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携带先君之灵,仙之甘霖水,不能倩女幽魂手游组队跟随随

仙关门增丽,民敬崇②。帝赐藏,老③。瓶炉非,夺④。深,仙衣挂⑤。藏,?⑥。像前如,梯上若登空⑦。龙田龙迹施,蛇藏蛇身似锦红⑧。数躯北,七位东⑨。座,仙径宫。泉不竭,草常丰⑩。馀酌水,松⑾。坚且直,寿溪淼⑿。居于壁,□□□容坐得穹⒀。彩仪皆,仙床尽高雄⒁。化岩生,和洞都暖烘⒂。人弈戏,树生石内月⒃。列三学俱近,会一楼堂像阐洪⒄。庵中居,台畔自⒅。桥名步扣登融石,楼号撞巨钟⒆。前,景堪充⒇。刘侯于融郡,父宿兴祠立寿容(21)。广地可容千位客,照天高挂一。要比比,虽同未肯同(22)。一石镌经显,万碑公(23)。想君难,敬为栽诗中(24)。
指 老子 。 李老君 或 太上老君 的省称。:“ 融 曰:‘然。先君 孔子 与君先人 李老君 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 融 与君累世通家。’” 唐
诗:“想向诸山寻礼遍,却回还守 老君 前。” 前蜀 花蕊夫人 之七七:“后宫歌舞全抛掷,每日焚香事 老君 。”第五二回:“又不是 老君 的仙丹,那有这么灵药?”皇帝的赏赐。:“谨遣私署待中 张绍 、光禄大夫 谯周 、驸马都尉 邓良 奉赍印绶,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 明 诗:“天恩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觞。”仙人。:“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 前蜀
卷一:“ 鬼谷先生 者,古之真仙也。”卷一○六:“或有拜谒者,真仙弥日盈座。” 宋
《鬼国记》:“真仙邀迎国母,请赴琼室。”应该如此(1).指七字诗句。 南朝
梁 刘协 :“六言七言,杂出、《骚》。”:“《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 清
:“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2).指七言诗。:“ 朔 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馀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 向 所录 朔 书具是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好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 宋
《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于 汉武
柏梁 。” 清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 元
杨士宏 编始列“排律”一目,后世因之。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排律诗》:“按排律原于 颜
谢 诸人, 梁
陈 以还,俪句尤切, 唐 兴,始专此体,而有排律之名……大抵排律之体,不以锻鍊为工,而以布置有序、首尾通贯为尚。”第七六回:“咱们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近体一篇,为句凡八,句必属对,音必相间,其溢于八者为排律……排律之长者,韵可累百,是为长排。”贵州省 的别称。 贵州 本别称“黔”,又因位于国土南部,故名。 宋
诗:“驼酥鹅黄出 陇右 ,熊肪玉白 黔南 来。”(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太傅 产 、丞相 平 等言, 武信侯
吕禄 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 赵王 。” 宋
诗:“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说剑俱第一。”《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 杜子春 ﹞急松松跟着老者径到西廊下第一间房内,开了壁橱,取出银子。”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2).形容程度最深;最重要。 北魏
贾思协 :“常以正月、二月预收乾牛羊矢,煎乳第一好:草既灰汁,柴又喜焦;乾粪火软,无此二患。” 明
《复士龙悲二母吟书》:“幸公虚心以听,务以 翰峰 先生为念, 翰峰 在日,与公第一相爱,如仆旁人耳,仆知公必念之极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 中国 第一要他多。”亦作“ 标榜 ”。亦作“ 标搒 ”。
(1).夸耀;称扬。:“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晋
《三国名臣序赞》:“堂堂 孔明 ,基宇宏邈……标榜风流,远明 管
乐 。”:“ 师成 实不能文,而高自标榜,自言 苏轼 出子。” 清
《竹村大理寄洋茶滇茶二本》诗:“由来子墨轻标榜,玉茗风流绝世稀。”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他以为作家的成名都仗着巴结出版家与彼此互相标榜。”(2).谓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如:标榜自由。(3).揭示;品评。 南朝
宋 刘义庆 :“ 谢镇西 少时,闻 殷浩 能清言,故往造之。 殷 未过有所通,为 谢 标榜诸义,作数百语。” 宋
:“考一时标榜,未必尽当,然十六人者后皆不显,视今日员数,多寡不侔如是。”(4).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志的木牌。卷五一九引 南朝
刘义庆 《幽明录》:“ 许逊 少孤,不识祖墓,倾心所感,忽见祖语曰:‘我死三十馀年,于今得正葬,是尔孝悌之至。’因举标榜曰:‘可以此下求我。’” 唐
:“萝葛绵瓦甍,莓苔侵标榜。” 清
卷一:“余亦在席上命门人 杨蓉裳 仿之,《咏钱》云:‘…… 萧 库悬标榜, 吴 宫卫甲戈。’”(5).题写或张贴告示。:“并勒内外文武车马宅舍,皆循俭约,勿尚奢华。违我严规,抑有刑宪。所由具为条格,标榜宣示,令喻朕心焉。”(6).指张贴的告示。 元
:“赤日纷按行,人马同时疲。连阡见标榜,不救饥与羸。”(1).特指 孔子 的画像。 清
左暄 《三馀偶笔·圣像》:“若 孔圣 之有画像其来已久, 汉孝景 时,太守 文翁 作石室刻石像,有 孔子 及七十二子像, 韩 敕修孔庙后碑,立于 桓帝
永寿 三年,而碑中有改画圣像之语。”(2).尊称皇帝的像。:“﹝三月﹞乙卯, 建安军 铸 玉皇 、 圣祖 、 太祖 、 太宗 尊像成,以 丁谓 为迎奉使……﹝五月﹞甲辰,圣像至。”(3).指各种宗教或民间所崇奉的画像和偶像。 前蜀
《道教灵验记·果州开元观验》:“又于 白鹤山观 掘地得铁数万斤,铸三尊铁像,仅高二丈,今谓之圣像,远近祈祷,立有徵验。” 郑振铎 《大佛寺》:“大殿的四周都是一方一方的小方格,立着圣像,各有一张奇形的椅子,预备牧师们听忏悔者自白时用的。”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青年们到 三仙姑 那里去,要说是去问神,还不如说是去看圣像。”(1).神灵。:“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2).指神灵的威力。 唐
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宋
《薤山谢雨文》:“维神之威灵,大显于此土,泽施大及于斯民。” 清
《风筝误·遣试》:“呀,把尊神拜仰,威灵庇远方,恕蛮人愚蠢,免降灾殃。”(3).谓显赫的声威。:“柔远能迩,燀耀威灵。”“ 布 自称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英雄记》:“ 术 凭将军威灵,得以破 备 。” 宋
《上殿札子》:“赖陛下威灵远畅,始得以匹敌往来耳。” 李大钊 《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这个炮火,打落了 清 朝皇帝的威灵,强迫了这天朝上国与俗野的世界相接触。”(1).进呈于帝王的书。后称帝王的书为御书。:“夏五月辛卯,司铎火。火踰公宫, 桓
