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星际穿越最后的空间站》是最后一部胶片IMAX

《星际穿越》IMAX胶片拷贝大揭秘 探访胶片放映间 - 视效观
> 《星际穿越》IMAX胶片拷贝大揭秘 探访胶片放映间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神片《星际穿越》下周就将登陆中国大陆影院了,对于这样一部话题性的高内涵影片,视效观会陆续进行幕后揭秘,而在本文中,我们先来看看IMAX影院如何为《星际穿越》的IMAX胶片放映做准备。
大家都知道,诺兰导演是坚决不用数字摄影机拍电影的,他和昆汀·塔伦蒂诺恐怕是好莱坞唯一拒绝数字电影的两位导演,其中,诺兰尤其对IMAX胶片情有独钟。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使用胶片拍摄和放映的电影越来越少,但诺兰却享有着“特殊待遇”。为了诺兰的《星际穿越》,IMAX公司专门开了一条胶片生产线,并且为《星际穿越》制作了70mm IMAX胶片放映拷贝。胶片IMAX的画质要远高于数字IMAX,但是鉴于其拍摄、制作和放映成本都太过高昂,因此即便是对于《星际穿越》,全球也只有50多家影院能够放映其IMAX胶片拷贝 。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和寡头客户,IMAX公司也已经正式宣布:《星际穿越》将是最后一部IMAX胶片商业电影,以后恐怕诺兰的面子也不好使了。
想了解《星际穿越》IMAX发行拷贝的详情,请点击:
想了解胶片生产商的生存现状,请点击:
近日,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市AutoNation IMAX影院的首席放映员Armando Mena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条视频,展示了他如何准备《星际穿越》IMAX胶片版的放映。在视频中他向大家展示了IMAX胶片放映间的工作环境、设备情况,以及IMAX胶片放映的准备过程。大多数人可能并不清楚IMAX胶片拷贝到底有多大,也不清楚为了把70mm宽的IMAX胶片投射到IMAX银幕上到底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星际穿越》的IMAX胶片版拷贝长达18375.78米,重量超过500公斤,光是把49卷IMAX胶片绕到大片盘上就需要6个小时。
下图展示了70mm IMAX胶片拷贝和普通的35mm胶片拷贝之间的尺寸差异。
图中,IMAX胶片拷贝为70mm宽、15齿孔,放映的时候采用横向走片,确保最大程度利用胶片的画格面积,实现最大化的画面。其他70mm宽的胶片拷贝例如Todd-AO和Super Panavision 70都是5齿孔纵向走片,其画格面积就没有IMAX大。而普通的35mm胶片拷贝,其画格尺寸还不到IMAX的10分之一。
有一些IMAX影院安装了透明的玻璃墙,观众可以从放映间后面看到放映间内的情况,包括巨大的IMAX胶片片盘,以及IMAX胶片放映机。看到这些庞大的设备后,你恐怕就能理解为什么绝大多数IMAX影院都不愿意购置胶片IMAX设备——因为成本实在是太高了。目前中国仅存几家胶片IMAX影院,其他的IMAX影院全部选用数字IMAX放映系统,而且遗憾的是,中国这次并没有引进《星际穿越》的IMAX胶片版拷贝。
IMAX胶片拷贝的庞大尺寸
关于IMAX胶片放映间的另外两个视频:
IMAX公司有一项专利技术叫DMR,用于将非IMAX摄影机拍摄的素材转制成符合IMAX放映标准的大画幅内容。好莱坞的所有IMAX电影中,没有一部是完全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所有的IMAX商业电影都经过了DMR技术进行转制。即便是《星际穿越》,使用IMAX格式的胶片拍摄的部分也只有有1个小时(不过这已经相当了不起了)。DMR技术的核心在于画幅上变换,同时增强画质、色彩,去除颗粒噪点,优化声音等等。IMAX格式的负片宽度为65mm,使用这种负片拍摄的电影片段可以不经DMR技术,直接制作成IMAX拷贝。因此,总的来说,使用IMAX胶片拍摄和放映的画面质量是最优的。
《星际穿越》将于11月12日登陆中国大陆影院,国内上映的拷贝格式为数字2D、数字IMAX 2D、中国巨幕2D。国内拷贝时常169分钟,一刀未剪。
声明:除非文中特别标注,否则本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本文链接:摘要: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导演诺兰尝试使用了新的拍摄手法,即将纪录片式的手持式电影拍摄及IMAX胶片的优点相结合,也正是因为这种新的拍摄手法,以此推动了霍伊特·范·霍特玛探索革命性的使用摄像机的新方法。那么通过《星际穿越》这部豪华科幻电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场高大上的设觉盛宴。
《星际穿越》这部电影,就算你没有去看,相信你也一定听说这部电影了。诺兰的电影,他拍摄的幕后故事,从来不比电影差,之前一直有说他们把IMAX 70mm 胶片机当作Go-Pro来使用,拍摄全程几乎无绿幕,他们是如何制作的?《ASC》详细解析《星际穿越》拍摄过程,让你知道了解一个引起全球话题的电影是怎么拍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首次与摄影师霍伊特·范·霍特玛(FSF,NSC)联手,将Imax,VistaVision与35mm变形格式相结合打造《星际穿越》。由摄影师霍伊特·范·霍特玛(FSF,NSC)拍摄的《星际穿越》可谓是一次颠覆——它要求演员离开舒适的家园,进入另一个世界。本片主角库珀(马修·麦康纳饰)是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精英试飞员,他将负责领导团队通过虫洞探索遥远星空,完成殖民远征。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因为黑暗骑士三部曲,《盗梦空间》等烧脑大片享誉全球。他这次合作的摄影师对象是范·霍特玛——这位荷兰-瑞典摄影师拍摄过《她》,《生人勿进》,《斗士》等色彩鲜明的影片。诺兰选择霍特玛的理由是:“我对他作品中的自然主义有着共鸣。我拍过制作的影片,就没刻意寻找拍过大制作影片的人,因为我自己就能创造出大制作的感觉。”&电影使用器材介绍:本片全长为170分钟,其中大约60至70分钟用15齿孔65mm Imax格式摄制,剩下的则由35mm变形和8齿孔VistaVision组合摄制。范·霍特玛知道MSM 9802 Imax摄影机的功能与大多数胶片摄影机类似,于是他的研究集中于大画幅摄影的构图和可操作性。“取景原则会更简单,”这位摄影师说。“Imax图像的宽高比为1.43:1,偏正方形。这种尺寸使得画面更加浅显易见,而不需自行去观察重点,所以构图最终会更多落在取景框中心。你可以拍摄更加广角的镜头并得到与特写镜头相同的效果。我想,‘如果我们用这个非常美丽的媒介会如何?它的景深,清晰度和尺寸是如此出色,我们可以用微距对焦和浅景深创造更加私人的感觉。’Imax的镜头把面孔呈现得很美。他们就像大格式的静态肖像。”制作团队使用了几套由Imax提供的大画幅哈苏镜头,潘那维申公司的首席光学工程师丹·佐佐木提供了两个定制镜头:具有2英尺微距对焦的50mm T2镜头,以及他之前为《黑暗骑士崛起》制作的80mm T2 Mamiya镜头。