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上的玫瑰的其中一篇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只有一个的感悟

在浩淼璀璨的的古典音乐世界里,一代代的伟大作曲家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动人的乐章:巴赫的庄严宁静、贝多芬的激情澎湃、莫扎特的轻盈欢快……我们好奇想打听的是,如此美妙的许许多多名曲,到底是怎么样创作出来的?对这些“流动的”殿堂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建筑家”们,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呢?今日微信,和你分享九个耳熟能详的伟大作曲家们在创作习惯上的趣闻:“第一神童”莫扎特,“苦行僧”贝多芬,“才高命薄”舒伯特……相同的是他们的天纵英才,然而创作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也并非那么不费吹灰之力。节选自辛丰年的《乐迷闲话》,有兴趣了解古典音乐的朋友,这本在八十年代就已出版的小书,依然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流动建筑家”怎样施工闲话作曲家的创作习惯文 | 辛丰年&莫 扎 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莫扎特是古往今来最惊人的音乐神童。信不信由你,他开始谱曲那年还是个五龄童。那首乐曲是编进了他的全集的,标号是“K1”(K是权威的莫扎特全集编纂者克舍尔的省略语),是一首小步舞曲。关于莫扎特的异闻轶事传播极广。这位神童的智能之高,可看下例:七八岁那年,他被带到英伦旅行“展览”(“展品”即他这神童)。有那么一次,老巴赫之子J.C.巴赫同他并坐于一架羽键琴前,二人轮番即兴,每人弹出一段音乐,连缀成一首完整作品。随后,他写起交响曲来。当然比较简单,但从对形式的掌握与技巧的运用上来看,令人难信它是一个九岁童子的作品。谁人不知那段佳话:少年时,游意大利某教堂,只听了两遍(过去说是一遍。他姐姐一九七二年回忆说第一次记的有误,又去听了一次),便把那向不外传的一部复调大合唱给默了出来。如此过人的记忆力,加之又擅长即兴作曲,因此他的有些作品,起稿时根本用不着全写下来,反正都像电脑般“储存”在心里,等到需要自己弹奏时再添上去便是。有一部钢琴协奏曲的钢琴独奏部分,便是这种情况。他爱在户外作曲。从其家书可知,《安魂曲》的一部分作于园中。甚至在打台球的时候,也不妨碍他构思作曲,作品K.487,十二首木管二重奏,手稿上自注:作于玩滚木球戏时。他作曲神速,竟像神话!《费加罗的婚礼》这部不朽之作,只花了他六个星期的时间便完成了。《唐璜》的序曲,过去都传为临到上演“前一天”才坐下来动手写,一挥而就。现在经过核实,是“前两天”写的,可别轻看这首序曲那么短短的,论者认为,他一开始只用不多几笔便把整部歌剧的主要气氛点染出来了。可见绝非率尔之作。当然,也有人对此作了合理推测。认为,可能是构思在前,胸有成竹。莫扎特得天独厚是无疑的,然而如果认为他是只靠天才吃饭那就错了。他曾开玩笑似的形容自己作曲毫不在乎,赛如小儿撒尿。他身后留下许多作品草稿,零章断简。其中有一些是某一首作品开端的几种不同设计。学者对这做了深入研究后认为:作曲对于莫扎特来说也并非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决不是像有些人描写的那样,什么都是现成的,只等他兴会一来,倾泻而出就行了。也不像他夫人所说,都是在头脑里完工的,不过此话也有一半对。莫扎特本人对此也不以为然。他声言过:没有哪个比得上他那么用功。他说:“你举不出有哪位大音乐家的作品,是我不曾反复辛勤钻研过的。”&贝 多 芬&Ludwig van Beethoven-“乐圣”怎么谱写他那些属于人类文化精华的音乐杰作,这自然是我们尤其想知道的事,莫扎特并非不勤奋,但他作起曲来不大费劲是无疑的。