僖 灾。救火者皆曰顾府。 南宫敬叔 至,命周人出御书,俟于宫。” 杜预 注:“御书,进于君者也。” 唐
《集贤院校理石君墓志铭》:“诏下 河南 徵拜京兆昭应尉,校理 集贤 御书。”(2).皇帝书写的字。 唐
诗:“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清
《两朝圣恩恭纪》:“嗣是每以御制诗文、御书宣示南书房。”(3).谓皇帝书写。 宋
卷四:“ 余深 罢相,居 福州 ,第中有荔枝,初实绝大而美,名曰亮功红。 亮功 者, 深 家御书阁名也。” 宋
:“堂北又有 清风亭 ,御书其楹。”对佛寺殿阁的美称。亦指华丽的殿阁。 唐
诗:“日映砌阴移宝阁,风吹天乐动金铃。”:“云章焜耀传温玉,宝阁起清都。”(1).天然生成。:“夫能自全也而尽随于万物之理者,必有在天生。天生也者,生心也。” 唐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烦 小乙 官人寻一个媒证,与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对,却不是好!”(2).犹言命定。第一回:“但是功名迟早自有一定,天生应吃的苦也要吃的。”石雕的人像。:“末年蔬食断酒,其恒供养石像先有损坏,心欲补之,罄心敬礼,经一昼夜忽然完复。”卷二十:“ 宋 世所获二石像,立高七尺,铭其背上,一名 维卫佛 ,二名 迦叶佛 ,莫识年代而字分明,在 吴郡
通玄寺 。” 唐
:“石像雷霆启,江沙鼎鼐期。” 巴金 《新生·四月二十日》:“他底声音是很坚定的;他底短小的身躯站在沙发面前,也是很坚定的,仿佛是一座石像。”(1).称男性神仙,仙人。 唐
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 何薳 :“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2).对道官的敬称。 明
《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1).分布;排列。:“其西有句曲九星,三处罗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唐
:“紫艳红苞价不同,匝街罗列起香风。”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俺看了这笙歌罗列,是好受用也呵。”第二四回:“调开桌椅,罗列杯盘,母女姊妹吃毕了晚饭。”(2).列举。 汉
牟融 《理惑论》:“道皆无为一也,子何以分别罗列,云其异乎?” 鲁迅 《二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因为如传略所罗列,我们的几个遇害的同志的年龄、勇气,尤其是平日的作品的成绩,已足使全队走狗不敢狂吠。” 胡适 《〈辞通〉序》:“ 朱丹九 先生的这部书,罗列一切连语,遍举异形的假借字,使学者因此可以得着古字同声相假借的原则。”(1).雕刻金玉等。 唐
诗:“雕琢只应劳 郢 匠,膏肓终恐误 秦 医。” 清 唐甄 :“如以石为玉,雕琢之工,虽巧虽勤,终为恶器。”(2).指雕琢而成之物。:“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3).比喻修饰文辞;刻意使文辞美妙。 唐
诗:“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经此处倍伤情。” 宋
《六一诗话》:“如 周朴者 ,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 清
《书〈归震川文集〉后》:“假 齐 梁 之雕琢,号为力追 周 秦 者,往往而有。”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而那些辞采华丽,‘骈四骊六’,洋洋洒洒,极尽雕琢之能事。”(4).犹矫饰,做作。:“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淮南子·精神训》:“衰世凑学,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矫拂其情,以与世交。” 宋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为吏去觚角,绌雕琢,以平易敦朴为务。”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5).犹砥砺。 晋
:“先哲居高而不敢忘危,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于邪伪。” 南朝 梁 刘协 :“雕琢情性,组织辞令。” 宋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以故士皆雕琢节行,缘以文彩,蔼蔼而进,至使敌国异方,闻风畏之。”(6).比喻罗织罪名。:“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委任责成,优劣已分,不宜听纳小吏,雕琢大臣也。” 李贤 注:“雕琢,犹镌削以成其罪也。”彫琢:1.雕刻琢磨。:“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 宋
诗:“自有文章真杞梓,不须彫琢是璠玙。”(2).引申指刻意修饰文辞。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今虽欲自彫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琢,一本作“ 瑑 ”。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其词随语成韵,随韵成趣,不假彫琢,而意志自深,风神或近 楚 《骚》。” (1).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语出:“诏曰: 隆 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进以显秩,殊以幢盖之制。” 李善 注:“幢盖,将军刺史之仪也。” 唐
诗:“幢盖方临郡,柴荆忝作邻。”(2).供神佛的幢幡伞盖。 唐
《剧谈录·真身》:“坊市以缯綵结为龙凤象马之形,纸竹作僧佛鬼神之状、幡花幢盖之属。” 五代
:“驱青鸾,驾白凤,幢盖飘飘入冷空,天风瑟瑟星河动。”(1).环绕着中心的部分。 宋
《清波别志》卷中:“ 绍圣 得神宝,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周围四寸,上蟠蛟龙。”:“ 理宗皇 帝谓 似道 有再造之功……又赐 葛岭 周围田地,以广其居。”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房子周围是庄稼地和园子地。”(2).周匝,围绕一周。 唐
诗:“我迁于南日周围,来见者众莫依稀。” 朱熹 考异:“言日一周匝,公 贞元 十九年冬谪 阳山 ,明年冬 弘 来,故云日周围。” 宋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外有六围,若之六爻之象;中叠五重,以应九五之龙。惟上九虚之。其五重,谨按师旨,合用万载松化石并龙牙石,各一尺二寸为一重。用松石一块,周围……第五围用龙牙石一块。”(3).指圆形物之周边。卷一五○引 三国
徐整 《长历》:“月径千里,周围三千里。”犹周围。环绕中心的部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不幸 蒲州 军乱,把良民尽虏劫。一部直临此寺,周围尽摆列。” 元
《金钱记》第一折:“那 九龙池 周围牵红绳为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谷·催徵》:“随验明销钥,将销门朱柙,并柜口周围封固。”技艺高超的工匠。:“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 巧工 丁绥 者,为常满灯。” 清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火器宜讲求,京师火器营, 乾隆 中攻 金川 用之,不知施于海便否? 广州 有巧工能造火器否?”鞋子。:“史记 秦始皇帝 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 临洮 。”(1).明确;清楚。:“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汉 董仲舒 :“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唐
