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六塘镇三枣属于哪个镇

建制沿革/临桂区
临桂沿革临桂区秦,区境属桂林郡。汉初,县地属南越王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始安县,为临桂县行政建置之始,县城址在今桂林市区,隶零陵郡。东汉改名始安侯国。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分零陵郡南部置始安郡,始安县为其辖地。晋沿袭不变。南朝宋属始建国。粱天监六年(507年),在苍梧、郁林境内设桂州,始安县属之。隋、唐属桂州、始安郡。唐至德二年(757年,一说贞观八年即634年),因“附郭桂州”,将始安县改名临桂县。五代至清,临桂县名未变。五代南汉属桂州,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清属桂林府。以上州、路、府治均设在临桂县。民国元年(1912年),临桂县撤销,直属桂林府。2年撤府复县,更名桂林县,隶属漓江道(3年改桂林道)。16年桂林道废,桂林县直隶广西省政府。19年广西建立民团制度,桂林县属第一民团区(后改桂林区)。23年3月属桂林行政监督区(28年2月改为第一行政监督区)。29年1月从桂林县划出城区及近郊设桂林市,县复名临桂县,属桂林行政督察区(第一区)。31年3月,县由省政府直辖。33年,隶属第八区。日,县境解放,隶属桂林专区(后改桂林地区)。1954年6月,撤销灵川县,其行政区域并入临桂县。1961年6月,临桂、灵川分治。义宁沿革汉至隋,今县境五通、保宁、中庸、宛田、黄沙等乡镇属始安县地,唐为灵川县地。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马氏在灵川县西部(含今龙胜县)设置义宁县,县城在今五通街(同一时期,马氏又在义宁县城东北置广明县,宋时广明县并入义宁县)。立县后,先属桂州。开运三年(946年)改隶溥州。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清属桂林府永宁州。清乾隆六年(1741年),析县西北另置龙胜厅(今龙胜各族自治县)。民国时,义宁县隶属与临桂县相同。日,义宁县解放,隶属桂林专区。1951年8月,义宁县宛田区庙坪片9个行政村划归龙胜县,其余地区并入灵川县。1961年6月临桂、灵川分县,原义宁县区域转属临桂县。合并后1983年10月,临桂县从桂林地区划归桂林市管辖。2002年2月,撤销临桂镇、庙岭镇,设立新的临桂镇,以原临桂镇和原庙岭镇的行政区域为新临桂镇的行政区域。2005年8月,撤销五通镇、保宁乡,设立新的五通镇,以原五通镇和原保宁乡的行政区域为新五通镇的行政区域;撤销两江镇、渡头乡,设立新的两江镇,以原两江镇和原渡头乡的行政区域为新两江镇的行政区域。日,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以原临桂县的行政区域为桂林市临桂区的行政区域。日,国务院批文:桂林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象山区五美路16号迁至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日,桂林市人民政府在临桂区正式挂牌。日,桂林市临桂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2015年区政府对下辖乡镇进行行政区划微调整,除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外其他乡镇均改为镇建制。
行政区划/临桂区
现辖9个镇、2个民族乡。2000年,临桂区辖6个镇、6个乡、2个民族乡。2003年,临桂区行政区划一览(辖5个镇、6个乡、2个民族乡:临桂镇、五通镇、六塘镇、两江镇、会仙镇、南边山乡、保宁乡、四塘乡、中庸乡、渡头乡、茶洞乡、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2005年8月,撤销保宁乡,整建制并入五通镇;撤销渡头乡,整建制并入两江镇。2005年底,全区辖5个镇、4个乡、2个民族乡:临桂镇、五通镇、六塘镇、两江镇、会仙镇、南边山乡、四塘乡、中庸乡、茶洞乡、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2013年四塘乡改镇建制为四塘镇。2015年区政府对下辖乡镇进行行政区划微调整,除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外其他乡镇均改为镇建制。 乡镇名称
所辖社区、村委、居委
虎山社区,榕山社区、金水社区、金山社区、庙头、水口、塔山、天华、秧塘、乐和、二塘、上全、独峰、凤凰、花堽、灵山、麒麟、沙塘、大律、兰塘
新村、界牌、大湾、土桥、李家、四塘村委、腊村、横山、刘村、太平、自信、大约、面村、岩口、江西、四塘居委
杨梅、西山、板屋、桐山、罗江、五通村委、三友、大塘、江门、蓬莱、上祥、伍家、白马、西塘、浔江、泗江、柳山、仁和、保宁、步厄、西南、北塘、五通居委
高田、合峰、穴田、中庸村委、江泉、华境、三联、中庸居委
两江村委、洲村、大厦、车梁、琅琥、城联、保山、古定、信果、山口、保全、高妙、二圳、高寨、大洲、培塘、渡头、谢家、油蔴、河沙、粟村、贺村、高塘、上宅、罗城、宿棠、两江居委
宛田瑶族乡
宛田村委、翁洲、中江、柳厄、河北、陶善、平水、东江、永安、庙坪、楠木、小河、合作、洞头、流峰、宛田居委
茶洞村委、护山、花岭、定安、富合、江洲、仁义、温良、安乐、保合、三合、茶洞居委
黄沙瑶族乡
黄沙村委、翻水、围岭、滩头、宇海、黄沙居委
羊田、广洞、道莲、三塘、清塘、岩岭、船岭、清泰、小江、罗塘、大村、保联、诚桂、诚正、六塘村委、六塘居委
朗联、钱村、东山、五敬、南新、玉联、富汴、塘头、军洞、永平、升平、永忠、靖远、南边山居委
新立、马面、文全、新民、山尾、睦洞、四益、七里、陶淑、燕山、寺山、会仙村委、同助、陂头、大联、矮山、会仙居委
地理环境/临桂区
