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脆肉鲩吖吖是什么意思思

怎样把草鱼养成脆肉鲩?
怎样把草鱼养成脆肉鲩?
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用特殊饲料饲养出来的优质活鱼,俗称鲩鱼、白鲩,在分类学上隶属鲤形目、鲤科,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的咽齿呈锯状,消化道也较长,这与其草食性相适应。草鱼除吃嫩草、青菜、瓜叶等外,还吃花生麸、豆饼、麦皮、米糠等粮油加工副产品,以及发芽的稻谷、小麦,浸泡过的玉米、蚕豆等。草鱼还喜欢吃蚕蛹、蝇蛆和其他昆虫及其幼虫,比吃草生长得更快更好。最初是由原中山“五七”干校(今长江管理区)于1973年培育成功。当时利用水库放水渠道进行流水养草鱼,使用经水浸泡透的蚕豆作饲料。用蚕豆喂大的草鱼,体色金黄,肌肉较坚韧,富有弹性,切成薄肉片,可炒可氽汤,还能保持成片完整不烂,吃起来又爽又脆,别有风味。后来取名为“脆肉鲩”,销售往港澳地区,很受宾馆酒楼和消费者欢迎,售价较普通草鱼更高。后来这种特殊培育技术流传开来,即推广了脆肉鲩的品牌。
养好脆肉鲩,关键在于水质和饲料。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溶氧量以不低于5毫克/升为宜,最好引用水库、山溪水,也可用清新的河水,而且池水要保持流动,以刺激草鱼游动,使其经常运动,减少脂肪积累,增加肌肉韧性。可以网箱养殖,沟渠养殖,也可以池塘养殖,由于池水流动,因而要选择塘基坚固、土质较硬、池底少淤泥的池塘,塘基最好用砖石浆砌。或者是用水泥池、精养鳗池,鱼苗场的产卵池、蓄水池等引水排水系统配备得较好的池塘,可以用于养脆肉鲩。
养脆肉鲩的饲料,主要是蚕豆。蚕豆不用粉碎,整粒用清水浸泡一昼夜以上,使其浸透变软发胀,便于草鱼摄食、消化。按池塘中鲩鱼的数量和规格,按一定的比例投喂(饲料系数5%左右)。但是,蚕豆售价较高,养殖全程用不划算,为降低养殖成本,生产上一般是用常规方法把草鱼养至体重l公斤以上,再转到流水池投喂蚕豆3个月以上,这样养脆肉鲩,成本较低,又能保持脆肉鲩的特殊风味。目前市面行情是,大规格,超过3.5公斤的脆肉鲩更为吃香。(据南方农村报)
——草鱼脆化养殖技术——
草鱼脆化养殖,主要是通过改变草鱼的食物结构使其肉质变脆。脆化后的草鱼称“脆肉鲩”(两广地区将草鱼称为鲩鱼,编者注),其肉质紧硬而爽脆,不易煮碎,即使切成鱼片、鱼丝后也不易断碎,肉味反而会更加鲜美而独特,从而能满足消费者的特殊口感要求,提高了草鱼的市场竞争力和养殖效益。那么,怎样才能养出脆肉鲩呢?