:“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奁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 大辽 副统军 贺重宝 。’” 峻青 《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2).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怿 谋反,禁 怿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3).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委曲凤台日,分明柏寝事。” 唐
诗:“历历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窦娥冤》楔子:“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4).明亮。 唐
诗:“秋天净绿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剩鸣。” 后蜀 欧阳炯 :“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5).光明磊落。 清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1).踏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 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不用说 雁北 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登不住的冰滑踏石,转不尽的阴山背后。”(2).旧时 陕西 端午节的一种民俗。 明
朱国祯 :“五月五日, 江 南曰竞渡, 陕西
洋县 曰踏石。”亦作“ 彷髴 ”。 (1).依稀,不甚真切。 晋
卷一:“ 策 既杀 吉 ,每独坐,彷佛见 吉 在左右。” 宋
:“ 薳 兄 子硕 ,送客 馀杭 步伍亭 ,就观壁后,得淡墨书字数行,彷佛可辨,笔迹遒媚,如出女手。” 元 刘埙 :“ 陈叔向 受教于 魏益之 ,未久大悟,而洪纤高下皆若彷髴有见者。”(2).谓大体相似。 南朝 梁 刘协 :“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彷佛乎 汉武 也。” 宋
卷一:“ 兰亭 石刻,惟 定武 者得其真……今东南诸刻无能彷佛者。” 明 叶盛 :“近日之论,乃鉴其失,然犹未能彷佛古制也。”
《说舞》:“歌舞的尾声和第一折相彷佛。”(3).引申为大致情况。 宋
《答上官长官》:“所居临 大江 ,望 武昌 诸山如咫尺。时复叶舟纵游其间,风雨云月,阴晴蚤暮,态状千万,恨无一语略写其彷佛耳。” 清
:“郎垂死,无一言。械其婢略能道其彷佛。”(4).犹模糊。指颜色不鲜明。:“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1).玉声;清越的声音。:“凤盖棽丽,和銮玲珑。” 李善 注引《埤苍》:“玲珑,玉声。” 唐
诗:“残月华晻暧,远水响玲珑。”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这一张断弦琴弹得出一声声的哀弄:丁东,琤琮,玲珑,一声声是梦,一声声是空空。”(2).明彻貌。:“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珑。”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玲珑,明见皃也。” 南朝
宋 鲍照 之四:“白日照前窗,玲珑绮罗中。” 唐
诗:“树影参差斜入檐,风动玲珑水晶箔。” 清
《帘》诗:“约略同云母,玲珑彻水精。”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些 中国 孩子的心,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石一般晶莹玲珑的心!”(3).诗词中用以指梅花或雪。 唐
诗:“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钱仲联 集释引 张相 曰:“上句指梅,下句指雪。” 唐
诗:“照曜临初日,玲珑滴晚澌。”此指雪。 宋
:“玲珑剪水空中堕,的皪装春树上归。”此亦指雪。(4).精巧貌。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轻金冠以金丝结之为鸾鹤状,仍饰以五采细珠,玲珑相续,可高一尺,秤之无二三分。” 明
诗:“阑干既重复,结构亦玲珑。” 老舍 《骆驼祥子》九:“禁城内一点声响也没有,那玲珑的角楼,金碧的牌坊……都静悄悄的好似听着一些很难再听到的声音。”(5).灵活貌。 唐
诗:“心窍玲珑貌亦奇,荣枯只在手中移。” 宋
卷八:“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 蒋光慈 《给某夫人的信》诗:“可是你那玲珑而活泼的神情,令我相信你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6).指 唐 代歌妓 商玲珑 。 唐
:“罢胡琴,掩 秦 瑟, 玲珑 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宋
:“只有黄鸡与白日, 玲珑 应识使君歌。”(7).泛指歌妓。 清
《燕归漫·虎丘赋感》词:“歌馆闭,舞衣散, 玲珑 老, 野狐 穷。” 王应奎 卷二引 清
邵青门 诗:“花笺四幅教 玲珑 一曲《霓裳》拍未终;谁把梨云吹不散,墓门西畔白杨风。”(8).乐章名。 宋
卷上:“自 宣政 门, 周美成 、 柳耆卿 辈出,自制乐章,有曰侧犯、尾犯、花犯、玲珑四犯。”(1).黑毛的牛。 南朝 梁简文帝 之三:“青牛丹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倡家。” 唐
诗:“ 长安 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但先给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鞯晒一下。我明天一早就要骑的。”(2).指土牛。旧时习俗,立春塑土牛用以劝耕。又称“春牛”。:“立春前五日,于州大门外之东,造青土牛两头,耕夫犁具。立春,有司迎春于东郊,竖青幡于青牛之傍焉。”参见“ 打春 ”。(3).“于是 老子 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司马贞 索隐引 汉
《列仙传》:“ 老子 西游, 关 令 尹喜 望见有紫气浮 关 ,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过也。”后因以“青牛”为神仙道士之坐骑。:“故 越州
千秋观 道士 贺知章 ……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克遂 四明 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而长往。”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说杀你驾青牛,乘赤鲤,骖白鹿,骑黄鹤,怎如俺这宝马雕鞍最好。”(4). 老子 的代称。 明
《答周二鲁书》:“此儒者之用,所以竟为 蒙庄 所排, 青牛 所诃,而以为不如良贾也。”(5).旧时谓三煞神之一。 宋
高承 :“ 汉 世 京房 之女,适 翼奉 子, 奉 择日迎之, 房 以其日不吉,以三煞在门故也。三煞者,谓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也。凡是三者在门,新人不得入。”(6).千年木精所变之牛。卷九百引《嵩高记》:“山有大松,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旧时州县于立春日鞭土牛以祈丰年的习俗。 宋
诗:“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水边。 唐
