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百万邓超邓超的女儿图片片

更多公众号:gh_684c2899fd70梦想导师领航,餐饮干货分享,帮助您开启餐饮创业之门!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观点丨“金百万”创始人邓超:下一个风口在外卖?,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推荐阅读v&& 11:30:04v&& 08:18:55v&& 15:45:04v&& 12:56:52v&& 09:12:21v&& 08:55:58搜 索商业评论2015年6月第6期金百万:有一道好“菜”叫场景  智能化,场景化,社区O2O……金百万突破了传统餐饮的困境。 口 刘雪慰
李志宏   你去过没有服务生跑堂的中餐厅吗?你试过在餐厅自己边炒菜边吃吗?你梦想过自己炒每道菜都只用三分钟,口味却堪比大厨水准吗?你相信在北京城中心高大上餐厅吃一盘分量350克的鱼香肉丝只要13块钱吗?这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如今每天都在金百万“全智能互联网体验餐厅”发生着……  北京,马甸,裕民路,金百万餐厅。华灯初上,食客盈门。在候位区,只见有位顾客拿出手机,对着门口一块3米见方的二维码地砖在扫码;其他几位顾客坐在左侧一溜触摸屏前,或自助点餐,或玩游戏。在他们旁边,几个孩子正在跟送餐机器人小白玩耍。候位区的右侧是一排整齐的冷藏柜,里面摆放着一盒盒预处理好的菜品,店家叫它们“准成品”。  进到就餐区,一个穿苏格兰裙的小伙子前来打招呼,引座,然后将一口炒菜智能锅、几个锅胆和冷藏柜的准成品送到桌前,小伙子不像服务生,倒更像Apple专卖店的顾问。因为顾客事先已用手机终端App完成点单和支付,而且菜也是自己烹饪,所以他们不需要帮顾客点餐、传菜和结账,只在需要的时候,为顾客提供操作咨询和示范就行了。  顾客拆开装有准成品的盒子,将内里的食材和调料包一股脑儿倒进智能锅内,摁两下按钮,三分钟后,热腾腾、香喷喷的菜肴便出锅了,口味丝毫不亚于传统餐馆厨师的手艺。一桌人,你炒一个,我炒一个,包括鱼虾肉在内的五道菜全好了,花费不过一百块钱出头。  这种全智能互联网用餐体验不只限于正餐时分的金百万餐厅,还延伸到其他场景……  场景一:国贸某写字楼。中午时分,又到了为午饭挠头的时候。自己带饭?不会做,热饭也不方便。出去吃?等电梯要排队,餐馆要排队,而且写字楼周边餐饮的价格真心贵。叫外卖?得等45分钟到一个小时不说,食品卫生也着实让人担忧。不过,有家公司的员工好像没有这些焦虑,到了12点,他们在茶水间门口排队,片刻,各自端着“小炒肉”、“云南山珍”……悠哉游哉地吃上了。原来茶水间里有两口智能锅早早开始了工作,在衣着整洁的金百万送餐员的操作下,也就几十分钟,30多份菜肴新鲜出炉。明厨现做,干净卫生,荤素随意搭配,米饭管够,一套只要12元,这令房贷压力山大的白领们大呼:“给力!贴心!”  场景二:望京某小区。晚8点钟,累了一天刚回到家的80后小夫妻还没缓过劲儿来,门铃响了,快递小哥送来几盒金百万准成品,这是女主人在路上用手机App订的。他们拿出智能锅,这是上次去金百万餐厅吃饭交了1,880块钱押金拎回来的, 只要消费金百万准成品满1,880元,锅就白送给他们了。小夫妻娴熟地把食材倒入锅中,盖上锅盖。6分钟,色、香、味俱全的两个菜完工,家中立刻有了烟火气和人气。不会做饭的小夫妻,在家中吃到了“口味不打折”的热菜,也体验到了“下厨”的乐趣。  在以上场景中,从表面上看主角儿是一口智能锅,主要情节似乎就是产品创新,而实际上隐藏在背后的是一场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的革命。用金百万餐饮集团董事长邓超的话说,中式正餐、中式快餐、餐饮外卖平台,甚至顾客就餐习惯都可能就此被颠覆。 中餐困局   位居京城十大餐饮名店的金百万餐饮集团,2014年在中国高成长连锁五十强中整体排名第二,居餐饮行业排名之首。集团掌门人邓超最初是跟朋友一道做电器生意的,只有一家53平米的小门脸,后来改行做餐饮,一做就是23年,到现在已有50多家门店(包括直营和加盟)遍布京城。  “餐饮被称为‘百业之王’,可这是个勤行累行,实在是太难了。” 邓超说。做餐饮的人有句话:“生菜做成熟菜,五毛变成一块。” 意思是厨师把原材料做熟了,加价卖给顾客,餐馆挣个差价。可如果刨去高额税赋、房租、原材料及人工等成本,这个“差价”就所剩无几了,它可以让商家生存,但很难让商家赚取足够的利润来谋发展。做餐饮不易,做中餐餐饮难上加难。中国是个餐饮大国,但并不是餐饮强国,行业集中度非常低,有无数小餐馆,却至今也没一家像麦当劳那样一统天下的企业。