1.养殖条件。草鱼脆化养殖可以选择在池塘中或网箱中进行。池塘要求:池底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面积平方米、水深2米左右,放养前按常规要求进行彻底清塘。网箱可设置在湖泊、水库、江河的背风向阳处。水体要求:无污染、溶氧丰富、水深4~7米、底质平坦且无水生植物着生。采用全封闭式网箱,其规格为5米×4米×2.5米,网目大小为0.05米,网箱的底部垫一块30目的纱绢布作为投饵食台,以防饲料流失。新网箱应该提前7~10天下水,使箱片软化以防擦伤鱼体;已用过的网箱应将其清洗干净,并用5%的生石灰水溶液浸泡30分钟。
2.鱼种放养。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平均尾重0.5千克的草鱼做鱼种,池塘放养量为150~250千克/亩、网箱放养量为15~20千克/平方米。为了调节水质,每亩池塘可搭配放养体长0.13~0.15米的鲢、鳙鱼种50~60尾,每平方米网箱可搭配放养体长0.13~0.15米的鲢、鳙鱼种1~2尾。放养前,草鱼最好进行免疫注射,如无条件,可将鱼种用4%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10分钟。
3.脆化季节。从春季水温15℃以上草鱼开始摄食一直到冬季停食前都可以进行脆化养殖处理,如果采取轮捕轮放或分期分批养殖的养殖模式,每轮(批)脆化养殖的时间不得少于60~70天。
4.养殖管理。饲料以高蛋白的蚕豆为主,外加少量青草,但不能添加其他任何饲料。开始时,可停食2~3天,然后投喂少量浸泡后的蚕豆(可将蚕豆用1%的食盐水浸泡12~24小时),等到草鱼能正常摄食后才能定时、定量投喂。一般情况下,每天上午8时左右、下午5时左右各投喂1次,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草鱼的摄食情况和水温变化进行调整。水温16℃~19℃时日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1.5%~2%,水温19℃~22℃时日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2%~3%,水温22℃~25℃时日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3%,水温22℃~25℃时日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3%~4%,水温25℃~28℃时日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4%~5%,水温28℃~30℃时日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5%~6%。日常管理工作同草鱼常规养殖相同。(据《农村大众》)
——脆肉鲩高产增效养殖——
脆肉鲩原产于中山市长江水库,当时是利用水泥池循环水饲养方式培育的。由于生产条件限制,产量一直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不显著。中山市,尤其该市的东升镇于八十年代率先利用池塘试养,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实践、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其养殖产量、产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比其它品种都占优势,而且风险最低,是淡水养殖高产、增效的优良项目。同时,带动了相关行业研发和发展,促进当地渔业经济发展和养鱼致富,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渔业增效、农业增收树立了典型。脆肉鲩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中山市东升镇也因此获得“中国脆肉鲩之乡”称号。
至2007年,广东全省脆肉鲩养殖面积达1709公顷,单是中山市就有1195公顷,占70%。其中,东升镇面积676.5公顷,每公顷产量26025公斤,每公顷产值25850元,每公顷利润达137250元以上。针对以往养殖技术参差,放种规格不一和偏小,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低,投喂蚕豆不尽合理,肉质不稳定等不足,倡导无公害脆肉鲩高产增益养殖技术。该技术主要包含了①放养大规格鱼种;②科学搭配,主养与配养品种比例为7:3;③注射疫苗,预防病害;④施用光合细菌,进行水质调控;⑤科学投喂,保证投喂优质蚕豆120天等。
1、放养大规格鱼种
