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以开头的四字成语语

音开头有什么四字成语_成语
音开头有什么四字成语
学习啦【成语】 编辑:李元
  音指声,亦指有节奏的声音,你知道哪些音开头的?接下来学习啦网小编将带来音字开头成语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音开头的成语有:
  音容宛在 音容笑貌 音信杳无 音容如在 音问两绝
  音字开头的
  音容宛在 & 在人耳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命关天 &天壤之别 & 别有洞天 & 天翻地覆 & 覆地翻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壤之别 & 别有洞天 & 天翻地覆 & 覆亡无日 &日薄西山 & 山清水秀 & 秀水明山 & 山明水秀
  音字开头成语解释
  1) 音容宛在: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2) 音容笑貌:指死者生前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包含音字的成语意思
  1) 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2)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3) 足音空谷:比喻难得的人物或言论。
  4) 足音跫然: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5) 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6) 八音遏密: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7) 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8) 德音莫违: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9) 亢音高唱: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10) 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11) 鸾音鹤信:比喻仙界的音信。
  12) 纶音佛语: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13) 清音幽韵:比喻文章造诣极深。
  14) 声音笑貌: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15) 同音共律: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16) 五音六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17) 哓音瘏口: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18) 养音九皋:比喻贤才隐居修德。
  19) 遗音余韵: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20) 余音缭绕: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21) 杳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见&杳无音信&。
  22) 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23) 渺无音讯:指毫无消息。
  24) 渺无音信:指毫无消息。亦作&渺无音讯&。
  25)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26) 金口玉音: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27) 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28)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29) 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30) 遏密八音: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31) 北鄙之音: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32) 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33) 弦外有音: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34) 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35) 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36) 跫然足音: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37) 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38) 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39) 正始之音: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40) 众啄同音: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41) 绕梁之音: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42) 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43) 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44) 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45) 一槌定音: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46) 一锤定音: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47) 一口同音:犹言众口一词。
