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人群分析都是什么人

二次元中有哪些人物的名字让你觉得很好听?
216回复/7亮 19281浏览
我先起个头,我个人觉得很好听的,罪恶王冠 樱满春夏,地狱少女 阎魔爱,咳咳,清浦刹那,散华礼弥。卧槽。。一言不合就人生巅峰了。。。。。。。。。。。。。女神镇楼![ 此帖被skyenvoy在 10:47修改 ]
这些回帖亮了
夜神月 流川枫
一方通行战场原黑仪 结城明日奈 远坂凛
&[ 此帖被渡边曜在 19:24修改 ]
冬马和纱。。。
鬼灯水月 月光疾风
Nanami这个读音我一直觉得非常好听,正好可以读作nanami的名字特别多
r七实、青山七海、桃园奈奈生
两仪式??
汐,是“潮汐”的“汐”,这样的话,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很适合。人生在外一定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但等到恰当的时机,又会像潮汐一样承载着各种各样的收获回到我们身边,像大海一样有着宽广的温柔发自手机虎扑
凉宫春日 长门有希
夜神月 流川枫
一方通行战场原黑仪 结城明日奈 远坂凛
&[ 此帖被渡边曜在 19:24修改 ]
PG:Parker、Nash
SG:Manu、Kobe
SF:Leonard、LeBron
PF:Duncan、Garnett
C:O'Neal 、Towns、Embiid
凉宫春日 长门有希
南琴梨。。
冬马和纱。。。
看过的番是次要的 回忆中的人才珍贵
深爱各种大前锋 KG TD CW DN RW
ass♂we♂can
佐天泪子。
鬼灯水月 月光疾风
美树沙耶香,说起来觉得很顺口
阿良良木翼~
就算我们之间来往了一千封短信 我们的心也不能靠近哪怕一厘米,
引用9楼 @ 发表的:阿良良木翼~
这是谁????
引用9楼 @ 发表的:阿良良木翼~
毕竟正宫还是荡漾。。。。
博丽灵梦十六夜D夜稀神探女
湿乎乎阵营:混乱善良
稀神探女快说话
引用11楼 @ 发表的:
毕竟正宫还是荡漾。。。。
我是站荡漾的 但是觉得班长的这个名字很美很美 这是猫白小说开头里的
就算我们之间来往了一千封短信 我们的心也不能靠近哪怕一厘米,
引用1楼 @ 发表的:
夜神月
战场原黑仪
结成明日奈
老司机也有车祸的时候。。。亚丝娜哭晕
无理的偏爱:omレナ
无限的憧憬:m@かをり mハルヒ 高坂奈
汐,是“潮汐”的“汐”,这样的话,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很适合。人生在外一定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但等到恰当的时机,又会像潮汐一样承载着各种各样的收获回到我们身边,像大海一样有着宽广的温柔发自手机虎扑
2017年1月番《小林家的妹抖龙》专楼,欢迎多来转转
泉此方,泉彼方,一之濑琴美,栗山未来,立华奏,绫波丽,羽川翼
秋山危卧ㄒ恢堪
断剑重铸之日,骑士归来之时。
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节
引用14楼 @ 发表的:
老司机也有车祸的时候。。。亚丝娜哭晕
输入法的锅....
PG:Parker、Nash
SG:Manu、Kobe
SF:Leonard、LeBron
PF:Duncan、Garnett
C:O'Neal 、Towns、Embiid
杂烩饭大王
多少唏嘘的你在人海。。。
两仪式??
东和马 日文读起来特带感
还有Keroro Tamama Kururu Giroro Dororo 等....
感觉很美的话,应该就是知世,从一开始就觉得这名字特别棒...很符合大道寺知世这角色,到了知世公主...更是如此
“热血”是一个很容易理解、但很难用语言确切解释的词汇。它特指一种感觉,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激动到令人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沸腾起来,思维变得激进而冲动,身上似乎充满力量和勇气;这种体验是纯粹感性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97人参加识货团购148.00元7人参加识货团购419.00元54人参加识货团购1299.00元25人参加识货团购259.00元32人参加识货团购338.00元9人参加识货团购489.00元171人参加识货团购588.00元22人参加识货团购279.00元4人参加识货团购159.00元35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27人参加识货团购288.00元37人参加识货团购279.00元从B站6年数据中看,二次元人群真正的特征是什么?
