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王》中号王为什么要给连长吹冲锋号视频

莫宏创作小小说《号王》
号王名叫王晓峰,他的老师是他父亲。他父亲的老师是一位流落在上海的白俄小号演奏家。当年那位白俄贵族穷困潦倒,身染重病,奄奄一息,号王的父亲把他背回家里,为他求医问药,悉心照料,把他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为报恩,四年里,那位白俄贵族把毕生所学全部教给了号王的父亲。
  号王唇薄指欣,悟性超众,英俊挺拔,天生吹号坯子。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他十四岁时小号就已吹的相当出色。由于父亲身患痨病,号王十五岁就在上海著名的“百乐门舞厅”吹小号。十六岁那年被上海演艺界誉为号王。
  上海沦陷那年,号王刚好十八岁。
  一天,一号称东洋号王的日本军官带着几个日本宪兵找到号王家里,说是和要他比赛吹小号。号王毅然应战,并提出比速度,比音长,比音高,日本军官应允。
  比赛中,号王吹的俄国名曲《野蜂飞舞》比日军官快一倍,号王跟父亲学的循环换气能吹一个小时不断音,弄得日本军官莫名其妙,号王吹出的小号音高,日本军官脸憋的猪血似地也吹不上去,结果东洋号王大败!
  日本军官气急败坏地嚎叫:“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你们支那人的小号不可能会吹得这么好!”说着,他竟然一拳把号王打翻在地。
  号王的父亲怒不可遏,他从床上挣扎着下来,抓过小号,一曲《义勇军进行曲》未完,便被日本宪兵用刺刀挑死……
  在朋友的帮助下,号王终于逃出上海,碾转来到华北参加了八路军,发誓要向日本侵略者讨还血债。
  刚好八路军的连长是司号员出身,他听说号王的身世之后,决定让他当司号员,号王欣然受命。从此,号王用沾染父亲鲜血的三键小号吹冲锋号,雄壮激越的号声激励八路军战士与日本鬼子展开了无数次殊死的博斗。
  一次战斗中,八路军包围了一百多名日本鬼子,遇到了顽强的抵抗,阵地久攻不下。眼看夜幕就要降临,煮熟的鸭子就有飞的可能。这时只见号王登上了山顶,对着日本鬼子吹奏日本名曲《樱花》,这是号王在父亲死后第一次吹奏冲锋号以外的乐曲。号王会用腹颤音吹《樱花》,当年在百乐门舞厅,曾有一位日本的音乐家跪在地上听号王吹这首曲子。优美,凄楚,哀怨的乡音让日本官兵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斗志全无,邃交械投降。号王被八路军记了大功。
  后来的一次战斗极为惨烈,八路军死伤过半,弹药耗尽。连长命令号王:“你给我一遍一遍地吹大刀进行曲!”号王道:“是!”人困马乏的战士在《大刀进行曲》的旋律中斗志倍增,他们用大刀片击退了日本鬼子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后来,日本鬼子发现了个中奥秘,一个日本鬼子端着刺刀从背后向号王摸去,眼看就要刺中号王,说时迟,那时快,连长扑过去推开号王,自己却被刺中倒下。号王嚎叫着抓过连长的大刀,砍掉了那个日本鬼子的脑袋。
  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老军医对浑身是血、双目紧闭的连长诊断后痛苦地摇着头说:“他不行了,抬走吧!”号王爬在连长身上大哭一场。
  连长被抬到了漆黑的棺材里,几个战士抬着沉重的棺材盖盖了上去。突然,号王疯似地跑了过去,推掉棺材盖。他说:“让连长再听一听他最喜爱的冲锋号吧!”说完,号王整好衣冠,庄严地向连长敬了个军礼,然后,缓缓地把小号移向嘴唇。
  这是号王平生最庄严肃穆,最倾情最投入的演奏。他把冲锋号吹了好多遍,而每一遍都要比前一遍高出一个纯四度音。本来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组成的冲锋号旋律就有很强的感招力,号王的演奏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又一幅威武雄浑,壮美绚丽,激越宏阔,光辉灿烂的画卷,大有撼天地泣鬼神之声,叩启天国门扉之势!
