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谱连音符怎么弹中这个怎么弹跨度太大了吧~~~

你见过跨度最大的转行是什么?
【我是it业,同事里面有金融转行做设计师的,医生转行做美工的,还见过兽医转行写代码的。 见过开餐馆倒闭了来做安全防火墙的。 见过火锅店老板转行开软件公司的。】
17岁高中辍学出来工作,做卖衣服19岁做服装的陈列设计21岁做人力资源23岁在电子商务公司做PM25直到现在--开了家大数据公司;至今除了家人以及小时候的伙伴外,没人相信我没读过大学。这个行业跨度我都受不了~~~~~~~~~~~~~~~~~~~~~~~~~~~~~~~~~~~~~~~~~满50个赞了。更新第一个经历;从小属于很聪明的那种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当班长,年年三好学生,从小就是老师眼里的牛逼学生,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从不预习以及复习。语文很好,数学由于不是我喜欢的,所以偶尔差一点点。我的暑期作业都是开学前一个晚上做的。由于自己确实聪明一点,搞得自己得失心很重。就是那种不允许别人在我“上面”。就这样,到了初中。姨妈是学校的尖子班班主任,可惜那时他教初三。但他还是帮我弄到了当时所谓的初一尖子班。班主任是她教过的学生..我那时就开始学坏了,因为我以前的学校只是乡下的小学,到了镇上面,就肯定不够看啦。学习一落千丈。。还有,第一次体会当普通学生的滋味。然后浑浑噩噩三年,为什么呢。因为成绩中等,被边缘化,学会了打CS,通宵玩MU(相信会有同志懂),到了中考,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我去考了。但是查不到我的成绩,姨妈怀疑我把报考费私吞了(60块钱)。我说班主任,同学都看到我去考了。她回答我说:你班主任都是我带出来的,我都查不到,他会查得到?!结果我被打了一顿。从此是路人。到现在差不多十年,我还是很介意。
接着,体验了人生第一次复读;然后考了个三流学校。读了一个学期,成绩还是上不去,但是我知道,我只是不喜欢而已,并不是我不会。那年17岁,刚好家里生意失败,我借机出来了,去了我哥哥介绍的一份工作,某B开头的屌丝服装品牌,做了一名销售。月薪1200元。~~~~~~~~~~~~~~~~~~~~~~~~~~~~~~~~~~~~~~~~~~~分割~~~~~~~~~~~~~~~~~~~~满100个赞,更新第二经历第一份工作,那年17岁,遇到了我的第一个人生导师,就是我的店长,他教会我做人做事要实诚,说话要客气,“麻烦前,谢谢后”;在他的教育下,我入职半年,做了副店长,我还记得,那时年度考核,我考了全市(2000名员工)第一。我还学会了改裤脚,由于店长他是负责全市的陈列的,我跟着他学,也成了陈列组的一员。在做了一年零2个月后,我被调往隔壁城市的一间临街实体店,跟商场不一样的是,这个需要自己收银,所以总部觉得我年纪还小,就派了个24岁的女店长来带我半年。一个月后,我被她解雇了,理由是,我没有在她的要求下上班穿规定的牛仔裤。这是我工作的第一个污点(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她顺便“好意”提醒我,为了不让我丢脸,就写一份辞职信吧。我写了。只是那时还年轻。后来我就哭哭啼啼的回家了。半个月后,远在外地出差的导师,打我电话,说我太蠢了,中了那个坏女人的陷阱,因为以我的级别,她是没有资格解雇我的,并且我那个根本不是犯错。还傻逼的写了辞职信。后来,也没有后来了。隔了一个月后,我去了当时国内第一个顶级MALL,里面有个高端品牌的小商场,比如:EVISU、W.等等,我为里面的十几个品牌做陈列设计,并且为VIP客户量身搭配。在这的一年里,我懂了很多,知道了人想一直往上,就得不断努力。一条裤子几千块,在那时的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不过也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想要,就去获取。想办法,定方向。我还记得那时那个商场的市场部经理,我在那工作了一年,她从来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她也没多忙,她叫我就是;哎,那个谁。呵呵,这个就是上位者的特点吧?!我还记得,我在那认识了好多人,绝大部分态度修养都好好,会跟你探讨时尚,品牌故事,还有彼此的经历,互相也留了电话,也有几个现在还跟我保持联系。我想,我就是我思想受到改变的一个诱因吧,它让我自己懂得去争取,去得到。合同满一年后,我选择了不续约,因为发生了一件事。~~~~~~~~~~~~~~~~~~~~~~~~~~~~~~~~~~~~~~~~~~~分割线~~~~~~~~~~~~~~~~~~~~满150个赞,更新第三个经历。在那MALL工作期间我认识了一个人,也就是我的初恋,她让我这个屌丝见识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我拍马都赶不上的世界。博士后的爸爸,教授的妈妈。而她,研究生。八个月后,我被甩了。
工作上我也没续约,失业了,后来,我沉寂了,毫无斗气,但是家里的人要养活,我自己也要吃饭,于是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投靠亲戚。一间服装店,一间专供工厂的小伙子小女生买衣服的服装大排档。早上9点开门,晚上12点关门,中午2个小时休息,一个月休息一天。我负责全间店(大概200平方)的陈列,人员排班。我那时切断了所有外界联系,QQ,手机。我也不清楚我为什么心甘情愿。我也不知道我下一步要怎么走。顺便提一下:月薪1500,包吃住。后来,我遇见了我的第二任。她在外地城市,我跟她QQ联系,每次都利用我那个亲戚老板看不到的间隙拿着我的NGAGE-QD跟她发信息。有天她告诉我,可以尝试帮一些企业招兼职,后来我去尝试了。她给我买了台电脑,我放在店铺的仓库那里。上各类网站找企业需求,她利用工作空隙(她在工厂做HR)帮我打电话给客户。在那个亲戚的店铺待了半年后,那时春节,我21岁了。我辞职了。全职做帮企业找兼职的工作,成立了个工作室。后来有次她给A公司一个项目经理打电话,介绍兼职,我去给那个兼职团队做组长。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成了那个经理的实习生,一个月大概四五场展会,直到后来,他工作越来越多,我开始拿着他的名片,代表他,去各地参加展会。有一天,我帮他接待了一个从总部来的领导,我不知道是谁,我只是在做本质工作。领导拍拍我的肩膀说:XX一直跟我提起你,你6月份来总部协助搞一个会议吧,于是,我正式介入了他们的内部工作中。同月,接到A公司HR电话,去总部办理入职。~~~~~~~~~~~~~~~~~~~~~~~~~~~~~~~~~~~~~~~~~~~分割线~~~~~~~~~~~~~~~~~~~~满200赞,更新第四经历。入职A公司后,我直接被分配进了某发展部,团队都常驻各地的同事,我的直接领导就是那个经理,直到现在,还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个部门的工作其实就是按照总部的方针去运转的,需要跟政府打交道时,就全部走政府洽谈,发约见函吖,各种跪舔,当然,某些二三线城市的政府是反过来跪舔我们跟他们合作。比如跟某些商协会合作,发展某些专项活动等等,我们发挥了集团要求的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往往一个几百万的项目,就2-3个人在做。。当然,部门里的BD还是牛逼的,渠道帮我们搭好好,我们这些PM就屁颠颠的各种捡现成。在那里混到了11年底。期间无数次各类项目干了个遍。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我的老板,他都能协调得很好,他很多次跟我说,我做事非常OK,就是价值观跟集团不是很搭配。。因为按照我的性格,起码一大堆同事会被我气死。最后,A公司那年底出了大事,CEO引咎辞职,然后总部改变运营方针,部门裁撤,最后,总部给了两条路我走:1.回总部华东(我跟老板BASE华南区),2.N+1 GOODBYE。很明显,我选2.~~~~~~~~~~~~~~~~~~~~~~~~~~~~~~~~~~~~~~~~~~~分割线~~~~~~~~~~~~~~~~~~~~满250赞,更新第五经历。蜕变阶段1从A公司辞职回自己的根据地后,介于之前在A公司长期负责的项目,觉得某行业的发展跟信息化一直不成比例,于是,经过2个月的拉帮结派,找了一个技术,还有几个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股权纠纷伏笔)。简单描述下我创业的方式,2012年的数据是全中国同类服务的公司不超过10家,我所在的城市(超一线)也就我一家。当初所投的20万烧光的时候,去参加了一个创业大赛,苦逼的闯关到最后,拿了个奖,投身进入了资本的怀抱。期间团队的技术等其他同事均没有上场过,就我一个人独自上场。我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上去讲的,总而言之是七分真三分假。特别感谢那个时候的伙伴们,虽然现在都已经不再一起拼搏,起码他们教会我,人其实可以下三滥到无极限的。接受资本后,我深深感到自己学历不够带来的困扰,我偷偷去报了个专科本科连修的远程教育,去年底拿到了,也算是一个从未进入大学校园但又是一个货真价实本科生的人。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我更多的一种感悟就是人之所以能够做等多的事,不是因为他见得多,而是他看得远。简单来说就是你站得高了,看的就远了。~~~~~~~~~~~~~~~~~~~~~~~~~~~~~~~~~~~~~~~~~~~分割线~~~~~~~~~~~~~~~~~~~~比完赛后,融资后,股东全部散了,原因呢,无非就是能共苦,不能同甘。很讽刺,也很现实,细节流程我不多讲,我只说最终总结的道理就是:做生意,别跟朋友,兄弟,亲人,因为人贱起来,保证让你毁掉三观。所有涉及钱财的事,麻烦一定一定要签协议。