据A-1号摄像助手Gregory Irwin说,大部分Imax胶片都是用定制的50和80mm镜头拍摄的。尽管《星际穿越》规模浩大,剧组却想将其拍成一个很私人的故事,因此他们努力地用密集的手持特写镜头来捕捉人物。考虑到Imax的画幅更宽,1至+3屈光度会帮助范·霍特玛尽可能接近拍摄主体。范·霍特玛还使用了一个潘那维申式的燕尾手柄和护肩,而佐佐木也缩短了MSM9802的取景器,增亮其反光镜路径,并将其卡口在机身上推前,好让范·霍特玛更容易地掌握重达75磅的摄像头和1000英尺的片盒。摄制组的定制变形镜头套装焦距范围是28mm到100mm,可在T2光圈下全线达到2 1/2 英尺的最低焦点。每个镜头都是基于现有的设计:一个USG 28mm,一个C系列35-50mm,一个D系列40mm,和E系列75-100mm。他们白手打造了一个65mm T2.0带9英尺微距对焦的镜头,“它就像一个微距镜头,”范·霍特玛说,“但也有代价:如果将镜头调整为偏向大特写,广角镜头就会更柔和一点。”佐佐木还调整了范·霍特玛的变形镜头来创造特定类型的光晕,“这种效果会比变形镜头典型的冷硬条纹来得温暖柔软,”摄影师说。虽然诺兰喜欢一次只用一部摄影机拍摄,但第二摄影助手Tulio Duenas,B摄影机第一摄影助手Philip Shanahan以及B摄影机第二摄影助手Dan Schroer还是带了两台Panaflex千禧年XL和两部Imax机身随时待命,以备卡壳或者格式交替。“我们的处理方式很简单,”Irwin说。“每部摄影机都装入一个自带频道的Preston“无线对焦控制”,而镜头的分布图也映射到了我的控制器上。遮光罩已经打开,就算是在平台上Panaflex片盒也是从后部装填,因为接下来的镜头可能是在霍伊特的肩膀上或用斯坦尼康拍摄。”&剧组如何布光:2013年夏,主要摄影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开始。故事背景是因为疫病威胁,世界作物纷纷灭绝,只剩下最后的粮食——玉米。库珀在岳父和两个孩子的帮助下苦苦支撑起农场。对于范·霍特玛而言,库珀的农场是人类共同家园的强大隐喻。“你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元素:土壤,作物,自然光线和不断变化的天气,”他沉思道。制片人对农场的预想相当具体,因此美术设计师Nathan Crowley和美工部门设计并建造了被千亩玉米包围的工作农舍。Crowley使用前期对比例模型所做的光线研究来建造房子,“使得太阳白天直射房子,然后在房子背后落下,”范·霍特玛说。库珀女儿的卧室窗口透进各种不同的阳光。“无论大自然给我们什么,我们都贪婪地接受,”灯光师Harold Skinner和阿尔伯塔的灯光师Martin Keough从玉米地到房子布了800英尺的双4/0电线,这些电线与三线1500安的发电机连接,所有的插座和开关连接到地下室的调光台。当白天内景需要胶片式照明时,范·霍特玛主要从窗户打光。“在[女儿]房外,我们将6盏18K HMI灯中的一盏放在云台上,并在它前面放上6×6或12×12 Light Grid网格,”Skinner说。在窗外经Light Grid网格或Full Grid网格反射后,灰蒙蒙的天空会被加强。灯光师补充道,“里面则用我定制的4脚2K柔光灯[带四个500瓦ECT灯泡和半CTB灯光膜]或一个BBS Lighting Area 48[LED]来在广角镜头收入周围环绕的光。”他们在灯光前加入4英尺x4英尺框架辅以1/2或1/8CTO灯光膜,用来加强自然日光。另外,HMI灯上也有蒙1/4加绿灯光膜以“模仿自然光从植物或树木得到的反光,”范·霍特玛如此解释为何不追求精确的对比度:“我宁可要不那么完美,但更加真实的东西。在厨房里,大窗的光线过曝,柔和的灯光流进了房间,但照得并不远。”阿尔伯塔的天气相当阴晴不定。