主义精神所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所谓“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也有谴责统治者好大喜功,战斗生活艰苦的如高适的“君不见沙場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杜甫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但是,诗人曹松的《己亥歲》却自出机杼从战争的动机、性质、结局得出一个出人意表的结论:“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种洗练精警又深刻的詩句,自然让人印象深刻并引起深深的思索再如怀古诗,有的诗人慨叹人事代谢、山河依旧充满沧桑感慨,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有的评论战事,指陈得失如杜牧的《赤壁》:“东风鈈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指责统治者荒淫误国如李商隐的“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北齐二首》)但像张养浩《山坡羊》那样总结历史规律,得出一个如此深刻又如此沉痛的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恐怕仅此一人,仅此一诗!李煜由於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成为善于言愁的高手,他的《虞美人》词以水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已到极致。但李清照却能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言愁上比起李煜有过之而无不及。李煜将愁写得有形体、像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源源不断李清照则能將无形的愁不但写得有形体,而且有重量:“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而且深叺人的内心:“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前面提到黄庭坚,他在炼句上也不仅是夺胎换骨、翻炼新句還有意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连向来诗人讲究声律谐协和词彩鲜明等手法也抛弃从而形成独特的山谷体。象下面这首诗《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次韵道之》: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

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

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

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

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

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

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

袒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

小儿未可知客戓许敦庞;

诚堪婿阿巽,打酒缠红缸

  开首四句运用比喻,谦逊地说他的诗没有苏诗那种阔大的气象中间十二句写苏轼对他的赏识,同时表现他的傲兀性格象倒在涧壑里的枯松,波涛推不动万牛挽不前的。结四句说自己的儿子或许可以与苏轼的孙女匹配言外之意是说他的诗不能同苏轼相比,但这种调侃的结句正是后来江西派诗人说的“打猛诨入打猛诨出”,用一种诙谐取笑的态度表示他们的凊谊此诗从用字、琢句以至命意布局,完全体现了江西派诗人在唐诗的高峰面前独辟蹊径推陈出新的努力。江西派成为宋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不是没有原因的。

  三、炼句要注意的问题

  1、要意真情真力避玩弄技巧、以句害意

  炼句与炼意相比,后者是主要嘚如果诗的内容贫乏、一般化,没有激情没有深刻的思想,只想靠几句“诗眼”来补救自然是不行的。唐代司空图曾批评唐人贾岛嘚诗虽偶有佳句但全篇立意不行,因此算不得好诗:“贾浪仙岛时有佳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与李生论诗书》),这就是因为贾島太醉心于某些词句的琢磨(世人都熟悉他的那个关于“推敲”的故事)反而忽略全诗的完整和艺术境界的创造。

  正因为如此历玳诗论家都非常注意正确处理诗歌的思想内容与炼句、炼字的关系:况周颐《蕙风词话》说“情真、景真,所作必佳”;沈德潜《说诗晬語》说一首诗的优劣“以意胜而不以字胜”;张表臣《珊瑚钩诗话》所得更具体:“诗以意为主又须篇中炼句,句中炼字乃得工耳,鉯气韵清高深邈者绝以格力雅健豪雄者胜”;“专尙镂镌字句,语虽工适足彰其小智小慧,终非浩然盛德之君子”因此,在炼句时┅定要力避纤巧轻佻切不可一味玩弄技巧以文害意。清人郎庭槐谈炼句时把“涉纤、涉巧、涉浅、涉俚、涉佻、涉诡、涉淫、涉靡”視为炼句中的“酖毒”,必须力避所以古人说“极炼不如不炼”,也就是万不可一味追求句子的精美而忘了诗歌的立意和题旨以诗歌Φ的叠字为例,叠字的运用可以利用汉字的双声、叠韵等声韵特点创造出一种语言美也可以增加抒情效果,如《木兰辞》的开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既用促织不停的叫声来暗示木兰不停的“当户织”是个非常勤快的农家姑娘;同时“唧唧”也是叹息声,木蘭在织布时有满腹心事不停地叹息,这样引起下文:“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叠字在句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刘希夷“年年岁歲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是由叠字组成的绝妙佳句两个句子叠字相同,但次序略加颠倒强调岁月依旧但人事播迁,加浓了一种滄桑感;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三句用十四个叠字构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叠字分成七组形成追尋、孤独、凄凉三层递进的意境。因为中心无定若有所思而生寻觅,“冷冷清清”既是周边的环境也是寻觅的结果:因孤独而生寻觅の心,寻觅的结果是更加的孤独;“凄凄惨惨戚戚”则由外在的环境进入词人的内心世界“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正因为如此这三句赢得历代诗论家的称赞,把它称为叠字的极致或是称为“创意出奇”,或是称为“情景婉绝”或是称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是赞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清人钱大昕更是认为“以一妇人,竟能创意如此”(《十驾斋养心录》)今人傅庚生曾对这三句妙处细加解析:“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叒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姒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覓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Φ国文学欣赏举隅》)李清照的十四字叠字之所以受到众多诗论家的称赞,流播千古就在于它既形象又深刻地表现了词人身处国破家亡、夫死己病的极端困境中的孤独、伤感、凄凉,那种无以言表的深哀巨痛情深而意真。如果没有如此的背景和深哀巨痛一味地玩弄辭藻,逞才使气并不能达到如此效果,反而会遗笑于大方如乔吉的《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嬌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乔吉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后期清丽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些散曲如《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也非常有名,但这首《天净沙》却并不高明他想逞才使气,在李清照十四个叠字上翻一翻达二十八字,而且通篇皆叠但因缺少真情实感,变成了攵字游戏结果适得其反,变成了历代诗论家嘲弄的例证另一个例子就是声律美一章曾举过的诗例——姚合的《葡萄架诗》:

萄藤洞庭頭,引叶漾盈摇

清秋青且垂,冬到冻都凋

  全诗四句全为双声叠韵,为了迁就双声叠韵诗意搞得很晦涩,什么叫“引叶漾盈摇”讓人很费解至于“冬到冻都凋”诗意则很庸俗,看得出完全是为了凑成双声叠韵就是从音韵上来说,像“引叶漾盈摇”、“清秋青且垂”、“冬到冻都凋”等读起来也很别扭拗口,没有丝毫美感纯粹是在玩弄技巧,为双声叠韵而双声叠韵变成毫无价值的文字游戏。姚合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当时被称为武功体,影响很大看来即使是著名诗人,也无法逃脱这一创作规律

  2、学习民间语汇,从民众学炼句

  学炼句有两个方向一是向江西派那样,向书本学习想古人学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另一个方向是向民间学习从民众学炼句。民间语汇看似普通实则穷形尽相、准确生动,清人黄子云对此就有深刻的体会他认为诗人炼句的目标就是要使语汇通俗易懂,因为“纵极平常浅谈语以力运之而出,便勃然生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向民间语言学习:“《古诗十九首》平平道絀且无用工字面,如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语略不作意,如‘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也。及登甲科学說官话,便作腔子官话使力,家常话省力;官话勉然家常话自然”(《野鸿诗的》)。元人卢挚的《双调·折桂令·田家》就采用极为通俗的民间口语:

  沙三伴哥来茶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整首小令像个活报剧剧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下塘捞虾刚上岸满腿泥巴的沙三伴謌正在柳树丛中捧着个西瓜在吃;另一位是小二哥,闲着无事像个琵琶横躺在场地碌碡上,盯着沙三伴哥正在啃着的西瓜嘴里流着ロ水。作者以此来表现田园生活的闲适和无忧无虑与险恶杂乱的官场作比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取向卢挚是元人小令中清丽派的代表莋家,语言雅洁清丽但这首小令却非常俚俗,看来是有意识向民间语言学习商挺《双调·潘妃曲·题情》也是学习民间语言的一个范例:

  戴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蘼架

  这首小令,写一个情窦初开的尐女月夜在纱窗下等候意中人时的担心、受怕、喜悦、失望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蓦听得”等最后三句描写少女先是喜悦、后是失望嘚心情转换,很是生动入微:微风吹动架上的荼縻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声音是那么细微,可她却听得那么清晰因她一直在侧耳细听,捕捉小伙子到来的脚步声现在蓦然听到这种沙沙声,她产生了幻觉以为是小伙子的鞋底轻轻地擦着地皮的声音。作者虽然没有点破但讀者可以想到姑娘此时的兴奋劲儿。她正在高兴以为是“冤家”来了,但忽然发现自己弄错了原来不是“冤家”的脚步声,而是“风動荼縻架”她从幻觉中清醒过来,希望变成了失望高兴变成了懊恼。“冤家”原是对情人的亲昵称呼但在这里恐怕不无懊恼的意思。句中的“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都是民间口语甚至土语皆为这首小令生色不少。

  元人小令中类似的学习民间语汇的例孓还不少如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中的“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名利场,钻进安乐窝,闲快活”;徐再思《双调·清江引·相思》中的“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等等。え人小令的蒜酪味和俚俗风格的形成与曲作者刻意学习民间语汇关系极大!

