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和灰杨林的主要作用

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胡杨(20张)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区陆续出现,成为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成分。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主要分布在新[1]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生在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刚冒出幼芽就拼命的扎根,在极其炎热干旱的环境中,能长到30多米高。当树龄开始老化时,它会逐渐自行断脱树顶的枝杈和树干,最后降低到三、四米高,依然枝繁叶茂,直到老死枯干,仍旧站立不倒。被人胡杨是“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朽”的英雄树。并且在额济纳旗,胡杨有另一种说法“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沙雅县拥有面积达366.22万亩天然胡杨林,占到全国原始胡杨林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及宣传委员会评为“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2008年,沙雅南部集中连片、密度较高的198.79万亩胡杨林又被上海大吉尼斯授予“最大面积的原生态”称号。
胡杨是落叶中型天然乔木,高10-20米,胡杨——生命力的写真(4张)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树叶奇特,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叶子边缘还有很多缺口,又有点像枫叶,故它又有“变叶杨” “异叶杨”之称。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杨的细胞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它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它便能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俗称“胡杨碱”。当地居民用来发面蒸馒头,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其碱的纯度高达57%~71%。除供食用外,胡杨碱还可制肥皂,也可用作罗布麻脱胶、制革脱脂的原料。一棵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胡杨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 胡杨全身是宝:它的木质坚硬,耐水抗腐,历千年而不朽,是上等建筑和家具用材,楼兰、尼雅等沙漠故城的胡杨建材至今保存完好;树叶富含蛋白质和盐类,乃是牲畜越冬的上好饲料;胡杨木的纤维长,又是造纸的好原料,枯枝则是上等的好燃料。它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它生长的水分主要靠潜水或河流泛滥水,所以具有伸展到浅水层附近的根系。它又具有强大的根压和含碳酸氢钠的树叶,因而能抗旱耐盐。胡杨林是荒漠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的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土壤。胡杨林和嫩枝是荒漠区的重要饲料;木材虽不理想但在缺材的荒漠却仍不失为重要用材;从树干切口流出的汁液是食用碱和制肥皂的原料,又可入药,当地群众称为“胡杨泪”或“梧桐泪”(因叶似而得名),叶和花均可入药,因此胡杨是沙漠中的宝树。由于不适当的采伐和毁林垦荒或放牧已造成胡杨林资源的破坏和土地风蚀或积沙引起荒漠化加剧的恶果。现在新疆尉梨已建立了沙漠干旱地区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胡杨林胡杨蒙古语称为“陶来”,是落叶乔木,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杳。耐旱百涝,生命顽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额济纳胡杨林区是世界仅存三处之一,且保护最为完整。现有数百年的胡杨,仍枝繁叶茂,领尽大漠瀚海风骚,是大自然独钟的奇迹。
在库车千佛洞和敦煌铁匠沟的第三纪古新世地层中部发现了胡杨的化石,算起来至少也有6500万年的历史了。《后汉书·西域传》和《水经注》都记载着塔里木盆地有胡桐(梧桐),也就是胡杨。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是“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
落叶乔木,高达30米,直径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沟纹。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12厘米,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短枝上的叶卵状菱形、圆形至肾形,长25厘米,宽3厘米,先端具2~4对楔形粗齿,基部截形,稀近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光滑,稍扁,雌雄异株,菱英花序;苞片菱形,上部常具锯齿,早落;雄花序长1.5~2.5厘米,雄蕊23~27,具梗,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3~5厘米,子房具梗、柱头宽阔,紫红色;果穗长6~10厘米。萌果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2裂,初被短绒毛,后光滑。
胡杨是亚非荒漠地区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胡杨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喜光,喜土壤湿润,耐大气干旱,耐高温,也较耐寒;适生于10℃以上积温20~45℃之间的暖温带荒漠气候,在积温40℃以上的暖温带荒漠河流沿岸、河漫滩细沙——沙质土上生长最为良好。能够忍耐极端最高温45℃和极端最低温-40℃的袭击。胡杨耐盐碱能力较强,在1米以内土壤总盐量在1%以下时,生长良好;总盐量在2~3%时,生长受到抑制;当总盐量超过3%时,便成片死亡。花期5月,果期6~7月。
以下内容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胡杨全株胡杨根茎胡杨枝叶胡杨花果