“转瞬之间,天空或将乌云密布,或将跳出一轮美丽而低垂的太阳,”范·霍特玛回忆道。“我们的经验法则是,接受美丽与极端。天气并不总是富有戏剧性,也有可能非常灰暗沉闷,连这些时刻我们都要捕捉。”NDS和偏光板有助于在ISO50维持浅T2.8/T4光圈,不过有些动作场面光圈会高达T5.6。“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12×12 Ultrabounce反射布,有时会在头上作一些动作,”Skinner说。“卡尔加里的风吹的很厉害,所以场工Herb Ault还有用穿孔的反射材料。当我们处理光线时,一般是用两盏18K灯照射12×12的Full Grid网格。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等待太阳回来。”为了一个发生在地下设施的镜头组,剧组将阿尔伯塔坎莫尔的外部外景地与许多内景结合,包括加州托兰斯的停车场,洛杉矶的文德酒店,以及加州卡尔弗索尼片区的Stage 26摄影棚。剧组采取了急功近利的做法,把这些不同的地点合并成单一的环境。“为了让观众看起来熟悉,从光源到家具到技术,一切是根据其功能而构建,”范·霍特玛言。&索尼摄影棚的大会议室被连接到宽敞的办公室,好让布兰德教授(迈克尔·凯恩)和墨菲(杰西卡·查斯坦)商讨深奥的科学理论。天花板的Practical T8荧光灯管加了1/8 CTO灯光膜增添暖色,以创建环境光水平。演员们则是用一盏2x2 KINO FLO照亮,以手持VHO 120 LiteRibbon灯带包围,再用Lee 129 Heavy Frost散射。“LED外壳本是专为飞船现场使用,但最后在每个现场都有使用。因为它们是电池供电,我可以和霍伊特一起跑来跑去,并且挨着摄影机举起外壳,当作眼神光,”Skinner说。库珀与布兰德教授的女儿(安妮·海瑟薇),科学家多伊尔(韦斯·本特利)和罗米利(大卫·吉雅西)踏上的这段征途很可能是前往宇宙的单行道。索尼公司的Stage 30摄影棚容纳了主要的永恒号现场和两个“零重力”的垂直定向部分;全尺寸的永恒号飞行器和航天器着陆器被安装在液压万向节上——这是由特效统筹Scott Fisher和他的团队在Stage26和Stage27摄影棚建造的。&&范·霍特玛使用LiteRibbon和基于KINOFLO蛋箱网格的荧光灯设备照亮永恒号的内部。“蜂窝[设计]看起来很有用,也让我们得以控制光线,”他说。“我们希望摆脱典型的‘电影飞船’美学。我们在船上的语言大部分灵感来自于Imax的NASA素材。我们想要更像美铁火车,或在坦克内部。我们试图通过紧缩现场并使其100%真实来仿照幽闭感——没有墙可以被移除。这是我们定制镜头的另一原因:这些狭窄的空间没法用一般的变形镜头拍摄。”剧组确实从《2001太空漫游》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如永恒号通过离心力人为创造重力。为了让观众们觉得永恒号迎着璀璨明星的光芒旋转,电工在现场的窗户附近弄了6个盒装的Mole 20K灯。在灯光被摇摄回来并且重置之前,洛杉矶调光员Josh Thatcher会用DMX控制的快门弄熄灯。“有时候灯光会过四五度,”Skinner回忆说。“我们看了国际空间站的参考素材,那里非常黑暗,因此进来的阳光会非常明亮。”(比如说,一个失控的螺旋幻象是用4英寸(约合10cm)旋转领带(bowtie)快门在数盏20K灯前拍摄的。)范·霍特玛和诺兰测试了多种照明技巧和特技,用以创造永恒号外的实际空间感。“我们测试了剪纸,模型和TransLites,因为在肮脏的飞船窗户后面构图真是太难了,”摄影师说。一些实验经过视效修饰后甚至出现在了电影中。