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摄式度冷还是零下7摄氏度的疼痛2——9度冷

分析:根据负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据此解答.解答:解:-3>-5,所以-3℃比-5℃温度高.故答案为:高.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负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明确: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小学数学
比零下3摄氏度高8摄氏度记作+5摄氏度.
科目:小学数学
填一填.(1)零下3℃比0℃还要低3℃,可用-3℃表示;零下5℃比0℃还要低5℃,可用-5℃表示;零下10℃比0℃还要低10℃,可用-10℃表示.(2)-2℃读作:零下2摄氏度或负2摄氏度;-1℃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负1摄氏度;-7℃读作:零下7摄氏度或负7摄氏度.
科目:小学数学
来源:数学教研室
从下面各城市的气温计上,显示出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请你根据上图填空.(按题图中城市的顺序填写)
(1)上海的最低气温是(  )℃,比(  )、(  )和(  )的气温都高.
(2)北京的最低气温是(  )℃,比(  )和(  )的气温高,比(  )、(  )和(  )的气温低.
(3)在气温计上,以(  )℃为界,分成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两部分.
(4)零上10摄氏度可以记作+10℃,也可以记作10℃.那么,零上24摄氏度可以记作(  )℃或(  )℃.
(5)零下21摄氏度可以记作-21℃.那么,零下16摄氏度可以记作(  )℃.
科目:小学数学
题型:解答题
填一填.(1)零下3℃比0℃还要低3℃,可用-3℃表示;零下5℃比______还要低5℃,可用______表示;零下10℃比______还要低10℃,可用______表示.(2)-2℃读作:零下2摄氏度或负2摄氏度;-1℃读作:______或______;-7℃读作:______或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互动 摄氏零下9度!两年来今儿最冷,你感觉到了吗?都市晚高峰151125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当前位置 & &
& 地球上最冷十大地点 零下93.2度
地球上最冷十大地点 零下93.2度
08:10:47&&出处:&&作者:
编辑:雪花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4-04][04-04][04-03][04-03][04-03][04-03][04-03][04-03][04-03][04-02]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凑字2 - 简书
<div class="fixed-btn note-fixed-download" data-toggle="popover" data-placement="left" data-html="true" data-trigger="hover" data-content=''>
写了43609字,被0人关注,获得了156个喜欢
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2.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2.全球气候变暖var sogou_ad_id=148517;var sogou_ad_height=280;var sogou_ad_width=336;var cpro_id = "u1057021";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全球变化的知识知识。下面我主要针对我看过的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的书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 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 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 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 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 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趋势。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世界气象组织(WMO)5月18日在日内瓦总部表示,根据来自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最新观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有气象历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14.5摄氏度(华氏58.1度)。据观测,今年4月份的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的综合值达到了14.5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值高出了0.76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塞维尼埃(Galle Sévenier)称,上个月的海洋表面温度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4月;而全球陆地表面温度则在同期历史记录中排名第三。较以往气温偏高的地区有加拿大、阿拉斯加、美国东部地区、澳大利亚、南亚、北非和俄罗斯北部地区。而较以往气温偏低的地区包括蒙古、阿根廷、俄罗斯远东地区、美国西部和中国大部分地区。塞维尼埃同时指出,北极冰区面积已连续11年在减少,此次观察到的面积为1470万平方公里。此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在4月份虽然有所减弱,但仍会持续到6月份。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的科学家认为2009年是南极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平均气温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同时在四月下旬北极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降雨,以上种种迹象表面地球的确在变暖。根据阿蒙森科特南极站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南极站气温为1957年有记录以来最高,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之前记录在册的南极高温出现在2002年,达到华氏温度零下54.4度(摄氏温度零下48摄氏度)。根据美国航天宇航局的说法,2005年为全球最热的一年,其次是2009年(气温数据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南极洲南极站的资深气象学家Tim Markle 对《南极太阳》说,2008年气温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9.9度(摄氏温度零下72.7度),2009年仅仅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8度(摄氏温度零下72.2度),以上两个数据代表了有记录以来最暖的最低气温。2009年也是连续第二年南极气温高于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摄氏温度零下73.3度)。让气候学家惊讶的是,日气温一度下降至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持续1分钟),2010年4月则在此温度下停留了22分钟。2010年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发生在北极,北极在4月底下了一场雨。根据加拿大环境部资深气候学家David Phillips的说法,“近50年来都没有天气历史数据迹象说明北极4月份会有落雨”。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异样的天气条件不仅仅让人肯定北极气候不管以什么形式变化,但气候变化在所难免。异样的气候条件也证明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推断是真实的,这个推断不仅仅是像神话一样使人们盲目相信,而是以近50年来罕见的气温上升的事实让人信服。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8)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对策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对策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还有利用化学反应来吸收CO2的办法,但在技术上都不成熟,经济上更难大规模实行。第二方面是适应。这是无论如何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除了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海水入侵外,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日本北部因为夏季过凉,过去并不种植物稻,即使种了产量也很低。由于培育出了抗寒抗逆品种,现在即使在最北的北海道也不仅能长水稻,而且产量还很高。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要能及早预测出气候变化趋势,我们是能找到适应对策并顺利实施的。第三方面是削减CO2的排放量。这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的(框架是指比较原则,有待进一步具体化的意思)。公约要求在2000年发达国家应把CO2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CO2的排放量。