  “连长醒过来了!连长没有死!”突然间,棺材旁的战士兴奋地大声喊叫。战士们飞快地围上前去,只见连长双眸微启,嘴唇颤抖着失声喊道:“同志们,冲啊......”
  从此,号王名声更响。不久他被调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据说开国大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首席小号就是号王担任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2012年第1期
2012年第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号王的老师是他的父亲,他父亲的老师是一位流落在上海的小号演奏家。号王悟性超众,加上英俊挺拔,天生是吹号的坯子。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他十四岁时小号就已吹得相当出色。由于父亲身患痨病,号王十五岁就在上海登台演出了。由于他号吹得好,十六岁那年被上海演艺界誉为“号王”。 中国论文网 /9/view-814965.htm   上海沦陷那年,号王刚好十八岁。一天,一位曾是东洋著名号手的日本军官带着几个日本宪兵找到号王家里,说要他比赛吹号。号王毅然应战,并提出比速度,比音长,比音高,日本军官应允。比赛中号王吹的俄国名曲《野蜂飞舞》比日本军官几乎快一倍,号王跟父亲学的循环换气至少能吹一小时不断气,弄得日本军官莫名其妙。号王在比音高时能轻松吹出小号最高音泛音,日本军官脸憋的猪血似的也吹不上去,结果东洋号手大败!他气急败坏地号叫:“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你们支那人不可能会吹得这么好!”说着,他竟然一拳把号王打翻在地。号王的父亲见状怒不可遏,从床上挣扎着下来,抓过小号,一曲《义勇军进行曲》未完,便被日本宪兵用刺刀挑死。    在朋友的帮助下,号王逃出上海,辗转来到华北参加了八路军,发誓要向日本侵略者讨还血债。    刚好八路军的一位连长是司号员出身,他听说号王的身世之后,决定让他当司号员,号王欣然受命。从此,号王用沾有父亲鲜血的三键小号吹冲锋号,雄壮激越嘹亮的号声激励八路军战士与日本鬼子展开了无数次殊死的搏斗。    一次战斗中,八路军包围了一百多名日本鬼子,遇到了顽强抵抗,阵地久攻不下。眼看夜幕就要降临,煮熟的鸭子就有飞走的可能。这时只见号王登上了山顶,对着日本鬼子吹奏日本名曲《樱花》,这是号王在父亲死后第一次吹奏军号之外的乐曲。优美、凄楚、哀怨的乡音让日本官兵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斗志皆无,遂交械投降。号王为八路军立了大功。    后来的一次战斗极为惨烈,八路军死伤过半,弹药耗尽。连长命令号王:“你给我站到山头上一遍一遍地吹‘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号王爬到山顶,用雄壮的军号声激励战友。人困马乏的战士在《大刀进行曲》的旋律中斗志倍增,他们用大刀击退了日本鬼子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后来,日本鬼子发现了个中奥秘,一个日本鬼子端着刺刀从背后向号王摸去,眼看就要刺中号王,说时迟,那时快,连长扑过去用身子挡住号王,而自己被刺中倒下了。    号王号叫着抓过连长的大刀,砍倒了那个日本鬼子。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老军医对浑身是血、双目紧闭的连长诊断后痛苦地摇着头说:“他不行了,抬走吧!”号王爬在连长身上大哭一场。    连长被抬到了棺材里,几个战士抬着沉重的棺材盖盖了上去。突然,号王发疯似的跑了过去,推掉棺材盖。他说:“让我们的连长再听一听他最爱听的冲锋号吧!”说完,号王整整衣冠,庄严地向连长敬了个军礼,缓缓地把号嘴移向嘴唇。这是他平生最庄严肃穆、最倾情最投入的演奏。他把冲锋号吹了好多遍,而每一遍都要比前一遍高。号王的演奏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威武、壮美、激越的画卷,大有撼天地泣鬼神之势。    “连长醒过来了!