&在某场景中,永恒号飞过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根据范·霍特玛与执行制片兼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研究,黑洞应该像一圈明亮的光环。“我们做了一个黑洞道具让演员作出反应,”范·霍特玛说,那是个被装在一盏20k灯前面的黑色金属圆环。“我们想捕捉光线的物理性,还有它通过飞船窗户折射的方式。”非CG,现场投影拍摄使用:道具发出的光线会照亮航天器窗口表面上的缺陷,使电影人很难通过玻璃获得清楚的背景。然而,在制作《盗梦空间》时,诺兰就提出过在数字合成外使用正面投影作为替代的可能性,《星际》开拍后,视觉特效总监Paul Franklin认为技术已经有了进步,从而使大规模投影成为可能。为了覆盖永恒号主要现场中所有的窗户,涂成白色的80英尺x300的细布得充作天幕。总部位于洛杉矶的Background Images操作两台2K氙气投影仪,它们被安装在一架大铲车的摇摄头上,离银幕有0.76m?1.27m。软件套件WATCHOUT控制这两台投影仪,同时按多个序列的时间表输出双重或单独的图像流。Franklin和共同总监Andrew Lockley从永恒号现场下方的工作站交付内容。内容到达伦敦的Double Negative后,只消过几分钟,新的数字元素就会出现在屏幕上供诺兰审批。&“我们希望它像来自国际空间站的视频片段——地球沐浴在完全而未经过滤的阳光中,”Franklin说。“我们不希望它看着美丽但很做作——那种样子会让云和地球表面的细节看起来很单一。”两台40000流明的投影机根据摄影机的取景视野而定位。一个Wi-Fi连接和Wachtout的梯形失真功能允许诺兰和范·霍特玛从笔记本电脑上粗略看到背景视角。相同的图像由两台投影机在天幕融合为一体,以通过飞船的窗口实现理想曝光。与TransLite不同,前投射内容可以被动画处理,从而与太阳的位置,现场旋转和摄像机角度相关联。“有些镜头组是飞船朝着星球下降,我们可以在窗户外面动态地移动内容,同时旋转窗外照进来的光。”范·霍特玛说。虽然大部分元素仍然在后期做了视效增强,在制作过程中,投影内容还是有经过改进和微调。范·霍特玛指出,“我们总想在摄影机前做到最好。”“霍伊特的摄影是一切的开始,”Franklin说。“我们希望所有的特效镜头都像是他刚刚拍的,就像是你在屏幕上看到的。”介绍拍摄方法:&《星际穿越》中许多梦幻般的影像其实是用微缩模型拍摄的。“我们把数字留给那些没法用别的方式完成的东西,比如虫洞,或高达四千英尺的水浪,”Franklin说。微缩模型是在西尔马的新政影城制作和拍摄的。加州摄影师Tim Angulo使用8齿孔VistaVision格式背对着黑色背景拍摄元素,然后,Double Negative的数字特效师使用手工对位和光键从支架隔离微型模型的元素。剧组使用了一个细致的数字模型做轻微修饰和修补。除了影片末尾的一个镜头之外,本片的合成没有用到任何绿幕。“我们拍摄黑色背景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经常横越微缩模型和背景产生镜头光晕,我们会保留那些光晕,并用背景中任何合成方式来掩盖主光,”Franklin说。然而,一些镜头是在摄影棚内用全尺寸的宇宙飞船拍摄的,摄影机常常硬挂载在太空船上,仿佛是在万向节上摇晃。“我们认为坚实的,硬挂载的摄影机产生抖动会创造出真实太空船的速度和地心引力作用,这样我们就无需诉诸客观[摄影机]角度,”范·霍特玛说。“我们要保留宇航员们血脉绷紧的感觉。”完整的后期制作:剧组还设计了一种将Imax摄影机硬挂载,直接拍摄演员的方法,“就像演员头上装着小摄像头似的,”范·霍特玛解释。“我们建立了身体卡口,它们或被悬挂起来,或被放在一个旋转支架上,这个支架同时容纳演员与Imax摄影机,并可通过电缆下降到零重力现场。”摄影师说这个支架是一个‘Imax GOPRO’。这让我们[捕获]到通常只能用GoPro才能捕捉到的私密角度,不过格式是15齿孔65mm!”