近百年来全球大气中CO2浓度的迅速升高,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放造成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脱贫、要发展,发达国家有义务这样做。由于公约是框架性的,并没有约束力。而削减CO2排放量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有的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减排,还在增排,现在看来,2000年根本不可能降到1990年水平。在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日本京都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展开了尖锐紧张的斗争。最后,发达国家作出让步,难产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得到通过。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把6种温室气体(CO2、一氧化二氮、甲烷和3种氯氟烃)的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5.2%。这虽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的到2010年减少15%和到2020年减少20%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主流科学界一致对全球变暖是越来越清楚了,每天在改变我们的气候都是真实的,他们也正在进行中。在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1.1f ( 0.6摄氏度)。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0.5f ( 0.2-0.3摄氏度)。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此外,变化,是自然环境支持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山区giaciers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和动物改变其范围和行为回应气候。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0.5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2.全球气候变暖var sogou_ad_id=148517;var sogou_ad_height=280;var sogou_ad_width=336;var cpro_id = "u1057021";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全球变化的知识知识。下面我主要针对我看过的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的书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 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 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 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 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 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趋势。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世界气象组织(WMO)5月18日在日内瓦总部表示,根据来自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最新观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有气象历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14.5摄氏度(华氏58.1度)。据观测,今年4月份的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的综合值达到了14.5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值高出了0.76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塞维尼埃(Galle Sévenier)称,上个月的海洋表面温度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4月;而全球陆地表面温度则在同期历史记录中排名第三。较以往气温偏高的地区有加拿大、阿拉斯加、美国东部地区、澳大利亚、南亚、北非和俄罗斯北部地区。而较以往气温偏低的地区包括蒙古、阿根廷、俄罗斯远东地区、美国西部和中国大部分地区。塞维尼埃同时指出,北极冰区面积已连续11年在减少,此次观察到的面积为1470万平方公里。此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在4月份虽然有所减弱,但仍会持续到6月份。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的科学家认为2009年是南极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平均气温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同时在四月下旬北极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降雨,以上种种迹象表面地球的确在变暖。根据阿蒙森科特南极站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南极站气温为1957年有记录以来最高,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之前记录在册的南极高温出现在2002年,达到华氏温度零下54.4度(摄氏温度零下48摄氏度)。根据美国航天宇航局的说法,2005年为全球最热的一年,其次是2009年(气温数据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南极洲南极站的资深气象学家Tim Markle 对《南极太阳》说,2008年气温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9.9度(摄氏温度零下72.7度),2009年仅仅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8度(摄氏温度零下72.2度),以上两个数据代表了有记录以来最暖的最低气温。2009年也是连续第二年南极气温高于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摄氏温度零下73.3度)。让气候学家惊讶的是,日气温一度下降至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持续1分钟),2010年4月则在此温度下停留了22分钟。2010年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发生在北极,北极在4月底下了一场雨。根据加拿大环境部资深气候学家David Phillips的说法,“近50年来都没有天气历史数据迹象说明北极4月份会有落雨”。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异样的天气条件不仅仅让人肯定北极气候不管以什么形式变化,但气候变化在所难免。异样的气候条件也证明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推断是真实的,这个推断不仅仅是像神话一样使人们盲目相信,而是以近50年来罕见的气温上升的事实让人信服。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8)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对策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对策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还有利用化学反应来吸收CO2的办法,但在技术上都不成熟,经济上更难大规模实行。第二方面是适应。这是无论如何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除了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海水入侵外,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日本北部因为夏季过凉,过去并不种植物稻,即使种了产量也很低。由于培育出了抗寒抗逆品种,现在即使在最北的北海道也不仅能长水稻,而且产量还很高。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要能及早预测出气候变化趋势,我们是能找到适应对策并顺利实施的。第三方面是削减CO2的排放量。这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的(框架是指比较原则,有待进一步具体化的意思)。公约要求在2000年发达国家应把CO2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CO2的排放量。近百年来全球大气中CO2浓度的迅速升高,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放造成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脱贫、要发展,发达国家有义务这样做。由于公约是框架性的,并没有约束力。而削减CO2排放量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有的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减排,还在增排,现在看来,2000年根本不可能降到1990年水平。在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日本京都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展开了尖锐紧张的斗争。