连长没有死!”突然,棺材旁的战士兴奋地大声叫喊。大家飞快地围上前去,只见连长双眸微启,嘴里失声喊出:“同志们,冲啊……”    从此,号王名声更响,不久他被调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说开国大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首席小号就是号王担任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一)  “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你们要坚决守住阵地,不许后退一步!”    “不管情况如何严重,我交给你的任务只有两个字——守住!不准后退一步。否则,按军法从事!”    “不管上来多少敌人,都要顶住,就是剩下你一个人也要顶!”    “你不能退!”    “剩下一个人也要打!”    “守不住阵地,杀头!杀头!!”    这些话,不是电影台词也非小说创作,而是从当年我军参战部队的阵地日志、往来电报、电话记录中摘录的原文,每个字如炮弹出膛,每句话如泰山压顶,从指挥官之口通过电台、电话和传令兵一个接着一个地传达到已经伤亡惨重的第一线阵地。几十年后,我们看着这样文字,依然可以想见当时战事何等惨烈和急迫!    军令如山,将士舍命啊!这场战斗,没有集结号,只有冲锋号,没有何时撤退的承诺,只有死守到底的命令,而将士们对上级的决定更没有丝毫迟疑,只有忘死拚杀。    战斗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是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变革时期,也是千百万人为之付出鲜血和生命的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动员兵力共计超过1500万,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中国历史之最。    与每次歼敌超过50万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决战相比,与“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那样的雄风万丈、酣畅淋漓相比,本文所记述的战斗规模太小,一般难入史家法眼,但因为电影《集结号》的不朽魅力,才有热心的军迷从浩如云烟的史籍中找出了这场与之相类似的战斗。    真实的战斗,却比电影更残酷,更震撼人心。    (二)  1947年,国军处于攻势状态,其战略俗称“一根扁担挑两头”,在经略中原的同时,重点向中共中央驻地陕北和我军最大的战略集团所在地山东发动进攻。当时局势还不明朗,双方在各大战场纠缠狠斗,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胜利是否就属于自己。    为打破僵局,是年7 月,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以6个主力纵队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此后便称刘邓大军),以图减轻中原战场的压力,开辟新的根据地。    幅员广阔的大别山区,当年曾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苏区,诞生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但红军长征后,桂系军阀便在这里盘踞十多年,已不复当年的群众基础。最简单的现实是,10万桂军上至师、团长、下至班长和老兵娶的都是当地媳妇,大别山区各县、乡、乃至各村的头面人物、殷实人家几乎都是桂军的姻亲,以此为基础,桂军沿用广西模式在当地组建的“保甲制”可谓密不透风。这一状况,解放后一代伟人曾回忆说:“大别山区敌情严重!”    所以,当以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的部队为主组建的刘邓大军重返大别山时,遭受了极大困难。