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锅庄舞服装一片式裹裙裁剪图

正版 西藏锅庄专辑_民歌 全碟试听下载,民歌 专辑 西藏锅庄LRC滚动歌词,铃声_一听音乐网
- 西藏锅庄
0人评分, 平均0分
专辑介绍:
金色的草原
  是我可爱的家乡
  牛羊壮来马儿肥
  人畜兴旺
  五谷丰登
  这就是我的故乡
  唐古拉要听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策划到制作用了近一年时间,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汇聚了藏族最动听的民间音乐,《西藏锅庄》日全国发行!
民歌的精选专辑
西藏锅庄的评论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西藏锅庄舞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西藏锅庄舞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width="132" height="99" src=""/>
在线人数: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藏族锅庄舞风格的变迁
2011年第2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一、藏族锅庄概括 中国论文网 /5/view-1897021.htm  (一)藏族概括   千百年来,藏民族繁衍生息在被誉为雪域高原的青藏高原,他们与高原环境和谐相处,从事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青藏高原以丰富的物质资源养育了藏民族,同时亦赐予他们以美好的心灵、无穷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他们创造了光辉而灿烂的藏族文化。青藏高原、藏民族、藏文化,一直互为浸润,互为适应,互为促进,早已凝聚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倘若没有青藏高原的滋润、哺育,也许不会诞生称其为藏族的一个民族;倘若没有藏民族在青藏高原的生息、活动,也许不会有藏族文化的问世。   藏族自称“博巴”,又称世代居住的青藏高原为“番域”。“西藏”一词大约从清朝乾隆时期才出现以“藏”代所有藏区,因卫藏的地区位于清朝疆域和整个藏区之西,所以谓之“西藏”,故而“藏区”与“西藏”是两个不可等同的概念。作为民族的名称,1911年孙中山先生提出“五族共和”时,“藏”作为族名才正式出现。由于藏区地域辽阔,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各地区的藏族形成了各自的方言,传统上藏族人习惯把藏区划为卫藏、康藏、安多三大方言区。   卫藏区――藏族文化的摇篮,卫藏是两个地理区域名称的组合。卫:藏语“中心”之意,泛指以拉萨河谷为中心的地区;藏:“河”之意,泛指日喀则以西、以北的广阔地区。后藏地区的人自称“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卫巴”。卫藏方言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是现在行政划分的西藏自治区。它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古代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现今的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阿里地区等都在卫藏范围内。卫藏地区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中心,主要以岗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南麓大断裂带作为划分藏北藏南的界限。河谷与盆地相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土地资源集中,且雨量充沛,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藏族第一个赞普,第一个宫殿,第一个寺院,还有雄伟的布达拉宫……都诞生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因此可以说,这里就是孕育藏文化的摇篮。   康巴方言位于今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都在康区内,“康”是边地的意思,“巴”是人的意思。藏族俗话有“卫藏的法,安多的马,康巴的人”之说,突出体现了康巴汉子的特点。康巴人世代生活、栖息在川、滇、青、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山高谷深、江河纵横,严酷的自然环境,既塑造了康巴人强悍豪爽的性格,也培养了他们走出深山经商的传统和习俗。凭借康巴藏族人家的摆设不能判断他们的富有程度,只有看到女主人头饰才可判断。康巴文化独树一帜,特点鲜明,尤其是玉树舞蹈,雄健流畅,闻名遐迩。   安多区――多文化和辽阔的草原,安多也有边地之意。安多方言区包括青海果洛、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海南、海北、海东和黄南;甘肃省的甘南、天祝、四川的阿坝的部分地区。其地域范围很大,这里的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藏区最大的牧区,因而盛产名马。历史上这里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历史的变迁中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安多文化。   (二)锅庄的名称   锅庄,本意是一种炊具,三块石头围着一堆火,石上支锅烹调煮食,这便是火塘,三块石头便是锅庄和锅庄石。旧时在四川和云南一带,由于山路险峻,交通不便,村庄与外界的联系往往是靠马帮运输传递信息,当时马帮文化很流行。当一对人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投宿驿站时,茶余饭后围着火塘唱歌跳舞,以驱赶一天的劳累。他们唱的跳的是当时当地的圆圈舞,于是外界把这种舞蹈称之为“锅庄”,将对火塘的称谓直接用于舞蹈之名。当然,说锅庄是一种炊具是不完全的。在跳锅庄这种舞蹈中,似乎与炊具炊事不相搭接。再者,锅庄一词在康定藏区还是一种称呼。据书载,康定地区锅庄一词来源于西藏,是藏族古?或弥?的音译,其意为贵族,所以过去习惯以锅庄来称呼贵族和头人。因此,锅庄并非仅简单的指火塘中的三块支锅石而言,其所含意蕴深远。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内壁绘有五人连臂纹饰,真实地记录了新石器时代先民们舞蹈生活的具体情境,有的学者认为“舞蹈彩盆中的动态与藏族和羌族的锅庄舞形态最为接近”①。   锅庄舞,在不同地区还有许多不同的称呼。锅庄不是藏族对这种舞的称呼,是指最早这种舞蹈在火塘周围跳的意思。西藏地区藏民称这种舞为“歌谐”,是圆圈舞的意思;青海、四川藏民称它为“卓”或“果卓”,是吉祥舞的意思;云南中甸藏族称作“查拉董”,是娱乐舞的意思;还有的地方称它为“稻姆”;羌语称它为“沙朗”,有喜事沙朗和忧事沙朗之别。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各地区语言存在差别;另一方面,也与歌舞时的场面布置、动作等有关系。   (三)锅庄的展演   清代乾隆年间李心衡所著的风土民情文集《金川锁记》曾这样记载了“跳锅装”(通“庄”):“俗喜跳锅庄,嘉会日里,党中男女各衣新衣,合色巾帕之属,罄家所有,杂佩其身,以为华瞻。男女纷沓,连臂踏歌,俱欣欣有喜色。”②藏族、羌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重大喜庆活动都要跳锅庄舞,锅庄舞也是民间百姓自娱自乐的形式,其内容为歌颂英雄人物的功绩、祈祷神灵保佑、庆祝丰收、歌颂爱情、赞美家乡及颂扬头人等。如歌词中有“雪山啊,快闪开,雄鹰要展开翅膀;森林啊,快让路,青年人要迈步狂舞……”的豪情奔放。其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现舞姿又重情绪表现,显示了藏族人民的骠悍气质。   1、传统锅庄的展演   在跳传统锅庄时,一般分为两个阵容或男女两队,各有一个技艺出众的人领歌。通常时两队一起围成圆圈,随歌曲内容或相互搭抱、或手拉手、或揽腰漫走、或舞动长袖、踢腿、沿顺时针方向转圈而舞,顺时针方向绕圈而舞显然与佛家所认为的万物向右旋转才符合法规的认识是一致的。在广大藏区,每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际,在田间地头或自家的庭院里,男女老少齐聚一堂,便开始围成一圈跳圆圈舞。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就全藏区而言可以分为农区锅庄(玉卓)、牧区锅庄(仲卓)、寺庙锅庄(曲卓)三种③。   农区锅庄以昌都锅庄最为有名。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际,场院上男女相聚,男性着肥大筒裤,有如雄鹰粗壮的毛腿,女性脱臂袍披与身后飘逸洒脱。男女各站一边拉手圈分班唱和,通常有男性带头启唱,歌声嘹亮而富于穿透力,舞者和着歌声作“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哑!”的一声吼叫,顿时加快节奏,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蹉步跳起,控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路跳跃变化动作。男性动作幅度较大,伸展有如雄鹰盘旋奋发。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轻舞。舞群中发出“哑哑”的呼叫声,催动舞蹈情绪直线升腾,在狂热气氛中尽兴而止。   牧区锅庄盛行于藏北羌塘草原及农牧相交的牧场上。辽阔的藏北草原每逢过年过节、婚嫁志喜、恭迎恭送权贵佳客都要唱歌跳舞。尤其是夏天各地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节。白天举行跑马射箭,表演牦牛舞、热巴舞等活动,晚上燃起篝火跳锅庄,通宵达旦。牧区锅庄典型的动作有胸前双绕手(象征卷羊毛圈),脚下踏走跳跃,前顿步按左右翻身,大蹉步,跪拜跳等等。不断变化组合成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男女动作一样,但男子动作大,宣泄奔放,而女子动作较小,相比之下含蓄明快。男性起舞往往脱开身上的披袍,双手伸开紧拉双袖,边跳边绕袖花,因而“绕袖花”成为牧民锅庄舞的一大特色。   寺院锅庄,多出现在寺院内的宗教节日场合。这种宗教性很浓的民间歌舞,节奏缓慢,气氛庄重,充满强烈的理性意味。其歌词、曲调、舞蹈以及表现内容,表演时间和场合都是特定的。《清史稿?乐志》说这种锅庄是“司舞十人,每两人相携舞,一服蟒袍戴翎,挂诛,斜坡黄紫二带,交如十字……”。这正是僧人表演的礼仪锅庄。
