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国基是广州上海市荣誉市民 韩国吗?

父子28年捐书3亿港元 父亲曾受邓颖超鼓励(图)_社会广角更多新闻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 正文
24小时排行“爱国书使”石氏兄弟赠大学城9464册图书(上接A1版)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爱国书使”石氏兄弟赠大学城9464册图书(上接A1版)
.cn 日10:13 大洋网-广州日报
  出席赠书仪式的还有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郭荣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兰芳,广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孔少琼,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庆槠、陈传誉,市政协副主席廖志刚、陈纪萱、傅汉洵,市委秘书长薛晓峰,及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原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郑国雄,原省政协副主席王宗春、刘维明,原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赖竹岩,原市政协主席邬梦兆,原市政协副主席麦扬、何炳桓、陈绮绮、姚蓉宾、何家松、古和基、罗惠娟和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省侨办、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人大侨委、市政府办公厅、市外办、市外经贸局、市侨办、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政协办公厅和各专委会有关负责人,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内地委员、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台侨事顾问、市致公党、新华书店、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学城指挥部及受赠图书的十所大学代表共500余人。
  原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知名人士石景宜博士,一向关心支持祖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将“沟通两岸文化交流、致力建立书香社会”确立为汉荣书局的经营宗旨。自1978年起,汉荣书局每年自购大量书籍向全国各地捐赠,迄今已达500多万册,价值近3亿港元,石景宜由此也被誉为“爱国书使”。被外界誉为“第二代文化书使”的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荣誉市民、汉荣书局董事总经理石汉基和广州市政协委员、汉荣书局副总经理石国基先生,秉承父亲石景宜的高尚品格,以更大的热情支持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
】【】【】
新 闻 查 询
缤 纷 专 题
图铃狂搜:
图铃狂搜:
至少还有你
爱情真伟大
爱的主打歌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石国基:秉承父志 传扬文化
2012年第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11篇
  在石国基先生的记忆中,自他一出生,家里就是卖书的,那时父亲在广州开设了一家小书店,用於谋生。家里並不富裕,父亲卻将钱都用在了买书、赠书上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上。“父亲是在用赠书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最深切的感情。”石国基先生说。中国论文网 /7/view-3366793.htm  石国基先生的父亲石景宜博士一生中坚持以书搭桥,开启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他用执著一生的信念,成就了一生的辉煌,虽然已去世四年,依然在海峡两岸人们的心中烙下了难忘的记忆,受到了崇高的敬重。  作为石景宜博士的次子——石国基先生人生中所拥有的记忆都与父亲为海峡两岸文化事业所做的努力和付出有关,他永远记得父亲那句“你们这一代人不得从事文化事业以外的任何生意”的话,也因此成为了他坚持在文化事业中前进的动力。  石国基先生和他的父亲一样,疏离了经济社会中经济利益的层面,秉持生活的简朴,对文化事业保留着十分坚韧的态度。他的一生的使命与书有关,与文化、教育相连。  文化事业——一生的使命  石国基先生说:“父亲生前常说,‘我送这麽多书给国家,就是为了国家的需要。’”父亲的话言犹在耳,父亲好不容易将海峡两岸的文化桎梏打破,怎能因父亲的去世而轻易让其中断?因此,这份将文化事业继续下去的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石国基先生兄弟几人的肩上,他们铭记父亲的嘱託,踏上了父亲曾经走过的道路。因为父亲对文化事业的那片赤忱容不得有丝毫瑕疵,所以,石国基先生将文化事业当做了自己使命的时候,依然如父亲对待这份事业时那般纯粹,而不夹带半点私利的成分。  石国基先生曾任广州市政协委员、佛山市政协委员,现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海外联谊会会长、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南海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等,他说:“这些地区都是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到了我们这一代,还有机会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做些事,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我觉得很高兴。”话语如此简单,如此朴素。  石国基先生是导师出版社社长,“导师出版社”成立已经26年。26年来,他们只有两个项目,一个是为香港的中学编写、印制教科书;另一个是出版书画册。26年来,沿着这条轨跡,石国基先生等执著不悔,不偏不倚。  编制教科书是他们的主业,也是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基础,然而,他们卻从未用纯商业的模式运转这个出版社,责任,从来都是他们心中的重中之重。  