新疆胡杨在我国乃至世界是分布最多的地区。胡杨据说,全世界的胡杨90%在中国,中国的胡杨90%在塔里木盆地。仅塔里木盆地胡杨保护区的面积就达3800平方公里。北疆准噶尔盆地也有片片零星分布。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靠着根系的保障,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它依然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它只能强展欢颜、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它就只能辞别尘世。所以,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塔里木盆地的胡杨,特别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是地球上胡杨最多的一片分布区,曾经十分辉煌。西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得靠它。在清代,胡杨[3]仍“胡桐(即胡杨)遍野,而成深林”。但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是锐减70%。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胡杨及其林下植物的消亡,致使塔里木河中下游成为新疆两大策源区之一。有幸的是,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已初见成效,两岸的胡杨林开始了复苏的进程。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轮台胡杨公园也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以胡杨林地主体的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列为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一次受到人类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胡杨林,一定不会辜负人类的斯待,将重展历史的辉煌!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最大河流,内流河,古名弱水,其下游流入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注入居延海。居延海,位于甘肃酒泉往北约400公里处,从西汉至宋、元,历朝历代在居延海地区都设有郡县或军府,驻兵屯田,曾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名。西夏在城廓遗址上建有著名的黑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繁荣的交通枢纽。13世纪马可"波罗前往元大都路经黑城时,这里仍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是个农牧兼宜的千里沃野。直到20世纪40年代,居延海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周围从黑河和北大河到额济纳,在平坦而浩瀚的戈壁滩中形成了一块扇形的林带,这片林带从甘肃金塔县天苍乡延伸到额济纳居延河,长约200公里,最宽处15公里,形成了“芨芨芦苇入望迷,红柳胡杨阔无边”的良好生态环境。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流域建成了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0座,较大的有祁家店、鹦哥嘴、清河湾、鸳鸯池、解放村和黑山湖等水库。终于把整条黑河水基本吸干,使下游断流;加之降水量少,最少的年份只有十几毫米,而蒸发量竟高达4000mm,居延海随之干涸,85万亩胡杨、红柳、沙棘等天然植被衰败死亡,现在每年仍在以5~7万株的速度递减,5000万亩草场沙化,一批批农牧民不得不举家搬迁,沦为生态难民。1998年4月,从额济纳扬起的一场沙尘暴竟席卷北京、济南、徐州、直达南京。这沙尘的起源就是来自北方的阿拉善高原,当这块绿洲消亡之后,风沙之下的下一个牺牲品,就是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例如:河北北部的坝上高原和内蒙古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胡杨这两个地区的两组陆地卫星影像的对比图片,可以清楚看到代表森林和草场的深绿在急剧萎缩,而黄色的流沙却在不客气地扩展。据对地处坝上的河北围场县和内蒙古多伦县1987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9年间流沙面积由6.8万公顷增至12.91万公顷,增加89.9%,森林面积由36.35万公顷减至22.24万公顷,减少38.8%。浑善达克沙地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据对1989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7年时间,流沙面积由18.55万公顷增至35.86万公顷,增长93.3%,草地面积则由60.25万公顷减至43万公顷,减少了28.6%。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也是中国沙漠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沙漠中以流沙占绝对优势,约占沙漠的85%。沙漠内部塔里木河沿岸及沙漠边缘洪积扇前缘分布有以胡杨、树柳为主的天然植被带,形成沙漠中的天然绿洲。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天然胡杨林,总面积达35.2万公顷。它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围,犹如一条绿色长城,紧紧锁住流动性沙丘的扩张。同时,胡杨林也是优良的四季牧场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长达数百里的胡杨林在干渴中倒下。胡杨虽然生命力极强,“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但也逃不过长期无水的灾难,这千年胡杨却活不到100年,泪尽沙海。近年来,塔里木河源流和干流输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胡杨林大面积死亡。50年代,塔河中下游胡杨林面积达580万亩,70年代为297万亩,而到90年代仅剩152.25万亩。40年间,以每20年递减一半的速度,减少了近3/4,胡杨林面积的减少也导致栖息在林区的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减少,70年代还有少量马鹿等野生动物出没在胡杨林区,现已基本绝迹。下游绿色走廊濒临毁灭。