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以艺术家为题材的纪录片有哪些题材

约翰·列侬英国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导演:Andrew Solt年代:1988片长:100分钟IMDB评分:7.9影片以超过240小时的电影及录影片段,及穿插其中的36首经典名曲,讲述了摇滚史上最伟大音乐家之一约翰·列侬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影片收录了多段未被公开的私人视频片段,扑捉记录下列侬这位在音乐世界中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天才,在生活中的多重侧面。“看他们的脸,疯狂到接近澄清”,世界上也许再也不会有约翰列侬,不仅仅因为披头士,因为洋子,因为战争,因为6、70年代,因为枪杀,而是约翰·列侬这样一个人,一个人,而不是神。眼镜掉落,碎裂,镜片飞溅,我跟着眼泪泛滥。(养猫的宅男)荒木经惟日本摄影家《迷色》导演:Travis Klose年代:2004片长:85分钟IMDB评分:7.1荒木经惟,一个备受争议的日本摄影家。他从不忌讳在自己的作品中直观展现关于性的种种,因此他饱受卫道士的指摘和批判。导演Travis Klose通过大量的采访和记录,或许能向你我展示一个更为真实的荒木经惟……“比起很多人,我的情欲也许较弱,但我的镜头永远勃起”——荒木经惟如是说。这部七十多分钟的《迷色》,收录了荒木经惟的大量限制级作品,对于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有详细的描绘,荒木之坦荡与爽朗及其作为艺术家的魅力,尽显镜头之下。莱奥纳德·科恩加拿大传奇民谣歌手《莱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导演:Lian Lunson年代:2005片长:98分钟IMDB评分:6.92005年1月,导演琳恩·露森远赴悉尼歌剧院为一场名为“Came So Far For Beauty”演唱会进行拍摄,为了向科恩敬,Nick Cave及多位知名艺人共同参与了这场盛大的表演。本片可说是首次对科恩这位音乐界的巨擘进行零距离接触、最赤裸的深入访谈,透过难能可贵的访问和科恩亲身的自述,见识他独特的魅力所在。最后十分钟,U2伴奏,Bono和声,当科恩用几乎无节奏、无腔调的方式吟唱起 那首“Tower of Song”,万物理应屏住呼吸,时间可以停止。他不动,他无表情,只是用仿佛入定般的声音,向世界发出声音,向冰冷的颓败的世界,发出声音,从此以后,“春暖花开”。如果没有科恩,这世界将会多么荒芜。阿涅斯·瓦尔达法国“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的海滩》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年代:2008片长:110分钟IMDB评分:7.8这部《阿涅斯的海滩》用dv拍摄,比利时、塞特、洛杉矶威尼斯海滩、南法诺穆提岛及巴黎的海滩或河畔为线索,重回她的故乡、电影作品的拍摄场地、瓦尔达与丈夫生活过的地方,情景再现了她的生活和工作片段,并穿插了大量的她与她丈夫的电影片段、她的摄影作品、艺术装置作品等,展现了瓦尔达“活在电影”中的一生。看着一个80岁的矮个子小老太太,用随手可得的DV拍摄出一部记录自己一生风景的记录片,然后当做生日礼物送给自己,是件让人羡慕至极的事情。当再次踏上自己曾经走过的地方,情景再现美好的童年,再次欣赏爱人拍摄的电影片段,再次回到摄影展的现场的时候,我想瓦尔达心目中的那片海滩一定已经被一波又一波地回忆浪潮打得咸湿起来。(cristine)草间弥生日本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之我爱我自己》导演:松本贵子年代:2008片长:102分钟IMDB评分:6.6草间弥生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普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但在草间对自己的描述中,她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obsessive artist)。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图呈现的是一种自传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内容。草间弥生她说她还爱自己,她好自恋自己,她好崇拜自己,她自己好天才,她自己好美,她自己好了不起。然后,七十多年来,她就是这么做的。(無邊無際)安妮·莱柏维兹美国著名摄影师《安妮·莱柏维兹的浮华视界》导演: Barbara Leibovitz年代:2008片长:90分钟IMDB评分:7.8安妮·莱柏维兹曾是摇滚音乐界旗帜性的、最年轻有为的摄影师,她的人像摄影风格某种程度上定义了《滚石》这本杂志的封面。影片展现安妮呆过的几家杂志《滚石》、《名利场》、《时尚》的工作画面,很多疯狂的创意,艺术家的工作氛围,可以看到艺术创作的那份激情,给人启发。“苏姗走了,我只剩下工作。”对于安妮·莱柏维兹来说,她最为世人言说的不仅仅只是她的摄影成就 ,更在于她与美国最睿智女作家苏珊·桑塔格之间那段长达15年的同性恋情。苏珊·桑塔格离开四年后,安妮·莱博维茨再次提起她时,仍旧泪流满面。