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昭通最全乡镇赶场日期时刻表

福泉——福地古城
二、&福泉——福地古城
福泉古称平越,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之要冲,扼湘、桂、黔公路之咽喉,为黔中重镇。其历史悠久,开拓最早,保留有上千年夜郎古国的一些珍贵遗址及数百年的水城奇观。而当年红军长征的红旗映红古城,更增添这座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的光彩。
&&&&&&&&&&&&&&&&&&&&&&&&&&&&&&&&&&&&&&&&&&&&&&&&&&&&&&&&&&&&&&&&&&&&&&&&&&&&&
红旗跃上古城头
今天从贵州去福泉很方便,沿高等级公路驰车一个多小时就可抵达古城。福泉城区崭新的建筑群和开阔的马路给人以一派繁荣的景象。但可贵的是在老城区完好地保存着古老的城门和城墙,它似历尽沧桑的老人,见证着古城的历史变迁。
从西城门的石拱下,踏进老城区,街道两边也翻盖了不少新房屋,但街上还遗留一些破旧的老木屋,其发暗的门窗,会使人想起昔日的岁月。
听说当年红军曾攻占古城,还留有什么遗址吧?我向陪同的易先生打听。这位中年人对历史很有兴趣,曾参加本地历史文物的调查。尤其重访红军长征路,记录下许多珍贵的革命史料。据史料记载,红军在贵州的征途中有两次经过平越(今福泉),一是1935年4月,中央工农红军渡过清水江。二是1936年1月,红二、六军攻占古城。后者是红六军团转战到贵州与从川东湘西南下的红二军团会合,由贺龙、关向应、任弼时、肖克、王震等领导人统一指挥,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在贵州开展活动。
那是个大雪纷飞的隆冬,红军的战旗随着枪声跃进古城,像烈火燃亮了寒冷的大地。1936年1月,红色历史在平越留下难忘的篇章。
这年1月25日午夜,红四师及六师十八团的指战员们从瓮安南下,冒雪向平越进发。26日黎明前,部队分西、北、东三面包围了平越古城。清晨,红军指战员在密集的枪声中,开始攻城。一阵猛攻,有一排战士先从一处垛口爬上城墙。攻破了西门,又破北门,击溃了守城的敌军。上午十时许,红军占领了这座古城,击毙了伪公署专员兼县长聂光。在巷战中,有两位军红战士英勇牺牲。红军进城后,立即开展革命宣传,并打富济贫,镇压了一些土豪和反动官吏。
是的,当年1月26日,红二、六军进驻城内,前面不远曾是红军政治部和司令部的住处。”易先生热情地带我拐向南边的一条街道。街右侧有一道不高的围墙。他指着墙内说:“过去是旧考场,当年红军政治部就驻这里。可惜老房子巳拆了,现在新盖了小学校舍。旧墙也巳倒塌,这是新墙。”他还说,据邻里老人讲,当年红军曾在旧墙上写过红字大标语。内容有打倒蒋介石!本军不拉夫,不派款,不扰民!
又拐过一条旧街口,在一幢破旧的木屋前,易先生指点说木屋右侧,原先是个土司奚家私宅和花园,曾是红军司令部的驻地。老屋巳改建了,但奚家的后花园还保留着。我们从附近的民宅的楼上还可见到小花园,花木仍很茂盛。
红军于第二天-27日接上级命令,从城里出发向西,经仙桥一带。于28日渡清水江去龙里。
在城区东面的黎峨山上,人们修建有一座红军墓,以纪念1936年春,红二、六军团攻占县城时,牺牲的一位红军营长和两位战士。松柏慰忠骨,青山伴英魂。福泉人民没有忘却红色的历史。
&&&&&&&&&&&&&&&&&&
仙桥镇集留足迹
福泉西部有条清水河,在峡谷中滔滔奔流。当年红军曾经此,抢渡急流险滩。在红军长征史上,虽不是重大战役,但在福泉的历史上却是重要的事件。据说路途较远,且山路崎岖难行,但我们还是决心前往探访。
这天清早我们就上路西行。昨夜小雨,途中较清凉。半小时后,车进山区,蜿蜒于山岭之中,薄雾飘拂在绿林山间,满眼青翠,爽心悦目。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仙桥乡所在地的小镇。进镇的山路上停着许多农用小货车,山坡下临时划一空地,供骡马停用。
今天刚好是赶场日,多热闹!”我们在镇街口停车后,陪同的易先生指着前面人山人海的集市说。
在约长50米的镇街上,摆满了临时搭起的大小货摊,从服装到食品,从小农具到中草药…琳琅满目,人流涌动。据说因仙桥地处邻县交界,所以来赶场的人不仅是本县的附近乡镇,还有邻县的乡民。其中各式农具、五谷良种、树苗、化肥的货摊前,生意尤为兴隆,因此时正适春天雨季,乡村农忙季节。在人群中,有不少身着民族服饰的布依族、苗族、瑶族妇女,在百货摊上选购布料和彩线,为集市的人流增添了五彩缤纷的耀眼色调。有位年轻的苗家妇女上着浅蓝底色衣衫,镶有红黄花边。她用最鲜丽的绣花背兜背着小男孩,在布摊前挑选花布。她那背上的小胖子,瞪大一双明亮的眼睛,在东张西望。小孩子一脸天真、好奇的神色,好似在问,阿妈,这么多人在干啥,这可比俺那山村热闹多啦!