我重新招来人,产品外包了出去,因为我自己就是产品的设计师,我不能说我是产品经理,起码我是最贴近用户的,而我,靠我在某a公司的人脉引荐,我成功让客户几个主事的人给了机会我进行展示我的项目,注意:是展示。我没有抱着一颗要卖他们东西的想法去做的展示。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了解,平时他们在使用的产品,其实可以更好。就这样,2013年,公司销售额是80+w,实际营业的时间只有半年多。2014年,一个转折,我参加的那个大赛提出让我们帮其设计一套信息化的方案,包括我在内的几个同事通宵两个晚上。厚厚的一本信息化改革方案给到了组委会。一周后,他们给了一个广告公司做,那个广告公司平时接以下业务:海报印刷,展览设计,展位搭建,品牌设计,会议举办等等。。因为这事,我的投资方,最大的人物出面交涉,后来,我得到了该组委会二把手的致歉电话,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不过他们给了我新一届大赛上台演讲的机会(我还拿了600块的出场费:))。上电台宣传的机会。报纸采访的机会。比赛场地永久海报的机会。。。好吧,就这样,我秉着一个“有人不用过期作废”的原则,最大化的去传达我们的产品理念。并且让客户知道他们的思想早就很low了。2014年的业绩是2013年的五倍。2015年估值2kw其中客户包括:省级的,就是xx省长,xx市长。。全国规模最大的xx会~等等。。都说了一些好的,说说不好的吧。1.年轻。由于我做的产品,都是需要跟各政企事业打交道的。体量最小的也是一个几百号人的公司,不然还真用不起我们的产品。所以他们都统一认为我太嫩了,估计产品不咋地。嗯,嫩。别人都努力弄年轻,我是弄老点,别提什么年轻才好,有实力才管用。那我这么说吧:一个人连外表都看不过去,那还真没人有兴趣了解你的内心。2.性格。我是圈子内出了名的骨子硬,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活。我们有个甲方。因为我的一点失误,好吧,我们的失误。产生了对他们的完全没有影响(钱,事,物)的结果。然而对方就是咬着不放。老子赔!!!看你还敢说老子啥。。于是,又惹恼了一个甲方。据说今年的项目还不准备让我知道已经开始招标了,其实我已经广而告之,已经做好了搅屎棍的角色了。我偏不让你安排的公司上。3.人事。我出了名的老好人,结果同事,都是一班小朋友,沿海城市的人就是这样,衣食无忧。率性而为,再加上我们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对每个人的独立能力要求很高,结果我教,教,教。。。最后我发现事情都是我在做。他们一直在学。不是我忒牛逼。只是他们被我宠坏了。别跟我说什么严厉点,我朋友都告诉我。xx,你要求太高了,别伤着了自己。没几个人能像你这样横跨太平洋来转行。这事给我一个教训:宁愿花高价请1个牛人,也别花低价请10个庸人。因为庸人只能自扰。4。机会。我记得不知道哪年的旮旯听到别人对我说了这么句话:实力是根本,运气是关键。我笃信这句话。我一直认为我的运气非常好,好到让我诚惶诚恐。于是有了我拼命学习各种技能的动力。我这么评价我自己,这样的我,才是最危险的,因为我今时今日所处位置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个人的能力,如果我不跟上。我迟早一天全部崩塌。各位创业者们,初入社会的同学们。一个人要有发散性的思维,不停下的学习动力,永远对外界保持乐观的态度,你才能够活得很好。~~~~~~~~~~~~~~~~心情好来更~~~~~~~~~~~~~~~~~~
Archer Lee:
前红塔董事长 褚时健原标题:“烟王”褚时健种橙:闲不住和不甘心如果不是被媒体曝出褚时健在云南山中种橙的消息,人们或许都快要忘记这位曾经轰动一时的老人。与他的名字一同被回忆起来的,还有“红塔山”、“烟草大王”、“贪污公款”和“争议”等等字眼。但他用“橙王”和“褚橙”刷新了人们的记忆。种橙10年,这位已经鲜少接受媒体采访的85岁老人在他一手创立的果园中,与本报记者分享了他现在的生活,也谈起了曾经的人生。“今年估计10月下旬就能收了,比往年早,叫市场准备吧。”9月初的一天下午,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嘎洒镇的一座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褚时健站在自己的果园里,一边看树上挂满的果子,一边吩咐身边的管理人员。此时的褚时健,头戴一顶遮阳草帽,身穿一件白色圆领衫和黑色长裤,脚踩一双运动鞋,肤色黝黑的他有着这个年纪难得的好气色。他说起话来三句不离橙子。种橙缘起:闲不住和不甘心没人料到,曾经风光一时又饱受争议的财经人物——褚时健,从“烟王”的塔尖跌落,却在“橙王”的山头重新站稳脚跟。2002年,原红塔山集团董事长、因贪污入狱被判无期徒刑的褚时健在减刑至17年后,因被检出患有严重糖尿病而保外就医。此后,他在云南哀牢山下承包了2000余亩果园,种起了冰糖橙。广州日报:你可以颐养天年,却在家和果园之间奔波?褚时健:我性格的养成,不管逆境顺境,都要有事做,日子才好打发。一旦开始做了,做得不好也不甘心。广州日报:为什么想到要种橙子?褚时健:开始我们受的启发是美国的新奇士,新奇士在我们国家卖价很高。我们就想,水果行业将来的竞争会很激烈,如果没有品质特色就不行。广州日报:那“褚橙”的品质特色是什么?凭什么高价?褚时健:我们的果子在成熟的时候,和别人的味道不同。我们管理得细,好果子是要有条件的,从空气、水和土壤都要讲究。我们这边附近都没有烟囱,空气是最优的。我们的水是从哀牢山上引来的山泉水,不会受地表水污染。而这个海拔的土壤也很肥厚,很适合种橙。广州日报:怎么实现?褚时健:这3年云南很干旱,但我们的水能满足果树需要,这需要提前储备三四十万立方米的水,够用100天。广州日报:你投入多少做这些基础建设?褚时健:从哀牢山引水,一条水管一百七八十万,我们架了5条管道,普通农户不可能承担。当时启动时,资金还是很困难,我只有一百多万块钱,只能向朋友借。他们没有一个不借的,我说赔不起咋整?他们就说,你是稳稳当当的,没有把握不会向人借钱。所以借了三四年,现在全部还清了。广州日报:果园规模多大?褚时健:现在果园一共有2800亩,我们分成4个作业站,一个作业站管理30多户人家,目前有115户人家,一户两个劳动力。一户人家管着2500株果树,他们是相对稳定的合同工。负责管理的是26个人,以技术为主的队伍。农户们很愿意到我这里来,他们做得好一年有六七万,一个人月收入有两千多元。广州日报:果园现在的收益怎样?褚时健:我们一年的销售额是六千多万,成本扣掉三分之二,还有两千多万。我们最初的投资是一千多万,现在资产有一个多亿了。赚的钱很多都投入到水利建设,今年我们用四千多万来建冷库,可储备五千吨。广州日报:那你自己拿多少,有工资吗?褚时健:我一个月拿6000块工资,也花不完。“烟王”记忆:“入狱反而心情轻松了”在种橙的新闻曝光后,褚时健重回公众视野。人们想起了这位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在他的领导下,名不见经传的玉溪卷烟厂被一手打造成红塔集团——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大型烟草企业。1998年,红塔集团利税200亿元人民币,接近云南全省财政收入的一半。“红塔山”品牌价值经评估高达386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大品牌。褚时健回忆道,那是最好的时候。广州日报:你种橙的思路和做烟草的思路一致吗?褚时健:当时烟草很难整,烟草公司和烟厂是分开的。我们把上百万亩的烟田给烟厂管理。给农民提供肥料补贴,解决水利和交通问题。这样首先我们的烟草品质上来了。记得1985年左右,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广东,流行穿的确良衣服,胸前口袋装一包烟,都是装美国烟。那个时候我们想,为什么中国烟就没有这个身价?后来我们把原料做好了,我们的烟草品质上来了,用了五六年时间把口袋里的烟换成了红塔山烟。广州日报:你现在还在做一些烟草方面的工作吗?褚时健:不管了。找到我还烦。我搞烟草18年了,烟草的朋友很多。熟人呢,坐着随便聊聊,看看这个烟有什么缺点,其他的事情都不管了。广州日报:资金过剩之后怎么解决?褚时健:我们就去搞水、电、交通。这一定是未来中国市场紧缺的,但是投资的时间太长。澜沧江梯级电站,就是我们投资的,现在电站赚钱了不得,电不愁销售。可以负责任地说,用少量的投资做更多的事情,认认真真为国家着想才行。广州日报:你觉得自己对行业的贡献是什么?褚时健:贡献不讲了。我们能宽慰一点的是,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在云南尤其是玉溪地区,问一个农民,不管有没有见过我,不管熟不熟,都认得我这个老头。那几年不光我们国家好了,农民也好了。烟种好了,国家拿大头,我们拿小头。广州日报:有人说,因为你的威信非常高,就有点像传统的封建大家长式的管理。褚时健:那时候也没有现代管理模式,中国刚刚发展,碰到的问题都是没有见过的,所以只能碰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直到90年代中,才把新的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广州日报:有人说在最巅峰的时候入狱的你是一下子从天堂掉入地狱?褚时健:其实那时候我反而放松了。我清楚自己做的事,最后的判罚不是我的事。