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到太原火车票郝家畔姓孙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清涧县古名,位于陕晋峡谷西岸,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黄河交汇处。地处东经109°55′27"~110°38′50",北纬36°57′30"~37°25′,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55千米。、穿境西而过,、210国道交汇于县城。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
面积 1881平方千米
外文名称 Qingjian County
人口 22万(2010年)
方言 吕梁片
行政区类别 县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陕西省榆林市
著名景点 ,,无定河,笔架山
下辖地区 7乡,8镇,1个街道办事处
政府驻地 宽洲镇
电话区号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
车牌代码 陕K
邮政区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8300
地理位置 陕西省北部,下游
行政代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0830
县委书记 温江城
县长 高明伟
清涧县概况
清涧县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交界及、黄河汇处。地处东径109°55′27"-110°38′50",北纬36°57′30"-37°25′,东西长95 Km,南北宽55 Km。全县总面积为1881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91%,占榆林市总面积的4.31%。神延铁路、210国道穿境西而过,渭清公路、210国道交汇于县城,。全县下辖7乡8镇1个,涉640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2001年底,全县有59233户,210315人,农业人口有19.1万人,非农业人口1.93万人,(占总人口的9.2%),人口密度为112人/ 平方公里。清涧县被评为中国红枣之乡。清涧地处陕西省北部,榆林市南端。地理坐标东径 109°55’—110°38’,北纬36°57’—37°25’。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石楼、柳林2县隔河相望,西滨子长,南接延川,北靠绥德,西北与子洲毗邻。神延铁路、210国道穿境而过。总面积1881平方公里,总人口21.7万。辖7乡8镇1个街道办事处,640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是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清涧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生息,先秦时称为“全秦要户”。北魏太和11年首次在境内设朔方县,而后多次更名移址。唐贞观年间筑宽州城,宋康定元年改宽州为“青涧”,金大定22年改设为县,明洪武4年改为“清涧”。明、清、民国年间先后隶属绥德州、延安府、榆林道。1935年1月成立清涧县苏维埃人民政府,1940年2月正式解放,成立清涧县人民政府。清涧是块红色的土地,革命老区。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党团组织,日,爆发了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西北地区首次武装起义——。1936年2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在白治民、白如冰、、白恩培四位原任和现任省委书记的家乡袁家沟村发表了著名的《东征宣言》,世纪伟人在此亲率红军,强渡黄河,挥师东征,拉开了全民抗战之序幕。期间,毛泽东主席一览北国风光,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气吞山河的著名词篇——《沁园春.雪》,这为清涧的红色革命文化涂上了重重的一笔。据统计,在民主革命时期,只有8万人口的清涧县,就有2万人参加了革命队伍,为革命牺牲的仁人志士达2000多人,及至80年代,仍有清涧籍省军级干部60余人,有老红军400余人。为此,曾经在清涧生活、战斗过的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上将为清涧题词为“传奇县”。清涧目前仍属国家重点扶贫县,但这是一块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投资机遇的开放开发热土。这里有充足的土地资源、石材资源、水资源、油气资源,耕地面积大,草场广阔,造林保存面积和宜林地多,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清涧传统农业较发达,主要农作物有黄豆、玉米、谷子、洋芋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涧出产的红枣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美,可溶糖及维生素含量高,为当地一绝。早在1968年,港澳同胞给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信,指名要吃“祖国陕甘宁边区清涧红枣”,一时传为美谈。改革开放以来,清涧人民立足本地资源,发挥本地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城建、交通、电力为主要内容的迅速发展,为清涧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去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目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55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66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6亿元和4.37亿元。