贝多芬当然也可以归入天才之列,而且是不世出的大天才。然而同莫扎特相反,作曲这件事在他是苦行似的劳动。巴尔扎克那种改了又改不能自休的劲头,贝多芬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且举他的一首《升c小调四重奏》为例,此曲草稿保存下来的有一堆。人们从其中看到,写作过程中有大量乐想被他筛汰掉了。第四乐章的开头一段,他拟出了六种,各不相似。再以他的丰碑之一,《菲岱里奥》这部歌剧为例。在作曲稿册上,有一首合唱曲,他构思了十种开端。男主角的一首独唱,前后有十八稿。写作这部歌剧的时候,贝多芬正处于事事不如意的逆境之中,而他仍然如此一丝不苟。同一年中,他还构思与谱写了《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命运交响曲》两部重大作品。他那刻意求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志,是何等令人感动!还有一则人所乐道的轶闻:门德尔松为了要说明贝多芬的苦心,曾用他的一份手稿为例。那稿纸上有一处改了又改,贴了十二层小纸片。门德尔松将它们一一揭开给大家看,谁知原先第一次写下的音符,竟然同最上面一样!我们不妨联想,王荆公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那改了十多次才定下的绿字。贝多芬每作一曲,必先作草稿。此种草稿,起初用的是活页谱纸。从一七九八年起,改用装订成册的谱纸。写满一册又换一册,终生保存着。这些稿本,成了后人研究他的写作过程探索巨人心路历程的无价宝藏。如今都已影印成集公之于世。有点像哲人康德,贝多芬有一套日常工作的固定程序,难得变动:一早便起身,亲手按定量磨好咖啡,伏案写作,直到午后两三点钟,吃饭。上午除了工作还要去户外漫步。实际上仍然在头脑里整理、锤炼他的乐想。这倒颇有点像我们的鬼才李贺,出行以锦囊相随!在他日常使用的案头与怀中稿本上,涂画着似乎并不连属的素材。当时的人看了感到无从索解。如今的学者发现,其中有可以钩稽他创作思维过程的绝好线索。不过,有些仍然是个谜。捏着鹅毛管在谱纸上作曲时,贝多芬写得比别人要慢。然而已到钢琴上即兴演奏起来,他那诗歌指头可就在键盘上驰骋自如了。据他的大弟子车尔尼报道,听他即兴作曲演奏的人,没一个不是眼里含着泪花的。有的人甚至大声啜泣,不能自已。这里不妨插一段话,说一下为什么几位大师的即兴,效果往往胜过其他作品,原因之一恐怕是,乐想联翩,即兴演奏可以跟上它的飞翔;拿起笔来记,可就太慢了。&舒 伯 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紧跟着贝多芬出现于乐坛的,是又一个莫扎特型地倾泻音乐的大天才。舒伯特不是神童,但他那爆炸似的创作力,恐怕连莫扎特也不如他。与贝多芬的笔头子慢正好相反,他下笔便不能自休。那股音乐的洪流,是从十七岁便开始汹涌而出了。十八岁,谱写歌德诗作的《魔王》,据在场目睹者的记述,他当时拿着歌德的诗篇,曼声吟诵,踱了几个来回,蓦地坐下便振笔疾书。不多一会儿,这首不朽之作便已留在谱纸上了。这是一八一五年之事。这一年,仅仅是艺术歌曲他便作了一百四十四首。其中除了《魔王》,还包括《野玫瑰》等名作。有一部分是为同一歌词配上了几种不同的音乐。有一首竟有四种之多。真是毫不夸大的音乐之流!而这股音乐之流,涓涓不息地一直流淌了十四年之久!三十一年的坎坷一生,仅艺术歌曲一项就写下了六百首有奇。内中约二百首是同一诗篇的不同处理。歌德有一首诗,他前后为它谱过六次。如果是一个对艺术要求不高又缺乏毅力的人,是不可能如此认真从事的。这些一谱再谱之作,有的在细节上作了琢磨,有些则是完全另起炉灶,虽然后作的并不一定胜于前作。一天写上六首七首甚至八首歌曲,在舒伯特并非不常有之事。在有一个丰收年中,除了歌曲,还写了大量的器乐曲。其中有两部交响曲(一部在前一年动笔本年完稿),两首奏鸣曲,一部小四重奏与大量的舞曲。除此以外,还有歌剧四部,弥撒曲两部。我们还必须考虑到,舒伯特当时是在当小学教师。他得每天上课,改作业!