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谐音成语名字大全大全

关于“猴”和“羊”的褒义成语有哪些?谐音也可以?
比如厚积薄发 扬帆起航之类的
按时间排序
谢邀。一看就是文案伸手党,刚巧前几天找过。羊:三羊开泰 谐音~羊羊得意喜气羊羊神采飞羊羊眉吐气斗志昂羊猴:关于猴的吉祥点的成语真没找到谐音~得天独猴 猴来居上 猴起之秀猴生可畏留芳猴世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谐音成语大全
谐音成语大全
常见谐音成语:
步步为赢(步步为营)酒负胜名(久负盛名&)天尝地酒(天长地久)有杯无患(有备无患&)
鳖来无恙(别来无恙)一明惊人(一鸣惊人&)九酒归地(九九归一)钙世无双(盖世无双&)
默默无蚊(默默无闻)喝喝有名(赫赫有名&)鸡不可失(机不可失)有痔无恐(有峙无恐&)
投笔从融(投笔从戎)盒情盒理(合情合理)别具一革(别具一格)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股往金来(古往今来)首屈一纸(首屈一指)无胃不治(无微不至)饮以为荣(引以为荣)
别无锁求(别无所求)食全食美(十全十美)精益求金(精益求精)洗出望外(喜出望外)
一网情深(一往情深)净如人意(尽如人意&)
  “谐音成语”是用同音或近音字对固有成语进行谐音换字而形成的,其形式、音节与某个耳熟能详的成语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
  “谐音成语”主要用于广告或讽刺与幽默。众所周知,广告宣传的关键是广告语言。用“谐音成语”生动地表现产品的特色,有效地影响消费者,是近年来广告语言常用的一种手法,像“一戴添娇”、“鸡不可失”等都是比较有影响的“谐音成语”广告语。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喜欢挖空心思,用“谐音成语”来进行广告宣传。然而,一些语言学家却对“谐音成语”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语言污染,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在品牌传播过程中,确实有不少拙劣使用“谐音成语”的实例。
  所谓“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谐音,谐音的谜语,歇后语都有很多。有一则谜语是这样的:妇人原来本姓(倪),生成一个大肚子,嫁给懒汉吃酸菜,嫁给勤人吃鱼肉。猜一用具(谜底:菜坛子)。这则谜语中“倪”谐音“泥”,因为陶瓷菜坛子是用泥做胚子烧成的。这是谐音在谜语中的运用。谐音的歇后语那就更多了,如:空中布袋-----装疯。(装风);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这些都是典型的谐音歇后语。谐音还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谐音名字,谐音对联等等。
  利用谐音构词是构词的一种方式,他能让语言诙谐、幽默,充满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对谐音构词的类别、特点、利弊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谐音这种构词方法。&
&谐音构成的词分类
  1、利用语音相似的语素转换被仿词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来的新词语。如:
  前途-----钱途前途无量-----钱途无亮
  坐以待弊-----坐以待币(等钱用)
  现在在商业广告中,利用汉语或成语的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了许多谐音式仿造的词。
  服装的:“衣名惊人”(仿“一鸣惊人”)
  热水器的:“随心所浴”(仿“随心所欲”)
  棉被的:“有被无患”(仿“有备无患”)
  治咳药的:“咳不容缓”(仿“刻不容缓”)
  电烫斗的:“百衣百顺”(仿“百依百顺”)
  痔疮药的:“痔在必得”(仿“志在必得”)
  2、利用数字谐音造词
  数字谐音造的词在网络中很流行,如:9494,“就是就是”;847,“别生气”;当你在网上向你的网友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的时候,他会传来“55”(呜呜)的信息;当他被你惹恼时,会来个“7456”(气死我了),这时你就该说“687”(对不起),你的屏幕上如果出现“886”(拜拜了)时,你就不得不终止和这个网友交流。范晓萱有一首歌曲叫《数字恋爱》,其中就用到数字谐音词。如:3155530都是都是我想你,520是我爱你,000是要kissing。类似的还有8147(不要生气),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775885(亲亲我抱抱我)等。
  3、网络里的谐音构词
  由于受输入法的限制,字库中所提供的词语同音而造成错误,然后网民们将错就错,以达到幽默风趣的新异效果,如斑竹(版主),汉语拼音输入法中,当你输入“banzhu”时,词库中显示的第一个词是“斑竹”,网民们图省事,敲击键盘,于是“斑竹”代替“版主”而进入了交际领域,此类词还有菌男(俊男),霉女(美女),油墨(幽默)等等。网络中流行的谐音词还有“伊妹儿”是E-mail的谐音,“烘焙鸡”是“HOMEPAGE”的谐趣音译。&
&谐音成语的利弊: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利用谐音造的词也不例外。他的利与弊就像一把双仞剑。我们先来谈谈他的益处:
  1、可以较含蓄的表达情感。有些话我们不便直接讲,但谐音构成的词却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如一个男孩要向喜欢的女孩表达爱意,当面跟他讲“我爱你”会让他感觉不好意思,这时男孩就可以给女孩留一张“520”的纸条。女孩就能明白男孩的意思。因为“520”是“我爱你”的谐音,它表达的就是我爱你这个意思。
  2、有较强的趣味性。这是谐音成语的一个最大的优点。象“伊妹儿”我们不懂时会以为是个什么人,当知道是电子邮件后会觉得很有意思。“海归”咋一听,只听音没看到文字,还以为是一只真正的海龟,当明白他的真正含义后会觉得很有趣。
