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一款好玩的小游戏小游戏是地图分几个势力,通过比每块土地上的军队数量来占领土地,少是坦克,多是飞机

【中国地图,皇帝简报,出军事领袖最多的一次】_文明3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616贴子:
【中国地图,皇帝简报,出军事领袖最多的一次】
周六开了个100几十乘的(两天没打完),玩家就4个,抢奇迹抢的,兵力出的不大够,先期铺城也落后了些。位置,中国靠东靠北,扩张到海。美国西北,西南,东南,北方以及朝鲜空白,快出飞机的时候城也没来得及铺过去。中国(自选)先打美国,和同盟针对美国,美国打差不多的时候,勒索印度到狂怒,然后驱逐,印度宣战。这个时期,和印度结成了针对美国的同盟,罗马大量兵力通过我国土,去攻击地图最北方美国新铺的城市。此时印度,罗马都outnumber我方军力很多。突袭加,防守反击攻陷,攻陷首都两次,占领了除了大部分是丘陵和山地带的城市。说实话,印度的大象多一个血之后,真是非常不好打。有趣的事,在攻陷的第二个首都的时候,勒索马匹,因为看到罗马兵力大部分已经过境到了北方的野地里,所以拒绝,罗马直接宣战,(还好几项奢侈品交易协议在呢,情绪也只是不满)结果,由于兵太少,对方滞留境内的长弓手攻陷了3个大城(内地城市,只有1-2个兵守,兵真是捉襟见肘啊)。 这里load了一次。重要城市这么儿戏被蹂躏了,不甘心。 此时的时代,还没出枪骑兵,发了技术,可惜没马,嘿嘿,东南的土地好肥沃,奢侈品也不少,就是不产马。 于是自己主动卖马给,分期30一回合。北方新占领边境城市,加速出防御兵种,调集骑兵,到有罗马长弓手的内地城市附近。说实话,敌人兵真是太多了,这是一直没敢打的原因,——后来才觉得,越是强的越是要硬顶上去,否则,是越差越多,要不是这个时期罗马因为没有马匹出不了强力兵种,能进攻的长弓手,没有突袭能力,早被平推了。一开始就应该先打罗马,毕竟西北和西南多山,前期生产力和人口都上不去。
游戏规则: ①请将人物当...
昨晚梦到打到东京了,然...
一楼喂度娘
8月15日,是什么日子? ...
激光武器是世界军事技术...
中国第二艘航母来了!完...
帝都镇楼。
转自微博 梁无咎
“健康随e保(长青版)”老人防癌险,线上免体检。
越是强的越是要硬顶上去恩那,我也喜欢这样最喜欢把AI都打得七七八八,再让他们相互打,一旦哪个牛点就砍哪个,谁是科技领袖就干哪个
确实要“扶弱抗强”,但也不一定非要自己出战硬扛。
&&&&太强了,自己扛不了的话,可以去“和平示威”。我打过一次sid级标准图。上面德国就太强大了,眼看邻国挡不住了,我和邻国签了通行证,派兵去边境替它挡住德国的兵,还派出所有工人去他家当外籍劳工,免费替它开发。
我喜欢每个AI都对我很友好,然后贸易往来赚钱,最多打打邪恶分子,要打也是按历史进行。。。
说有敏感词汇,我下个和谐验证,然后接着发。
正在打吗?
楼主发战报吧 挺有意思的
和印度签署合约(貌似和罗马开展前签订的),研发了共产主义,好像这个时候改换制度了,完成后,兵力到位,用共产主义和罗马交换民丶主制,加速的来复枪部署,勒索罗马到狂怒,驱逐,罗马宣战。rider消灭国境内敌兵。南线与罗马接壤土地,部署防御兵种,采取防御姿态,因为估计罗马大部分兵已经在北方的野地里了。和印度签署合约(貌似和罗马开展前签订的)调集rider北上,围歼野地里的罗马军队。敌人兵太多,新占领的美国城市兵太少,还是被下了3个,被打死一个军团。rider到位后,展开对敌人兵力的围剿,长枪兵,长弓手,弓手,中世纪步兵,青铜兵混合队伍,因为远离国土,敌人已经不能升级来复枪兵,——一场不对称的打进攻,rider打了之后回城里休息,满血再分组出去攻击。期间诞生了3个军团,枪骑兵技术发明,rider升级,然后基本就是一面倒的攻击了。虽然罗马军队的移动一般是在山和丘陵上。 北方局势控制之后,新出的兵在南方前线展开进攻,北方军团调往南方前线。罗马城市已经由来复枪兵驻守,骑兵在分期的回里出了几个,防守战的时候,已经基本被消耗掉。 在江淮地区,依次攻陷前方城市,来复枪兵驻守。镇丶压,加速。升级抓获的敌人投石车为火炮。长江中游以及占领的印度城市与罗马接壤的部分,依托山地和城市,与涌出来的敌方大量徒步兵种展开拉锯战(大部分是中古兵,汗,部分来复枪,貌似罗马前期出兵出的太狠了)。捕获的美国,印度加上罗马的投石车,升级火炮后组成了一个5-6个火炮配合四个来复枪兵的炮团,然后骑兵和骑兵军团跟进,形成了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稳步推进,攻陷罗马首都,和第二个首都。 在此期间,在强大的共产主义下,研发了铁路,工业,铁路网初步建成,大城市轮流建设了工厂。上海建立了大铁厂,京沪位于山西陕西的位置,都有煤铁。
回复:6楼还没打完,不过已经奠定绝对优势了,要是开统治胜利的话,那么就在不远的将来,我开的是征服胜利,地图比较大,山地又多,还有日本岛在海外,罗马还占领了一个一格子的岛屿,所以还得不少时间吧。
话说这个签了分期把马卖给敌人的时候革命真是很尴尬,而且手里兵又不足。但是浪费太严重了,很多城市生产力不行,好像约了费用支出也比较大。好在结果证明这期间也没出多少骑士。而且其间罗马的海一样的原始兵种继续往北,去征服美国最后的几个地图边上的城市。没有转移能力的军队,战略上继续远离我的城市,在荒野里孤军深入。