“这几间老木屋曾是当年红军住过的地方。”在穿过赶场走到街尽头时,年轻的女乡长小程提醒我们注意。据老易证实,日红二军团有支部队经过仙桥镇,在此住过几天。红军在这一带的乡村,开展打富济贫活动,打开土豪的粮仓,给穷人分粮食,杀猪分肉给穷人过年。
我们再往前漫步,绕过村舍,可见一条山谷。从这山腰放眼眺望,下临深谷,有溪水流淌。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凌空巨石架在峡谷之上,这就是仙桥,乡村以此起名的。从后山有小路可上仙桥,进入石林景区。那是一处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石林中的奇形怪状的山岩,人们赋予动听的神话传说,认为是天兵天将在此布阵。当然这只是自然景观与传说,而现实中真正的奇兵却是当年渡江的红军。
下午我们离开仙桥继续向西北行,这大体上是当年红军在这一带活动的线路。
&&&&&&&&&&&&&&&&&&&&
清水江畔忆红军
翻过最后一座山岭,在半山腰出现一个绿树掩映的小村落。这就是清水江东岸的江边寨,是当年红军渡江经过的主要村庄。在几棵高大的古树下,依山坡散布着十几户苗族人家。虽叫江边寨,但是望不到江水,眼下只有斜坡上的小梯田,远处是峡谷西岸的苍茫山峦。
“这里下到江边只有一条小山路。”女乡长说完就带我们从农家菜园边的土路下山。十几分钟后,我们先下到一块平坝。路边有一口井,泉水涌出。井边有二三位苗族妇女在洗衣服,她们不是用手,而是用脚踩,显得轻松且有节奏,好似泉水流伴踏歌舞。水井下方有一块草地,是牧牛放鸭的好地方,周围有几家果树掩映的干栏农舍。穿过小平坝,又是下坡山路,途中不时见到小块梯田,苗族妇女正忙着收割金黄的油菜籽。在路边的树上还挂着她们带午饭的小竹篮和水壶。还有一棵树上还挂着一个鸟笼,里面蹦跳着两只金丝鸟。苗家人在农忙中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情趣,这不免感染了我们这班赶路人的心情。
越往下越难行。山势陡险,羊肠小路绕山边,弯弯曲曲,而且是小碎石,不小心就滑倒,有滚下山的危险。
“看着脚下,小心慢点走!”走在前面的女乡长,不时回头提醒我们。
“红军真是飞毛腿,就挑最难走的山路行军。怪不得,当年国民党的老爷兵,就追不上红军!”我边走边有领悟地说。大家都笑了点头称是。
我们终于见到了清水江。两岸险峻的峡谷,夹峙着一股奔腾的江水。我们在快到江岸的斜坡上,找个有岩石的地方坐下休息,喝口水,喘口气。陪同的宣传部曾副部长指点近处江水说:“您看下面河水靠岸边有几块峥嵘怪石,好似水牛过江,这就是牛场渡口。当年红军就是在这里架设简易浮桥渡江的。”
据当地史志办公室的同志查阅有关史料和实地调查证实,红军渡清水江有两次。其一是1935年4月,中央红军在转战贵州时,为了迷惑敌人,佯作东进,欲去湘西与二方面军会合,以便将敌军东调,再突然调头乘虚西进云南。因此,于是年4月4日,红一军团二师第六团奉中央总部命令,先派一个营,到开阳、平越(即福泉)交界处的清水江新渡口。找当地农民用小船,把一排红军渡到东岸。在谷汪深寨子,红军借来门板和木料,在新渡口架设浮桥。在暮色中,约一营红军渡江到东岸开展活动。6日,二师又派一些红军工兵到清水江两叉河段架设浮桥。入夜,红军故意在山坡上,每隔三五米燃点篝火,摆开的火龙,虚张声势,好似主力红军驻地。敌军以为红军大队人马已经东进,即调兵东去阻击。两部分红军在东岸福泉境内活动,完成诱敌东向后,于8日从原路渡江西返。但在谷汪寨一带的赖寨活动的少数红军在最后撤走时,与当地反动的400多民团遭遇,激战后寡不敌众,有30多人被捕,有两名重伤员被残杀,弃尸野外。敌人开走后,本村的农民悄悄将其安葬在山坡上。