最后,发达国家作出让步,难产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得到通过。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把6种温室气体(CO2、一氧化二氮、甲烷和3种氯氟烃)的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5.2%。这虽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的到2010年减少15%和到2020年减少20%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主流科学界一致对全球变暖是越来越清楚了,每天在改变我们的气候都是真实的,他们也正在进行中。在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1.1f ( 0.6摄氏度)。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0.5f ( 0.2-0.3摄氏度)。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此外,变化,是自然环境支持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山区giaciers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和动物改变其范围和行为回应气候。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0.5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2.全球气候变暖var sogou_ad_id=148517;var sogou_ad_height=280;var sogou_ad_width=336;var cpro_id = "u1057021";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全球变化的知识知识。下面我主要针对我看过的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的书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 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 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 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 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 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趋势。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世界气象组织(WMO)5月18日在日内瓦总部表示,根据来自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最新观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有气象历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14.5摄氏度(华氏58.1度)。据观测,今年4月份的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的综合值达到了14.5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值高出了0.76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塞维尼埃(Galle Sévenier)称,上个月的海洋表面温度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4月;而全球陆地表面温度则在同期历史记录中排名第三。较以往气温偏高的地区有加拿大、阿拉斯加、美国东部地区、澳大利亚、南亚、北非和俄罗斯北部地区。而较以往气温偏低的地区包括蒙古、阿根廷、俄罗斯远东地区、美国西部和中国大部分地区。塞维尼埃同时指出,北极冰区面积已连续11年在减少,此次观察到的面积为1470万平方公里。此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在4月份虽然有所减弱,但仍会持续到6月份。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的科学家认为2009年是南极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平均气温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同时在四月下旬北极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降雨,以上种种迹象表面地球的确在变暖。根据阿蒙森科特南极站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南极站气温为1957年有记录以来最高,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之前记录在册的南极高温出现在2002年,达到华氏温度零下54.4度(摄氏温度零下48摄氏度)。根据美国航天宇航局的说法,2005年为全球最热的一年,其次是2009年(气温数据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南极洲南极站的资深气象学家Tim Markle 对《南极太阳》说,2008年气温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9.9度(摄氏温度零下72.7度),2009年仅仅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8度(摄氏温度零下72.2度),以上两个数据代表了有记录以来最暖的最低气温。2009年也是连续第二年南极气温高于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摄氏温度零下73.3度)。让气候学家惊讶的是,日气温一度下降至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持续1分钟),2010年4月则在此温度下停留了22分钟。2010年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发生在北极,北极在4月底下了一场雨。根据加拿大环境部资深气候学家David Phillips的说法,“近50年来都没有天气历史数据迹象说明北极4月份会有落雨”。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异样的天气条件不仅仅让人肯定北极气候不管以什么形式变化,但气候变化在所难免。异样的气候条件也证明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推断是真实的,这个推断不仅仅是像神话一样使人们盲目相信,而是以近50年来罕见的气温上升的事实让人信服。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8)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对策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对策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还有利用化学反应来吸收CO2的办法,但在技术上都不成熟,经济上更难大规模实行。第二方面是适应。这是无论如何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除了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海水入侵外,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日本北部因为夏季过凉,过去并不种植物稻,即使种了产量也很低。由于培育出了抗寒抗逆品种,现在即使在最北的北海道也不仅能长水稻,而且产量还很高。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要能及早预测出气候变化趋势,我们是能找到适应对策并顺利实施的。第三方面是削减CO2的排放量。这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的(框架是指比较原则,有待进一步具体化的意思)。公约要求在2000年发达国家应把CO2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CO2的排放量。近百年来全球大气中CO2浓度的迅速升高,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放造成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脱贫、要发展,发达国家有义务这样做。由于公约是框架性的,并没有约束力。而削减CO2排放量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有的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减排,还在增排,现在看来,2000年根本不可能降到1990年水平。在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日本京都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展开了尖锐紧张的斗争。最后,发达国家作出让步,难产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得到通过。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把6种温室气体(CO2、一氧化二氮、甲烷和3种氯氟烃)的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5.2%。这虽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的到2010年减少15%和到2020年减少20%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主流科学界一致对全球变暖是越来越清楚了,每天在改变我们的气候都是真实的,他们也正在进行中。