为客户提供快捷安全的数据库 数据恢复服务
简报继续,——罗马军队凭借人数,突入上游前线城市范围内,城市周围环山,有一个开口,很悲剧,罗马兵直接登山,然后拆路。自己用来复枪兵守住有钻石的一个山头。然后放一个军团在城里,加上升级后的几个枪骑兵,采用轮战方式。保持住局势。罗马另一只军队突入了我方的平原腹地,拆了一个丝绸奢侈品上的路,逼近首都的外围城市,为了维持江淮前线的攻势,不能抽兵,调集周围城市的骑兵空城出击,缩减敌人有生力量。此时的北方,罗马军队已经放弃进攻美国,集中向我方城市,期间最北一个新城一度易手。真是太多兵了,在经过前期的大屠杀式的战斗后,还有50-60之间。当然很落后的兵种,因为地图大战线长,时间也长,其中还有几个111的斧头兵呢。采用骑兵的灵活优势,轮番出击,渐渐消耗,在距离城市两个格子的区域进行有控制的开战。好在电脑毕竟是电脑,要是人的话,把所有兵集中一个格子里,然后一起推我的一个城市,肯定是扛不住的。这时候我方每个城市平均也就两个兵稍多一点。因为电脑两个方向进攻,并且,部队之间有落差,所以才能用优势兵种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各个击破。于是,4格的骑兵变5格,然后有几个就成了领袖。这期间,北方战场,组成了3个新的军团,由于北京恰好在此时建立了五角大楼,都塞了4个骑兵,早期建立的的rider军团,也塞入骑兵,提升了进攻能力。在北方敌军即将溃灭的同时。调集两个军团,支援被突入腹地的天津城,由于生产力的提升,周边城市的新一轮骑兵出来,天津城已经形成优势,在歼灭战中诞生一个新的军事领袖。与此同时,拉锯战的山城在来来往往的战斗中,诞生了一名军事领袖,就地组成军团,两个军团配合几个骑兵把敌人驱逐出过境。天津方面的兵力(3个军团,若干骑兵),山城(记不起名字了,汗)的军力汇合,从占领的印度国土上,由山城的下方峡谷反击进去。
想速度过的话,打了罗马后把那1格的岛城要过来就行了
此时的城市之间道路已经基本修成,(前期工人出的少了,奴隶工人比中国工人真是差远了),铁路修了几段干线,即将连成网络。开战之后,也迎来了科技的转折点,由稍微落后逐渐领先。工业和铁路之后,科技不研发医院,先研发进化论方向,有大铁厂的上海造军团,刚存了一点盾。发现刚好4回合建成,研发下个科技也是四回合,所以不确定会不会浪费了研发,改到北京6回合造进化论。4回合研发零部件。进化论造成直指胡佛水坝。这时候青岛已经造宫殿存了10来个回合的盾牌,直接转成胡佛水坝,浪费36盾。这个时期出兵就很快了,在占领的罗马第一个城市定了一个陆上集结点,情况好的时候一个回合能过去7、8个骑兵。因为要进攻首都,所以这个方向上突入比较深,这个时期,开始扫荡罗马首都到东海之间的周边城市。敌人的兵力机构基本是来复枪兵,加长弓手。用清一色的骑兵大量集中突破。渐渐扩大了领土。由于驻军大,一般2回合内反抗停止,然后加速图书馆,寺庙,有个大城,通过反复加速的方式,在一个回合里加速出了工厂。因为罗马国内也有大量原始兵种涌出来,只是赶到前线的时间比较慢,期间在江淮前线也诞生了几个新的军团。于是在占领罗马的第二个首都的方向向西进攻拿下两座城市,与占领的印度城市,和山城下面反击下来的敌城,终于练成一片。
有一点忘记说了,外交方面,——打印度的时候,虽然是印度宣战,但是因为有与印度针对美国的军事同盟在,可能还是被视为背信弃义的。所以后来罗马一直不高兴,出什么代价也不愿意结成同盟一起进攻印度。交换个东东也不肯出高价。可是后来,当消灭了罗马北方远征军的主力之后,南方,也下了罗马的第二做首都,终于还是用俩科技换取了印度一起军事同盟对罗马。不知道是因为,过了很多回合,背信弃义已经淡忘了,还是实力对比改变的缘故。(印度的态度是狂怒)印度的进攻,可以说还是牵制了罗马对我方占领的印度城市以及山城方向的进攻,并减轻了江淮展现的兵力压力的。
回复:14楼打印度的时候,虽然是印度宣战,但是因为有与印度针对美国的军事同盟在,可能还是被视为背信弃义的。所以后来罗马一直不高兴,出什么代价也不愿意结成同盟一起进攻印度。交换个东东也不肯出高价。AI主动宣战不作违约,肯定不是这个原因
——现在,财政上已经由以前的极为窘迫变成大量盈余了,所以用shift+U把来复枪兵升级到步兵,长弓手升级游击队,火炮升级成两格子的长筒大炮。——调出来军队界面看了一下,前前后后居然已经有13个军团(12个是出的军事领袖,只1个是造的军团)——6个军团一起驻扎到罗马新首都旁的丘陵上,大炮拉到这个丘陵等下回合炮击,骑兵也两个军团抢上周边城市的山顶当雷达用,——补充一句,貌似这个地图禁止了交易地图,所以没踏入的部分全是黑的,都要出飞机了,也没有交易地图的选项,不知道敌人城市的位置。另两个军团进攻边上一个城市,剩余军团城里回血。攻略周边城市的单个骑兵的集团也向一个方向集结。——至此,优势已经完全奠定。美国在最北方的地图边缘还有3个城市。印度城市还不少,而且西方还有占领的几个美国城市,但大部分是贫瘠的丘陵地带和山区,矿产不少,但人口是怎么也上不去的。——罗马精华城市和土地已经基本被占领,城市仍然非常多(说不定比我还多,但是地图开不了,也没数交易界面)可是估计都没什么生产力。而且还在继续被进攻,一定要给打到山里去为止,呵呵i——科技方面,由于进化论,已经领先3、4个科技,因为没钱,3家是永远也赶不上了。——目前没打完,可也就是一个一个小城市收拾罢了,由于往后地形不好可能进攻会拖长时间。
回复:16楼》都要出飞机了,也没有交易地图的选项 没人出印刷?