在邓超看来,是中餐餐饮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特征制约了行业发展。  首先,中餐传统餐食难以标准化。不能标准化,就不能工业化,不能工业化,餐饮企业也就无法规模化经营。比如,同样是鱼香肉丝,不同餐馆、不同门店、不同厨师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致。即便是同一家店同一位厨师在同一时间段,用相同食材和配料,先后炒两盘鱼香肉丝,味道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中餐讲究火候、入料时机,翻炒时间、力度、频次,甚至厨师的情绪稍有不同,都会给口味带来不一样的变化,而这正是中餐口味的玄妙所在。目前,中餐餐饮业也有一些工业化解决方案,比如普通的中央厨房,它的确固化了某些工艺,但也破坏了原菜品的风味。因为解决不了口味口感问题,中餐标准化迟迟难以实现。  其次,中餐餐饮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中餐馆一天中能够创造价值的时间段只有中午和晚上两个“饭点”,也就是说24小时中只有3小时能创造价值。在这3小时内,点菜、做菜、上菜、结账要集中完成,这种销售、制造、服务一体化的模式造成了资源使用不均衡,服务生、传菜生、洗碗工、厨师忙得团团转,很容易导致管理扭曲,顾客满意度也面临挑战。而过了饭点,资源又都闲置下来,房租和人力成本却要照常支付。  那么空间呢?因为中餐讲究口味,人们都爱吃刚出锅的带着“锅汽”的菜,因此堂食通常是中餐顾客不二的选择。可是餐厅空间是固定的,餐位又有限,仅靠翻台无法突破。  如何解决中餐标准化问题?如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如何充分利用资源,释放产能?如何不提高价格又能多挣钱?邓超整天都在琢磨这几个问题。 观点概要   以卖烤鸭出名的京城百姓餐厅金百万搞起了“全智能互联网体验餐厅”,还去写字楼为白领做工作餐,人气火爆。引爆点基于两样产品:事先预处理到位的“准成品”和一键操作、三分钟即熟的智能锅。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中餐标准化以及空间和时间受限的困境。  如何快速复制?如何为拥有智能锅的顾客及时配送准成品?金百万基于会员数据分析,精准洞察到消费者的消费场景,它决定利用场景化的社区O2O,来连接线上线下的消费行为,为顾客实时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金百万规划了许多offline的场景:通过金百万直营店或加盟店转身“社区食堂”;通过百姓自家厨房和社区小商超,服务于在家吃饭的百姓;通过办公室就餐区和办公楼附近的餐厅或小商超,提供工作餐服务……   在布局社区方面,金百万得天独厚,因为它的店大多开在居民集中的区域,这为它做社区O2O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使得它比其他商家更容易抓住O2O的“最后一公里”。 突破行动一:外卖,行吗?   邓超一直想将餐饮服务延伸出去,于是想到了外卖。邓超本人是中国最早那批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对信息技术比较敏感,非常注重公司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也储备了不少IT人才,因此他带领团队很快搭建了一个互联网平台——金百万网站。那时移动终端还没发展起来,顾客都是在金百万门店加入会员后,上网站自助订外卖。2008年网站第一单外卖生意成交,不到4年便积累了数十万会员。然而,发起第一次冲锋后,邓超发现外卖模式并没有解决商家的核心痛点,它突破了空间限制,但没有突破时间限制,因为叫外卖的时间跟堂食时间基本重叠,若想让堂食和叫外卖的顾客都满意,就得增加人手,而闲时的剩余产能并没释放出来。虽然这一平台每年能为金百万带来2,000万元收入,但邓超认为这并不是突破口,于是决定另寻出路。那么,这一步的投入是不是都白费了呢? 突破行动二:半成品,行吗?   半成品可以作为商品在餐厅和网上售卖,不怎么占用人手和空间,而且从开门到打烊都可以带来收入,从理论上讲,这应该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于是,邓超决定一试,2011年,金百万开始在门店和网上卖半成品。可做了一段时间后,问题来了。半成品解决了商家的痛点,却没有真正解决顾客的痛点。  通常顾客自己做菜的痛点有三个:采买、加工、烹饪。半成品只解决了采买和加工两个痛点,而对于烹饪——如何根据食材控制火候,如何控制放料和起锅时间——这个最关键的痛点却无能为力。