地理位置临桂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西郊,西南邻永福县,东接桂林市秀峰区,东南靠桂林市雁山区。是桂林市新的政治、经济、旅游、文化、商务中心,区人民政府驻临桂镇临政路13号。地貌临桂境地处南岭南缘,东西窄,南北长,呈火炬状。北部群山巍峨高耸,南端峻岭连绵。东部略低于西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东西向分水岭。西北属三台山系,为越城岭余脉,山体庞大,峰峦挺拔。有1000米以上的山峰24处,800~1000米的山峰64处,最高峰广福顶海拔1524米。在新构造运动、岩性和外力等因素作用下,山坡急而陡,河谷下切强烈,上阔下窄,横剖面呈“V”型,高山深谷随处可见。峡谷之中河道纵横,沿河陡坎、平台、壶穴特别发育。西南属架桥岭山地,有800~1100米山峰24处,最高点为香草岩,海拔1176米。架桥岭由变质岩构成,岩石坚固,不易被水侵蚀,故山峰嶙峋,溪深谷幽,谷坡陡峭,底部狭小。山地边缘因长期受流水侵蚀,山体渐趋破碎,谷地逐步扩大,成为小型的山间谷地。东南部为峰林平原,石灰岩石山林立,孤峰突兀,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该区地下河、岩溶、山洞奇多,故景色多姿、山水秀丽。中部属丘陵平原及岩溶山地,丘顶浑圆或馒头状,坡度一般15~30°,山岭无明显走向,相对高度一般在70~300米不等。由于地处气流滑行道及“湘桂走廊”通道,暖湿气流难以停滞,干冷空气首当其冲,寒流活动频仍。气候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强热辐射和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夏长而湿,酷暑鲜见,间有冰雹;冬短而干,严寒稀少,偶降小雪;春秋相当,秋温略高于春温,冬夏季风交替规律明显。由于地形复杂,冷空气活动频繁,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水的地域分布亦有较大差异。区境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工19.1C,极端最高气温为39.6℃,极端最低气温为-1.6℃。全年以东北风为要风向,湿度较大。但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1869毫米,无霜期302天。
自然资源/临桂区
土地资源据1983年农业区划调查,县境土地面积328.54万亩,占自治区土地面积0.93%。其中耕地52.66万亩,占总面积16.03%。在耕地中,水田面积42.83万亩,占81.33%;旱地8.34万亩,占15.84%;菜地1.49万亩,占2.83%。园地0.66万亩,占总面积0.2%。林地143.53万亩,占总面积43.69%。在林地中,森林112.62万亩,灌木林13.66万亩,疏林10.5万亩,未成林地5.39万亩,迹地1.16万亩。牧草地13.17万亩,占总面积4.01%。宜农荒地7.99万亩,占总面积2.43%。宜林荒地39.86万亩,占总面积12.13%。宜牧荒地25.96万亩,占总面积7.9%。城镇居民建设用地3.94万亩,占总面积1.2%。工矿用地1.69万亩,占总面积0.51%。交通用地6.49万亩,占总面积1.98%。水域面积4.46万亩,占总面积1.36%。划归花坪自然保护区的特殊用地9.14万亩,占总面积2.78%。难于利用的土地(裸土、沙土、石山等)共18.99万亩,占总面积5.78%。临桂区境内土地资源相对短缺,人多地少的矛盾渐趋尖锐。1951年,全区耕地54.89万亩,人均耕地2.61亩;1957年,耕地面积56.95万亩,人均耕地2.39亩;1987年,全区耕地面积52.04万亩,人均耕地仅1.34亩。1990年,全区耕地52.73万亩,人均1.3亩。2008年,全区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17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441公顷,水田28494公顷、旱地6947公顷)。水资源临桂区境内平均径流深1543.56毫米,年径变差系数为0.166,多年平均径流量108.29立方米每秒。当保证率等于50%时,水资源总量44.3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储量9.44亿立方米,地面水量34.95亿立方米。在地面水量中,地面径流量33.57亿立方米,水利化还原水1.38亿立方米;当保证率等于75%时,水资源总量为35.21化立方米;当保证率等于95%时,水资源总量为30.36亿立方米。临桂区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17.5万千瓦,可开发量8.6万千瓦,已开发0.2万千瓦。水资源分布,以保证率等下50%计,西北部水资源总量10.35亿立方米,其中地面水8.16亿立方米,地下水2.19亿立方米,可供水592.59万立方米,该区需水628.61万它方米,缺36.02万立方米;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9.73亿立方米,可供水2.18亿立方米,实际需水2.52亿立方米,差0.34亿立方米;中部水资源总量7.22亿立方米,可供水1.59亿立方米,实际需水2.27亿立方米,缺0.68亿立方米;大江流域水资源总量6.59亿立方米,可供水1.57亿立方米,实际需水1.72亿立方米,缺0.15亿立方米;东南山地水资源总最为0.5亿立方米,可供水26万立方米,实际需水29万立方米,少3万立方米。
人口/临桂区
解放后,由于吸收干部、招工、参军、升学、工作调动、婚嫁等原因,年有记载的34年中(缺年数字),共迁入155121人,平均每年4562.38人;迁出197884人,平均每年5820.12人,33年中净迁出42763人。年,因吸收干部、招工、参军等原因净迁出11331人。1960年经济困难,部分人员外出谋生,当年净迁出3532人。1962年经济开始恢复,当年净迁入3053人。1979年落实政策,原到农村插队落户的知青和城镇居民返回城镇,当年净迁出2173人。1985年后,由于引进外资、开办企业等原因,迁入人口逐渐增多。1990年人口普查,按现住地和日常住地分,从自治区外迁入729人,其中街道迁入176人,镇迁入157人,乡迁入396人;从自治区内迁入5165人,其中街道迁入595人,镇迁入2359人,乡迁入2211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2418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临桂镇36919、六塘镇42123、会仙镇50351、两江镇45377、五通镇38985、庙岭镇39685、南边山乡26447、四塘乡39458、茶洞乡20547、渡头乡23563、保宁乡16348、中庸乡17836、宛田瑶族乡21581、黄沙瑶族乡4962。