  2、现代锅庄的展演   我们知道,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是其传衍地原住民文化的共生物;任何一种民族舞蹈的特有风貌,都或多或少、或现或隐地折射出其所置身的文化形态。跳锅庄所特有的舞蹈动律特征一方面来源于藏、羌民族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来自他们特有的人文背景、审美意识和对生命意义的质朴的理解。舞蹈动律形成了反映人文背景、审美意识和对生命意义的质朴的理解,舞蹈动律形成反映人类长期劳动、娱乐、信仰、习俗等多种因素的文化积淀。锅庄舞的动律特征揭示了藏羌民族在历史演变中不能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民族个性和内在气质。   现代文化不断渗入而引起锅庄舞的演变,跳锅庄的传统和现代气息有趣地相互交织。并且,这种变化发展的势头在未来数年将可能越来越猛,伴随着现代化趋势发展的结果将是传统色彩的逐步淡化。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有很大改变,人民生活改善,商业网点密布,跳锅庄已成为居民日常的娱乐休闲方式之一。当人们晚饭后身着现代服饰围绕在中心广场随着广播悠然起舞时,不由得让人想起现代城镇中特有的中老年休闲方式:老年迪斯科。在这里,跳锅庄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多数只能模仿几下动作,唱词基本不会。跳锅庄传统的祭祀意义和禁忌早已烟消云散,跳锅庄和老年迪斯科一样,都经简化改造成为适合城镇居民生活特点的娱乐休闲方式。   就传统民族舞蹈的生存环境而言,跳锅庄在落后的农村与偏远的高山牧区比在城市更具有生命力。由于封闭的环境难以同外域进行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相对限制了其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但一定程度地保持了跳锅庄的传统和典型性。不过,时代因素的渗透也不可避免。跳锅庄围成的圆圈中央不再是传统的火塘、锅庄石或其他代表祭祀信仰的物品,人们也不再是边唱边跳,而是选用现代藏区流行的歌曲,有舒缓的,也有紧凑的快节奏,以四拍节奏为主。   二、锅庄的变迁   (一)变迁的内容   1、从娱神到娱人   藏族锅庄舞是藏族先民宣泄悲欢之思、哀乐之情,敬神娱神,镇鬼祈福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原始宗教信仰中,锅庄、火塘是神灵集聚之地,在人们眼中,火塘已不再是那几缕飘动的火焰或几块沉默的锅庄石,而是一个浓缩了的神灵世界。因此,对火塘与锅庄的祭祀便是对祖先的祭祀,祭祀在节日、收获季节或人们生病、生育之时;祈祷先祖神灵保佑子孙平安、昌盛之意,也尽在祭拜火塘与锅庄中表露出来。锅庄、火塘是维系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所在,因此,人们通过祭祀等取悦鬼神的形式来自我安慰和取得信心。   先人的聪慧才智及艺术创造力的结晶被子孙后代继承、保存、发展,代代相传、永不泯灭。自娱性的锅庄舞被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继承与创新。它是广大群众直接参与、自娱自乐的、人人自由的、尽情地抒发内心感情而自我陶醉、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群体娱乐行为。   2、多重融合   伴随着物质文化的进步,藏族锅庄逐步融入到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它既吸收了中国其他民族舞蹈的特色,亦与西方现代舞完美融合。藏族锅庄无论是在题材还是在内容上,都已经冲破了长期存在的禁区,并且越来越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和人生逼近,同时,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也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樊篱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全方位的审美多维探索的趋势。藏族锅庄将继续置身多重的选择,从而历经多重传承,多重弃扬,宽松、兼容、自然、率真,最终以民族的传统优势和独特的艺术个性走向世界。   (二)变迁原因   第一,随着中国社会在经济上的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一步解放,藏族人民的生活有了空前的提高。   第二,当代色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藏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第三,由于传统文化因素和现代文化因素的摩擦,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价值观念的转变等因素,使古老的藏族民间舞蹈文化正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变化呈多元化、多样性、复杂性的发展态势。   通过对藏区跳锅庄的溯源及其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的探讨,可以看到:任何民族文化的适应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选择、吸收和包容。外来文化不可能被全部吸收,传统文化更不可能被彻底抛弃,人们在艰难的对比、探索中选择,逐渐将外来文化吸收纳入原有的文化概念中。传统文化在适应中不断更新,出现了一些与高科技相伴的艺术样式;而一些古老的艺术样式则随着人类社会对高科技的膜拜与依赖,正在逐步淡化乃至消失。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深入地研究、探讨,以保护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遗产,从而推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全面发展和更大的繁荣。   