《星际》的后期制作流程与后期制作总监大卫·E·霍尔和副剪辑师约翰·李制作《黑暗骑士崛起》的流程十分相似。他们采用两种方法来交付35mm和Imax。DKP 70mm公司的David Keighley处理所有的Imax 70mm影片,他制作了由15齿孔65mm Imax原始摄影机负片组成的65mm负片,转为65mm数码负片前以5.6k拍摄的6k视效元素,以及从35mm变形IP(剧院的Imax胶片保持了1.43:1和2.40:1的宽高比,4k数码Imax则是1.90:1和2.40:1)而来的6k数码摄影放大。FotoKem制作了35mm的’Scope胶片拷贝,其中包括35mm 的’Scope摄影机负片,从’Scope和VistaVision而来的4K视觉特效元素(底片输出,这是在华纳兄弟MPI伯班克被扫描的),从8K Imax扫描中提取的数字’Scope片段,以及直接从65mm负片到35mm IP/IN提取的光学’Scope片段。FotoKem也从35mm调色IP的6K/4K可设定画面大小中创造了2.40:1的平面4K数字放映包。ASC准会员Mato Der Avanessian在Fotokem完成本片的光化学调色。他和范·霍特玛测试了多种不同的外观和工艺,“但我们不希望加强某种外观,”范·霍特玛说。“而是更多去找寻负片的核心。”就算是他对电影胶片的偏好也是以功能出发,而非为了实现特定风格。“柯达公司的胶片都非常一致,”摄影师说道。“如果你的外景有大量阳光,就用50D拍摄;如果你拍日光内景,就用250D。钨丝灯和摄影棚内景则用500T。”负片会以最纯粹的形式表现光,所以我在曝光和处理上相当保守。“平淡”这个词贯穿了范·霍特玛与我们的谈话。“这并不总是最漂亮或最完美的处理方式,”他指出,“但它会让我们更接近事实。”●技术规格宽高比:2.40:1和1.43:1Imax 65mm摄影机和35mm变形Imax MSM9802;潘那维申千禧年XL;Beaucam M哈苏;潘那维申定制,C系列,D系列,E系列,高速柯达VISION ,250D 03(金象微电影网)
免责声明:金象微电影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您的账户邮箱未验证,请验证您的邮箱
登录金象微电影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金象微电影账号?
一键授权,快速登录是否有人在国内看过真正的IMAX胶片版的《星际穿越》?_星际穿越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7,731贴子:
是否有人在国内看过真正的IMAX胶片版的《星际穿越》?收藏
如果是经常到科技馆看imax纪录片的人就知道,真正震撼的imax,都是胶片版的,银幕比例为1.43:1(就是近似于4:3),而不是现在的数字版1.9:1。
以前,在国内放过且自己去看过的imax商业电影(都是去东莞华南mall的万达),真正用胶片机拍的,就只有《变形金刚2》、《创战记》、《碟中谍4》、《蝙蝠侠前传3:骑士崛起》,其他胶片版的《钢铁侠2》、《盗梦空间》、《变形金刚3》,我看的都是dmr转制的。据说《饥饿游戏》、《007天幕危机》有胶片版的,但我没看过,不知道是原生还是转制的。而现在的imax,基本都是数字版的,放映银幕也改为1.9:1的长方形,实在谈不上震撼两字……
据说国内没引进胶片版的,按照广东科学中心放的是普通电影院数字版(非imax),估计是真的没有引进,因为广东科学中心的imax只有胶片放映机,没有数字的。真是太可惜了……还以为能重温一下《哈勃望远镜》那种震撼感觉~
科普两张图,都是imax原生胶片与数字版的画幅区别,分别是《星际穿越》和《碟中谍4》:
报考一级消防师要求,学尔森13年考培经验为您解答,更有百度信贷分期付学费.