记得香港回归之前,香港的学校所用的教材几乎全为英文版,在那时的五百多所学校中,只有十几所学校採用的教材为中文版,儘管如此,石国基先生的父亲依旧要求他们“只要有能力做得到,做得好,就一定要印制中文的教科书,供那十几所学校使用。”因此,他们一直在坚持着,並以“牵手共拓母语教育新园地”为出版宗旨,即使亏本,亦未曾放棄。浓浓的爱国心就在了那十几所学校几百人的教科书里充分体现。  曾有人笑言:“你们这个出版社到了今天还能生存下来,真是个奇蹟。”此言一出,透露出了石国基先生等人的不易,然而,无论再难,都不能令他们放棄或中断。  石国基先生出版书画册亦是为了协助父亲推广中华文化艺术事业。这二十多年来,他将父亲收藏的一万多幅当代书画佳作先後编制成《中国当代书画选》、《华夏千家书画集》、《心愿》、《石景宜博士画传》等二十餘套大型书画集,印行总数逾30万册,免费馈赠予内地及海外各地的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对推动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不少成绩。  在继承父亲的文化事业方面,石国基先生一直没有停下来。在汉荣书局成立三十五周年(2006年)的时候,石国基先生与他的哥哥石汉基先生为了让港澳地区的学生能夠全面认识国家,出版了《中国全方位透视丛书》(一套共12册),包括民族、经济、科技、教育、人口、政治制度、外交、国防、文化掠影、绘画、传统建筑、宗教等各方面,又将这些书籍免费送给香港、澳门地区的中学、大学,还举办了大型的阅读报告比赛。此举获得了中央领导的鼓励,以及地方教育单位的支持,比赛气氛极为热烈,更取得了良好而积极的社会效应。  石景宜博士毕生以书赠国,以画结谊,临终前仍然表示未能看到两岸和平统一为其毕生憾事。2011年适逢汉荣书局成立四十周年誌庆,石国基先生与他的哥哥再接再厉,一起筹办了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石景宜博士盃——华夏书画创作大赛》。该活动获得各方面的支持,收到了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书画作品多达八千餘件,其中更展示了三方面的特色:第一是跨越地区界限;第二是跨越年龄界限;第三是跨越民族界限。在该活动中获取奖项的和一些优秀作品已於年内陆续在北京、台北、香港、澳门以及佛山各地巡迴展出。为了让更多艺术爱好者能一起分享成果,他们将这些优秀作品刊印成册,分别送予参赛者以及各地艺文界人士,再一次为中华艺术的推广作出了贡献。  举办书画创作大赛,石国基先生除了为纪念父亲,实践其一生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推广中华文化艺术的遗愿外,还希望能达致“两岸统一、文化先行”这个信念,为两岸爱好中华艺术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携手共建迈向国家和平统一的大道,石国基先生深信这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盼望!  石国基先生说:“今年虽然已是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但是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新一代,对国家认识还不足夠,甚至因为对国家发展的误解而出现偏颇的评论,特区政府有责任尽快向学生开展国民教育。然而,因着部分人士对国民教育科推行的忧虑以及误解而出现了不少批评,致特区政府因种种顾虑而把此科推行的时间表一再延迟,确实令人惋惜、遗憾!”  为了不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为了能早日向有意推行国民教育科的学校提供合适的教材,以加深香港学生对国家的认识,石国基先生及其家人启动了中国国情教育推广计划,率先编制了一套以初中学生为对象的国民教育课本,命名为《少年心》,副题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书内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范畴的中国当前课题。借着书内的探究活动,将国家与香港特区和世界各地面对相类情况作一比较,从而扩阔青少年的国际视野,並能培养他们懂得从多方面思考及分析问题,改变过往以香港为本位的单一而狭隘的思考模式。“更重要的,让香港看到真实的内地,让少年的心回归祖国。”石国基先生说。  从年少时,石国基先生已经被父亲赋予了传播文化的使命,也许,从一开始,这个使命便已经被规划好了一生的长度。石国基先生无悔,更觉欢喜,也因此,做到了全力以赴。他说:“只要用心,用最大的力,做到最好,便已足夠。”  信守承诺 继续父志  石国基先生说从父亲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信守承诺”,“父亲的承诺重於泰山,只要说出口,就一定要做到。他曾答应为内地一些图书馆捐书,帮助他们。他去世时留下一笔资金,曾嘱咐我们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动用这笔钱,必须要将这笔钱用於他没有完成的事——购买书籍,捐予内地,完成他的文化传播事业。”石国基先生继续了父亲的承诺,在石景宜博士去世的这四年时间里,他们共向内地180家图书馆赠送了近60万册图书。  无偿赠书这条路,走起来,並不容易,然而,他们卻始终甘之如饴,是为了他们敬爱的父亲,也是为了这份伟大的事业。正如石国基先生所说:“我们虽然没有父亲的声望、那种不屈不挠的坚执性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但我们拥有满腔热情去继承父亲的遗志——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从石国基先生坚定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石景宜博士“文化书使”的使命,正在他的子女们身上得以很好的传承!  【人物简介】  石国基先生,汉荣书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导师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导师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兼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荣誉市民、南海区荣誉市民、石景宜博物馆馆长、佛山海外联谊会会长、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港澳南海青年联谊会创会会长、南海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禅城区海外联谊会会长、旅港南海商会义务秘书等公职。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广州市荣誉市民石汉基兄弟捐建南海石景宜博士博物馆开馆