三、锅庄的功能   (一)宗教功能   任何一种艺术都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锅庄舞也是如此。宗教在西部各民族的生活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全民信仰的力量使宗教文化在广大的西部得以全面地发展和弘扬,而宗教在宣传教义以图广泛传播时,总要利用一种生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象征、暗示,说明抽象的神理,来感受、观照,领悟‘不克见知’的神性”。④因此,被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西部歌舞也成为传播宗教义理的最佳方式,肩负起了黑格尔所说的“对宗教观念的形象翻译”这一使命。于是,宗教的思想、观念、感情也融注到了歌舞中,并借这种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加以体现。同样,一个民族的艺术创造本身也要受到不同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弥漫着深厚宗教意识的社会环境本身也有力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审美心理。宗教意识也就不可分割地表现在艺术创造的方方面面。史书记载,公元七世纪桑耶寺建成的开光大典上,百戏杂艺纷纷献技表演,其中舞蹈最多,这已透露出藏族舞蹈与宗教必将产生关联的信息。锅庄有其特殊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相结合的特殊内容,使它所呈现的意境是人神鬼兽联袂狂舞,现实与幻想不同场景时空、不同人生境界相互联通混融的神圣殊异的世界。单从动作上看,如顺时针方向转圈,双手合掌于胸前等,已与信仰心理和佛教仪规相契合,甚至有类似于金钢舞的动作;其他还有反映原始耕作、狩猎以及图腾崇拜意味的动作。可以说,锅庄的韵味是古老的。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艺术中渗透着古朴的美,也渗透了藏族人的思想感情、宗教信仰和对神灵的崇拜。他们的先祖、神灵、飞禽走兽,都像鲜活的生命,在唱歌和舞蹈中达到永恒。   (二)凝聚功能   “锅庄”舞是一种集体性的民间舞蹈,在舞场上没有主客之分,也没有舞者和观众之别,主人、客人、男女老少全都参加,跳舞的人越多,场面就越壮观。在强烈的民众气氛感染下,不会跳的人也不会甘心只当观众,人人都会跃跃欲试。这种包容性很强的舞蹈,同时也具有广泛传播的特性。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都能够接受。   为什么“锅庄”舞会深受人们的喜爱呢?因为这种舞蹈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强调的是共同协作、共同感受、注重和谐、营造团体气氛。这些优秀品质是现代化所赞颂、所鼓励的,它能培养人们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健康高雅的生活态度。藏族世居在高海拔地区,环境的艰险磨练了他们的意志,高山的气势、草原的辽阔,赋予了藏民族宽广的心境;多变的气候、不便的交通,使人们养成了相互帮助、共同劳作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则能够感染他人积极参与、相互照应。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在钢筋水泥的建筑物中忙碌了一天的都市人,渴望大自然、渴望轻松愉快的生活,并渴望活动一下因伏案工作而僵硬的身体。“锅庄”舞正迎合了现代城市人的需求,因此它流传得很快,发展得也很快。人们抱着各自的目的从四面八方参加锅庄舞会,在舞场上,一些中年人是抱着减肥的目的来的,老年人是抱着健身的目的来的,更多的人是把舞场当社交场所,约朋友一起来玩的。
  (三)健身功能   研究数据表明,长期坚持藏族锅庄健身舞锻炼的老年女性心率,比锻炼前有明显的降低,体重指数较锻炼前也有明显下降。说明在身高没有变化时经过练习体重明显减轻,对减肥塑形有良好的作用。锅庄舞的练习对中老年妇女有着许多影响,锻炼者食欲明显增加,睡眠有改善,记忆增强,精力较前旺盛,耐疲劳能力和高原习服能力提高,经过练习后自觉症状改善率超过40%以上。说明藏族锅庄健身舞练习对老年女性的健康体适能有积极的影响。   从测试结果看,藏族锅庄健身舞练习后测得即刻心率大部分在120次/分钟以内,说明藏族锅庄舞锻炼属于有氧运动,又符合老年运动处方中所控制的运动强度。有氧运动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和糖的氧化分解。许多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对老年人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增强心血管功能、防止肥胖、预防疾病的作用。而这对长期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老年女性,在延缓一些重要脏器老化、预防“早衰”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高原居民由于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的因素,在膳食结构中往往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较多,所以高原居民的血清胆固醇比平原人高。又因高原地区低氧,人体内氧运输能力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藏族锅庄舞锻炼对老年女性的饮食、睡眠、记忆力、精力、耐疲劳能力会有明显的改善。