6个纵队近20万大军,早在跃进途中经过黄泛区就丢掉了山炮、野炮以上的重武器,进入大别山区后,没有现成的可以依赖的地方党群组织,也就没有人安排粮草住宿、通报敌情、为部队召集民夫,伤员也常常得不到妥善安置。相反,与桂军关系密切的“小保队”等地方武装却频繁活动,刺探情报、袭击我军零散部队和人员。此外,我军官兵大部来自陕西、山西等北方省份,对南方的饮食习惯和气候、地理条件极不适应,部队大量减员。    正面战场方面,当面之敌约有14个整编师,由国军名帅白崇禧指挥。因为地形限制,双方都很难组织大规模会战,国军以逸待劳,采取扼守要点、尾击压迫的消耗打法,辅之以地方武装进行骚扰,企图迫使我军主动撤离大别山区,而我军则力图站稳脚跟,以在江南与荆襄之间打入一个楔子。战场异常混乱,总的来看我军处于劣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947年12月,刘邓大军因为补给困难,也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而兵分三路,以前指率第2、3、6纵队留下坚持,以第10、12纵队向西发展,开辟江汉、桐柏根据地,另由刘伯承率后指和中共中原局在第1纵队(辖第1、2、20旅)的掩护下北上淮西,重返中原,但仍担任全军指挥职责。    国军整编第11师一直尾随刘帅后指。山区的沟壑林地里,双方各分部的行军路线时有交错,小规模的接触战斗时有发生,但彼此间却不知底细。    
12月12日深夜,刘伯承总部经过风雪行军后抵达河南省光山县殷家棚,根据负责护卫的20旅事先提供的宿营图,总部住进何小寨村。刚刚安营一个多小时后,国军整11师第18旅54团的先头部队赶到该村,也准备在这里宿营,双方几乎同时发现了敌手,战斗猝然打响。这样的战斗毫无悬念,以轻武器为主的总部警卫部队当然打不过国军的野战精锐,一阵混战后,刘帅被部下强行抬上战马冲出拦截,赶到临时指定的紧急集合点后与总部其他机关人员会合,之后行至北向店以南再与匆忙赶来护卫的20旅58团骑兵连会合,这才稍稍安定。    在九江督军的白崇禧几乎在第一时间接到前线急电,断定第18旅遭遇的是刘邓大军的指挥机关,立即命令离事发地最近的整11师、整10师、整85师迅速展开行动,力争打一场歼灭战。而我军发现被敌人咬住后,即以位置靠北的第20旅担任渡淮先锋,为总部机关开辟突围通道,以2旅赶到北向店靠山屯担任总部后卫,另以1旅在侧翼牵制保护。    将帅令出,立时车吼马嘶,人影憧憧,双方部队有如机器般高速运转,在风雪交加的暗夜里紧急集结、急速行军,仅仅几个小时后,天际破晓时,大战即已打响。    (三)  整11师18旅主力于12月13日清晨6时赶到北向店靠山屯,与1纵2旅遭遇,枪炮声震破山谷,未做好防守准备的2旅当即遭受不小伤亡,一名营长阵亡,部队被迫撤到北向店张大湾。这里被当地百姓称为“五虎岔羊”,地形有利据守,但是,因为突围通道暂未开通,部队麋集一团,2旅的背后是1纵司令部,而纵队司令部背后就是刘伯承总部,距2旅旅部仅有几百米。当时的形式就是这么危急,从战术角度看,2旅几乎没有防御纵深,一经敌军突破就是满盘皆输。    上午10时许,一路跟进的18旅又赶到张大湾,2旅的防御工事仍然没有完成,但在雪地里伪装严密,不露痕迹严阵以待。国军士兵踩着齐脚脖深的积雪朝山脊攀登,在距2旅阵地仅50米时突然遭到暴雨般的步、机枪和手榴弹的袭击,猝不及防,首轮攻击被很快击溃。      
第一回合的失利,久经战阵的18旅旅长覃道善不为所动,展开部队后,根据战场地形以及对我方防御兵力的评估,他选定北向店西侧我2旅4团负责防守的几个高地为突破口,炮火准备后,便信心百倍地命令前卫团冲击。    国军士兵们端着中正式步枪、美制M-1式卡宾枪和勃朗林轻机枪冲近4团阵地,突然,原本在炮火轰击后静寂无声的简易阵地却有如火山爆发一般,猛烈而短促的防御火力后,4团战士们趁着敌人被打懵的瞬间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出战壕,双方很快陷入肉搏战,喊杀声、惨叫声、骨胳断裂声响成一片。狂乱的战斗中,用望远镜观战的覃道善冒出一身冷汗:“这是什么样的部队啊!”之后,他眼睁睁地看着前卫团再次溃退下来。    此时,国军罗广文整10师除以主力阻击1纵1旅外,另有一个团赶来张大湾与18旅会合,亲临战地的整11师师长胡琏不愿在别的部队面前丢面子,对覃道善下死命令:“必须在中午12时前夺占北向店东西高地,否则让你的勤务兵抬你的尸首来见我!”    