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塔河中游地区沙漠化一直处于扩展状况。下游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段,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内,该地区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由12%增加到52%,新沙丘不断形成,绿色走廊面临消失危险。据中国国家农业区划办公室的卫星遥感调查,1986年至1996年间,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四省区共开垦土地194万公顷,而保留面积仅为98.6万公顷,有一半撂荒,而撂荒就意味着荒漠化。权威部门的综合监测显示,自50年代以来的25年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到80年代初,扩展速度加快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1994年的全国荒漠化普查结果,沙化速度已达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接近1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且绝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在内蒙古乌盟后山、阿拉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河北坝上和西藏那曲等地,沙土地平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在历史上沙区存在过若干著名的古城(如喀拉屯、精绝、楼兰、黑城、居延、统万等)反映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沙漠的变化。 日,新疆塔里木胡杨生长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这样赞美胡杨: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4],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同时,胡杨是较古老的树种,它对于研究亚非荒漠区气候变化、河流变迁、植物区系的演化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保护措施合理调整干旱荒漠地区农、牧、林三者的关系,严禁乱砍滥伐;各河流上游截流水库应定期向中、下游放水,确保胡杨林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应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2个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和物种保护基地。
胡杨保护动态
2012年,额济纳旗林业局在七道桥胡杨林区安装虫情测报灯,进一步加强胡杨林有害生物测报工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和科技水平,增强防治的时效性。提出:“利用虫情测报灯保护胡杨林”[5]。虫情测报灯能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随昼夜变化自动开闭,完成诱虫、杀虫、收集、分装、排水等系统作业,并可根据虫情测报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的需要,随时将系统自动测定的环境气象资料输入计算机,对昆虫的发生、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满足虫情预测预报、采集标本的需要。额济纳绿洲在历史上被称为“居延绿洲”。居延绿洲在上古时期面积究竟有多大,尚未有一个确切的记载。但是,300年前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定居这里,就有了“放火烧林方入牧”的传说。
用种子繁殖。胡杨种子极易失水咖丧失发芽能力,应在7~8月份待果穗由绿变黄、蒴果先端开裂露出白絮后,及时选择优良母株采集果穗,晾干脱种。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细沙土或沙壤土筑床、垅床或低床均可,种子拌细沙条播或撒播。2~4年生苗即可造林。直播造林或植苗造林均可。
胡杨和灰杨在干旱荒漠地带形成森林,最初是依靠种子传播繁殖的。它们种子成熟期的7—8月间,正是炎热季节、河流洪水漫溢的时候。大量带有冠毛的种子随风飘散到河流两岸的河漫滩上、积水湖泊的浅滩上、潮湿的干沟底部和农区新修输水渠道边坡水线上。这些种子迅速发芽,萌发生长,与其它伴生植物一起,形成带状和片状的森林群落。据1965年在塔里木河下游的英克和卡拉两个海子(即湖泊)调查,这两个海子周围浅滩上繁育着天然下种的胡杨苗达2250万株,一般沿水的起落线呈带状在海子的缓坡地带分布生长。生长密度平均每平方米达??一90株,最密处每平方米达900株,每个成苗带宽约5~10米,因海子水位下降,形成带间10—50厘米的距离。但在海子的陡坡地带,由于水位下降快,水分保持差,种子不易滞留,因而成苗稀少。这种自然现象揭示了胡杨和灰杨天然下种繁殖的规律,给人工播种育苗和栽培以科学的启示。胡杨的成年树具有强大的水平根系,这些水平根系上的不定芽,具有旺盛的萌蘖能力。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盐碱不太重的情况下,能大量萌发出幼苗,成为胡杨自然繁殖的主要方式。在荒漠条件下,胡杨种子繁殖的情况是有限的,根蘖繁殖则是普遍的。在新疆塔里木地区,凡有胡杨生长的地方,沿公路的取土坑里,与胡杨林相邻近的农田边上,在林区内挖过甘草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胡杨的根蘖苗,这些根蘖苗经多年生长,可以长成茂密的次生林。一棵胡杨或灰杨树周围20—30米以内,可根蘖繁殖出数十株甚至更多的后代,形成团状的幼林。这些团状的幼林,在许多地方,构成了胡杨和灰杨林特殊的林相。
胡杨插条繁殖困难,播种有苗的关键是控制苗期锈病危害.据我们观察,胡杨锈病有以下期律:1年生苗不发病或发病轻.2年生苗最易发病,苗叶发黄枯萎、死亡。5月末发病。7、8月严重,9月初基本停止.苗木由下而上感染,在高度超过1.3米的部位不感染或轻微感染。此外,灌水过多,排水不良,夏季降雨量大,都能助长锈病发生和蔓延.根据上述规律,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注意选择苗圃地.胡杨育苗地应选在通风、利于灌排的地方,土壤为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轻盐碱地.2.合理灌水,及时松土打叶.对2年生苗应控制灌水,全年灌水2次,已能满足生理需要。松土除草4次,特别在灌水或雨后及时松土.追肥l~2次,间苗2次,保持合理的密度。适当打掉苗下部的部分叶子。有利透光通风,降低地表温度,不给锈菌有活动的机会.3.药剂防治。一旦发生了锈病,可用15%的粉锈宁。
