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糕的做法为什么松散?

河南“枣糕王”为啥能火遍清华大学朋友圈?
北京清华大学五道口,有一位受到大家追捧的河南“枣糕王”,无论什么时候,你总会看到他的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这已成为清华的一道风景。这家小店能在小吃林立的五道口长盛不衰,是有秘诀的,有人评价,咱河南老乡卖的不仅有枣糕,还有人品。
价格味道7年未变,“没吃枣糕,就等于没来过清华”
7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五道口,成府路“枣糕王”店门前,已经排起了二十多人的长队。
老板是河南固始人,每天亲手调配原料
“本来家门口有枣糕,可老伴喜欢吃这家,我只好又坐公交车过来买。”海淀一小区的许大爷说;“这儿的枣糕松软,不像超市卖的,有发酵粉的味儿。”一位经常来买枣糕的大姐认为;“我来清华找同学,他让我一定要带几斤枣糕回去,不然就是没来过清华。”大学生王宇说,朋友圈里有图有真相:“如果你来清华大学,不吃口枣糕,就等于没来过清华!”、“排了半小时,尝到了热乎的枣糕,错过了三辆要坐的车。”、“倒了两次地铁,终于吃到了各大美食节目热捧的枣糕,拔草成功。”
在大众点评上,五道口1000余家小吃店中,无论好评还是人气,“枣糕王”都名列前茅。一位网友的点评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用生命强烈推荐!从高中到现在上班,近7个年头了,价格没变过,口味没变过!其他地方也有枣糕,但请相信我,完全不是一个味道。”
崇尚“匠人精神”,目标是做小吃连锁直营
也许排队的人不会注意到,不时会有一位个子不高的中年大叔系着满是面粉的围裙,从三轮车上把一摞摞半成品枣糕搬到店里,再默默离去。这位貌不惊人的大叔就是“枣糕王”的老板——河南固始人陈立。
1米63米的个头,蓬松的头发,瘦削的面容,40多岁的陈立看起来很干练,又略显疲惫。虽然“枣糕王”已经声名远扬,但他仍然每天在库房劳作:“我自己亲手调配原料,才能保证枣糕质量的稳定性。”
陈立的吃苦耐劳来自于他早年的经历。1988年,高考落榜的陈立只身来到北京闯荡。他在机械厂当过技术工,开过电器维修店,他还卖过手机号电话卡,开过烟酒店,也兼顾做过煎饼、绿豆糕……无论做什么,他都价格公道,待人实诚。附近的居民、清华大学的学生都知道他。
2009年,五道口地铁开通后,陈立的“枣糕王”开业。6年过去了,从早上8点半开门到晚上10点半关门,枣糕王的门外永远排着队,长则蜿蜒一二百米。
陈立认为,做生意讲究诚信,质量稳定最重要,价格也要实惠与稳定,而且不能缺斤少两。枣糕店开办三年之后,90%以上都是回头客。
五道口的“枣糕王”是陈立至今唯一的一家自营店面。他的运作模式就是:店面+授课。“10年前,这里12个小时的人流量是3万,现在至少8万。20年前,我这个店面的房租3000元,现在翻了很多倍。我平均每55秒卖一份枣糕,才能保本。”
这些年有不少投资人找到他,商量一起开办公司,扩大规模,被他一一拒绝:“我还要照顾三个孩子,实在没精力没时间多考虑。”其实,不仅是家庭,现有的模式也在制约着他把“枣糕王”做大。对此,致力于服务餐饮老板的自媒体“餐饮老板内参”总编辑谭野说,餐饮界有一种类型,即匠人精神,就是把一种单品的材质、口感和工艺做到极致,成为不可取代的爆款,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有自己稳定的客户群。
“‘枣糕王’的挑战就在于下一步发展,如果扩大规模,考验他的就是运营管理能力和品质稳定能力,如何从一个单店到一个商业规模化体系的成功。”其实,陈立不是没考虑过,如果将来枣糕出现市场疲软,加上成本不断上涨时,他还得转行。未来他想做跨区域的连锁直营,内容是全国各地域比较有名的小吃小喝,在原有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良,“这是我下一个10年的战略目标”。
省政府驻京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在京120万务工创业河南人中,有十几万人从事个体经营。他们朴实勤劳,诚信经营,用双手创造着财富。
来源:日《河南日报》4版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持标题原意,并注明来源:河南日报微信公号(ID:hnrbxmtb),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枣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