脆肉鲩养殖初期多是参照传统草鱼养殖方式,放养规格一般是1~1.5公斤鱼种,投喂蚕豆时间控制在120天左右,商品鱼规格一般在3~3.5公斤,这种方式大养殖造成商品鱼规格偏小,市场价格低,如果是投喂蚕豆时间超过120天,则鲩鱼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养殖效益,同样达不到高效的目的。因此,技术人员通过摸索比较,把放养规格改为2~2.5公斤/尾的大规格鱼种最为理想,同时要求鱼种规格大小基本一致,以免在饲养过程中出现大小争食,使整体质量下降。喂蚕豆时间控制在120天左右,这样商品鱼规格可达5.5~7公斤/尾。这种做法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商品鱼的质量,增加养殖效益,达到高产增效的目的。
2、调整鱼类品种比例,突出主养品种优势
传统的池塘养鱼往往多品种混养,旨在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但这容易产生主养品种优势不明显。根据脆肉鲩养殖特点,调整放养模式,合理混养,由过去8~10个品种混养,改为主养脆肉鲩,混养鳙鱼、鲤鱼和鲫鱼。主养品种和配养品种比例为7:3。降低了其它混养品种的数量,投喂饲料针对性强,水质容易调控,保证脆肉鲩具有一个良好的栖息和生长的水环境,减少病害,提高成活率,一次性上市率的高目的。
3、水质调节
水是水产养殖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的好坏。具体做法是:
(1)大力应用光合细菌,消除水中有害物质。
(2)当池水pH小于7时,全池泼洒生石灰,每次用量15~20公斤/亩,使pH值稳定在7~8。
(3)夏天池水透明度大于30厘米,冬天大于25厘米时,适量减少换水量或每亩施用化肥3~5千克。
(4)应保持池水有充足溶氧,要求池水保持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因溶氧不足导致严重浮头,致使投喂蚕豆,鲩鱼的肌肉细胞也不会转化变脆。每亩水面配套叶轮式增氧机0.4~0.5千瓦,正常情况下每天黎明前至日出开机3~4小时,恶劣天气、特殊情况下提早开机或延迟关机,有太阳时中午开机搅水1~2小时。
4、科学使用饲料,合理投喂
脆肉鲩是摄食了蚕豆后使其肉质变性、变脆,提高产品价值。在养殖初期,使用蚕豆,会造成饲料营养不均衡,利用率低,鱼生长慢,因此在初期仍以常规的草鱼养殖方法:使用配合饲料并适量投喂青草,降低草鱼的肥度,配合饲料指定使用东升镇畜牧饲料公司生产的“利农牌”草鱼料。该厂2003年3月被广东省饲料工业协会评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承诺”重承诺、守信用企业,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期使用的蚕豆全部由东升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组织并经抽样检测无残留药物后,方可投喂,投喂方法按无公害食用脆肉鲩养殖技术规范执行,在饲养全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和其他饲料,蚕豆投喂不少于120天。
5、病害防治
鱼病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每月可定期施用生石灰、二氧化氯杀菌消毒;定期施放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定期用大蒜素拌饲料投喂;鱼种标粗到0.5公斤时,全部人工注射疫苗,预防肠炎,烂鳃,赤皮和出血性鱼病。在预防其他病害时,均施用光合益生菌、中草药等,不使用违禁药物。
6、质量监测
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执行无公害水产品的饲养管理标准操作。从2~2.5千克规格鲩鱼种经约1周年的饲养,体重达5.5~7公斤/尾,上市前,必需经东升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职员现场抽样检查,产品达到脆肉标准,即切成鱼片经久煮不烂,而又爽脆可口,并送样中山市农产品检测中心进行药物残留检测,确认无药物残留。
——脆肉鲩鱼地方标准——
脆肉鲩是用大规格草鱼经过投喂蚕豆饲育而成的一个名特水产品。其肉质较一般鲩鱼结实,肉质清爽,脆口,肉切片煮,炒不烂而脆,鱼腩部分特别脆,头部外皮及鳍条脆条脆滑有胶质粘性,脊骨象排骨,是中山市水产养殖名优品种之一。为了实现《中山市农业上新台阶计划》,促进中山市“三高”农业发展,规范中山市脆肉鲩鱼的养殖而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山市海洋与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山市海洋与水产局、中山市农业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善衔、彭一燕、陈炎星、梁泽伟、黄聪。
