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瑜 的 出生日期不一致的说明期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袁武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
袁武 - 北京画院副院长
 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出生地 吉林省吉林市
毕业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出生日期  1959年9月
成就 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
多少年来,画画一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歪歪斜斜地走着一条很长的路。既活了一条躯体的生命,也活着一条艺术的生命。有艺术大成的人,可言艺术是生命,像我这样没有大成的人,也同样面对绘事感到重要而不可少。提起画画,从来不敢说“随意”、“好玩”更不能“飘逸”。从学画时的艰辛到今天每搞一件作品的艰难,使我一直在体验着画一张好画的不容易,一直感受着一件好作品的高境界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我无法把画面的事捋顺成有系统、有章程的理论体系。面对时下大理论家、新文人画家的高级、陌生、复杂的宏篇大论和费解、艰涩的对绘画描述的新概念、新词汇,我更加认为绘画的理论高不可攀。所以,我干脆掩耳盗铃、只管画画,不问画理。我是一个很笨的人,尽管搞艺术要靠智慧和才能。笨,是我的天性,我没办法成为智者。如果我的目标不在前方,那么,我就要转一个很大的弯道才能朝向我的目标。这使我在过去所有的时间里都觉得很累,也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光。好在,我不常改变目标。只是目标,不总是在正前方,这使我有了许多困惑,也使得我的画进步的很慢,从形式到取材都很陈旧,我像是独自走在颓圮城堞上的老人,不紧不慢地去听那吹向黄昏的忧郁的风响,用一种早已流行过的形式,展示着我那模糊的情感和零碎的思想。我的生命和我的艺术,一直总是这样迟缓地生长着,常常被很多人超越、抛弃,被一次次轰轰烈烈的艺术思潮和盛典淹没。不知道数载光阴过后,我将会在我的园圃里摘下何样的果实。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对生命的成长、情感的波动都持一种属于自己的努力和真诚。北方那空旷的高天,那遍是苍树的大山和夕阳残留的最后一丝暖流,始终让我心灵深处回荡着我熟知的音籁并昭示着我的性情。那一切,从我的故里,从我的生命开始一直伴我至今。
1989年作品《大雪》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1994年作品《没有风的春天》获全国第八届美展优秀奖(此届美展只设优秀奖)1999年作品《九八纪事》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2000年作品《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银奖(此届无金奖),2002年 2月被评为全军院首届校育才奖“金奖”。2002年作品《抗联组画一一生存》获全军美术展览一等奖。2002年获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2003年作品《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2004年8月被评为黄宾虹奖获奖画家.2004年作品《抗联组画——生存》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2004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 4月荣获2006吴作人造型艺术提名奖. 2007年作品《进山》获第三届国画大展优秀奖(仅此一种奖项).1994年作品《没有风的春天》获全国第八届美展优秀奖(此届美展只设优秀奖)1999年作品《九八纪事》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2000年作品《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银奖(此届无金奖),2002年 2月被评为全军院首届校育才奖“金奖”。2002年作品《抗联组画一一生存》获全军美术展览一等奖。2002年获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2003年作品《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2004年8月被评为黄宾虹奖获奖画家.2004年作品《抗联组画——生存》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2004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 4月荣获2006吴作人造型艺术提名奖. 2007年作品《进山》获第三届国画大展优秀奖(仅此一种奖项).