胡杨风景被列入中国十大奇妙勾魂风景之一站着或者躺下,胡杨有着数百万年阳光照耀的,被唐诗、宋词、元曲熏陶的胡杨树呀,抚慰了边塞诗人寂寞旅途的胡杨树呀,早已经没有了站着或是躺下的权力,3000年的风风雨雨,让它们品尽了岁月的苦涩味道,也失去了岁月的光辉。初次踏上大漠是在秋末,红黄棕绿的荒漠植被,携着油画里浓重而激烈的色彩向天际延伸而去,那般景致,仿佛就是美国西部大片里独一无二的翻版,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惊异,是不是,这个星球上的西部景致都是相似的?是不是西部的风里,都漂流着来自久远岁月里悲怆苍凉的味道?走在荒漠的旅途中,大家常常是沉默无语的。窗外的景色,虽是戈壁,却并不乏味。在这一望无际茫茫戈壁荒原上,哪怕是远处的一棵树,也绝对是别样的景致。于是,我看到了胡杨,突兀而又神秘的胡杨。当初知道胡杨树是因为著名的小河墓地。因为胡杨树木质坚硬,成为沙漠地带居民生产生活离不开的朋友,甚至在去世后也多用胡杨树木作墓碑。小河墓地的标志性特征就是墓碑上矗立着船形的护胡杨木。于是知道了这种有些神奇色彩的树,但真正了解胡杨树是来到新疆后,知道了胡杨三千年的轮回史,曲曲折折的人生大戏。春天在塔里木河畔看胡杨,片片胡杨让人的眼睛都感觉清清爽爽,胡杨树用自己的一身绿色让塔里木河、让大漠都生动起来。这绿色一直持续到秋天,胡杨树一直耐心地等待,然后,在秋天的半个多月里激情挥洒出自己的金色,那是精美绝伦的金色,那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金色,胡杨树几乎是将储备了一年的激情在秋天突然迸发出来,每一片叶脉都盛开暖意,每一个枝娅都挂满太阳,无论是塔里木河畔高大的胡杨,还是北疆沙漠深处有些矮小的胡杨,都在这个季节极力张扬着自己的生命色彩,那是一种让人震撼的充满野性美!这是大漠戈壁最动人的季节。胡杨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在荒漠漫漫的舞台上,前世一千年的等待,今生一千年的伫立,倒下后一千年的寂寞来生,它将自己用三千年的时间站立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地球上生命的不死精灵。生生死死三千年,它是有灵性的,在每一个漫长的冬季里,在生命漫长的季节里,该有多少风风雨雨?一棵树竟有三千年的时间来思考生命的问题,它一定明白在生命低洼的季节里,耐心等待,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春天的绿色,盼望秋天的灿烂,灿烂的季节里它也一定知道生命的短暂,凝重的金色里透露着苍凉,古朴的庄重里弥漫着悲壮,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本来面貌?更多的是寂寞,在风风雨雨3000年后留下的是化石一般坚硬的身躯,寂寞的身躯却没有了选择的权力,站着或是躺下。在用生命点缀了这片土地之后,还有谁去珍惜它?大片大片的胡杨林甚至没有来得及去完成三千年苦行僧般的生命轮回就枯死了,它们就那么赤裸裸地立在荒漠中,干枯的树枝挣扎着伸向天空,绝望地祈求着什么。祈求着什么呢,是乞求人类的保护,还是乞求上天想要放弃3000年漫长的轮回?寂寞胡杨,这是人类走过岁月留下的痕迹,这是人类生存的态度。胡杨以自己的绿色和生命孕育记载了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胡杨覆盖着西域,塔里木河、罗布波得以长流不息,楼兰、龟兹等36国的文明得以滋养。人类拓荒、无休止的征战,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枯的河床上,曾经灿烂辉煌的西域古国也被滚滚黄沙埋葬,也逐渐淹埋了忠贞不渝的胡杨。寂寞胡杨。三千年前的胡杨在沙尘暴里讲述着自己的往事,苦涩里也有幸福的回忆,但现在的胡杨,也早已在人们心中永生!
《胡杨颂歌》
(沙漠上有一种胡杨树,植物(3张)生一千年茂盛,死一千年不倒……)当悠然的白云被燥虐的旱风撕扯成飞散的翎羽当浩瀚的沙海被偶尔的驼铃装饰成沧桑的古画当苦难的身躯被锋利的雷电抽打成昂首的骷髅当呻吟的幽灵被凄迷的月光揉搓成金黄的沙粒我们终于听见了那是天地交响乐中一段最悲壮的旋律伴随天真的大笑愤怒的哭号以及安详斯文的抽泣每一个音符都站起来颤栗着毛骨悚然的五颜六色它在沙漠被天风雕刻的波纹里流淌千古而不绝它在苍穹被虹霓描画的幻境里回荡万载而不灭它的哀惋与苍凉如洁白的灵幡凄然隐入天籁的沉梦它的坚忍与惨烈似鲜红的血迹赫然铸进生命的年轮不倒的胡杨在不死的沙漠塑造不朽的神话不屈的灵魂在不老的世界诉说不悔的生存当喷血的夕阳染红云霞染红大漠染红了胡杨有一个蹒跚的孤独行者在胡杨树下安然入睡黑夜的流沙吼叫着掩埋了行踪接管了行囊收留了行者又一棵胡杨在晨曦中萌芽在晨阳下成长在晨风里盎然就是这棵紧咬着牙关大睁着眼睛死攥着拳头的胡杨树天地的交响伴着神秘的歌唱从他断裂的伤口徐徐流淌春去秋来,胡杨树在不同的季节里,迎着春风踏着秋霜,如同生命的使者,仿佛每片叶子都极力地张扬着它生命的魅力,呈现眼前的是如此美丽如此震慑人心的画面。扎根黄土尘沙,这里的每一棵胡杨,它的每个枝桠,都奋力地伸展自己生命的姿态。它的枝枝叶叶,仿佛都在倾诉着千古不朽的故事。胡杨,美丽的胡杨,坚韧的胡杨,我心心念念的胡杨,你以生命的每个姿态,展现并透析着:沙漠不死的神话,不朽的灵魂。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5米。这种树有着奇特的叶子,幼树和长枝上的叶子为长长的柳叶形,而短枝上的叶子大小却像杨树叶子一样。另外,它的叶子是一种革质化的叶子,这样可以减少大量水分的蒸发。胡杨的根系异常发达,特别是侧根,又密又长。胡杨的主根虽然不到1米长,但侧根却可长达20米。还有它的身体也可以贮存水分。这些器官使它能够在沙漠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由于长期生长在干旱的沙漠性气候中,胡杨可以忍受-40°C和45°C的温度。而且它扎根的沙层下的含盐量高达50%。这种顽强的胡杨树被新疆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胡杨分布在北纬30-50°之间的亚洲中西部、北非和欧洲面部干旱性荒漠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和宁夏等地。由于天然和人为原因使河流改道,乱砍滥伐,特别是大面积开荒和人工截流,致使胡杨分布面积急骤减少。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地理问题_百度知道- 塔里木河上游(叶尔羌河)灰杨林中游胡杨林的群落类型,生态特征和生态环境意义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and this application utilizes JavaScript to build content and provide links t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should either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or use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pplication.