诗:“水畔竹林边,閒居二十年。” 冰心 《往事·悟》:“﹝他﹞从松影掩映中,翻身走下亭子,直到了水畔。”(1).犹头绪,端绪。“开而弗达” 汉
郑玄 注:“开,为发头角。” 孔颖达 疏:“开,谓开发事端。但为学者开发大义头角而已,亦不事事使之通达也。”:“又《吴书》虽已有头角,叙赞未述。” 晋
:“然此等复不谓挺无所知也,皆复粗开头角,或妄沽名。”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 湖北 革命日露头角, 谭人凤 衔 孙中山 命来 鄂 视察,籍策其成。”(2).比喻青少年的气概或才华。 唐
《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妻 李氏 ,生子才七岁,头角秀异,天资聪敏,取名 世道 。” 清
《长生殿·贿权》:“失意空悲头角,伤心更陷罗罝。” 冰心 《我的邻居》:“几年来她的一切进步都很快……在文学界上渐渐的露了头角。”(3).指优胜者。 宋
孙光宪 卷九:“ 大中 年, 薛保逊 为举场头角,人皆体效,方作门状。”(4).指出众;优胜。 宋
王谠 :“曲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 举举 、 降真 是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折:“待和你争甚么头角,辩甚的衷肠,惜甚的皮毛。”(5).头上长的角。 宋
诗:“共见利欲饮食事,各有爪牙头角争。” 宋
《和菱溪石歌》:“麒麟才生头角异, 混沌 虽死窍凿存。” 明
《震泽长语·象纬》:“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6).指头额、额角。 清
荒江钓叟 《月球殖民地》第四回:“各自争先出外,也有挤破头角的,也有跌伤手足的,也有落下钗环首饰的。”(7).指物体顶端。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一片空旷的冬原,衰草都掩没在白雪里,处处偶然露出些头角。”(8).梳在儿童头顶两旁的发辫。《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揪着头角儿拖到前边,凿了两个栗爆。”(9).借指童年。 清
《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授资政大夫制·祖母欧阳氏加赠夫人》:“至其诒厥孙谋,辟咡相诏,能使节义道德之士,出于襁褓头角之中。”(10).指面貌。 清
《怜香伴·议迁》:“我原籍 绍兴 ,本姓 石氏 ,不如返舍归宗,立志功名,改换头角,然后来报雠雪耻便了。”一种鹤,俗称仙鹤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天帝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 郭璞 注:“或作谷遗。” 毕沅 曰:“草木鸟兽之名多双声,当为谷遗。”箭深入所射物体;中箭。羽,箭尾上的羽毛。《吕氏春秋·精通》:“ 养由基 射兕中石,矢乃饮羽。” 高诱 注:“饮羽,饮矢至羽。” 唐
:“饮羽连百中,控弦踰六钧。” 清
《秦淮健儿传》:“时有鹜唳空,后生一发饮羽,鹜坠马前。”(1).猛兽名。体大雄壮,身毛呈棕黄色,尾端生丛毛。雄狮颈部有长鬣。产于 非洲 和 亚洲 西部。捕食羚羊、斑马、长颈鹿等动物,吼声很大,有“兽王”之称。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 乌弋国 去 长安 万五千三百里,出狮子、犀牛。” 唐
诗:“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水浒传》第十五回:“拳打来,狮子心寒;脚踢处,蚖蛇丧胆。”(2).指狮子补。 明
沉德符 :“今武弁所衣绣胸,不循钦定品级,概服狮子。”参见“ 狮子补 ”。旧时官服上缀有狮子图象的徽饰。补,又称补子,指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图象徽饰,是官品的标志。 明
清 两代官服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狮子补”为武官二品的标志。 明
沉德符 :“ 景泰 四年,锦衣指挥同知 毕旺 ,疏援 永乐 旧例,谓环卫近臣,不比他官,概许麟服……至于狮子补,又不特卑秩武人,今健儿荷刀戟者,无不以为常服,偶犯令辄和衣受缚,宛转于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亵至此。”第四十回:“这褂子上钉的可是狮子补子,这不是武二品吗?”(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 晏平仲 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 晋
:“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策第喧竞于州府,祈恩不胜于拜伏。” 叶圣陶 《一个练习生》:“我看着他的拜伏的身躯以及连连点头的脑袋,不由得一阵心酸,淌下了眼泪。”(2).佩服的敬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石敬塘 拜见 契丹 主,请问战胜的缘故。 契丹 主说了一套以后, 石敬塘 表示拜伏,实际是藉此献媚,装出像个孝顺儿子的样。”亦作“猿猴”。
猿和猴。:“木处则惴慄恂惧,猿猴然乎哉?” 汉
:“猿猴失木,禽于狐貉者,非其处也。” 晋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清
《游洞庭西山归湎云以诗见询赋此答之》:“临深蹈险不复顾,攀援上下同猿猴。”(1).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 北魏 郦道元 :“ 沔水 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射之不可入。” 明
《震泽长语·象纬》:“ 常熟 有白龙一,黑龙二,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 沙汀 《闯关》三:“当他才从故乡来到 河北 的时候,他把鱼的鳞甲叫毛。”(2).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 汉
《汉津赋》:“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 晋
:“沉鳞甲于玄渊,以违钻灼之灾。” 清
:“《古镜》:‘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3).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 宋
:“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元
《裴度还带》第二折:“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4).喻松树皮。 清
:“松或被斫伐横卧,鳞甲四散,磴道多为所碍。”(5).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 诸葛亮 与长史 蒋琬 、侍中 董允 书曰:‘ 孝起 前临至 吴 ,为吾说 正方 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 苏
张 之事出于不意,可使 孝起 知之。’”卷四九六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诸葛亮 表都护 李严 。 严 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乡里为 严 谚曰:‘难可狎, 李 鳞甲。’” 清
王晫 :“﹝ 涂子山 ﹞好为诗古文辞,有名于时,为人短小,胸无鳞甲。”(1).佛教语。梵语Arhat(阿罗汉)的省称。小乘的最高果位,称为“无学果”。谓已断烦恼,超出三界轮回,应受人天供养的尊者。我国寺庙中供奉者,有十六尊、十八尊、五百尊、八百尊之分。 唐 玄奘 :“故诸罗汉,将入涅槃,示现神通。” 唐
