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渗透茶文化 ppt 背景音乐

音乐教育在茶文化学习中的重要性--《福建茶叶》2016年11期
音乐教育在茶文化学习中的重要性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有音乐教育的相关课程,这一课程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在茶文化专业的课程中,也应当开设音乐教育的课程,因为在对茶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要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相对于知识来说是无穷无尽的,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欣赏的品位,从而增强艺术鉴赏能力。音乐也能够赋予茶艺生命力与灵魂,让茶艺表演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音乐教育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更好地去鉴赏茶文化,更好地将音乐与茶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好的茶艺表演,所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的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60-4;TS971【正文快照】:
茶文化作为一种综合的文化以及艺术形式,在茶艺表演中,从舞台的设计,到表演中的每一个过程,茶艺表演者优美的动作,配合适宜的音乐以及乐器,整个表演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魅力。这些过程都体现了设计者和表演者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所以要将茶文化内涵深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立;[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马菱;;[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彭亚娜;;[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1年04期
吴晨晖;[J];石油教育;1996年01期
巫新建;[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马菱,苗凤君,刘明杰;[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陈一飞;[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张建国;;[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05期
张家凤;;[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郭凯;;[J];煤炭技术;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牛艺;韩大伟;;[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余晓玲;;[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黄蓬;;[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王亚军;;[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马东风;;[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李望霞;赵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许冰;;[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代百生;;[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王丽莉;;[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李倩;;[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晋萍;[N];音乐周报;2005年
张利华;[N];宜春日报;2007年
韩梅;[N];音乐周报;2007年
王小宁 编译;[N];音乐周报;2007年
张蕾;[N];音乐周报;2007年
王小宁 综合编译;[N];音乐周报;2008年
李小莹;[N];中国艺术报;2009年
市群众艺术馆
黄漫钰;[N];潮州日报;2009年
崔志坚 通讯员
刘洋;[N];光明日报;2010年
何甜;[N];郴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媛;[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王怡;[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王丽虹;[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冯雷;[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陈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资利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连赟;[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甄妍妍;[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马晶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李佳烜;[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张宁;[D];天津大学;2010年
宋艳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王莹;[D];河北大学;2008年
王刚;[D];河北大学;2007年
陈冬;[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李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
2013年第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在普通高等院校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谐的人。对于茶艺表演内涵的深层面的理解,需要借助人类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音乐欣赏则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手段。音乐赋予茶艺以灵魂,茶艺赋予音乐以形象。鉴赏力是通过欣赏作品的不断积累,使我们潜意识地形成一种恰如其分地去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而这种衡量评价标准的能力的形成,对于完成一个完美人格塑造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论文网 /3/view-4230442.htm  关键词:音乐教育 茶文化 想象力 内在韵律 抽象性审美   0 引言   茶道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创造活动,从茶席设计到表演过程中的每一瞬间,自然优美的动作,相宜的音乐、器具、整体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无不体现创作者、设计者、表演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   茶道包含了许多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摸不着的内容,如果我们通过学习音乐,使自己的抽象性审美性得到锻炼,我们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身心感受将会更深刻,从而使我们对茶的色、香、味、形,以及风格的欣赏也会超越具体事物的束缚,对茶道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因此,掌握好泡茶技能,自然是我们追求茶道境界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手段,但如果没有艺术美学的修养,也是不能更深一步地传达茶道境界的。   1 音乐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茶文化发源于周,诞生于两汉,兴盛于唐宋,历经元、明、清三代,余波荡漾,至今不衰。稍稍梳理一下历代有关饮茶的诗词,就会发现茶与音乐的关系由来已久。