买半成品的人本来就是图省事,不愿为此花精力,结果不会做菜的人买了半成品还是不会做,几次做下来也就不愿做了。商家费了很大力气教育消费者,可消费者购买半成品的频次极低,黏性不足。  邓超发现这个貌似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模式实则行不通,便开始与消费者沟通。此时,金百万网站累积的会员数据已近百万,它们终于派上了用场,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会员的习惯和需求被描摹出了个大致轮廓。  此外,他们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做了数万份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并与会员大量互动,将采集的反馈信息与线上各类数据对比、分析和整合,最后金百万从消费者那里得到的反馈是:你让我做饭可以,第一要便捷,像泡面一样简单,一样快;第二要好吃,味道像餐厅做的一样可口;第三要便宜,价格像盒饭一样便宜。  金百万的第二次冲锋又折戟沉沙了。金百万没能依靠外卖和半成品突破传统餐饮模式,但是邓超并非一无所获,通过大数据分析,通过与消费者沟通,他的“用户思维”开始慢慢形成了。 突破行动三:准成品,行吗?   用户的痛点倒逼邓超他们必须改变思维模式。之前,他们一直是从“我”出发,把产品和服务武装到牙齿,崇尚的是“产品为王”的产品思维。他们的脑子里都是“我要做出来牛产品卖给你”,而完全没有考虑用户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怎样做才能为用户带来价值并创造更高的价值。  其实,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体”,而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状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User Centered Design, UCD)在工业界已经应用多年。使用UCD进行产品设计,是从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感受出发,围绕用户为中心设计产品,而不是让用户去适应产品。产品的任何一项特征,都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心理期望和使用感受。  邓超带领16位厨师组成的菜品研发团队开始钻研尝试,终于在2013年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类,叫准成品,并以“筷好味”作为品牌名。  品类创新,本质上也是一种商业创新,其核心在于寻找顾客心智的缺失,然后,根据心智的特点和规律设计产品。准成品的客户价值主张是:有锅有油,三分钟做熟。“三分钟”这个点是准成品与半成品最大的不同,因为半成品根据食材不同,烹饪时间是不一样的,仍须顾客自己掌控火候,而准成品不管什么食材,经过前期预处理后,在烹饪环节都只要三分钟就能做熟出锅并保持口感。  这个产品推出后,顾客满意度有所提升,黏性也加强了,因为它解决了做菜的三个核心痛点:一、便捷。消费者买回准成品后,只需简单翻炒,三分钟就能出锅,并且几乎没有油烟。二、口味好。所有准成品都是按照门店标准统一配料,与门店菜肴品质完全一样,满足了现代人渴望在家吃饭但又怕口味不好的需求。三、价格低。通过让消费者参与到做菜的“烹饪”工序,门店厨师的成本被节约下来,通过规模化集中采购和原产地采购,以及遍布社区的门店完成最贵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消除了渠道费用,准成品的价位只有同一菜品门店价格的五到七成,甚至比消费者自行去超市或菜场买菜还便宜。  有互联网“预言帝”之称的科技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凯文· 凯利(Kevin