《十会斋文》:“ 维摩 赴会,捧瑞露以同沾;罗汉飞空,曳危峰而亦至。”(2).指高僧。《西游记》第四七回:“哥哥莫嚷,不是邪魔,乃东土大 唐 取经的罗汉。”指建筑物所面对的方向。 刘策 《中国古代苑囿》第四章第八节:“‘先乎取景,妙在朝南’,指的是屋宇建建筑的朝向,以南为好。”指北斗星。“日中见斗” 唐
孔颖达 疏:“处日中盛明之时,而斗星显见。”卷八:“七星者,斗星也。”亦作“斗星”。
互相撞击之星。古以为乱世之征兆。《吕氏春秋·明理》:“其星有荧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欃,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贼星,有斗星,有宾星。”回到原来地方。 杨朔 《铁骑兵》:“十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一:“直到檐头河也似的天空渐渐转成深蓝,都市的大街全换上了辉煌的新装时,我才转回店里。”在并列的船、筏、浮箱或绳索上面铺木板而造成的桥。:“﹝ 田戎 ﹞据浮桥于江上, 汉 锯绝横桥,大破之。” 唐
诗:“大宁犹未到,曾渡北浮桥。”“天子造舟” 宋
邢炳 疏:“言造舟者,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即今之浮桥。”《前汉书平话》卷下:“半夜前后,河水长十分,溢满 长安 浮桥。” 茅盾 《锻炼》二一:“但如果把这四条小船连接起来,作为一道浮桥,直达那倾斜的河滩,那就有办法。”(1).久立而远望。:“州郡飞挽,旋给京师,租庸使 孔谦 日于 上东门 外伫望其来,算而给之。” 宋
诗:“况闻别乘至,伫望大河曲。”第一回:“老先生倚门伫望,敢街市上有甚新闻么?”(2).等候,盼望。 明
《覆刘肖川》:“千万一来,伫望!” 叶紫 《丰收》三:“大家都伫望着 何八爷 的好消息。”(1).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我国古代把金星叫做太白星,早晨出现在东方时叫启明,晚上出现在西方时叫长庚。 南朝
《〈玉台新咏〉序》:“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 常娥 竞爽。”“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宋
朱熹 集传:“启明、长庚,皆金星也。”(2).闪烁的火花。 唐
诗:“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 前蜀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 徐迟 《狂欢之夜》:“立刻市镇在爆竹金星的飞舞里狂欢而且飞舞了。”(3).指琴上的金色轸。 唐
诗:“雄剑无威光彩沉,宝琴零落金星灭。” 元
《题道士张湛然弹琴诗卷》诗:“ 峄山 白桐千年枝,金星烂烂蛇蚹皮。”(4).泛指音律。 清
卷二:“公( 张文和 )为大学士 文端公 之子,一生富贵,而独缺 东山 丝竹之好,何耶?岂金星不入命之故耶?”(5).见“ 金星石 ”。(6).头晕眼花时感到眼前出现的星点。《西游记》第二七回:“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第五二回:“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 巴金 《狗》:“我只听见这句话,便觉得头昏脑胀,眼睛里有好多金星在跳。”(7).金黄色的五角星。如:金星勋章。(1).砚石之一种。 宋 杜绾 《云林石谱·于阗石》:“ 于阗国 石出坚土中,色深如蓝黛。一品斑斓白脉,点点光粲,谓之金星石。”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砚论·万州金星石》:“ 万州 悬崖金星石,资质亚于 端溪 下岩,石色漆黑,细润如玉,水湿之,则金星自见,乾则否。”亦省称“ 金星 ”。 宋
《谱牡丹记·砚谱》:“歙石出于 龙尾溪 ,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 清
:“故当妾视龙尾,媵蓄金星。”(2).中医学药石名。见 明
李时珍 。犹平视。 明
徐弘祖 :“予欲并眺端拱石人,遂自桥东直走岭下,南上,平瞻石人。”(1).水和月。 唐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谪居犹得住 蓬莱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唐
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1).丹石之井。 晋
:“傍有丹石井,非人所凿……续人发以为绳,汲丹井之水,久久方得升之水。”(2).炼丹取水的井。 南朝
:“乳窦既滴沥,丹井复寥泬。” 唐
诗:“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 葛洪 丹井西。” 清
《送杨怀湄擢临安令》诗:“ 许椽 仙居丹井在, 谢公 游策碧云深。”(1).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旧题 汉
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宋
诗:“还似 九嶷山 上女,千秋长望 舜 裳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鬓星。”
词:“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2).指将来的历史。 清
《吹网录》卷三:“至诸君子之生平,与其中溷列之憸人,自有千秋定论。”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屈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3).旧时称人寿辰的敬辞。:“ 犀首 跪行,为 仪 ( 张仪 )千秋之祝。” 唐
诗:“ 天宝 年前 勤政楼 ,每年三日作千秋。”第六二回:“今日又是 平 姑娘的千秋,我们竟不知道。”(4).婉言人死。:“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 梁孝王 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 梁王 。’太后驩。”:“常愿千秋之后,从服期齐;不图门衰祸集,一旦草土,残息复罹今酷。”(5).犹言特色或长处。 清
《江山风月图跋》:“图诗具在,实可各有千秋。” 郭沫若 《游里加湖》:“事到好处,各有千秋;事不到好处,冤家对头。”(6).秋千,即鞦韆。 清
吴景旭 《历代诗话·千秋》:“ 山谷 诗:‘穿花蹴蹋千秋索,挑菜嬉游二月晴。’余按:此出自 汉武 宫中,本云千秋祝寿之词, 王延寿 作《千秋赋》指此。盖正作‘千秋’字,后世倒其语为‘秋千’,易其字为鞦韆,皆俗讹也……观 山谷 又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可证。 崇祯 中 陈卧子 诗‘禁苑起山名万岁,复宫新戏号千秋’最得解。”(7).药草乌头的别名。卷九九引 吴普 《本草》:“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秋。”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 三国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 晋
:“第九层,山形渐小狭,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群仙种耨焉。” 宋
诗:“初谁凿险搆楼观,更使绕舍开芝田。” 明
《焦氏笔乘续集·金陵旧事下》:“射兹谷鲋,洌彼寒泉,分甘玉液,流润芝田。”(1).百万亩。百亩为一顷。:“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2).常用以形容面积广阔。 南朝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宋
诗:“须臾满眼贾胡船,万顷一碧波黏天。”第二四回:“但愿父作公卿,子作状元,给我挣下万顷庄田。” 艾青 《在浪尖上》诗:“你在万里晴空下,宁静地注视着万顷波涛。”谓居官清贵,接近皇帝。 唐
《王仲舒等加阶制》:“朝议郎守中书舍人 王仲舒 等,或历职清近,代予格言。” 宋
《润州谢上表》:“伏念臣起家孤平,蒙上奖拔,置于清近之列。” 宋