Item Details
书目相关信息
081/M1988(18)
学位论文室(309室)
图书馆公告新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生物_百度知道  盆地,特征为盘地四周地形的水平高度要比盆地自身高,在中间形成一个低地,常为一地形(平原、高原)被山所围绕也是盆地,因此是盆地是地形分支的一种。依形成原因可区分下列三种:1.侵蚀盆地,地质不同,产生差异侵蚀所造成。1.褶曲盆地,褶曲作用所造成。1.盆地,断层作用所造成。有四大盆地指、(汉语拼音:zhǔngáěr péndì)、、。简介&乌布苏盆地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中部低(或)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从总体上根据盆地的地球海陆环境将其分为大陆盆地和海洋盆地两大类型,大陆盆地简称陆盆,海洋盆地简称或洋盆。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叫或,面积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3。这是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征为盘地四周地形的水平高度要比盆地自身高,在中间形成一个低地,常为一地形(平原、高原)被山所围绕也是盆地,因此是盆地是地形分支的一种。  按其成因把大陆盆地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如的、。另一种是由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 ,如的,主要由及其支流侵蚀扩展而成。&形成原因盆地里油气的形成示意图  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下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围,盆地的雏形就形成了。  许多盆地在形成以后还曾经被海水或湖水淹没过,像、、等,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积,盆地内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却干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海、湖河流中,曾经生活过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后被埋入淤泥中,就会成为形成、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积大多相对比较完整而连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植物死后也比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学家们寻找化石的好去处。  还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风力、雨水等破坏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着地表岩石比较软弱的地方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中国西北部广大干旱地区,风力特别强,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后,形成了碟状的风蚀盆地。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一些盆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另外,在一些地下有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常年流动的地下水会使那里的岩石溶解,引起地表的岩石塌陷,也会形成盆地,地质学家们把这类成因的盆地称为岩溶盆地。西南和等地就有很多这种类型的盆地。  在强烈的挤压或拉伸作用下,一些大型盆地的基底会发生断裂,形成一些“断陷盆地”,在、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等地壳活动剧烈的地区,这类盆地多见。  沉积盆地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地壳构造活动的影响,这种活动性可以被盆地不断接受的沉积物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人们能够描述、反演出这些地域中诸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对气候有重大影响的温室气体与发生交换作用以及由构造活动决定的地形变化等地球演化历史过程。  和的形成和富集成藏也与构造运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油气通常形成并赋存在沉积岩中,相对独立连片分布的沉积岩往往被油气勘探者称为“含油气盆地”。这种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分布是构造运动的必然产物。已故早就指出:“找油的一个前提是按地质构造特点进行构造分区,然后按构造单元讨论生油、储油和含油气远景”。和作为地壳中流体的部分,其形成、运移和保存受控于地质体的发展变化,大地构造、构造地质等基础科学对地质体的构成和演化认识越深刻,油气地质的特殊性也越容易被掌握。柴达木盆地简介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西北部,盆地略呈三角形,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柴达木盆地地处北部,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以及多种,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日,青海柴达木盆地遭遇40年来最大沙尘和大风天气。地理特点&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介于东经90°16′—99°16′、北纬35°00′—39°20′之间。盆地略呈三角形,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伸,东西长约800KM,南北宽约300KM,面积257768平方公里,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盆地西高东低,西宽东窄。四周高山环绕,南面是脉,北面是脉,西北是脉,东为,为封闭的内陆盆地。处于平均4000多米的山脉和高原形成的月牙形山谷中,盆地内有盐水湖5000多个,最大的要数面积160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自然资源 柴达木盆地矿产分布图  柴达木盆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河流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西部水网极为稀疏。盆地内湖泊水质多已咸化,共有大小盐湖20余个。柴达木盆地在青海湖西边,虽然荒凉,但物产丰富。蕴藏有丰富的盐类和其他。主要有、、、、、、、、、、、、等,达600多亿吨。盆地、、、等金属及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最为着名的是各种盐。其中钠盐探明储量530多亿吨;氯化钾探明储量2亿多吨,占全国总储量的97%;硼探明储量1100多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氯化镁探明储量约20亿吨。因此,柴达木盆地又称为“盐的世界”。盆地地貌  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世界闻名,这是由于风化引起的。盆地的盐产以及矿产都相当丰富,怪不得人们将柴达木盆地誉为“财富盆地”。同时,他也属于狂风盛行的沙漠地域,在春秋两个,盛行大风,受到西部昆仑山脉的阻挡,狂风在这里改变风向,同时风速也降了下来,于是在这块带状地域沉积了很多的卵石和沙粒。对于整个柴达木盆地,它是一片景象。它的腹部沉积着群山被侵蚀后落下的碎石,以及由风携带而来的碎石片和沙子。  