Kelly)认为:“所有创新都发生在事物边缘,所有的颠覆都来自边缘,都是从主流未曾关注的领地开始,侵蚀主流。”  准成品的出现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边缘创新。 “准成品针对痛点进行设计,并完全符合客户需求,应该非常有竞争力吧?但是,数据告诉我们,这个产品有一定的粉丝,但远未达到我们的期望。”邓超再一次提到了大数据。“原因在于两个。第一是PC互联网的使用不方便,而当时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第二是教育成本过高。准成品因为是个新的品类,名字还算直接,但也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即使把准成品带回家,如果翻炒、火候控制不好,做出菜的效果口味差异也会很大。说到底,操作还是不够傻,不够智能,还是个技术活儿,要靠手艺。”  准成品并未在半成品基础上有实质性的突破。2013年年底,转机隐隐出现。当时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互殴”,BAT(百度、阿里和腾讯公司简称)开始发力O2O(Online to Offline ),催生了移动端的普及,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下单不再局限于某几个固定场所。BAT帮金百万扩展了下单场景,发展会员变得容易了。但有个关键痛点依然没有完全消除,那就是许多顾客还不能真正理解准成品,有的顾客还是不会操作,不知道该如何翻炒,还是要教育。于是,金百万让销售人员在餐厅拿一口家常炒菜锅做演示,教顾客如何烹饪准成品。然而,线下餐厅数量有限,能面对面、手把手教的顾客是少数,准成品概念依然难以规模化普及。邓超强烈地意识到:若想引爆市场,金百万必须找到一根“雷管”。 突破行动四:神秘武器智能锅   邓超非常关心技术推动的商业大趋势,他对“智能化将成为下一商业趋势”这一论断深信不疑。有一天,他突然悟到,准成品只有像苹果手机那样智能化到一键搞定,才具备引爆的威力,这势必要借助硬件设备,而餐饮的关键硬件设备就是——锅。在他的构想中,这种锅必须在3分钟内自动完成“一键”烹饪,顾客只需两个简单动作:倒菜入锅和摁按键,其他的,如翻炒的时机、火候的把握都由“一键”决定。这个设想令邓超兴奋不已。  好在国内早有许多厂家已经在生产智能炒锅了,于是邓超派生产部门赴全国各地考察了20多个工厂,筛选出6家,最终选定1家,双方反复沟通,本着“应用现代科技,传承古法精髓”的宗旨,三个月后共同研发出一种专门与金百万“筷好味”准成品匹配的智能炒锅,品牌名也叫“筷好味”。  邓超的初衷是借助智能锅引爆准成品,于是做了个尝试,将金百万马甸店重新装修,辟出一块2,000平米的区域,搞了个“全智能互联网体验餐厅”。本来邓超没指望这块业务挣钱,只是想以体验的形式来教育消费者,谁知消费者来店体验了智能锅后,觉得这么吃饭又便宜又便捷又好玩儿,他们将每一份准成品中的各种食材——脆的、糯的、软的、硬的、酸的、甜的——一股脑儿倒入锅中,出锅时口感都是恰到好处,而且自己DIY的口味可与大厨PK。参与感带来了成就感,一个个便去社交媒体上“晒”,这一“晒”便带火了整个餐厅。  过去的金百万只有正餐,现在这家店升级为三种业态:正餐、互联网自助餐、晚上8点以后的吧餐。用邓超的话来说:“白天你可以在这里点餐,厨师给你做好;你也可以自己动手用智能锅自己做自己吃;到了晚上8点这里就成了撸串儿、喝啤酒最好的地方,一个小店面就相当于三家餐厅。”  老树开新花,新玩法儿让金百万这个百姓皆知的京城老店再次成为热议话题,由此也带“火”了其他门店。2015年除夕,金百万所有门店的营业额突破400万元,包括用智能锅烹制的准成品,还有单点的传统菜品。  现在,仅金百万马甸店一天的营业额最低也有10万。一到饭点,顾客都得排大队。此外,许多体验过的顾客都希望自己家里也有这样一口“神锅”,在家做饭。  邓超看到了新商机:借助智能化设备和准成品颠覆传统中餐餐饮的商业模式,引领下一波餐饮商业模式潮流。而且此举捎带着还能改变中国智能锅厂家的生态,救活这个已经同质化竞争到红海的产业。  但是,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一、模式打磨完成了,如何快速复制、全面铺开?不成规模的尝试,称不上商业模式。二、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再次延伸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拓展经营?三、如果智能锅是攻城略地的大炮或机关枪,那么作为子弹和炮弹的准成品该如何及时配送到阵地?  金百万的答案是:利用场景化的社区O2O。 场景化的社区O2O   从2010年开始,互联网的触角伸进传统行业,餐饮行业开始出现O2O商业模式,并且发展迅猛。餐饮O2O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以“大众点评网”和“美团”为代表的团购网站,以“饿了么”为代表的在线外卖平台。  团购网站:餐饮O2O之1.0版。这种商业模式是靠团购低价吸引线上顾客到餐饮门店消费。但这种模式有个缺陷,就是参与各方不能共赢。