回复:3楼很好很强大
回复:17楼地图不关印刷的事,导航出地图交换的
总结——出10个以上军事领袖,这还真是打文明这么多年头一回我很不明白打sid然后兵种没太大优势的情况下,出的军事领袖用不完是怎么出的。我是枪骑兵打海一样的原始兵种打出来的。 这个图我认为还是比较大,但限制了只能开4个玩家,所以前期很难平衡压力,在优势地点出生的会占压倒性的优势,然后先开战的优势也不明显,别人还在空地上铺城呢。由于电脑铺城很疯狂,我又要主力城市轮换造宫殿攒盾牌抢奇迹,又要造城市设施,所以铺城方面落后不小,空地太多,又没有野蛮人,汗。中世纪的时候兵力比两家少很多,压力很大。要是人类玩家,肯定远交近攻,不会如罗马跨越印度和中国的遥远距离,用一格移动力的大部队去打最后剩下的4、5个美国小城。要是从中罗边境平推过来,就算能挡住,估计也得损失2、3个主力城市。小城就不说了。4个出生点:1、土地情况最好的是东南(罗马),土地粮食产值高,这个地图铁和硝石分布广泛,不缺铁,河流多,丘陵多,基本没山,奢侈品也很丰富。所以前期能领先科技。以及出那么多的兵。弱点是东南没有马这个重要的战略资源,出不了强力兵种,也不能突袭,所以我在兵力劣势非常明显的情况下能游刃有余。这个位置,应该早进攻打垮敌人,或者夺取马匹。但东南离马匹产地太远了,虽然这个地图上马匹很多(估计接近小20),不是在敌人的出生点腹地,就是在遥远的最西方,东北方,和北方。2、中国的出生点,估计相当于山西陕西的位置。首都就有铁,一环之内有好几个马,(可能是相当于宁夏河套地区,所以产马),有河(黄河,汗)到了后期首都和第1、2个分城周围会出现大量的煤炭,首都和1分,都可以造大铁厂,煤炭的工业加成又很大。缺点是土地不够肥沃,首都就有沙漠,还好几个山头,分城也不少的山和偶尔的沙漠,向东扩张到沿海也基本是一盾牌一粮食的地形,河流就比较少,人口成长不容易。3、美国的出生点,西北方,当然是更偏西,这个图大家离最北面都比较远,到快结束东北和朝鲜半岛还基本是空地呢。资源齐全,甚至可以说丰富,但同样有山,沙漠更多,中国的位置还贫瘠。好处是往西可以扩张的范围比较大,西边有些地貌似还行,地图没开全看不清楚,而且只和两个国家接壤(中国,印度)。要奠定优势貌似应该沿着黄河和河套地区直接突击我方的中心区域。一开始打美国,就是因为地势平坦(沙漠),举例较近,首都建成了好几个奇迹(大金字塔,(¯『¯)口水)4、印度,西南,我认为是最不好的出生点,丘陵多,山多,唯一平坦点的地方还和三国接壤,而且平的大部分是荒漠,虽然有河,估计大部分城市人口是没指望上去的。资源和奢侈品也很齐全,地图的最西南面土地也很好可是太远了,很无奈。好处是既可以进攻江南地区的富饶土地,也可以北上进攻关中地区。最差出生点,要么一开始就突击(在不好的基础上)。我终于明白三国里为什么蜀国最弱了,而且诸葛一定要以攻为守啊。+————————————————————————————罗马,到最后也没拿到马这种资源真是让我很奇怪,而且在中印作战的时候居然也没能从印度那里买到马,确认印度不止一个马。可能罗马的边境城市有,但是路没连上,这个图好多山和丘陵的说。很庆幸,罗马没马,要不然恐怕早就OVER了。这个图以前打过一次,罗马的位置是沙俄,一上来就对我不宣而战,所以一开始就往东南方向打的,然后拉了西北方的英国一起群殴沙俄,感觉比这次轻松多了。这次能赢,关键词是“马”。
回复:20楼这个,关于出领袖,不SL的话,SID下AI的兵也是海一样的,出领袖不会很慢,SID科技也未必落后多少,出领袖也有习惯问题,比如说多留1血部队给近卫吃,最后留长弓守城时让普通部队而非军团落城。尽量创造优势地形防御来升级部队(进攻即使是军事性升级也不容易)。开大量野蛮人的话站好位置升级等等 SID下出领袖远古我个人感觉巴比伦比较好出,希腊,苏美都满多,迦太基,玛雅还好大面积反攻的时候军事性文明好出,尤其九鼎非常多出了枪骑野战炮后哥萨克刷领袖绝对第一,没有之一然后是坦克尤其是德国坦克,也是没有之一,就是太晚主战出来么。。。。。。黄花菜都凉了
回复:21楼德国坦克和美国的F15,这特殊兵种出的也太晚了rider出的时机算是比较好了。像原始兵种就出特色兵种的,适合高难度高侵略性的,rush流。反正我不打那么变态的难度自虐不过记得有个兵种,是拿一个长刀的,防御好像是5,不记得是波斯还是什么了,rider都没戏,越打血越多。虽然NB可是不是扩张兵,作用也不大。
回复:15楼违约是不是因为有奢侈品交易协议或者科技分期啊?
回复:22楼防御5的只有法国火枪手 拿长刀的?可能是十字军吧,不是特色兵,造了骑士团送的。攻击5违约主动和AI结束回合性合同包括和AI有任何给予性条约,包括付AI金钱分期,奢侈品,战略资源,如果是AI给予我们则惩罚变小或无惩罚以及和AI有同盟性行为 包括 20回合停战和约 同盟对其他AI作战 贸易禁运 共同防御协定主动违约的动作包括主动宣战和切断贸易路线中断交易(无论是玩家自己主动切断还是AI切断,全部视为玩家违约。所以出口给AI东西要小心,进口则一般无大碍另外偷科技和放间谍失败导致AI对我方宣战也视做AI主动宣战,其他AI常见主动宣战行为还有驱逐宣战,勒索不成宣战和干脆直接兵压过来宣战(一般日本,德国和蒙古最喜欢直接宣,尤其日本天下第一。另外奇特的是高丽按设定侵略不高,也很喜欢突然宣战,法国有时候也会,背后下手,非常狠毒)
法国给我的印象就是肆无忌惮的移民,大量的在你的势力范围内狂开城,而且即使离他很远离你很近甚至在你领土另一端的废城也是照开不误,让人很鄙视
回复:22楼RIDER出现的时候正是攻强守弱的年代,很适合扩张,防御兵种相对比较弱,出领袖少,进攻兵种出领袖就多了。防御作战由于有个强制2回合胜利必定升级的规则,所以即使非军事性民族也能得到大量的近卫单位,近卫多了,领袖概率就增加了。希腊的131很容易出近卫,因为1顶N是常事,苏美121虽多,但是在同样的敌人数量面前,没有希腊131能够参与的近卫作战多,希腊靠131刷武士能很轻松出领袖。巴弓一多了防御也BT,出近卫也多,巴弓比较希腊的优势是近卫巴弓可以大量尝试进攻,领袖也不少。苏美121就是靠便宜,121近卫捡漏拼RP。看数值努米底西亚雇佣军似乎更容易出领袖231 防御强悍,参加近卫作战多,进攻还能拼下,但是由于高昂的造价早期无法大量出导致出领袖一般。而到了RIDER也就是骑士时期,由于4防的火枪手要60盾之多,相对廉价的长枪兵也要30盾,还要铁,432的骑士高攻+撤退保证存活使得这一时期攻击性部队占了大便宜,这时候军事性文明的优势体现出来了,由于国力的上升,堆积了大量的进攻部队,军事性增加了成为近卫的机会,而军事性廉价兵营可以使得主力出兵城轻松的出4血兵,也使得到近卫更容易,出领袖的概率也更高了。这一时期骑士特色的AI很多,军事性有三个,中国,蒙古,日本,中国由于3移动骑士,更能发挥突袭能力,尤其是大队AI野战部队在境内,可以大范围长途奔袭。蒙古用过1次感觉没有中国进攻猛。日本没用过,感觉4防可能依靠防御出近卫也是不错的选择。下次试试。出坦克16人以上图或者大陆有断开还是经常有的事。单看数值德国坦克非常无敌,我以前打低难度学打的时候用过把德国出过德国坦克,整个摧枯拉朽,出领袖也爆多。F15么我倒真的没造过,实在太晚了,何况喷气战斗机也很难作为主力,基本就是辅助辅助
回复:25楼恩那,我才打的这把法国就穿过罗马在我顶上建了个孤城可能和AI倾向有关,比如拜MM和阿三很喜欢造奇迹
二哥很喜欢堆兵 法国么很可能就喜欢圈地
回复:22楼原始特色不一定远古就RUSH啊,你看佛祖也DOTA那个打法,爆了312,基本到中世纪才发飙,碰到AI有高防兵种直接干掉资源,可以轻松面对大量的121,AI 131都造不了,别说骑士了,一个312才30盾,还有撤退,很容易攒起来打432的骑士胜率也不低,更何况这东西一旦成了海AI的资源守不住,然后直接科技点下面的军事路线出了火枪骑士一升就搞定了
回复:26楼基本用中国,偶尔用过美国。反正,我是要抢建孙子兵法的,刚好兵法造出来的时候,也差不多能出rider了,两个都能进黄金时代,这个时候正好适合大进攻。反正长城是爱谁造谁造。我不造。长城这个奇迹也太糊弄人了,我想世界上没有哪个远古工程能像长城那么浩大吧,——建议给改一下,长城造价1200盾牌(1500也行吧,汗),拥有长城的国家所有冷兵器兵种防御加一
回复:29楼饿,那更造不过高难度AI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此战不白打:中国地图上少画了5000平方公里领土
此战不白打:中国地图上少画了5000平方公里领土