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盆地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 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  1961年-2006年,中国气温增幅为每10年0.10℃-0.20℃,而青海高原为每10年0.33℃。其中,柴达木盆地更是高达每10年0.44℃。由此,柴达木盆地已成为青海高原乃至全国范围内增温最显着的区域。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1998年至2008年,柴达木盆地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3.5至95.5毫米之间,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幅度均在10%以上。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给柴达木盆地带来的显着影响,它也成为整个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显着的地区。而种种迹象表明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灾害性天气& 柴达木盆地南缘的雪山  日,受新疆东移冷空气影响,凌晨1时33分至2时28分,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出现灾害性沙尘天气,最大风速每秒达26.3米。这也是柴达木盆地40年来出现的最大风速的沙尘天气,并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  相关记者在格尔木市区看到,市区街道到处是被大风吹断的树枝,郊区109国道上的一座收费站在大风的狂虐侵袭下轰然倒塌。据收费站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收费站地处郊区,旁边无遮挡物,当时沙尘经过时,最大能见度不足一米。大风沙尘天气过后,格尔木市上空飘起了雪花。据气象部门介绍,由于沙尘和降雪天气格尔木市降温幅度达8摄氏度左右。生态环境 万丈盐桥位于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化现象。植 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 种,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 和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植被结构简单,约有6/10 的群丛系由一个或几 个种组成。在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梭梭和红砂灌木所 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在盐性沼泽及盐湖、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形成 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丝藨草与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 外围以芦苇与赖草为主。  柴达木盆地动物区系具有蒙新区向青藏区过渡的特征。野生动物主要有、、、、、、、、、、等。由于垦殖和捕猎,目前野生动物大为减少,有的濒于绝迹。资源开发 柴达木盆地风景图  1、能量资源  柴达木盆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各种资源储量潜在价值达17.2万亿元。为了吸引国内外资本,把柴达木盆地建成中国西部的资源工业基地,海西州委、州政府积极构建以资源经济为主体经济的新格局,GDP增长连续3年超过了15%。目前在柴达木盆地已建成生产原油250万吨,天然气10亿立方米,钾肥70万吨,加工原盐200万吨,180万吨纯碱,生产、铅锌、石棉近100万吨的工业基地。  2、药材资源  据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对柴达木盆地中藏药材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柴达木盆地内分布的、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共计有782种,出产的中藏药材不仅蕴藏量大,而且医疗效果好,部分药材独一无二,如白唇鹿鹿茸是公认的滋补药材中的上等佳品,目前在盆地内大量种植的枸杞,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西北农业大学化验分析,其药用有效成分超过了国内所有同类药材,成为中藏药材中的一枝奇葩。 盆地内分布的药用植物红景天已被医学界认为是继人参、刺五加之后一种新的营养补剂药源。研究表明,红景天含有丰富的和多种人体必需的,不仅具有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等作用,而且可以延缓人体衰老,防治老年疾病等功能,已成为进藏游客必备的药物。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简介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Tarim Basin)~亦作T'a-li-mu p'en-Ti或Talimu Pendi。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在南部。北、西、南为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环绕。大体呈菱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东部罗布泊降到780米。 面积530000平方公里。 由于深处大陆内部,周围又有高山阻碍湿润空气进入,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大多在50毫米以下,极为干旱。盆地中心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600平方公里,罗布泊、台特马湖周围为大片盐漠。发源于天山、昆仑山的河流到边缘就逐渐消失,只有、、等较大河流能维持较长流程。资源    阿图什无花果  各河均汇入塔里木河,“塔里木”,在维吾尔语中即河流汇集之意。旧时喀什噶尔河、渭干河等也汇入,后因灌溉耗水过多,与塔里木河间已断流。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带已发展为灌溉绿洲,着名的有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叶城、和田、于田等。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古老的内陆产棉区,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能满足中、晚熟陆和的需要。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又不利害虫孳生,是中国优质棉种植的高产稳产区。瓜果资源丰富,着名的有、、、、等。木本油料的薄壳种植也很普遍。和田的地毯编织和都发达。1949年以后沿塔里木河新建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在叶城等地已发现高产油田。铁路现已通到喀什,为开发塔里木盆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色    塔里木盆地  1、盆地边缘砾石带枣山足戈壁滩  是由古代暴流洪积扇群组成,微向盆地中心倾斜,坡度一般6°~8°,宽度10~30千米,厚度千米以上,表面由2~3米厚砾层组成,水均渗入地下,地面草木不生。  2、盆地边缘绿洲带  河流出山之后,坡度突降,水流分散,沙泥沉积,形成扇状平原,现有疏勒、莎车、阿克苏、和田和库车等大小绿洲100多个。绿洲灌溉农业发达,盛产、、和等,河道迁移,绿洲也会迁移。  3、盆地中部沙漠带  即,面积33.76万平方千米,占沙漠面积的47%,为世界上第二大沙漠。主要是流动沙丘,占85%,沙丘高大 ,多50米以上,成沙较老的可达250米,呈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复合型沙山、长条状沙丘、形沙丘等形态。  