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如此观照她的人生。皮娜·鲍什德国现代舞大师《皮娜》导演:维姆·文德斯年代:2011片长:106分钟IMDB评分:7.7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在第一次观看皮娜·鲍什出演《穆勒咖啡馆》时,便深深为这位“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所吸引。他与皮娜迅速成为至交,并诞生了合作电影的想法。但由于时间拖得太久,在影片宣布开拍时,皮娜却突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仅五天之后就戏剧性地离开了人世。在这部影片中,文德斯采用3D电影技术,鲜活了皮娜所编排的舞蹈,完成了一次最盛大的缅怀。最纯粹的激情与最纯洁的优雅。每一首音乐,每一段舞蹈,都如此恰到好处,从舞台空间到现实生活空间的切换,又是如此自然且富有强烈的表现力,这绝对是两位天才碰撞的结果,让我们得以透过银幕感受人类最美的部分。好在还有这样的影片,让我始终对电影抱有渇望,让我一次次期待与下一部美丽的电影相遇。比尔·坎宁安美国街拍鼻祖《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导演:理查德·普莱斯年代:2011片长:84分钟IMDB评分:7.9这是一部关于街拍鼻祖比尔·坎宁安的纪录片。已入耄耋之年的比尔依然是纽约时报的一名摄影师,拥有自己的板面专栏“On the Street”以及“Evening Hours”。他从六十年代起便一直沉迷街拍,并享受工作,在他眼里:money is the cheap thing。几乎所有时尚界人士都认识并尊重这位摄影顽童,就连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也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他的脸上看不到太多对社会、对世界的埋怨”,一个人能活得如此纯粹,本身就是件艺术品。但,艺术往往由谎言构成。或者,确切的说,成就艺术的往往是种极度偏执的谎言。影片最后,采访比尔时提的几个问题,隐约透露了比尔的“隐秘”。本可以挖掘更多,但为了成就艺术的完整性,还是选择保留某种隐秘的“谎言的状态”。瑞娜·阿布拉莫维克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导演:Matthew Akers/Jeffrey Dupre年代:2012片长:106分钟IMDB评分:7.9本片跟随记录了素有当代行为艺术祖母之美誉的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于201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行的大型回顾展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的全过程。同时本片还回顾了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与曾经的灵魂伴侣Ulay之间的爱恨情仇。而Ulay与玛瑞娜在表演现场的和解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沉默,以眼泪。”(拜伦《春逝》)那个作品:只需凝视,无需解释。大音希声,震耳欲聋;那个瞬间:距离在我们中间,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二十二年的时光;那个女人:有些人,行为是行为。有些人,行为即艺术;有些人,活着便活着。有些人,活着成传奇。一 页 南 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艺术阅读|学术|视觉|资讯官方微信:yiyenanshan官方网站:/官方微博:@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南山书屋联系电话:6一页南山(yiyenansha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WtouTiao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20个国家和地区
63位艺术家
近100件纤维艺术作品“祝铮鸣的画,总是有点的难懂,就像是在画的前面隔着一笼纱幔,让人在朦胧中生疑,又在迟疑中萌动。”在这里,遇见最优质的艺术类图书。对于古“物”,我们应有一种怜悯之心,它是先人手工和温情的留存,正如人们常以“惜物”寄语后代。快来书展找我们玩吧~“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致力于推荐最优秀的美术类图书“对写生的信靠,张铨盛于所有同代人,以至我们难于区分他的正稿和写生稿。在他那里,一幅看去出生高贵嫁妆丰厚的画面,却可能完成于田间地头,一堆百看不厌的精巧组合,也能出诸他的临场游猎。”《元青花瓷的故事》
《重走梁思成之路:西湖石窟佛影今昔》