这部片子国内没有引进胶片版,因为国内能放胶片版的影院屈指可数
原来》。。。。。。。。。。。。。一半被裁掉了
国内无胶片
一部胶片imax100分钟20公里长。。。
主要是之前的《骑士崛起》都引进了胶片版,这部居然没有!实在是不解……
貌似只有中影博物馆才有imax胶片放映机吧,当然指的是达到放映条件的那种= =,50盘胶片的配额也是原因吧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草根评《星际穿越》:场面震撼IMAX效果赞|草根评星际穿越|星际穿越观后感|星际穿越影评_新浪娱乐_新浪网
草根评《星际穿越》:场面震撼IMAX效果赞
《星际穿越》电影海报
本期观影活动部分网友合影
新浪娱乐讯 由导演、和主演的原创科幻冒险电影《》于11月12日起在全国各大院线正式公映,日前新浪娱乐草根影评平台—新浪观影团组织了百名网友进行了本片的IMAX版本观影活动。
本次活动网友年龄和性别比例为:25岁以上占比约60%、25岁以下占比约40%、男性网友占比约55%、女性网友占比约45%。大家给出的影片综合评分为9.1分。多数网友认为影片场面极为震撼,IMAX效果极佳,为观众呈现了壮观的神秘未知宇宙景观。诺兰颇具野心,在探索人类之间亲密感情的同时也展开了对宇宙的探寻,故事情节耐人寻味,亲情描绘感人至深,而一系列“星际理论”也再度引发了新一轮的烧脑热议。(P.s:以下评论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选择观看。)
影片讲述了近未来的地球黄沙遍野,小麦、秋葵等基础农作物 相继因枯萎病灭绝,人类不再像从前那样仰望星空,放纵想象力和灵感的迸发,而是每日在沙尘暴的肆虐下倒数着所剩不多的光景。在家务农的前NASA宇航员库珀接连在女儿墨菲的书房发现奇怪的重力场现象,随即得知在某个未知区域内前NASA成员仍秘密进行一个拯救人类的计划。多年以前土星附近出现神秘虫洞,NASA借机将数名宇航员派遣到遥远的星系寻找适合居住的星球。在布兰德教授的劝说下,库珀忍痛告别了女儿,和其他三名专家教授女儿艾米莉亚-布兰德、罗米利、多伊尔搭乘宇宙飞船前往目前已知的最有希望的三颗星球考察。他们穿越遥远的星系银河,感受了一小时七年光阴的沧海桑田,窥见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壮伟与神秘。在浩瀚宇宙的绝望而孤独角落,总有一份超越了时空的笃定情怀将他们紧紧相连……
IMAX效果极致& 音画震撼获好评
&&& 本片是最后一部使用70mm胶片拍摄的IMAX商业电影,对于电影效果而言,多数网友均表示推荐一定要看IMAX版本。网友@无敌绿豆糕 在观后感中记录到:“IMAX效果不能再赞,电影不能再好看。电影本身巨大的信息含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我这个初中物理就不及格的人的理解范畴了但 是导演深入浅出用画面让所有人的都理解了。从刚开始的沙尘暴,到飞入太空,到冰世界水世界。一层一层一步一步,我想如果不是IMAX也不可能带来这么多的震撼。切身的感受IMAX带来的震撼,以及音效的配合,就好像我此时正在飞行舱内和他们一起穿越黑洞一样,到达另外一个世界,第一个水世界,第二个冰世界。电影好到不能再好。但是如果没有IMAX的效果的话这一切我想都不能达到这样的震撼。沙尘暴的场景,太空失重切实的感受,水世界的广袤和冰世界的无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只有IMAX才能够带给我们的。最后我觉得说什么都是白说,分享打分全满分,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定要看IMAX版本的!”&
网友@aihaibara_迷雾 表示:“作为最后一部采用70mm胶片格式发行的商业IMAX电影,无法在内地欣赏到该版本,实属遗憾,但昨天观看数字IMAX版本的时候,还是能依稀看出胶片特有的颗粒感,特别是当虫洞、黑洞、多维空间呈现在硕大的银幕上时,那种感觉简直无与伦比,甚至都可以说星际穿越不看IMAX版本几乎就等于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而网友@味精和你不一样 同样认为:“IMAX 版本!超级震撼!屏幕大了之后观影感受真的会不一样!完全就是身临其境!超级有代入感!因为影厅变大,音效也变好,看了IMAX之后,根本不想再进普通小厅观影!一直很期待这部诺兰的新作,没有失望,影片结束,影院响起十几秒的掌声足以说明影片的震撼!电影很长,一开始出现的很多镜头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乱糟糟的,但是等电影看到结尾,就知道前面的一切都是后边的因果,诺兰的环形结构叙事很精彩!电影给人一种很宏大的感觉,从一个家庭讲起,最后展开到宇宙,从小讲大毫不突兀!但是!!想要看这电影不费劲!!要好好学习物理!!真心推荐!!一定要看IMAX版本的!真的不一样!”