  48) 异口同音: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看了音字开头成语的人也喜欢:
本文已影响 人
[音开头有什么四字成语]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26711人看了觉得好
887人看了觉得好
850人看了觉得好
【成语】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热门相关推荐阅读
一字开头的成语,第一个字是一的四字成语
一字开头的成语,第一个字是一的四字成语 1: 一锤定音、 2: 一蹴而就、 3: 一人有庆、 4: 一路神祇、 5: 一命归阴、 6: 一路货色、
一字开头的成语,第一个字是一的四字成语
1: 一锤定音、
2: 一蹴而就、
3: 一人有庆、
4: 一路神祇、
5: 一命归阴、
6: 一路货色、
7: 一家无二、
8: 一见了然、
9: 一笔勾消、
10: 一言丧邦、
11: 一穷二白、
12: 一手一足、
13: 一口三舌、
14: 一览无余、
15: 一面如旧、
16: 一家之辞、
17: 一现昙华、
18: 一无所得、
19: 一塌胡涂、
20: 一目十行
21: 一式一样、
22: 一百二十行、
23: 一言九鼎、
24: 一仍旧贯、
25: 一言堂、
26: 一而再,再而三、
27: 一手托天、
28: 一败涂地、
29: 一孔不达、
30: 一命呜呼、
31: 一文不名、
32: 一日之长、
33: 一空依傍、
34: 一呼百应、
35: 一生一世、
36: 一枕黄梁、
37: 一语中的、
38: 一饥两饱、
39: 一推两搡、
40: 一班一辈、
41: 一泻千里、
42: 一统天下、
43: 一朝天子一朝臣、
44: 一掊土、
45: 一谷不升、
46: 一鼻子灰、
47: 一个巴掌拍不响、
48: 一泻万里、
49: 一言千金、
50: 一之为甚、
51: 一表非俗
52: 一波三折、
53: 一资半级、
54: 一差半错、
55: 一面之款、
56: 一心一意、
57: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58: 一眨巴眼、
59: 一命之荣、
60: 一日万里、
61: 一双两好、
62: 一身是胆、
63: 一脉相承、
64: 一表非凡、
65: 一无所成、
66: 一叶迷山、
67: 一丝不紊、
68: 一榻胡涂
69: 一脉相传、
70: 一人敌、
71: 一槌定音
72: 一片汪洋、
73: 一事不知、
74: 一壸千金、
75: 一枝一节、
76: 一潭死水、
77: 一网尽扫、
78: 一时之权、
79: 一叶障目、
80: 一十八般武艺、
81: 一悲一喜、
82: 一掷百万、
83: 一字连城、
84: 一寸光阴一寸金、
85: 一物不知、
86: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87: 一哄而散、
88: 一毛不拔、
89: 一飞冲天、
90: 一献三售、
91: 一通百通、
92: 一笔抹摋、
93: 一线生机
94: 一钱如命、
95: 一身都是胆、
96: 一望无际、
97: 一失足成千古恨、
98: 一无所有、
99: 一长两短、
100: 一挥而成、
101: 一长半短、
102: 一坐皆惊、
103: 一差两讹、
104: 一重一掩、
105: 一息尚存、
106: 一口吸尽西江水、
107: 一问三不知、
108: 一倡一和、
109: 一路平安、
110: 一元复始、
111: 一朝一夕、
112: 一帆风顺、
113: 一言兴邦、
114: 一笑百媚、
115: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16: 一而二,二而一、
117: 一望无垠、
118: 一心一路、
119: 一身两役、
120: 一饭千金、
121: 一斑半点、
122: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123: 一片冰心、
124: 一曲阳关、
125: 一时伯仲、
126: 一掷千金、
127: 一己之私、
128: 一馈十起、
129: 一无所能、
130: 一吟一咏、
131: 一面之辞、
132: 一狐之掖、
13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34: 一场春梦、
135: 一唱三叹、
136: 一高二低、
137: 一狐之腋、
138: 一步一个脚印、
139: 一定不易、
140: 一纸空文、
141: 一朝之患、
142: 一丝半粟、
143: 一息奄奄、
144: 一身而二任、
145: 一齐众楚、
146: 一览无遗、
147: 一见倾心、
148: 一了百当、
149: 一笑了之、
150: 一时之选、
151: 一之已甚、
152: 一字千秋、
153: 一身两头、
154: 一无是处、
155: 一家一火、
156: 一笔不苟、
15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58: 一缘一会、
159: 一壶千金、
160: 一改故辙、
161: 一树百获、
162: 一面之缘、
163: 一笑千金、
164: 一马平川、
165: 一石二鸟、
166: 一十八般兵器、
167: 一笔勾断、
168: 一谦四益、
169: 一弹指顷、
170: 一夫之用、
171: 一文不值、
172: 一日千丈、
173: 一隅之见、
174: 一时之秀、
175: 一年之计在于春、
176: 一厢情愿、
177: 一枕南柯、
178: 一笔抹煞、
179: 一语双关、
180: 一则一,二则二、
181: 一日三覆
182: 一意孤行、
183: 一念之差、
184: 一成不变、
185: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186: 一家之学、
187: 一力承当、
188: 一花独放、
189: 一口同音、
190: 一邱之貉、
191: 一举万里、
192: 一牛九锁、
193: 一世龙门、
194: 一矢双穿、
195: 一路福星、
196: 一代鼎臣、
197: 一退六二五、
198: 一针一缐、
199: 一代宗臣、
200: 一手包办、
201: 一乱涂地、
202: 一举两得、
203: 一夔已足、
204: 一秉大公、
205: 一元大武、
206: 一模二样、
207: 一鞭一条痕、
208: 一定不移、
209: 一座皆惊、
210: 一物降一物、
211: 一虎不河、
212: 一拍即合、
213: 一丝不挂、
214: 一晦一明、
1: 一表人物、
2: 一言中的、
3: 一吹一唱、
4: 一褱而论、
5: 一丁不识、
6: 一呼再喏、
7: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8: 一倡百和、
9: 一相情愿、
10: 一致百虑、
11: 一喷一醒、
12: 一线之路、
13: 一山不藏二虎、
14: 一日万机、
15: 一发破的、