覃道善玩命了,把旅部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也组成一个战斗群,和3个步兵团一起分成4个梯队,此外统一指挥他所能调集的全部82毫米迫击炮、75毫米山炮和105毫米榴弹炮共100余门,仍然选定我2旅4团的防御阵地为突破口,在不惜血本地倾泻炮火后,从狭窄的正面用密集步兵队形不间断地轮番攻击,一个梯队被打退后不出10分钟第二梯队又踩着遍地的尸体和伤兵接着向4团据守的山岭冲锋。这样凶悍的打法,曾经在对侵华日军作战时屡试不爽,覃道善志在必得!    
一个小时后,4团几乎不行了,团长晋士林打电话向旅部报告:“旅长,敌人的炮火很猛,象倾盆大雨,我们临时构筑的工事顶不住了!敌人的步兵又不断攻击,我们的战士伤亡很多!”旅长戴润生开始还高喊顶住,但他也知道部队已经很困难了,中午12点向1纵司令员杨勇汇报战况时,他请求纵队司令部和刘帅总部向后移动位置。    刘帅听到汇报后对杨勇说:“前方将士同命,我决不后退。你去告诉2旅,就说我在他们身后,刘伯承相信他们一定能守住阵地!”    统帅一言,胜过万马千军!    但是,究竟要守到什么时候呢?兵法云,“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整11师在国军中号称“金刚”,是赫赫有名的五大主力之一,经历了北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的考验,部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有“狡如狐、猛如虎”之称,但是,在北向店投入战斗的18旅的官兵们从12日开始就彻夜未眠,之后连续行军作战,其战斗力又能保持多久呢?杨勇于是给戴润生下令,要求2旅无论如何要坚持到天黑,因为到那时,18旅肯定无法再组织有效进攻,我方则可从容撤离。    (四)  之后的战斗,2旅尤其是4团死死支撑。    杨勇的电话直接打到4团指挥所:“晋士林,我的指挥所就在这里,距你们的前沿百十米,再稍后就是‘老头’(战时刘伯承的保密代号),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你们要坚决守住阵地,不许后退一步。‘老头’说,他相信你们一定能守住!”    
戴润生打电话给晋士林:“晋团长,不管上来多少敌人,都要顶住,就是剩下你一个人也要顶!”    
2旅政委石新安对4团政委布克下达指示:“今天的战斗非同寻常,要告诉全体指战员今天战斗的特殊意义!”    
4团是这场战斗的关键。这个老团队在平江起义中诞生,在被授予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四师12团的番号时是苏维埃政府评定的模范红军团,一直是人称“钢铁部队”的红三军团的绝对主力,从反“围剿”、长征到抗战,红十二团打过无数次硬仗、死仗,但在今天来看,这次北向店之战,仍可能是其所经历的最严峻的考验。    战事惨烈!    国军整11师18旅绝非浪得虚名,大部分官兵参加过抗战,战斗意志旺盛,掩护炮火炸起的硝烟尚未散开,他们就呐喊着冲向我方阵地。2旅基本上没有压制火器,只能把敌人放进到阵地前五、六十米时再用步兵火力反击,而最终解决战斗的,还是靠面对面的肉搏,用更不要命的气概把敌人压下去!    战至黄昏,最前沿的4团3营负责防守的无名高地岌岌可危,战壕、地堡等工事大部分已没有形状,各连伤亡惨重,10连连长李朝同中弹牺牲,12连连长身负重伤,昏迷不醒,弥漫的烟尘中,敌人冲上来,阵地被突破了!    覃道善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他遏制住心头的狂喜,命令炮火延伸,轰击无名高地后背以拦阻我军的反击,同时用一个步兵团分数路向左右发起攻击,以图扩大突破口。    胜负,几乎就要决出。    4团3营和团部之间的电话线早在上午的战斗中就被炸断,营长张申明的耳朵也已被炮火震聋,从下午到黄昏,团部的传令兵一个接一个地跑到营部,几乎是对着他的耳朵喊:“张营长,团长命令,你不能退!”“张营长,剩下一个人也要打!”“张营长,守不住阵地,杀头!杀头!!”现在,终于到这最后关头了!    