经济/临桂区
临桂区是一个农业以林业基地为主的地区,也是中国商品粮、瘦肉型猪、奶牛及优良鸡、鸭、鹅生产基地区。2009年临桂区完成生产总值97.7亿元,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12.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比例由上年的25:55:20调整到23:58:19。组织财政收入8.05亿元,增长14.4%。2010年比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1.27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1.22番,财政收入翻1.67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2.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7.78亿元,年均增长18.19%。财政收入由“十五”期末的3.21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10.7亿元,年均增长27.25%,实现了连续5年财政收支平衡。国民经济三产比例由“十五”期末的34:40:26调整为“十一五”期末的23:56:21。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1亿元,增长2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7亿元,增长42.3%;组织财政收入14.06亿元,增长31.1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按可比价计算,国民经济三产比例为20.01∶59.97∶20.02。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65.50亿元,增长1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37275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2亿元,增长32%;组织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28.37%。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9亿元,增长21.4%,增速位居广西县级第一;完成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增幅达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9.2亿元,增幅达30.6%;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大关达23.8亿元,增长32%。农业临桂为亚热带气候,12℃以上的有效气温天数达194天以上。据研究计算,早稻光合生产潜力亩产可达1200公斤,晚稻光合生产潜力亩产可达1050公斤以上。耕地面积较多,农业劳动力充裕。1990年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4亩,尚有11.5万多亩条件较好的宜农宜粮荒地作后备资源。全县可用于养鱼的水面4.86万亩,1990年只利用2.88万多亩。全区有林地面积96.77万亩,人均2.38亩,尚有宜林荒地坡地62万多亩。全区农业劳动力17.77万个,按中国每个劳动力平均负担4.3亩耕地计算,尚有5.5万多个劳动力剩余。根据1990年有关资料计算,以广西农业生产条件人均占有量为100,临桂区耕地人均占有量为140.02%,可养鱼水面人均占有量为240%,水利设施有效灌溉人均面积为152.46%,有林地人均占有量为129.03%,森林复盖率为136.55%。199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现行价)30512万元,农业人口人均807.84元,为中国同期人均685.95元的117.77%;农业人口人均产粮503公斤,为全区同期农业人口人均产粮378公斤的133.07%。临桂县耕地面积占广西总耕地面积的1.35%,粮食总产占全区粮食总产量1.48%;临桂区耕地面积占中国耕地总面积0.0365%,粮食总产量占中国粮食总产量0.0467%。临桂区解放41年来粮食生产和农业总产值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以1950年为基数,1990年粮食总产量仅发展到295.03%,比全广西已发展到324.33%的速度慢29.3个百分点;1990年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仅为1950年的398.44%,比全广西已发展到533.28%的速度要慢134.84个百分点。造成发展速度慢的主要原因:一是近几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子不快,二是粮食生产效益低,又没有把剩余的劳力及时转移到粮食生产以外的其他各业上去。1990年种植业产值全区已由1950年的77.01%调整到58.34%,调减了18.67个百分点;临桂县仅由1950年的68.4%调整到59.48%,仅调减8.92个百分点。按同样方法计算,全区林业产值已由1950年的1.67%调整到6.72%,调增5.05个百分点;临桂区仅由2.71%调到3.65%,只调增0.94个百分点。全区牧业产值已由1950年的16.15%调整到22.08%,已调增5.93个百分点;临桂区牧业产值却由1950年的22.49%调减到20.84%,反而调减1.65个百分点。全区渔业产值已由1950年的0.92%调整到2.68%,已调增1.76个百分点;临桂县仅由1950年的0.71%调整到1.81%,只调增1.1个百分点。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应当成为发展临桂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2009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6.5亿元,增长5.18%。