来源:游戏陀螺
  导语:二次元被称为细分类别中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不过对于这个用户群体,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B站作为国内最大的二次元用户聚集地,此次数据大神hidecloud,使用Python和Pandas语言,花费一周时间对B站做了深度数据挖掘,将“真正的”二次元用户特征挖出。
  其中很多数据非常深入思考。比如:
  按年龄段数据计算,B站上用户最多的是高中生或大学低年级学生,“B站小学生”其实不多,也可能是他们还不会成功答完题目注册账号;
  动画连载聚集和动画在数量上连前15都没能进,但总体点击的贡献却非常大,说明PGC比UGC在传播上的优势;
  单机联机与生活类,在视频数量和点击量的两个排行榜都名列前三 (Top3中另一分类为“其他”),这表明二次元人群既消费AC内容 (动画Anime与漫画Comic),也在追逐游戏的文化产物;
  单个视频的点击数Top10,体现B站部分特色,用户偏好:日剧、动画、鬼畜;
  上传数量排第十的UP主累计上传了接近3000个视频,排第一的则上传了超过两万个,而且每年近40%的上传者会在来年继续上传视频,B站UP主的关系维护不错或者说忠诚度非常高。
  话不多说,看数据吧。以下内容来自hidecloud的公众号潜云思绪 (hidecloud_thoughts)。
  数据范围
  数据采集时间段为 B 站 2009 年开站至
之间的 3,160,000 条视频数据,以及 17,200,000 条用户信息。
  收集的视频元信息包括:
  &视频 ID
  &是否仍可访问
  &视频标题、分类、发布时间、上传者 ID
  &视频点击量、收藏数、硬币数、弹幕数
  用户信息包括:
  &用户 ID
  &是否通过答题
  &生日、注册日期、性别、地点、等级
  &好友数、粉丝数、发布视频数
  3,160,000 个视频 ID 中,目前还有 1,906,221(60%) 个视频可供观看,其他视频处于删除或封禁状态。
  总共产生 1.9 亿次收藏行为;6.9 亿条弹幕;3900 万硬币;157 亿次视频页点击。
  共 265,891 名视频上传者。
  17,200,000 名注册用户,其中有 2,100,000 名透露了自己的性别,其中 43% 为女性。
  发布数量
  第一个视频从 2009 年 9 月开始,2015 年的数据还缺 11 和 12 两个月。可以看出,从 13 年开始,基本每年都能维持视频数量翻倍的增长。
  目前可用的视频中,TOP 15 分类分布如下:
  而从各个分类的视频产生的点击量来看,TOP 15 则是如下分布:
  可以看到,虽然连载聚集和动画在数量上都不是太多,连前 15 都进不到。但对总体点击数的贡献上却非常之大。
  再分年度来看看,原始数据太多,挑取几个对于二次元人群来说有代表性的分类,看看它们六年间的视频发布数量:
  排行榜
  点击数排行前十
  点击数 TOP 10 很能体现 B 站的特色:日剧、动画、鬼畜
  收藏数排行前十
  弹幕数排行前十
  弹幕数排行与点击数排行重合度极低,是否说明能刺激用户进行弹幕交流的视频和仅仅是用来观看的视频间是存在区别的?
  上传者 (UP 主)
  TOP 10 上传者的累计上传数量如下:
  20,806
  11,890
  上传者的上传数量分布如下:
  154,786(58%) 名上传视频数超过 1 个
  34355(13%) 名上传视频数超过 10 个
  1,858(1%) 名上传视频数超过 100 个
  再来看看上传者按年的留存率情况:
  从这个留存率可以看出每年近 40% 的上传者会在来年继续上传视频,上传者的关系维护不错。
  出生年份
  常有玩笑道「B 站小学生」,不过从填写了出生年份的用户群体来看,初高中及大学生才是 B 站的主力军。
  好友关系
  B 站用户人均拥有 4 个好友。
  注册用户所在地排名前五的城市是:
  以上是从爬取的信息中摘要出来的部分结果,如需要报告中统计结果和图表的原始数据,或更详细的分析,可微信联系 hidecloud 。
  原文链接:
  游戏陀螺:关注“泛游戏”产业,为游戏创业者服务是游戏陀螺的理念和口号,内容已涉及移动游戏,H5游戏,电视游戏、AR/VR游戏,智能硬件和第三方服务等游戏相关领域。
  欢迎关注游戏陀螺旗下官方微信号
  游戏陀螺:shouyoushouce
  游戏陀螺海外:youxituoluo
(责任编辑:刘鹏)
&&&&&&</div
网络视频正在成为一块炙手可热的蛋糕...[]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有一个小妹妹,今年才高一,暑假和她一家人出去旅游,结果小姑娘全程都不说话,到了酒店就问酒店有没有电脑,要是没有的话就满脸不开心,要是有电脑就趴在电脑上看动漫啥的。我和几个发小都玩的挺开心的,爸妈就让我多跟小妹妹说说话。结果我去找她,她就让我陪她一起看动漫,我觉得挺无聊的,勉强看了一集就去睡觉了。大家出来玩,到旅游景点她也不拍照,感觉阴沉沉的,不喜欢和别人说话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最后我问她怎么出来不高兴啊,她说自己本来要去看漫展,结果爸妈不让去,所以不开心。