  以上是对他的好处的分析,他的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那些利用语音的相似性而改编的谐音成语或广告语不利于孩子们学习汉语。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很强,谐音成语中很多字实际上就是错别字,如“钱途无亮”,“衣鸣惊人”等。这些字很快就能被孩子们掌握,不利于汉语的规范化。
&&&&&&&&&&&&&&&&&&&&&&&&&&&&&&&&&&&&&&&――――L.Bruce
&&&版权所有 在线成语词典 在线成语字典 &&浙ICP备号&谐音成语使用有待规范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毛力群 罗建鸽
  【核心提示】看待成语谐音改用问题,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光,对于那些改得有意义,容易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且对语言发展有促进意义的谐音成语,应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对待。
  谐音成语,是用同音或近音字对固有成语进行谐音换字而形成的,其形式、音节与某个耳熟能详的成语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谐音成语主要用于广告或幽默讽刺。在网络畅通、信息便捷的当下,社会语言的使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生活诸多领域都出现了成语谐音改用的现象,从使用效果看,有的谐音成语属于妙用,如某摩托车公司的广告语――乐在骑中,咳嗽药的广告语――咳不容缓;有的则属于不雅低俗、牵强附会。成语谐音改用现象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必然会对社会产生某种程度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谐音成语主要出现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领域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选择浙江金华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初高中生、大学生和部分社会人员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对600人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设计了11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接触过谐音成语、主要通过什么媒介接触、如何看待商家在广告中运用谐音成语、谐音成语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谐音成语现象及对策等。
  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592份,均为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40.9%,女性占59.1%。从年龄分布来看,15岁以下占17.7%,15―25岁占63.2%,25―35岁占13.9%,35岁以上占5.3%。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占17.7%,高中占30.7%,大学占40.9%,硕士以上占10.7%。在关于“生活中您是否接触过诸如‘衣衣布舍’、‘天长地酒’等成语谐音改用现象”的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者当中,有559人接触过谐音成语,占总人数的94.4%,只有5.6%的人没有见过,由此可见,谐音成语已经深入社会生活,人们或多或少都能知道一些谐音成语。那么人们又是如何接触到谐音成语的?通过调查发现,谐音成语的主要来源是广告,占比72.8%,其中电视广告占22.1%,网络广告占24.6%,街头广告占26.1%;其次是店名、企业名称,占22.6%;报纸仅占总数的4.6%。由此看来,广告是人们接触谐音成语的主要渠道,而广告中又以街头广告居首位,可见街头广告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谐音成语如此频繁地出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人们对此又持什么态度?通过调查发现,在“如何看待商家在广告中成语谐音改用的现象”时,52.6%的人认为有利于商家吸引顾客,可以理解;42.3%的人认为扰乱了正确的语言使用规范,应批判;5.1%的人认为与己无关,无所谓。可以看出,在对待广告中的谐音成语时,基本上分为两派,支持和反对,支持者的比例稍占优势。在回答“您对成语谐音改用广泛运用在商业活动中的看法”时,50.4%的人认为影响汉语规范,容易误导消费者;43.7%的人认为属于巧妙运用语言,吸引消费者,利于产品推销;5.9%的人认为无所谓,与己无关。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少量地、恰当地在广告中进行成语谐音改用是持宽容和理解态度的,但是对广泛地、毫无制约地进行成语谐音改用还是心存忧虑的。
  谐音成语广泛使用影响社会语言生活