实施改路93公里,建成6个新农村示范点,完成村屯规划413个,完成自然村整治100个、自然村道路硬化84个;编制村庄规划方案11个;新建、扩建村屯道路41.5公里,解决了15个村的交通不便问题。粮食播种面积70.45万亩,粮食总产量24.36万吨,增长2.89%,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2010年农业总产值由“十五”期末的21.97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40.55亿元,年均增长5.5%。其中,畜牧水产业生产总值从“十五”期末的11.76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20.94亿元,年均增长15.6%。201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8.2亿元,增长5.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320元,增长19.3%。建成南边山乡、两江镇2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粮食播种面积71.47万亩,其中超级稻面积32万亩,实现粮食总产24.31万吨,荣获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工业唐代,六塘一带纺织业已较发达。直至民国时期,六塘麻布仍以质地洁白、经久耐用著名。宋代纺织业继续发展,绍兴年间(年)临桂每年向朝廷提供军装布12748匹(一说17840匹)。宋代至明代有大量瓷窑从事陶瓷生产。清代,县城桂林成立“习艺厂”,收徒学习新式纺织技艺,并有部分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在圩镇进行个体生产经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白承淑在六塘中街开“白美和”号切烟店。民国元年(1912年),陈三兴在两江建新街开办“陈三兴”鞭炮加工作坊。8年,马君武在庙头葛家塘独资开采锌矿,年产400吨。27年,李兆雄在六塘西水街建酒坊。至解放前夕,临桂、义宁县有手工业1480多户,从事纺织、车缝、铁器、木器、竹器、铜器、陶器、石器、首饰、酿酒、炮竹等18个行业,分布在42个大小圩场。解放初期,全区有手工业1048户,从业人员364.3人。1951年12月,五通区私营土产联营社拨出资金,由申荣贵负责开办“五通协力酒坊”。1952年,全区工业产值20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3%。其中国营工业产值14.59万元,集体工业产值186.41万元,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值7.26%、92.74%。1953年,手工业增到1672户,资金5.25万元,所生产的各种小型农具、工具、日用品的产量约占社会供应量的80%。1956年,完成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全区个体手工业者分别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受“大跃进”的左倾错误影响,全区新建国营厂矿5个,并将全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转为23个公社工厂。当年,生产水晶矿石57公斤,硝药73吨,硫磺23吨,麻布5.8万米,新式步犁1196架,打谷机869台,切蔓机352台,畜力车881架,人力车4041架。工业总产值426万元,其中国营工业77万元,集体工业349万元,分别占18.08%、81.92%。1959年,由于上年上马的项目违背客观条件,且管理不善,生产滑坡。5个国营厂矿,4个停办,1个下放公社。1960年工业总产值下降到247万元。年,全县新建5个国营厂矿,并将手工业社由小社合并为大社或合作工厂。1966年工业总产值457万元,比1963年增长78.52%。年,因受“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影响,厂矿企业无政府主义泛滥,生产停滞不前,工业总产值徘徊在400~500万元之间。1970年,全县新办一批工业企业。因各厂多是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设备差,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效益普遍低。1971年工业总产值虽然超过1000万元,但独立核算的全民工业企业仅实现利润7.13万元。1976年,开始在国营工业企业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引进和研制成功小型收割机、薄荷脑等新产品,扩大3吨农用拖车、轻质碳酸钙、硫铁矿石、重晶石矿石等产品的生产能力,汽车修配厂、酒厂、电子仪器厂、砖厂、水泥制品厂等相继投产。至1978年,工业生产初具规模。主要产品产量为:中成药138吨,硫铁矿石34565吨,碳铵1127吨,轻质碳酸钙3521吨,水泥5387吨,片石58214吨,重晶石矿石5892吨,刨刀28.6万块,3吨农用拖车300台,服装3.12万件,木材20057立方米,加工大米13047吨、食油118吨。具有拖拉机及其农具的大、中修理和汽车的中、小修理能力。全县工业产值达217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2.58%。其中国营工业产值1696万元,占77.91%。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税利总额190.66万元,其中国营工业141.66万元,占74.3%。1979年后,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方针,在巩固发展国营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和个体工业。