  我觉得我们去的旅游景点都蛮好玩的,大家都嘻嘻哈哈玩的很开心,可是小妹妹全程都不开心,也不喜欢说话,感觉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活力啊
  我一直这么觉得  
  真的不是因果关系搞反了吗……不是喜欢看动漫所以不爱和人交流而是不喜欢和人交流 才会有这种爱好   
  有的人会,有的人不会啊。。我也喜欢二次元文化,但是我现实中还是经常和人交流啊!有些人是为了逃避现实才沉溺二次元吧
  大概和别人交流 在很多非必要时刻都没有二次元来的有意思   而且小妹对景点的感觉 和卤煮对动漫的感觉一样一样的 都是无!聊!透!顶!  啊我为什么要浪费宝贵的时间陪人做这么无聊的事情啊 人生苦短就不要耽搁了速度看动漫呀  大约是这样~~
  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可以解决人生80%的烦恼  
  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可以解决人生80%的烦恼  
  爱好圈子都不一样,人家也觉得跑景点很无聊吧…  你要是喜欢动漫她说话就停不下来了,为什么非得强求别人跟自己一样每到景点就拍照叽叽喳喳  
  是不喜欢和你们交流,人家在二次元玩得欢脱呢  
  我不是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而是感觉和她们都有一个次元壁的代沟。。  
  我不是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而是感觉和她们都有一个次元壁的代沟。。  
  简单来说陪你们去看风景就像逼迫暑假中的学生去补课一样,各有各的乐趣,干嘛要强求。  
  我平常的兴趣爱好就比较二次元,看动漫,喜欢霹雳布袋戏,喜欢古风,但我的性格还好,和其他人也有共同语言,节假日最喜欢旅游,所以这个也得分人
  你喜欢景点不喜欢动漫,她喜欢动漫不喜欢景点,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吗  
  分人吧,我也喜欢二次元,但是挺愿意跟朋友一起玩的。也喜欢旅游!这个妹子可能就是漫展去不了被迫旅游,比较郁闷吧!  
  特别沉迷二次元的人,跟别人没有共同话题吧.........我也沉迷二次元,有时候比较难找到这方面的话题,宁愿沉默,会有一点吧这种感觉!  小妹妹可能就是不喜欢旅游,这只是一方面,并不能涵盖全部
  你也怪,这个世上什么人都有,和你不是一类人那都是怪胎?不喜欢看动漫也不喜欢旅游的人多的去了。  
  都喜欢  
  我旅游整个人也是阴沉沉的特别负能量,所以决定以后尽量不要旅游了吧  二次元不是特别迷恋,但喜欢古风歌手两个就没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二次元世界的第一有钱人,竟然是他!--百度百家
二次元世界的第一有钱人,竟然是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二次元世界的第一有钱人,竟然是他!
年底将至,像小胡子、小福子,又开始给有钱的大爷们算帐。谁谁谁登顶,谁谁谁掉队,为有钱人操碎了心。咳咳,这些三次元的铜臭味,熏得我要昏厥了。他们哪里知道,二次元富豪才是真绝色,壕无人性,吹起来没边儿,且看我“二次元富豪排行榜”。
需要说明的是,像《银英》、《三体》这种突破地球,涉及外星文明,在大宇宙算财产的,不计入我们地球二次元富豪排行榜之列。随便一个玛丽苏、杰克苏小说,霸道总裁身家上兆的,没有个跨国知名度,我们也不管。就算那些提起来就如雷贯耳、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二次元富豪。
TOP5 花轮和彦
来自《樱桃小丸子》。清水市有钱家庭中的阔少爷,父母都在国外工作,主要生意在法国,日常生活由管家秀大叔处理。
花轮组织班上的同学到家里去参观。名贵的花瓶,名画,盔甲,无敌大的走廊和豪华的楼梯,小丸子去上厕所发现厕所比她的房间还大……
小丸子有一集离家出走了,于是在花轮家吃饭,看电视,泡澡。其实小丸子才是真·玛丽苏啊……
TOP 4 劳拉
来自《古墓丽影》。劳拉18岁时,她的父亲去世。劳拉继承了克劳馥家族的遗产以及伯爵头衔。她同时被誉为“考古天才”以及“珍宝猎手”。无数的传言围绕着克劳馥女士的探险旅程,不变的是对她探墓成果中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分的极度渲染。
劳拉曾在2013年以13亿美金资产入选《福布斯》虚拟人物富豪榜。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同样是盗墓,为什么张起灵和吴邪就没盗出个名次来,难道是因为都“上交给国家”了。
TOP 3 铃木园子
来自《名侦探柯南》。17岁,高中生,就读于帝丹高中二年B班,工藤新一和毛利兰的同班同学,小兰的闺蜜。铃木财团的二小姐。
铃木财团有多有钱?东京的天空树都是铃木财团出资造的。
铃木家的人有多能造?