  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汉语的规范使用有明确规定,但是如何监管执行却是一大难题,有专家针对商家滥用谐音成语现象呼吁:“希望商家能使用规范汉语,还学生一片净土。”可见,谐音成语的滥用对社会语言生活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次调查的结果也表明,谐音成语的广泛使用,给中小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成语时,谐音成语的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成语误用现象,同时也给中小学教师在教授成语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常常需要解释本不需要解释的内容。在本次问卷当中,我们设置了“谐音成语的广泛使用对什么群体影响最大”一题,其中71.1%的受访者认为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学龄前儿童。可见,谐音成语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也是谐音成语引起热议的重要原因。
  “海南:广告词篡改成语将被重罚;江西:拟立法禁广告滥用谐音字篡改成语词语;北京:户外广告禁用谐音成语……”以上新闻一传出,旋即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有人认为从广告艺术的角度看,应该允许创新,利用汉字的谐音改编成语等常用语制作成广告语,既有独创性又符合产品的形象特征,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对祖国语言也是一种丰富,是众多商家津津乐道的新创意,上述规定将扼杀广告的创意性,严重影响其效果。也有人认为此举大快人心,广告词中低俗的成语谐音改用无助于语言本身的发展与运用,只为了牟利或者标新立异而牵强附会地乱改成语,反映了社会的一股不良风气。为了追逐利益,乱改习用已久的成语,不但对语言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误导青少年。针对相关部门各种行政法规的相继出台,2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赞同,认为利于规范国家语言文字;31.8%的受访者表示不赞同,认为这会对广告业造成极大的限制,是对广告创意的扼杀;43.2%的人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规范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完全禁止。当被问及是否曾经使用过谐音成语时,49.7%的人表示偶尔使用,6.8%的人经常使用,43.5%的人没有使用过。
  规范成语谐音改用现象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谐音成语和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上,67.6%的人认为谐音成语对传统文化有负面影响,是对传统文化的割裂破坏;11.7%的人认为有正面影响,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16.5%的人认为没什么影响;4.2%的人认为与己无关,无所谓。关于广告和店名使用谐音成语的争论,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之争。一方认为,市场经济促进了广告文化的繁荣,而广告文化又大量催生了谐音成语,这是一种文化创新和文化丰富的途径,绝不是文化阉割,和异体字、繁体字等不规范使用汉字的行为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理应以足够的宽容,给这种文化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于理解传统成语文化的另一方来说,谐音成语不仅是对成语字面的篡改,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篡改和严重挑战,代代相传的成语是不可更改的,任何更改都是一种亵渎行为。
  在回答“如何规范成语谐音改用现象”这一问题时,66.6%的受访者认为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对乱改乱用成语的广告等公众信息进行强有力的监控和整治;54.2%的人认为应狠抓中小学语文教学,提高青少年语文素养;52.0%的人认为应提升汉字应用的准入门槛;16.9%的人认为应采取立法形式杜绝此类现象。
  成语谐音改用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在谐音成语中,有的改用十分恰当完美,被人们接受;但也有的谐音成语呈现低俗、为了标新立异而滥改的倾向。在这两种情况并存的情况下,减少谐音成语对人们,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中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办法之一就是加强成语教学,在青少年人群中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观念。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起到规范、监督成语使用的作用。针对成语谐音改用多出现在店名、广告中这一特点,相关部门宜在审批店名及广告时严格把关,严禁低俗谐音成语出现在网络、电视、商家店名、街头广告中,对已经出现的低俗谐音成语应该采取相关手段,立即取缔,避免对社会人群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谐音成语能够流行开来,肯定有其存在的理由。看待成语谐音改用问题,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光,对于那些改得有意义,容易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且对语言发展有促进意义的谐音成语,应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对待。但是,在吸收的问题上,必须做到严谨,不可随意让毫无营养、滥改的谐音成语进入主流现代汉语。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网站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鸡谐音的成语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