区委、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外引内联、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优惠政策,先后有上海市宝山县罗店公社、大厂矿务局、栗木锡矿、桂林市第二机床厂、北京市制浆造纸试验厂、桂林市水泵厂、桂林市二轻局物资供应公司等到县联营办厂。同时,各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市场,在提高经济效益上狠下功夫。仅工交系统投入技改资金就达3383万元,开发引进新产品76个。其中4个获自治区工业新产品百花奖,7个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6个获桂林市旅游产品桂花奖。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5552万元,比1978年增长1.55倍。其中国营工业3681万元,集体工业1582万元,个体工业289万元,分别占66.3%、28.49%、5.21%。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税利总额1071万元,比1978年增长4.62倍。1990年,全区有工业企业161家,初步形成以中成药、建材、化工、食品、采矿为主的工业体系。当年工业总产值594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3.56%。比1952年增长28.57倍,比1978年增长1.73倍。其中国营工业3312万元,集体工业2129万元,个体工业502万元,分别占55.73%、35.82%、8.45%。年末职工7869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332万元。税利总额412万元,其中国营工业257万元,占62.38%。企业提留利润192万元,上交税利22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81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381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712元。2009年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完成工业总产值119.4亿元,增长35%;增加值43.1亿元,增长26%,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8.6%,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4.5%。规模工业支持作用显着增强。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产值87.7亿元,增长40.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3%;增加值30.9亿元,增长33.1%;销售收入81.8亿元,增长37.87%;利税8.3亿元,增长21.41%。其中,纳税超100万元的企业33家,超1000万元的4家。新增规模企业11家,全区规模企业达到93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70家,年产值超亿元的14家。2010年,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总产值分别由“十五”期末的37.27亿元和20.83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162.5亿元和133.1亿元,年均增长34.24%和44.91%。基本形成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规模企业由“十五”期末的39家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85家。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2.21亿元,增长42.2%,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90.06亿元,增长4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2.15亿元,增长15.7%;完成工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29.6%。工业骨干企业发展迅猛。规模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增8家规模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55家。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增长46.06%,利税增长232%。娃哈哈食品公司实现产值43.5亿元,福达集团实现产值41.8亿元,超亿元企业达26家。
交通/临桂区
东周安王十五年(公元前387年),吴起对岭南用兵时曾修通从湖南道县、江华一带经县岭隘口至贺县、富川、钟山等地通道。唐代修通的桂邕驿道,成为斜贯广西的重要驿道之一。长寿元年(692年)修筑的相思埭,是古代中原“经略两粤,定边云贵”的重要航道。北宋初,桂邕驿道是北方统治者到贵州采购马匹的“买马路”。清代,境内驿道经过修整,路面铺有石料,路况大为改善。另有6条便道通往邻县,方便了县际之间的物资交流。光绪年间,县内有桥梁110座,渡口42个,遍布全县乡村。民国14年(1925年),民办修筑桂(林)永(福)公路,创境内修筑公路之先。26年,境内已有汽车从事客货运输。28年,纵贯区境的湘桂铁路通车。至29年,临桂县公路有县道92公里,能通汽车52公里;乡道251公里,能通汽车22公里;建桥梁22座;建涵洞25个。义宁县有县道40公里,能通汽车25公里;乡道27公里;建桥梁16座;建涵洞124个。33年,为阻止日军入侵,境内公路奉令破坏。38年,临桂区公路通车里程仅29公里。解放后,对在战争中破坏的公路进行修复,至1955年共修复公路112公里。1957年,开展“全民大办公路”。至1964年,全县以民办公助的形式修建公路8条,全长46.5公里,地方投资16.2万元,群众投工46.7万个。