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大师经典书系产生了那么多大师

为什么民国产生了那么多大师?
时间积累:数百年积累的思想和知识。春秋百家争鸣前,经历了西周400年的沉淀期。民国建立前,经历了清朝300年的沉淀期。许多论断,许多见解,许多思想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经数代的家学渊源、官学背景传递下来,不仅是正统的思想,更包涵了反主流的思潮,因为种种原因而在社会上未能流传,而到了一个动乱的时代才出现了井喷。如今不是出不了大师,而是文革之后到现今,不过30年,时间太短,很多东西不足以培养起来。以现代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力度,以及中国的人口基数,出现大师级别的人物只是迟早的事情。知识结构:西潮与传统的结合。从知识结构上来看,在人文社科方面,清末民初那般人比之现代人有着天然的优势,比起他们的前辈更是如此。他们之前的人,不可能用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去贯穿艺术和社会,他们之后的人也远没有他们那样有着相对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两方面的结合使得他们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可以利用西方的理论去看待中华文化。——这属于是开创性的工程。这就涉及到了第三点。知识传播。现在去看清末民初那班人,你会发现,一个个都是全才,感觉什么都懂。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社科领域,专业性远没有现在强,许多学科尚在建设之中,那个时代人文社科领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在中国,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而且他们基本上属于用西方理论去看待中华文化的第一波第二波人,传统中国的学问是经学与史学,但是在清末引入了西方的理论,他们得以借助西方理论看待经史子集和中华文化,这等于是在空地上盖房子,基本上有言谈就有建树。即便是一些泛泛而谈中西文化差异的著作,在后来也都会被引用多次。比如辜鸿铭那本完全只是由演讲集结而成的《中国人的精神》,今人在研究中西文化的时候,肯定绕不过去的。那个时代的人,基本上把很多开创性和框架性的东西都做好了,今人研究是很难绕过去的。一个人涉足多个领域,且均有所建树,其实不是很奇怪。毕竟那是一个在文化方面「百废待兴」的时代。媒体宣传的噱头。不能否认,民国大师的盛名很多来源于媒体的宣传,中国的「大师」们,其实很多人都只是在史学、经学方面做了西化研究的人。在中国算是顶尖级的人物,但是放到世界层面上,根本称不上大师。什么算是大师级别的人?随便举俄国同时期的几个: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库里肖夫。能影响到世界的中国大师,有几人呢?最后补充一下第一点和第三点。欧美人文社科领域的大师,如今也没有一战二战时期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道理罢了。
另一问题回答设若我问题主当代XX国(美日英法德)有什么大师,不知道题主会作何回答,就我身边的大学生朋友们而言,除了自己的专业领域的,能说出来的,除了和娱乐沾边的(电影电视音乐上),只有一些曝光率颇高的诸如霍金、莫言等等。因此,我觉得所谓的当代中国几乎没出大师可能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理由有三:1.从大师的定义而言,题主可能错误的定义了“大师”“大师”,在一般大众的理解和它本来应该是的有所不同,大师的定义本来应该是从学术水平而言,但在当代,其定义可能更偏向于知名度的高与低,大家对于其学术水平经常性不甚清楚,诸如爱迪生,大多数人能说出个发明了电灯泡(还是错的),说个直流电都不容易;一提爱因斯坦,就是相对论,最多加个E=MC2。而在中国,知名度有个很神奇的体现,就是是否被选入中小学教材,这一标准容易导致一个问题:当代科学而言研究愈发专业深入,基础体系已经构建完毕,而中小学这方面当代科学家天然吃亏,写进教材的往往都是早期的奠基人们。2.厚古薄今思想作祟在互联网各处,经常性能听到各种新版本不如旧版本,新电视剧不如老版,新书不如旧书,新球员不如旧球员,这种新不如旧的的论调经常性出现,在文化史上,离当代越近,往往获得的评价相对较低,同代人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认可同代成绩,不仅仅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不单单是中国的问题,这种思想,就容易给人以过去学术成绩比现在好的错觉。3.知识的传播能力不同这点和第一点一脉相承,越专业的知识越难以传播、被大众所知,除非有点噱头,诸如霍金的身残志坚、莫言的诺贝尔奖。具体到中国,引进现代科学、文学不过百余年。关于此条、有条微博“1917年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校长是蔡元培,50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现在许多人还是“啃老一族”,而前辈们已经成为大师了”这批人现在普遍被认可为大师了,但是他们之前有配得上大师称号的成就么?其实一翻,我们会发现基本都是留洋归来直接就当上教授了,说句不好听的,刚毕业的本科生,哪有什么能在国际上拿出手的成就,这些人并不具备大师的能力,之所以能当上教授,更多是沾了当时文盲率百分90的光,是真的矬子里拔大个。同时期,按世界学术标准来衡量,民国学者在相关领域上能算世界一流水平的极少。以上,愿意与诸君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文盲遍地的民国,每一个有学问的人都显的那么突出,在这群人中,如果你学问再高一些,那么你可能就成了大师了。但是在现代这个大学生满地走,研究生博士生泛滥的年代,要想突出是那么的不容易啊。 你说民国大师懂数国语言,强学博记,学富五车……但问题是在中国这个年代,找这样的人还不容易吗?中国有14亿人啊!强中更有强中手,现代社会,就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因为大师的标准已经突破天际了!----------------------------------------------------------------------------------------我上面的说法有失偏颇,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非常重要,就是当时最天才那一部分人的行业选择。在各种人口基数中,天才的比例是一定的,而且这些天才一般都流入当时最有前途/挑战性/受尊重程度高等的行业。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最有前途的行业无疑是读书考科举,于是绝大多数最尖端的天才进入了这个领域,这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最后的灿烂光辉。民国后,最有前途/挑战性/受尊重程度已经变成理工科和金融业,这几个行业包裹了中国绝大部分尖端天才,而写书著文?大部分情况下钱途无亮啊,有多少才能突出的人愿意从事这行业?
其实我想提醒一点:培养一个大师还是要时间的,而很多所谓大师都有晚清背景和留洋背景,纯民国背景的太少,而纯民国背景的人才进入新中国之后又要么无大作为,或者成为共党中坚力量,鲁迅式的独立却缺失。这是否又从另一层面印证了其失败?其实我本人倒不持这种逻辑,民国教育的伟大在于对文化精神的传承,注意我的措辞,是文化精神而非精神文化。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民国大师绝对多过后来。君不见郭沫若得自污成啥样才能活下来?!老舍为代表的含冤惨死的大师们和自污的大师们显然断了传承。之后是谁占据了他们的位置——跪添的官僚学者们。短短30年的底层野蛮生长,能出大师才叫真见鬼了!!