花3亿美金买了一副《向日葵》,然后又扔了100亿日圆,然后……不多剧透了,指路正在上映的《名侦探柯南.业火的向日葵》。
TOP2 史矛革
来自《霍比特人》。深居简出的红金色巨龙史矛革,和所有守护财宝的巨龙一样,长年幽居山中,钱财只进不出。曾在2012年勇夺福布斯虚拟人物排行榜第一名,可惜已经挂了。
TOP 1 史高治·麦克达克
来自《史高治的光辉岁月》。一贫如洗的史高治·麦克达克远渡重洋,来到了遍地都是赚钱机会的美国。在那里,他搞过河运(搞沉了好几艘船),当过牛仔(赶上畜牧业萧条),干过矿工(几乎一无所获),还一度不得不回到苏格兰老家……但这些挫折都没有磨灭掉他想要出人头地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史高治终于在第二次来到美国时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爸爸,我记住了一句话,无论遭遇多少失败,我的面前永远会有新的彩虹!”——史高治·麦克达克。唐老鸭他叔叔的一生,就是不断勇于转型并且转型成功的一生啊。
看到这里有没有发现问题,排行榜居然没有我大天朝富豪。这不科学!胡润不是算出来了吗,我们的富豪人数宇宙第一多。然而不是小李暗箱操作随意排名,请看:
《阿凡提》
据说可聪明了,但交通只能靠驴,还骗巴依老爷的锅,典型三观不正。
《神笔马良》
按说是画啥有啥,致富什么的so easy,但好像由于三观太正,马良一直处于饥寒交迫状态。可能主要还是身怀异宝,受了政治迫害的缘故。故事大结局是:
“皇帝死了以后,神笔马良的故事就传开了。但是,马良后来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大家都不清楚。有的说: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和那些种地的伙伴在一起。有的说:他到处流浪,专门给许多穷苦的人们画画。”
老动画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有没水吃的三个穷和尚甚至《半夜鸡叫》呢,那新的二次元人物呢?
《大圣归来》
孙悟空,生活条件还算好的,有个花果山,勉强算个中小房地产开发商吧。但他是有案底的人,难保哪天就被捉去压在五指山下……
《捉妖记》
说是小妖王,但跑出来也没带什么金银细软,落在双标的人类手里,想吃口肉都不行。养父母家穷成这样:
为啥我们的二次元人物就都是穷鬼呢?我赵日天不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5465
阅读:25万
奥巴马并非真的在和特朗普或普京、而是在和自己的“历史地位”较劲
热门文章HOT NEWS
被评为2016年最受赞赏的互联网公司,却又被人唏嘘:不过是互联...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一、内容的高阶形态文化1、内容、文化和社群优秀的内容,当它在形和意层面达到上述的标准的时候,用户们实际上认同了某一种&文化&,从而从&用户&变成了&粉丝&。并且这种对于&文化&的认同,让粉丝和粉丝之间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社群形成。这个过程:流量-&用户-&粉丝粉丝构建起来了社群;粉丝们会通过消费这种文化来将自己标签化,定义自己:我是屌丝,我是二次元,我是非主流。这是一个寻找认同的过程。这些理念不光可以用于内容领域,在经营社区和创立消费品品牌(比如小米)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可以借鉴的。当价值内核成立并得到传播之后,网站不只是网站,产品不只是产品,它们有了&态度&,成为了品牌,真正在同质化的竞争当中圈定了自己的地盘,跳脱了出来。想象Victoria Secret的内衣实际上定义了某一类的女性:性感、独立、时尚、妩媚、女人味;想象Channal 5的香水,实际上也定义了另一类的女性:优雅、女人味但是比较成熟含蓄的、相对简约的、经典的;想象道奇葛柏娜(D&G)的衣服,实际上也定义了某一类的人,Gatsby风、华丽、雍容,20世纪初的Good Old Times复古的。这,其实就是特劳特《定位》书中所写的:抢占用户的心智。一个品牌就是一种感觉,背后就是一个人群&&需要这种感觉的一个人群,上瘾的那个人群。2、精神和价值观到底传递出去了什么受众消费内容时,如果感受到了精神和价值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或者生理反应,产生了共鸣,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好内容。精神内核和价值观所建立起来的态度,是所有一切的前提,没有&态度&的内容制品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内容形式和可复制性只是在其上提供更多传播便利性,是添砖加瓦的东西。3、最后讲讲文化,那些有精神内核的内容好的文化在传播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对以下的事:1)精神内核的最终目的是优越感。比如利他主义的精神内核所带来的高尚的感觉最容易带来优越感,更具传播力和煽动性,不强调现世。