其二是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冒着隆冬大雪进入福泉,经牛场、仙桥、茅草坪、江边寨,在渡口架设四十多米的浮桥过清水江西去。大队人马过江后,红军即拆了浮桥,将门板、木材归还老乡,才离开此地。
当我们离开江边时,不禁回眸这条不知名的河流,如果不是有人指点,确是难以知晓,红军曾经此留下历史的足迹,江水日夜川流不息,史迹永留人民心中。
上山显然比下山难。从江边沿着崎岖的小路往回走,我们吃力地往上爬…放慢了速度,途中不时停下休息,还是汗流夹背,气喘吁吁。再次领略红军赶路的艰辛。
爬过半个小时的山路,我们终于回到了山岭上的江边寨—苗族山寨的村口,在一户农家门前歇脚。
旧木屋大门朝南,前有小院,靠近村路。屋檐上高挂着长串金黄的玉米棒子,门口贴着红纸对联,表达主人祈福的心愿。小院一角堆放着沙石、木料,可见主人打算修补旧屋。
“王大爷在家吗?”女乡长在门口喊道。闻声从厢房走出一位老汉。
“小程,今天怎么有空下乡来了!还有这么多客人,欢迎,欢迎,请进来喝茶。”
“不了,就在门口聊聊。”女乡长向他介绍我们想了解当年红军过此地的情况。老人很高兴我们的来访。他从屋里搬了几张小木椅,又端了几碗茶水,在门廊前与我们聊天。
“还记得,当年我才八九岁。那是春天的一个上午。村里来了几位年轻的红军。他们到村里借门板和木材,大概是要搭桥过河。后来又有几百个红军经过这里。”老人边喝水边说。
老汉叫王伦文,今年近八十岁了,满脸深深的皱纹,刻下漫长的岁月沧桑,但精神尚佳,谈吐甚健。他是村里,以至乡里一位受人敬重的老人。他头戴一顶旧棉帽,上身是褪色的蓝干部服,下面是黑布裤。这身打扮略有不同于山寨一般老农。在聊天中,我们知道这位苗族老汉年轻时,就成为乡村基层干部,不知是否与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有关,还是土改时干人(穷人)接受革命道理快。他1952年加入共产党,不久当了村长,后来又成了乡长。几十年来,他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为乡亲们服务,作了不懈的努力。退休后,他享受政府发给的退休金,基本生活都有保证。他晚年与儿子一家生活。有时也被请到附近学校为娃娃们讲讲红军的故事和革命传统。
从江边寨回县城的途中,我们路过的一些乡镇,也曾是当年红军活动的地方,散落着红色历史遗址与故事。有红军战士在战斗中牺牲的地方,有红军伤病员流落的情况,有农民接待、支援红军的故事…但悠悠岁月,七十年了,当事人多已故去,他们的后代或当年的孩子,还记忆着往事…
尤为可贵的是,当地史志的工作人员,多年来致力于调查、访问、整理红军的史料。福泉县在20年前,曾组织史志人员,重访长征路,沿着当年红军经福泉境内活动的线路,爬山涉水,行程五百公里,走访数百老人,记录了大量史料,拍了许多照片,搜集了珍贵的文物,最后汇编成书出版-《红军长征过平越》,较完整地保存了红军在福泉活动的史料。
&&&&&&&&&&&&&&&&&&&&&&&&&&
有仙则名福泉山
泉润山林,福至心灵。“陈老师,先喝口古泉水,会给您和家人带来幸福!”抵达黔中福泉市后,热情的小王就急忙陪我上福泉山,探访一口古泉。踏进张仙祠的通幽小径,在不远的树荫下,就到古井前。这不是常见的圆口深井,而是四方形的小洞穴,山泉缓涌,一泓清沏,似流动的水晶。我伸手掏口泉水喝下,果然清冽甘甜,沁人心田,顿消旅途的劳顿。在树下泉畔静坐片刻,倾听泉水低吟,不免想起一句唐诗:“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我心领小王的祝福,但更祈愿古泉的福祉广泽黔中宝地。
“我们福泉的好地名,就是源于这股泉水。”小王自已也喝了几口泉水,就深情地介绍说,从前此地叫平越,但后来顺应老百姓的心愿,以这口古泉的幸福泉,改称为福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福泉西南隅的福泉山,在多山的贵州,以至本地,都只算是座小山,其名也得于这口古泉水。此山扬名于外的确是“有仙则名”。