我没有太严谨得了解过,只是自己看过一些那个时代的东西后的感觉,一定不准的:1.自北洋政府以来对知识及知识分子的尊重2.战乱带来的相对自由的思想空间(春秋战国也是如此)3.新思想的涌入后,那是第一批深入研究并吸收的人,不像后辈已经有前人的开创,空间自然变小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汉武盛世独尊儒术
参见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1当时的环境远比现在来的宽松和自由,学校提倡自主办学,教授治校,秉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3.在当时乱世的中国,也许很多人都有一种希望祖国富强的心愿,所以才产生那么多自强不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的大师吧。乱世出大师,治世多犬儒,中国历史难以逃脱这样的宿命。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阅读:25778 参与:1454 回复:129到
教育乃千秋之大业,民国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比如说教育法规。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毛就是在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的。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定位准确,要求明细,兹列举几条:“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等等。比如说教育经费。《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业内人士可以对照60年前的这个标准算今天的账,看看有没有差距。比如说教师待遇。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宪法》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远远超过县长。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让今人望尘莫及,汗颜不已。比如说教育理念。民国以来,中学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张伯苓是个教育救国的伟大实践者,他给南开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求人。”张伯苓常说,学生“不单是要从书本上得到学问,并且还要有课外活动,从这里得来的知识学问,比书本上好得多”。在他的倡导下,南开中学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为“教育立人”创造了载体,如敬业乐群会、美术研究会、摄影研究会、文学会、京剧社、新剧团、校风出版社、武术社等。值得一提的是南开的剧团尤其有名,因此有“话剧的摇篮”之美誉。曹禺、黄宗江等人都是从南开走上话剧道路的。比如说教材。民国教科书的编纂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民间性,民间在编纂教科书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只报教育部审核即可;二是它的编纂者都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如胡适、舒新城、郭秉文、朱经农、黎锦晖、廖世承等,由他们来商定给小学生编课本,自然也就体现了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比如说多样化的教育格局。当时的中国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格局”。南开中学就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比起来有灵活自由的优点,当时的文化环境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社会上对于私立学校也没有偏见,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民国教育家的胸襟。比如说不惜代价办教育。抗战前全国有4亿人,当时的西部只有1.8亿人,抗战爆发后大后方涌入了5千万人口,而当时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30%,民生工业只占5%,却要养活50%以上的人口。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当时的国民政府却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据著名学者何兆武所述: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大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如果学生上学仍然有困难还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同时,抗战客观上为我国的西部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西部诸省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底开始在四川、河南、贵州、陕西、湖南、甘肃、江西、安徽等地先后成立了22所国立中学及3所国立华侨中学,先后培养教育了10万“战区流亡学生”。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杰出人才就是这些国立中学培养出来的,比如: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著名诗人贺敬之、国防科工委主任上将丁衡高等。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些国立中学于1946年逐步复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谱写了一个残酷战争期间中国教育的传奇。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共有8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5位(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崔琦等)生于我国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教育(至于这几个人功成名就的时候为何没有选择回新中国“报效祖国”,这是他们的政治选择)。而自建国以来,新中国培养的学生中只有高行健一人(已经加入法国国籍),而且还是文学奖,自然科学奖一个也没有,当代教育是不是应该反思?向民国教育学习是犯了“左”倾错误吗?窃以为,非也!敢于承认一切优秀的精神遗产,不仅代表着“政治正确”,更代表着大胸襟与大气度,是成熟与自信的表现。当年的民国教育是一种很大的格局,既仰仗了典雅、古朴的民初之风和波澜壮阔的“五四”之风,又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非靠一日之功、非毕一日之力可以抵达,当代教育任重而道远。 文明上网 文明发言 快速回复:删除发表回复 我知道了,下次不用再提醒
给本贴内容评分:12345678910&平均得分:6.3分, 共23人评分
回复置顶区
该贴已被锁定,不能发表观点!
级别:上将积分:103753财富:66向委员长致敬!!!!!!为了“伟光正”,歪曲历史掩盖真相,最无耻的也就是这群人了!历史终究会被还原,真相终究会大白天下,人民终究会还你们清白!|||级别:少将积分:61190财富:402因为从那之后,中国人就改认德国人为祖宗,顶礼膜拜了;改认俄罗斯人为父亲了。同时开展“破四旧”,将中华文明赶尽杀绝了。。。。|||级别:一级士官积分:276财富:649年前的教育是开启民智、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而之后的教育是为了把人搞到脑残的,看看中华网吧到处是愚民教育的硕果。|||级别:二级士官积分:354财富:3现在都像钱看,|||级别:六级士官积分:2916财富:-88民国在大陆已经灭亡了,你如此贪恋这厮,何不自绝于人民?|||级别:上校积分:26973财富:615你先搞清楚,啥叫“大师级人才”?|||级别:上校积分:26973财富:615茅以升先生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无疑是大师级人才。可钱塘江大桥和杭州湾大桥相比,算什么呢?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应该也算大师级人才。可京张铁路和青藏铁路相比又算什么呢?