如唐代鲍君徽《东亭茶宴》、白居易《宿杜曲花下》、郑巢《秋日陪姚郎中登郡中南亭》、宋代曾丰《侯月烹茶吹笛》,以及苏轼《行香子·茶词》、黄庭坚《鹧鸪天·汤词》、曹冠《朝中措·汤》、吴文英《望江南·茶》等,就分别提到了古琴、笙歌、清唱、弦管、琵琶、笛、瑟等多种器乐和声乐。后人在论及茶之所宜时也认为:“茶宜净室,宜古曲”。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提出了 “听歌拍板、鼓琴看画、茂林修竹、清幽寺观”等二十多个适宜于饮茶的优雅环境和事宜。   茶艺茶道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一门美学。它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生活茶礼,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赏、沏茶、品茶来增进友谊,修身养性,学习礼法,借品茗倡导清和、精简、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情操,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美仪形式。这种情操,与唐朝茶圣陆羽(儒)、诗僧皎然(僧)、女道士李治(诗、琴)三人的儒僧道所开创的文士茶的精神境界也是一脉相连的。   说到音乐(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茶戏)与茶文化的融汇,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采茶歌、采茶舞以及采茶戏。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由茶事发展产生出独立的剧种——“采茶戏”的国家。而说到现代生活中音乐与茶文化的高度结合时,我们更会如数家珍般列举出一些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传世名曲。古老的茶歌茶调自不待言,特别是《请茶歌》、《挑担茶叶上北京》、《采茶舞曲》、《请喝一杯酥油茶》、《前门情思大碗茶》等开   一代新风的现代茶歌的诞生,成为音乐与茶文化在新纪元上的又一次异文化的对撞和融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茶艺表演时,壶中茶水倾泄而出,直入怀中的动作,有人则借用了我们民族音乐瑰宝中流芳百世的古琴名曲“高山流水”的名曲。就是这样一首名曲的借用,使得一个单纯的茶艺表演动作充满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2 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2.1 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 音乐语言是没有国界的,这一点已为世人所公认。音乐之所以可以为任何人群所接受,是由于它具备了下列条件:首先,作为表达音乐惟一载体的声音(是乐音而非噪音),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这种声音不带有任何被强制的烙印。其次,正如我们在上面内容中已经阐述过的,作为从事二度音乐创作的指挥家、演奏家们,可以享有足够自由发挥的想象空间,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经历、情感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和演绎。   而作为茶文化大千世界的唯一载体——沁人肺腑的茶香,不也同样具备这种无需任何语言的注释,即可以超越时空、地域、民族、信仰,而为任何人所理解与接受的世界语言的特征吗?   在当今世界上,千滋百味的茶香,丰富多彩的茶艺,风靡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欧美等世界各国。泡茶者们采用不同的茶具器皿,选取不同色香的茶叶,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群,传达着茶香真谛的信息。在赏茶、闻香、品茶、以及以茶会友、以茶交友的过程当中,茶艺师们无需,也实在是难以用任何语言,来对茶香的定义给出一个准确的界定。而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品茶者们,同样也无需借助茶艺师任何语言上的翻译,都会自然而然地用心灵去品尝、回味、感悟,并接受蕴藏在茶香的那种别有洞天的精神内涵。   如上述,音乐和茶艺在信息传达和信息接受方式上的共同属性,使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两种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方法之间,存在着如此相似的关联之处。这种方法上的相互借鉴,将会使得学生们能够跨越表演技术层面上的障碍,在对现实世界和形象思维之间关系的理解上,变得更加容易一些,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这也正是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意义所在。   2.2 韵律内在的共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这种音乐的最基本的特征也同样体现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音乐的流动是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的状态下完成的。但这种流动绝非一种声音或者音响的枯燥无味,无休无止的持续。它是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表达情感的一系列表现手段的有机组合。由于它的运动形态客观地满足着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潜在地始终遵循、对应着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从而使得我们在倾听音乐时,并没有感觉到它有任何无秩序的痕迹,而是自然地伴随着音乐在时间中的流动,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本能心灵深处的共振。这种共振的唤起,则是在任何一种表演艺术中都潜意识地存在着的起承转合的作用。   音乐中的起承转合原则,主要是通过音乐主、副题的陈述、连接、展开和再现等一系列运动来体现的。而这一原则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茶艺表演的全过程之中。众所周知,音乐的时间流动,只有在一个起承转合的周期完成之后,我们才可以在想象或者叫做幻想的世界中,得到一个完整的被升华了的形象塑造。由于茶艺也同样是依靠时间的周期运动特征,也必然伴随着这一表演过程的始终。随着茶艺表演的时间推移,我们也同时漫步在超现实,自由翱翔的思维天地中,去回味茶道思想精髓,体验仙境琼阁,将茶艺表演中那些直接、间接地传达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完美的形象。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时间艺术的音乐,特别是对于蕴藏在音乐作品中的这种内在韵律的学习和理解,将会使得学习和理解同样是时间艺术的茶艺表演,变得更为形象化,更加有利于我们认知和解读茶艺表演,传达给我们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各种信息,从而也更加使我们易于超越有形的表演进而敲开无形的精神世界的大门。   2.3 精神内层的共性 音乐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它是作曲家丰富感情的一个载体,然而我们却无法从音乐本身这个载体上,去真正知道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就像在欣赏茶艺表演时一样,我们也无法从那些程序化的表演过程中,完全理解茶艺师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解上的主观性和多义性的存在,才赋予了人类的思维和想象力以无限发挥的精神文化空间。   因此茶艺程序的原创作,茶艺师表演的二度创作以及品茶者的三度创作,也如同音乐的欣赏过程一样,由于茶具、茶艺师、茶艺表演的过程以及品茶者的不同,特别是因时因地而异所造成的心情、领悟力、当时的环境、外部因素的刺激等,又会使得人们在品茗、欣赏的过程中对其丰富内涵理解的主观性和多义性受到诸多影响。   基于音乐和茶艺的欣赏都是对于精神世界之求索的这一共同属性,所以,尽管每次的欣赏过程都是那样千姿百态,变幻神奇,但是,每当音乐的潺潺流动,茶艺师的举手投足,与我们的感受产生联想和共鸣时,我们都无疑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洗、净化与升华。   对于茶艺表演内涵的深层面的理解,需要借助人类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音乐欣赏则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精神层面上的共通性,有利于借助人们音乐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帮助我们透过茶艺表演的层层薄纱,去真正领悟茶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之庐山真面目。