所以,经常参加藏族锅庄健身舞锻炼,不失为一项广大老年人尤其是世居高原的老年女性,在强身健体、愉悦心情、调适情感、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难得的锻炼项目。   (四)美学教育功能   2007年教育部规定了在全国中小学推广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时,兰州师大附中将“锅庄”舞作为课间集体舞,大力推广,舞蹈的审美功能和运动功能被校方认可,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样,“锅庄”舞成为兰州大学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锅庄”舞的“慢板”能够协调人的动作,“快板”能够锻炼人的心肺功能,优美的藏族音乐,又是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教材,它可以与引进的西方健美操相媲美。   舞蹈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锻炼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力,同时又能激发青年学生的活力和魅力。由于对美的体会、感受和震撼,点燃人的心灵,形成对美好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开启人的智慧和善性,使学生的人格达到全面优化。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应该把各民族优秀的舞蹈列入大学传统体育舞蹈的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在学习美学和艺术学知识、欣赏大量经典作品的同时,身体力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积累艺术审美经验,提高艺术审美修养,陶冶情操,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五)娱乐功能   藏族人天性豪放洒脱,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有关,也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锅庄同样表现了快乐向上的民族个性,娱乐仍是它的主要目的。如其中有表现生活情趣的兔子锅庄(模仿兔子跳的动作);还有醉酒锅庄(模仿醉汉神态,显示身体灵巧的嬉戏动作);哑巴锅庄(快板歌舞段无音乐旋律,以“嘿、嘿、嘿”的呼叫声当节奏配合舞步)等等。正因为如此,锅庄的总体特征也正是艺术综合性、丰富热闹的娱乐性。在藏族地区,随便一个场地,人可多可少,随时可以跳起锅庄。一对唱完一对接上,循环往复、通宵达旦。唱词有问有答,从天上的日月星辰唱到地上的草原牛羊,彼此不分上下,竟有三天三夜不结束的。   锅庄这种健康、活泼、高雅的娱乐功能以及激烈欢快的旋律,健美有力的、鲜明的节奏,迥异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注释:   ①纪兰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藏物文化概述[J].舞蹈艺术,1993年第4辑.   ②周瑾.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J].中国藏学,2002年第4期.   ③李加才让.藏族果卓舞文化审美特征浅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   ④朱堂锦.民族宗教艺术论[J].转引自文学理论研究,90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谢热.藏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变迁模式[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年.   [2]吕霞.西部民族歌舞的审美风韵[J].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3]李菲.遗产名录与族群整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5月,第28卷第3期.   [4] 西宁跳起锅庄舞 [J].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网,.   [5]李健英.藏族锅庄舞对西宁地区老年女性健康体适能的影响[J].高原医学杂志,2007年第17卷4期.   [6]陶立?.民俗学概论[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7]韩英.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8]岗措.论藏族民间“锅庄”舞的文化特性和教育功能[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9]孙俏.藏族舞蹈创作的传承与发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作者单位:门源县图书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当前位置:&gt
618超级返狂欢节
一淘网为您找到藏族锅庄产品的详细资讯,实时报价,价格行情,藏族锅庄商品分类,论坛问答/求购等相关产品信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裹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