|||级别:少校积分:11573财富:905跟教育费没关系,民国的时候人们各说各话,所以有些人就说着说着就成为大师;49年后大家都说一样的话,不可能大家都成为大师,所以干脆没有大师,只有“大湿”|||级别:五级士官积分:1499财富:13 引用:以下是fdzswife在& 09:12:12&发表的: 民国在大陆已经灭亡了,你如此贪恋这厮,何不自绝于人民?何止是民国灭亡了,上至尧舜禹,下到清朝,都已经灭亡了!你觉得现在之前的“还在”吗?|||级别:一级士官积分:295财富:-96现在的大师都是装逼滴,,,|||级别:六级士官积分:2054财富:897不是有王林吗?|||级别:三级士官积分:678财富:2乱世出英雄|||级别:五级士官积分:1904财富:-5回国报效国家的科技人才大师们都被打到了,对得起人家的一片报国之心吗?!|||级别:守备积分:10329财富:736 & &大师辈出的时代,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 & &如果大师不能普及教育,不能提升文明,要大师何用? & &所谓民国大师徐志摩的一段事迹(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位大师胡适之): & &晚上,某某等在春华楼为(胡)适之饯行。请了三四个姑娘来,饭后被拉到胡同。对不住,好太太!我本想不去,但某某说有他不妨事。某某病后性欲大强,他在老相好鹣鹣处又和一个红弟老七(发)生了关系。昨晚见了,肉感颇富。她和老三是一个班子,两雌争某某,醋气勃勃,甚为好看. |||级别:上尉积分:8774财富:174大师是出不来了,能少出贪官也算是幸事啊。|||级别:门千总、营千总积分:5625财富:905乱世出英雄,苦难出。。。。。老舍如果一直拿着政府的高工资的话,没有一个人孤独的在国外,能写出作品吗??|||级别:中校积分:15925财富:-351向委员长致敬!!!!!!!!!|||级别:上校积分:25825财富:-195怎么没有呢?你们这些无耻的家伙不就是猪狗大屎呀!|||级别:六级士官积分:2652财富:-298为什么鸡的屁在康乾盛世占世界70%,而短短的100年后占7%都不到????|||级别:一级士官积分:166财富:1楼主那我请教你个问题,民国所谓的这些大师除了搞国学和艺术的,理工科有一个吗?这些大师为国家强大做了什么贡献?为何新中国成立后科技能飞速发展,国力迅速强大?邓稼先是不是大师?袁隆平是不是大师?华罗庚是不是大师?我们需要的不是民国那些在国难当头还在摇头晃脑,风花雪月的狗屁大师,你懂否---通过客户端发布 |||级别:一级士官积分:168财富:1引用:左派不左向委员长致敬!!!!!!为了“伟光正”,歪曲历史掩盖真相,最无耻的也就是这群人了!历史终究会被还原,真相终究会大白天下,人民终究会还你们清白!有这些大师在没作法把日本人赶出去呀---通过客户端发布 |||级别:三级士官积分:596财富:867知识越多越反动,反正不是我说的|||级别:少尉积分:4007财富:-180
楼猪的意思是说,未来要那几个所谓的大师,中国应该想过去一样,受尽屈辱和侵略?|||级别:上尉积分:9943财富:10你知道吗,这些大师及科学家如果不是在新中国,他们能发光吗?你能知道他们吗?就蒋介石弹丸之地台湾,工业不行,国防不行,科学不行,这些人无用武之地,正是新中国给了这些人施展才华的平台,一个个科学家才脱颖而出,|||级别:中尉积分:6143财富:936屁话!那时文盲占绝大多数,有文化的大多只会舞文弄墨,基本不懂科技。凡是在欧美“留学”溜一圈回来的,就算“高级知识分子”了,一般都会被重用,家庭一般都有钱有势,搞个校长教授什么的易如反掌。算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现在,每年能考上个大学的,全国都有几千万,“知识分子”一抓一大把,并且“文人相轻”,互相不买账,就算在国外弄个博士硕士类的文凭,回来又算个屁?国外其实也一样,上几个世纪科技文化哲学伟人大师层出不穷:哥白尼、伽利略、黑格尔、达尔文、马克思、牛顿、贝多芬、瓦特、歌德、孟德尔、笛卡尔、伏尔泰、爱迪生、爱因斯坦。。。。。。,现代又有几个能与之媲美?客观原因,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人才太多,要在巨大的数字中挑出特别突出的实在不容易,也不客观;二是前几个世纪属于现代科技的创始期,和在“黑暗中世纪”之后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复兴”时期,这时候比较容易出现奠基性的伟人,在劳苦大众无条件参与的情况下,只有极少部分优秀贵族子弟可以脱颖而出,成为所谓的“大师”级人物。|||级别:中尉积分:5863财富:929 引用:以下是左派不左在& 08:46:56&发表的: 向委员长致敬!!!!!!为了“伟光正”,歪曲历史掩盖真相,最无耻的也就是这群人了!历史终究会被还原,真相终究会大白天下,人民终究会还你们清白!
这委员长怎么就把自己培养到小岛上去了|||级别:中尉积分:6545财富:1003整天拿败者说事 是阴魂不散 &........|||个人签名:你好,多写这方面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毛泽东思想级别:列兵积分:38财富:0这年头随便死个民国什么人都是大师,不知为何那么多大师没带出小大师?谁封?|||级别:一级士官积分:216财富:-18为什么民国“大师级人才”层出不穷?1、99%是文科的,耍嘴皮子的、摇笔杆子的、唱戏的,极少有为富国强兵打基础的理工科人才2、民国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读书是少数人的事3、清政府为培养人才没少花钱,都给你们民国了,你们却把大清推翻了,果粉要检讨啊、得去感谢清政府啊4、1949年之后,很少有楼主所谓的“大师”,却有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新四大发明。。。。。。|||级别:四级士官积分:867财富:25民国是出来不少大师但国民整体的文化水平低下,共和国提高了整个国民的文化水平建设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工业,这几点就算民国出了10000个大师也无法与其相比的。|||级别:五级士官积分:1502财富:13 引用:以下是赵汗青1在& 10:11:37&发表的: 为什么民国“大师级人才”层出不穷?1、99%是文科的,耍嘴皮子的、摇笔杆子的、唱戏的,极少有为富国强兵打基础的理工科人才2、民国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读书是少数人的事3、清政府为培养人才没少花钱,都给你们民国了,你们却把大清推翻了,果粉要检讨啊、得去感谢清政府啊4、1949年之后,很少有楼主所谓的“大师”,却有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新四大发明。。。。。。说得好,钱学森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培养出来的!——包括毛,都是在新中国才真正成长起来的!给蒋介石脸上贴金,这些人打错了算盘!|||级别:少校积分:12209财富:860我很鄙视整天拿民国的灵柩说事,就算民国时期的棺木是钻石做成的,又能怎样呢?楼主很羡慕,那就请楼主加倍努力吧!!!|||级别:三级士官积分:627财富:3 引用:以下是自由女神赵燕玲在& 08:58:41&发表的: 因为从那之后,中国人就改认德国人为祖宗,顶礼膜拜了;改认俄罗斯人为父亲了。同时开展“破四旧”,将中华文明赶尽杀绝了。。。。有人说:“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请问中国有老祖宗吗?中国的老祖宗是谁。|||级别:三级士官积分:541财富:893那时的文盲率是多少?现在的是多少?有几个大师但更多更多的是文盲,到底哪个好?|||级别:列兵积分:41财富:893还大师,95%以上都是文盲,全国有几座大学?有多少大学生?这些所谓大师研究出什么值得一说的吗?连只步枪都造不好!丢人现眼!|||级别:少尉积分:3672财富:915民国有大师?全国90%的人近乎文盲,只有那么1%的人有点知识,相比之下,这1%的人有点鹤立鸡群,居然被后世之人称为“大师”了|||级别:少尉积分:3419财富:23 & &楼猪说说民国的“大师级人才”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对中国的发展都做出什么贡献了?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大发展,卫星上天,胰岛素合成,都是世界级的科学成果,这不是“大师级”人才干出来的? & &在大陆的网站给蒋光头唱赞歌,我只能说,去年买了个表!|||级别:上尉积分:7982财富:-121不提杨振宁这个狗日的,不行吗?|||级别:少尉积分:3741财富:876楼猪似乎没想过那时候有多少人连饭都吃不饱,有多少人能上得起学|||
<ul class="dot"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素质为什么如此之高 比现在高这么多,出了那么多大师_百度知道  想不通,求解答
楼主发言:25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怕说了实话会被查水表  
  都去台湾了
  不造你说的大师是指哪些方面的。。。不过就学术水准来看的话,我觉得有一点要考虑进去:民国跟现在,普通民众接受的教育水平就天差地别好嘛?识两个字的人在偏远山村就能当老师受大家尊敬了,在大城市搬砖都不一定有人要好嘛?!  