也就在前述的罗西尼风靡维也纳,贝多芬的音乐已不吃香之时,舒伯特去听了《唐克雷第》以后,随机写出两首拟罗西尼风格的序曲。他想用它来证明,罗西尼那一套花样经,并不稀奇。这两首序曲,当中确实用了不少“罗”式手法,包括“压路机式的渐强”在内。有一则笑话:歌手沃格尔自作主张在舒伯特的一首歌曲稿中添了些花样,然后还给作者。舒伯特惊诧道:“一首好歌!谁作的呢?”百余年来,人们一提起此事都感到可惊又可笑。多产的作者,思如泉涌,竟不认得他自己的作品了。殊不知,这是好性子的舒伯特,对自己作品被人瞎改的一种温和的抗议!才高命薄,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所遭的劫难真是令人浩叹!他于一八一七年写的《e小调钢琴奏鸣曲》,直到死后才被发现。从一八四八年到一九二九年这样漫长的时间里,零零落落地出版了其中几个乐章。全曲完整地同世人见面,是一九四八年才实现的。《C大调交响曲》(别称“伟大”,以别于另一首在此以前作的《C大调交响曲》),虽经舒曼救活,乐队却不想演奏,嫌它太长,而且末一章的弦乐太难。舒伯特曾应其兄弟斐地南的请求,作《德意志安魂曲》。后者不客气地攘为己作。在兄弟俩来往信件中提到过这事。舒伯特宽宏大量,不以为意。外人也便不明真相。直至一八八〇年,才由格罗夫工程师(他便是《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这部权威著作第一版的主编人)考证出来。这才把舒伯特的著作权给恢复了。有一次,友人举行婚礼。舒伯特在钢琴上即兴弹奏圆舞曲以助兴。他弹得兴起,不让别人接手,连挨近钢琴都不许。这些即兴之作,弹过也就算了。其中有一首,却深深印在新娘子的记忆之中,以后便在这家人当中世代相传。直到一九四三年,给垂暮之年的理查·施特劳斯听到了,才将它记下来,整理为一首钢琴曲。至于《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这样伟大的作品几乎濒于湮灭,多亏舒曼等抢救下来等等人所共知的轶事,这里就不去重复了。&舒 曼&robert schumann-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直接继承舒伯特衣钵的是舒曼。一八四〇年号称舒曼的“歌曲年”,因为他在这一年艺术歌曲写作大丰收。准此,一八四一年可称为他的“交响曲年”。一八四二年是“室内乐年”。一八四三年则是“合唱曲年”。出现这种“单打一”似的情况,固然各有其机缘,也反映了舒曼喜欢在某一时期内集中创作某一样式的音乐。这同他自觉在某些方面功力还不够有把握,因而必须集中精神去研讨也有关。当其兴会淋漓之时,舒曼写得很快。《春天交响曲》只用了四天便已草成。一八四二年从六月四日到廿二日,一共写出了三部四重奏。《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这部大提琴文献中的力作,动笔写于十月十日,十六日草成,到廿四日已完成总谱。直到狂疾大发作那悲惨的时刻,他还在作曲。发病之前十天,他的精神状态已不正常。自己说,有美妙不可言状的音乐在心里不绝地涌流。一天夜间,忽地起身,记下一段降E调的主题,据说是“天使唱给他听的”。他又给这主题写下了五种变体。发疯之晨,他就正在抄写这变奏,蓦然间奔了出去,自投于莱茵桥之下了。进了疯人院之后,在病情偶有缓解时,他还为帕格尼尼的第二十四首随想曲配伴奏(原作无伴奏)。舒曼早年的志向是当个钢琴家,热衷于练琴。离开了钢琴他也便不能作曲。这种习惯他曾想摆脱,告诉过友人:要用头脑来创作,不能依赖钢琴。但是他终于未能做到。他那些单纯从头脑中构想出来的音乐总是比在键盘上寻觅到的要逊色些。&门 德 尔 松&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门德尔松与舒曼并称为浪漫派的双壁。虽然够不上“伟大”,却也是早慧而多才多艺的罕见人物。九岁他就登台演奏钢琴,后来以作曲享大名,同时也被列为当时最卓越的钢琴家之一。他又是管风琴家、小提琴家,也喜欢拉中提琴。在他作的那部弦乐八重奏演出时,时常充当第一中提琴手。作为一位重要的指挥家,他对交响乐的普及与提高贡献很大。