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音乐赋予茶艺以灵魂,茶艺赋予音乐以形象。将音乐教育引进茶文化的教学之中,正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 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上的实施   茶道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创造活动,从茶席设计到表演过程中的每一瞬间,自然优美的动作,相宜的音乐、器具、整体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无不体现创作者、设计者、表演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   为此,为了完成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与实施,我们按照听、学、用三步曲的学习原则,设计了下述包括中外音乐简介;中国民族乐器、外国乐器知识介绍;中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欣赏;中外著名音乐家介绍,以及基本乐理知识、音乐载体介绍等课程安排,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与艺术魅力。   3.1 音乐欣赏 在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即是音乐欣赏或鉴赏,即我们前面所说的三度创作。作为三度创作主体的音乐欣赏者们,正是这个过程,完成了一个由对声音的感知、认知到进入精神世界的领悟、升华的质的飞跃。   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乐器和声乐)当中,我们将选择各个时代,各个流派最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一些作品,来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外国音乐中对巴洛克时代,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以及中国音乐中对民歌、民族乐器、戏曲以及曲艺的介绍和欣赏。特别是中国音乐作品将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之重点内容,来进行欣赏和介绍,这将更易于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易于产生在纯精神世界中音乐感召力与学生情感投射之间的互动,从而有助于提高、加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即从茶艺表演的物质世界,进入到真正感悟中国茶文化真谛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教师不在学生欣赏作品之前,进行过多的理性知识的介入,以便可以使学生穿透音乐,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游音乐的神秘殿堂,领略音乐的巨大魅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除培养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备初步的音乐审美能力,具备一定的作品衡量标准之外,还将努力使学生能够逐步把自己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人生阅历、感觉联想等融进音乐,从各个层面去感悟自然,感受音乐和生命律动的共振,从而最终进入体验音乐的境界。   3.2 民歌学唱 民歌学唱是使音乐欣赏课程最大程度地获得效果的手段之一。   对音乐的理解也如同对其他事物的理解一样,是一个永无止境,呈螺旋状攀升状态的追求过程。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时间、数量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民歌学唱则是进入这个过程起步阶段的捷径之一。   民歌如同茶文化一样,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最接近生活,最易为人们所理解、接收。作者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须翻译,无须解释,一切尽在不言中。   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歌的学习,会在我们的学生眼前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特别是大量丰富的茶歌,更是我们打开茶文化宝库的门扉,理解茶文化的真谛不可多得的钥匙。借助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和这些歌词语言的提示,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将会更易产生音乐感召和心灵呼应的对撞与共鸣,更易激活人们那原本充满丰富内涵的内心世界。   3.3 音乐实践 音乐教育三步曲的最后一步是“用”,即音乐实践。   在前两步的听和唱的学习过程中,音乐给我们的感官以神奇莫测、千姿百态的刺激,当音乐与人们的情感发生共鸣,就会使人引发心理的愉悦。但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希望学生能够在完成扮演三度创作的音乐鉴赏者的角色之后,再次攀登一个呈螺旋式上升的音乐实践的阶梯。使学生突破原本局限在个人形象思维的狭小空间,将音乐与人融为一体,更全面完整地理解、诠释音乐整体,从而使自己的表演带给新的音乐鉴赏者以新的感动。   音乐实践是一个全方位的再学习的过程,是对音乐作品有创造意义的传达和再现,是使谱面上的音乐变成为有灵魂的鲜活音乐的二度创作,是一个需要学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方可完成的精神升华的过程。它使学生在茶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理解、诠释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真谛,为茶文化的建构,在深度、广度上的进一步拓展做出新的贡献。   4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了解了音乐和茶文化融会贯通的历史渊源,音乐成为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音乐的结合可以使人的感官知觉得到全方位的体验,使眼能观其色,鼻能闻其香,口能品其味,耳能听其声,心能得其韵。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使音乐在茶文化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使音乐和茶文化教学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蔡荣章.茶道入门三篇——制茶篇、识茶篇、泡茶篇[M].中华书局,2010(7).   [2]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   [3]蔡荣章.说茶——陆羽茶道[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10).   [4]小西宗和.茶汤入门[M].高桥书店,2006(10).   [5]陈宗懋.中国茶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5).   [6]蔡荣章.无我茶会180条[M].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0(9).   [7]刘勤晋.茶馆与茶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   [8]莫维主编.世界音乐经典快读[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9).   [9]蔡荣章.茶席·茶会[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论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论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
||暂无简介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熟悉权威文献资料的检索编辑,立足网络,服务大众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试论茶文化音乐作品对音乐教学的促进意义
下载积分:588
内容提示:试论茶文化音乐作品对音乐教学的促进意义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6:16:3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试论茶文化音乐作品对音乐教学的促进意义
官方公共微信茶艺表演时如何选择音乐?如何学习泡茶茶艺? - 须知网
茶艺表演时如何选择音乐?如何学习泡茶茶艺?