在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1.1f ( 0.6摄氏度)。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0.5f ( 0.2-0.3摄氏度)。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此外,变化,是自然环境支持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山区giaciers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和动物改变其范围和行为回应气候。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0.5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2.全球气候变暖var sogou_ad_id=148517;var sogou_ad_height=280;var sogou_ad_width=336;var cpro_id = "u1057021";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全球变化的知识知识。下面我主要针对我看过的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的书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 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 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 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 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 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趋势。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世界气象组织(WMO)5月18日在日内瓦总部表示,根据来自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最新观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有气象历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14.5摄氏度(华氏58.1度)。据观测,今年4月份的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的综合值达到了14.5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值高出了0.76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塞维尼埃(Galle Sévenier)称,上个月的海洋表面温度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4月;而全球陆地表面温度则在同期历史记录中排名第三。较以往气温偏高的地区有加拿大、阿拉斯加、美国东部地区、澳大利亚、南亚、北非和俄罗斯北部地区。而较以往气温偏低的地区包括蒙古、阿根廷、俄罗斯远东地区、美国西部和中国大部分地区。塞维尼埃同时指出,北极冰区面积已连续11年在减少,此次观察到的面积为1470万平方公里。此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在4月份虽然有所减弱,但仍会持续到6月份。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的科学家认为2009年是南极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平均气温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同时在四月下旬北极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降雨,以上种种迹象表面地球的确在变暖。根据阿蒙森科特南极站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南极站气温为1957年有记录以来最高,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之前记录在册的南极高温出现在2002年,达到华氏温度零下54.4度(摄氏温度零下48摄氏度)。根据美国航天宇航局的说法,2005年为全球最热的一年,其次是2009年(气温数据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南极洲南极站的资深气象学家Tim Markle 对《南极太阳》说,2008年气温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9.9度(摄氏温度零下72.7度),2009年仅仅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8度(摄氏温度零下72.2度),以上两个数据代表了有记录以来最暖的最低气温。2009年也是连续第二年南极气温高于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摄氏温度零下73.3度)。让气候学家惊讶的是,日气温一度下降至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持续1分钟),2010年4月则在此温度下停留了22分钟。2010年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发生在北极,北极在4月底下了一场雨。根据加拿大环境部资深气候学家David Phillips的说法,“近50年来都没有天气历史数据迹象说明北极4月份会有落雨”。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异样的天气条件不仅仅让人肯定北极气候不管以什么形式变化,但气候变化在所难免。异样的气候条件也证明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推断是真实的,这个推断不仅仅是像神话一样使人们盲目相信,而是以近50年来罕见的气温上升的事实让人信服。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8)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对策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对策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还有利用化学反应来吸收CO2的办法,但在技术上都不成熟,经济上更难大规模实行。第二方面是适应。这是无论如何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除了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海水入侵外,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日本北部因为夏季过凉,过去并不种植物稻,即使种了产量也很低。由于培育出了抗寒抗逆品种,现在即使在最北的北海道也不仅能长水稻,而且产量还很高。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要能及早预测出气候变化趋势,我们是能找到适应对策并顺利实施的。第三方面是削减CO2的排放量。这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的(框架是指比较原则,有待进一步具体化的意思)。公约要求在2000年发达国家应把CO2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CO2的排放量。近百年来全球大气中CO2浓度的迅速升高,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放造成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脱贫、要发展,发达国家有义务这样做。由于公约是框架性的,并没有约束力。而削减CO2排放量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有的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减排,还在增排,现在看来,2000年根本不可能降到1990年水平。在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日本京都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展开了尖锐紧张的斗争。最后,发达国家作出让步,难产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得到通过。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把6种温室气体(CO2、一氧化二氮、甲烷和3种氯氟烃)的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5.2%。这虽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的到2010年减少15%和到2020年减少20%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主流科学界一致对全球变暖是越来越清楚了,每天在改变我们的气候都是真实的,他们也正在进行中。在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1.1f ( 0.6摄氏度)。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0.5f ( 0.2-0.3摄氏度)。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此外,变化,是自然环境支持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山区giaciers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和动物改变其范围和行为回应气候。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0.5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2.