这位全能的音乐家,不但能写诗,且又工于绘画,终身乐此不疲。十一岁写的钢琴曲,手稿至今保存着。十二岁他就写起交响曲来了。我们每听《仲夏夜之梦序曲》,那音乐风格的优美、洗练,总叫人难信是一个十七岁的青少年之作。但那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朝气又叫我们愿意相信这一点。事实上,门德尔松一生再没能写出一首具有同等魅力的作品。这部不朽之作,一写出来,当即由他家拥有的一支管弦乐队作了试奏。而舒伯特,从来只有在头脑里去想象自己写的交响乐配器效果。这位犹太人银行家之子,比莫扎特幸运百倍的神童,生命虽短促而留下了大量作品,多种音乐体裁他都兼擅。不过,不少作品到底经不起时间的磨洗,露出了并不深刻的内涵。他的手稿是按写作先后抄在谱册上的,共有好几十本。今藏柏林图书馆。像他这般聪明的人,作起曲来以挥洒自如见称是不奇怪的了。可是也有例外,比如流畅明快的《意大利交响曲》,写时却使作者大费脑筋。自云,那是所曾经历过的最不好受的一段时光。《d小调三重奏》已经付镌了,他还要改。由于乐谱用雕版,已刻好的只得废弃重来。这证明他说认真不苟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也极富青春魅力。有位评家不胜叹惜地表示,但愿重生一次,再享受一下第一次听它的新鲜感。那言外之意是它经不起多听,此作原稿,有人认为较定稿为胜。&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肖邦是一个不靠老师传授,而自行掌握了钢琴艺术的神童。还在他首次登台演奏(八岁)之前,居然已经有作品出版了。其中有一八一七年(即他七岁之年)出版的《g小调波兰舞曲》。还有一首进行曲,那年还由康士坦丁大公府军乐队演奏过。自然,真正无愧于这位天才的“作品第一号”,即《c小调回旋曲》,则是一八二五年出版的,作者那时也才十五岁。“钢琴诗人”的写作生涯,在乔治·桑这位浪漫派女作家笔下被浪漫化。她说什么,肖邦过于追求完美,总是改了又改,每写一页要耗上整整一星期时光。说什么肖邦苦思冥想,呕心沥血,有时苦恼于笔不从心,竟会撕扯自己的头发,哭了起来,甚至将手中鹅毛笔一折两段。然而虽然反复涂改,终于还是恢复原稿,云云。其实从手稿上来核实,并不能证实她的这些记述。肖邦的确是在键盘上谱曲的。据同代人的回忆,当他即兴创作与演奏时,那种一气呵成的流畅,就如同音乐是“天成的”一样。可怪的是,一等到他追忆着将乐想落笔于谱纸上的时候,反而显得非常之吃力,而且涂改颇多。这些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新版本”。当时他每成一曲,就成英、法、德三地同时出版。所以他得誊抄三份寄出。自从他最信赖的抄谱手丰塔去了美利坚,肖邦的写作便受了影响。后期的产量少,原因之一便是嫌抄谱麻烦。上述这几种情况合在一起,外加有人冒名作伪,于是他的作品就出现了种种有分歧的版本。有若干名篇,如《叙事曲》、《船歌》、《谐谑曲》,不是为了公开演奏,主要是为知己与自己的小圈子而作。当初在知音者中间弹奏时,也许不完全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面目。翻开今天号称权威的波兰版肖邦全集,便可看到收集在一起的各种“异文”,犹如我们古诗词集中,有些诗篇的字句各本不同。波兰版全集,由于它未能利用二次大战后西方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对勘,人们感到仍有遗憾。肖邦的钢琴演奏,论者认为品格在李斯特之上。但登台演奏并非所好。于是授琴以收取高额学费,便成了他主要的生活来源。有一些作品,是为那些并不打算搞音乐的小姐们写的。也只有这样的人家,才付得起那样贵的学费。这类作品难度不大,然而可以让弹奏的人卖弄一下情调。身心都弱不禁风的肖邦,要有个宁静的环境,不受俗务干扰才能顺利写作。在一八四八年那个欧洲风云扰攘的年头,他从伦敦写给友人的信中说:纵然我室中有琴三架,没时间谱曲也是枉然!(并非他有那么阔气,是三家琴厂殷勤送上门暂时供大师使用的。)