本标准于1999年10月首次发布。
脆肉鲩鱼养殖技术规范 DB/T-1999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脆肉鲩鱼养殖产量指标与商品规格、饲养周期、场址的选择、池塘清整、鱼种选用与运输、鱼种放养、养成过程中管理及收获。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中山市池塘养殖,并可作为邻近地区养殖参考。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示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 蚕 豆
GB1 渔业水质标准
3 产量指标与商品规格
3.1 产量指标
公顷净产量:24000kg
3.2 商品规格与商品率
3.2.1 商品规格:≥4kg/尾
3.2.2 商品率:符合商品规格的食用鱼占总产量70%以上。
4 饲养周期
饲养周期一般130~150天,1~2批/年
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实施
5 养殖场址的选择
养殖场在选择场址前进行水质、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在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并经过可行性谁,择优建场。
5.1.1 有充足的水源,注、排水方便,水源的的水质良好,不含有毒物质。
5.1.2 池形整齐,最好是东西向和长方形,面积0m2,便于操作。池塘水深1.5m~2m为宜。
5.1.3 池堤坚实,不漏水,池底下坦,少淤泥,无砖瓦石砾,不丛生水草。
5.1.4 鱼池向阳,阳光照射充足。
沙泥底、硬泥底、淤泥底等均可,但以15cm厚左右的淤泥底为好。
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能按供水地区的周年混浊度,浮游生物及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保持水质良好。
5.4 生态条件
鱼塘的生态条件和饵料生物资源适合脆肉鲩鱼生长。
要求交通方便,供电正常,道路和电源线路伸延到池边,方便饲料、产品的运输和渔业机械的使用,池塘尽可能集中连片,以便于产品上市和节约电源线路的架设成本。
6 池塘清整
6.1 清整清塘
每年冬天,鱼种池经并塘或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挑去一层塘底污泥作为农业肥料和修整堤埂滩脚,让其白天阳光暴晒及晚上冰冻一星期左右,可以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营养盐类,并达到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同时便于清除池边滩脚上杂草,以减少寄生虫和水生昆虫等产卵场所,采用结合农业积肥进行清整池塘,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
6.2 药物清塘
6.2.1 生石灰清塘,方法有二种。
a)干池清塘:先将塘水排干(或留水6cm~9cm),用生石灰0.1kg/m2,视塘底污泥多少而增减。清塘时,在塘底先挖掘几个小谭(或用木桶等),然后把生石灰放入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第二天早晨再用长柄泥耙动塘底泥,充分发挥石灰的消毒作用,清塘后一般经7~10天药力消失,即可放鱼。生石灰清塘后,经数小时即能杀死野杂鱼类、蝌蚪、水生昆虫、椎实螺、蚂蝗、虾、蟹、青泥苔、病菌、寄生虫及其卵,是一种理想的清塘药物。生石灰干池清塘后,在重新加注新水时,野杂鱼类和病虫害随水进入塘内,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加水时应采取过滤措施。
b)带水清塘:在水深约1m塘中用生石灰30g/m2,通常将生石灰放入木桶或水缸中,乳化后立即全池遍洒,此种方法,不必加注新水,就防止了野杂鱼和病虫害随水流入池塘内的危险,因此防病效果比干池清塘法更好。
6.2.2 漂白粉清塘:
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其用量可按20g/m3计算;先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立即用木瓢全池遍洒,然后用船或桶划动池水,使药物在水中均匀分布,发挥效果,一般下药后经4~5天药力即完全消失。漂白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并能杀灭野杂鱼类、蝌蚪、水生昆虫、螺蛳和部分河蚌,防病效果接近生石灰清塘,而且有用药量少,药力消失快,有利于池塘的周转等优点,但没有使用池水增加肥效的作用。