4、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湖盆区  大部由盐壳组成,范围曾有多次变动,多风蚀雅丹地形。塔里木河基本汇集了盆地的全部大河,全长2000千米,为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河流冲积平原土地资源丰富,胡杨林和灰杨林分布面积广,对防御风沙、调节气候、供应木材有重要作用。塔里木盆地地质地貌&   塔里木盆地地质地貌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西部四大相邻的盆地之一。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公里,东西最长处1400公 里,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  地质特点是: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地块基底为古老结晶岩,基底上有厚约千米的古生代和元古代沉积覆盖层,上有较薄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层,第四纪沉积物的面积很大,构造上的塔里木盆地地块和地貌上的塔里木平原,范围并不一致。拗陷内有巨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陆相沉积,最大厚度达万米,是良好含水层。盆地呈不规则菱形,四周为高山围绕。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辽阔沙漠,边缘和沙漠间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并有绿洲分布。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旧罗布泊湖面高程780米,盆地最低点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缘,水向东流。  土壤特点是:盆地沿天山南麓和昆仑山北麓,主要是棕色荒漠土 、龟裂性土和残余盐土。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麓则以石膏盐盘棕色荒漠土为主。沿塔里木河和大河下游两岸的冲积平原上主要是草甸土和胡杨林土(土壤学上亦称吐喀依土)。草甸土分布广。&准格尔盆地&简介 &&&&&&&&&&&&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西北为,东北为,南部为,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东西长700千米,南北宽370千米,面积13万平方千米。盆地腹部为,面积占盆地总面积的36.9%。。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及西部诸山间,呈不等边三角形。东西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80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盆地西南部的湖面海拔仅190米),东高西低。  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中部为广阔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玛纳斯、乌伦古等内陆河多流注盆地,潴为湖泊(如玛纳斯湖、乌伦古湖等)。牧场广阔,牛羊成群。准噶尔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是中国较大的油田。北部的阿尔泰山区盛产。&地理位置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盆地,大约位于45°N,85°E。东北为,西部为准噶尔西部山地,南为天山山脉。盆地呈三角形,面积约380,000平方公里。盆地一般海拔400公尺左右,东高(约1,000公尺〔3,300尺〕)西低。&地形特征 &&& 准噶尔盆地的地形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平面形态南宽北窄,略呈三角形,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根据航磁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具有双基底结构:&   下部为前,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 &&& 中国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及西部诸山间。呈不等边三角形。东西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80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仅190米),东高西低。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  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中部为广阔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  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玛纳斯、乌伦古等内陆河多流注盆地,潴为湖泊(如玛纳斯湖、乌伦古湖等)。  牧场广阔,牛羊成群。准噶尔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北部的阿尔泰山区盛产黄金准噶尔盆地中国第二大盆地。  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玛纳斯、乌伦古等内陆河多流注盆地,潴为湖泊(如玛纳斯湖、乌伦古湖等)。&矿藏资源& 准噶尔盆地  新疆准噶尔盆地建成的第一套环形输气管网全线贯通。  这套管网总长约七百六十公里,分为彩南-石西-克拉玛依、克拉玛依-乌鲁木齐、乌鲁& 准噶尔盆地的油田木齐-彩南三段,沿线分布着玛河、石西、彩南、盆五等多个天然气产区。  专家介绍,该项目总投资十八亿元人民币,二00五年准噶尔盆地第一条天然气输送管网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输气管线建成投入运营;二00七年彩南油田至乌鲁木齐线建成;今年十月底,彩南-石西-克拉玛依管线取代旧管线,工程顺利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新疆油田公司生产运行处副处长吴远伦说:“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起步于一九九五年,当年,彩南、石西等油田相继发现随原油涌出的伴生气,但随之建成的彩南至石西至克拉玛依输气管线管。进入新世纪,准噶尔盆地不断发现大型气田,原有的管道输气能力明显偏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环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输送管网的建成,将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   有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环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输送管网的顺利贯通,使彩南作业区、石西作业区与克拉玛依城市、乌鲁木齐城市输气管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准噶尔盆地的天然气管网,实现整个准噶尔盆地资源的灵活配置。  准噶尔盆地总面积十三万平方公里,蕴藏约二点五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为百分之三左右,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自然景观 准噶尔盆地自然景观  准噶尔盆地除了有大面积的沙漠、戈壁滩、盐碱滩之外,盆地四周还有星罗棋布的& 准噶尔盆地绿洲围绕,以及无数奇特的地文景观。  从乌鲁木齐出发,向西走G312国道,转G217国道,再向东接G216国道回到乌鲁木齐,这是一条环游准噶尔盆地的完整环线。