据说是六百年前道教名师张三丰云游四海,到黔中此地看中这块洞天福地。据明史有关.张三丰史料介绍,确有此人,他“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传说他云游到平越,站在福泉山上,极目远望,见四面群峰环抱,山下有一河,水与岸边的草坪相接,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阴阳分明。一座低矮的小山,形似入水的神龟,而河水弯曲如蛇,奇妙地构成一幅“龟蛇锁江图”,真是道家修炼的宝地。钟灵毓秀的福泉山留住了这位道家仙人。他在此饮泉水,燃香火,采药炼丹,修身养性,还留有二百多首诗词。张仙祠是山上的主要道观建筑群。进了山门,经古泉,过山林,为一座花园,花木清香,内有二百多方石刻的碑林,收有许多古今书法名家碑刻。其中有张三丰的几十首诗词及一尊张三丰画刻。从中可看出这位道人积德修行,“欲求仙者,当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令人感受他那宁静恬淡,清心寡欲的思想境地。如《却聘吟》:
&&&&&&&&&&&&&&&
流水行云不自收,朝廷何必苦征求。
&&&&&&&&&&&&&&&
从今更要藏姓名,山北山南任我游。
据方地志记载: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此修建高真观。在“文革”动乱中,这里的古建筑均遭破毁。近几年,经文物部门有关专家查找史料,按古建筑原样风貌,重新修建了张仙祠的山门及山上的道观建筑群。如今眼前重现殿宇嵯峨,宫观高耸。主建筑是大殿,高悬“天外真人”,殿内塑立张三丰像。大殿对面是高真观,气势宏伟,高约15米,为四角形四檐三层楼阁。右边建有伴仙亭,左边建有礼斗亭。亭内碑石上刻有:“日月悬头上,风云过眼尘”。亭前有浴仙池。
到此一游,颇有感受,不在乎求仙信教与否,贵在乎一时摆脱闹市的繁杂世事,漫步在山岚清泉间,使心灵享受少许难得的宁静。透过神秘道观迷雾,窥探久远的文化的丰厚底蕴。也许这是淙淙清泉的启迪。
&&&&&&&&&&&&&&&&&&&&&&&&
龙翔蛇舞水城奇
从福泉古城出西门,沿着一条古垣旁的石阶爬上山腰,惊回首,山下水城奇观尽收眼底。在上山的途中,扶抚着苍老的巨石砌成的古城墙,确有古长城的神韵,思绪不禁飞越千山万水,遥想起登临过的古长城。眼前虽无其雄伟,但全用石头筑成,更为坚固。现在俯瞰全境,顿觉水城的古建筑确实奇特,不愧称为黔中瑰宝。
“这水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里三层外三层,石墙围水小西门。”小王指点着山下的古石墙说。
追寻漫长岁月,水城是福泉整个古城建筑的重要部分。那是六百多年前,即1381年(明朝洪武十四年),这里原先叫平越,地处扼京滇古道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始建城垣为军事防卫之需,但仅以垒土为城。1401年,当时的平越卫指挥官李福,出于军事防卫的需要,以20年的时间,将原来的土城逐步改建为石城。城垣依山而建,周长4700米,高7米、厚3米。开有东西南北四道石拱城门。西门外的沙河是城内官民饮水之源。在军事征战中,有一次石城被围攻,断了水源,士兵、百姓、战马被渴死无数,城池不攻自破。多次的失败,使守城者再三考虑如何解决饮水问题。于是明朝成化年间(年),城防指挥张能在西门外的沙河边建一水城,新开一城门-小西门,以便战时到河边取水。后来在一次战争中,小西门水渠又被堵,仍然出现断水危机。1603年指挥奚国柱、知府杨可陶吸取教训,在水城外又筑外城墙183米。在拦截河流的城墙上兴建上下两座三孔石拱桥,这样可把一段沙河水包进城里,以确保战时的饮水。后来又在小西门水道设铁栏闸门,以便在征战中,必要时切断水上通道,御防外部敌方由水道攻城,又可使水蓄满,便于取水,这样使水城的功能更加完备。