&全世界团结起来& &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是生来就有的权利& 这些元叙事都具有这种感觉;2)消费文化产品时可以获得愉悦感,这是最基础的,不然根本没有人消费内容:愉悦感多半来自于生理反应&&色彩,转折,声音;是五感上的;3)彼此认同和共同表达,群体中的认同带来优越感:赞同,热烈回应,群体共鸣。文化的形成某种程度上需要是排外的,不排外的话是无法形成精神内核的,没有精神内核的话人群不会有核心向,聚拢不起来。但是排外的同时仍然需要有向外延伸的空间;4)要将文化中引起的感受 具象化、符号化 到有物象让大家进行情感投射:可能是一句话23333,一张图片(暴走的表情),某个特殊的旋律,舞蹈动作,甚至偶像文化里的偶像个人本身;5)行为仪式化,加重了群体认同:暴走漫画&荆轲刺秦王&的手势和口号,每周的教堂礼拜,最好能有线下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活动,这样社区的连接会更为紧密:祷告班,唱诗班,漫展,电子竞技赛事,体育场馆里的球赛现场;6)内容的解读有容纳不同的可能性,文化有内部变异的基因:圣经的解读,红楼梦的解读,不同流派的讨论;内容有空间可以二次传播、创作。内容可以变形成其他形式的内容增加传播的渠道。宗教从文字变成图片,变成诗歌,变成文学作品,变成戏剧,变成仪式和线下活动。二、文化如何从小长到大1、90后?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文化2014年中发生了一件事,券商的一个朋友发了一篇叫做《别告诉我你懂90后》的报告,这份报告直接把送入了社会主流的视野。里面描述了一个叫ABH效应的东西,我认为相当贴切:Advance 到 Behind 到 Hardcopy,描述了文化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不发达地区迁移的过程。现在我已经不太愿意将人群标签化为&90&后了,毕竟最早的90后已经25岁了。我更愿意称之为&新人群&,基于某种内容消费而聚集起来的&新人群&。这一代新人群不应该因为有自己的文化而被妖魔化,事实上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亚文化,比如60~70年代的美国地下摇滚;90年代末期的日本视觉系乐队;甚至我们父母年代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所以才有了今天繁荣的。将自我标签化,归属于某个集体,以获得赖以生存的安全感,这是深藏在动物性中的本能,共鸣和群体效应其实是生物性的反映。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浪潮》和相关的评论,可以深刻地认识到通过文化形成的群体是多么得强大,过程中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我在前文提到的&文化符号&、&仪式感&、&线下活动及集会&、&制服&等都有非常明确的体现。想想宗教何尝不是这样呢?十字架和耶稣是文化符号,晚餐前的祷告是仪式,每周末的礼拜是线下活动,至于制服&2、新人群的亚文化分类二次元、宅也不能等同于90后,这群人是生活在中国的1线城市,能够方便地接触到日本动漫及其衍生文化的年轻人,然后这个文化逐步扩散至中国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二次元和宅只能算成新人群亚文化中的一种,只是因为动漫宅的文化符号体系比较完善和强烈(比如宅、腐、萌、御姐、萝莉,23333这些符号所代表的都是明确的感觉),所以传播力和产生的群体共鸣更强而已。亚文化的核心是定义自己从而区别于其他人,是一个&我是谁?&的问题。我们观察了百度贴吧和偶就,大概划出来的人群数量:[洗剪吹、杀马特、非主流、城乡结合部山寨文化] & [游戏与电子竞技] & [屌丝] & [动漫宅、二次元] & [腐女] & [韩流1)洗剪吹、杀马特、非主流、城乡结合部山寨文化(受众在亿的级别)文化的一般传导路径:欧美到日韩到香港、北上广深到一线城市到小镇青年在外学习务工的时候模仿,带回家乡后发生变异。一般来说到一线城市还不会变种,因为人群的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都没有太过明显的断层,但是从一线城市向后就一下子变了,还是因为国内有生活水平的断层之所以称之为山寨文化,是因为往往只能学到表皮,学不到具体的感觉,所以会很山寨。这个人群只要是中国有区域性的经济落差,会持续存在。代表产品:快手GIF,里面的主要内容就是城乡结合部的山寨文化,2014年DAU从100万到1000万;2)游戏与电子竞技(受众在亿的级别):单机游戏(80、85后,仙剑奇侠传,轩辕剑,英雄传说)到网吧游戏(魔兽争霸,星际争霸,CS)到网络游戏(90后,石器时代、奇迹、劲舞团、征途、魔兽世界)到多人在线竞技场游戏(DOTA、LOL)讲求比赛竞技,速度快,标准化的胜负,有主流渠道的传播(GTV、游戏风云等电视台)代表产品:斗鱼; LOL贴吧(人群数参考贴吧数8~10倍左右);3)屌丝(受众在千万级别):主要的人群特征是通过自嘲的方式来嘲讽社会的不公。&暴走大事件,专做讽刺实验&他们是一群85~90年出生的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这个人群3年前在互联网上话语权比较大。