此战不白打:中国地图上少画了5000平方公里领土  下面这篇文章很长,有时间可以看看,没时间主要看看黑体字、红体字即可。  讲中印边界,我的切入点还是地缘,再结合一点历史。因为是从纯地理角度探讨问题,可能会让某些民族主义者不太舒服,先打个招呼。  一般正常的国家划界基本原则是依照山形水势,有山的以山顶的分水岭为界,有水的按中线主航道。这种划法能兼顾双方的利益,最容易达到平衡,所以易于为各国所接受。非洲和北美地区是个特例,你会见到很多按经纬线来划分国界的,这都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后遗症。鉴于当时很多地方一时还无法考察完,各老大帝国又急着瓜分世界,于是用尺在地图上划界成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这种不负责任的划界方法是造成了很多边境冲突。  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和印度(包括尼泊尔、不丹两个缓冲国)之间大体也是按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划界的,只是到了新J与克什米尔交界地区形势发生了变化。先上张图,让大家看看清楚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分水岭主要是喜马拉雅脉,在将到青藏高原的西北角时分水岭出现了分支,分成了两条,南面的为主线(简称南线),或称大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则是平均海拔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喀喇昆山脉及其余脉(简称北线)。  如果从地缘的角度这两条山脉都可以成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天然边界,中国如果将边境线推至南线,则可以对印度造成压倒性优势;而印度如果能够将边境线定在北线,则可以为其核心平原区获得足够的缓冲区,亦可以此为据点向中国的新J渗透。  但这块地方注定不会只有中印两国窥视,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巴基斯坦不能容忍中国或印度独占两山之间的这片高原,因为谁占了这块高地,伊斯兰堡所在的印度河平原都将无险可守。  基于以这块高地对上述三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印、巴),因此上演一场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也就在所难免。这片土地也就成为世界地图上唯一的空白地区。  说了这么多却忘了介绍这块战略要地的名字,相信你肯定听过。他就是&&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中印边境的重中之重,其复杂程度远非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会放在最后讲。在这里先提及它的战略意义是想让大家清楚,克什米尔决不只印、巴两国的利益。事实上国际上也一直认定,克什米尔问题是中、印、巴三国的问题。  前面说过除克什米尔外,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边境(包括藏南的实际控制线)大体上是沿喜马拉亚山脉的分水岭走的。目前中国和印度的边境被尼泊尔和不丹分成了三段,即东线(藏南地区),中线(尼泊尔&克什米尔中间),还有就是中间的突出部&&亚东。所以这三部分连同克什米尔地区,一共可分为四个部分。  先讲藏南:  藏南永远是中印边境最热的话题,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麦克马洪这个人。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他在划分这段边界时是以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作为主要依据的。我前面说过,我并不认为麦克马洪当时在划分这条边界时本身带有多大的恶意,因为依据分水岭划分边界是比较通行的办法。事实上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他这条分水岭选的并不完全正确。受益于现在的卫星技术,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条分水岭依图上的白线走会更为准确。  从这张〈藏南地缘形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单从分水岭的角度划分边界(白线),白线和红线(麦克马洪线)之间有两块地方划归了中国。换句话说,中国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部,一个是西头的错那县,一个是东头的墨脱县。形成这中国在山南地区的这两个据点的原因并不相同。  墨脱县的划给中国应当是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力。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墨脱实际上是向北突出的一条峡谷,喜马拉亚山走到这后,北有南东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东有南北向的横断山挤压,最终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稻皱带。由于地形过于复杂,英国人当时并未深入其中去寻找分水岭,而是将边境线划在了峡谷出口处。这就为中国在山南留下了一个突出部。  中国获得墨脱这个点可以说是幸运,但要想使之具有战略意义却又难上加难。你很容易从网上得知墨脱是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1993年修成过一条沙石路,不过据说进去一辆车后就塌了。日新公路改建工程正式奠基,出于战略目的,再多的钱也得花啊!  听到这里,你千万不要以为那里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相反由于处在山南,可以充分享受到印度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墨脱的自然环境和和西双版纳有得一拼(当然是指海拔低的峡谷地带)。交通不便只是相对于山北来说,如果向南往印度修路要简单很多。所以说依照山形水势划分边界是有一定道理的  说完了东头的墨脱,该说说西头的错那了。如果说麦克马洪把墨脱划给中国是因为技术原因,那么把错那划给中国则应当是考虑到政治因素了。  因为在14世纪西Z政府就在错那设宗(县),用以向山南的门巴、洛巴族收税,应当说是西Z政府派驻山南的据点。由于有了明确的行政机关,因此麦克马洪在划界时并未依照分水岭,而是在错那下面绕了一下。而恰恰是这么一绕,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缺口,1963年那场战争,解放军就是从这里攻取达旺并继续南下的。  分水岭这个词用在喜马拉雅山可以有点问题,因为山上的雪大都冻住了,都流不下来了,呵呵。不过好在这个词现在已经不太限定住一定要在两边有两条河了,所以还是可以用的。  错那县整个地形是北高南低,也就是说整个是在南山坡上,一直到海拔2800米的时候有一条亚热带的山谷。麦克马洪认为既然已经给了西Z政府面子,让出了错那。那就没理由再把边界往下划了,于是边境线开始顺着这条山谷直到不丹,然后向北又回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只是他这么一划却把达旺划给了印度,也为日后中国向藏南兵提供了口实。  坦白说西Z政府对于藏南的门巴、洛巴两族的管理是比较模糊的,现在基于法理上的证据主要是向这两个民族收过税,或者说类似于四夷向中央王朝进贡的性质。因此印度和西方国家并不认为这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曾对藏南地区拥有主权的证据(西方国家本来就认为中国对西Z行使主权过行勉强,而西Z对藏南地区的主权又过于勉强,那么中国对藏南提出主权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就更是经不住推敲了)。  不过达旺是个例外,基于西Z曾经的最高领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有明确的记录出生于此,因此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达旺为西Z政府的直接管辖地。  事实上我们现在无法揣测当时签订协议的双方是否明确达旺的归属。有可能的情况是,西Z政府的代表提出了错那的归属问题,但误以为达旺包括在内。而英国人并未发现达旺之于藏族的重要性(一个几百年前的喇嘛出生地是很有可能被忽视的)。如果当时明确提出,英国人似乎没有坚持要划走的理由(从战略上考虑,在达旺的南侧恰好有一条延伸出来的山脊可以用来做分界线。