我们登高眺望,水城迄今保存完好,但见河水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水城南北呈圆弧状,东西为半圆形,颇似一艘古老的战船。它由内城、水城、外城三部分组成一座瓮城。三重石城环抱,形成梯级防线。它依山傍水,上下贯通,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我们再沿古城石阶下到水边,水城内的河面有一段古石墩,可漫步过河。出小城门,沿河为古道。我们在河畔的柳树下,席地休息。远山耸翠,近水绿波。望着沙河奔流,令人思绪涌动,历史悠悠,在那昔日征战的年代,古城经历过多少火与剑的洗礼,多少刀光剑影的搏斗。战马嘶鸣的倥偬岁月,均随河水付东流。眼前已是一派恬静、和祥的乡村风光,牧童骑在水牛背上,从田间归来;农妇赶着水鸭,从河边蹒跚而行…垂柳依依,河水淙淙,陪伴着那见证历史沧桑的古城墙,巍峨屹立在晚霞中
在夕阳的余晖中,凝望苍老的石城,怀古抚今,无论从历史的轨迹,还是旅游的观光,或是从古建筑的探秘,都会给人们留下遐想的无边空间。但最主要的观感,还是历史已由民族间的征战,跨进了民族的平等互助的和睦相处的岁月。
&&&&&&&&&&&&&&&&&&&&&&&&&
旧苑荒台竹王城
到了福泉就听说境内东南方向有一座神秘的古城,据说是二千年前夜郎古国的一处遗址,不可不看。宣传部的王部长,可能出于对故土文化的深情,对这座古城情有独钟,自告奋勇当向导,一定要陪我们前去踏访。
车行23公里就见到凤山镇的杨老村,有一条河水绕过山冈。古城依山傍水,掩映在山上的参天树丛中。夜雨放晴,山上飘拂着薄薄的晨雾,为古城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这就是竹王古城!”上山后,老王带我们来到古城的东门下。门前立有省文物部门立的碑石,上书:竹王城遗址。我们面前的古城拱门由青石砌成,巨石斑驳,多有青苔,上面城楼己烟灭,长着杂树野草,显得苍老悲凉,但仍不减当年的高伟。石门下,地上镶嵌有石门槛,两边所凿的门杠槽臼,依稀可见。城门两边连接青石城墙,依山势而去,据说全长3000余米。古城设有东西南北四个门。
进城门后,踏着条石街路前行,城内树林间,散落一些农家、菜园及牛圈猪栏,清静但很脏乱。
古城有过昔日的辉煌。古城的历史与夜郎国有关。据《后汉书》记载:在二千多年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朝廷遣将平西南夷,夜郎侯迎降,赐以王印。后武帝拜唐蒙为中郎将,指晓南越。蒙上书武帝,欲通夜郎道。武帝许之。蒙往见夜郎侯,喻之威德。夜郎侯遂听蒙约。蒙却突斩竹王,废竹王城,乃开。夷獠咸怨,求为立祠。获武帝恩准,封其三子,死配食其父祠,相沿祀之。此段历史何其悲凉。
有关夜郎古国兴亡的史实,在贵州其他地方也广为引用。因为二千年前出现在贵州的夜郎国领域甚广,在各地都会留下传说与遗址,史学界也是众说纷云。所以此地遗址的确切史料尚待深入考证。老王说,这古城的历史有一件珍贵的文物可以佐证:城内地下曾出土长约55厘米的汉铸青铜宝剑。
踏着石板古道,老王东指西点,叙述当年城内建有众多的寺庙、宫殿及两个大兵营,有过“千人拱手,万盏明灯”的盛况。后来几经攻守征战,城池内外金戈铁马,剑戟交错,亭台楼阁多毁于战火。断垣残壁,却是眼前的现实。看来欲将古城遗址重加修复,成为可供游览观光的景区,需有很大的财力、人力的投入,谈何容易。荒芜之中,这里依然迷漫着诱人的神秘,而构成独特的魅力。