功过让后人评去,让社会评去。广州日报:出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走了之?褚时健:当时很容易走,但我没想过。我女儿被抓时,我在美国。很多朋友劝我不要回去,我说不回去更说不清楚了,而且我一家人都在中国。我们这代人跟现在的人不同,还是觉得,在外国精神上不痛快。我知道,有些人拿了国家很多钱,在外面其实并不痛快。晚年安慰:太多坎坷家庭从未解散对褚时健来说,他的“落马”并非不可忍受,真正击中他的,是相爱的发妻入狱4年,疼爱的女儿在狱中自杀。他说他们这一代人家庭观念很重,正是因为家人,出事的时候他从未想过逃跑。广州日报:当时你的调查最早是因为你老伴批发烟而开始的,你有怪过她吗?褚时健:这种事不能怪她,所有的企业都有这种事。他们来搞这些事情,照常纳税。那个时候社会管理没有现在规范。成千上万的人都做。广州日报:你出来之后,你老伴说要做一件不拜托人不求人的事情,最终选择种橙子,你老伴对你有多大影响?褚时健:我说我们要做事,不要求人。我们虽然很多争吵,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是一致的。我们的坎坷太多了,但是没有把我们的家庭拆散,我们是真正的感情。她不错,她没有提出离婚。以前我被划成“右派”在农场改造的时候,她停薪留职了,只能在昆明待着,只有几百块钱。钱花光了没有办法,只能织毛衣赚钱,结果一根手指都断了。我们在农场的时候,一天工资4毛钱,她就去养猪赚钱,那样的日子她也愿意过,愿意跟我待在一起。退而无休的一天9月1日,星期六。早晨7点半,褚时健从位于玉溪市大营子街的家中出发,坐车前往果园。近十时,车子到达热闹的新平县嘎洒镇,再沿着环山公路一路向山上开,不多久,就开始见到整片的橙树林,百米左右就会经过一户看管果林的人家。车子开到半山腰的一幢二层楼房前停了下来,这里是果园的指挥中心,门前对着一个水塘。下午3时,太阳有些猛烈,褚时健坐车去逛果园。到达一个作业站,作业长小王见到他,就搬了椅子让他坐在树荫下。坐下后,褚时健给小王布置任务,把肥料的结构成分算一算,晚上叫上某某和某某某去指挥中心开会。肥料的事情说了近二十分钟。小王开始汇报目前自己这边果子的长势,“走,去看看。”褚时健站起来,走近林中,这个捏一捏,那个捏一捏,小王剪下其中一个快要成熟的橙子递给褚时健。他一接过来,剥开就招呼身边的人一起吃:“要尝,尝是考察问题。”橙子虽是青色,吃起来不酸。吃过饭,褚时健的椅子被搬到了水塘边,三两员工在旁一起聊天。一说话,褚时健就要点烟,就这样坐了一个小时,褚时健一声令下:“走,开会。”一二十个员工跟随褚时健进入会议室,像他每次过来一样。11时,会议结束。褚时健走到厨房,找出几种挂面摆在台面上。他看着挂面计算明早的早饭够不够7个人吃。电砂锅中热了一锅排骨汤,他说:“这汤煮一夜,明早起来味道就很好了。”他计算好早饭就去睡了,明天他还要跟玉溪来的人讨论果园土地续租30年的事情……褚时健其人:1979年,51岁的褚时健被任命为玉溪卷烟厂厂长,这是一位到了烟厂才开始抽烟的厂长。那时候的玉溪卷烟厂与云南上千家小烟厂并无二致,固定资产仅一千万元左右。1995年,玉溪卷烟厂改制为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将褚时健的人生带到了顶峰。烟厂的年税利从0.97亿飙升到206亿,1998年名列中国税利第二(第一为大庆石油),玉溪卷烟厂曾被称为“印钞工厂”,红塔集团也发展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企业。从1995年到2001年,“红塔山”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称号,1997年,“红塔山”的无形资产为353亿元,在中国所有品牌中位居榜首。伴随着事业的飞升,褚时健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和“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并被授予中国企业家的最高奖“金球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位改革风云人物之一,他因此被称为“中国烟草大王”,他在红塔集团时带的三个徒弟,现在已是红河烟厂、曲靖烟厂、云南中烟集团的掌门人。在中国烟草行业,褚时健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一封举报信将褚时健拉下了马,指控其贪污受贿。1995年2月,中央纪委信访室接到举报信,信中阐述了三门峡市烟草分公司某人勾结洛阳水泥厂驻洛办事处临时工林政志,向云南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行贿的事实。林政志供认了他先后5次从玉溪卷烟厂套购8000多件卷烟、牟取暴利的事实,并交代他多次给褚时健的妻子马静芬、妻妹马静芳、妻弟马建华等人送钱送物90余万元。日,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减刑至17年。2002年,因严重糖尿病,办理保外就医。同年,褚时健开始种橙,他选择了年轻时劳动改造的地方建立果园,距他居住的大营子街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据他自己说,这里“人熟事熟”,而且“年岁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在外面跑不动了。家里来的人太多,自己烦不得,每半个月就来果园一次,清静。”(来源:广州日报)
记住这个男人吧!李宁,中国著名男子体操运动员。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先后摘取十四项世界冠军,赢得一百多枚金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是中国单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88年奥运会失利后李宁受到全国舆论和人民多大的打击和侮辱!报纸上引用一些人的言论,说体操亡子该上吊等等,之后不久当时只有25岁的李宁选择了退役!可是传奇却没有结束,退役后的李宁以其姓名命名创立了“李宁”运动品牌,改做体育用品,如今市值过百亿。还有人比他转型更成功吗?
warfalcon:
乞丐-色情画作家-小工-士兵-党魁-犯人-作者-总理-元首兼帝国总理-轴心国领袖-人类公敌阿道夫·希特勒还有: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很早前制作了一个相关的思维导图,分享一下莱奥纳多●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还有一些没有包含在内,看看:还有特斯拉,
摇滚死兔子:
我爸妈我妈以前是宾馆的电话接线员公司改革企业解体转去做安利发现被骗之后去庙会创业卖过裤子 卖过菠萝饭和我爸参加过北京市的某个青年各场比赛最后一分工作是电影院统计员(就是数来了多少人)学过各种画 彩粉/写意山水/工笔人物/工笔花鸟/油画 直到眼睛花掉 她大半辈子都在画 其实画师才是她的真正职业 但不是为了钱 只是热爱我爸以前是市政集团的文案因为市政改组后不爱拍领导马屁毅然离开市政跟我姐夫一起创过业做服装自有品牌零售店的店长最后一份工作是物业经理热爱唱歌 喜欢美声 参加某工人合唱团排练至今 算算唱了小半辈子 歌唱家才是他真正的职业他们俩这辈子的月薪没有超过过4000块但是他们很幸福我很羡慕他们,毕竟这个年代,为了自己理想而放弃金钱的生活最奢侈。
卖过蔬菜、水果、猪肉、家电、婴儿用品,办过晚会,做过广告,做过销售,搞过传媒公关,混过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做过外贸、物流、供应链、报关、清关……2013 年第 n 次转行,某国资建发公司。主要做房地产开发和市政建设和维护。挺好玩的。
写《此间的少年》和《龙族》的那个江南,没记错的话以前是北大学化学后又留学美国的?结果回国当了小说家。还有一个是听老师说的,南大化学系的博士,因为热爱昆曲,放弃专业去昆剧院工作了。(←这一条不确定,这位老师或未成为全职昆剧人,具体见评论。感谢 提醒)
我16岁开始在修理厂修汽车19岁到机关20岁做到全系统最年轻的收费站分站长24岁请假到广东打工28岁从IT上市公司辞职出来自己做代理29岁买了个煤矿自己经营30岁破产31岁回到广东 依然IT公司33岁通过猎头到传统建材行业36岁开始读软件工程硕士我觉得我转行很大。当然 我还有个结拜兄弟 他的转行也比较大16、7岁读技校18、9岁机械厂里开车床20来岁广东工厂打工然后书店当营业员然后跟着朋友做书商混出版然后到CCTV新闻频道然后出来到网络媒体然后再到传统媒体做编委
虽然我知道达芬奇才是综合最强的,但是如果稍微考虑一下偶像级人物的外表的话,还是女神海蒂·拉玛比较强。生于日,卒于日。曾在30年代初,10几岁的她因为惊人的美丽被一位美国导演发掘,从此便踏入好莱坞。作为出身显赫与各国军方高层私交甚好的好莱坞巨星,曾被誉为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她同时有另一项宝贵财富—“Spread Spectrum:扩频技术”—为当今大热的通信技术LAN 和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永远留给并且造福于后人。如果你用过平面设计软件Corel Draw的话,当年的8.0和9.0的启动封面那个美女就是她了。
我爸的同学,国内研究生到国外读博士一直学的经济,后来在国外实在找不到工作,想起了家里的祖传中医,为了能开诊所,又去读医学院,现在当医生更新:看了这么多,居然都没有提数卷瞎编阿姨刘仲敬由法医转历史博士兼“业余翻译”的经历么?