全球气候变暖var sogou_ad_id=148517;var sogou_ad_height=280;var sogou_ad_width=336;var cpro_id = "u1057021";全球变暖通过本学期对这门选修课的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全球变化的知识知识。下面我主要针对我看过的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的书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2. 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4. 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5. 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6. 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7. 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8.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必采取措施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趋势。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世界气象组织(WMO)5月18日在日内瓦总部表示,根据来自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最新观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有气象历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14.5摄氏度(华氏58.1度)。据观测,今年4月份的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的综合值达到了14.5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值高出了0.76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塞维尼埃(Galle Sévenier)称,上个月的海洋表面温度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个4月;而全球陆地表面温度则在同期历史记录中排名第三。较以往气温偏高的地区有加拿大、阿拉斯加、美国东部地区、澳大利亚、南亚、北非和俄罗斯北部地区。而较以往气温偏低的地区包括蒙古、阿根廷、俄罗斯远东地区、美国西部和中国大部分地区。塞维尼埃同时指出,北极冰区面积已连续11年在减少,此次观察到的面积为1470万平方公里。此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在4月份虽然有所减弱,但仍会持续到6月份。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的科学家认为2009年是南极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平均气温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同时在四月下旬北极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降雨,以上种种迹象表面地球的确在变暖。根据阿蒙森科特南极站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南极站气温为1957年有记录以来最高,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之前记录在册的南极高温出现在2002年,达到华氏温度零下54.4度(摄氏温度零下48摄氏度)。根据美国航天宇航局的说法,2005年为全球最热的一年,其次是2009年(气温数据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南极洲南极站的资深气象学家Tim Markle 对《南极太阳》说,2008年气温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9.9度(摄氏温度零下72.7度),2009年仅仅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8度(摄氏温度零下72.2度),以上两个数据代表了有记录以来最暖的最低气温。2009年也是连续第二年南极气温高于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摄氏温度零下73.3度)。让气候学家惊讶的是,日气温一度下降至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持续1分钟),2010年4月则在此温度下停留了22分钟。2010年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发生在北极,北极在4月底下了一场雨。根据加拿大环境部资深气候学家David Phillips的说法,“近50年来都没有天气历史数据迹象说明北极4月份会有落雨”。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异样的天气条件不仅仅让人肯定北极气候不管以什么形式变化,但气候变化在所难免。异样的气候条件也证明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推断是真实的,这个推断不仅仅是像神话一样使人们盲目相信,而是以近50年来罕见的气温上升的事实让人信服。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8)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对策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对策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还有利用化学反应来吸收CO2的办法,但在技术上都不成熟,经济上更难大规模实行。第二方面是适应。这是无论如何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除了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海水入侵外,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日本北部因为夏季过凉,过去并不种植物稻,即使种了产量也很低。由于培育出了抗寒抗逆品种,现在即使在最北的北海道也不仅能长水稻,而且产量还很高。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要能及早预测出气候变化趋势,我们是能找到适应对策并顺利实施的。第三方面是削减CO2的排放量。这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的(框架是指比较原则,有待进一步具体化的意思)。公约要求在2000年发达国家应把CO2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CO2的排放量。近百年来全球大气中CO2浓度的迅速升高,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放造成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要脱贫、要发展,发达国家有义务这样做。由于公约是框架性的,并没有约束力。而削减CO2排放量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有的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减排,还在增排,现在看来,2000年根本不可能降到1990年水平。在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日本京都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展开了尖锐紧张的斗争。最后,发达国家作出让步,难产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得到通过。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把6种温室气体(CO2、一氧化二氮、甲烷和3种氯氟烃)的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5.2%。这虽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的到2010年减少15%和到2020年减少20%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4.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主流科学界一致对全球变暖是越来越清楚了,每天在改变我们的气候都是真实的,他们也正在进行中。在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1.1f ( 0.6摄氏度)。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0.5f ( 0.2-0.3摄氏度)。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此外,变化,是自然环境支持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山区giaciers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和动物改变其范围和行为回应气候。5.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0.5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6.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假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假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零下273.15摄氏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