1986年作品《又是一年春草绿》获吉林省青年美展一等奖;1988年 作品《冬趣》入选中华杯大奖赛全国美展并获佳作奖;作品《没有风的子夜》参展东北三省国画展,并获优秀奖;作品《春天里的最后一场雪》获吉林省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多件作品参加“南京书画院长春书画院联展”1989年 作品《大雪》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并批准加入全国美协;作品《绿肥红瘦》等七件作品应邀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人新作展”;作品《塞外,春天还不曾苏醒》入选当代中国水墨新人奖(全国美展);12月应邀带6幅作品在深圳博雅艺术中心参加中国画联展;1991年 日本东京与日本书法家北村先生举办书画联展1992年 作品《天籁》获加拿大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金牌奖;1994年 作品《没有风的春天》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并获奖牌(此届只有一种奖);1995年 在中央美院举办了毕业作品展,共展出《塞外,春天还不曾苏醒》、《小村,又一个秋日》等十一幅作品;其中《没有风的春天》被美院展览馆收藏;1997年 作品《凉山布托人》参展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大展并获优秀奖;1998年 在日本福罔市天神村福罔画廊举办《袁武水墨画展》;9月,在山东烟台美术博物馆举办《李翔、袁武画展》;11月,创作完成九八抗洪的作品《亲人》;12月,作品《亲人》获全军抗洪精神赞美展一等奖;1999年5月,作品《亲人》获“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一等奖;8月,山东青州中国美协创作中心举办《袁武中国画展》,创作完成作品《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全军美展优秀奖;12月,作品《九八纪事》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并获第四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作品《汤显祖在厦门》获庆祝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优秀奖;2000年 5月,于山东潍坊举办“李翔、袁武国画展”;2001年1月,在广东佛山画院举办“袁武中国画展”;3月,在安徽铁山画廊举办“袁武画展”;6月,作品《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银奖(此届无金奖);8月,在山东东瀛举办“李翔、袁武国画展”;10月,在山东潍坊沈学仁画廊举办“袁武中国画展”;2002年8月,作品《抗联组画--生存》获全军美术展览一等奖;12月,作品《凉山布托人》参展“百年中国画大展”;2003年1月,在深圳博物馆举办“袁武中国画作品展”,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袁武国画作品选》;8月,作品《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9月,作品《夜草》参展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04年3月,创作作品《母亲看我画小平》,并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10月,《抗联组画——生存》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2005年 1月,广东画院美术馆举办《申万胜、袁武书画展》; 7月,创作《抗联组画-牺牲》,参加中国美术馆主办《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创作《咕得毛咛》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2007年1月,在山东淄博书画城举办《申万胜、袁武书画展》;4月,荣获2006吴作人造型艺术提名奖;5月,创作《扒苞米》;7月,重新创作《抗联组画——牺牲》;8月,《进山》获第三届国画大展优秀奖(仅此一种奖项);20086月,作品《大山水》系列之一、之二参加首届中国(郑州)水墨艺术双年展;7月,20日至26日,在吉林市画廊举办袁武小型中国画展;8月,作品《家园》参展中国现代人物画邀请展;作品《九八纪事》参展《新时期中国画之路》大型中国画纪念展;12月,作品《母亲看我画小平》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美术展》;2009年5月,袁武工作室研究生、本科生、访问者作品展,在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9月,《抗联》参加由文化部主办、国家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展;10月,作品《走过沱沱河》参展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灵感高原》全国美展;2010年1月,18日-22日,作品《大山水系列》三件在香港展览中心参加由中国文联、香港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展;并在论坛上进行学术演讲。