我老爹。他在体校长大 ,学武术,并拿了省运会棍术金牌,由于我奶奶身高限制没有继续被挑到省队训练(挑运动员好像会查几代人身高判断运动员未来发展什么的,太低了就不行)。那时候刚刚恢复高考,我奶奶就让他回来考大学……然后居然考上了!在大学学了物理专业,现在是物理特级教师~(以至于几十岁了,遇见以前的老同学问起工作单位,说在学校工作,他们都会说“哦,原来你去做体育老师了啊”)┏ (^ω^)=?-----------------------------------------------------------------------------------有人赞同很开心,再补我奇葩的姑姑。她也练武,是省运会的推手金牌,同样的原因没有继续去省队。不过她没我爹那么好命可以考大学,因为那时候还没恢复高考。回来自学日语(不过抗战时我爷爷还小,跟着日本人老师上了很多年学所以他日语很流利,能帮助我姑姑),考了一级做了日语老师。我爹给我过一个讲传奇故事:当年日语考试不严格,大家都带着书可以查可以抄,她就不带。到了考场上考官说要不要给你一本书?她断然拒绝。成绩出来她还是最高分……后来继续自学书法,办了几年书法班,兼职写对联什么的~老一辈的人生都很奇特,就不提爷爷坎坷人生包括:打仗、捡垃圾、卖冰棍、饭店服务员、拉货的劳工、劳改犯、图书馆管理员、地理老师、历史老师、美术老师、文工团的、画彩车、印刷广告、开画室、卖对联……-----------------------------------------------------------------------------------上了高中都不知道一元一次方程是什么还考上大学学物理的爸爸;每次都是从零开始自学而且总能学成的姑姑;总是面对求生困难但还是健健康康活到现在的爷爷;……曾经听说一个亿万富翁的老太太,因为经济问题入狱死刑,后来变成死缓,然后出狱,在70+高龄又成为忆万富翁。每次在我人生绝望的时候,他们都会无言地给我动力。我面前困难所带来的痛苦和他们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努力开拓人生百年的无限可能~!
作家去开CRC,还成为国内第一人。反伪斗士去做五毛行业可能差的不大,但是让人从敬佩到恶心的转变绝对是最大的。~~~~~~~~~~~~~~~~~~~~~~~~~~~~~~~~~~~~~~~~~~~~~~~~~~~~~~~~~~~~~~~~~~~~~~~~补充一下一个猛人:1328 年-1344 年放牛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 年-1368 年造反(这个猛)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他就是朱元璋。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从图书管理员到国家主席→_→
从生物学博士生,到拖延症咨询师。这是我亲眼见过的跨度最大的转行,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就目前所知,应该是国内第一个全职的拖延症咨询师吧。以下是我详细的转行经历:2008年,在北京某所著名高校进化生态学专业攻读博士的我,因为拖延而错过了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心情懊恼之中,我在豆瓣网看到了“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顿感中枪,于是毫不拖延地加入了。当时“拖延症”这个词还没开始流行,小组里人很少,我跟仅有的成员们一起,控诉着“拖延症”造成的恶果。就这样,我成了第一批使用这个网络名词的网友之一。或许是因为大家都“拖延”,也包括组长,这个小组没人管。于是我自告奋勇当了管理员。因为看到有一叫“完美是个梦”的成员,在国外找心理医生咨询拖延症了,写了一篇好帖子。当上管理员也好给那位组友的帖子置顶。我跟“完美是个梦”商量了一下,提供置顶,她连载每次见心理医生的经过,我则买到心理医生推荐的那本书的中文版(就是东方出版社的《战胜拖拉》),开帖连载笔记。没想到两个帖子都火了,尤其是她见心理医生的那个。在当时的豆瓣就已回帖过千,更被许多网友转到天涯论坛、校内网(后改称“人人网”)、开心网。微博?那时候还没微博。当然,更没有微信和知乎了。于是一不小心,“拖延症”这个词火起来了。无数人开始关注,并对号入座。2009年,我发现自己莫名地无法坚持在实验室里的工作。兴趣和动力似乎都跑光了,在学业上的拖延日益严重。生物专业就业难的现状也日渐清晰和紧迫。每天没有成就感,有一段时间濒临抑郁。我曾怀疑,是不是总想着“拖延症”,会让人更严重?干脆不想行不行?试了半年多,发现反而愈发严重。后来,我看到有劝人“无视”拖延的说法,一律反驳。这时候,我还不知道拖延跟天赋、优势乃至职业生涯的关系,更不会知道后来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2010年,我在继续探究自己拖延原因时,发现了ADHD(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现象。这是拖延的常见成因之一,属于一种遗传性人格特质(人口比例约4%),缺点是注意力持续短、容易走神、容易拖延,优点是创造力强、在感兴趣的方面充满才能等。在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说服自己跑到了著名的“神经病医院”——北大六院,确诊了ADHD。突然觉得豁然开朗,重新认识了自己,于是我写了连载长帖发到豆瓣。后来有一大批人去把北大六院刷了。据说六院那个科室的领导从此记住了我。《拖延心理学》出版了。这本书写得很全面。我看了以后觉得胜算倍增,于是带着一股没道理的信心,发了一篇鸡血上脑的动员帖,成功地纠集到了一小撮组员,办了一轮读书会。就这么一帮老拖,居然坚持下来了。读书会居然持续了9期,而且是在北京一个叫“九朝会”的高端中式会所,据说《拖延心理学》的出版方都曾应邀参加,被豪华的场地震惊了。当然,后来我们再也没用到过那么好的场地。我会告诉你吗?读书会让大家熟络起来,于是大家组建了一个“战拖会”,全称“战拖心理成长会”。互帮互助,战胜拖延。然后我就开始了白天睡大觉晚上建网站的日子,一下子就持续半年。我发现,不管怎么调整,给战拖会建网站(以及改网站)这件事,都会让我雷打不动地进入美洲作息时间,昼夜颠倒。——那就颠倒吧,干脆认了。组织活动、建网站、“久病成医”于是接受采访、翻译《终结拖延症》等书……历经这样一番折腾,我似乎找到了自己不拖延的事情。而且,或许不用担心“博士毕业后找不着工作”了,我觉得至少可以去出版社(画外音:后来才知道,纸质出版几乎成了最不赚钱的行业)。可相比之下,学业显得更不可爱了。干脆休学。2010年底,我超前提出“真性拖延”的定义:后果消极且无必要的推迟。两三年后,加拿大心理学教授蒂莫西·皮切尔也对拖延行为做出了独立的划定。惊人地类似。我后来猜测,这老爷子或许的确是个实事求是、自己真的对付过拖延的心理学家,否则确实很难提出这种有操作性的定义来。2011年底,“战拖会”这边有了一些成绩,帮到许多人解决了拖延问题,比如完成了学业,写完了论文。但很不幸,不包括我。到2012年春节期间,我在家,父母发现了我很久不去实验室,瞎折腾什么会。极为不满。当然他们除了不满,第一反应其实是担心——在确定这个会不是传销组织后,他们的担心解除了,但仍然勒令我:回北京以后赶紧回去继续学业。我本不情愿,但此时的战拖会也确实进入了瓶颈期,虽然能帮到一些成员,但尚无收入来源,相反,每年服务器还得贴进去两千块钱。用后来的话说,“他们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法反驳”。面对这个包亏不赚的不争气生意,我想了想,只好先答应了父母。这是几年以来,我最接近于要放弃这份事业的时候。同时,我每次晚饭后,在腹部右侧觉得隐约作痛。当然不会是怀孕。作为纯爷们,应该没那功能。上网查了一下,大惊:这有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表现。再查,什么癌症年轻化。再查,什么“肝癌是癌中之癌”,一般发现后也就三五个月的日子了什么的。我仿佛看到一个大夫,一个“电击治网瘾杨叔”般的大夫,咧着嘴巴虚情假意地拍我肩膀,安慰我说:“年轻人别难过,想吃点啥就吃点啥,想去哪儿看看就去哪儿看看吧……”按理说不至于啊,是的,如果换做今天,我也不会被这种网上查到的信息吓坏,不会那么大惊小怪。可是想到之前曾有长期作息不规律,还有经常在外边吃饭,或许吃了大量地沟油什么的……不敢跟父母说,不敢跟任何人说,一回北京就去医院查。最心惊肉跳的那几天里,我曾把QQ签名改成:“此番若无虞,余生当只从重要之事。”最心惊肉跳的十几分钟,我站在医院长队里,等着取检查结果。此情此景,突然想起乔帮主斯坦福演讲,乔布斯提到自己第一次患胰腺癌的经历。手机上网,搜到那篇文章重看。心情复杂。也突然领悟:“临死前如果要评选谁是最拖延的人,一定是那些拖着不肯做自己的人。他们活得最不值了。”最大的拖延,是拖着不做自己。各项检查结果出来,哭笑不得。肝脏无比健康。包括乙肝检查什么的,以前的疫苗还好好地起着作用。再查别的,也没查出什么来。大夫只好推测:平时太累吧,注意休息。这让我想起以前某位室友,跟我一起住在北京海淀区,头痛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半天也确定不了原因,最后结论是“海淀综合症”。方法也是注意休息。还有万能的热水什么的。这次虽算是大惊小怪,不过毕竟是对身体有所亏欠,才生疑虑。于是注意起来。另外,知道最大的拖延是什么以后,原先答应父母的,就变成了阳奉阴违。不过心里仍然不是个滋味。这时救星来了。通过果壳网的一场演讲,我认识了一位电视编导。编导在春节后没多久就联系我,问有没有兴趣参加他们的节目,大牌主持人杨澜的节目。我问她什么节目,她一字一顿地告诉我:“《天下女人》。”好吧,虽然是这么个名字,但这一期节目的确是拖延症专题的。而且根据编导说法,这个节目经常“也有男嘉宾,都是大明星儿”。好!大明星儿!那我就参加这个“女人”的节目,权当是绿叶吧,给战拖会里的两个女孩子作陪衬好了。战拖会里有两位元老级女成员,一位是“我要好起来”,一位是“喵喵猫”。