张申明察看自己最后的队伍,全营500多人,打到现在,还能端枪、能跑得动的只剩下不足百人,大多是卫生员、炊事员、通信员,个个都已累得不成人形,大部分还带着伤。但是,张营长发现,全营5个号兵,一个不少,都还在!“好!”他大吼!    “我没有什么可动员的了,守住阵地可能是死,丢了阵地一样掉头!该死该活,家伙朝上,咱们都豁出去了!等我命令,你们五个一起把号给我吹破天!”    天快断黑的时候,突然间,五个号兵拼尽全身力气,一起吹响了冲锋号,石破天惊,神鬼胆寒!“杀呀!”百余名士兵狂呼怒吼着冲上无名高地,他们扑向敌人,用刺刀、手榴弹、铁铲、扁担拼死搏杀,右胳膊打断了,就用左手甩手榴弹;双腿负伤了,就跪着射击;眼睛炸瞎了,摸着敌人就死死掐住用牙咬……    
就这样,阵地居然又重新夺了回来,突破口被封死,4团1营、2营也用最后的残余兵力全线反击,18旅再次被赶下山岭。    这时,天终于黑了。    (五)  之后的战斗又持续几个小时,国军的攻势一次比一次弱,晚上9点时分,两军脱离接触,我军向北转移,渡河突围。北向店之战结束。    据战后统计,我军伤亡约3000人,损失最惨重当然是2旅4团,伤亡800人,也就是说,这个团的9个步兵连每连仅够编成一个班,全团已经完全丧失战斗力。国军损失大致与我军相当,大部分集中在18旅。    但是,这次战斗的意义,绝不是伤亡数字可以说明的。    12月17日,刘帅总部及1纵主力抵达淮西,白崇禧闻讯后仰天长叹。    (后记)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全军整编时,中野1纵2旅4团的正式番号是第16军47师139团,而在电影《集结号》中,主人公谷子地所在团的番号也是同样一个数字,139团。    这不是简单的雷同。    (本文史实大部分摘自纪实作品《大势中原》,另受有关网文启发。)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特区兵王”吹起冲锋号(1/11)
图片购买热线:010-
李文近景。&&&&南国四月正值春夏交替之际,丛林草木繁茂,蛇蚁盛行。4月23日,一场特战分队抓捕对抗演练在深圳丛山中悄然进行,长途奔袭、侦察搜索、分组接敌、抓捕上铐。带队的正是近日刚被评为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第二届“带兵模范”的“特区兵王”——广东边防总队机动支队四级警士长李文。&&&&荣誉是目标,但不是目的;时时能打仗、能打胜仗才是军人的追求。实战对抗,背负16公斤装备越野10公里;400米障碍场,李文一遍一遍给新兵做示范。时下已32岁的李文与17、18岁的战友们一块作战、训练,被官兵亲切的称为“兵王”。特别是当选为全国边防部队“带兵模范”的消息传来后,他没有庆功、休假,铆足了劲,像足了一只下山的猛虎。他说:为了捍卫这份荣誉,我一刻都不能停下来!&&&&李文入伍13年,自己不是警官,但培育了28名警官;不仅自己拿第一,还带出51个第一;作为一名好班长,他先后带出410名班长。[转载]莫宏创作小小说《号王》
号王名叫王晓峰,他的老师是他父亲。他父亲的老师是一位流落在上海的白俄小号演奏家。当年那位白俄贵族穷困潦倒,身染重病,奄奄一息,号王的父亲把他背回家里,为他求医问药,悉心照料,把他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为报恩,四年里,那位白俄贵族把毕生所学全部教给了号王的父亲。
  号王唇薄指欣,悟性超众,英俊挺拔,天生吹号坯子。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他十四岁时小号就已吹的相当出色。由于父亲身患痨病,号王十五岁就在上海著名的“百乐门舞厅”吹小号。十六岁那年被上海演艺界誉为号王。
  上海沦陷那年,号王刚好十八岁。
  一天,一号称东洋号王的日本军官带着几个日本宪兵找到号王家里,说是和要他比赛吹小号。号王毅然应战,并提出比速度,比音长,比音高,日本军官应允。
  比赛中,号王吹的俄国名曲《野蜂飞舞》比日军官快一倍,号王跟父亲学的循环换气能吹一个小时不断音,弄得日本军官莫名其妙,号王吹出的小号音高,日本军官脸憋的猪血似地也吹不上去,结果东洋号王大败!