  天天年年搞运动,打倒这个整死那个,大师已自绝于人民了。  
  文革以后就只有“专家”了·
  @挥不走的豌豆黄 4楼
00:19:24  不造你说的大师是指哪些方面的。。。不过就学术水准来看的话,我觉得有一点要考虑进去:民国跟现在,普通民众接受的教育水平就天差地别好嘛?识两个字的人在偏远山村就能当老师受大家尊敬了,在大城市搬砖都不一定有人要好嘛?!  -----------------------------  实在。  说真的现在我们有的看不上的学者,说不定后世就流芳了。难说。
  文革的原因
  不知道楼主说的大师是哪种?人文还是自然科学类?你所谓的大师估计是几个国学大师或者书画再或者建筑大师吧。我觉得所谓某领域大师,不过是国民该方面素质普遍不高的结果,比如国民在某一方面的平均战斗力是2,你这方面的战斗力是9,那就是大师。如果国民平均战斗力是5,你是9仍然不是大师。再者说所谓的大师一般都是身后人给的,活体大师真是少之又少。当今人文类的知名学着也许几十年后就会荣登大师殿堂。  自然科学类,呵呵,早已过了出大师的时代。
  民国大师多,源于两点。第一点是时势,第二点还是时势。只不过前者为外因,后者为内因。  第一个时势,是清朝既没,百废待兴。外国的先进科学第一次大规模成系统的进入中国。在此之前,许多学科在中国基本是空白。所以一旦有中国人学到某门先进技术,不论在国际上水准如何,只要一回国,立马就是一个学科的宗师乃至开山宗祖。比方梁启超看准时势,派梁思成出国学建筑,梁思永出国学考古,将西方技术引回中国。后来都成就了一代大师。就算最后内力不足,被人后来居上,历史也不能不记这一笔。像这样的纷纷开创的时势,古往今来都不曾有。比方文言文在演化的过程中,不知多少名家反复琢磨,千锤百炼。白话文刚出现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文言文正式被白话文取代赶下神坛,却不过是民国初数年的事。千年官司一朝打。当时但凡有资格参与这场笔仗的,现在无一不是大师。这样的机遇,空前绝后。  第二个时势,是清末民国以降,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尤其家学尚未断绝。一方面外国先进文化对我们特别感兴趣。无论文理,所能接受的教育都是第一流的。诸如俞平伯之于其曾祖俞樾至其父俞陛云。陈寅恪之于其祖陈宝箴,父陈三立。留学者如胡适之师从杜威,再如钱三强之师从居里夫妇,邓稼先之师从波恩,华罗庚之师从哈代,赵忠尧之师从密立根。都是世界上的第一流人才。内有家学渊源,外有大师亲炙,自己的资质也不差,当然容易成就人才。
  @公马   不是没有,而是你不知道。比如于敏
  @米兰之光 9楼
00:56:18  不知道楼主说的大师是哪种?人文还是自然科学类?你所谓的大师估计是几个国学大师或者书画再或者建筑大师吧。我觉得所谓某领域大师,不过是国民该方面素质普遍不高的结果,比如国民在某一方面的平均战斗力是2,你这方面的战斗力是9,那就是大师。如果国民平均战斗力是5,你是9仍然不是大师。再者说所谓的大师一般都是身后人给的,活体大师真是少之又少。当今人文类的知名学着也许几十年后就会荣登大师殿堂。  自然科学类,......  -----------------------------  哈哈,这样的答案可不是楼主想要的
  建国之后,相当长的时间断绝了与西方国家的联系。后来连跟苏联也断了。又搞运动,家学也断了。闭门自守。幸亏有已经成才这一批,还能带动一批。但毕竟已经是再传弟子。又不重视知识分子,三天两头收拾。环境又封闭。自然格外艰难。  这一代确实是耽误了。本来按民国时的发展趋势,建国后这一代应当是急起猛追,与世界前沿水平缩小差距的一代,结果反倒再次拉大。七八十年代再次打开国门这一代,在国内受的是建国一代的教育,当然更差一层。虽然已经有机会接触到世界前沿,也只能是补欠债的一代。等于我们花了两代人的时间,相对水平原地踏步。  但再后边这一代,就是现在五十岁左右这一批人。前者欠债已经补齐,又有相当一部分重新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教育。许多人在学术上很强。虽然向有尊重死人的传统。但若干年后,这些人里必然会涌现一批大师。
  @今古侠董乾 10楼
01:14:03  民国大师多,源于两点。第一点是时势,第二点还是时势。只不过前者为外因,后者为内因。  第一个时势,是清朝既没,百废待兴。外国的先进科学第一次大规模成系统的进入中国。在此之前,许多学科在中国基本是空白。所以一旦有中国人学到某门先进技术,不论在国际上水准如何,只要一回国,立马就是一个学科的宗师乃至开山宗祖。比方梁启超看准时势,派梁思成出国学建筑,梁思永出国学考古,将西方技术引回中国。后来都成就......  -----------------------------  这个总结的也很到位啊
  小心查水表  
  @找个马甲真特么难 10楼
01:20:52  @公马  不是没有,而是你不知道。比如于敏  -----------------------------  于敏就是典型的建国第一代啊。自己没出过国,靠留学一代带起来的。他导师胡宁是泡利的弟子,也算大师再传弟子。后来在核物理研究所,更是跟钱三强、王淦昌这些人朝夕相处。研究所的氛围是比较开放的,大家都是为国效命,彼此不藏私。这样造就人才,其实很难。当时国内各学科的门户壁垒都已经相继出现。只有物理学因为要造核物理,一堆高手聚在一起,教学相长,也算特殊情况。
  识相的都去台湾了,比如胡适梅贻琦傅斯年  建国后各种运动,大师属于被打倒阶级,陈寅恪这么重量级的大师,他在文革下场多惨,吴宓虽然挺过来了,但在第二年就死了  往后没有大师只有专家
  "大师"这个级别的人物最起码在自己的领域里要敢说真话.建国以后,某个本来是真正牛B的大师级人物也不得不说"亩产一万斤",你说这个是为什么.大家也都知道,那人回国之后除了吃老本帮中国爆了原子弹,在学术上再也没有什么建树.
  没有必要在道德上苛责学者。诺奖学者还有傍鬼子傍纳粹的呢。这些瑕疵可能影响他们的人格影响,但不会影响他们的水平。
  @咖葩丝麦淡淡 1楼
23:54:53  我怕说了实话会被查水表  -----------------------------  很好奇实话是什么
  @挥不走的豌豆黄 3楼
00:19:24  不造你说的大师是指哪些方面的。。。不过就学术水准来看的话,我觉得有一点要考虑进去:民国跟现在,普通民众接受的教育水平就天差地别好嘛?识两个字的人在偏远山村就能当老师受大家尊敬了,在大城市搬砖都不一定有人要好嘛?!  -----------------------------  呵呵 你想当然了 就拿诺贝尔奖来做评判标准吧 民国时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中国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6、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7、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8、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作家、翻译家、编剧,1987年出走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奖前的几个月刚刚加入法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获奖代表作《灵山》原是作家出版社的一部约稿并预付了3000元稿费,;  请问现在有几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姬哥亮 @米兰之光
@今古侠董乾  如果现在某些只会歌颂的学者能流芳百世那就是历史的倒退 中国人的悲哀了
  @躲猫猫ss 5楼
00:27:27  文革以后就只有“专家”了·  -----------------------------  现在的“专家”水平不堪入目 难道几十亿人 各领域的最高成就也就这样了 呵呵
  @今古侠董乾 12楼
01:23:59  建国之后,相当长的时间断绝了与西方国家的联系。后来连跟苏联也断了。又搞运动,家学也断了。闭门自守。幸亏有已经成才这一批,还能带动一批。但毕竟已经是再传弟子。又不重视知识分子,三天两头收拾。环境又封闭。自然格外艰难。  这一代确实是耽误了。本来按民国时的发展趋势,建国后这一代应当是急起猛追,与世界前沿水平缩小差距的一代,结果反倒再次拉大。七八十年代再次打开国门这一代,在国内受的是建国一代的教......  -----------------------------  想探讨个问题:大师的出现一般需要哪些元素?比如说教育成功、留学or....