剧情烧脑亲情感动& 诺兰作品再度引发全民热议
对于影片剧情上依然充斥着诸多烧脑的设定和亲情的描绘,网友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友@Ann765 表示:“难得的电影,不乏温情感动,不乏视觉冲击,不乏科学探讨,不乏哲学深思,也不乏戏剧性。剧情很紧凑,跌宕分明,160分钟的电影没有一分钟的镜头是浪费的。泪点很高,但这部电影却让我几度落泪。看有的影评说后30分钟有点烂尾,作为文科生对于多维空间确实不甚了解,但最后的30min确实整个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不论是 ghost之迷还是手表的关联都有了解释,结局是充满希望的,却也是悲伤的,不剧透,但这是一部值得我去再看一遍的电影。网友@西蒙松竹 认为:“这部《星际穿越》绝对是一部值得多刷几次的好电影!诺兰在《盗梦空间》之后,又为观众们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一百部科普书籍可能都比不上诺兰这一 部电影更能让观众知道什么是虫洞、什么是黑洞、什么是五维空间(尽管真实情况未必如此,但形象化之后肯定有助于大家更好理解这些概念),而这种对宇宙奥秘的展现借助IMAX超大屏幕更是将效果成倍放大。相信任何一个像片中角色墨菲一样对科学充满兴趣的人都会爱上这部电影。当然,电影对环境退化、人类命运、人情悲欢的讨论也值得回味。尽管在浩瀚的宇宙和神秘的多维空间中,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的爱却可以穿越一切,不只是星际!
网友@某谋 为本片打出满分的评分,她分析道:“故事的铺垫很长,但无一闲笔,真心建议大家看到玉米地沙尘暴莫要走神,否则必会降低惊叹值及感动值,虽然你还是会觉得它不错;逻辑基本经得起推敲,虽然我还是有一些没有理顺的地方,例如,如果那个“他们”就是“我们”,虫洞、五维空间,一切真的都只是“我们”所为,那岂不是一切正在发生却又已经发生?有点乱,还得看几遍。虽然电影每分钟都充满张力,让人看得紧张不已,但剧情推进速度较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影难度,烧脑值没有高得离谱,广大科学兴趣不甚浓厚的观众关注剧情本身就好,不必在观影时花太多时间纠结听不懂的名词,当然,事先科普大致了解一下也是有好处的;最终的反转,实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前后呼应,严丝合缝,堪称神笔!库珀和墨菲间的父女情是影片最感人的部分。望着库珀笑中含泪的脸,我们的眼眶也湿润起来;跟随着墨菲的悲伤、绝望、愤怒与欣喜,我们的内心也波涛翻涌。必须承认,用爱拯救地球这种听起来有点老掉牙的主题,在本片中焕发了新的光彩。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爱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密码 ——它是唯一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东西。任何对同胞、伙伴的背叛与放弃都无异于自掘坟墓,哪怕有着再高深的学问再高大上的抱负理想也终究无法到达真正的“彼岸”。在人性的大爱面前,其他都将如烟尘消失在浩渺的太空。 鉴于编剧之一是与霍金齐名的物理学家,影片最大限度的展现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太空世界,一个目前为止最可令人信服的虫洞、黑洞甚至多维空间的外观,也正是这实实在在堆积其中的科学,令你在视觉奇观扑面而来时最大程度的感受到惊奇与震撼,因浅薄如你我,实在是无法找出任何理由来嘲笑它“扯淡”,就像我们以往对其他电影做的那样。”
  更多观影团草根评请点击:
  全国影讯查询: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际穿越 imax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