《辞侍读学士札子》:“臣伏见侍读之职,最为清近,自祖宗以来,尤所慎选。”(1).水流貌。 三国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看霏霏山抹微云,更潺潺水绕孤村。”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如今呢……过的是水的生活,自在的潺潺流走。”(2).流水声。 唐
诗:“百泉空相吊,日久哀潺潺。” 清
《小沧浪笔谈》卷二:“游者入门,即闻水声潺潺。” 周立波 《扫盲志异》:“五月里的一个晚上,大雨才停。涨了水的山溪潺潺地喧闹。”(3).形容雨声。 唐
诗:“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 仙人山 。” 明
诗:“送春风雨苦潺潺,得告今朝免缀班。” 清
《寒食日泊舟惠山对雨》诗之三:“终朝溜雨响潺潺,石径沾泥竟未攀。”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 羊肠 诘屈,南望 龙门 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唐 高扬庭 《瑞麦赋》:“芒纤纤而擢陇,叶青青而耸翠。” 宋
诗:“欲识无穷意,耸翠更天外。” 清 俞正燮 :“山阴曰 复岩 ,耸翠激流。”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我深入层峦耸翠的山区。”犹遥望。《敦煌变文集·百鸟名》:“两两三三傍水波,向日遥观真锦翼。”亦作“迭叠”。
层层重迭貌。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之十四:“高坟叠叠满山隅,长袖纷纷徒竞世。” 明 许潮 《武陵春》:“青山叠叠水潺潺,水自悠悠山自闲。” 冰心 《新诗发展的康庄大道》:“工人到了 丹江 口,迭迭青山齐发抖。”石华表。亦泛指石头柱子。 北魏
郦道元 :“ 粉水 旁有 文将军 冢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脩丽。”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羊虎》:“然则墓前石人、石兽、石柱之属,自 汉 代而有之矣。” 元
:“烂柯旧事凭谁问,石柱题诗薜荔生。” 刘海粟 《斗兽场》:“从并列的环门的巧妙,雕刻的石柱的遗迹,还可以推想那可容一千六百人共浴的光景。”经过一年或若干年。例如:此去经年。——宋·柳永《雨霖铃》经年不往。——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卧病经年。全年。例如:经年裹物之用。——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过年。卷十一:“此时已是十二月天气, 满生 自思囊无半文,空身家去,难以度岁。”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不知先生回家度岁否?”(1).无尽,无限。指空间没有边际或尽头。:“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 宋
《醒心亭记》:“凡公( 欧阳修 )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 丰乐 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 巴金 《家》二五:“这条路从她的眼前伸长出去,一直到无穷。”(2).无尽,无限。指时间没有终结。:“公其惟时 成周 ,建无穷之基。”:“ 高皇 始于 丰沛 ……功高三王,德传无穷。” 唐
诗:“千秋荐灵寝,永永垂无穷。”(3).无尽,无限。指事物没有穷尽。《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人之心智,盖有涯分,而九流七略,书籍无穷。”(4).无尽,无限。形容极多极大。:“此乃《金刚般若经》……若日诵一遍,可以息诸妄念,却病延年,有无穷利益。” 杨朔 《血书》:“也怪,就这样一张纸,凭空可给他添了无穷的力量。”没有穷尽;没有极限。:“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穷。”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玄妙,孰能与于此乎?”见“ 吕仙翁 ”。亦省作“ 吕仙 ”。
指传说中的仙人 吕洞宾 。 宋
《夷坚支志庚·茅山道人》:“遇道人,服白纻衫,青布巾,修眉美须,风骨清峻。 郑
王 相谓曰:‘岂非 吕仙 乎?’” 宋
《夷坚三志辛·岳阳稚松》:“道人者,盖 吕仙翁 云。”:“ 忠清巷 新建一座 纯阳庵 ,我们明早同去拈香,通陈此事。倘然 吕仙 有灵,必然震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我有一个朋友叫 倪子枚 ,是行医的,他家里设了个 吕仙 的乩坛。”参见“ 吕洞宾 ”。见“ 隐迹 ”。亦作“隐迹”。
隐藏踪迹。指隐居。:“弟子 程高 寻求积年,翁乃授之。 高 亦隐迹不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汝当辅我 睿宗 及 开元 圣帝,未可隐迹山岩,以旷委任。”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哪里能够了解另一个隐迹山林的人的心境呢?”五彩的仪仗(1).扶助,保护。:“ 郅支 单于自以道远,又怨 汉 拥护 呼韩邪 ,遣使上书求侍子。”:“拥护百姓,子养万民。”:“叛亡入境,辄加拥护,逋逃出界,必遣穷追。” 唐
《障车文》:“教你喜气扬扬,更叩头神佛,拥护门户吉昌。”(2).簇拥;跟随卫护。《水浒传》第九二回:“ 花荣 等拥护着 宋江 、 卢俊义 、 吴用 ,绕城周匝看了一遍。” 清
昭梿 :“诸臣为秀才,皆徒步布素,一朝得位,便高轩驷马,八驺拥护,皆何所来赀?可细究乎?”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一大阵了。”(3).围裹。:“中设两座,皆是绞销拥护。”(4).对制度、党派、领袖、政策等表示赞成支持。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然而 中国 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 日 统一战线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三章:“各民主党派发表了联合宣言,拥护咱们志愿军抗 美 援 朝 。”(1).仙人所居的宫室。 前蜀
《青城山记》:“﹝ 大面山 ﹞之顶,去平地七十二里,为兹山之主,非常人所到,灵禽异兽,奇花仙草,靡不有焉。其上琼楼仙室,金阙玉堂,得道之人造之乃见,非凡俗所窥也。”(2).指道教祠观。 前蜀
《告修青城山丈人观醮词》:“自 轩后 锡封, 汉皇 望秩, 玄宗 构宇,先帝增崇,仙室益严,清坛弥肃。”(3).指 东汉
洛阳 宫中藏书的 东观 。:“挈壶宣夜,辩气朔于灵台;书笏珥彤,纪言事于仙室。” 李善 注:“ 华峤 曰:学者称 东观 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今故言仙室。”(4).泛称皇家藏书之所。 宋
《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启》:“自是蹈扬仙室,历迁帝闱。”夏天。“夏暑雨” 孔 传:“夏月暑雨,天之常道。”:“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 胤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又西曰 清风楼 酒店,都人夏月多乘凉于此。”严寒;寒冷。 宋
《上枢密尚书书》:“兵聚城中,无舍可泊,人马暴露,时苦寒凛。” 明
《明珠记·拆书》:“因倾国,费尽心,吃辛劳,受寒凛。” 骆宾基 《东战场别动队》:“凝结的雾幔,向人送过透骨的寒凛。”冬季。:“冬天阴气多,阳气少,阴气暗冥,掩日之光,虽出犹隐不见,故冬日短也。” 唐
诗:“背经来 汉 地,袒膊过冬天。”《水浒传》第五五回:“此时虽是冬天,却喜和暖。” 柳青 《种谷记》二:“去年冬天,他在全县的劳动英雄大会上,曾经聚精会神地听过模范村 郭家湾 的报告。”如棋盘一样横竖成行,界画分明。 明
诗:“城中万井如棋画,杨柳烟中分紫陌。”犹禁中。“给帷被皂袍” 李贤 注引 汉