事实上也很有可能是这条山脊阻止了藏族向山南移民)  *注:以上推论纯属臆断,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无视  我尽量从地缘的角度去解释问题,因为一旦牵扯到政治又会形成口水仗。其实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提出要求(有必要我可以贴出尼赫鲁当年写给周总理的信,如果第三国的人看到,很有可能会觉得印度才是受害者)。在争夺领土的时候所以基于地缘和实力所达成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藏南的情况已经大致说完了,刚才已经有朋友看到那条白虚线了。你应该猜到了,这就是我给中印在藏南划定的边境线。  边境线的合理划分是要最大程度保证双方的战略安全,所以沿山顶的分水岭划分容易为双方所接受。前面已经说了,墨脱虽然位于山南,但于中国来说目前形同鸡肋,对印度东北部暂够不成威协,何况有麦克马洪线做法律上的保障,墨脱并不会成为热点。  而对于达旺,即使是基于面子,中国政府也会力争到底。对于印度来说,既然当年英国人出于政治的考虑,让中国的势力伸到了山南,那么有必要考虑寻找下一条分水岭做为防线。至于这条防线以北的地区,如果有合适的交换品也并非不可以出售。  附:2005年订立的《中印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第二、三条,注意里面的几个关键词  二、本着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精神,对各自在边界问题上的主张做出富有意义的和双方均能接受的调整,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  三、考虑双方的历史证据、民族感情、实际困难、合理关切与敏感因素,以及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边界应沿着双方同意的标识清晰和易于辨认的天然地理特征划定。维护边境地区双方定居人口应有的利益。  附上一张藏南行政区划图,你会发现达旺南部那条边界就是我图上那条白虚线,也就是中国和印度所能达成的战略平衡线。  个人认为,最终收回达旺地区的可能性为70%,而取得藏南其他地区的可能性为0。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基于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中国在西线或中线是一定会做出让步的。  对于边界问题,政治因素不是你说不考虑就可以不考虑的。如果人人都同意看看地图划定边界,这个世界上还会有领土争端这回事?  我想我前面表达的可能不是很清楚,我所说的从地缘方面去解读这个问题,尽量不牵扯政治是不想陷入所谓5毛JY之争。  其实地缘因素本来就是政治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才会有地缘政治的概念。(很遗憾在中国往往被有意的忽视了),单纯根据地图去划边界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根据地图到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战略平衡点却是可以的。  事实上我开这个技术贴的意义是想希望看过的人能够清楚,国际关系的平衡更多的是要看一些现实的因素(比如地缘、实力),民族情绪并非一无是处,但很多时候你的对手并不关心这些。正有如大家往往只知道中国人对领土有热情,而不会去关心印度对这些土地的看法。  事实上对于这些争议领土承受更大压力的是印度,任何一届政府都需要在公开场合表达不放弃这些土地的声明,一旦做出让步,当届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倒台是显而易见的。而在中国请不要太高看自己的情绪,利益交换时并不需要征求你的意见,我不想讨论这是否是一个悲剧,只想说这是一个事实。  至于有没有合适的交换品,下一步我们会谈到  前面已经讲过了,中国在山南地区有两个突出据点,虽然其中有一个目前形同鸡肋(墨脱),但相比印度在山北没有据点,战略形势显然是要好一些的。当然仅凭错那这一个点仍是不够的,幸好中国还有亚东。先上图  如果没有尼泊尔和不丹做为缓冲,中印的边境线会更加复杂。边境线在这两个国家的走向基本是按照分水岭的走势。只是这两个国家并没有紧紧的靠在一起,而是在这中间留下了一个缺口。在这个缺口处并排有两个地区,一个是锡金,一个是亚东。目前的结果是中国据有亚东,而印度吞并了锡金,这样看视公平的结果其实对印度的战略形势极端不利,因为即使印度同时据有这两个地区,也仅仅是让自己的防守做得更好些,而中国有了亚东却又有了一个前突的据点。事实上印度也一直对亚东这个点视为眼中盯,不过基于西Z政府对于亚东的主权过于清淅,吞并是不大可能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驻军权。中印战争中有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将印度的势力撤底赶出亚东,结果当然是达到了。  私下以为如果印度不吞并锡金可能战略形势会更好,因为如果这样,亚东就不会和印度直接接壤。而跨过第三国去攻击对手的国际风险太大,如果不是世界大战很少有国家敢这样做。不过肉有得吃总是要吃的,如果蒙古有条件收回来我想没多少人会经住诱惑。  放张中印冲突有可能的进攻路线,正如我前面所讲的,亚东、达旺是地面部队有可能突破的方向,而墨脱方向所能提供的则是来自林芝机场的空中支援。  说完了藏南和亚东,下一步该说说中段了。中段位于尼泊尔和克什米尔之间,是被提及最少的,经常被有意忽视了。并且在GOOGLE地图上,东段和西段的争议地区都会被单独圈出来,而中段是完全按印度的要求划分的。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情况,经过研究,有可能的原因如下:  1、争议地区的面积较小,只有2000平方公里;  2、在印度实际控制当中,收回的可能性小;  3、在1954年的一份文件中,印度认为中方已经承认了对争议地段的主权。  在国际政治中务实是第一位的,现在的中国更是如此。既然中国提出了领土的要求,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没能看到争议地区的详图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条争议线应该是在分水岭上,并试着在图上标出中方所要求的边境线。最终和得到的详图对比,结果果然一致。还是先上图  图中的印度实控线是我特别用绿线中标出的,原来是和边境线一样的红线。  可以肯定,中国当时寻求将边境线移至分水岭,主要是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否则几个出入的山口就完全在印度掌握之中了。表面的理由当然是有藏民在这放过牛之类的理由。  而同样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印度是决没有放弃这几个山口的肯定。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误传,认为中国在东段和西段拥有很大的战略优势,好像一个冲锋印度就会亡国灭种一样。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藏南亚东一线,我们只亚东、错那两个狭小的突破口,即使突破成攻也只能对印度的东北特区构成一定威协。如果无法在短期内结束战争,印度很容易从他的内地调集力量发起反攻,而中国即使获得了战术上的成功也必须象在1962年那样迅速撤离。  而西段占据阿克赛钦更多的是出于战略防守的目的,如果向南根本无法突破克什米尔的山地。这一点在本章开头有提到过,下一篇讲克什米尔时会着重介绍。  事实上真正对印度构成直接威协的是中段,你从图上可以很容易看出如果中国突破了这一防线,坦克到达新德里的距离有多近。所以印度是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些山口的。  你可以仔细品味《中印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中的这句话适当考虑彼此的战略的和合理的利益以及相互同等安全的原则。对于印度来说,首都的安全级别显然要大大高于中国的阿里地区。因此可以说中国放弃中段争议地区的主权要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了。  事实上中国对中段的主权要求一直都是当成交换的筹码,只是一纸声明尚不足以换取印度交出达旺。