  大师都是研究国学的,对国家民族没有多少好处。  
  其他国家大师都少了。知识发展到这个阶段,只能一大群人合作着小步前进,爱因斯坦那种跃迁式的发展基本不可能了。  至于国学,其实实用功能不大,养个把人就够了。
  楼主还是拿硬指标来衡量吧,比如要获得诺贝尔的中国国籍人士,比如在国际大奖获得荣誉,比如在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位。别画那么大个框框尽把自己想听的往里装。  
  楼主不就是想夹带私货吗,这个问题放在知乎都被讨论烂了,不过是天涯人水平低,没人能反驳。知乎问那个问题的人,脸都被打肿了,不问是不是就问为什么。  
  @中左联盟 23楼
09:26:36  大师都是研究国学的,对国家民族没有多少好处。  -----------------------------  呵呵 不知道你看到上面列举的数据为什么还有底气说出这话 再给你贴一次吧: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中国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6、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7、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8、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作家、翻译家、编剧,1987年出走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奖前的几个月刚刚加入法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获奖代表作《灵山》原是作家出版社的一部约稿并预付了3000元稿费,;
  @aacbbc 24楼
09:35:11  其他国家大师都少了。知识发展到这个阶段,只能一大群人合作着小步前进,爱因斯坦那种跃迁式的发展基本不可能了。  至于国学,其实实用功能不大,养个把人就够了。  -----------------------------  国学?不废话了 看我上面的回复
  杀了  
  @aacbbc 24楼
09:35:11  其他国家大师都少了。知识发展到这个阶段,只能一大群人合作着小步前进,爱因斯坦那种跃迁式的发展基本不可能了。  至于国学,其实实用功能不大,养个把人就够了。  -----------------------------  国学?不废话了 看我上面的回复
  @幸福的五毛 25楼
09:38:20  楼主还是拿硬指标来衡量吧,比如要获得诺贝尔的中国国籍人士,比如在国际大奖获得荣誉,比如在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位。别画那么大个框框尽把自己想听的往里装。  -----------------------------  你只是看标题就回帖了吧?看我贴的数据
  @aacbbc 24楼
09:35:11  其他国家大师都少了。知识发展到这个阶段,只能一大群人合作着小步前进,爱因斯坦那种跃迁式的发展基本不可能了。  至于国学,其实实用功能不大,养个把人就够了。  -----------------------------  实用功能?照你这种理论文史哲都没有学习的必要了,就因为现在中国太多你这样的功利主义者才会没有大师
  20世纪是全世界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  欧洲自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之后出过几个大师?  美国自从冷战之后出过几个大师?  这是世界文化大趋势
  @公马4-08-16 09:59:26  @盎司小a 26楼
09:43:23   楼主不就是想夹带私货吗,这个问题放在知乎都被讨论烂了,不过是天涯人水平低,没人能反驳。知乎问那个问题的人,脸都被打肿了,不问是不是就问为什么。   -----------------------------  知乎又没限制浏览,你不会自己去看吗?你动动嘴我跑断腿为你科普吗?你真心想学知识你就去查嘛,你要是想夹带私货,你就继续在这就是问,反正现在天涯水平低,没准你还能说赢呢。  
  @yanghl 33楼
10:08:09  20世纪是全世界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  欧洲自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之后出过几个大师?  美国自从冷战之后出过几个大师?  这是世界文化大趋势  -----------------------------  世界上还是辈出大师的,参见:  /link?url=1uzF-ySHDP1FUmNTRMMPP0v34mUG6-6rguYz4tZ3_fHYagNhg832a9ybs264DemsCTp99KUtS3fROg5OxTpeWEqwi4rX6SnUJcXW4-ILKCm&pn=51
09:59:26  @盎司小a
09:43:23  楼主不就是想夹带私货吗,这个问题放在知乎都被讨论烂了,不过是天涯人水平低,没人能反驳。知乎问那个问题的人,脸都被打肿了,不问是不是就问为什么。  -----------------------------  @盎司小a 34楼
10:15:23  知乎又没限制浏览,你不会自己去看吗?你动动嘴我跑断腿为你科普吗?你真心想学知识你就去查嘛,你要是想夹带私货,你就继续在这就是问,反正现在天涯水平低,没准你还能说赢呢。  -----------------------------  心虚了吧? 呵呵 还想与你辩论一番呢 不过看来不必了 你这种小人就只会偷偷摸摸给别人盖大帽子
  @公马4-08-16 11:01:03  @公马4-08-16 09:59:26   @盎司小a 26楼
09:43:23   楼主不就是想夹带私货吗,这个问题放在知乎都被讨论烂了,不过是天涯人水平低,没  -----------------------------  就知道你是为了夹带私货,为了求知不会查吗?还说什么偷偷摸摸扣帽子,我光明正大说你夹带私货好吗。这个楼,如果高了,你非常得意了,我可能还愿意转点东西打脸。现在楼这么低,没兴趣为你跑腿。  
  @yanghl
10:08:09  20世纪是全世界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  欧洲自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之后出过几个大师?  美国自从冷战之后出过几个大师?  这是世界文化大趋势  -----------------------------  @公马楼
10:57:32  世界上还是辈出大师的,参见:  /link?url=1uzF-ySHDP1FUmNTRMMPP0v34mUG6-6rguYz4tZ3_fHYagNhg832a9ybs264DemsCTp99KUtS3fROg5OxTpeWEqwi4rX6SnUJcXW4-ILKCm&pn=51  -----------------------------  有话直接说好了  别乱抛链接  玩天涯最懒得点链接了
  饭尤轻,问个,把酒,死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敢硕花。思想解放,才会有大师。比如,春秋战国。  
  @挥不走的豌豆黄 3楼
00:19  不造你说的大师是指哪些方面的。。。不过就学术水准来看的话,我觉得有一点要考虑进去:民国跟现在,普通民众接受的教育水平就天差地别好嘛?识两个字的人在偏远山村就能当老师受大家尊敬了,在大城市搬砖都不一定有人要好嘛?!  ------------------------------  排一个!  并且,说实话好多民国大师人品都不咋地,在那个时代可能没什么,一是当时社会风气二是当时信息没今天这么开放.  现在,如果今天有个大师,明天网上就会一堆黑料,说不定人家小时候作文写错了几个成语都要拿出来证明大师不配当大师,这样还能有大师么?