团购网站因交易获得提成,是最大的受益方;消费者获得了低价产品,但同时也可能会获得低质产品和服务;而商家在行业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被迫压价,最后可能成为“伤家”。因此,随着参与团购的商家变得越来越少,大批团购网站倒闭,剩下的两三家在苦苦支撑,而且逐渐被边缘化。  在线外卖:餐饮O2O之2.0版。这种商业模式也是以低价来吸引顾客到店消费,但它认为自己是为商家创造了价值的,因为它延伸了商家的服务时间和空间,且不占人工,不占餐位。然而,这种模式也有致命缺陷,首先无法保证中餐口味,其次商家由于产能限制,很难满足在饭点同时爆发的堂食和外卖需求,顾客体验差。另外,人工成本也无法节约,商家依然是“伤家”。  外卖平台也不是赢家,在刚刚过去的五月,因为单靠烧钱拼市场,缺乏赢利模式,外卖平台饿了么经过5年创业,难逃“融资——烧钱——再融资”的怪圈,投靠京东在家,面临自身品牌淡化,用户被洗,地推散尽的危局。 餐饮O2O还能玩吗?   那么餐饮O2O是不是走进了死胡同呢?麦肯锡《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71%的中国数字消费者已经在使用O2O服务,其中9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个月内仍会继续使用O2O服务甚至增加使用频次。而在还没使用过O2O服务的消费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未来6个月内进行尝试。  从报告中我们看到,消费者的需求还在,而且还在增长,是O2O模式出了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2O价值,说到底体现在两个字——连接。这个“2”(to)不只是指要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连接,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便捷的、实时的、直接的连接。也就是说,商家要与消费者如影随形,要做到这点,商家要尽可能延伸到消费者的全部生活状态,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与消费者的“触点”,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更多机会去与消费者连接。这个触点,就是场景。  相当一部分的餐饮O2O之所以夭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将O2O“场景化”,实现与用户的直接连接。而实现场景化O2O的基础是大数据,大数据可以帮助商家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充分挖掘其生活场景的商业价值,通过连接其线上线下的消费行为,为消费者实时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用场景连接顾客
场景是一个影视用语,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是通过人物行动来表现剧情的特定过程。场景无处不在。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所有的消费行为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以及特定的人物关系下。因此,某种特定的场景,就有可能触发某种消费行为。  如果将餐饮行业当作一个大场景,其中的参与要素可以简单归纳为5W1H(Who,
When, Where, Which, What, How),即:用餐群体是谁(年龄、职业、性别)?何时用餐(早、中、晚)?在哪儿用餐(家、餐馆、工作场所)?选择哪种用餐类型(西餐、中餐、快餐、小食)?选择哪种用餐方式(堂食、外卖,自做)?看重怎样的用餐价值(实惠、环境、口味、便捷)?  金百万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搭建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掌握着140多万会员的详细信息。与许多餐饮公司将会员信息当作“鸡肋”不同,金百万将会员信息视为珍宝,他们利用这些大数据,挖掘到顾客的需求,也洞察到他们所处的各种场景。  发现用户场景之后,接下来是定义场景。定义场景的关键是直击痛点,当商家为用户解决了offline某个场景中的痛点时,用户的兴奋点就会被点燃,与商家产生连接感。