我跟她们一起,去北京魏公村国图对面的演播室录节目。节目里我也没说多少,大部分还被剪辑了,因为说到了拖延背后的哲学原理,估计编导心想,谁能听懂你说哲学啊。 (做客《天下女人》。左一杨澜,左二我本人,左三左四分别是战拖会成员“喵喵猫”和“我要好起来”,右一右二是另两位主持人)节目在湖南卫视播出,应该是有不小的收视量。而最意外的则是,父母看过这期节目,对我所做事情的态度有所缓和。似乎是觉得这件事或许有点前途。原来他们宁可相信没见过面的杨澜,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啊。一度觉得难过。其实现在对此释然,也更能理解了——父母那辈人,理解不了网络,但能理解电视。信任不了网络,但能信任电视。我决定加把劲。2012年夏天,开始做收费的分享活动,讲课什么的。在之后的一两年里,这方面的收入都不足以抵消生活支出。有位朋友开设恋爱方面的培训课程,邀请我参与讲一部分,我于是加入。因为我的本专业“进化生物学”,正好就是这个课程当中的“走近科学”模块——从进化角度解读男女两性思维差异。讲课少不了举案例。于是可以预测,许多年后的某一天,我的女神对此耿耿于怀,据此认为我恋爱经历太多,不靠谱。然后我得花很久才能哄好。于是在那时候,我会想起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还会想起日本有位苍老师说的:“我在镜头前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2013年底,面临30岁。许多不顺的事情同时袭来:房东不再继续租给我房子、母亲遭遇交通意外(幸无大碍)、被女神始乱终弃、重感冒高烧、签下不太满意的租房合同、被旧合租室友误解……冬天时节,北京全城雾霾,又极度寒冷,很少出门。为了课程升级,几个月没讲新课了,室友经常出差,一个外向性格的人,就这样长时间碰不到可以交流的人类。空前的孤独感袭来,《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尼克在书末的幻灭感受,涌上心头。想起快要到来的春节,回去免不了又要被人问来问去。而早年那些阿猫阿狗们,现在个个都跑自己前头了。很不爽。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可为什么过得还是如此吃力如此狼狈?或许是兼职把时间精力都牵扯掉了,或许就是因为我最该投入时间的事业,却得不到推进。我想起闹着上头条的汪峰老师,他有句歌词是这么唱的:“时光流走了,而我依然在这儿。我已陷入深深的漩涡。”像漩涡,又像陷阱。你孤身一人掉入陷阱,用力呼救,却没人听见。于是做出了一个壮士断腕的决定:辞掉各种兼职。全力研发和迭代战拖课程。在生存并无保证的情况下。30岁这年赌一把。如果真的年底还养活不了自己,那就认怂,乖乖去找份工作。2014年2月份,生日那天,叫了一群小伙伴聚会。看着小伙伴,想着这一年,问自己有没有把握。答案是:没有。没想到,成了。全力推进以后,没多久,就推出了新版课程;没多久,就尝试了网络版;没多久,“新战拖主义”框架成型;没多久,课程的作业跟踪方式有新的突破;没多久,从新读到的书中得到了惊人的启发;没多久,战拖成功的“临床标准”也破壳而出。学到了新的授课模式,保证了练习完成度,现在,课程实行“不满意全额退款”的承诺。拼图一块一块堆积,终于凑齐。人数和单价在提升,超过支出了。然后继续升高。2014年底,三十岁的我,曾经一度毫无信心的我,用亲身经历验证了一个事实:一个人是可以通过做这件尚无先例的事情——全职帮别人解决拖延症,来养活自己的。年底的收入情况,是比一般上班族高出两三倍。后来父母和我都一致同意:还好没上班。(这样写得,好像在黑他们似的,其实他们在别的事情上,从小都非常开明,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像我当初填志愿选专业,也都没有干涉我。这次一度阻挡,可能是他们真的着急了)现在呢?现在,我在北京朝阳区东边,租个了商住两用房,开了一间“战拖工作室”。“北京战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正在注册当中。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全职的“拖延症咨询师”,参考这道问题的回答:现在,从豆瓣小组到战拖会,活跃的历代成员们,跟几位受邀的时间管理/心理专家们,合写了一本文集书,叫《挑战拖延症》。在我为生存苦苦挣扎期间,没能足够关心她,她却像是荒地里的一株坚强的花朵,悄无声息地出版面世了。要格外感谢这本书的编辑赵娟和黄一川:(新书,欢迎支持:)现在,我正在招聘一位全职的助理。我希望招到一位有足够的主动精神、用心、负责的助理,让我可以充分授权,独立完成一切不必由我做的事情。长远来讲,这位助理的角色更接近于“经纪人”,在那个阶段,薪资酬劳和其他回报,必然也会明显高于一般的助理。对付拖延症的“新战拖主义”及其方法论,如果说去年成熟度能到60分,算是及格,现在则已接近80分。至于100分,那是一个永无止境、无限接近的目标,而在可见的将来,我会一直为此努力。如果说这是条无人走过的小路,如果这是件几无可能的事情——至少,我会一直验证,也邀你一起见证。
我知道的一个:本科专业是文学,硕士专业是国际金融;博士专业是物理
Herbert Simon
希尔伯特·西蒙1975年因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贡献而获得计算机科学最高荣誉图灵奖。1978年因对经济决策科学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86年因对行为科学的研究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科学奖章。1988年因对心理学的研究贡献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西蒙一生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科学、、、和科学哲学等多个方向。是现今很多重要学术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如、、决策制定、问题解决、、、复杂系统等。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我原来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我自己不喜欢,也感觉压力大,于是转行开了间宠物店,自己作为一名宠物美容师。虽然有些辛苦,但过得比以前开心。
王姑娘Echo:
转行挣口饭吃容易,但行行做到业内翘楚,你们能做到么?有人能做到:嫌简历太长,一句话总结就是:嫌简历太长,一句话总结就是:
此君任职过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管理、商学类教授/研究员,以及花旗银行副总裁。
看了楼上那么多的回答,确实涨知识。但是有几点小思考:1. 关于褚时健,李宁,邓亚萍等,窃以为这更多的是跨界(比如,邓亚萍又不需要懂开发),当有了一定的钱,人脉,资源等后,跨界是有可能的,当然,人家也是异常优秀并付出努力的。2. 关于提到的各种科学家,木有办法,我个人认为确实是有天才的,只不过貌似大部分不乐意承认,这些人就是用来膜拜的。3. 有评论问是怎么做到的。。这个,我想只能理解为努力+运气。话说,其中的玄机貌似没人会回答。最后,举个普通人的例子:一个学文科的HR,如何跨界当程序猿哪?可以想象的困难如下:1. 时间——如何在圆满完成工作之余,来主动学习编程相关知识,这本身就是个挑战!2..公司内部转,可能还有个机会。外部招聘一般会要求:XX行业,XX年经验。3. 职业沉没成本——作为一名资深HR,如果要转程序猿,貌似很有可能薪水下降。所以转行是还是很难的。
首先要抛弃你在原有的行业里那些固有的思维模式,每一个行业都有每一个行业的特点。要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去接受新的行业,当然最要的是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一旦下定决心转行,就应该有坚定而又决绝的勇气走下去,三步一回头,是难成大事的。
我见过很多改行的人。但我觉得跨度最大的是这位:他一开始写的是这个……但后来他写了这个……为什么这跨度大呢?因为,《治史经验谈》 说:
从哲学入手来讲史学,多半以主观的意念为出发点,很少能努力详征史料,实事求证,只抓住概念推衍发挥,很少能脚踏实地的做工作。 例如汤用彤先生研究中国佛教史,萧公权先生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就是好的例证。不过也因为汤先生为人极踏实,极沉潜,萧先生的秉性也相类似,而且兼学政治学,所以他们两人有那般真实的成就,只见有哲学根柢的好处,不见从哲学入手的毛病,此外似乎就很少有!也许你不会有时间读完Hume的许多著作,但你可以读这本薄薄的小书,小标题写着:The Philosopher as Historian
我一同事,大学学医的,现在是程序员。
说两个我身边的例子吧:其一:12年4月份于合肥某皮划艇俱乐部认识,户外运动专家,广东客家人? 17岁步入社会,现年30左右。听他说小时候是多动症重患,现在是出了名的顽童。给自己的规划是
三年换一个行业(不是换工作哦,是换行业),尽可能的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闲聊中知道的有家具、媒 体、户外等,听说下一步的计划是广告业;?
跨过的这么多行业中,讲的最多的是户外运动。攀岩、扁带、冲浪、皮划艇、潜水、越野长跑...无
攀岩——拿到国家级攀岩教练资格证;
扁带——安徽扁带运动第一人;
皮划艇——创建了安徽最大的一家皮划艇俱乐部;
长跑——某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新疆国际越野拉力赛的前二十名。其二:微博相识?
飞行员出身,80年代毕业于四川绵阳航校的飞行七大队;?
毕业后放弃飞行,转行做实业开了个地产公司(现做投资);?
