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之下一句

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句话翻译正确的是[]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句话翻译正确的是[]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句话翻译正确的是[&&&&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 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试题来源:专项题
&&试题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翻译句子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句话翻译正确的是[]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翻译句子”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翻译句子”。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知识点梳理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句话翻译正确的是”,相似的试题还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划线字(1)具答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屋舍俨然(&&&&&&&&&&&&& )(4)各复延至其家(&&&&&&&&&&&&& )(5)乃不知有汉(&&&&&&&&&&&&& )(6)便要还家(&&&&&&&&&&&&& )2、下列划线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划线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阡陌交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无论魏晋D、设酒杀鸡作食5、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渔人甚异之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2、翻译下面句子。&&&&(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3、阅读理解。(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为线索,甲文段按&&&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2. 解释文段中划线的词语。①俨然:__________  ②要:______________③语:____________  ④不足:____________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选文中 “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文言文阅读。(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划线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下列划线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翻译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4分)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 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③ 见渔人,乃(
)病终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为什么叹惋?(2分)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 语文出版社(新课标) 语文版
《桃花源记》选段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2)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篇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写出本文所出的三个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为什么要以人们未能找到桃花源结尾?谈谈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堆沟港中学2012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选文甲中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
往________的思想。
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水的________特点;山的________的特点,反映了作者_______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________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4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3)诚不可缺&&&&&&&&&&&&&&诚:&&&&&&&&&&&&&&&&&(4)卒亡天下&&&&&&&&&&&&&&卒:&&&&&&&&&&&&&&&&&【小题2】与“渔人甚异之”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选项是(&&&&&&)(2分)A.处处志之。B.此乃朕之甲兵也。C.具答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分)【小题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或史实当中获得的启示。(2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记住【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之远近B.见渔人,乃大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浙江临安於潜第一初级中学初二10月单元练习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一)《桃花源记》选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二)陶侃惜谷《晋书》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A.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C.汝既不田(田地)D.执而鞭之(用鞭子打)【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豁然开朗然数年恒不一见B.乃大惊蒙乃始就学C.执而鞭之何陋之有D.而戏贼人稻出淤泥而不染【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②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小题4】选文(一)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选文(二)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