3月,2010年3月,作品《暮色》等九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庚寅水墨——原创与前瞻》国画作品展;作品《古意图》两件在上上美术馆参加由宋庄国画院举办的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北方秋天的肖像》在浙江美术馆参加由中国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主办的《时代画农民——新中国农民题材优秀作品展》;4月,作品《暮色》等六件在河南郑州美术馆参加由国家画院、郑州文联举办的《中国水墨故乡情——当代中国名家作品展》;扇面《十人诗意》在日本东京参加由国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美术馆赴日本画扇展》;5月,10日-25日,作品《在海边》在广州艺术博物馆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的第九届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5月,8日-5月,14日作品《抗联》等六幅在山东美术馆参加由山东美协主办的《情系齐鲁——中国画名家故乡展》;5月,1日-29日,作品《走过沱沱河》等七件在国家画院美术馆参加由国家画院、中央美院举办的《以心接物——全国艺术院校导师作品展》;9月,作品《暮色》在上海展览中心参加由国家画院、上海国院艺术展览中心举办的《写意中国》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11月,作品《大山水》在中国美术馆参加由北京文联、北京美协举办的纪念《北京文联60周年美术作品展》;12月,作品《孔子暮年》等6幅在北京马奈草地会馆参加由国家画院举办的《草地上的交谈——十二人画展》;&?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xml:namespace&2011年4月20日-24日,“齐风鲁韵”当代山东书画名家30人晋京学术邀请展;6月20日-7月10日,庆祝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画展(东莞美术馆);7月29日,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画展(评委);10月10日-14日,第八回--中日美术交流联合作品展;中国(温州)书画大展-2011全国名家邀请展;大写者——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12年1月16号,应邀参加“都市o田园——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3月,被评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7月创作《抗联组画——出击》并参加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8月26日,在吉林长春东北亚艺术中心举办“吉林情怀——曹无、袁武画展”;10月1日,在吉林长春举办“踽踽之旅——袁武早期作品发现展2013年1月,开始创作《大昭寺的清晨》全部作品共45件,参加北京画院《行走疆域》少数民族画展;6月,在山东日照天大美术馆举办袁武中国画展;8月,在北京琉璃厂路宽画廊举办袁武中国画作品展;9月,在山东“日照天大美术馆”举办《大昭寺的清晨》部份作品展;9月,在山东青州举办“翰墨青州----袁武书画收藏展”;10月,完成新作《水不深》巨幅创作;10月12日,作品《走过沱沱河》参加山东省美术馆新馆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10月15日,作品《老人与牛》参加西班牙马德里孔德拉杜克中心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11月,北京军博参展“在时代的“现场”--全国写生美术作品展”;12月,在明怀文化举办“人物画作品展第五回”;12月,在北京琉璃厂“路宽画廊”举办“画韵抒怀——王明明、袁武水墨作品画展”;“开放的视域”--中国当代艺术赴捷克大型视觉艺术展,:日至日展览地点:捷克国家美术馆现当代分馆
1995年第一本画册《袁武画集》由台湾出版;1997年出版第二本画册《袁武新作品集》;2001年朝花出版社出版《袁武水墨画人物写生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袁武画集》;2005年由荣宝斋出版《申万胜袁武书画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高等美术学院教材系列《袁武水墨人物写生》;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袁武中国画集》;2006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第三本《袁武写生集》;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画史——袁武传》;2007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袁武的速写本《带一支笔上路》;6月,广东音像出版社出版《袁武影像集——大墨人生》;2008年11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画丛书——袁武》;2009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袁武水墨人体概述》;2010年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书画名家全集袁武国画卷》;2010年 5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袁武当代最具影响力国画家作品集》;12月,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百年中国画经典——袁武卷》;2010年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行迹——写生作品集》;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旨韵文质》论文集;。