90年代迷上高尔夫,03年拿下宝马世界杯公开赛上的中国区总冠军;?
后热衷户外旅行,组建汽车俱乐部,率车队骑着挎子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完成人类有史以来三轮
摩托的首次穿越;?
学摄影,受教于全球首位华人哈苏摄影大师谢墨,几年后出师,现在是中国国家地理的特约摄影师。这位老师还有其它多项奇奇怪怪的技能,我也搞不清楚具体在玩些什么就不做介绍了!——干一行像一行!
打拳击的后来成为建筑大师
舞蹈家 金星从男性舞蹈艺术家转行到 女性舞蹈艺术家“真诚面对自己的人生。当命运碰到需要抉择时,要聆听的不是别人的声音,而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诚的声音。”
隔壁工位同事,学法律的,现在在写安卓程序
释迦牟尼。从王子到出家成佛。专业转变反映两个道理:1:人生处处有青山2: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朱元璋以前是放牛的,后来转行当皇帝了
艳子是fightgirl:
看完之后,我表示我想转行了~~~
VrWorking:
太多了。本来是做食品或酒类的,却变成做化工添加剂的;本来是做公仆的,却变成了做大人;本来是城市监督员的,却变成了执法者.......太多了?
兽医--->程序员
2015年施一公院士来校开讲座的时候讲过他学生柴继杰的故事,很励志。柴继杰也确实是一公最自豪的学生。柴继杰清华大学教授,博导,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主要研究领域是结构生物学,在Nature, 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开设课程结构生物学工作经历87.07
大连轻工业学院       学士91.09
丹东鸭绿江造纸厂      助理工程师94.07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硕士97.07
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博士99.08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博士后04.07
普林斯顿大学        博士后09.03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2009.03-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研究领域结构生物学研究兴趣本实验室关注并研究在生物学及药学应用中的重要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主要通过蛋白晶体衍射的方法及一些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阐述这些生物大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我们实验室并不局限于已建立的研究框架,还在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其他研究小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项目。一个正进行的研究方向将关注于组蛋白的共价修饰调控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主要集中于组蛋白甲基化及去甲基化酶催化机理的研究。另外,一些调控蛋白如何特异性识别不同的组蛋白的共价修饰也属于我们的研究范围。我们另外的一个研究的领域是有关病原菌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在植物与动物体中,都编码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NBS-LRR蛋白。这类蛋白对动植物种的免疫反应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么对病原体激活这类蛋白从而引起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了解的还很少。我们正试图通过结构生物学的方法结合生物化学手段重点研究这一问题。--------------------------------------在师从施一公之前,生命科学的研究基础非常薄弱。而今天的柴继杰是清华大学终身教授,今年刚得到德国洪堡基金会的邀请去做冠名访问教授,每年研究经费达150万欧元。柴继杰有今天的成就,施一公说,“他的特点一定不是数学物理强,一定不是IQ高,他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就是有毅力、好胜的性格特点。”施一公还举了一个小事例。柴继杰在去美国之前,每天抽两包烟,到美国后有次说戒烟,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施一公没有看见柴继杰再抽一支烟。 说到这儿,刚才饶毅讲到了我以前的一个博士后柴继杰。我举个例子,其实我在多个场合也说过,我对柴继杰非常满意,柴继杰的训练非常好,将来必定也能做得更好。举个什么例子呢?就是我前年在清华讲课,柴继杰有几个学生来听我讲课。讲完课以后我就跟几个学生聊天。其中有一个学生聊天的时候就评价我讲课的风格和我说话的方式等等。我说我带学生的话包括带博士后,我就希望把我的这种风格传授给我的学生、传授给我的博士后。我说,我觉得柴继杰就已经把我的一些风格基本学到了。这个学生马上加了一句:“施老师。我们柴老师说了,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听这话,我心里很高兴,这的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我觉得如果柴继杰不说这番话,我反而觉得他窝囊。我觉得他有这样的心气儿,我为他自豪!所以,我觉得,你们当中一部分人因为听了我今天下午的漫谈,人生的方向发生了一些改变,将来取得的成就比我大,我就很满足、很高兴。-------------------------------------做诚实的学问正直的人——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施一公姚意克  采访施一公,正是阳春三月。施一公工作的研究院一侧,恰是曾经被朱自清写进美文的荷塘。此时,池水清湛,藕荷未醒,但环绕池塘已是杨柳吐翠,春花含笑,可谓春意浓浓,这让人不由想到水木清华,学养根深,一年年春华秋实,一代代人才辈出。而施一公绝对是清华园里值得一说的人物。我选人才不看天赋  施一公出生于“文革”动乱的年代,父亲给了他一个带有革命意义的名字“一公”,取意“一心为公”。这是那个年代父母寄望于他的最大心愿。  施一公青少年成长于河南的农村。从他的求学简历以及日后取得的学术成就,让人很容易想到他是一个从小就极具天赋的人。  1985年,施一公作为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和河南省赛区的第一名,被保送进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他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1990年赴美国留学;1995年,施一公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他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2001年获该校终身教职,2003年被聘为正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2007年3月,他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在普林斯顿大学,施一公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这些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而因在细胞凋亡和TGF-b信号传导等领域的杰出工作,2003年他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2005年,施一公当选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  有这样的学业成绩和学术成就,怎能不让人夸耀他的聪慧与天赋。但施一公说他不认为人才的成长一定要看天赋,甚至他反感别人用“聪明”这样的词汇赞美他。他说自己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毅力、进取心、不放弃这样的性格与信念的支撑。他还记得自己在河南省驻马店镇小学升初中统一考试取得优秀成绩后,当时所在镇第十小学的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说:“施一公,你将来可一定要为咱们驻马店的父老乡亲争光啊!”就是这句话,让施一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苦与艰难,总能想起老师那双期望的目光,并由此得到震荡心灵的激励。  无论求学时还是以后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施一公一直没有放弃的一项爱好就是长跑和竞走。他说自己喜爱这项运动,就是因为长跑会让你总有一种没有止境、磨练毅力、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进取的感受,这同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一样的。所以,施一公选择自己的研究生,也从不看重你是不是有天赋,而是有没有坚强的毅力和远大的进取心。曾经有两位学生都是这样被他选中的。一位叫柴继杰,毕业于大连轻工学院,学的是造纸专业,毕业后进造纸厂做了几年的助理工程师,年纪比施一公还要大一岁;再一位叫李平渭,曾是西北师范专科学校的大专生,又在西北教了几年书。这两人虽然以后经过艰苦努力,又分别取得博士学位,但在申请施一公博士后的人选中,他们显然都不是科班出身聪颖过人的尖子。可施一公看中的恰恰是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惧环境艰苦,多年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由于基础较弱,这两人在做博士后时也都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努力。但有志者事竟成,如今,柴继杰已经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做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工作。而李平渭也获得了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的助理教授职位。  施一公多次对他的学生说,不要相信什么天赋,你只有自己立志成才,我才可以帮助你,你也一定会成为人才。关键是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志愿。爱国不需要理由  2008年2月,施一公全职回到祖国工作。起因说起来简单得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就在一次回国参加四年一度的生物物理年会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找到他,谈起现在清华很需要他这样的领军人才,试探性地询问他能否考虑全职回到母校工作。施一公把这次谈话看作是祖国对自己的召唤,当天晚上就打电话与大洋彼岸的妻子商量,在得到妻子的支持后,第二天就回复清华的领导同意全职回国工作。  这在施一公看来是个自然而又很简单的决定,但他没想到引起的反响却并不简单。施一公自1990年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后,经过十几年的海外打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在他任职的普林斯顿大学,施一公拥有学校提供的占据一个楼层的500平方米的实验室,每年可有丰厚的科研经费,以及舒适的花园洋房和不菲的年薪收入。难道这都是他要放弃的吗?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一个简单的“爱国”就能解释这一切吗?这一系列的问题砸向施一公。  施一公对于有些人把他的回国工作仅仅看作是某种世俗利益的取舍,他不想做过多的解释。但对于有人从狭隘的猜忌出发,怀疑他的爱国之心,这却让施一公感到十分的心痛。  了解施一公的人都知道,虽然已在海外主流社会生活,但对于蔑视或诋毁中国的任何言论与行动,施一公都不会坐视以待。他曾经在集会上拍案而起与反华势力进行抗辩;他在媒体发表文章驳斥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诬蔑;他为学生讲课,总要穿插一些有关中国的时事讲评,让他们了解事实的真相。而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作为中国人敢于大张旗鼓地谈论爱国,都是需要冒着风险的。施一公就为此受到过威胁,并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妻子对此十分担心,多次劝说他远离这种争议的漩涡。但施一公坦言自己改不了这样的性格。他最欣赏的一句格言就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段时间,虽然身在国外,但他的心却一直紧贴着祖国,所以母校一声召唤,他才能够那样毫不犹豫地返航而归。  回国以后,施一公深切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同于以往地有了一种民族认同感。他说:“在普林斯顿和清华做同样的事,我会觉得在清华开心得多。现在,我每天早晨起来都很激动,觉得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人在有理想的时候,心情总是很愉快的,就觉得特别有劲。”