《金石文心:庐江草堂藏砖瓦拓片》、31日 18:00●「雕花循梦」传统民间木雕花板展◎ 时间:5月11日~19日◎ 地点: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三号楼展厅《雕.花教你画一朵花、一只瓜、一颗白菜……试试看画一只秋蝉、蝈蝈、螳螂……十种经典好书推荐“大学望境”见证中国美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追梦历程一场“美”的十年成长记浙江日报(4月8日第17版)一场特殊的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较为常见的是佛教题材。“平日所见的有些山水画,多半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像是吃包饭一样,令人乏味。陆先生的画,有一股清新之气,边款小字,亦很隽丽。”此画册是基于伯纳德·屈米建筑展览项目之上的一本介绍屈米本人及其作为建筑师与理论家所创作的作品图录。而今,他把自己浸润在这个地方的散乱片段做成图文。无所谓过去,无所谓现在,也无所谓将来。一在我们的时代,艺术已被视为表现个性的神秘载体,因此,人们往往乐意对艺术自由、灵感和独创性之类的问题高谈阔论“与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相比,今天的青年更为迫切地表达这种意图:不满足于写物,而留意于写心;不满足于平铺直叙地接近对象,而更乐意谜一般地置身其中。”“灰调让我能用一种更微妙的方式来表现明暗。”浙江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了图书编辑、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编辑、数字出版、图书装帧设计、编辑科研论文和编校工作者六大奖项。真想知道古人的冬天什么样啊……点击上方「一页南山」可以订阅哦!12月19日,大型学术展览“中国画学国美之路-天地绘心”终于落下帷幕。展期不点击上方「一页南山」可以订阅哦!1928年春,杭州国立艺术院(后改为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成立。蔡元培任林文珍贵课徒画稿赏“书法与绘画一样,第一笔永远是最重要的,从无到有就是从下笔开始。”呆萌堺雅人带你涨姿势十二年的葵园
一代人的评说进入罗颖的花草世界。“有一天我正利用一些抽象主义的作品进行实验,然后我看到画布上的色块像是经过了长时间曝光后形成的一样。那种效果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颜料表面的下方不断徘徊。”“我年轻时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没有艺廊,没有收藏家,没有评论家,也没有钱。但那却是一个黄金时期,因为我们都一无所有,反而能更肆无忌惮地追求理想。“就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当代是一个意义发生危机的时代。生命与生存的普遍危机中的“意义”需要全新的视角、手法与手段来加以发觉与阐释。董其昌与米芾的缘分,主要在《天马赋》上。《天马赋》的文字作者,就是米芾,因此,米芾写了好多本,到了明代晚期还有数本传世,但是今天一本也不传了。so easy~事实上,他确实是一个很执著的画家。费里尼生前总是随身带着白纸和彩笔,给任何与他聊天的画像,或者确定一些足以突显人物特点的细节。许多人物在出现在影片中之前,就已经在纸上定格。2015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于11月9日揭晓,来自全国各地18家出版社的20种图书荣膺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并将代表中国参加2016年度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重要画家,吴湖帆称得上是“一代宗师”。他与溥濡并称“南吴北溥”,与张大千并称“北张南吴”,后又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有“三吴一冯”之称。“他爱好旅游,出行时多半要把剪刀戴在身上,以致曾经不小心被剪尖扎伤。”选自《关于 耿建翌》「千年叙述」中国岩彩绘画作品文献展——在这个展览中也许你能找到答案。艺术史研究丛书
范景中 主编
[瑞士]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著
洪天富 范景中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艺术史研究丛书
范景中 主编
[瑞士]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著
洪天富 范景中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最重要的事,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
动画电影《小王子》在内地上映,暖色画面勾起大家关于《小王子》的各种记忆,美好的、梦幻的、困惑的……花粉是植物生命的潜在开端。
它是如此简单,如此美丽又如此复杂。
并且理所当然它有着多种含义。
