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糕面有液体糊味怎么去除咋能去除

【舌尖上的阎良】在关山有种绵软香酥叫油糕
每道程序都很考究&三代人钟情做油糕
作者:邓月娟&&冯长涛&&&&&来源:&&&&
鼓鼓的油糕满含糖汁
陕西日报记者 邓月娟 通讯员 冯长涛
刚打开包装就迫不及待捏起一个,咬上一口还热乎乎的油糕,糖汁顺着嘴角流了下来,再咬上一大口,还很热的糖汁,烫得史选民和妹妹们开心得直扮鬼脸……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阎良区关山镇关山村,对于10岁的史选民来说,每个月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自己在食堂工作的父亲花不到1毛钱,为他和两个妹妹买回三个好吃的油糕。
时光荏苒,50多年过去了,这段有关油糕的记忆让史选民刻骨铭记,从帮助父亲做油糕,到和自己的妻子、儿子一起做油糕,在阎良区关山镇,史选民一家三代人都会做这种绵软香酥的陕西美食――油糕。
三代人钟情做油糕
3月2日,刚进入关山镇街道,一提起油糕,村民们都知道关山村的史选民。
在关山,每月逢3、7、10日都有大型的农村集会,油糕是逛会时百姓最爱吃的一种特色小吃。五月端午,当地老年人还有给孩子送油糕的习俗,寓意甜蜜圆圆节节高之意。
因为做工考究,味道正宗,买油糕的人很多,端午节这一天也是史选民一家最忙的时候,早上4点起来就开始烫面准备,一直忙到下午两三点。按照每锅面20斤算,就端午一天史选民就要烫十几锅面。
“父亲以前在镇上食堂工作,做的就是油糕,一家人的手艺是跟着我父亲学的。“63岁的史选民说起家族做油糕的历史很是自豪。从小在锅台边看着父亲做油糕,结婚后妻子跟着父亲专门学做学卖,自己的儿子高中毕业后也心血来潮跟着学起做油糕。
”三代人都在做油糕,爱吃,更是充满了感情呀!“史选民的妻子苏英玲做了近40年的油糕,她总觉得只要村里人爱吃,她就很开心,并且会一直做下去。
每道工序都很讲究
虽然不逢集会,也未到端午,史选民夫妇兴致颇高,叫上自己的儿子史永华准备生火热油,现场给记者展示关山油糕的制作工艺。
“首先面粉要选好,要选好面粉。”史选民生火,苏英玲烧水,史永华负责烫面……不大的厨房里,三个人配合默契。
烫面是整个工序一开始最重要的环节。水烧开后,待沸腾退去,掌握好比例,史永华将一大盆面倒进开水锅中后,迅速操起擀面杖顺时针搅拌起来,直到没有任何面疙瘩,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几分钟。
搅拌好的烫面被倒在案板上,需要有一个“凉”的过程,也叫“醒面”,待凉点儿后,史永华才开始揉面,“面要软硬适中,太硬油糕容易炸开,太软不好成型,影响口感。”围裙一系,史永华看着还真有大厨师的范儿。
筋道光滑的面揉好后抹平在案板,还需要半个多小时的“发酵”过程,史选民捏了捏面检查软硬,“咱儿子那是得了他爷爷的真传,你还不放心呀!”妻子苏英玲笑着说。
盆里面是做油糕用的白糖和黄糖,苏英玲说白糖属凉性的,黄糖暖胃,加点芝麻掺在一起更科学好吃。
热乎乎的油糕来了
要包油糕了,史选民拿出两个分别盛有菜油和碱面的碟子,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手上粘上油和碱面,一会儿包油糕的时候不会粘手。
块面搓成条,揪一小团,在案板摁平成薄皮,放馅,收口……也就十几秒,记者还没看清楚,一个圆圆扁扁的油糕就做好了。这道工序绝对是个熟能生巧的技术活儿,除了陷,要把“气”也包进去,这样炸出来的油糕才是鼓鼓的感觉。这道工序,苏英玲笑着夸儿子做得比她要好多了。
这边包得不亦乐乎,那边油开了。“要控制好油温,太高的温度,会将油糕一下子炸黑的。”史选民跟儿子配合着一起炸油糕,这个环节,漏勺讲究在锅中一个方向旋转。3分钟后,原本沉在锅底的油糕渐渐飘起来,再略微炸一下,黄亮亮的油糕就出锅了。
“热乎乎的油糕来喽!”端起盘子,史选民居然唱了起来。
绵软香酥,用这四个字形容记者口中的烫呼呼油糕再合适不过了,史选民说,油糕凉了糖分渗透进皮中,味道也很独特的。
(责任编辑:任虎鹏&刘佳)
Copyright ? 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邮编:710054 广告招商:029- 传真:029-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新闻热线:029-
投稿邮箱:.cn
陕ICP备号-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怎么做油炸糕 烫面炸糕视频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去除粥的糊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