目前,茶文化界对于茶艺的分类标准不一。以人为主体进行分类的,可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俗茶艺;以茶为主体进行分类的,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六类,花茶和紧压茶虽然属于再制茶。茶艺表演应根据各类茶的茶性及其表现形式来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进行表演,使音乐与茶艺相得益彰,更好的烘托茶艺的主题和内涵。
  1. 绿茶茶艺
  音乐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种最多,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可谓&色绿、香幽、味醇、形美&。绿茶使用的茶具主要是玻璃、青瓷、白瓷,并经常以绿色植物作为搭配。因此绿茶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民族性格,绿茶的品质及其品饮氛围具有&顺应自然、贴近自然&的特征。若把绿茶比喻成佳人的话,就像是清丽脱俗、清纯可爱、风韵天成的春妆处子。为了与绿茶的这些特点相符,在绿茶茶艺中,最好选取一些笛子、古筝演奏的音乐及江南丝竹音乐作为配乐。
  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型美&的特点。由于此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若选用古筝曲浙派《高山流水》最能体现西湖龙井的别样韵味和到此寻觅知音的感情彩。此曲描绘了晚风轻拂、水波荡漾、皓月幽静的西湖美景。全曲一气呵成、抒情流畅,品龙井,听此曲,西湖湖光山色的美景让你浮想联翩。
  2.乌龙茶茶艺音乐
  乌龙茶也称为青茶,是六大茶类中加工工艺最复杂、茶叶风味最独特、香气滋味变化最丰富、茶具及茶艺表演最讲究的一种茶,以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最为有名。乌龙茶不重外形,以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见长,使用的茶具主要是紫砂茶具,因此,乌龙茶给人以沉稳、成熟、端庄、意蕴悠远的感受。根据乌龙茶的这种特点,在乌龙茶茶艺过程中选用编钟、古琴、箫、二胡等乐器演奏的音乐作为配乐是比较合适的。《春江花月夜》、《柳青娘》、《寒鸦戏水》、《蕉窗夜雨》等筝曲曲调优美,可让品茶者在品茶中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美。茶味随着音乐的起伏会更沉更香、更深更远。清风明月、山川云雾、至交故友,浸在茶中、醉在乐中。
  3.红茶茶艺音乐
  红茶具有&干茶色泽乌黑,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的特点。&红茶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广效能容,具有极好的兼容性&。由于红茶不以外形见长,所以使用的茶具多是瓷质的茶壶和茶杯。细腻的白瓷能够很好地展现红茶茶汤的&红艳&。功夫红茶为中国特有,云南滇红、九曲红梅和祁门红茶都较为出名。在功夫红茶茶艺配乐中,可选用表现梅花高洁品格的古琴曲《梅花三弄》作为背景音乐,此曲借景抒怀,曲调优美平缓,表现了梅花犹如苍松般挺拔、翠竹般坚韧,天生傲骨、不畏严寒的品格。工夫红茶外形纤秀、色泽红艳、香气甜醇,好比红梅傲雪、暗香浮动,正好体现&红茶乃茶中之梅&之喻。
  品饮西式红茶,可以选择音色较为柔和的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演奏的高雅恬静背景音乐。西方圆舞曲也是能体现西式红茶的精髓的音乐之一,如《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天鹅湖》等,能使品茶者心神宁静,仿佛置身于西式温馨浪漫的饮茶环境中。