  @挥不走的豌豆黄
00:19  不造你说的大师是指哪些方面的。。。不过就学术水准来看的话,我觉得有一点要考虑进去:民国跟现在,普通民众接受的教育水平就天差地别好嘛?识两个字的人在偏远山村就能当老师受大家尊敬了,在大城市搬砖都不一定有人要好嘛?!  ------------------------------  @云幕遮010 40楼
11:18:44  排一个!  并且,说实话好多民国大师人品都不咋地,在那个时代可能没什么,一是当时社会风气二是当时信息没今天这么开放.  现在,如果今天有个大师,明天网上就会一堆黑料,说不定人家小时候作文写错了几个成语都要拿出来证明大师不配当大师,这样还能有大师么?  -----------------------------  看不懂中文?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中国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6、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7、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8、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作家、翻译家、编剧,1987年出走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奖前的几个月刚刚加入法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获奖代表作《灵山》原是作家出版社的一部约稿并预付了3000元稿费,;
  楼主为什么把莫言漏掉了?  莫言,原名管谟业,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嗯,都是体制问题,满意了吧?
  得了吧,民国以前大师太少,出一两个都很稀缺,又都是书香门第,很得媒体的青睐,那个时候的大师被打造得跟今天的明星一样  建国以后大师一堆堆的也就不稀罕了,人都很低调,很多大师做成绩出来,你却可能听都没听说过,只有专业在那一块的内行人才知道哪些人是大师
  顺带,这楼里各种私货偏见真多
  楼主,你为什么不问: 为什么朝鲜没有大师?
  为什么那些高寿的老人都是民国出生的呢?
  @公马4-08-16 11:34:52  @公马4-08-16 11:01:03   @公马4-08-16 09:59:26   @盎司小a 26楼
09:43:23   楼主不  -----------------------------  网站都告诉你了,让你去搜了,你不去搜还说我故作神秘。说不过人就骂人,民国粉就是这个德行,我搬好小马扎了,楼主你继续表演啊,不要钱看民国粉当猴子耍,我很乐意哦。  
  @今古侠董乾
01:14:00  民国大师多,源于两点。第一点是时势,第二点还是时势。只不过前者为外因,后者为内因。   第一个时势,是清朝既没,百废待兴。外国的先进科学第一次大规模成系统的进入中国。在此之前,许多学科在中国基本是空白。所以一旦有中国人学到某门先进技术,不论在国际上水准如何,只要一回国,立马就是一个学科的宗师乃至开山宗祖。比方梁启超看准时势,派梁思成出国学建筑,梁思永出国学考古,将西方技术引回中国。后来都  —————————————————  说的不错  
  @挥不走的豌豆黄
00:19  不造你说的大师是指哪些方面的。。。不过就学术水准来看的话,我觉得有一点要考虑进去:民国跟现在,普通民众接受的教育水平就天差地别好嘛?识两个字的人在偏远山村就能当老师受大家尊敬了,在大城市搬砖都不一定有人要好嘛?!  ------------------------------  @云幕遮010 40楼
11:18:44  排一个!  并且,说实话好多民国大师人品都不咋地,在那个时代可能没什么,一是当时社会风气二是当时信息没今天这么开放.  现在,如果今天有个大师,明天网上就会一堆黑料,说不定人家小时候作文写错了几个成语都要拿出来证明大师不配当大师,这样还能有大师么?  -----------------------------  @公马楼
11:35  看不懂中文?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中国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8........  ------------------------------  我觉得所谓大师,跟是否得奖无关,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郭沫若......难道都得过什么奖么?他们都是真正的大师,广义的说,相声大师评书大师也是大师.  你说的,只能算科学家吧,要说科学家国内也有不少啊,拿得奖来评定是否大师,我只能呵呵了
  @绿酒一杯歌一遍_ 16楼
01:34:03  识相的都去台湾了,比如胡适梅贻琦傅斯年  建国后各种运动,大师属于被打倒阶级,陈寅恪这么重量级的大师,他在文革下场多惨,吴宓虽然挺过来了,但在第二年就死了  往后没有大师只有专家  -----------------------------  你就没有发现一点?这两个大师都是文人,真正做科学的大师都被周相圈起来了,即便在文革期间也没有中断他们的工作,那为什么运动专挑文人的刺呢?我承认有很多人被无辜牵连了,但他们究竟干过什么惹来灾祸,用脚趾头想想吧
  不敢有不能有不需要有  
  民国时期读书人少,出来一些做学问的自然成就高,民众教育水平低容易认可。  现在教育普及了,民众智商高了,大师审美标准提高了,没那么容易忽悠了,所以大师少了。
  民国时期读书人少,出来一些做学问的自然成就高,民众教育水平低容易认可。  现在教育普及了,民众智商高了,大师审美标准提高了,没那么容易忽悠了,所以大师少了。
  大师王林  
  民国是春秋战国,思想百花齐放。  49年以后,焚书坑儒秦始皇了!  明白了吗?
  @打火机要火了 54楼
12:17:25  民国时期读书人少,出来一些做学问的自然成就高,民众教育水平低容易认可。  现在教育普及了,民众智商高了,大师审美标准提高了,没那么容易忽悠了,所以大师少了。  -----------------------------  无知别瞎BB!
  @打火机要火了 55楼
12:17:46  民国时期读书人少,出来一些做学问的自然成就高,民众教育水平低容易认可。  现在教育普及了,民众智商高了,大师审美标准提高了,没那么容易忽悠了,所以大师少了。  -----------------------------  照这个说法,黑非洲应该大师扎堆地出啊!怎么就出些踢足球的呢?