7 鱼种选用与运输
7.1 鱼种选择
脆肉鲩鱼种是由传统的草鱼苗通过培育而来的,在选种方面主要是选择体肥膘壮无伤无病,个体为1.5kg/尾左右的草鱼格。优质的脆肉鲩种从体色上看,群体色素相同,无白色死苗,身体清洁,略带微黄色或稍红,从鱼游动情况来看,在鱼篓内,将水搅动产生旋涡,鱼在旋涡边缘逆水游动。
7.2 运输方法及注意事项
7.2.1 运输方法
一般采用帆布箱利用汽车来运输。帆布箱口开阔,便于进行换水,帆布箱有方形、园形两面种,四周有木架和铁架支撑,体积约1m3左右,也有大的,用后可折叠,携带方便,经久耐用,使用时装水四分之三,在水温15℃左右时可装1.5kg的鱼种300kg~400kg。运输途中要有专人管理,运输过程采用电气泵增氧或直接输入纯氧。
7.2.2 运输途中注意事项
7.2.2.1 运输用水要选用水质清洁,有机物少,溶氧量高,无毒无味的水。一般较清新的河、水库、池塘的水均可使用。自来水一般含氯量较高,不宜直接使用可放置一天再用。
7.2.2.2 合理的密度是提高运输成活率的关键,一般以略稀为好,但又要考虑不浪费运输工具和人力。苗种的体质好、水温低、水质清洁、运输时间短、有送气设备,管理水平高可适当密些,反之则应稀些。
7.2.2.3 温度与鱼类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度升高,鱼的活动能力加强,耗氧量也增加,所以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低越好,温度运动鱼密度可大些。
7.2.2.4 在起运、下塘和途中加水时温差不能超过2℃~3℃,防止水温突变,苗种不能适应,引起死亡。
8 鱼种放养
8.1 鱼塘条件
放种时,水温稳定在18℃以上,鱼池透明度在40cm,放养前要去除污泥彻底清塘。池塘经消毒后,PH值应控制在7~8.5。但以8左右为理想值。水深在150cm以上。
8.2 放养时间
鱼种最适宜的放养时间是早上10时或下午4~6时。
9 养成过程中的管理
经常巡视池塘,观察池鱼动态。每天要早、中、晚巡视池塘三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饲料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摄食情况;近黄昏时检查全天摄食情况,有无残剩饲料,有无浮头预兆。
9.2 池塘清洁卫生
随时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池塘水质既要较肥又要较为清新,含氧量较高。因此除了根据施肥情况和水质变化,经常适量注入新水,调节水质水量外,还要随时捞除水中污物残渣、割去池边杂草,以免污染水质,影响溶氧量。
掌握池水注排,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平时要随鱼体成长,结合调节水质,适时增加塘水量。
9.4 记录和统计分析
鱼池的原始资料和统计分析,是科学养鱼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经济效益和鱼产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坚持做到每口鱼池一本帐,每一片鱼池一套帐。
9.5 饲料和投饵
9.5.1 饲料种类
养殖脆肉鲩鱼主要选用蚕豆作为饲育的主料。豆质量应符合GB/T10459规定,辅以少量象草作辅料。
9.5.2 投饲方法
采用浸透的粒料投饵法:将蚕豆粒浸透投喂,蚕豆粒虽大,但对鲩鱼咀食适口,易嚼,而鲤、鲫、鲮等鱼类吃不下,仅可吃其碎粒,饲料利用率高,水质较稳定,鱼类生长理想。浸蚕豆时可用鱼桶或小艇浸泡沫14h~24h,使其充分浸透才投喂,既容易消化吸收,也可预防肠胃病。
9.5.3 投饵时间和数量
日投饵一般两次。投饵在上午八至九时或下午四时至五时。日投饲量一般为总鱼体重2%~2.5%。
9.5.4 投饵对象
选取个体为1.5kg左右的大规格鲩格,这也基于该规格能嚼食浸透的蚕豆,及降低成本。
9.5.5 投饵搭配
为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增强摄食量。当鱼种投放后,按传统养殖一段时间,以适应新鱼塘环境再进行投喂蚕豆。且采取逐步增加蚕豆用量办法,在整个饲育过程,适当辅以少量象草等青饲料,以满足鲩鱼的营养、生理要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其生长。
9.6 合理密养和混养
9.6.1 合理密养
鱼塘对于每个品种鱼类有一定的承载量,否则抑制生长,影响生产力。一般公顷放规格为1.5kg左右的鲩格4500尾。
9.6.2 合理混养
脆肉鲩的饲育是从饲料的专一性和技术管理上的处理促其转化而育成。故鱼塘中的食物链的利用上完全一样。为了发挥鱼塘生物链的生产力,我们在主育脆肉鲩的基础上,仍混放其他鱼类(鲢、鳙、鲤、鲫、鲮等)。为提高效益,鲢、鳙按常规养殖放养数量,鲤、鲫由于摄影食蚕豆碎料其肉也转化脆肉,所以鲤、鲫混养数量较常规养殖大,相对鲮鱼则少放。