  日本军官气急败坏地嚎叫:“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你们支那人的小号不可能会吹得这么好!”说着,他竟然一拳把号王打翻在地。
  号王的父亲怒不可遏,他从床上挣扎着下来,抓过小号,一曲《义勇军进行曲》未完,便被日本宪兵用刺刀挑死……
  在朋友的帮助下,号王终于逃出上海,碾转来到华北参加了八路军,发誓要向日本侵略者讨还血债。
  刚好八路军的连长是司号员出身,他听说号王的身世之后,决定让他当司号员,号王欣然受命。从此,号王用沾染父亲鲜血的三键小号吹冲锋号,雄壮激越的号声激励八路军战士与日本鬼子展开了无数次殊死的博斗。
  一次战斗中,八路军包围了一百多名日本鬼子,遇到了顽强的抵抗,阵地久攻不下。眼看夜幕就要降临,煮熟的鸭子就有飞的可能。这时只见号王登上了山顶,对着日本鬼子吹奏日本名曲《樱花》,这是号王在父亲死后第一次吹奏冲锋号以外的乐曲。号王会用腹颤音吹《樱花》,当年在百乐门舞厅,曾有一位日本的音乐家跪在地上听号王吹这首曲子。优美,凄楚,哀怨的乡音让日本官兵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斗志全无,邃交械投降。号王被八路军记了大功。
  后来的一次战斗极为惨烈,八路军死伤过半,弹药耗尽。连长命令号王:“你给我一遍一遍地吹大刀进行曲!”号王道:“是!”人困马乏的战士在《大刀进行曲》的旋律中斗志倍增,他们用大刀片击退了日本鬼子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后来,日本鬼子发现了个中奥秘,一个日本鬼子端着刺刀从背后向号王摸去,眼看就要刺中号王,说时迟,那时快,连长扑过去推开号王,自己却被刺中倒下。号王嚎叫着抓过连长的大刀,砍掉了那个日本鬼子的脑袋。
  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老军医对浑身是血、双目紧闭的连长诊断后痛苦地摇着头说:“他不行了,抬走吧!”号王爬在连长身上大哭一场。
  连长被抬到了漆黑的棺材里,几个战士抬着沉重的棺材盖盖了上去。突然,号王疯似地跑了过去,推掉棺材盖。他说:“让连长再听一听他最喜爱的冲锋号吧!”说完,号王整好衣冠,庄严地向连长敬了个军礼,然后,缓缓地把小号移向嘴唇。
  这是号王平生最庄严肃穆,最倾情最投入的演奏。他把冲锋号吹了好多遍,而每一遍都要比前一遍高出一个纯四度音。本来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组成的冲锋号旋律就有很强的感招力,号王的演奏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又一幅威武雄浑,壮美绚丽,激越宏阔,光辉灿烂的画卷,大有撼天地泣鬼神之声,叩启天国门扉之势!
  “连长醒过来了!连长没有死!”突然间,棺材旁的战士兴奋地大声喊叫。战士们飞快地围上前去,只见连长双眸微启,嘴唇颤抖着失声喊道:“同志们,冲啊......”
  从此,号王名声更响。不久他被调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据说开国大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首席小号就是号王担任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冲锋号怎么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