当时大家的人生处于迷茫期,刚从学校毕业踏上社会,工作在最低层,收入一般,职位一般,房子也买不起,老婆也娶不起,非常苦闷。同时这类人又特别善于用互联网发声,配合着反叛和需要得到肯定,主导了D吧的崛起和屌丝的自嘲文化。现在这些人已经30岁左右,成家有小孩,生活状态比较稳定,越来越主流化了,所以互联网发声会越来越少。之前80后的代表--小清新人群也已经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同样是主流化了。当一个亚文化不再&酷&了,亚文化给自我的标签不再明显了,或者本身这个人群不再需要&自我认同&的时候,亚文化就会渐渐消失代表产品:暴走漫画,暴走大事件,万万没想到,十万个冷笑话,屌丝男士;4)动漫宅和二次元(受众在千万级别):生活在1线城市的90后和95后,能够较方便地接触到日本动漫及动漫的衍生文化内容。现在大部分是高中生、大学生、社会新鲜人,有闲有钱,同样是通过给自己身上打标签来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个性和反叛。代表产品:5)女性向内容(主要为腐女和玛丽苏,大的门类可以认为是女性的soft porn):腐女女性消费男男CP,主要在东亚性压抑的环境中流行。发生在当女性青春期的时候幻想与异性有性相关的接触是邪恶的,就会产生情感投射至一对男男CP上,感觉自己是其中的某一个角色。是较为核心向的人群,口味偏重。有几个代表性的产品依赖于腐女人群崛起:TFBOYS的崛起路径:姐姐粉妈妈粉到腐女(男生学院自习室,王源王俊凯CP,虽然现在官方尽量淡化色彩,但是当时确实有一段时间是靠CP起来的)到上天天向上(引爆)盗墓笔记(瓶邪CP,南派三叔:&你们的想象最终都会实现的&(阴险脸))玛丽苏条件一般的女性,幻想所有男性喜欢自己(包括同学、老师、同事、兄弟、敌人、老板等各种角色),典型的作品是流星花园,花千骨,克拉恋人等。需要强调的是,我观察到审美的倾向在明显的变化,我们很难想象5年前像鹿晗一样&漂亮的&小男生会流行,韩庚都要更有男人味和肌肉感一点。这块我还要深入研究,非常有趣,人的生物属性正在目前的社会逐步模糊掉,性别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块。代表产品:晋江文学网、盗墓笔记、郭敬明(玛丽苏) 、幕星社的19天【男同】和SQ【女同】;6)韩流:YG、SM、JYP的偶像组合、明星。代表产品:音悦台、贴吧。7)其他内容消费门类(只能归属于爱好,文化符号都还未形成,价值主张和精神内核不清晰):体育:虎扑,懂球帝;军事:(装备:冲锋衣,鞋子,游戏);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比较核心向,货币化好做。3、亚文化的扩张方式1)新的内容形式(形)的嫁接,trans-media跨媒体形式,主流化传播:就是在小说、漫画、动画、游戏、网剧、电视剧、电影、游戏之间做相互的迁移:这条链子可以是从成本较低的内容门类向成本更高的内容门类迁移,比如小说到动画到电视剧到电影;也可以反过来,比如有了热门游戏,反向改编成动画,小说,漫画等。一般来说,每变换一种媒体形式,因为得到了新的扩散渠道,基于这种新的内容形式可以提供的感觉也会更丰富更有突破,可以引来新的人群关注,对亚文化扩散很有用。例子:花千骨(小说到电视剧,小说到游戏,主流媒体传播);十万个冷笑话(有妖气),尸兄、中国惊奇先生(),动画化:漫画到动画(百度指数10倍增长);早年的摇滚:地下演唱会到黑胶唱盘到滚石杂志到MTV,主流化传播。2)新的内容意义(意)的赋予,轻度化,主流化价值观:由于内容发生作用的方式有一种是通过价值主张来引起受众共鸣,大部分亚文化崛起的时候都是比较重口味的,对应地只适合于小众人群;如果不做轻度化的改造,很难被新接触某类文化内容的人群消费和传播。另外当扩散到主流人群的时候肯定要贴合主流人群的价值观,这都要求在价值主张上进行改造。例子:AKB48:秋叶原到参加红白歌会到立意拔高(青春、汗水、努力、奋斗)青春努力汗水是贴合日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昭和时代的认真精神Marvel的漫画:电影化之后必须要贴合目标新人群的主流价值观,做主流化传播Marvel的漫画里有各种爱恨情仇还有变态的一些桥段,但是在做电影传播的时候就只宣扬一种&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这是最贴合&美国梦&的主流价值提问:为什么草莓音乐节的受众比迷笛音乐节的受众多,并且传播更容易?草莓音乐节是POP,流行音乐,更轻度,大家更容易接受;迷笛音乐节是摇滚,更核心向。3)时间+事件:需要时间发酵和传播,任何的文化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小规模传播才能够聚拢核心受众;需要引爆性事件;比如如果没有那份二级市场的券商研究报告,B站在中国的主流化进程可能还不会有这么快。在2005年的日本有一本网络小说,叫《电车男》。这本小说是拿BBS回帖的形式写成的。描述的是一个天生个性软弱做所有事情都很失败的御宅族,一次在电车上鼓起勇气英雄救美(爱马仕小姐),在被社会不认同,各方重重阻力的情况下,努力改变自己,最后抱得美人归的励志故事。