9.7 调节水质
9.7.1 水温调节
脆肉鲩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2℃左右,20℃以上尚较适宜,20℃以下食欲下降,生长也缓慢。池塘水温的调节方法如下:
a)、依季节不同调节水质以控制水温;
b)、池边不宜种植高大的树木和有高耸的建筑物,池中不应生产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以免遮蔽阳光,影响水温的升高;
c)、在风力较的地区,可在池塘近旁种植高杆植物以防大风,使池塘保持一定的水温。
9.7.2 增氧调节
脆肉鲩摄食和生长的适宜含氧量在不少于5mg/L。池塘增氧调节的方法如下:
a)、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使池塘受风面扩大,加强风力引起波浪和对池水的混合作用,以加速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提高池塘溶气量;
b)、池塘要及时清淤,防止下层水缺氧。清除池底过多的含大量有机质的淤泥,合理施肥和投饲,不便池水被过多的有机质法染,以致天热时造成缺氧和泛塘;
c)、当池水含氧量过低时,及时向池中加注含氧较高的河水等,以补充池塘溶氧的不足;
d)、采用增氧机增氧,是精养鱼池改善溶氧条件,防止鱼类浮头缺氧的较有效方法。
9.7.3 化学调节
脆肉鲩较喜欢中性以至致弱碱性水域,适宜的PH值范围在7~8.5。PH值可用换水和加石灰进行改良。
9.8 鱼病防治
9.8.1 鱼病防治
脆肉鲩是从一般鲩鱼经专一饲料饲育而成,确保成活率提高,鱼病防治是饲养管理的关键之一。除饲育鱼塘选择要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外,在放养成前要清塘消毒,鲩种要经免疫注射,饲育过程要做好”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造就适宜的生态环境,以促进其生长,提高成活率。
9.8.2 鱼病治疗
脆肉鲩常见鱼病有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
9.8.2.1 肠炎病
肠炎病主要是由于吃食不当,病菌侵入引起。其症状是病鱼离群独游,游艺机动缓慢,鱼体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同服药治疗方法可任选下列之一种:
a)、每100kg鱼每天用鱼用肠炎灵10g拌饲投喂,连喂3~5天。
b)、每100kg鱼每天用呋喃唑酮1g ~3g拌饲投喂,连喂3~5天。
c)、每100kg鱼每天用鱼服康A型250g拌饲投喂,连喂3~5天。
d)、每100kg鱼每天用2g ~10g磺胺-2.6-二甲氧嘧拌饲投喂,连喂3~6天。
9.8.2.2 赤皮病
赤皮病,病鱼体表出现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本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梢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蛀鳍”;在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感染;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充血发炎,鳃盖呈”开天窗”状。治疗方法(同烂鳃病一样)。
9.8.2.3 烂鳃病
烂鳃病,病鱼体色发黑,尤其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者,鱼体消瘦。治疗方法:A、外用药可任选下列之一种:
a)、全池遍洒漂白粉(含有效氯60%),水体放药 0.5~0.6 g/m3。
b)、全池遍洒三氯异尿酸(含有效氯83%),水体放药0.3~0.5g/m3。
c)、全池遍洒氯胺-T(含11.5~13%有效氯),水体放药2~2.5g/m3。
d)、全池遍洒大黄,水体放药2.5~3.7 g/m3。在遍洒前,大黄要先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含氨量25%~28%)浸泡12 h ~24h进行提效。
B、内服药可任选下列之一种:
a)、每100kg鱼每天用鱼用肠炎灵10g拌饲投喂,连喂3~5天,或停止死鱼后,再喂1~2天。
b)、每100kg鱼每天用呋喃唑酮2g~4g拌饲投喂,连喂3~5天。或停止死鱼后,再喂1~2天。
c)、每100kg鱼每天用磺胺-2.6-二甲氧嘧2g ~10g拌饲投喂(第一天用药量加倍),连喂4~6天;或停止死鱼后,再喂1~2天。
d)、每100kg鱼每天用5g ~10g磺胺-6-甲氧嘧拌饲投喂(第一天用药量加倍),连喂4~6天;或停止死鱼后,再喂1~2天。