保护视力色:
(郑副巡视员与石汉基先生合照)
  3月28日,石景宜博士博物馆开馆仪式暨壬戌画会欧豪年师生书画作品展在南海博物馆举行。这里是有“文化书使”之称的石景宜博士的出生地广东佛山南海西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人发来贺电表示祝贺。广州市荣誉市民、石景宜博士长子、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汉基出席了开馆仪式。
  该馆由石汉基先生及其弟弟石国基先生等石家后人出资1500万元兴建,属于新建的南海博物馆的附属馆,占地二千八百平方米。馆内收藏了与石景宜一生有关的资料、书画、书信和纪念品等各种珍贵资料及其珍藏的书画作品、工艺品及国宝《贝叶经》在内的一千多件展品。
(开幕典礼现场)
  开幕仪式上,石景宜夫人刘紫英女士及其子女石汉基先生、石国基先生等向南海区政府捐出落成启用的石景宜博士博物馆及藏品;南海区领导向刘紫英和石汉基等石家后人颁发捐赠证书及纪念品,并向石景宜博士次子石国基先生颁发馆长聘书。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国侨办国内司副司长王萍、省侨办副主任林琳、市侨办副巡视员郑文雄等到会祝贺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来自海内外的近500名嘉宾相聚一堂参加了当日的盛会。
  被誉为“文化书使”的石景宜博士是已故的广州市荣誉市民、香港汉荣书局创办人。他生前致力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推广中华艺术及支持国家文教事业。石景宜长子石汉基,继任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后,被誉为第二代“文化书使”。他与石国基兄弟一起秉承父亲的遗训,一直为促进两岸交流和推广中华文化奔忙,先后举办了两岸四地当代岭南画派名家联展、石景宜博士杯华夏书画创作大赛等,还向内地100多家图书馆捐赠港台版图书超过45万册,并设立“石景宜刘紫英伉俪助学金”。
  此次,石汉基先生把父亲遗下的大量资料整理并捐赠出来在馆内展览,串起了先父30年“赠书报国”、“文化书使”的事迹和历程。在继承先父事业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推广中华文化艺术,不断有新的突破。他表示,以后将致力于两岸的艺术交流,博物馆还将成为两岸书画艺术家交流的场地。
  当天,有“当今台湾画坛第一人”之称的欧豪年就来到南海博物馆举办师生书画作品展,受到两岸艺术界和民众的欢迎。祖籍广东吴川的欧豪年曾于1993年荣膺法国国家美术学会巴黎大宫博物馆双年展特奖。(华声杂志社& 肖文)
政府信息公开“我们的力量有限 书的力量却最大”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我们的力量有限 书的力量却最大”
.cn 日06:41 大洋网-广州日报
  赠书仪式现场。 杨勤 摄本报讯 (记者雷燕 通讯员丘东霞)28年来,一家两代人向内地过千图书馆、大学、科研单位等捐赠超过3亿港元的600多万册图书。昨日,第二代“文化书使”石汉基、石国基先生兄弟再次向广州图书馆及广州地区10家区、县图书馆捐赠书籍,其中包括《永乐大典》精装本、《贝叶经》、《自立晚报》等珍贵书籍。
  赠书仪式于昨日下午在广州图书馆举行。广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苏志佳,广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孔少琼,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晋中,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傅汉洵出席了赠书仪式。苏志佳在致辞中对石家兄弟继承“文化书使”精神,赠书报国的义举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去年6月曾向大学城赠书
  去年6月,石汉基、石国基向广州大学城的10所大学图书馆捐赠了9464册港台资料书籍,价值500万港元。仅时隔一年,他们此次又向广州图书馆赠书290册,向广州地区10家区、县图书馆赠书共22200册,价值超过100万港元。据石汉基介绍,此次所赠的图书中像《永乐大典》精装本、《自立晚报》等珍贵图书均系其父石景宜多年珍藏。广州图书馆馆长刘洪辉表示,广州图书馆自建馆之初就接收石景宜赠书2万多册,20多年来,累计接受石家父子赠书18批、近10万册,是内地受赠图书最早、受惠最大的图书馆之一。石家父子赠给广州图书馆的港台文献中,不少是珍品。如内地入藏最早、最齐的《广东文献》;有广州图书馆目前入藏年代最古老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纳书楹重订西厢记谱〉手写真本》等。
  父亲受邓颖超鼓励
  到台湾办内地书展
  昨日,记者对被誉为第二代“文化书使”的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荣誉市民、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经理石汉基先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20多年前,是什么原因促使您的父亲石景宜先生开始向内地捐书?
  石汉基:上世纪70年代末,父亲看到内地很多大学的图书馆港台书籍馆藏非常缺乏,于是就自己掏钱买了一批英文教材,捐到内地。
  记者:是什么信念让你们一直捐书呢?
  石汉基:是希望国家发展得更好。身为港澳同胞的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有知识才有发展。我们的力量有限,但书的力量是最大的。
  记者:您父亲被称为“开启海峡文化交流第一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将台湾的图书捐给内地,又将内地图书拿到台湾去展览。
  石汉基:父亲希望以此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1985年,邓颖超接见父亲时曾鼓励他将内地的文化介绍到台湾去。父亲受到启发,于是在1990年将内地的书运去台湾展览。
】【】【】【】
??创意贺卡秀?
? ?反转地球
? ?秋天不回来
? Hot ?大城小爱
?  ?爱如空气
? New  ?求佛 Hot
【张韶涵】【】【小 强】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市荣誉市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