196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境内投资修建国防公路。至1971年,修通两江至泗顶、两江至五通、五通至潭下路段,境内长47.24公里。1990年,区境有国道71.5公里,省道42.9公里,区道45.34公里,乡道67.5公里。进入21世纪,临桂区交通发达,集航空、铁路、公路运输网络于一体。航空:位于临桂区两江镇的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占地4.0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拥有T1和T2(在建)航站楼混凝土辅筑面积65万平方米。飞行区登记为4F,跑道长3200米,设计年飞行量4.2万架,设有空客A380机型专用停机位,年旅客吞吐1000万人次。拥有国际国内航班50多条,20万家航空公司飞行桂林机场,可通航29个国内城市和香港、澳门及韩国、曼谷等。去往机场可以在上海路航空酒店坐机场大巴前往,临桂区可以坐出租车前往。铁路:湘桂铁路系统:北起衡阳南至凭祥,于民国时期修建的单线非电气化铁路,旧时为广西北上中原南下对接越南的铁路大动脉,现主要担任货运和少量客运业务。位于临桂区的二塘站和横山站于上世纪铁路大提速期间已经停办客运。在桂林西站建成后二塘站货运功能将迁移。衡柳铁路系统:北起衡阳南至柳州,200KM/H双线电气化设计标准,是目前广西北上中原南下至北部湾城市的铁路大通道,也是承担桂林市旅客北上和南下的主要运输线路。出省北上动车和管内旅客动车主要在桂林站乘坐,普通旅客列车主要在桂林北站乘坐。贵广高速铁路系统:300KM/H设计时速,250KM/H运营时速,北起贵阳北南至广州南。临桂区内设置五通站,为贵广高铁线上中间站,车站禄属成都铁路局,位于五通镇茶场,车站站房建筑面积2997㎡,建筑主体高度15.35米,设两站台4股道。五通站:贵广高速铁路系统中间站,位于临桂区五通镇茶场方向,主要服务临桂区北片乡镇和龙胜县搭乘贵广动车的旅客。目前临桂乘坐贵广线方向的火车主要还是在桂林站、桂林北站。桂林站:目前主要服务湘桂和衡柳铁路系统旅客,主要停靠北上中原方向(长沙、武汉、南昌、郑州、北京等)、东部方向(上海、杭州、南京等)跨省动车组、南下柳州、南宁、北海、梧州、贺州方向管内动车,茂名、湛江、凭祥方向管内普通旅客列车。前往桂林站坐88、91路可以直达。桂林北站:主要服务贵广、衡柳、湘桂系统旅客,车站分衡柳场和贵广场。贵广场主要始发贵阳和广州方向动车组,以及停靠贵阳至广州过路动车组。衡柳场主要始发和停靠衡柳线、湘桂线上开往长沙、北京、西安、郑州、武汉、南昌、青岛、哈尔滨、福州、深圳、昆明、成都、重庆、上海、南京、海口、长春、九江、宁波、合肥、包头、徐州等方向的跨局普通旅客列车(Z、K、T开头),始发和终到南宁铁路局管内南宁、柳州、北海、贺州方向的动车组和凭祥、茂名、湛江方向的普通旅客列车。前往桂林北站坐88、91到达机场路口转1路、301路或者在桂林站转乘100路、99路。桂林西站:建成后承担桂林市货运功能和贵广正线上由广州和贵阳始发的非终到桂林的动车组。两大站的主要分工即:桂林站主要始发和停靠跨省长途旅客动车组和广西区内短途动车组,、、Z5/6、K651/2、K985/6次少量普通列车。桂林北站主要始发和终到去往广州、贵阳方向的动车组,始发和终到广西区内动车组、普通列车,始发和停靠跨省长途普通列车。临桂区铁通营业(临桂交警队对面)设有南宁铁路局火车票代售点。水运:水路有湘江和漓江,沿漓江经梧州与珠江相联,可直达广州,香港和澳门。公路:境内有桂(桂林)海(北海)高速公路、机场专用公路、广州至成都321国道、桂林至浮石20171省道和筹建中的桂(桂林)梧(梧州)高速公路,形成东通广东,北上湖南,西达四川,南至北海、湛江的交通网络,是桂林市的西大门。目前在建桂林-三江高速,建成后更为便捷的连接三江、湘西、贵州。临桂汽车站与桂林汽车总站联网售票,可以购买由桂林汽车客运总站出发的直达快巴车票,桂林汽车客运总站自动售票机可以取广西966800票务网桂林总站出发的网购车票。公共交通:区内有85路、86路、88路、89、91路、81路线公交车直达桂林市老城区一票制2元,城区内有61、62、63、64公交线路一票制1元。501路跨区县公交由临桂公交秧塘临时车场发车,终点站至永福县苏桥镇东街,一票制2元。
社会事业/临桂区
科技2010年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推广各类新品种19个,新技术16项。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8个。2011年荣获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县”称号。教育2010年新建校舍面积1.39万平方米,改扩建县城第一、二、三小学教学楼3300平方米,扎实推进临桂冠信远辰实验小学建设,区第三中学实现招生并投入使用。201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4.8%,各单科成绩在全市各区县均名列前三。新建校舍面积2.63万平方米,维修学校31所,拆除危房4670平方米。筹措贫困大学新生、中小学生上学扶持资金1198万元,资助家庭贫困大学新生991人,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5131人次,免除114名库区移民子女学费,资助中职学校和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5人,7001人获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寄宿生资助率100%,初中寄宿生资助率55%。 高等院校
示范性高中
城区其他中学
桂林医学院临桂校区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
临桂第一小学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临桂校区
桂林中学临桂校区(筹建中)
桂林市腾飞高级中学
临桂第二小学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
临桂第一中学
临桂第三小学
中共临桂党校
临桂第三中学