思维模式从如何卖产品转到如何定义用户场景后,邓超他们一下脑洞大开,offline的天地瞬时宽广了好多,他们规划了许多种offline的场景:   应用场景1:承担社区食堂的作用。通过Offline1(金百万直营店)和Offline2(有准成品烹食专区的各类型餐厅),以此方便社区周边居民日常用餐。  应用场景2:服务于在家吃饭的百姓。通过Offline3(百姓自家厨房)和Offline 4 (社区小商超、便利店……),准成品就此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应用场景3:专注于上班族的中午和加班吃饭。通过Offline5(办公室的就餐区域)和Offline6(办公楼附近的餐厅或小商超),提供工作餐服务。  应用场景4:……  以上这些场景,以及本文开篇描述的那些场景,每个场景都直接点中了商家和客户的痛点,市场完全被引爆了。
用社区O2O黏住顾客
  接下来是如何让场景的商业价值最大化?这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选择具有商业价值、又有广泛社群基础的场景?第二,如何锁定进入场景的用户,让他从一次性用户变成重复性用户?  金百万想到了社区O2O。社区O2O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革命性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在家庭与商业服务之间做一个连接,其商业模式的本质是B2F(Business to Family),社区O2O覆盖的场景具有消费频次高、产品或服务依赖度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其实,金百万布局社区并不是近期的事。早在2008年,当众多餐饮企业在大型综合体、商超打得头破血流时,金百外独辟蹊径,提出要成为“社区百姓的中央厨房”,并自此开始了转型之路。邓超想得很清楚,商超的客户都是流客,不是有目的的消费客户,而社区客流却相对稳定,并具有高度黏性。所以,金百万的门店大部分是开在社区的。后来,金百万又尝试了“双厨房”的做法——即先由中央厨房粗加工,并统一配送到门店和加盟商户;再由门店和加盟商户做精加工,并完成“端到端”的配送。通过这样的重新规划,门店厨师、服务生的闲置时间能够被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成本能够被均摊。门店收入拓展了,而边际成本几乎为“0”。 再进一步,以门店为基础再延伸其他各种服务,想象空间更是巨大。似乎是在不经意间,邓超抓住了
O2O 的“最后一公里”,为他做社区 O2O 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金百万“筷好味”准成品的应用场景不断在扩展,社区化O2O中offline的布局也越来越清晰。为了将经营模式快速复制,金百万打算采用加盟方式,创造共享生态圈。  如今,金百万正在北京的37家直营门店设立体验区并且以加盟方式迅速复制。邓超对利益相关方所在的生态圈做了近期规划,在这个生态圈中有三个主要角色:  开发商挣加盟费,金百万一分钱不要,这样开发商便有了巨大的拓展动力。  商户挣产品利润钱,金百万以成本价向商户供应准成品,差价由商户净赚。社区小餐饮店、小烟酒糖果店、小商超大多是小作坊式的夫妻老婆店,无品牌,无知名度,举步维艰。在金百万不拘一格的利益分享和创业平台等多种机制的支持下,这些小商家加入金百万开展准成品的售卖和服务,几乎没有投入,就能够获得大品牌的信任背书,并且增加经营项目。  而金百万自己在现阶段则打算以大量用户数据,挣平台的钱。  邓超的这三个规划正在执行中,有些已经落地。我们因此有理由期待,金百万创造的商业模式很有可能成为餐饮O2O的3.0版。  然而,对于金百万的未来发展模式,目前资本方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说要做成产品平台,另一个声音说要做成渠道平台。力主产品平台的一方认为,金百万的产品很有杀伤力,应该开店,做加盟,通过线下店,拿一个产品打天下,用它来吸引粉丝,吸到产品平台上,实现赢利。力主渠道平台的一方认为,平台应该为更多商家服务,所有餐厅都可以在这上面卖准成品,用这种模式教育全社会。  对此,金百万的掌门人邓超必须做出选择。