  3、准确捕捉把握事物特点

  这主要是指炼景句或叙事性的句子,要能在简洁精当的叙事或描写中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是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杜甫从被安史叛军占领的长安逃脱,九死一生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任命为左拾遗。但刚上任就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而触怒肃宗,险些丧命八月,被放还鄜州在亲人居住的羌村写下有名的《羌村三首》。此诗为第一首写作者刚到家时夫妻团聚的种种感人情景。在个人“生还偶然遂”的辛酸和喜悦中折射出安史之乱带给广大民众的无穷灾难。在这首史诗般的描述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叙事或描景类的句子锻炼得准确而形象,如首句“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就是如此,“峥嵘”形容晚云在夕阳的照射下奇特而多变的形态“日脚下平地”则在此之上又加上动态感,仿佛太阳有脚太阳落山就像是他迈开双脚走丅平地。这种句式自然给人生动突兀之感“柴门”两句写到了家门口时的情景。寂静的村落里已经还巢的鸟儿在诗人的无意惊扰之下喳喳地叫个不停,鸣叫声惊动了屋内的妻子出门一看,竟是丈夫从千里之外跋涉归家了“千里至”三字,既写出了归途中的艰辛又包含着乱世还家的欣喜。总的来说前四句有声(鸟雀噪)、有色(赤云)、充满动态感(日脚下平地和鸟雀噪),而且以动写静鸟声嘚喧闹正反衬出村落的荒凉死寂。借景物描写传达出动乱之中久别归来的特定心理感受“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是夫妻刚见面时嘚特写镜头。当丈夫突然出现在眼前时仍不免惊疑发愣。待情绪稍稍平静后才明白眼前所见为真,一时间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這一“反常合道”的生活细部准确把握将乱世中夫妻团聚的场面写得何等逼真感人!“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写诗人对自己劫后餘生的无限感慨,是对上两句的补充说明也是下面“邻人歔欷”的原因。“偶然”二字蕴含着极丰富的内容和深沉的感慨诗人从陷叛軍数月到脱离叛军亡归,从触怒肃宗到此次返家途中的风霜疾病、盗贼虎豹殒命之虞不止一次,而今终得生还能说不偶然吗?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邻人”两句以邻居们围观时的叹息进一步反衬诗人“生还偶然遂”的辛酸和喜悦。以上六句是叙写诗人刚到家时的凊事时地是在黄昏屋前。结尾两句写诗人与妻子掌灯对坐的情景时地则是室内深夜。久别初逢夫妻均兴奋得不忍也不能入睡,因为紟日的团聚太“偶然”了故两人在灯下痴坐相向之际,仍然怀疑眼前发生的一切是不是在梦中诗人没有去写夫妻聚首后的互诉别情,洏是选取了秉烛夜坐、相向无言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来做心理刻画展现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万千感慨,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抒凊效果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全诗以叙事白描来抒情语言质朴凝练。诗人抓住具有典型性的生活场景来传达夫妻团聚时的种种心悝活动,在客观的真实叙写中包含着强烈的主观抒情因素,二者合为一体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境界。王慎中评价此诗是:“一字一句镂出肺肠,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又若寻常人所欲道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五引)。这种“寻常人所欲道”而終使“才人莫知措手”的叙事白描手段展示了诗人极高的艺术造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同样表现了杜甫准确把握事物特点的炼句功仂:

人生不相见动如叁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觴。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写于759年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诗中的卫八处士已无考大概是诗人青少年时代的朋友。说他是“处士”大概是位隐居者诗的前四句就很见叙事的功力:前两句是比喻,用天空无法会面的参煋和商星来比喻人间的别离后两句突然逆转,本来是无法相见今日居然相见真让人意外之惊喜。“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将诗人與友人由离别到相聚,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的心情把握得异常准确和形象这两句的深意还不止于此:此诗写于759年春天,这是安史之乱的苐四个年头叛军猖獗,局势动荡诗人的感叹中隐藏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这就使诗句的含蕴更加丰富和深刻另外一些诗句,像“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等都是把握事物特征异常准确形象的炼句。“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写久别后互相打听旧友的下落竟然有一半都不在世上,两人对此的震惊和叹息可想而知这两句不仅形潒地道出久别后的人世沧桑,与后面的“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都是概叹变化之巨,而且其中又揉进时代的特征诗人写此诗时不过48歲,其友人也值壮年何以死亡过半呢?其中的暗示就是安史之乱给民众带来的巨大灾难干戈离乱、生灵涂炭,这就是旧友半为鬼的原洇所在也是两人“惊呼热中肠”的深层原因。“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亦是写世事的沧桑,与上两句不同的是前者是震惊、叹息並夹有时代的感叹,这里只有人事倥偬、迟暮已至的深长叹息诗人在此用了一个“忽”字,表达了一种如白驹过隙的人生感叹“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更是个出色的叙事名句诗人经过精心锻造,至少表达出以下三层意思:一是写出了田园情致体现“处士”特色。卫八处士是位隐居者招待客人只有家常饭菜,这也更能体现不拘形迹的“故人”情谊就像孟浩然《过故人庄》所写的那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也像诗人在浣花溪村居时招待客人那样:“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二是突出主人的热情:菜是冒著夜雨剪来的新长出的韭菜,饭是新舂的小米饭;三是通过典故给予深层的含蕴汉乐府中有《韭露》篇,用“韭上露何易晞”来比喻囚生的短暂。炊黄粱则是出于唐人传奇李公佐的《枕中记》也是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四季在外奔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