远辰小学 文体2010年荣获桂林市第31届“漓江之声”两个单项一等奖,“临桂草龙”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临桂区第六届运动会。李荣艳等临桂籍运动员分别获得国际、国家级金牌9枚和40枚。2011年成功举办桂林·临桂2011国际湿地文化节,编辑出版《“唱响临桂”歌曲集》。完成1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个村屯文艺培训基地、50个村级篮球场、30个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免费开放图书馆和文化馆。四塘豆腐乳制作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预备推荐名单,4人被自治区评为牌灯、板凳龙、草龙舞、麻布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功举办汇荣杯首届桂林国际马拉松(半程)邀请赛,临桂籍运动员在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中夺得6金10银的优异成绩。投入367万元完成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949场,在全区率先建成城区数字影院。五通农民画有悠久的历史,从明朝开始,当地农民以绘制门神、财神等作画挣钱。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通过父教子、夫带妻、朋友传朋友,村民相互习字绘画经营书画市场,已初具规模;九十年代起,政府及宣传、文化部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2007年后,在组织服务管理职能上,发挥市场导向和示范作用,有效地组织农民逐步走上绘画产业道路,取得可喜成绩。卫生2010年完成区计生服务站和11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2011年计生服务办公大楼和11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全部投入使用,37个村级家庭健康服务室基本完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参合率达97.35%。完成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建设80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未来将在临桂区建立桂林市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临桂西城医院建立新院区 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桂分院
临桂西城医院
金水湾医院
妇幼保健院 通讯和物流固定网络方面有电信、移动、铁通、联通等提供固定电话和光纤高速上网。移动网络方面城区已经全面复盖移动主导的TDD-LTE 4G网络,联通和电信FDD-LTE 4G网络正在逐步完善中,TD-SCDMA 、WCDMA、CDMA2000等3G信号已经全面复盖。医院、车站、学校等公共场所复盖移动CMCC和电信公共免费WIFI。各乡镇镇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范围复盖3G和4G网络信号,光纤高速上网,村屯复盖ADSL拨号上网等服务。物流方面:EMS全球特快专递,邮政小包、顺丰、圆通、中通、申通、国通、宅急送、汇通、天天快递、鑫飞鸿、全峰、中铁快运、韵达、京东快递、国美快递、南宁腾达等各种物流服务。其中京东可以选择货到付款现金和移动POS机刷卡服务,国美在线提供大家电送货上楼服务。其中圆通、中通、申通等大型快递还通达五通镇、会仙镇、六塘镇、两江镇等大乡镇(+0.5工作日,个别快递需加偏远服务费,3元左右),顺丰也有其特约服务点(+0.5~1工作日)。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复盖城区医院、市级三甲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报销范围。目前险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职工保险类有: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险、生育险、失业险。另一类是居民保险类,其中城镇居民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风景名胜/临桂区
临桂地处旅游名城桂林市的近郊,已开发出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岩溶湿地、华岩、十二滩漂流、蝴蝶谷瑶寨、刘三姐茶园、红溪、李宗仁故居、陈宏谋宗祠、雄森熊虎山庄等。会仙湿地会仙湿地主要分布在临桂区会仙镇的睦洞、四益、新民、山尾、文全、马面等6个村委以及该县四塘乡的大湾村委、雁山区的竹园村委,涉及47个自然村和2.2万人口,其地域范围内有相思江、良丰河、唐代开凿的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运河)及睦洞湖等河流湖泊。宋朝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湖泽遍布、水草丰盛;上世纪50年代湿地内尚存20多个湖塘,面积约25平方公里;近代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来水量减少而开荒造田、围湖造塘等行为增多,会仙湿地湿地2012年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2007年7月国家湿地专家考察此地时提出:桂林临桂会仙岩溶湿地是世界最北的野生稻基地、也是亚洲最完善的岩溶湿地。2012年,会仙湿地公园命名为“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华岩华岩位于保宁乡境内,离乡政府2公里,此处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香火旺盛的庙宇胜地。华岩有大洞小洞之分,大洞建有庙宇,并有和尚住持,香火甚盛。小洞艰险幽深,有“十二重门”之称。