2011年7月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沉雄浑厚一一袁武研究》2014年3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名画家一一袁武》代表作品《大昭寺的清晨》、《抗联组画》、《走过沱沱河》、《凉山布托人》、《大山深处》、《亲人》、《夏日,阿拉山口的雪》、《汤显祖在厦门》《黄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在朱耷山水上耕种》、《乡村的齐白石》、《暮色》《人流》《走过沱沱河》《母亲看我画小平》《进山》《水不深》人物述评直面人生——读袁武写实人物画
20世纪中国画革新的最大成果,是人物画的突破性演进。这体现在写实方法的使用、写实能力的提高、写实流派的形成几方面。传统人物画在唐代有很高的成就,这从唐墓出土壁画、唐代敦煌壁画和传为阎立本、张萱、周昉的作品,以及对吴道子的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两宋以降,山水花鸟日益兴盛,人物画渐趋衰落。人物画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和思想变迁产生的回避人生的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写实方法、写实能力的萎缩。元明清三代,水墨写意及相应的笔墨语言在山水花鸟中得到发展,人物画却随着对简逸风格的追求,语言和表现力愈加贫弱。晚清的任伯年是个例外,他有超出一般的人物造型能力,但这能力的获得,与他学过铅笔素描并坚持画写生有很大关系。[1] 20世纪山水花鸟画的成就,主要体现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于非闇、陈之佛、张大千、傅抱石、陈少梅、陆俨少等传统型画家,李可染虽借鉴了西画对景写生方式,总体上还是坚持了传统路线。人物画就不同了,徐悲鸿、蒋兆和、李斛、黄冑、方增先、杨之光,以及卢沉、周思聪、刘文西、姚有多、刘国辉、吴山明、郭全忠和他们的学生辈几代人物画家,无不受益于素描速写即西画造型能力的训练。当然,他们也学习继承传统人物画的笔墨语言与色彩方法,但从风格演变史的视角看,他们不属于传统人物画而属于20世纪新人物画,是无疑的。“五四”前后的思想家,包括蔡元培、陈独秀、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等谈及美术时,无不提倡引入科学精神,参照西方写实艺术以“改良中国画”。坚定实行这一主张并获得广泛影响的,莫过于“徐悲鸿学派”。它改变了以临摹为基础的学画传统,把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把培养写实造型能力视为中国画教育的首要目标,大大降低了通过临摹求得文脉传承和笔墨传承的重要性。进入新中国时期,延安革命美术体制、苏联美术教育经验与徐悲鸿学派融会为一,重视造型能力培养的传统得以光大发扬,但更加忽视文脉传承与笔墨传承,写实主义精神——揭示社会矛盾、直面血肉人生、突出画家个性等等,被大大淡化甚至抛弃。人物画既得其益,亦受其伤。新时期的人物画,是在对外开放、反思历史、重新进入市场的时代情境中展开的。80年代,理想主义、现代主义涌动,出现了“85美术新潮”和“实验水墨”;90年代,传统主义抬头[2],实用主义流行,人物画的题材和形式趋于多样化,地域风情、古今美女、都市人物、名人肖像、历史记忆,工笔的、写意的、写实的、变形的、奇幻的、复古的、“未来”的,应有尽有。政治上正确与否决定画什么和怎么画的时代过去了,进入了“看不见的手”——市场制约画什么和怎么画的时代;乌托邦英雄主义的写实人物画成为历史,失去了理想与信仰、魂灵空虚、以市俗、怪诞、唯美、唯丑为特点的人物画,成为画坛“流行色”。直面血肉人生的写实主义艺术精神,仍然和我们有很大的距离。袁武是80年代进入画坛的。那时他在吉林,与“新潮美术”没有发生多少关联;90年代,他读研于中央美院、执教于军艺,环境和个性使他选择了写实人物画,而对唯古是好的传统主义、唯新是求的“前卫”保持着警惕。在他看来,绘画是为了承担某种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了“好玩”;生活本身的壮丽与博大常常比艺术更有力量,描绘生活真实、表现人的伟大精神,比追求现代形式和手法更重要;人物画教学以写生(包括素描与速写)和写实造型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而以临摹和笔墨色彩为其次;笔墨的意义在于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而不是它自身的独立和趣味……。[3]这些观念,都表明袁武对写实路线的认可与坚持。他的现代题材作品,如《自己的粮食》、《抗联组画·生存》、《亲人》、《夏日,阿拉山口的雪》、《夜草》、《凉山布托人》、《在海边》、《近代文化人肖像系列》、《北方秋天的肖像系列》等,是对这一路线有力的印证和个性化的诠释。“对写实路线的印证”,是说他这些作品在画法风格上继承了20世纪的写实人物画传统,如以真人写生为形象塑造的基础,以线和墨韵为主、以面和色彩为辅的造型方式,大力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把真实的人物描绘与环境描绘结合起来;坚持以笔线抓结构,以皴法刻画肌肉,把空间感控制在二维三维之间(他称之为“浮雕感”)等等。