&勃 拉 姆 斯&Johannes Brahms-勃拉姆斯与瓦格纳是浪漫主义尾期崛起的两个不同高潮。瓦格纳一派同勃拉姆斯一派是死对头。两派相互攻击。每一方的门徒,都奉自己崇拜的大师如神明,视另一方的大师如草芥,乃至打成魔鬼,这在近代乐史上是一种可怪可笑之事。其实勃拉姆斯自己的为人倒是挺严肃持重的。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肯拿出去。他有一篇早期之作,《c小调谐谑曲》,没有编号。原因就是自己不满意,已经交给出版家,却又撤回了。舒曼曾怂恿他将几部三重奏发表,他不肯。足足琢磨了二十年,才拿出第一部弦乐四重奏。至于交响乐的写作,更是慎之又慎了。《第一交响曲》(崇拜者尊之为“第十”,意思是可以上承贝多芬“第九”的“道统”)早在一八五五年便已着手,第一乐章到一八六二年才完稿,然而自己不满意,暂且搁起。等到写了《海顿主题变奏曲》之后,自觉对乐队音乐写作已经有了把握,才又回过头来继续往下写,直到一八七六年才完稿。首演之后,又对第二、三个乐章做了删改。十五年磨一剑!但这时节他已心中有数,立即就写作《第二交响曲》,只用了四个月。而《第三交响曲》的写作连四个月都不到。&德 沃 夏 克&Antonín Leopold-&受到勃拉姆斯关怀启迪的德沃夏克,他的大量作品是雅俗共赏的。《自然新大陆交响曲》等名作,哪怕是第一遍听,人们也决不会漠然无动于衷。他的作品听上去都是如此流畅自如,很容易令人推想他也是舒伯特类型的作曲家,只要打开闸门,音乐便会滔滔地向外流泻了。这估计就错了。有保存下来的作曲札记本为证:德沃夏克谱曲是煞费经营的。在札记本上,何时开始构思,何时完稿,都注明了。从中可以看出他写作中的思路。每当要写一部大型乐曲之前,他喜欢先搞一个概要的设计。我们受到强烈感染的那些主题,往往是经过他反复修改加工而成的。像《自然新大陆交响曲》首章的第一主题(也是反复出现、贯穿这部交响曲所谓“格言式”主题),我们对它太熟悉了。在最早的一稿上,它却是另一种面目,显得颇为生硬。调性也不是后来用的e小调,而是F大调。最吸引人的那《广板》乐章,原先打算写成C大调,后来才改成降D大调,而这是比较不常用的调性。又如,同《自然新大陆交响曲》同负盛名的《G大调交响曲》,末章的第一主题,当初的构思完全不同,而且一改再改,直到第七稿,才大体成为如今这形态。&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ns-在法国作曲家当中,就天资而言,有一位比《卡门》的创造者比才更胜一筹的,他就是《髑髅之舞》的作者圣-桑。请看他的音乐智力发展史:两岁半,由一位母亲的长辈教他弹琴。三岁生日刚过,写出来第一首钢琴小曲。七岁,开始从师学作曲。十岁,这位莫扎特型的神童开了一场正式演奏会。节目包括了贝多芬的一部钢琴协奏曲。而当听众要求“再来一个!”时,小钢琴手可以背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随便哪一首!(也许没人要他弹那首最难的“106”吧?)音乐智商如此之高,长大成人之后是一个多产作曲家便不足为奇了。他自称:“我生活在音乐之中,如鱼得水!”还曾说过,他写起乐曲来如同一株苹果树开花结果一样自然。据云他可以接连十二小时,一边搞配器,一边轻松地同别人闲聊。《动物狂欢节》是在休假当中没花多少时间便搞出来的游戏文章。自惜羽毛的圣-桑,不允许这部作品在他生前发表(也许还有怕得罪人的考虑,因为曲中可以听到比才、柏辽兹等前辈作品中的旋律,但已畸变,而且有所影射、嘲弄)。但,其中的《天鹅》一篇例外。要是他能知道自己的作品中流传最广的竟是这篇《天鹅》的话,说不定会悔起戏作的。活了八十六岁,经历了两个世纪,乐风多变的两个世纪,他难以跟上。罗曼·罗兰说他生前便成了经典。作于他去世那年(一九一二年)的竖琴协奏曲,听起来叫人忘了已是二十世纪。- END -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理想国imaginist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新婚的他们与5具尸骸一起住了6年!锁着的西屋隐藏着什么秘密?