  大师都是需要潜心研究或创作,现在这个大环境不好,小人得势,挤压那种真正想搞研究创作的人。莫言当初获奖,多少人出来酸?以前是精英教育,现在都普及了,水平也就参差不齐。
  @挥不走的豌豆黄
00:19:24  不造你说的大师是指哪些方面的。。。不过就学术水准来看的话,我觉得有一点要考虑进去:民国跟现在,普通民众接受的教育水平就天差地别好嘛?识两个字的人在偏远山村就能当老师受大家尊敬了,在大城市搬砖都不一定有人要好嘛?!  -----------------------------  @公马楼
09:15:17  呵呵 你想当然了 就拿诺贝尔奖来做评判标准吧 民国时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4、李......  -----------------------------  本来想进来看看大家怎么说的,看到LZ贴的这数据笑死了  原来民国时期的大师是指解放前出生的大牛  也是醉得不行
  @躲猫猫ss 5楼
00:27:27  文革以后就只有“专家”了·  -----------------------------  哈哈。总结的相当好
  我们有专家  
  今古侠董乾
01:23:59  建国之后,相当长的时间断绝了与西方国家的联系。后来连跟苏联也断了。又搞运动,家学也断了。闭门自守。幸亏有已经成才这一批,还能带动一批。但毕竟已经是再传弟子。又不重视知识分子,三天两头收拾。环境又封闭。自然格外艰难。  这一代确实是耽误了。本来按民国时的发展趋势,建国后这一代应当是急起猛追,与世界前沿水平缩小差距的一代,结果反倒再次拉大。七八十年代再次打开国门这一代,在国内受的是建国一代的教......  -----------------------------  @公马楼
09:23:03  想探讨个问题:大师的出现一般需要哪些元素?比如说教育成功、留学or....  -----------------------------  一般来说,也只需要三大因素。  1、有接触本领域内至今一切学术成果的客观条件。  2、有开拓本领域未来前景所需的客观条件。  3、有使以上两项客观条件可为己用的主观条件。  第一条达不成,就不知道现在这个领域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最新的成果怎样。而很容易走弯路。比方这个东西明明国外已经搞出来很多年了。而且技术是现成的。我们不知道,花若干年再搞一次。这就是弯路。当然,保密项目除外。但是保密项目一般也都是应用项目。学术成果的掌握,主要在理论层面。正如我们搞定原子弹,也是建立在苏联人强大的技术支持之上的。虽然老毛子后来撤了,但他们的技术支持起码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中国人当时都知道,只要沿着这个路走,迟早能做出来。只不过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独立解决。这比真正蒙着头干,不知道要强出多少。  第二条达不成,就不能使在第一条基础上的主观猜想下得到客观验证。比方光的衍射实验是物理学上的经典实验。所需原料也很简单。一个光源,几张纸就够。但现在你要研究微观粒子,只给人家一根蜡烛两张纸,人家能把你活吞。必须要有设备,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外表可以不够高大上,但具体的数据标准,差一丁点都不行。没有这个条件,你就不可能有所开拓。  第三条就不用解释了。既往的成果给你你看不懂,先进设备给你你不会用。神仙都帮不了你。这就主要靠自己的天资。有些人就是容易领会,有些人就是死活都不懂。不可以力争。天资之外,可以以名师相补。天资、名师都缺,想成才就难了。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中国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6、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7、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8、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作家、翻译家、编剧,1987年出走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奖前的几个月刚刚加入法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获奖代表作《灵山》原是作家出版社的一部约稿并预付了3000元稿费,;  ————————————————————————————  从以上三条,看这个名单。  除了8可以忽略。(因为文学奖是个相当主观的东西,而且国内也有莫言了)。  1-7的情况都是相似的。包括李远哲在内。在出成果的年纪(30-50岁,也即50年代-70年代)都在美国。美国的客观条件(接触前沿科技的便利、开拓新技术的财力,名师)都远远胜于当时的中国。所以出成果也就是不奇怪的事。相对于当时在国内的建国后第一代比方邓稼先,邓、杨、李、丁基本是同龄人。邓天资也丝毫不差,如果说输,就是输在客观条件上。第一是当时国内环境封闭,财力也不行。第二是服从国家需要,去做了对国家更重要但对他本身学术成就并无裨益的事情。所以现在我们说杨、李、丁是杰出的科学家。邓不一定比他们杰出,然而邓伟大。
  那时科技刚发展啊 全心力投入的人会比现在容易有成果 现在嘛 之前看了个新闻 米国科学界有种族歧视哦
  最倒霉的其实是邓的下一代。建国后生人,现在七十岁左右那帮科学家。民国后百余年,客观条件最差的就是这拨人。黄金时代基本是被耽误了。开放后虽然奋起直追,毕竟欠债过多。  但再下一代,现在50岁左右这拨人。很有希望。60后的院士,现在大概总共有几十个吧,将来还会再有。如果说,将来科技跃然腾飞,得以巍然挺立世界之林。那么这个腾飞的第一步就是由这拨人迈出的。这是继民国之后的学术界的另一个机遇。数十年后,盖棺论定。这批人里的一部分一定会博得自己的名誉。
  这个问题不是老早就被8烂了吗?  楼主吃屎都捡不着热的  还“我怕说了实话会被查水表”,当自己多重要?
                        
  @盎司小a 37楼
11:09  @公马4-08-16 11:01:03  @公马4-08-16 09:59:26   @盎司小a 26楼
09:43:23   楼主不就是想夹带私货吗,这个问题放在知乎都被讨论烂了,不过是天涯人水平低,没  -----------------------------  就知道你是为了夹带私货,为了求知不会查吗?还说什么偷偷摸摸扣帽子,我光明正大说你夹带私货好吗。这个楼,如果高了,你非常得意了,我可能还愿意转点东西……  -----------------------------  虽然我也玩知乎,但是看到这个回答感觉好心酸  
  相对来说,最早期的那一批民国大师(也即清末生人,建国前后基本就挂了那拨人)里,的确有些人是时势所铸。即我说的第一种时势,千年大厦一朝而倒。太容易出人才了。论绝对的学术成果,他们未必就比第二代强。只是当此时势,所对敌者已是朽木腐土。赶到这了,历史就不能不记这一笔。所以黄侃特别看不上沈从文。也就在这里。黄侃是继承了正统经学的嫡传弟子。脉络往上数可以一直数好几百年,沈从文不过一时借助白话文小说之力,陡得大名。经院派服他才怪。但放到现在,又有谁敢说沈从文不配个大师呢?  经院派的秘密传承,即所谓真正师徒,在“伟大”的wg帮助下,后来终于是名存实亡了。现代尚存的脉络,大体是两个走向。  一个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躲过那场浩劫的高手重出江湖。比如程千帆重回南大。后来带出一批骨干弟子。现在南大但凡跟中文系沾边的人,谁敢不认这位祖宗?  另一个,就是当年远走避秦,幸而保全首领的那帮人。ww就不用说了。他如饶宗颐等人之终老港大。香港当年号称文化沙漠,但大学竟可一枝独秀,傲立亚洲大学之前茅,就是仰仗还有一些人在。
  @今古侠董乾 9楼
01:14:03  民国大师多,源于两点。第一点是时势,第二点还是时势。只不过前者为外因,后者为内因。  第一个时势,是清朝既没,百废待兴。外国的先进科学第一次大规模成系统的进入中国。在此之前,许多学科在中国基本是空白。所以一旦有中国人学到某门先进技术,不论在国际上水准如何,只要一回国,立马就是一个学科的宗师乃至开山宗祖。比方梁启超看准时势,派梁思成出国学建筑,梁思永出国学考古,将西方技术引回中国。后来都成就......  -----------------------------  说得好
  @今古侠董乾
13:56:01  从以上三条,看这个名单。   除了8可以忽略。(因为文学奖是个相当主观的东西,而且国内也有莫言了)。   1-7的情况都是相似的。包括李远哲在内。在出成果的年纪(30-50岁,也即50年代-70年代)都在美国。美国的客观条件(接触前沿科技的便利、开拓新技术的财力,名师)都远远胜于当时的中国。所以出成果也就是不奇怪的事。相对于当时在国内的建国后第一代比方邓稼先,邓、杨、李、丁基本......  —————————————  翻了下评论感觉好像已经没有插话的必要了。。  
  我们需要科学家,不需要那么多写诗歌散文的,搞哲学的大湿  
  @今古侠董乾 66楼
14:02:00  最倒霉的其实是邓的下一代。建国后生人,现在七十岁左右那帮科学家。民国后百余年,客观条件最差的就是这拨人。黄金时代基本是被耽误了。开放后虽然奋起直追,毕竟欠债过多。  但再下一代,现在50岁左右这拨人。很有希望。60后的院士,现在大概总共有几十个吧,将来还会再有。如果说,将来科技跃然腾飞,得以巍然挺立世界之林。那么这个腾飞的第一步就是由这拨人迈出的。这是继民国之后的学术界的另一个机遇。数十年后,......  -----------------------------  虽然蹉跎了不少岁月了,担是现在中国一些领域已经有点起色了。  相信再过个十几二十年,还是有很大的成果出来的!