有消息称中印双方在05年已经就中段交换了地图,达成了协议,只是看不到公开的新闻稿(所以说所谓民众的反应在很多时候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不要对所谓地缘政治太认真,什么事情都不能脱离实际&&  具体到中印之间的问题也不是画画地图就可以弄得清的,事实上就算我把藏南让出去,中印之间也会在东南亚,印度洋,中亚,甚至西藏等地区发生冲突,这是源于印度对自己利益的主观定义,无关地缘政治&&  我说过地缘政治在中国是被忽视的,说穿了是基于所谓人定胜天的思维。不过即使是在这种思维影响下,中国人还是知道出将入相者需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便是基于他对地缘政治的了解。  当然地缘只是解读政治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政治的组成部分,并不是政治本身。开贴讨论只是提供一种看似较新的视角,如君略有所得,吾愿足以  我写了那么多以印度为假想敌的分析,并不代表我认为中国和印度会真的开战,双方所需要的是战略上的均势,换句话说打不打不重要,有没有打的能力才重要。毕竟和平发展是现在的主流,自从有了核武器以后,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是越来越难看到了。  另外中印边境纠缠了太多感情方面的因素,看起来的确象个死结。但这个结终究是要解的。既然不可以出现一方通吃另一方的情况,那就务实一点,先从战略均衡的角度找到可行的办法。05年的谈判正是按这条路走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找背景资料。  至于在找到方法后如何去解决国内的舆论那是两国政治家内部的事,并不在本贴讨论的范围。有可能需要双方有一届领导人同时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只可惜到现在还没有,所以事情还拖着。如果政治家们无法对国民自圆其说,那么保持现状倒成了最好的选择。  按说拖着对印度的影响比中国大的多,中国的地缘优势不说,如果中印问题不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也是肯定解决不了的。不过随着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利益越来越多,如果长期在北线和印度处于战备状态,对中国也并非益事。所以在双方都有了改变现状的意愿后才有了05年重启谈判。  中国在陆地上对比印度的优势是地缘上的,即中国拥有打进去的可能性就可以了,1962年的战争只是证明了这种可能性。事实上在中国最弱的清末民初,印度的宗主国英国也未能打破中国的这种地缘优势。以现在的国际环境和实力对比来看印度更不会对西Z有什么想法,而中国本身对印度也没什么野心,之所以咬住不放无非是为了阿克赛钦罢了。在这里先只说一句,只是中国不愿承认,克什米尔问题在国际上都被认为是印、巴、中之间的三国演义。在国内是见不到官方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要想证明倒也不用费心去看国外的资料,只需在网上随便找张国外出版的地图即可。  前几天将中印边境的东线&&亚东&&中线都分析过了,今天当然是要写中印最后的交锋处&&西线,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阿克赛钦问题。西段的形势最为复杂,并不仅仅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这么简单,事实上西段的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它本来就是克什米尔问题的一部分。  关于克什米尔,我在本开讲中印边境问题时已经提到过它在地缘上的重要性。在正式分析之前,我们要先明确克什米尔的地理范围。  目前对于克什米尔到底包含哪些地方有三种不同的说法。无图无真相,我把三种地图做在了一起,大家一看便知。  A图:是目前网上流传最广的一张图,一般提到克什米尔问题都会以它为参考,主要是够大够详细。仔细看这张图对于克什米尔的定义除了我们印巴争议地区、中印争议地区以外,在东北部还包含了中国新J的一部分。也是关于克什米尔问题地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理解。  这种理解是基于对分水岭走向的理解而产生的。  我在〈中印边境山脉走势图〉有标明,分水岭在向北拐到克什米尔时分成了两路,一路仍为喜马拉亚山脉,或称南线;一路北接喀喇昆仑山脉,可称北线。这两条分水岭做为显着的地理特征成为划分国界线的基础。  不过在喀喇昆仑山北部还有一条着名的山脉,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昆仑山。这三条东西向的山脉与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形成了一个爪字形。国际上有部分政治家和地理学家认为以昆仑山脉做为中国与克什米尔的分水岭会更清晰,因此造成了这种解读。  这种解读方法现在的主要持有者印度方面,究其根源是占据克什米尔东半部的拉达克地区原为独立王国,其与西藏地区在1684年及1842年曾缔结过两次条约,但都没有具体划界。在这种情况下,众所周知的天然特征、并且数世纪以来为双方所承认的传统习惯边界这个模糊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印度方面便有人据此将这条所谓的习惯线推进至昆仑山脉。  不过现在即使印度官方和国际上仍有人将克什米尔的概念拓展到昆仑山脉,也没人敢对新J那块土地提要求了。  附:克什米尔地理特征图  B图就是我们从小看到的图了,里面不管是已经占了的还是中国认为拥有主权的土地都划入了中国的范围。官方似乎认为并不需要对这些土地争议做出解释,或许政治家们认为这样的划法能够为自己获得法理方面的依据,但事实上这样做并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只会吊高民众的胃口,为将来解决问题设置障碍。  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的政治家做得并不比中国好,甚至可以说显得更加的不务实。以至于在05年中国摆出诚意,愿意牺牲西段的部分利益来换取达旺地区时,仍无法做出务实的决定。  C图是目前国际上所能够达成共识的克什米尔范围,如果你仍然对把阿克赛钦划入克什米尔范围感到不舒服的话,那不防把概念换成,克什米尔&&阿克赛钦问题。  就C图本身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地理概念,并不足以解释我们的疑惑,为此我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地图。当然,不可否认A图是一份非常详细的底图,因此这份新的〈克什米尔形势图〉是以A图为底图的。做为民族主义者可以无视新J境内那段红线,我并不想为此引发新的口水战。  目前西段有争议的地区有以下几段:  1、喀喇昆仑走廊。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北侧,主体为一条大峡谷,网上亦有把这条峡谷称为克勒青大河谷的。对于这两种称呼之间的关联官方和民间并无权威做出解释,以至于有人误以为是两块地方。事实克勒青很有可能是旅行者对于喀喇的发音的误读。因此你在网上找不到克勒青的官方提法,甚至有人据此认为是中国政府有意淡化它的存在。  不管你愿意把它叫什么,这块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属于中国是肯定的。1962年的中印战争并不仅震动了印度,巴基斯坦也同样看到在对抗印度的问题上,中国人要比美国人有用的多。于是1963年中巴双方签订了边境协议,出于对战略安全的考虑,中方要求将中巴边境划定在喀喇昆仑山的分水岭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巴方放弃喀喇昆仑走廊主权也就顺利成章了,坐此中巴友谊牢不可破。  小巴的以土地换支援的做法显然打破了印度将边境线定在昆仑山颠的希望,因此印度最起码可以在口头上拒不承认这种交换的合法性。  2、锡亚琴冰川。对于这块争议地区你不会在中国的任何地图上看到但你不画并不代表不存在。在图中你会发现这块三角地带深入到了巴控克什米尔。这一地带目前处于印巴争议当中,有消息称,印度的军队已经控制了这条冰川。在印巴双方已经事实上承认了其他的实际控制线的时候,这片争议区显得非常的突兀。  尽管锡亚琴冰川徒步旅行者们的梦想之地,但那真可以被称为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以至于印度最初是采用空降的办法来显示军事存在。  