  4.花茶茶艺音乐
  花茶融茶之韵和花之香于一体,色泽黄绿尚润。香气鲜灵浓郁,汤色浅黄明亮,叶底细嫩匀亮。花茶多是烘青茶胚加入香花窨制而成,通过&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花茶品饮的整体氛围是:活泼、生活化。鉴于花茶茶艺的这些特点。
  在演绎花茶茶艺过程中,最好能选用琵琶、古筝等弹拨类乐器演奏的音乐。花茶以茉莉花茶最为常见,配乐可选用古筝名曲《茉莉芬芳》,此曲赞美了茉莉花的洁白无瑕和芳香扑鼻,曲调清新流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品茉莉花茶,听《茉莉芬芳》,让人陶醉在茉莉花香之中。
  5.其他茶艺音乐
  黄茶中以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的君山银针最为有名,芽头肥壮挺直、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纯,冲泡后芽尖或冉冉上升,或徐徐缓下,沉入杯底,如群笋出土,银刀直立。配乐选用古筝曲《洞庭新歌》最能体现此茶产地的文化底蕴,优美的曲调更能凸显出黄茶的轻盈活泼及其爽朗清鲜的特点。
  云南的普洱茶色艳、香浓、味醇、形美,品普洱,赏古筝曲《铁马吟》则是最佳的选择。此曲曲调悠扬平缓,模仿马蹄声声的音乐,能够让品茶者联想到茶马道的险峻和无限的风光,既能在味觉上又能在听觉上感受滇文化。清幽的环境,古雅的音乐,都与茶文化的雅趣相符合,茶与音乐相得益彰,使通常的煎水瀹茗达到了精神品饮和艺术享受的境界。茶艺表演时所配音乐要柔和自然,以使观众感到轻松、愉悦,从而提升茶的内涵。
  《茶道》教程系统的介绍了茶的起源,历史发展;茶的酿造及传播;茶的分类和品饮;茶的冲泡方法及茶具茶乐品鉴;名茶传统及名人与茶事,茶道礼仪,茶疗与人体保健,茶的养生,茶楼管理与经营等相关知识。同时也介绍了国外茶道的相关文化和饮茶习惯。全套内容共16张高清DVD+2本茶道珍藏版实体书,内容丰富全面,名师全面指导,对于初学茶道者或者想提高自身茶道水平的茶艺师都有很大帮助。15天让您成为茶道高手!DVD教程包括各种名茶茶艺表演和演说词。是茶艺师和自学茶道者不可缺少的视频大全资料,另外配送配套电子书籍和实体书籍,内容涵盖《中华茶道》所有领域。是目前最全的一套茶道视频教程资料。
  茶艺培训高清DVD教程,2015黄金版茶艺教程,涵盖《中华茶道》之精华,30天助您成为茶道高手! 全国货到付款!本套茶道教程包括16张高清DVD光盘,和两套珍藏版《茶道书籍》
相关内容:
茶艺培训高清DVD教程,2015黄金版茶艺教程,涵盖《中华茶道》之精华,30天助您成为茶道高手! 全国货到付款!本套茶道教程包括16张高清DVD光盘,和两套珍藏版《茶道书籍》茶道官网  一、课程简介  茶道
对于初学茶道者或者想提高自身茶道水平的茶艺师都有很大帮助。15天让您成为茶道高手!DVD教程包括各种名茶茶艺表演和演说词。是茶艺师和自学茶道者不可缺少的视频大全资料,另外配送配套电子书籍和实体
对于初学茶道者或者想提高自身茶道水平的茶艺师都有很大帮助。15天让您成为茶道高手!DVD教程包括各种名茶茶艺表演和演说词。是茶艺师和自学茶道者不可缺少的视频大全资料,另外配送配套电子书籍和实体
茶具配置的原则是:实用、简单、洁净、优美。  强调茶具的实用性,是由其内在的科学性决定的。例如紫砂茶壶,壶口与壶嘴齐平、出水流畅如注、壶与盖接缝紧密等细节,是决定这把使用时是否得心应手的
⒈备具。将三套盖碗连托成三角状摆在茶盘中心位置,近泡茶者处略低,盖与碗内壁留出一小隙;茶盘内左上方摆放茶箸匙筒;盖碗右下方放茶巾盘(内置茶巾);水盂放在茶盘内右上方;开水壶放在茶盘内右下方,预
仪表美  茶艺审美从一开始,人们就特别注意演示者的仪表美。仪表美是形体美、服饰美与发型美的有机综合美。  A形体美  (1) 骨骼发育正常,关节不显得粗大凸起。  (2) 肌肉发达均匀,皮下脂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文化的教育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