而最让施一公难以理解的是,在国外爱国会受到阻挠,归国后他的爱国举动也有人无端地怀疑,这让他深感失望。他动情地说:“爱国不需要任何理由。作为炎黄子孙不爱自己的祖国才真是不可思议!”施一公在国外接触过很多老华侨,他们可能一生都没有回过中国,但只要中国有事,他们都会群起声援。他也知道很多海外学子,血脉中的爱国情结始终都没有泯灭。只要祖国需要,他们早晚都会回来。施一公大声疾呼:“我们要实行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对于海外人才的爱国之心,我们只能呵护,不能伤害!”               人才一定要有个性  “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这是施一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他为自己学生树立的成才准则。诚实来自于自信,只有心虚的人才会作假。施一公最欣赏的性格就是争强好胜,他认为这就是一个人具有自信心的最好注解。施一公在自己的求学阶段,无论是学业还是运动会上的竞赛,都在学校保持了很多的第一。而来到美国留学后,一次专业课上,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自认发现了一个物理化学中重大的理论突破,并激动地向学生们进行演示,一旁的施一公用心观察,竟然发现了导师的疏漏,这要在其他人可能会犹豫是否向导师提出或怎样提出,但施一公却是当场指出了导师在某个演算中的漏误。而导师毕竟也是大家风范,不但从此对施一公刮目相看,而且在这届学生毕业时,导师破例公开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学生”。  施一公看中的人才个性还包括“骄傲但不自满”。他特别欣赏那些在事业上敢于追求“老子天下第一”的人。而中国人讲究中庸,容易“知足常乐”。但这种性格对于做学问的人是一种大忌。施一公在国外工作时,认识一些在国内也曾经被称为是“尖子”的人才,他们很多人也都毕业于名牌大学,但出国后却甘心于在一些外国教授的实验室打工,由于挣的钱也可以买房子买车,就从此不求进取。施一公知道凭其中有些人的才干,足可以让他所服务的外国教授为其打工,但就因为那可悲的“知足常乐”,他们不再追求成功的机遇。  大科学家、大学问家都是有个性的人,很难想象一个处处圆滑的人可以专心于科研事业。所以,一旦我们追求人才必须十全十美,那一定是在某种机制上出了问题。施一公坦言,个人奋斗,看中个人利益,这都不是缺点。在美国时,有很多知名学府、研究机构都来“挖”他,他也是权衡了很多个人利益,包括事业前景、科研条件、社会认知度,以及个人的收入、待遇和家人的满意度等,才最终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他认为,个人奋斗、事业心、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是没有冲突的,他现在选择回国效力,也是因为他确定发挥自己的才干服务于国家利益,才是他最终的人生目标。  当然,回国以后,施一公也感到有些体制或机制上的问题让他不太适应。比如申请某些科研经费,有很多“潜规则”的东西还需要他去沟通,这在国外是基本上没有遇到过的,甚至让他无法向自己的学生解释。因为他不想让一些不健康、很负面的东西影响学生做人的道路。他说,今后他很想开这样两门课,一个是通过介绍国际学术动态,教授学生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第二门课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让他们一定知道:是中国的文化血脉滋养了你们,今后无论你们走到哪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中国都是你的根。  施一公给清华大学2008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留言寄语: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                          (采写与2009年)--------Jijie Chai, Ph.D.Education B.S. Chemical Engineering, , Dalian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ChinaM.S, Applied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Ph.D. Medicinal Analysi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inaProfessional Experience2009.03-present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Sceinc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postdoctoral fellow,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postdoctoral fellow,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Research DescriptionThe main interest of the laboratory is focused o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tudies of biologically and medically important macromolecules, mainly through protein crystallography, in couple with biochemical, biological and other approaches, to gain insights into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these macromolecules. Our research program embrac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collaborations with the groups within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where several joint projects have been initiated. Specifically, one line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focused on the elucidati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ing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by covalent histone modifications, especially histone methylation. Another project we are currently interested in is about pathogen-host interaction. The long-term goal of our lab is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protein involved in these two fields.Publications:1.
Tang J, Han Z, Sun Y, Zhang H, Gong X, Chai J.Cell Res. ):110-20.
Song W, Han Z, Sun Y, Chai J.Sci China Life Sci. ):137-44.3.
Li Y, Zhang L, Liu T, Chai C, Fang Q, Wu H, Agudelo Garcia PA, Han Z, Zong S, Yu Y, Zhang X, Parthun MR, Chai J, Xu RM, Yang M.Genes Dev. 2014 Jun 1;28(11):1217-27.4.
Han Z, Sun Y, Chai J.2014 Curr Opin Plant Biol. -63.
Xu, C., Li, M., Wu, J., Guo, H., Li, Q., Zhang, Y., Chai, J., Li, T., and Xue, Y. (2013). Identification of a canonical SCF(SLF) complex involved in S-RNase-based self-incompatibility of Pyrus (Rosaceae). Plant Mol Biol 81, 245-257.6.
Sun Y, Han Z, Tang J, Hu Z, Chai C, Zhou B, Chai J.Cell Res. ):1326-9.7.
Sun Y, Li L, Macho AP, Han Z, Hu Z, Zipfel C, Zhou JM, Chai J.Science. 2013 Nov 1;342(.8.
She J, Han Z, Zhou B, Chai J.Protein Cell. ):475-82.9.
Hu Z, Yan C, Liu P, Huang Z, Ma R, Zhang C, Wang R, Zhang Y, Martinon F, Miao D, Deng H, Wang J, Chang J, Chai J.Science. 2013 Jul 12;341(.10. Chai C, Yu Y, Zhuo W, Zhao H, Li X, Wang N, Chai J, Yang M.Protein Cell. ):793-801.11. Hao W, Collier SM, Moffett P, Chai J.J Biol Chem. 2013 Dec 13;288(50):35868-76.12. Liu, P., Hu, Z., Zhou, B., Liu, S., and Chai, J. (2013). Crystal structure of an LRR protein with two solenoids. Cell Res.13. Yang, H., Han, Z., Cao, Y., Fan, D., Li, H., Mo, H., Feng, Y., Liu, L., Wang, Z., Yue, Y.,Chai, J.,et al. (2012). A companion cell-dominant and 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H3K4 demethylase controls flowering time in Arabidopsis via the repression of FLC expression.PLoS Genet 8, e1002664.14. Yuan, W., Wu, T., Fu, H., Dai, C., Wu, H., Liu, N., Li, X., Xu, M., Zhang, Z., Niu, T., et al.Chai, J. (2012). Dense chromatin activates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to regulate H3 lysine 27 methylation. Science 337, 971-975.15. Liu, T., Liu, Z., Song, C., Hu, Y., Han, Z., She, J., Fan, F., Wang, J., Jin, C., Chang, J., et al. Chai, J. (2012). Chitin-induced dimerization activates a plant immune receptor.Science 336, . 16. Gao, H., Wu, X., Chai, J., and Han, Z. (2012). Crystal structure of a TALE protein reveals an extended N-terminal DNA binding region. Cell Res 22, .17. Cheng, W., Yin, K., Lu, D., Li, B., Zhu, D., Chen, Y., Zhang, H., Xu, S., Chai, J., and Gu, L. (2012).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 unique Legionella pneumophila effector LidA recognizing both GDP and GTP bound Rab1 in their active state. PLoS Pathog 8, e1002528.18. Bai, S., Liu, J., Chang, C., Zhang, L., Maekawa, T., Wang, Q., Xiao, W., Liu, Y., Chai, J., Takken, F. L., et al. (2012). Structure-function analysis of barley NLR immune receptor MLA10 reveals its cell compartment specific activity in cell death and disease resistance.PLoS Pathog 8, e1002752.19. She, J., Han, Z., Kim, T. W., Wang, J., Cheng, W., Chang, J., Shi, S., Wang, J., Yang, M., Wang, Z. Y., and Chai, J. (2011).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brassinosteroid perception by BRI1. Nature 474, 472-476.