事实上印度并无可能从徒步旅行者那里获得足够的利益,而占领这条冰川也不足以对巴控区造成足够的军事威协(条件过于恶劣,20几年来双方光冻死的士兵都有几千,和墨脱的战略地位类似)。  另一种可能的说法是:印度希望由此抵消因中国对喀喇昆仑山口的控制所引发的威协。但一支时刻挣扎在死亡线上军队并不足以有足够的战斗力。因此印度费尽心机硬插一脚显得十分可疑。  既然排除了经济利益和军事目的,那答案只可能是出于针对中国的政治考虑。如果不控制锡亚琴冰川,印度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巴瓜分喀喇昆仑山口以北的分水岭,对于巴方将喀喇昆仑走廊送给中国。印度并不甘心只有口头上抗议,他需要山那边的中国人真实感觉到印度的存在。  还有一个法理上的可能性才是支撑印度在冰川上苦撑的精神支柱。1963年的协议中有这么一条如果以后一方仍然为巴基斯坦,则应该遵照本条约的规定不变。这一条怎么理解都可以,印度可以按他喜欢的方式去理解,前提是你必须站到中国人的对面。  我并不认为克什米尔的形势发生变化会对喀喇昆仑走廊的主权造成直接威协,毕竟实力和实际占有才是最重要的。但印度也有权力梦想将边境线推到昆仑山。  3、阿克赛钦。对于这块地方的归属双方各执一词,比较客观的说法是这里原来是一块无人区,无论是西边的拉达克还是东边的西Z政府都对它缺乏兴趣。以至于当初有个英国人到达这个盆地以后认为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按照谁发现谁占有的原则,这块土地被当然的划入了大英帝国的版图。  只可惜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他的继承者印度都忘了一件事,就是通知西z政府一声。也许口头通知过了,但并无书面的证据。当然如果你面对的仅仅是一群喇嘛,你完全有理由无视他们的存在。只是当对手换成中国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有鉴于印度(英国)的自说自话,中国人一开始也并没有意识到阿克赛钦已经被别人画在地图上了。精打细算是中国人的传统,所以在修筑新藏公路时需要选择最经济的路线,而这条路线就必须穿过这片不毛之地。  印度人当然不甘心放弃阿克赛钦,因为如果失去这个盆地,印度也就失去了将国防线推至昆仑山的梦想。而中国更不可能容忍印度在自己的国防线上获得这个突出部,失去了阿克赛钦,中国将失去从新J进入西Z的通道,即使绕着走也将直接受到印度威协。  所以中国比印度更加需要阿克赛钦,1962年战争的真实目的也在于此。事实上中国也并非十分满意,阿克赛钦与印控克什米尔的边境线并没有如愿的划在喀喇昆仑山脉的分水岭上,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这条边界是划在山脉的东侧,也就是中国一侧。  4、班公错。班公错是一个湖,也可以说是两个湖,东西两块通过中间一条狭长的水道连接起来。这块地方很多人归类到阿克赛钦里,其实是一个错误,从地理上完全是两个区域,比起那块不毛之地,班公错湖的景色让人心醉(网上有很多图片可供参考)。  战前中印在这块区域的控制线在中点,也就是那条狭长水道中间。战后中国将控制线推进到西班公错湖中间,顺带把下面原来只占了一半的曼东错湖给占全了。  相比于阿克赛钦和中段的重要战略位置,班公错似乎不够份量(应该也不是政治因素,更有政治意义的达旺也被放弃了)。当然你可以找出很多民族感情方面的原因,举出藏民曾到这里放牧的例子。但这些并不是政治家们优先考虑的,否则拉达克似乎更有理由去争取。  将国防线推至湖中央,从军事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在这个咸水湖上建立一支西海舰队似乎可以用来向印度显示中国的海军力量(这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海军啊)  事实上中国在班公湖地区将防线推进也许一开始就是一个筹码。在05年中印重启谈判后有消息称,中国在藏南希望将边境推至色拉山口(对于这个山口我明天会讲),并且愿意为此在西部疆界展现弹性。  西线共有四个地区:阿克赛钦、喀喇昆仑走廊、巴里加斯、班公错。前两个地区的战略地位之重要是决不会拿来交换的。而巴里加斯在印度控制当中,放弃对它的主权要求并不可能换来实际的土地(中线放弃那几个印度控制的山口也是一样的)。  那么最终用来交换的只有可能是班公错了,当然也许并不需要完全退回原来的控制线,最起码曼东错湖没有必要交出去,一人一半大家都觉得别扭。如果最终交换应该会有一系列的面积计算,我按照湖两边的分水岭划出了可能的边线(仅供参考,不承担任何法律上和道义上的责任)  对于利益的交换只是一种理性的分析,任何人都有权不接受,至于政治家们接不接受就要看他们是怎么考虑的了。对于班公错的筹码地位,也许一开始是为了将阿克赛钦的国防线推至喀拉昆仑山分水岭。不过现在看来,出于政治目的,达旺会更重要。  5、巴里加斯。在说到巴里加斯之前我必须承认,之前我认为西班公错湖地区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筹码过于轻率了,因为制定计划的是军事家们,用来交换则是政治家们的事情。事实上夺取西班公湖地区仍然是出于地缘上的考虑,或者说是出于军事防守的角度。  我之前那张〈克什米尔地理特征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印边境在喜马拉雅山脉那段还是基本按照分水岭在走,但在向北依照喀喇昆仑山脉划界时,明显未按照分水岭在走,而是划在了东面,即中国一侧,这是历史造成的。所以西线的战争与其说是争夺克什米尔,不如说是中国在努力将国防线推至喀喇昆仑山脉。  最终的结果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并未能将国防线推至主分水岭。不过中国在阿赛克钦地区还是在西面找到了可以接受的分水岭,但在西北角却留下了一个空白区无险可守。  幸好北面的喀喇昆仑山口在中国军队的掌握之中,因此印度想从这里攻击阿克赛钦也并非易事。你现在知道喀喇昆仑山口这个名词的出镜率为什么那么高了吧,因为他是阿克赛钦的门户,而阿克赛钦又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相对于印度而言)  回头再说班公错和巴里加斯。可以肯定战前中国军队在班公错地区的战略意图是占领整个班公错湖,将防线推至喀喇昆仑山脉分水岭,最终战略意图未能完全实现。  实际上喀喇昆山脉在这一段属于余脉,并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横继面。因此想象在喜马拉雅山脉那样按照清晰连贯的分水岭会比较难。这两个横断面一个在班公错湖,一个就在巴里加斯  西班公错湖地区依地势可以有三条防线可以选择,西线就是战前的东西湖中点,中线就是现在中国的控制线,东线就是湖西头分水岭。东线无疑是中国的最佳选择,不过既然中国当初没能将防线推至东线,那么中线所战略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在这种情况下被政治家们拿去换取更具政治和战略意义的达旺地区并非没有可能。  如果说班公错湖地区退回战前的防线(东线),中国仍然有险可守。那么没能一鼓作气拿下巴里加斯则使得中国在这一地区很难构驻起有效的防线。在地图上你可以看出巴里加斯离新藏公路的距离有多近。而巴里加斯中间的那条小山脉是喀喇昆仑山脉(余脉)在这一段的最后的制高点(东面)。  如果中国能够控制巴里加斯就可以阻挡印度从西面的峡谷地区(两个横断面之一)向新藏公路发动有可能的军事行动。  正因为如此,中国才一直没有放弃对巴里加斯地区的主权要求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防线比之战前是大大的推进了,但也并非象大家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对印度占有了压倒性的战略优势。目前所占有的防线基本是用来自保的,由于西线的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分水岭(也就是最高点)在印度手上,中国如果想在这一地区对印度发动进攻是不可想象的。何况即使你有能力突破这道防线,后面还有更高的喜马拉雅山防线在等着你。  不过中国在喀喇昆仑山脉主分水岭上也并非一无所得,至少我们从巴基斯坦手中获得了喀喇昆仑走廊将中巴之间的国防线推至了最高点。这条防线的意义不仅仅是使中巴之间获得了战略平衡,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在喀喇昆仑山口以北地区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的向南监视印度对阿克赛钦地区有可能的渗入。