16: 一丝不苟、
17: 一介之善、
18: 一团漆黑、
19: 一至于此、
20: 一不扭众、
21: 一无所求、
22: 一代文宗、
23: 一些半些
24: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5: 一命归西、
26: 一决胜负、
27: 一见如故、
28: 一毫不苟、
29: 一劳永逸
30: 一无可取、
31: 一孔之见、
32: 一心一力、
33: 一言两语、
34: 一牛吼地、
35: 一渊不两蛟、
36: 一家老小、
37: 一言为定、
38: 一见钟情、
39: 一轨同风、
40: 一言半语、
41: 一切众生、
42: 一枕邯郸、
43: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44: 一望无边、
45: 一隅三反、
46: 一事无成、
47: 一念之误、
48: 一波才动万波随、
49: 一笔抹杀、
50: 一路风清、
51: 一点灵犀、
52: 一呵而就、
53: 一窍不通、
54: 一纸千金、
55: 一臂之力、
56: 一成一旅、
57: 一举手之劳、
58: 一日三岁、
59: 一心一德、
60: 一家眷属
61: 一吐为快、
62: 一佛出世、
63: 一败如水、
64: 一尘不染、
65: 一口同声、
66: 一棒一条痕、
67: 一字不易、
68: 一笔勾销、
69: 一刀切、
70: 一文如命、
71: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72: 一病不起、
73: 一寸赤心、
74: 一马一鞍、
75: 一日三秋、
76: 一官半职、
77: 一表人材、
78: 一清如水
79: 一脉同气、
80: 一星半点、
81: 一得之功、
82: 一栖两雄、
83: 一无所取、
84: 一手一脚、
85: 一狠二狠、
86: 一定之规、
87: 一字褒贬、
88: 一鳞片爪、
89: 一熏一莸、
90: 一刀两段、
91: 一跌不振、
92: 一朝千里、
93: 一望而知
94: 一琴一鹤、
95: 一梦华胥、
96: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97: 一差二错、
98: 一年半载、
99: 一苇可航、
100: 一点半点、
101: 一鼓一板、
102: 一肢半节、
103: 一脉香烟、
104: 一瓣心香、
105: 一身五心、
106: 一般见识、
107: 一箭上垛、
108: 一表堂堂、
109: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110: 一龙一蛇、
111: 一斑窥豹、
112: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13: 一言以蔽之、
114: 一泻百里、
115: 一顾千金、
116: 一言半辞、
117: 一诺无辞、
118: 一股脑儿、
119: 一死一生、
120: 一秉至公、
121: 一夫当关、
122: 一视同仁、
123: 一语道破、
124: 一片散沙、
125: 一索成男、
126: 一劳久逸、
127: 一鸣惊人、
128: 一脉相通、
129: 一介之才、
130: 一举三反、
131: 一柱擎天、
132: 一以当十、
133: 一家之言、
134: 一长一短、
135: 一班一级、
136: 一饭之德、
137: 一心同功、
138: 一介不取、
139: 一曝十寒、
140: 一手遮天、
141: 一簧两舌、
142: 一代谈宗、
143: 一往无前、
144: 一哄而起、
145: 一目了然、
146: 一相情原、
147: 一辞莫赞、
148: 一本正经、
149: 一门同气、
150: 一丝两气、
151: 一板一眼、
152: 一笑倾城、
153: 一射之地、
154: 一技之长、
155: 一篑之功、
156: 一薰一莸、
157: 一枕槐安、
158: 一尺水十丈波、
159: 一以贯之、
160: 一口咬定、
161: 一蹶不兴、
162: 一字之师、
163: 一柱承天、
164: 一匡天下、
165: 一反常态、
166: 一无长物、
167: 一长二短、
168: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169: 一板三眼、
170: 一以当百、
17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72: 一门心思、
173: 一举成名、
174: 一如既往、
175: 一尘不到、
176: 一字一泪、
177: 一日之雅、
178: 一倡三叹、
179: 一叶知秋、
180: 一蹴而成、
181: 一尘不缁、
182: 一面之识、
183: 一步登天、
184: 一岁三迁、
185: 一触即发、
186: 一牛鸣地、
187: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188: 一蹴而得、
189: 一饭三吐哺、
190: 一心无二、
191: 一步一趋、
192: 一气浑成、
193: 一蛇两头、
194: 一触即溃、
195: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196: 一夫之勇、
197: 一隅之地、
198: 一廉如水、
199: 一瞑不视、
200: 一团和气、
201: 一拥而上、
202: 一扫而空、
203: 一天星斗、
204: 一身二任、
205: 一字兼金、
206: 一张一弛、
207: 一般无二、
208: 一人之交、
209: 一发千钧
210: 一马当先、
211: 一针见血、
212: 一个半个、
213: 一面之雅、
214: 一钱不值、
1: 一鳞半爪、
2: 一榻横陈、
3: 一剑之任、
4: 一暴十寒、
5: 一岁九迁、
6: 一时半霎、
7: 一模一样、
8: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9: 一字长城、
10: 一切万物、
11: 一时半刻、
12: 一卧不起、
13: 一床锦被遮盖、
14: 一挥而就、
15: 一隅之说、
16: 一掷乾坤、
17: 一塌刮子、
18: 一动不如一静、
19: 一鞭先著、
20: 一秉虔诚、
21: 一往直前、
22: 一颦一笑、
23: 一口一声、
24: 一谷不登、
25: 一笑了事、
26: 一席之地、
27: 一男半女、
28: 一而光
29: 一坐尽惊、
30: 一波万波、
31: 一语中人、
32: 一拥而入、
33: 一言难尽、
34: 一清二白、
35: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36: 一箭双雕、
37: 一传十,十传百、
38: 一个萝卜一个坑、
39: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40: 一枝之栖、
41: 一心同归、
42: 一丘之貉、
43: 一傅众咻、
