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关的关于对韵歌的预习案是什么?

对韵歌是什么啊?
李渔  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对韵歌:天地分上下,后一句是什么? 古诗:—— 千尺浪, ——万竿斜。横线上写什么?
琪姐Regina75
2.过江 入竹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对韵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5 对韵歌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5.指导学习“云”“山”“虫”。(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②学生发表感想。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7.理解词语。(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4)理解“桃红柳绿”。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④个别读,齐读。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1.开火车读生字。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读要求写的生字。4.指导书写。(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2.男女生对读。3.师生对读。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7.汇报朗读。8.小结。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教学反思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罗老师教研工作室(gh_fda45d618f6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1 秋 天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三年级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年级上册《欢庆》
2 小小的船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韵文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五年级上册《鲸》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三年级上册《风筝》二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多音字课文中学作文------句法句式
在三年级的课文中我们接触到了更美的课文,并尝试独立完成整篇习作,
3 江 南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长相思》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二年级上册《我选我》
a o e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六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五年级上册《梅花魂》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二年级上册《一分钟》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六年级上册《穷人》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二年级上册《难忘的一天》六年级上册4《索溪峪的野》五年级上册4《我的长生果》四年级上册4《火烧云》三年级上册4《槐乡的孩子》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古诗两首《山行》
4 日月水火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泊船瓜洲)》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题西林壁)》三年级上册《灰雀》7-10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
观清华附小窦桂梅团队主题教学成果展示有感
为期两天的展示活
5 对韵歌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六年级上册《山雨》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三年级上册《金色草地》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
【识字乐园】大家好,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将在这里为大家提供识字的方法、经验。希【教材培训】人教(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下)gh_fda45d618f60特级教师罗老师专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工作,专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专注于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试图为一线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教研群: 罗老师网络教研聊天室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fda45d618f60特级教师罗老师专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工作,专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专注于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试图为一线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教研群: 罗老师网络教研聊天室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对韵歌ppt课件相关教案ppt8,PPT8,ppt,PPT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对韵歌ppt课件相关教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韵歌教学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