我想每个活着的人都明白花粉是多么重要。会议邀请了来自德国、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七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包豪斯研究者及相关机构代表与会。期间还将开展四场系列讲座。一个半世纪以来,从约翰·坦尼尔爵士的原始绘本开始,全世界成百上千的艺术家们一直试图用各种非凡的创造形式来重新演绎卡罗尔的故事,从改编立体书到诙谐幽默的食谱,甚至将它演变成量子力学的寓言故事。耿建翌对每一件他当做“艺术”来做的事都十分精确。不过同时,他用特定主题和实践在物质元素中的重复出现来不断测试物证,却是要告诉人们,正是他所引起的那些无法预料的结果,直接说出了我们所认定的艺术语言的真正形式。yiyenanshan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在这里与你分享艺术阅读。热门文章最新文章yiyenanshan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在这里与你分享艺术阅读。40部经典的记录片
1.《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 1922 美国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
2.《柏林,一个大都市的交响乐》Berlin,Die Sinfonie der GroBstadt 1927 德国
瓦尔特o鲁特曼用一台摄影机和烂熟于胸的蒙太奇手法,奏响了一曲自然流露却宏大森严的视觉交响。为后来的纪录片提供了绝佳的样本。
3.《雨》The Rain 1928 荷兰
尤里斯o伊文思经典之作,影片表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这座美丽城市在雨中的风貌,充满了深蕴的诗意和清新的风格。
4.《拖网渔船》Drifters 1929 英国
被誉为世界“纪录电影的教父"的约翰o格里尔逊之作,他的作品只有一部,影响却到现在仍无法估量。
5.《带摄影机的人》Man with the Movie Camera 1929 苏联
维尔托夫,是“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他倡导影像绝非对生活的机械还原,而是对生活的重新注解。全片没有事件的波动,只是零散地将生活琐事作一看似无意图的重筛取。如鲜花般盛开的蒙太奇手法,在今天看来,仍相当前卫。
6.《无粮的土地》Unpromised Land 1933 西班牙
作为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布努艾尔这一次目光对准西班牙一个最穷困的名叫犹尔德的地方,在动物片和旅游片的客观样式下隐藏着作者对社会严厉的控诉,并对西班牙内战的即将爆发作出了大胆的预示。
7.《德意志的胜利》.Triumph.des.Will 1934 德国
里芬斯塔尔虽然已经被公认为是纳粹党最有力量的宣传机器,但今天看来又是对法西斯罪恶最有力的控诉。
8.《墨西哥万岁》Que Viva Mexico!
爱森斯坦于1934年开始拍摄,却直到他死后的40多年才由他的助手完成,影片对自己开创的蒙太奇理论进行了技巧上的大胆实践,在构图上刻意追求形式感和隐喻性。对墨西哥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形成了独特的爱森斯坦风格。
9.《奥林匹亚》Olympia 1936 德国
里芬斯塔尔在其中创造的许多拍摄技法被无数后人所效仿,至今仍是所有体育纪录片的圣经。
10.《我们为谁而战》Why We Fight
《一夜风流》导演卡普拉之作。二战时期,马歇尔将军亲自委任他拍摄。共7集,包括:[战争序幕] Prelude To War 1942 54分钟,[纳粹的进攻] The Nazis Strike 1942 41分钟,[分割与征服] Divide And Conquer 1943 60分钟,[不列颠之战] The Battle Of Britain 1943 55分钟,[苏联之战] The Battle Of Russia 1943 83分钟,[中国之战] The Battle Of China 1944 67分钟,[战火燃烧到美国] War Comes To America 1945 67分钟.
11.《夜与雾》Night and Fog 1955 法国
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阿伦雷乃拍摄的反映大屠杀暴行惊骇的32分钟纪录片。这是他最经典的纪录片。
12.《寂静的世界》The Silent World 1956 法国
大导演路易o马勒早期执导的一部纪录片,当年用最先进的摄影机捕捉海底世界的五光十色。影片的推出非常轰动,满足50年代人们的猎奇心理,本片因深入海底,而且是彩色片刚刚开始盛行的时候,显得弥足珍贵。影片夺得戛纳影展的金棕榈大奖.
13.《毕加索的秘密》The Mystery of Picasso 1956 法国
1956年夏天,法国著名导演亨利-乔治o克鲁佐获得了毕加索的同意,拍摄了纪录片《毕加索的秘密》,影片忠实纪录了毕加索创作20余幅绘画作品的详细过程。在拍完这部纪录片后,毕加索将拍片过程中所画的20余幅画悉数毁弃,这使本片更显珍贵。本片获得第九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1984年法国政府甚至正式宣布,将这部影片纳入国家宝藏之列。
14.《7 Up》1964 英国
《7系列》拍摄的是14位背景迥异的英国人。第一部《7 UP》中,他们还都是7岁的小孩;这个系列题材每隔7年回访一次,一直到《56UP》。麦克?艾普特于1964年自公立小学、儿童之家、寄宿学校、贵族学校选出十四位背景殊异的七岁小孩拍摄的.