前面说过,这一套画法风格,是从徐悲鸿到周思聪几代人探求得来的,它大大超越古代人物画,成为20世纪中国画新成就的主要标志。我们批评新人物画因政治等原因缺失了写实主义精神是必要的,但不能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连写实画法与写实风格也扬弃了。袁武说他因为“笨”而坚持老画法,其实是聪明和成熟的表现。在我看来,写实人物画在反思历史、总结经验之后,正应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潮流总是难以预料,80年代以来,包括像卢沉这样功底深厚的画家也纷纷放弃写实路线,是非常可惜的。“个性化的诠释”,是说袁武在承继前人写实画法风格的同时,注入了自己的理解与个性,对这一路线有所创造和推进。他将曾被神化、戏剧化的“红、光、亮”英雄形象“还原为人”,不回避他们相貌平平或情绪低沉,也不回避对生存的沉重和苦难的描写;他强化甚至夸张人物的特征,但不把他们“漫画化”(写意人物的“漫画化”,是当代人物画的普遍现象);他探索刻画大尺幅人物形象的笔墨方法,以适应公共绘画之需;他追求人物画的北方气质与大壮风格,但避免概念化的“傻大黑粗”。尤可注意的是,他虽然坚持写实路线,却具有一种浪漫气质和内在激情,这从《抗联组画·生存》、《凉山布托人》、《在海边》诸作可以感受得到。美术史告诉我们,出色的写实作品不仅有出色的写实技巧,还一定有深沉的感情表达和有力的思想寄托。袁武的个性使他不满足于复制式的“写实”描绘,而总是力求赋予自己的人物以厚重的性格和粗粝的情感,并由此而拉开与前人的距离,赢得鲜明的个性与当代性。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一个重客体性描绘,一个重主体性抒发,但它们所关注的都是“人”:人的生存境遇、状态,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等等,这是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文化最核心的价值。相比之下,宗法专制下的古代中国人受限于皇权思想,士人艺术家能够“心游造化”、“寄情山林”,却始终缺乏对“人”(特别是个体人)本身的深度关心与深度表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救亡压倒了启蒙”,我们为建立强大民族国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出现了“造神运动”,出现了比“焚书坑儒”还要残烈的“文革”浩劫。血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以人为本”思想的可贵,但在一个缺乏“以人为本”传统的国家真正实践“以人为本”,需要长期的求变过程。就中国画而言,人物画变革首当其冲,也最为紧要。由于工具材料、技巧手段和历史传统的关系,以水墨为主要媒介的写实人物画,也具有一定的写意性——包括写意形式和写意观念。这就意味着,它的写实性区别于西画的写实性,它的写意性又有别于传统人物画的写意性。这是特点,也是尴尬——它难以像西画那样深入描绘,也无法获得传统写意画那样自由的笔墨表现。半个多世纪的新人物画探索表明,强调形象的深入刻画难以照顾到笔墨表现,如徐、蒋系画家;强调笔墨表现又难以顾及形象的深入刻画,如新浙派画家。新时期以来,一些画家力图兼顾两者,但这种热情很快就被迎合市场、制造风格、追逐效益的更大热情消解了。袁武是少数坚持这种探索的画家之一。他的这种“坚持”是有倾向性的——以形象为第一性,即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度描绘及相应的思想表现第一,笔墨是必要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我理解和支持这一态度。写意山水花鸟画可以颠倒形象与笔墨的关系,人物画不能。吴昌硕的花卉、黄宾虹的山水,都以笔墨个性和笔墨精神内涵为最高价值,山水或花卉形象反而是笔墨表现的“载体”;所以能够如此,是山水花卉的笔墨个性与笔墨精神归根到底都是对“人”一种表现。人的形象固然也可以像山水花卉一样成为笔墨个性与笔墨精神的载体,但对于写实人物画来说,塑造形象的性格,表现他的身份、行为、思想感情,比山水花卉题材更直接、更有力,能够“直面血肉人生”是人物画最大的优势与特点,颠倒了形象与手段的主从关系,写实人物画就失去了优势与存在意义。实践直面人生,坚持“以形象为第一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画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艺术,程式化的形式语言(主要是笔墨语言)本身可以传递作者的“人格”信息,因而具有独立的意趣。掌握了熟练程式的画家极易由“形象第一性”转化到“形式语言第一性”,用固定的程式去套不同的对象——在艺术作品高度商业化的当今,这种现象已经普遍发生。袁武的作品,最能体现“形象第一性”的是他的写生人物和有写生依据的主题创作,没有写生依据的作品相对次之;古代题材的人物形象大抵风格化,已经走出“以形象为第一性”的原则了。直面人生的画家,除了技巧因素之外,尤需要有对人和社会的深刻观察,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独立而深刻的思想。我想特别强调的是“独立而深刻的思想”。中外艺术史表明,独立而有力的思想,是成就伟大艺术家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艺术如果不想成为一种无足轻重的附庸和玩物,就必须以艺术的方式对人、人生和社会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国正处在一个转向“以人为本”的伟大历史变革时期,人和人的命运成为政治、经济、历史、哲学、艺术最为关心的课题。