  乱世才能出英雄。
  因为没思想了 思想是不自由的 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信念 拿什么来创造 拿什么来思考
  张爱玲之后就没有大家了。民国人的风骨在现在的中国已经消失殆尽。  
  回复第8楼,@米兰之光  不知道楼主说的大师是哪种?人文还是自然科学类?你所谓的大师估计是几个国学大师或者书画再或者建筑大师吧。我觉得所谓某领域大师,不过是国民该方面素质普遍不高的结果,比如国民在某一方面的平均战斗力是2,你这方面的战斗力是9,那就是大师。如果国民平均战斗力是5,你是9仍然不是大师。再者说所谓的大师一般都是身后人给的,活体大师真是少之又少。当今人文类的知名学着也许几十年后就会荣登大师殿堂。   自然科学类,呵呵,早已过了出大师的时代。  --------------------------  就最后一句话有理,普通人穿越到古代也没办法成为智者大师明君的,别小看古代人也别高看自己。大师都是创造思维的,开所有之先河的  
  因为匪帮
          11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看来钱学森来天涯也要被骂的找不着北  
  我当校长之前,学校里最流行就是老师的讨论会。现在我发现学术会完全变形了,开学术大会都是官本位,大家都在崇拜权力,作第一个大报告的人,一定是官最大,地位最高,哪怕他学问上大家都知道没有什么。一开大会就洋洋洒洒长时间作主题发言,随后都是按照级别、权威程度排,真正一线年轻人没有机会表述。  大学是个学术机构,一定要一心琢磨怎么把学术搞得最好。这样(开会),谁都不会去耐心让那些没有真东西的大权威去洋洋洒洒,而是赶快搞清楚同行有什么东西值得我学的。  这就是大学的精神,实际上比教学思想、教育制度还要深刻,比教科书课程设置更深刻。这是我思考的第三个阶段。  什么是大学精神?就是大学里的人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如果你到麻省理工学院去看,你去的时候发现大家崇尚的就是学术卓越,都憋了劲去竞争做到最好。  大学就好比京剧团,就像以前梅兰芳唱京剧时代的百花齐放,应该是谁的唱功最好、表演最到位、最能获得观众认可,谁就受到最大的尊敬。梅兰芳跟对手唱京剧,比着看吸引观众,后来京剧团都变成政府机构了,工资国家发,现在没有活力了,现在京剧哪有梅兰芳那样的大师啊,现在的学校也是一样。  “学术在衰退,还谈什么诺贝尔奖?”  南方周末:这是官本位造成的一系列衰退?  朱清时:现在中国学术界跟过去不一样,都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怕别人把自己思想偷过去,防止权威占了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地位高的人往往都把底下人的东西凑起来,包装成自己的。所以年轻人都害怕自己辛辛苦苦的研究都没有了,这就造成大家互相保密。  现在大学最大的毛病,就是都追求官位了,官位就是地位,因为在大学里你只要是官位高了什么东西都有了,这十多年我就知道大学里的领导都很容易评成教授。  这一结果就是学术衰退,衰退最大的改变是科学杂志可读性差,即使偶尔有一两篇可读文章还有好多水分。大家时间都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学术界的衰退,这种状况还谈什么诺贝尔奖呢?  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喊素质教育,要培养创新能力,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些学校从来没有人说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教育,但是他们培养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  南方周末:领导可以带来很多其他的,包括课题,有的人当上大学校长后,评院士也容易了。  朱清时:这就叫做权力通吃。所以大家觉得尊重学术作用没有什么必要。这样学术气氛、文化、精神就全完了,其结果就是只要有点权力的人都能指挥其他人,学术优秀的人反而成为地位最低的,最没有发言权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原因。  这是朱清时院士的对楼主这类问题的一些认识
有兴趣的话搜钱学森之问还有刘人怀院士的看法  
  @冰琉碎
14:02:50  这个问题不是老早就被8烂了吗?  楼主吃屎都捡不着热的  还“我怕说了实话会被查水表”,当自己多重要?  -----------------------  被吃屎都捡不着热的笑死了
  大师还是有的,只是,和平年代,平平淡淡才是真,社会不需要、就不要出来了,出来了,就是在制造动乱,制造战争,很多人都是自以为是,想改变点什么,影响和结局都不怎么好,就还是不显摆了
  建国后大陆唯一中国籍的诺贝尔得主莫言,其两部长篇曾被长时间禁止出版。
  两院院士你都无视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国家不幸诗家幸,越是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疾苦社会矛盾剧烈的时期,越能催生文学哲学上的成就。而和平时期还是踏踏实实的搞理工类才是于国于民有益的实在事。  
  现在到处都能看到“砖家”
  当年的大师学术方面无可厚非,但是相当一部分是一种类似与造星的产物,大师一词也充满了玄妙的色彩。现在已经很少用大师这个词来表示那个时代大师的意思,相反很多神棍才被称为大师。
  @今古侠董乾 64楼
13:56:01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中国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  -----------------------------  这个确实 而且补充一点 所谓评奖究竟有多客观 只怕不是圈子里的人 除非做的研究高出很多 否则绝对没有获奖的可能性。  现代人动辄民国咋样咋样 看看那会的国民教育普及率再说 别一天到晚关上门自己脑补胡说八道。
  民国大师很多是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宦大知识分子的后代,家学渊源,家族内文化造诣就很高,再加上有钱去国外顶级大学留学,再说100年前西方社会科技文化也不是那么发达。  现在很多大学教授知识储备量思维复杂度早以超过民国大师,但是在这个繁荣盛世的大时代,牛人天才数量太多吧。
  @今古侠董乾 9楼
01:14:03  民国大师多,源于两点。第一点是时势,第二点还是时势。只不过前者为外因,后者为内因。  第一个时势,是清朝既没,百废待兴。外国的先进科学第一次大规模成系统的进入中国。在此之前,许多学科在中国基本是空白。所以一旦有中国人学到某门先进技术,不论在国际上水准如何,只要一回国,立马就是一个学科的宗师乃至开山宗祖。比方梁启超看准时势,派梁思成出国学建筑,梁思永出国学考古,将西方技术引回中国。后来都成就......  -----------------------------  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比如绘画、京剧,到现在也没有超越齐白石、徐悲鸿、梅兰芳等人的。这两项不属于你说的“许多学科在中国基本是空白”
  @今古侠董乾 12楼
01:23:59  建国之后,相当长的时间断绝了与西方国家的联系。后来连跟苏联也断了。又搞运动,家学也断了。闭门自守。幸亏有已经成才这一批,还能带动一批。但毕竟已经是再传弟子。又不重视知识分子,三天两头收拾。环境又封闭。自然格外艰难。  这一代确实是耽误了。本来按民国时的发展趋势,建国后这一代应当是急起猛追,与世界前沿水平缩小差距的一代,结果反倒再次拉大。七八十年代再次打开国门这一代,在国内受的是建国一代的教......  -----------------------------  对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民国则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这样的时势下容易出人才。本来建国后应该是这样的时势的延续,但是,反而变成了两代人被耽误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