15.《普通的法西斯》Ordinary Fascism 1965 苏联
罗姆是前苏联著名电影大师和电影教育家,本片是这位电影大师的掩卷之作。影片运用了大量新闻资料,并作出极富智慧和人道力量的撷取。纪录片的解说词在这部影片里得到近乎完美的绽放-幽默、机智,并流溢着朴素而深遂的哲理。
16.《提提卡失序记事》Titicut Follies 1967 美国
怀斯曼37岁时拍的第一部纪录片,他的30余部纪录片是美国各种机构的手术刀。
17.《三里冢》 日本
在日本,纪录片拍摄者基本上都站在反抗权力的立场,甚至纪录片本身就是一种反抗的形式。小川绅介导演生前最后的谈话是这样的:“我不承认‘国家’这个名词,‘国家’这个名词是可以不要的。”
18.《推销员》Salesman 1969 美国
阿尔伯特o梅索斯、大卫o梅索斯兄弟作品.
19.《悲伤与怜悯》The Sorrow and the Pity 1969 法国
马歇尔o欧佛斯在1969年执导制作的一部有关二战时期法国沦陷的历史的黑白纪录片。本片于1971年在美国上映,曾获197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提名。
20.《变调摇滚乐/给我庇护》Gimme Shelter 1970 美国
阿尔伯特o梅索斯、大卫o梅索斯是直接电影的创造者,也是代表人物,他们兄弟俩一起合作30余年,创作了14部作品,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世界纪录电影史的经典,他们拍摄的滚石和披头士是20世纪60年代风靡西方的两支乐队,他们用镜头记录了“推销员”这个特殊的人群、对准“灰色花园”中奇特的母女,这些影片至今仍在美国影院放映,成为国际电影节经典回放节目。
21.《中国》China 1972 意大利
左翼意共导演安东尼奥尼被中国政府邀请到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拍摄了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曾被中国政府猛烈批判,认为它看到的是“不正确”的中国(如同《扎布里斯基角》被指责看到的是不正确的美国一样)。
22.《初恋》First Love 1974 波兰
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这部清新怡人的纪录短片,全然没有基氏黄金期那般充满道德焦虑。他跟踪一对波兰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爱直至结婚生子的全过程。虽为纪录片,却有着剧情片所特有的情节脉胳和专属基氏的极微妙的情绪跳动,赋予了纪录片别样的光彩。
23.《愚公移山》 荷兰1975
伊文思的736分钟的片子,涉及了当时中国各行各业,在当时一个陷入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中国,在一切人为的安排下,伊文思却努力避开政治,给我们留下了一段不能回避的历史。
24.《灰色花园》Grey Gardens 美国 1976
梅索斯兄弟的重要作品,拍摄于1975年。这是一部有关一段不同寻常关系的复杂影片,是“直接电影”基本原则的范例之作。
25.《美国哈兰县》U.S.A. Harlan Country 1976 美国
芭芭拉o卡佩1976年导演的美国记录片,讲述当年哈兰县矿工罢工事件,获得76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奖、77年洛杉矶影评协会奖、90年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名录。
26.《生活三部曲》Qatsi Trilogy
一个叫高弗莱o雷吉奥的美国人,有感于当代人类生活的混乱状态,打算拍摄一部纪录片传达这种感受。同时,他打算以一种全新的风格拍摄这部影片:完全抛弃故事情节、演员表演、人物对话、画外解说甚至任何音响,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伴以音乐的、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的、未经加工的、激动人心的、富于美感和冲击力的画面。包括失去平衡的生活、变形生活、战争生活三部。
27.《证词:犹太人大屠杀》Shoah 1985 法国
这部长达9个半小时、以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为背景的纪录片,是导演克劳德.朗兹曼花费11年拍摄而成的。
28.《谢尔曼将军的征程》 Sherman's March (1986)
罗斯麦凯维之作,记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次着名的军事行动--谢尔曼远征。
29.《细蓝线》The Thin Blue Line 1988 美国
纪录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曾在1988年台湾主办的电影节中的影剧院展获选为最佳影片。导演埃罗尔.莫里斯采用一种重现事实的半纪录片手法来追踪一件杀警冤案,结果成功地发掘出事件真相。
30.《风的故事》A Tale of the Wind 1988 (法、英、德、荷兰)
伊文思最后的作品,是其一生艺术生涯的总结,用最后生命的体验完成的杰作。
31.《特写》Close-Up 1990 伊朗