44: 一旦一夕
45: 一吠百声、
46: 一衣带水、
47: 一毫不染、
48: 一知半解、
49: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50: 一帆顺风
51: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52: 一了百了、
53: 一表人才
54: 一搭一档、
55: 一分一毫、
56: 一块石头落了地、
57: 一画开天、
58: 一钱不名、
59: 一民同俗、
60: 一朝之忿、
61: 一目数行、
62: 一呼百诺、
63: 一心同体、
64: 一时千载、
65: 一肢一节、
66: 一网打尽、
67: 一干二净、
68: 一鳞半甲、
69: 一枕黄粱、
70: 一叶报秋、
71: 一厢情原、
72: 一十八层地狱、
73: 一木难支、
74: 一日三复、
75: 一彻万融、
76: 一字长蛇阵、
77: 一心一计、
78: 一室生春、
79: 一偏之论、
80: 一字师、
81: 一举两全、
82: 一片丹心、
8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4: 一寸丹心
85: 一揽包收、
86: 一见如旧、
87: 一鼻孔出气
88: 一得之愚、
89: 一天一地、
90: 一把死拿、
91: 一丘一壑、
92: 一接如旧、
93: 一哄而上、
94: 一无所长、
95: 一生一代、
96: 一而二,二而三、
97: 一世之雄、
98: 一步一鬼、
99: 一字千钧、
100: 一暝不视、
101: 一鳞片甲、
102: 一锤子买卖、
103: 一蹴可几、
104: 一岁再赦、
105: 一丝一毫、
106: 一蹶不振、
107: 一知片解、
108: 一家一计、
109: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10: 一字一句、
111: 一日三月、
112: 一往而深、
113: 一路风尘、
114: 一时半晌、
115: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116: 一鼓作气、
117: 一床两好、
118: 一匡九合、
119: 一饮一啄、
120: 一气呵成、
121: 一五一十、
122: 一偏之见、
123: 一棍子打死、
124: 一方之任、
125: 一语破的、
126: 一抔黄土、
127: 一噎止餐
128: 一至于斯、
129: 一去不复返、
130: 一碗水端平、
131: 一介之士、
132: 一言一行、
133: 一支半节、
134: 一毫不差、
135: 一诺千金、
136: 一阶半职、
137: 一目五行、
138: 一面之交、
139: 一鳞一爪、
140: 一无所闻、
141: 一日千里、
142: 一挥九制、
143: 一代楷模
144: 一夔一契、
145: 一差二悮、
146: 一筹莫展、
147: 一雕双兔、
148: 一反其道、
149: 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150: 一坐尽倾、
151: 一针一线、
152: 一本万利、
153: 一国三公、
154: 一命鸣呼、
155: 一举一动、
156: 一差二误、
157: 一概而论、
158: 一片焦土、
159: 一贫如洗、
160: 一干人犯、
161: 一片宫商、
162: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163: 一雷二闪、
164: 一字一珠、
165: 一阶半级、
166: 一客不烦二主、
167: 一之谓甚、
168: 一牛鸣、
169: 一根一板、
170: 一代风流、
171: 一口两匙、
172: 一唱百和、
173: 一坐一起、
174: 一日三省、
175: 一献三酬、
176: 一字不苟、
177: 一知半见、
178: 一嚬一笑、
179: 一成不易、
180: 一班半点、
181: 一风吹
182: 一往情深、
183: 一无所知、
184: 一脚不移、
185: 一言半句、
186: 一生九死、
187: 一是一,二是二、
188: 一闻千悟、
189: 一叶落知天下秋、
190: 一落千丈、
191: 一枝一栖、
192: 一举千里、
193: 一索得男、
194: 一辞同轨、
195: 一家之计、
196: 一刀两断、
197: 一搭两用、
198: 一心一腹、
199: 一迎一和、
200: 一麾出守、
201: 一塌糊涂、
202: 一还一报、
203: 一家之作、
204: 一品白衫、
205: 一分为二、
206: 一岁载赦、
207: 一串骊珠、
208: 一字一板、
209: 一唱一和、
210: 一误再误、
211: 一字千金、
212: 一应俱全、
213: 一日九迁、
214: 一箪一瓢、
相关关键词标签:
全站最新文章
更多精彩请看下页:&&& &&&四字开头的成语
pián sì lì liù 骈体文每句四字、六字排比对偶。
hú kǒu sì fāng 餬:通“糊”;餬口:寄食。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
diān sān dǎo sì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zhòng sān dié sì 见“重三迭四”。
chóng sān dié sì 形容多次重复。
zhē sān mán sì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
lián sān jiē sì 同“连三接二”。
lián sān bìng sì 同“连三接二”。
tiáo sān wō sì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diào sān wò sì 挑拨是非。
diào sān huò sì 见“调三斡四”。
shuō sān dào sì 道:说。指任意乱说乱讲;惹是生非。
yǔ sì yán sān 指信口乱说闲话。
yán sān yǔ sì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jiē fāng sì lín 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同“街坊邻里”。
bì yǒu sì zhǒu 比喻不凡的相貌。
qún shān sì yìng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gāng jì sì fāng 纲纪:治理,管理。治理天下 &