沿线有乌尔禾的胡杨林及雅丹地貌“魔鬼城”、额尔齐斯河的五彩滩和金色河岸、乌伦古湖的芦苇和野鸟、卡拉麦里山有蹄类动物保护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火烧山和五彩城,以及东部将军戈壁的“地史博物馆”---奇台硅化木和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木垒原始胡杨林。  在准噶尔盆地,雅丹地貌特别出众,面积大,分布广,且形状和色彩极其丰富。雅丹地貌是对极端干旱区经过亿万年风蚀而形成的地貌的统称。尤以“魔鬼城”具代表性,“魔鬼城”那些被风蚀的土丘高低错落,造型千奇百怪,恐怖怪诞,像一座庞大的古城堡群,“城堡”的砂岩和泥岩在夕阳的照耀下,呈褚红、灰绿、褐黄等颜色,诡秘多变。&四川盆地简介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Szechwan Basin )亦作Ssu-ch'uan P'en-ti或Sichuan Pendi。亦称红盆地(Red Basin)。 四川盆地是四大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盆周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4000米之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300米~700米,是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级阶梯上相对凹下的部分;因为地表广泛出露至的红色岩系,又称为红色盆地。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辽阔的和,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 ,属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级阶梯。&盆地形成&&&&&&&&&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属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2.7亿年前的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山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 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在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即在和侏罗纪时形成。东起、 ,西到、,北抵麓,南到,还是富集区。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称霸一时。1957年在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中国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不少大断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巴蜀湖缩小为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蜀湖。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裸子植物不断衰退,恐龙灭绝了。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浓度增大,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于地层之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著名的井盐产地。 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盆地之水纳入长江水系。从而,四川盆地由内流盆地变为外流陆盆,由封闭的内流区变为外流区,由以堆积为主变为侵蚀为主,经历了海盆——湖盆——陆盆的沧桑之变。 第四纪是冰川广布的时代,盆地西北山地发育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后,大量沉积物由、等携带,堆积在西部的凹陷区,即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终形成了。 四川盆地地貌丰富平原7%,丘陵52%,低山41%。&地形概貌&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着、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号称“天府之国”。蜀相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长江上游,海拔500米左右,长江把它和一脉相连,它是中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46%。四川盆地西依和横断山地,北靠山地与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四川盆地底部地区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盆西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1)在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的盆西平原,系断裂下陷由河流冲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为我国西南最大的平原,因成都位于平原之中, 故称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海拔450米~75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平坦,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20米~50米,它由氓江、沱江、、等八条河流冲积联缀而成,土壤肥沃,河渠稠密,有著名的自流灌溉,素有"天府"之称。  (2)在龙泉山和华莹山之间的盆中丘陵,地势低矮,海拔大多在300米~500米之间,相对高差50米~150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岩层近于水平,在流水的长期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台阶状的方山丘陵,南部多浅丘,北部多深丘。丘陵地表软硬相间的紫红色砂、页岩极易风化为紫色土,富含磷钾,自然肥力较高,宜种性广,是全省粮食、经济作物主产区。 卫星眼中的四川盆地  (3)华蓥山以东为盆东平行岭谷区,由多条近东北西南走向的条状背斜山地与向斜宽谷组成,山地陡而窄,高700米 -1000米,其中,华蓥山高1704米,为盆地底部最高峰。山地顶部的石灰岩被雨水溶蚀后,常成凹槽,故山地大多具有"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三岭二槽"的特色。山岭间的谷地宽而缓,海拔300米~500米,其间丘陵、平坝交错分布,是平行岭谷区工农业生产主要地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属强烈上升的褶皱带。地貌显著特征是,海拔高,过渡性明显,均为一系列中山和低山所围绕。盆地北缘、近东西走向,是著名的南翼部分,海拔一般在1500米~2200米之间,山势雄伟,山坡陡峭,沟谷深切,相对高差可达500米~1000米;南缘属气势磅礴的云贵高原之一部分;西缘有龙门山、邛崃山、峨眉山,山脊海拔都在1500米至~3000米以上,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顶峰高3099米,与附近的平原相对高差达2650米,山势巍峨秀丽,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1.新华网:
2.雅虎:
3.中国网:
4.新疆天山网: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灰树花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