本片主要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尊重与承认的需要。”阿巴斯对拍摄《特写》的用意做了这样的解释。此片的拍摄手法颇有意思,采取了跟踪纪录的形式,在假想与现实之间讲故事,交叠着电影的真实与现实的真实。自《特写》开始,导演沿用并发展了这一手法,有意识地模糊纪录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拍出了几部闻名于世的作品,但《特写》仍然是阿巴斯本人最钟爱的影片之一。
32.《南北战争》The Civil War 美国 1990
肯o伯恩斯之作,本片长达11小时20分钟。由于19世纪的美国内战是无任何影像资料的,影片主要是用静止16000多幅关于内战的照片为资料制作的。
33.《罗杰和我》Roger & Me 1990 美国
迈克摩尔的又一部经典,有关美国大企业因裁员而导致工人失业等一系列问题的记录,赢得多个重要纪录片奖项。。
34.《黑暗之心》Hearts of Darkness:A Filmmaker`s Apocalypse 1991 美国
《现代启示录》导演科波拉留下了比他的电影更珍贵的影像。
35.《漫画大师罗伯特o克鲁伯》Crumb 1994 美国
特里泽维格夫之作,罗伯特o克鲁伯是一位著名的另类漫画大师,他创造出的《怪猫菲力兹》更是首部限制级动画片。影片回顾了漫画大师的一生,采访了他的母亲、两个兄弟、妻子以及前女友等人,并挑选了他大量画作中的经典部分欣赏,从而让观众对这位黑色漫画大师的心理和怪异的创作灵感有所了解。一副副针砭时弊的的作品不断出自他的笔尖,而观众也再次感受到了他的个人魅力。本片也获得了国际纪录片联合会的大奖以及圣丹斯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片奖。
36.《篮球梦》Hoop Dreams 美国1994
一部成功的运动纪录片。与此同时,影片还探讨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
37.《一代拳王:阿里》When We Were Kings 1996 美国
利昴加斯特之作,记载的是1974年穆罕默德o阿里和乔治o福尔曼在前扎伊尔首都金沙萨进行的著名的“丛林之战”,居然还跟现场直播一样扣人心弦。胶片的仰视视角将阿里放大成了一个文化标记,但由诺曼o梅勒和乔治o普林顿撰写的犀利解说词则令他重返凡间。
38.《又快又贱又失控》Fast Cheap & Out of Control 美国1997
艾路摩里斯在思考artificially larger than life的问题,他拍纪录片观察社会人事,何尝不是如上述四位专业人员般去创造一个自我(人为)与外在(自然)间的新秩序、新逻辑、新说法。只不过他的纪录艺术更具感染力,不现则中的条理排到,引导观众去思考文明本质的问题。《又快又贱又失控》于美学上比《一线之差》再多走一步,这是为下一轮太平盛在作出准备的划时代作品。
39.《导演狂想曲》American Movie:The Making of Northwestern 1999 美国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人的野心、沈迷、和他追求个人理想的“美国梦"的忠实纪录片。
40.《科伦拜恩的保龄》Bowling for Columbine 2002 美国
最著名的反美影人迈克尔o摩尔以1999年轰动一时的科伦拜恩高中枪击案为中心,试图对美国社会的暴力因子以及由此而生的恐惧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研究。本片获得了第75界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浅析自然地理类纪录片的艺术魅力
> 浅析自然地理类纪录片的艺术魅力
浅析自然地理类纪录片的艺术魅力
    来源:毕业论文网
  &纪录片&是电影发展的产物。它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纪录片的艺术手段,创作方法、特别是技术是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不断进步的。不同国家、不同组织、不同机构先后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将纪录片分成不同类型。其中,根据题材形态论将纪录片分为跟踪纪录片、报道片、政论片、文献片或者艺术片,有的依照历史上艺术家的各类学派将纪录片分为四种类型:画面解说的&格里尔逊式&、&写实真实电影&、访谈式和个人追述式;也有的依照题材的不同分为历史片、时政片、文化片、科技片。
  纪录片《迁徙的鸟》概述
  《迁徙的鸟》是由法国导演、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采用超科技空中拍摄系统摄制,真实记录了雁、燕、鹰、鹤、鹦鹉等大量野生候鸟南迁北徙的壮举的一部自然类纪录片,同时也是自然类纪录片的典型代表作品,它历时四年,跨越了七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动用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团队包括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耗资4000多万美元,胶片长达460多公里&,故事围绕各类候鸟迁徙的遥远旅程,讲述它们如何克服长期飞行的疲惫,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了达到目的地,它们勇敢地面对逆境一往无前的故事。该片一举获得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不仅获得良好的口碑,还获得了不错的票房。
  纪录片《迁徙的鸟》真实性的体现