这本小说可以类比为日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之后被迅速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等作品,都大卖。《电车男》的走红,纠正了日本主流社会对于御宅族的刻板印象,带着整个秋叶原的宅圈(包括AKB48)进入了日本的主流社会,开启了全日本宅化的进程。三、IP到底是什么年,IP这个词火得不能再火,一开始是移动游戏没量了,厂商们拿着各种动漫开始热炒IP的概念,然后是二级市场疯狂收购和交易IP类的机会,更有文学网站公司在二级市场估出了天价,我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笑无非是作为VC,手握一堆IP类资产,看来肯定能赚大钱了;哭是因为市场太过疯狂以致于可能一波见光死,我有些担忧。我不想做说出皇帝新衣真相的小孩,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和讨论。1、IP到底是什么有人说,IP是故事;有人说,IP是调性;有人说,IP是设定;有人说,IP是真人。有一些创业者甚至只拿出简单的世界观和人物设定,没有内容填充就称之为IP。我这一年和形形色色的文化内容类项目打交道,反正各有说辞。工场关于IP是有深入思考和尝试的。工场也一直探讨,驱动用户购买动漫衍生品的核心动力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大家买到印着路飞形象的杯子的时候就会幸福满溢?最早的尝试来源于2014年初暴走漫画发行的游戏暴走无双,暴走漫画的社区和App里面基本都是暴走漫画的自有用户群和粉丝。传统的游戏发行都是上所有渠道然后猛砸各种广告和推荐位。但是暴走无双的推广只用了暴走大事件的前后贴片和暴走社区以及App的Banner广告,第一个月上线在当时的移动游戏市场也是很好的成绩。所以算是帮我们初步验证了从内容往游戏导量并且产生付费转化的可行性。在我们看来,IP是一个人群,是被某一类有特殊形态、内容调性的内容维持住的一个人群。这个人群由于对于此类内容的高认同感,在后续的行为转化、消费转化上表现出转化率高的特性。2、优秀的IP应该具备什么特点?我们总结了内容维持住人群的3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同调性、持续、高频同调性同调性是指一种内容,它不能前一天是积极向上的,后面一天就是颓废的;前面一天是大义凌然的,后一天就是嘲讽戏谑的;前一天是《大力金刚》的短小精悍,后一天就变成《甄嬛传》的长篇巨制。调性直接筛选受众,如果调性更改,受众很容易流失。调性的构成是内容的基石,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的&形&和&意&两个层面持续性内容不能断。由于你需要通过受众的内容消费维持住一个人群,在这个互联网内容满天飞的年代,如果你不去通过某个内容占住消费者的时间,消费者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吸引走。我们可以看看全职高手的百度指数,2014年停更的时候就是断崖式下跌。高频众所周知,起点的模式最成功的是创造了网文生产的打赏模式(C端收费)和日更甚至一日三更的机制。高频的内容可以产生持续的吸力,并且培养用户习惯,有规律的占据用户的时间。养IP,一日三更&日更&周更&月更,然后就不能再长了。人对于感觉的遗忘是非常迅速的,如果记不住某个内容带来的感觉,很容易就流失。所以我是非常不认可所谓的通过一年一部的大电影养IP的方式的,电影只能作为IP末端变现的手段,太低频了。高频的现象不光可以应用于内容领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告、电子商务、O2O等多个领域都存在高频打低频的现象。高频是塑造品牌的不二法门,核心的原因也是因为持续不断地出现和高频次的消费者互动。所以符合以上3个条件的IP,我们认为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有一些IP内容不再持续更新了,当年达到的高度现在能否复制,这个就有待商榷。四、Media is Message1、到底什么发生了变化我们对人群的文化内容消费趋势和传播路径做了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传播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人群的割裂越来越加深。诸位可以看下自己的微信、微博,一般里面只有以下几类人:a.和你有相同成长经历的人,可能是你的亲戚、发小、同学、同事b.和你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可能是你在某个同好社区当中的网友c.和你有相同价值理念的人,可能是远方某位看了你文章,被其中理念感召的朋友总的来说,在现在的社交网络传播结构中,每个人都早已被笼罩在一个固有的圈层当中&&你只会和这些你认同或者认同你的人交往,信息在这样一个圈层当中回荡反射,不断产生正反馈。不同圈层间的壁垒正在变得越来越厚,很难打破。这是典型的从大众传播时代向分众传播时代转变的信号。