蔡质 《汉官典仪》:“尚书郎入直台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1).微明貌。 唐
词:“今夜画船何处,潮平 淮 月朦胧。” 宋
词:“碎霞浮动晓朦胧,春意与花浓。”《水浒传》第四二回:“是夜月色朦胧,路不分明, 宋江 只顾拣僻静小路去处走。” 清
:“既而生归,则暮色朦胧,不甚可辨。” 巴金 《家》十五:“门檐下的灯笼依旧发出朦胧的红光,在寒冷的空气中抖着。”(2).模糊不清貌。 唐
诗:“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 昭阳 。” 宋
词:“敧枕听新雨,往事朦胧。”《西游记》第八回:“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朦胧。” 清
《帘》诗:“未辨朦胧影,才通笑语声。” 陶斯亮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一:“许多朦胧的往事一下子涌到眼前。”(3).神志迷糊貌。 唐
诗:“残芳荏苒双飞蝶,晚睡朦胧百啭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刘官人 酒量不济,便觉有些朦胧起来。”卷十五:“﹝ 徽 商﹞一觉睡倒,直至天明,朦胧中见一个金甲神人,将瓜锤扑他脑盖一下。” 清
《奈何天·软诓》:“无心堕落奸人彀,醉朦胧,一番僝僽。”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她疲惫的朦胧的意识已经分辨不清,只是下意识地从那个人的臂弯里挣脱出来,无力地倒在沙滩上。”(4).犹言糊涂。 元
《谢天香》第四折:“我待要题个话头,又不知他可也甚些机彀,倒不如只做朦胧,为着东君,奉劝金瓯。”《西游记》第三回:“我 老孙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盈盈弱女,僭称冠带之雄;渺渺丈夫,反袭裙钗之饰,阴阳颠倒,堪嗟两老之朦胧。”(5).含糊。 元
《鸳鸯被》楔子:“如今被 左司家 朦胧劾奏,官里听信谗言,差金牌校尉拿我赴京问罪。”《水浒传》第八一回:“他折了许多军马,废了朝廷许多钱粮,回到京师,必然推病不出,朦胧奏过天子,权将军士歇息。”佛寺和道观。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观。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 唐
《论佛骨表》:“﹝陛下﹞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 清
《粥厂》诗:“城闉路康庄,寺观地平敞。”(1).道士居住的地方。 五代
诗:“白日人稀到,帘垂道院深。” 清
《桃花扇·栖真》:“你们寻所道院,趁早安歇罢。” 冯至 《蝉与晚祷》:“在他仅有的两间大的小屋内,将屋门关闭,把自己禁锢起来,好像道院中的苦行者。”(2).指修道院。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欧洲 中世,文章学问,都在道院里。”(1).君上之道。:“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高亨 注:“六四为阴爻,为柔;九五为阳爻,为刚。六四居九五之下,是为柔从刚。象臣民遵从君上之道。”(2).玄妙之道。 马王堆
汉 墓帛书《道原》:“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则(测)也。” 南朝
卷四:“遂开上道,允得妙门。”卷九:“此三洞经符,上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真之首经矣,岂中仙之所闻哉。”(3).指太阳近北极的轨道。:“自 开皇 以来,日近北极,行于上道,晷度延长。” 明
:“或者谓有道之国,日行上道而长。”(4).通衢,大路。 唐
诗:“柳映三桥发,花连上道明。”出发上路,启程。 晋
《陈情事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明
《瞻云轩记》:“ 武毅公 尝上休致之请矣,及 云南 之命下,即日上道,初不以老为辞,其为忠也,何以加诸。” 郭小川 《雪兆丰年》诗:“万里前程,就从此上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浴乎 沂水 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后即借“风雩”表示不愿仕宦之志。 明
诗:“石磬古堂时自发,风雩春服暮同归。城中往来多冠盖,名教无言乐地稀。” 明
《重修宜兴县学记》:“盖 孔 门诸子尝言志矣。 点 独不愿仕也,浴 沂 风雩、鼓瑟咏歌以适其意。”(1).产生风。形容清凉。 汉
《白虎通·八风》:“阴合阳以生风也。”后用“生风”形容清凉、轻快或声威雄猛。:“归乎生风之广厦兮,脩 黄轩 之要道。”:“长袖奋而生风,清气激而绕结。”《诗刊》1977年第10期:“假如我是四蹄生风的白龙马哟,一定还要插上副金色的翅膀,奔向那伟大的 北京 城。” 郭沫若 《暴虎辞》:“毛血成雨,咆哮生风。”(2).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 李膺 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 五代 王定保 :“公久在西掖,声华满路,一昨迁拜中宪,台阁生风。” 清
卷三:“ 傅玄 善言儿女之情,而刚正嫉恶,台阁生风。”(3).谓横生枝节,扩大事态。 元
张光祖 :“时朝廷初行新法,所遣使者,皆新进少年,遇事生风,天下骚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一种贪恶之人,意想诈人,遇事生风,讦私扬短。”(1).洪亮的声音。 唐
《鹿泉本愿寺铜钟铭》:“虽鸿音未扬,识者已知其妙矣。”(2).指音信。 清
《寄长秋弟》诗:“新篇堪寄否?天外待鸿音。”种植花草的园圃。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云车接轸,羽盖成阴,或置酒林泉,题诗花圃,折藕浮瓜,以为兴适。” 唐
诗:“草檐宜日过,花圃任烟归。” 宋
诗之二:“尚有俸钱沽美酒,自栽花圃趁新阳。” 洪深 《劫后桃花》五:“ 刘花匠 是个有本事的人,虽也出来替人家艺花,自己家里还开着花圃。”(1).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即八卦坤所指的方向。“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韦昭 注:“西南曰坤。” 宋
诗:“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2).我国地区名。通常指 四川 、 云南 、 贵州 和 西藏 等省区。(1).可盼望;有希望。 唐
《复志赋》:“往者不可复兮,冀来今之可望。” 沉从文 《散文选题记》:“只有这样才可望改变社会面貌。”(2).能够望见。参见“ 可望不可即 ”。谓只可仰望而不可企及或接近。 元
诗:“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明
《拟古》诗之十二:“思君如 蓬莱 ,可望不可即。”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我和平的故乡,比这可望不可即的海天还遥远呢!”亦作“ 可望而不可及 ”。 郭沫若 《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见“ 钓台 ”。亦作“ 钓台 ”。(1).钓鱼台。 北魏 郦道元 :“其水东注 天渊池 ,池中有 魏文帝
九华台 。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钓台于其上。” 唐
诗:“了得平生志,还归筑钓台。” 清
:“但留荒冢在,遥并钓台孤。”(2).指 东汉
严子陵 垂钓处。故址在 浙江
桐庐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东汉
严光 ,字 子陵 ,隐于此山垂钓。见。今 钓台 处有石亭,临江有 严先生祠 。指山水。:“﹝ 朱异 ﹞遂承间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 高祖 谓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 宋