唯有独立而强大的思想力,才可能有深刻的观察与发现,并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力量。[1]沈之瑜《关于任伯年的新史料》记:任伯年与上海土山湾画馆的主任刘德斋是好友,“刘的西洋画素描基础很厚,对任伯年的写生素养有一定影响。任每当外出,必备一手折,见有可取之景物,即以铅笔勾录,这种铅笔速写的方法、习惯,与刘的交往不无关系。”见《文汇报》日。任伯年虽然不用明暗法,但其肖像画结构之准确,似可见出素描速写功夫的影响。[2]我这里说的“传统主义”,是指认为传统一切皆好、把中西视为完全对立,拒绝借鉴西方文化艺术,玩弄“玄学”词藻和诡辩游戏以唬人的新复古主义倾向,而不是指重视研究传统、认真继承传统优秀遗产的观点和实践。90年代以来,画界反思具有强烈反传统倾向、以现代主义为指归的“新潮美术”,因而出现研究传统、坚持传统风格,探讨从传统自身推进中国画发展的新倾向,与“传统主义”无关。[3]参见郭孡孮主编《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袁武卷》,华艺出版社,2005年。北京。
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曾播出艺术专题片《心路》,介绍其作品及艺术创作道路。曾多次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并进行学术访问。出版有《袁武新作品集》、《袁武水墨人物写生集》、《袁武国画作品选》等。2005年被读者评为“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画家”。吉林书画苑(院)推荐画家。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Hi,这是的腾讯微博,别吝惜你的关注,赶紧登录,和TA互动吧!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曹天风(诗人曹天风)_百度百科
?诗人曹天风
(诗人曹天风)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曹天风(),原名祖建,号国材,天台城关人。
曹天风(),原名祖建,号国材,天台城关人。当知县的父亲期望他长大成材,光宗耀祖,然而在新世纪曙光的沫浴下,他却成了封建家庭的“ 贰臣逆子”。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后,在恽代英、翟秋白的教导下,“并读马孙弥自悔,少年心事许红旗”,并经同学、共产党员宣申华介绍加入国民党,投身革命,发动群众,把天台的工农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四·一二”后,他被迫出走,感慨“革命成亡命,信徒作叛徒”,愤而改名“天疯”,意为“天也为之疯了”。后经老校长于右任劝说改为“天风”。1928年 l月,西山会议派告发他为“共产嫌疑”,被囚于南京卫戍司令部军人监狱。经同乡张翅、徐坛多方营救保释出狱。后又参加中共党员罗青领导的镇江起义,事败,被通缉。
1938年,奔赴浙东抗日前线绍兴,出任第三专区政工指导室主任、《战旗》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用“鞭狮手”的笔名撰写社论,宣传抗日救亡,号召收复失地。《战旗》被周恩来誉为“万绿丛中一点红”。翌年3月27日,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视察浙东,曹天风被推举为绍兴各界总代表,在欢迎晚会上发表了“地球向东转,世界向左倾,是不可抗拒的两大伟力”的论断,语惊全场。他与周恩来倾谈三次,临别前夕,周恩来以巨幅诗轴相赠,并特加跋语:“因抗战机缘得来故乡扫墓,承曹先生远迎,复得聆谠论,极感奋,羡录吾绍沈复生先生近作,应曹先生雅属,呈留纪念。”
绍兴沦陷后,曹天风转入天目山区,任《民族日报》社社长、民族文化馆馆长、浙西干训团教育长,并主办《民族通讯》。《敌伪研究》等刊物,当反共高潮袭来时,他竭尽全力保护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共产党员王维、沈之瑜等被反动当局关押,就是靠他营救获释的。1943年夏,曹天风回到故乡,被各界人士推为天台中学校长。他礼聘名师,资助贫苦学生,力主学术自由,因而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台、绍两地学生慕名纷纷前来求学。建国后,曹天风再次出任天台中学校长。粉碎“四人帮”后,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曹天风擅长古体诗,一生作诗四干余首,内容博大飞构思精巧,“奇语妙语趣语愤语痛语隽语豪语”满纸。1931年郁达夫与他邂逅杭州,一见如故,赞其诗为“ 楚骚绝唱”。而当读到《南归引》中“十年破袖凌风舞,肯为苍生拭泪痕,浪迹天涯何计是,不成大寇不成僧”等句时,击节称绝,手批“如此俊品,愿天下有心人共赏之”。1989年8 月,曹天风选出解放前600多首诗编为《水平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他还有一册《牧狼庵偶语》,共1657则,是格言、警句式的短论, 1949年1月由上诲平衡社印行。最近又发现他的白话体诗集《灵焰集》手稿。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正英的出生日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