你不会知道隔壁老王到底在干嘛,尽管他是你的邻居,但是你们只是物理上距离近,你们所在的社交网络相隔十万八千里,你和他所感知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2、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为什么呢?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想,同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及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09年新浪微博上线,11年腾讯微信上线,12年4月微信上线朋友圈。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之后,只会诞生越来越多主流人群所不能理解的亚文化,我们会经历一次次文化冲击,我们也会同时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亚文化&在尝试进入主流。我们可以把09~12年作为&互联网大众传播&和&移动互联网分众传播&时代的分水岭,而仔细一想,09~12年也恰好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3年。对比3个在中国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男性偶像团体:Super Junior 2005年成立;EXO 2012年4月成立;TFBOYS 2013年8月成立。非常明显,后两个诞生于我们认为的&移动互联网分众传播&时代,最早的那个还是通过门户网站在进行传播。所以韩庚的走红大家并没有感觉到奇怪,但是鹿晗、张艺兴和王源、王俊凯走入大家视野并且开始瞬间爆红、狂轰滥炸的时候,大家纷纷表示不理解。左图是我理解的&大众传播&时代,右图是我理解的圈层化分众传播时代有3个明显的差异:1.红线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体可以同时击穿多个人群,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台、杂志报刊等。在大众传播时代是存在的,而互联网的出现冲击了这些媒体,导致了大众传播渠道的减少和减弱2.人群和人群间都是有交集的,但是人群和人群间的壁垒正在变高(圆边)。黄线代表的跨人群传播由于原来人群差异较小更容易实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时代,用户由于每天浸淫在自己的爱好和口味之中,口味变重度化,导致跨人群传播较难实现3.黑线同样是由于壁垒变高,变得更容易,形成了回音壁效应。信息在某个人群中会得到更高规模的反射传播,从而强化信息的能量。传播理论的核心在于同时间引起大范围的共鸣,在当今中国的传播环境中,最好能够同时在多个分众人群中产生共鸣,让信息被推至临界点。在现在这个内容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点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正因为困难,同时可以击穿多个人群的内容和手段在变得极为稀缺。人说电视将死,在我看来恰恰相反,今年卫视体系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收入差距拉得很开,而《奔跑吧兄弟》这类的明星综艺得到了大范围的眼球关注从而引得大家纷纷效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同时击穿了多个人群在当今的分众传播年代达到了大众传播的效果。像《奇葩说》这样的内容就更难得了:网生的头部内容,既符合新人群调性,又能够同时击穿多个年轻人人群,共鸣效应可想而知,相应地广告收入也是节节攀升。所以,新文化的诞生源于什么?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变化导致的传播结构变化,信息和文化随之变化。这个就是根本。分享人:陈悦天, 投资总监,投资关注领域包括数字娱乐和虚拟现实设备。曾成功主导投资暴走漫画、SNH48、橙光66rpg、米未传媒(奇葩说)、咕噜吧啦音乐网(南京米漫科技)、绘梦文化Haoliner等多个相关项目。联系邮箱:本文由创新工场(微信公众号:chuangxin2009)授权创业邦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价来源,违者必究
24小时报不停
Twitter首位大中华区总经理离职,入职还不到一年
车主起诉特斯拉:Model X停车时突然自动加速
富士康再投广州610亿 郭台铭:不会离开大陆
iPhone 7卖不动了?媒体称下季度iPhone减产10%
通用研发无线充电技术 或2017年面市
申通上市:陈德军兄妹身家升至273亿,愿让一些股份给员工
珠海银隆股权结构曝光:董明珠持股7.5% 京东持股2.2%
消息称阿里巴巴将在孟买设立印度首个办公室
王思聪林更新合伙开公司 公司名“水晶荔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次元人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