  &电视纪录片指的是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形象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片&。
  纪录片是最现实主义的一门艺术形式,现实是我们生存现状,而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它力求复现现实表象,尽量减少失真。《迁徙的鸟》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目的是想获得在自然状态下,鸟类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美好的瞬间,他诠释了自然类纪录片获取真实的标准。从现实主义复杂艰辛的创作过程来看,在拍摄初期,为了了解候鸟的习性,减少甚至解除它们对人类的害怕和防备,摄制组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跟随候鸟辗转迁徙。和它们熟悉,让它们习惯各种摄影器材,在候鸟们渐渐适应了摄制组的出现,面对镜头不再害怕,影片才能保持最真实的画面。从现实主义细节表征来讲,导演对细节的捕捉处处透露着一股极致的真实感。鸟儿们被人类枪杀后,跌落时的那一瞬间,是鸟类面对人类残杀的无助。一个美洲鹦鹉成功逃脱后的喜悦,当一群雪鹅开始它们艰苦又漫长的迁徙的时候,它们羽翼震动和肌肉收缩的声音观众似乎可以真切地感受到。
  纪录片《迁徙的鸟》意境之美
  《迁徙的鸟》中创造性地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拍摄和制作技术。它在视觉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鸟儿飞翔的视觉盛宴。一方面《迁徙的鸟》画面清新明快,感染力十足,带有欧洲浪漫主义基调,伴有纯净的自然之声,观众从这种画面里得到了愉快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相互交错,写实与表意相结合,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不同寻常的视角和创意以及生动的表现力使得观众从感观层面的愉悦内化到精神层面的审美体验。通过鸟类的行为和声音传递它们潜在想表达的情感,用人类的思维去代替鸟类思考,激发人类的情感共鸣,使得人类主动思考人与自然的生存之道,才能达到悦心悦意的审美层次。意境美是自然美的提炼和再加工,它比自然美更深刻,更广阔的,更深邃。
  《迁徙的鸟》商业运作的启发
  国外自然地理类纪录片的商业运作模式相对成熟,走上了系统化、规模化的道路,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遵循人文主义,拍摄技术相对先进化,制作也非常精良,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高投资也带来可观的收益。
  首先投入和产出是什么关系,从长远发展来看,不难看出,廉价出精品的机会微乎其微。商业性和纪录片本身的艺术性是否矛盾,如何兼顾商业性和艺术性,雅克・克鲁索说过&花很少钱也能做出很有意思的主题,但是为了保持艺术性和真实性,我们用了三、四个摄制组多年拍摄,观众要看的不仅仅是单纯依靠技术做出来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真实的画面,比如拍摄一个暴风雨的场景,一直没等到能表现自然狂暴的暴风雨,我们整整等了三年&。《迁徙的鸟》投资3500万欧元,为了保持真实性,追求完美的艺术品质,300多人跟拍4年才完成,为了拍到雪崩的一瞬间,摄制组要等上几个月,这其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BBC的纪录片之所以有很高的收视率,并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就是因为他们可以捕捉到在其他节目或者纪录片中很难看到的镜头,这其中包括一些罕见的物种群体,还有一些惊险难得的画面。比如《迁徙的鸟》中雪崩的惊险场面,以及几十万只帝企鹅聚居在海滩上震撼宏大的场面都是很难见到的,而他们往往就是选择了这样的镜头播出。毋庸置疑,《迁徙的鸟》是一部成功的自然地理类纪录片,也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它赢得口碑的同时也赢得了票房,这在于导演兼顾到了艺术品质和商业性的平衡。商业化的纪录片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在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后,剧本必须充满看点和新意,包括情节设置和悬念设置,拍摄水准和技巧等等,欧洲各国的纪录片纷纷以制作精良化,规模正规化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然而,中国一直迟迟没有开拍商业纪录片,这其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商业纪录片的投资比一般人文社教类纪录片高出三四倍,因为投资巨大,商业纪录片在中国发展非常缓慢,要想突破瓶颈,中国纪录片必须走向市场,走向国际化,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去,注重纪录片质量和精耕细作模式。
浅析自然地理类纪录片的艺术魅力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一题材艺术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