漫游古城,依稀可辨,昔日城内街道交叉纵横的布局。现存最引人注目的是御花园。一片绿茵草地上,天生怪岩奇石,小石林主峰,状似莲花,故称莲花岩。上有数处摩崖石刻,如“玄玉峰”、“天削芙蓉”等。从小石林后面的悬崖,向下眺望是平坝田园。
在西门遗址只能见到残墙。沿石板下山,山腰有小村庄即杨老寨。从村口下山,有一座古石桥-皋阳桥,跨河到对岸的小镇,这是条古驿道,当年小镇是古驿站,南来北往的商旅带来一片繁忙。在附近河面架了水泥新桥,畅通车马,所以古桥冷落了,成了农家便道,但古韵依然,步上古桥让岁月磨得光滑的石板,凭栏凝望桥下平缓流淌的杨老河水,岸边竹林青青。
&&&&&&&&&&&&&&&&&&&&&
翠竹碧水竹王园
“前面不远有个竹王园,传说是竹王诞生的地方,有兴趣去看看吗?”有关竹王的故事当然会引起我们的兴趣。穿过田间小路,我们来到杨老河上游一段河弯处,水流清沏,从河间一条低石坝上翻过,形成一道很宽的水帘。再往上,跨河铺有一道间隔的小石墩,成为村民过河的便道。弯弯的河水,绕过山脚,环抱着一座不高的青山。
到了对岸,我们拾阶而上,穿过密林,再沿一条小路往下走,通到江边。青翠的竹林下,水边有几块石头,是村民挑水和洗衣的水道。岸边修竹婀娜,在清沏的江面上染出一片碧波。
就是这处秀丽的江畔,流传着美丽的传说:古时,有位村姑到此洗衣裳,突然江面漂来三节巨竹,推之不去,又闻内有婴儿啼哭声,于是剖开巨竹,内有一男孩。以为神赐,喜甚。归而养之,长成有才武。后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筑城以居,称竹王。这故事,在贵州其他地方也有流传,我且姑妄听之,但是在这样青山绿水间,倾听水声伴和着美妙的故事,确实动人。
回到山林中,踏进一处竹林环抱的山坳,有二三户农家。环境优美清静。一口水池,荷叶亭亭,鱼儿漫游。池畔有户人家,一排新盖的房子,白瓷砖贴面,十分醒目。
老板,你家又有什么新招?”老王冲着农家喊道。
主人叫王发鑫,中年人,精明能干,除了种地,他从外地学了办起农家旅游。他说对面后山就是有名的竹王园石林风景区,外地人想来观光,城里人想到乡村休闲,过一二天农家生活,我这里把房子装饰得干净、舒适,给他们提供方便。他新近的创意是开辟竹林小花园。
他颇为得意地带我们到农舍右侧的林中。这真是曲径通幽,他保持了这小片天然生成的修竹和奇特的岩石。这是喀斯特地貌的缩影,几丛拔地而起的石笋,虽不高大,但奇特、峻峭、玲珑,衬以浓密的竹篁婆娑,石竹相济,动静相宜。主人在地上铺上几段竹杆小路,在石笋间种上几束色彩缤纷的鲜花,,路边加几张竹木椅子,供人休息。游人置身于幽静的石竹之中,身心溶于大自然的怀抱,宛如生活于世外桃园。
&&&&&&&&&&&&&&&&&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福泉站火车时刻表 福泉站列车时刻表 - 火车票网
&&& & 福泉站火车时刻表
周一04月17日
周二04月18日
周三04月19日
周四04月20日
福泉站火车时刻表
福泉站地址:福泉市马场坪镇笔山路
出站 - 到站
19小时17分
25小时42分
27小时38分
27小时38分
19小时56分
11小时26分
12小时20分
18小时14分
福泉站火车时刻表/福泉市(黔南州)酒店预订
酒店位置 :
价格区间 :
酒店星级 :
酒店设施 :
0家酒店满足条件
已选择条件:
请稍等,您查询的结果正在实时搜索中……
有房保障,值得信赖
如果您在60秒后仍无法看到搜索结果
请同时按下键盘上的Ctrl+F5强制刷新页面
很抱歉,没有找到符合您要求的酒店。。。
以下是福泉市(黔南州)所有酒店:
今日用户关注:
行政区找酒店:
周边城市酒店:
关于住哪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周边乡镇赶场日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