入口处仅容一人攀登而下,宽阔之处有礼堂般大小。传说中,此处为吕洞宾修仙之处,仙人床、仙人脚印依稀可辨。十二滩漂流十二滩座落在临桂宛田乡洞头、合作、庙坪三个村委的交界地之内。此地森林面积一万多亩,树种繁多,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由庙坪至宛田是义江流域的源头一段,流水碧绿,水色清澄,其中有一段河流长960多米,落差十分惊险,自然形成了十二个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的瀑布,故名十二滩。蝴蝶谷瑶寨瑶寨位于临桂宛田乡东部,距桂林市47公里,321国道旁3.5公里。瑶寨周围群山环绕、森林密布、流水跌岩,沟壑纵横;是一个集观赏瀑布、森林探险、生态旅游、风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共分3个部分:⑴瑶寨风情:东宅江瑶寨共60户297人,家家户户均为吊角木楼,木楼整齐地排列在山腰之间,其规模在桂北地区绝无仅有。⑵瀑布景观:瀑布景区共分两个瀑布群,东为龙女滩,北为白龙滩。龙女滩以秀为主;白龙潭则以奇为主。白龙潭共有18级瀑布,落差最高的约30余米,最宽的约10余米。⑶森林景观:旅游区四周群山环绕、古木参天。在逐片森林中存着娃娃鱼、野猪、麝羊、猴子、寒鸡、锦鸡、穿山甲、竹鼠、熊油鱼、油丰鱼等珍禽异兽,是天然的动物乐园。另外,旅游区繁衍生息着上千种蝴蝶。刘三姐茶园刘三姐茶园位于临桂五通镇,距桂林市仅28公里。景区紧靠321国道,占地面积2800亩,茶园面积1250亩。茶园现有固定职工35人,安排采茶临时工80余人,主要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及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为经营思路。茶园文化底蕴深厚,是解放初期《刘三姐》影片采茶片断外景拍摄场地,是刘三姐与莫老爷对歌的地方。茶园建筑风格独特,设有茶膳餐厅、品茗轩、亭、阁、农家古老耕作器械博物馆、农家绿色食品基地、各种土养家禽养殖场及水果生态园等。红溪红溪位于临桂中庸乡怡乐村,距桂林市区40公里。景区由于地处群山沟谷之中,在千万年跌宕的山泉洗刷下,在满山的丹霞彩石映衬下,整条溪流形成浅红、深红、鲜红等颜色,景区内除五彩斑斓的水景外,更有众多的森林植物景观。此外,景区还有古老沧桑而又充满活力的山村以及山野甜茶、土鸡、野菜、工艺美术品等。李宗仁故居李宗仁故居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爱国人士李宗仁的故居,位于临桂两江镇木田木(lang)头村,座落在气质雄伟的马鞍山下。该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总面积4430平方米,经多次扩建,现布局有客厅、将军第、学馆、庭院及后院的阁楼,井池、鱼塘和前后对角的炮楼等,具有民国初年的大式庄园建筑风格,又保留着桂北朴实的民间格调。陈宏谋宗祠陈宏谋宗祠座落在临桂四塘乡横山村,有屋三栋。一进大门翘首望去,陈宏谋“进士”匾当先映入目中,匾左方刻着“雍正元年癸卵恩科会试中试第一百八名殿试第三甲九名”。第二进匾额为陈首壑“解元匾”,匾左方刻有“嘉庆癸酉广西乡试中试第一名举人”。从陈氏家谱记载和宗祠所悬挂的匾额来看,自陈宏谋起到陈毅功止的190年间,中科举者计有状元一名、翰林二名、会元一名、进士四名、解元二名、举人二十六名、贡生九名,总共三十五人,官至巡抚总督以上者四人,可谓盛极一时。雄森熊虎山庄雄森熊虎山庄座落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专用公路沙塘大圆盘南侧,占地面积50多万平方米,拥有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四个虎种——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白老虎共270多头,黑熊300多头,狮子100多头及豹、蛇、猴、鸟等一批世界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最大的黑熊和老虎科研、繁殖、野化、观赏、游乐基地,也是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教学科研基地。该山庄己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景点和桂林定点旅游景点。
临桂名人/临桂区
临桂历史上人才辈出。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赵观文就出自临桂,自唐代以来,临桂共出了5名状元,2名榜眼,291名进士,被誉为“状元之乡”。清代名臣陈宏谋官至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宰相),其玄孙陈继昌三元及第,陈氏一门“五代”连科。近代出了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号称“小诸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等桂系首脑人物和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功显赫官至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在1996年7月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临桂体育健将唐灵生、肖建刚分别获得奥运会59公斤级和64公斤级举重金牌、铜牌。日-14日临桂成功举办了首届临桂名人文化节,弘扬了临桂“名人文化”,弘扬了临桂“名人精神”。
所获荣誉/临桂区
临桂区2010年荣获“全区经济发展十佳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和自治区、市“双拥模范区”等荣誉。荣获2012年度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35:39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桂六塘镇高陂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