yǎn guān sì lù,ěr tīng bā fāng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yǎn guān sì chù,ěr tīng bā fāng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yǎn kōng sì hǎi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láng yān sì qǐ 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
kuáng sān zhà sì 多方欺诈。
qiān wǔ guà sì 谓接连不断。
fēng huǒ sì qǐ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méi sān méi sì 不三不四,行为不端正
qiú sān bài sì 到处求人帮忙
qī sān mán sì 一再欺骗隐瞒。
héng sān shùn sì 见“横三竖四”。
héng sān shù sì 犹言横七竖八。
chǔ gē sì miàn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chǔ gē sì qǐ 见“楚歌四合”。
chǔ gē sì hé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tiáo sān wō sì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zhāo sān mù sì 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mù sì cháo sān ①《庄子 - 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wén fáng sì yì 指琴、棋、书、画。
wén fáng sì wù 见“文房四宝”。
wén fáng sì bǎo 俗指笔、墨、纸、砚。
wén fáng sì shì 见“文房四宝”。
wén fáng sì hòu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
fàng zhū sì yì 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fàng zhū sì yí 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放:放置;之:代词;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原指孝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jiē gān sì qǐ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举起竹竿当旗帜。借指武装起义
tuī sān zǔ sì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tuī sān tuī sì 同“推三阻四”。
*为你找到200个四字开头的成语,囊括带四的成语,如不满意,敬请使用成语词典搜索功能。声开头的成语
声字开头的成语
查询形容人多的成语 输入人多 页面提示:已经搜索到人多的成语 点击下面的链接就能查看形容人多的成语的详细内容
第一个字发音为da 第三个字发音为yi的成语 在第一个框和第三个框分别输入da yi 可用于
按首字母查询
声开头的成语 声字开头的成语
共收录第一个字是声的成语27条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形容歌声嘹亮动人。
声价:声望和社会地位。比喻名誉地位大大增高。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出处:《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知知音。”
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知知音。”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出处:《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闻一多《贾岛》:“眼看见前进也是枉然,不要说他们早已声嘶力竭。”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声威大震。”
名声超过实际。
出处:《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出处:清?蒋士铨《空谷香?哄笺》:“人间声希味淡半世间,分明唤我返白雪。”
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出处:《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比喻声名迅速增高。
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出处:《南史?梁本纪论》:“介胄仁义,折冲尊俎,声振寰宇,泽流遐裔。”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Y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出处:《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第二个字是声的成语112条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指哀伤呼叫之声充满道路。形容苦难深重。
指不说话;不出声。
第三个字是声的成语12条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第四个字是声的成语80条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指隐藏进来或不公开露面。
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第一个字拼音是sheng的成语123条
指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
绳床:即交椅,也叫胡床;瓦灶:土坯炉灶。指简陋的生活用具。形容非常贫穷。
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
吃剩的食物。比喻弃余无用之物。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
推荐名人名言
成语分类: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闻结尾的四字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