惊呆了!夏天白衣服这样洗,跟新买的一样白~
石家庄要改名了,你可能还不知道!
头条 | 美刊称美日潜艇势必不断侵扰辽宁舰:演练摧毁战术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 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士人经不住喜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压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自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  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套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欠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奸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于下一张紧闭的嘴,村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击引起他的注惠,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譬.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真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选自《文艺春秋副刊》,日第1卷第2期,略有改动)
18.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包括语意含蓄的句子、抽象的句子和深奥的句子等。理解它们就是要将其显明化、具体化和浅易化。理解句意,既要分析其本身的内在含义,更要把它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分析。本题中“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一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关键点是找到喻体的本体,“兽穴”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老狮的毛”又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再结合上下文是可以找到较为准确的答案的。答题语言的关键词应是 “难以接近、难以了解”“欣慰”“幽默”。本题能力层次为C级。
19. “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主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项能力。要求找到贝多芬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能力层级仍为C级。根据上下文,他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背景是客人的到来并说要将其好的灵魂告诉万千大众,这在他心理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因此忍不住感动得流泪了。
20.“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4分)
【解析】:对“永恒”理解,首先要分析永恒所指代的对象。在这里,“永恒”不是形容词,而是活用为名词,但还有一定的形容词性的特征,它在文中有所指。要答全它,必须在依据题干中“全文”和“人物形象”二词的把握。
21.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说明:今年语文湖南卷在去年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动作:砍去了往年题型中12分的第六大题,将其中的9分放置在现代文阅读题里,(另外3分分别分配在文言翻译1分,名句默写2分)这是湖南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步子迈得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出新出彩的地方。首先现代文大阅读材料限定为文学作品,有助于引导中学语文教与学加强人文素养的熏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其次是赏析范围涉及作品主旨及其表现、结构特点、表现手法等,还可细分为很多小类,这样可以多方面多层面考查学生;三是任选三题中的一题写一篇赏析短文,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这也有利于降低因第一次命题所带来的难度。
示例(2)“老狮”的画像
这是一位巨人,一位不为世人了解的音乐巨人。他,自比为“老狮”,我想,这是一只蓬松着毛发,对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的,且饱经沧桑的“老狮”。这不,何为先生就用一支略显沉滞的硬笔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到了读者的面前。
对于一个普通人,耳聋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一个把音乐当成生命的音乐人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打击。他下楼时沉重的脚步,衣服背心显得十分陈旧,甚至不洁丽;早已失去效用却仍拖在背后的助听器无不表现出他耳聋后的精神状态。
他“五呎左右,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和命运的担子”,使人感觉到的是那种在命运的重压下不屈的生命,他表现出来的是“能担当得起”,他的“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头发,“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一种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起初,他“无视屋内的人”,“不耐烦”客人的来访,当他知道客人的来意后,他虽然严肃却露出善良的微笑,并幽默地自嘲了一下,而当客人表示敬畏和理解时,贝多芬甚至流泪,他激动地表达自己的神经之地,都表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这篇写人散文,作者将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这位音乐巨人也是生命的巨人描上了浓重的一笔。
上一篇::
相关的阅读答案
最热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最新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贝多芬病毒钢琴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