当然从巴基斯坦的角度是希望中国能更大程度的帮助他与印度对抗。  克什米尔问题基本讲到这里就结束了,相信完全看完的朋友不会再认为克什米尔问题跟中国无关了。克什米尔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的,但前题一定是中印之间先划定边界。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在解决了中印边境问题之后会逼着小巴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这是前面一位朋友提出的观点)。坐山观虎斗一直是大国们所愿意见到了,就象美国之于台湾问题,中国之于朝鲜问题。这和道德无关,只是生存的法则。  最后还是想提下拉达克,满足一下民族主义者的愿望。中印在克什米尔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两条山脉的争夺,中国想把防线定在喀喇昆仑山脉,印度梦想把防线推进至昆仑山脉。那一定会有人会想,印度可以得陇望蜀,中国为什么就不能期望把防线推至喜马拉雅山脉呢?想法是好的,不过现在是没什么机会了,早170年可能还有点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拉达克。  从人类迁移的角度来看,黄种人是占领了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是藏族)。在目前占据了克什米尔地区东面半壁江山的拉达克地区原先就是一个藏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其与最初的克什米尔(主体为白种的雅利安人)的分界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后来信仰真主的雅利安人自17世纪起开始向青藏高原渗入,拉达克的最后抵抗是在1842年,并向当时的清朝求援,但你看看年份就知道中国那时要本无力提供任何帮助。因此克什米尔最终吞并了拉达克。  在这里说这些并不是说中国目前有可能向这一地区渗入。只是想澄清一个误会,即克什米尔米尔问题只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事实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也不小,相关资料可以在网上查到,你甚至可以看到拉达克地区要求独立的声音。  另外可以告诉你,拉达克的别称叫小西z,西方关于西Z的电影基本都是在那拍的。  最后上张图,让大家有个地理概念(现在一般地图上的拉达克地区在印控区,北面只划到实控线。实际上还应包括巴控区的巴尔蒂斯坦)  在上次分析藏南时我依照地理特征为双方在达旺地区划了一条可能的边线,事实上我当时并不确切知道那条山脉的名称。因为鉴于那块地方的敏感性,中国的地图在那一带是空白。直到前天我在一张印度地图上找到了一个名称sela",有可能中文译名是色拉或沙拉。  一则来自《印度时报》的消息验证了我的想法,即北京希望在藏南地区将边境推到色拉山口(或沙拉山口),并愿意在西线提供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中国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就是那条山脊。应该说这表现出了中国方面务实的态度,但印度似乎并没有接受这个方案。  为什么这个山口如此重要,而在中印战争中却并没有被提及呢?在达旺主战场中,中国向南是沿着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一线进攻的。而其中的西山口这个有中国特色的叫法,指的就是色拉山口。  研究过当时战史的朋友会知道,当时如果不退回去可以在邦迪拉或西山口设防线。邦迪拉守住的难度很大,但西山口是完全守的住的,退回去完全是出于政治的考虑。所以中国这次的提案是很务实的。当然在地图上看,西山口是在分水岭的南侧,即使印度接受了这个方案也不大可能把山口让出去。  目前有国内有一种说法,认为西山口所在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分水岭。主要是由于在这一地带正好有一条南北向的小山脉(也就是错那所在地)扰乱了喜马拉雅山的走向,使得分水岭出现了一个缺口,藏族也正是沿着这个缺口向山南渗透。不过他们显然更适应高原地区,并没有越过西山继续向平原地区前进。  西山口所在的支脉做为主分水岭略显勉强,但不失为一条清晰分水岭。如果中国方面愿意将错那&&达旺地区设为非军事区,对印度方面来说也并非不可接受(从军事的角度)  前面有朋友提到为什么当时不把拉达克吃下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政治上的。因为拉达克成为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已经是国际公认的了,中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行动完全是出于自保,主动插一脚进去风险不是一般的大(真要进入,印巴联合起来先对付中国的可能性都有)  另外就是出于地缘上的,在那张拉达克的示意图上你可以看出,它实际上处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总体上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其向北只有通过喀喇昆仑山口与中国的新J连通,向南就是通过我前面所说的那个断口经过巴里加斯进入西Z阿里地区。也正是由于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才造成拉达克地区与西Z地区成为两个独立的地区,最终印度获得了拉达克,而中国保有了西Z。  如果说拉达克地区是夹在喜马拉亚山脉和喀拉昆仑山脉中间,那他最起码南北还各有一个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连通中亚地区和西Z、印度的重要商道,甚至中国人要想从内地到拉萨都要走新疆&&拉达克&&阿里&&拉萨的路线)。而阿克赛钦实际上是夹在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的一个封闭的盆地,长期以来无人关注,所以才会有主权不清的争议。  事实上英国人也正是为新J&&西Z寻找另一条可能的通道才进入这一地区的。在失去了把拉达克纳入版图的历史机会后,中国是决不能再失去阿克赛钦了。  不丹的确是个问题,他实际上就是印度的附属国,军事外交权都由印度处理,应该也是亚洲唯一没有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印度一直严防中国的势力渗入。锡金原来也是一个这样的国家,不知道印度有没有胆量再把不丹一口吃了。  对中印边境问题说重要也不重要。说他重要是因为如果不解决,中印关系就无法正常化,会丧失很多合作机会,尤其是在经济领域。  说他不重要是因为双方都知道目前的边境线已经稳定了,即使有一点小的变化也无关大局。印度除非能够将西Z从中国分裂出去,否则就算是占了阿克赛钦也无法改变他地缘上的劣势。  在2003年印度已经彻底放弃了分裂西Z的想法,承认西Z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中国也将锡金从地图上抹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05年的重启边境谈判。  不过中国对印度的地缘优势并不可能真的转化为战争优势,原因就是打不起来。因为印度之所以放弃分裂西Z的想法,除了面对现实以外,还因为他找到了另一个更有效的对抗中国的方法&&核保护伞。目前印度的有核国家地位已基本被国际社会承认了。而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是不可想象的。  陆地上的事情在现在看来更多的是面子上的问题,双方的政治家其实早就对这种无意义的对抗感到厌倦了,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双方的战略空间和经济利益更多的应该来自海上,而当中印这两个边缘地区的国家都将视线从陆地转向海洋时,我们发现这一次的情况倒过来了,占有地缘优势了一方成了印度。而正有如巴基斯坦阻止了印度向欧亚中心地带发展势力一样,南海问题也正成为中国挺进印度洋的拦路虎。&
发表评论:
馆藏&19669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一款好玩的小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