饲育脆肉鲩的周期比较短,一般130~150天,一年可饲育二批。
发表评论:
馆藏&30033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相关专题栏目
食品行业相关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TEL.):63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万达广场B6-1302 邮编:350028长江脆肉鲩_百度百科
长江脆肉鲩
长江脆肉鲩是中山主要特产之一,是利用水库的矿泉水,饲以精饲料运用活水密集养殖法,养出来的鱼,外形如旧,但肉质已变,蛋白质较普通鲩鱼高12%,味道更为鲜美,还具肉质软滑、爽脆与众不同的特点,尤以部分最佳,因这种鱼肉质带有韧性,固烹调制作繁多,生炒、蒸、炖等各具风味。
长江脆肉鲩发现
据了解,脆肉鲩原产于中山市长江水库,当时人们偶然发现水库里一些鲩鱼的外形虽无特别,但肉质吃起来异常爽脆,这种神奇的脆肉鱼吸引了不少人的留意,后来探究发现,长江水库的水源和流动的活水,是让鱼身变得爽脆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江脆肉鲩喂养
脆肉鲩的养殖时间需要三年,要能达到肉质爽脆的效果,关键是在第三年的养殖中,需要在2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喂养蚕豆。通过这样的喂养方式,虽然脆肉鲩的外形跟普通的相似,但肉质得到了改变,蛋白质较普通鲩鱼要高,味道更加鲜美爽脆。[1]
长江脆肉鲩食用
在脆肉鲩面世之后,
长江脆肉鲩
由于烹饪技巧欠缺,很多市民只知道将脆肉鲩作为火锅的食材,加之鱼骨重且硬,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脆肉鲩还遭遇过一轮低潮。
时至今天,只要走入东升镇内的餐馆,翻开菜牌时都能看到“千奇百怪”的脆肉鲩菜式,既有传统的蒸、煎、炸、焖、焯,还有日式的冰镇以及西式的煎鱼扒等。[1]
.凤凰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脆肉鲩养殖技术》文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脆肉鲩养殖技术》文稿
上传于||文档简介
&&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脆​肉​鲩​从​如​何​繁​殖​,​到​幼​鱼​,​再​到​商​品​鱼​的​整​个​养​殖​过​程​,​并​在​结​尾​处​对​脆​肉​鲩​如​何​深​加​工​也​有​相​关​的​详​细​介​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怎样把草鱼养成脆肉鲩 - 养殖技术 - 中国养殖网
怎样把草鱼养成脆肉鲩
  脆肉鲩是草鱼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用特殊饲料饲养出来的优质活鱼,草鱼俗称鲩鱼、白鲩,在分类学上隶属鲤形目、鲤科,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的咽齿呈锯状,消化道也较长,这与其草食性相适应。草鱼除吃嫩草、青菜、瓜叶等外,还吃花生麸、豆饼、麦皮、米糠等粮油加工副产品,以及发芽的稻谷、小麦,浸泡过的玉米、蚕豆等。草鱼还喜欢吃蚕蛹、蝇蛆和其他昆虫及其幼虫,比吃草生长得更快更好。脆肉鲩最初是由原中山“五七”干校(今长江管理区)于1973年培育成功。当时利用水库放水渠道进行流水养草鱼,使用经水浸泡透的蚕豆作饲料。用蚕豆喂大的草鱼,体色金黄,肌肉较坚韧,富有弹性,切成薄肉片,可炒可氽汤,还能保持成片完整不烂,吃起来又爽又脆,别有风味。后来取名为“脆肉鲩”,销售往港澳地区,很受宾馆酒楼和消费者欢迎,售价较普通草鱼更高。后来这种特殊培育技术流传开来,即推广了脆肉鲩的品牌。  养好脆肉鲩,关键在于水质和饲料。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溶氧量以不低于5毫克/升为宜,最好引用水库、山溪水,也可用清新的河水,而且池水要保持流动,以刺激草鱼游动,使其经常运动,减少脂肪积累,增加肌肉韧性。可以网箱养殖,沟渠养殖,也可以池塘养殖,由于池水流动,因而要选择塘基坚固、土质较硬、池底少淤泥的池塘,塘基最好用砖石浆砌。或者是用水泥池、精养鳗池,鱼苗场的产卵池、蓄水池等引水排水系统配备得较好的池塘,可以用于养脆肉鲩。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责任编辑:ChinaBreed
文明上网 理性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脆肉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