诗:“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广施恩德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床头有土鄣、壁上挂葛灯笼。”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可可的我的灯笼刚到门就灭了,那里讨火烧他?”《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又一个走堂的小二,拿着一盏灯笼,高高的擎起送考。” 巴金 《寒夜》一:“两个灯笼红亮亮地挂在球竿上。”(1).道教称神仙的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常泛指风景胜地。 唐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 杨仙翁 玄默洞天, 贾上士 幽栖牝谷。”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神仙归洞天,空馀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此尼庵也,幽辟深邃,别有洞天。” 郁达夫 《题〈双龙记胜〉》诗之二:“游罢洞天三十六,归来辛苦记初平。”(2).谓广大。 宋
《送柴转运赴职序》:“ 长州 吏 王 某受公之知、探公之道久矣,惜公蕴洞天之度,有致君之心。”(1).应付危难。:“臣下不顺,上令难行,则应难不捷。”(2).答难。 汉
扬雄 《法言·重黎》:“请问‘盖天’。曰:‘盖哉!盖哉!应难未几也。’” 汪荣宝 义疏:“ 子云 有难盖天八事……彼时盖天家必有强辞夺理以应之者,故曰应难未几也。”指神仙居住之处。道教有七十二福地之说。亦指幸福安乐的地方。旧时常以称道观寺院。 南朝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芳林园 者,福地奥区之凑, 丹陵 、 若水 之旧。” 唐
《晦日药园诗》序:“乃有神州福地,上药中园, 左太冲 所云当衢向术, 潘安仁 以为面郊后市。”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这里有甚么閒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1).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 齐 东海上有居士曰 狂矞 、 华士 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其叔父 同 职居显要,而 景裕 止于园舍,情均郊野,谦恭守道,贞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 夐 对玩琴书,萧然自逸,时人号为居士焉。”(2).梵语意译。原指古 印度 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维摩诘经》称, 维摩诘 居家学道,号称 维摩居士 。 慧远 义记:“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寄 因 宝应 不可谏,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绝之。常居 东山寺 ,伪称脚疾,不复起。” 唐
诗:“舍利开层塔,香炉占小峰。道场居士置,经藏大师封。”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自我观之,居士、沙门,二者不可废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作信徒。”(3).称道教中人。 宋
《铁围山丛谈》卷四:“ 政和 以后,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 江 南故事, 林灵素 等多赐号金门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锡以涂金银牌,上有天篆,咸使佩之。”(4).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 清
:“ 徐 嘲之曰:‘道长日为客,宁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士与居士等,惟双肩承一喙耳。’”第二十回:“﹝老和尚﹞说道:‘居士,你但放心,说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花月痕》第五回:“老尼便向 痴珠 合掌道:‘居士何来?’”(5).文人雅士的自称。如 李白 自称 青莲居士 ; 欧阳修 自称 六一居士 ; 苏轼 自称 东坡居士 。亦作“ 题咏 ”。(1).歌吟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诗词以志纪念。 元 宋旡 《甘露寺放舶至瓜洲风作》诗:“愁烦复消释,题咏纪曾经。” 清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 晋
唐 名迹,品题甚少;即有品题,不过观款题名而已。至 宋
元 人始尚题咏。题得好益增名贵;题得不好,益增厌恶。” 清
:“嗣复分绘十图装册,乞名流题咏,一时作者九十馀人。”(2).指为歌咏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的诗词。 宋
《上辛给事书》:“甚至于邮传之题咏,亲戚之书牍,军旅官府仓卒之间,符檄书判,类皆可以洞见其人之心术才能与夫平生穷达寿夭。” 清
:“已而泊舟,过长廊,见壁上题咏甚多,即命笔记词其上。”第二三回:“话说 贾元春 自那日幸 大观园 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 探春 依次钞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都尉,巡阅史,边将……的题咏很多,看不过来了也看不清了。”(1).列举的物名。:“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孔颖达 疏:“‘其称名也小’者,言辞所称物名多细小,若见豕负涂噬腊肉之属,是其辞碎小也。” 南朝
刘协 :“观夫兴之托喻,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2).称呼名字。 北齐
:“昔者王侯自称孤寡不谷,自兹以降,虽 孔子 圣师与门人言皆称名也。”:“ 魏 主称名为书告哀于 高肇 ,且召之还。”(3).称号。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乃雅俗称名,新故杂用,是宁有厉禁耶?”亦作“ 足迹 ”。
(1).脚印;行踪。:“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 汉 桓宽 :“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 唐
诗:“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明
《汤媪传》:“性更恬淡,贵富家未尝有足迹。” 夏之栩 《片断的回忆》:“他们的足迹踏遍了 沙滩 周围的大街小巷。”(2).足可追踪。 清
卷下:“ 汉武帝 《秋风辞》,足迹骚人。”见“ 足迹 ”。(1).遍观。 汉
《封燕然山铭》:“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唐
《韦氏月录序》:“ 杜陵
韦行规 ,博学多艺,能通《易传》、、 老聃 、 庄周 之书,皆极师法,穷览百家之方,撮而集之成两轴。”(2).犹壮观。 汉
扬雄 《长杨赋》:“帅军踤阹,锡戎获胡;扼熊罴,拖豪猪;木拥枪累,以为储胥:此天下之穷览极观也。”进入画境。多用于形容景物优美。 唐
诗:“景状入诗兼入画,言情不尽恨无才。” 清
《建溪舟行》诗之三:“远村皆入画,怪石尽为邻。” 叶圣陶 《游临潼》:“绿树红叶跟山石配合,俨然入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涯明月刀组队跟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