大后台   目前,金百万37家门店分布于全北京市的各个角落,这些门店看似不大,而且相对孤立,其实背后是公司强大的管理后台。  集团总部设置了九大职能中心和27条业务线,进行垂直管理,对所有门店进行全面支持。每个条线只精于一业,并对负责的条线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以“工匠精神”不断精进。这样架构的结果是:总部指令能够迅速、不折不扣地传达到门店的具体操作人员,并跟踪到问题全面解决。这种方式强调总部和各门店资源之间的协调和整合,为的是将门店能力发挥到极致,实现单兵作战到集团军作战的转变。如隶属于九大职能中心的厨政部,负责与厨政相关的所有事宜,包括菜品出品、厨师梯队建设、厨师培训、菜品研发、质量检查、中央厨房和烤鸭配送等工作。再如,针对环境、VI等方面,金百万将其归为27条业务线中的“视觉管理业务线”,任务是进行统一的门店形象定位和设计,以获得有整体感而又各具特色的视觉冲击力。 作者有话   亲,金百万的故事先讲到这里,他们的精彩还在继续,更多爆点一触即发……说不定当您读到这篇案例时,又有新的神器诞生了呢。  如果您好奇,想知道金百万接下来会玩什么新花样,请扫我二维码。  如果您想给金百万支招儿,参与到金百万还未发生的故事中,请扫我二维码。  如果您想向金百万学管理学经营,请扫我二维码。甚至,如果您想加盟金百万,也可以扫我二维码。对,接下来,我会建个微信群—“金百万案例集结号”,本群为您提供以下福利:  一、 我将邀请有餐饮企业背景的管理咨询顾问进群,参与金百万案例讨论,在讨论时,也许能对您的经营困惑解答一二。  二、 有机会去金百万游学,听掌门人邓超亲述23年做餐饮的酸甜苦辣,一起展望未来餐饮行业发展趋势。  三、 在适当时候,组个吃货团,去金百万店里“指导工作”。接下来给您留两道思考题:一、金百万正在研发第二代、第三代智能锅,您希望新智能锅具有什么功能?二、关于金百万互联网业务的未来发展,现在资本方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深挖产品和应用场景,做专做精;一派认为应以“筷好味”现有20多万会员为基础,在耕耘产品的同时,逐步构建平台化企业,吸纳各种店家入驻,赚取差价。  亲,您怎么看?扫我,咱进群聊。期刊简介
& & & &《商业评论》杂志创刊于2002年9月,使命是“致力于创造和传播最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帮助商界领袖不断更新理念,领导变革”,定位是“全球视野 中国智慧”。《商业评论》杂志与全球顶尖的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展开广泛合作,整合国际最新管理研究成果,并挖掘、梳理中国本土的优秀管理实践,对当下中国商业管理界的焦点话题、前沿理论及典型案例都给予了专业视角的深度关注,为中国读者提供富有实战价值的解决方案和管理工具。过往期刊商业评论2016年9月第9期商业评论2016年8月第8期商业评论2016年7月第7期商业评论2016年6月第6期商业评论2016年5月第5期商业评论2016年4月第4期商业评论2016年3月第3期阅读排行TOP10TOP12016年10月第29期市场价:10.00元电子价:4.90元TOP22016年11月第11期市场价:20.00元电子价:12.00元TOP32016年10月第10期市场价:6.00元电子价:3.00元2016年9月第9期2016年10月第10期2016年10月第10期2016年11月第38期2016年11月第45期2016年10月第10期2016年7月第7期品牌推荐中国经贸2016年7月第14期会计师2016年8月第8期中国合作经济2016年9月第9期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2015年7月第4期金融电子化2016年9月第9期财新英文周刊2012年10月第59期阅读本刊的人还阅读了现代商业2016年10月第10期财新英文周刊2012年10月第59期国有资产管理2016年10月第10期船舶经济贸易2016年9月第9期中国合作经济2016年9月第9期WTO经济导刊2016年9月第9期中国经贸2016年7月第14期
中邮阅读网由中国邮政主办。中邮阅读网凭借中国邮政报刊发行网络、发行资源和品牌优势,在传统报刊发行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数字传播技术,
为广大读者提供内容丰富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及有声书城等在线阅读产品。这是中国邮政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出版数字发行,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需求的新举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百万邓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