20. Pei, Q., Christofferson, A., Zhang, H., Chai, J., and Huang, N. (2011).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nzymatic mechanisms of phosphothreonine lyase. Biophys Chem157, 16-23.21. Maekawa, T., Cheng, W., Spiridon, L. N., Toller, A., Lukasik, E., Saijo, Y., Liu, P., Shen, Q. H., Micluta, M. A., Somssich, I. E., et al. Chai, J. (2011). Coiled-coil domain-dependent homodimerization of intracellular barley immune receptors defines a minimal functional module for triggering cell death. Cell Host Microbe 9, 187-199.22. Cheng, W., Munkvold, K. R., Gao, H., Mathieu, J., Schwizer, S., Wang, S., Yan, Y. B., Wang, J., Martin, G. B., and Chai, J. (2011).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AvrPtoB bound to host BAK1 reveals two similar kinase-interacting domains in a type III Effector. Cell Host Microbe 10, 616-626.23. Huang, Z., and Chai, J. (2010). Mapping the selection mechanisms by bacterial GEFs.Virulence 1, 93-96.24. Han, Z., Niu, T., Chang, J., Lei, X., Zhao, M., Wang, Q., Cheng, W., Wang, J., Feng, Y., and Chai, J. (2010b).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FTO protein reveals basis for its substrate specificity. Nature 464, . 25. Han, Z., Huang, N., Niu, T., and Chai, J. (2010a). A loop matters for FTO substrate selection. Protein Cell 1, 616-620.26. Chen, D., Lei, L., Flores, R., Huang, Z., Wu, Z., Chai, J., and Zhong, G. (2010). Autoprocessing and self-activation of the secreted protease CPAF in Chlamydia-infected cells. Microb Pathog 49, 164-173.27. Liang, P., Wang, H., Chen, H., Cui, Y., Gu, L., Chai, J., and Wang, K. (2009).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KChIP4a Modulation of Kv4.3 Inactivation. J Biol Chem 284, .28. Huang, Z., Sutton, S. E., Wallenfang, A. J., Orchard, R. C., Wu, X., Feng, Y., Chai, J., and Alto, N. M. (2009).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host GTPase isoform selection by a family of bacterial GEF mimics. Nat Struct Mol Biol 16, 853-860.29. Dong, J., Xiao, F., Fan, F., Gu, L., Cang, H., Martin, G. B., and Chai, J. (2009).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between Pseudomonas effector AvrPtoB and the tomato Pto kinase reveals both a shared and a unique interface compared with AvrPto-Pto. Plant Cell21, .30. Chen, D., Chai, J., Hart, P. J., and Zhong, G. (2009). Identifying catalytic residues in CPAF, a Chlamydia-secreted protease. Arch Biochem Biophys 485, 16-23.31. Zong, N., Xiang, T., Zou, Y., Chai, J., and Zhou, J. M. (2008). Blocking and triggering of plant immunity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effector AvrPto. Plant Signal Behav 3, 583-585.32. Zhou, J. M., and Chai, J. (2008).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l type III effectors subdue host responses. Curr Opin Microbiol 11, 179-185.33. Xiang, T., Zong, N., Zou, Y., Wu, Y., Zhang, J., Xing, W., Li, Y., Tang, X., Zhu, L., Chai, J., and Zhou, J. M. (2008). Pseudomonas syringae effector AvrPto blocks innate immunity by targeting receptor kinases. Curr Biol 18, 74-80.34. Ohlson, M. B., Huang, Z., Alto, N. M., Blanc, M. P., Dixon, J. E., Chai, J., and Miller, S. I. (2008).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almonella SifA indicate that its interactions with SKIP, SseJ, and RhoA family GTPases induce endosomal tubulation. Cell Host Microbe 4, 434-446.35. Huang, Z., Feng, Y., Chen, D., Wu, X., Huang, S., Wang, X., Xiao, X., Li, W., Huang, N., Gu, L., et al. Chai, J. (2008). Structural basis for 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of the secreted chlamydia protease CPAF. Cell Host Microbe 4, 529-542.36. Chen, L., Wang, H., Zhang, J., Gu, L., Huang, N., Zhou, J. M., and Chai, J. (2008).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phosphothreonine lyase. Nat Struct Mol Biol 15, 101-102.37. Zhifu Han, P. L., LichuanGu, Yin Zhang, Hong Li, She Chen, Jijie Chai (2007). Structural basis for histone demethylation by JHDM1 Frontier Science 1, 52-67.38. Zhang, J., Shao, F., Li, Y., Cui, H., Chen, L., Li, H., Zou, Y., Long, C., Lan, L., Chai, J., et al. (2007). A Pseudomonas syringae effector inactivates MAPKs to suppress PAMP-induced immunity in plants. Cell Host Microbe 1, 175-185.39. Xing, W., Zou, Y., Liu, Q., Liu, J., Luo, X., Huang, Q., Chen, S., Zhu, L., Bi, R., Hao, Q., et al. Chai, J.(2007). The structural basis for activation of plant immunity by bacterial effector protein AvrPto. Nature 449, 243-247.40. Wang, H., Yan, Y., Liu, Q., Huang, Y., Shen, Y., Chen, L., Chen, Y., Yang, Q., Hao, Q., Wang, K., and Chai, J. (2007). Structural basis for modulation of Kv4 K+ channels by auxiliary KChIP subunits. Nat Neurosci 10, 32-39.41. Han, Z., Xing, X., Hu, M., Zhang, Y., Liu, P., and Chai, J. (2007). Structural basis of EZH2 recognition by EED. Structure 15, .42. Zhang, T., Sun, Y., Tian, E., Deng, H., Zhang, Y., Luo, X., Cai, Q., Wang, H., Chai, J., and Zhang, H. (2006). RNA-binding proteins SOP-2 and SOR-1 form a novel PcG-like complex in C. elegans. Development 133, .43. Han, Z., Guo, L., Wang, H., Shen, Y., Deng, X. W., and Chai, J. (2006).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methylated histone H3 lysine 4 by the WD-40 protein WDR5.Mol Cell 22, 137-144.Contact:E-mail:
黄西(Joe Wong)生化博士→脱口秀演员。曾在科学院攻读,后获得学位,全职工作从事科学研究。深夜节目收视率冠军的“大卫莱特曼秀”,日晚上破天荒邀请口音极重的黄西(Joe Wong)亮相,以英语讲美式笑话,近六分钟的演出,观众反应热烈。黄西一炮而红。
同学学习城市规划,出来之后卖茶叶,然后现在变成了一名交互设计师。
我之前实习的指导老师,从画家,转行到程序员。他起初是学美术的,作画的,算个小画家。后来用电脑作画,当Flash培训师,教别人Flash。后来发现Flash里面可以编程,觉得编程很有趣,转行做程序员。后来在某知名软件公司成了一把手工程师。
当然是从乒乓球王者之路走向摸着石头搜索,虽然你可以说他们都是技术驱动行业
从小是个死胖子,后来竟然瘦了。大一大二学会计,大三大四竟然jun航搞飞行,后来不飞了,大五改学航空管制,够大吗?
CelesteDai:
狄娜以下见百度百科:六十年代,她是香港最性感的明星,未入邵氏之前,性格反叛的狄娜(原名梁帼馨)已是粤语片当红艳星,她在杨权导演的《七擒七纵七色狼》和《横冲直撞七色狼》中衣着暴露的性感演出,即深受欢迎。但说到狄娜真正令全城疯狂的一次,却是26岁时接拍邵氏风月笑片《大军阀》(1972年)中褪尽衣衫的大胆裸露表演。——据著名影人蔡澜回忆,当时狄娜到场才得知李翰祥要自己裸胸露臀,本想不拍,最终被蔡澜劝动,出演了那段创意源自西洋采臣名画的香艳画面。1956年,她十岁,在澳门的圣罗撒女子学校度过了三年寄宿生的生活,因为老师一次失误扣分,令她无法保持考试第一名的位置,感到不公平而逃离学校,之后回到香港,跟母亲同住。其后三年她曾在三家女子名校念过书,但因为她后来拍摄性感电影,校方引以为耻,双方关系也转差。1961年她中学毕业。1962年加入电影圈,她被当时泰国总理Sarit Tanarajata的弟弟追求,他为博伊人芳心,就设计拍电影,请她拍戏。他本身是银行家,加上他哥哥的身份,使她认识了不少政治人物,加上她初到曼谷时,看到机场欢迎她这个并未演出过的“大明星”的群众,令她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不少疑问,成为日后左倾的原因。她在泰国拍了两部电影,1965年回港,加入国泰机构,锋头一时无两,令其它同公司的影星感到不是味儿。1967年,她跟从大陆来港的前游泳教练马益彰结婚,为的是证明自己的正义感,不羡财富名气。1968年2月,诞下一女——现已变性为男。狄娜与其夫于1972年离婚。1966年大陆爆发文化大革命,文革令她体会大公无私、不怕牺牲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她亦不时低调地回大陆看看。她后来回想,如果没有婚姻,她或者已回去大陆生活,为国家效力。到了六十年代末,粤语片式微,她被力邀拍片,她虑及不少电影工作人员的生计,于是答应复出。她的左倾思想渐渐成熟,到1972年冬,当时驻香港的新华社,已开始联络她。1973年,她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大陆,并要求回大陆“当螺丝钉”贡献己力,但被驻港新华社人员劝阻。翌年,她宣布破产,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表示与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社会决裂”,要当无产阶级战士。她同时开始钻研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一读就是三年。虽然她当时无法回大陆“贡献”,但仍在大陆以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效力。1975年息影,共拍片54部。狄娜息影之后,转攻中国大陆的航天事业。70至80年代,狄娜先到内地发展航天事业,为内地机场建立导航系统。1977年至1979年期间,她在美国做了点推动中美建交,以及促进双方文化、经贸等交流的工作。后来她经商,范围颇广,在此不再详述。90年代,开始参与人造卫星业务。近年她参与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计划。而且也经常跟中国内地的高官有来往,对中国的体制有深入的了解,也是著名的左派人士。
玻尔,在拿诺贝尔之前是踢球的。
洗车工,转行当金融公司企业法人的。恩·····是我。
不算转行。我也不知道这位大神现在在哪里。只记得高一时听他给全校做演讲,当时他高三。这位大哥从高一就在数学和化学方面展现出了极强的天赋和能力,令无数理科老师惊为天人。高二文理分班,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文科。就在理科老师们为失去一位爱徒而伤心不已时,大哥表示自己选择文科是出于对文学的喜爱,而化学将继续自学。然后在高三时大哥以文科生的身份得了全国奥赛化学金牌,数学好像也是个三等奖。
刚毕业在媒体做编曲录音,然后在体育行业做法务,然后做艺人经纪,然后做手机浏览器,目前在给一个 Live house 做结构改建和室内装潢装饰。没错,是我自己。
kobecrazer:
我自己本科学了四年的农业生态的同时写了四年的NBA新闻之后,做了产品经理。
前英语教师马云
一个湖南来的图书管理员的故事
中井和哉,公务员——声优。。。。手冢治虫,医生-----漫画家
国军转赤匪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热门吉他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他谱只有和弦怎么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