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在处于快速上升发展阶段。目前,已建成优质红枣基地40万亩,年产量4000万公斤。建成巨鹰枣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创出了"巨鹰牌"滩枣等名牌产品,远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地区。新一届县委、政府把红枣作为全县的龙头产业来开发,提出了“上规模、调结构、深加工、大流通”的产业化开发思路,预计到2005年,建成60万亩优质红枣基地,组建红枣产加销一体化的集团公司,使清涧红枣红遍天下。
清涧县辖8个镇、7个乡:宽洲镇、石咀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郝家也乡、乐堂堡乡、下廿里铺乡、双庙河乡、老舍窠乡、二郎山乡、石盘乡。宽洲镇  代码:  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6个居委会,师家园则、西武家沟、刘家硷、楼湾、西沟砭、赤土沟、下七里湾、石台寺、枣林、吕家硷、白家圪崂、韩家硷、南武家沟、东门湾、雒家硷、刘家湾、惠家庙、大岔、小岔、坡底河、贺家硷、葛家岔、陈家塔、任家坬、麻谷岔、楼则塔、柏树坬、上十里铺、高家沟、朱家沟、周家店则、苗家沟、马家沟、李家沟、上七里湾、牛家湾、小牛家沟、康家圪台、加家圪台、西郝家沟、王家湾、丰太腰、鲍家渠、鲍家沟、呼家河、下刘家川、上刘家川、呼家岔、四合队、王家沟、李家河、辛家崖等52个村委会。石咀驿镇  代码:  辖石咀驿、慕家河、李西沟、牛家沟、贾家沟、枣林则沟、吴家沟、槐卜硷、盆则沟、冯家渠、王家堡、康家湾、石场沟、师家川、王家砭、郝家南沟、张家渠、二郎岔、柳沟、中庄、桥渠、徐家河、惠家河、糜山河、神咀河、寺则河、宋家坪、呼家塌、高郝家沟、盘石岔、榆湾则、拓家湾等32个村委会。折家坪镇  代码:  辖折家坪、清水湾、胡家沟、惠家岔、丁家沟、西贺家沟、西马家沟、陈家坪、滴水崖、白家沟、庵上、白家峁、大陈家沟、小陈家沟、王化家沟、王家崖、白家坪、麻池沟、西袁家沟、小折家沟、马家岔、贺老沟、大折家沟、白家岔、薛家东沟、西沟、景家河、大咀山、前张家岔、中张家岔、后张家岔、冯家沟、王家塌、杨家沟、井道咀、桃岭山、寺合也、李家塔、代家坪等39个村委会。玉家河镇  代码:  辖惠家坪、楼沟、陈家河、王家坪、辛家沟、后张家河、枣坪、贺家坬、赵家坬、赵家沟、何家山、呼家坪、贺家沟、北山里、师家坪、老庄里、庄河里、寺家山、刘家山、枣山里、腰里、前张家河、吴家坬、野桥畔、王家河、舍峪里、李家畔、冷水坪、李家坬、刘家畔、赵家畔、马家畔、井家湾等33个村委会。高杰村镇  代码:  辖高家、高家坬、大有坪、阳曲山、瓦窑沟、后坪、南坬、河口、高坪坬、辛关、张家畔、玉家山、李家崖、鹿塬、麻家山、东里坬、东白家畔、庄头、马其山、贺家山、进土头、崖头、木家山、白家山、后山、圪洞坬、枣坪塔、李家也、袁家沟、呼家山、邓家坬、刘家山、井家山、贺家湾、南山、崔家塔、赵家山、胡昌坪、刘家坬、井家坬、井坬山、西白家畔等42个村委会。李家塔镇  代码:  辖李家塔、军家屯、三合、军庄、大舍沟、铁连沟、楼上、长柏沟、腮罗也、董家沟、惠家圪崂、前蒋家塌、后蒋家塌、王家沟、东郝家沟、西惠家园则、交草沟、刘家圪崂、邵家坪、高柳树、李家川、郝家石硷、前韩家山、张家沟、西山里、韩家辛庄、后韩家山、贺家圪崂、邓家圪崂、席家圪崂、安家畔、李家坪、高家沟、李窦家渠、樊家岔、冯家庄、西里坬、刘家石磕、李家沟、井河峁、东拉河、东陈家山、郝家沟、生家坬、韩家沟、惠家圪崂、沙家河、吕家山、林家圪崂、上山里、梁家渠、榆树坬、左家山、郝家畔、王马家圪崂、黄土坬、曹家坬、后崾里、西则坬、榆树崾、薛家渠、韩家坪则、西王家山、霍家沟、关家沟、李虎坪、东杨家渠、闫家圪崂、下山里、葛家渠、薛家山、上石峪、寺家塔、小庄则畔、李家山、呼家坬、郝家坪等77个村委会。店则沟镇  代码:  辖店则沟、东陈家河、东刘家河、杜家圪崂、马白沟、高家峁则、刘家山、吴家河、吴家坪、吴家沟、崔家岔、郝家畔、王家畔、胡家圪崂、惠家园则、李家渠、任家畔、王家渠、莲花山、陈刘家山、高家渠、中山里、杨曲山、黄薛家山、石家也、高家畔、相家渠、张家渠、薛家楼、邓家川、邓马家圪崂、牙圪坨、高家川、苏家塌、峪口、王家坬、王家峁、文家坬、高石峁、西北山、李家坬、刘国家山、张家石磕、张家圪台、第八架山、园则沟、崖腰沟、岳家岔、李家鼻、枣坪则、暖泉坬、陈家圪台、榆皮沟、安桥沟、马家西沟、上高家坬等56个村委会。解家沟镇  代码:  辖等52个村委会。, 解家沟、树桐沟、南山里、刘家塔、枣林山、王家山、贺家坬、彩珠山、寺也里、郝家坬、刘家山、龙儿沟、河渠里、安则畔、安则山、花岩寺、坪福腰、宋家山、桥沟里、马家塔、郝家山、关家沟、片家坬、王家坬、叶则咀、呼家山、学武、渠则圪台、白家川、薛家川、李家渠、窑则上、张家川、寨沟、党家川、苏家渠、张家砭、党家桐、石畔、合石沟、邓阳山、梁家山、周家山、上峁里、杨家山、刘家坬、高家沟、刘家塔、石沟、辛家山、李家塔、官道山村委会  郝家也乡  代码:  辖郝家也、洞则沟、湫池沟、徐家圪崂、曹家塌、郝家寨则、芝芳皋、郝家上山、 郝家兴庄、贺家湾、唐家河、驼巷、郭家咀、高里寺、康小慕家沟、赵家湾、前马兰岔、后马兰岔、郝西家沟、大碾河、慕家兴庄、贺家岔、孙家河、武家沟、老庄里、郝家山、杨小慕家沟、郝家湾等28个村委会。乐堂堡乡  代码:  辖乐堂堡、赵家沟、柳沟、主腰坪、杨家畔、高山河、奥林寺、榆山沟、张家坪则、麻则岔、李家沟、刘家河、曹家沟、师家沟、杨家沟、薛家坪、寨则湾、大陈家河、上廿里铺、坡家沟、董家沟、李家岔、高家硷、薛家渠、李家石磕、涧沟峪、周家圪崂、陈家圪驼、陈家涧沟等29个村委会。下廿里铺乡  代码:  辖师家湾、崔家沟、八斗岔、贺家川、赵家崖、霍家河、贺家沟、康家圪哒、玉瓦塬、邓家沟、营田、蔡家沟、霍家坪、张家坪、梨家湾、下廿里铺、雷家圪崂、张家硷、老柳卜硷、背峁河、刘家硷、高家硷、王家寺、王家硷、李家圪台、先进、前进、下十里铺、槐卜硷、寺家硷、韩家硷、惠家、梁家岔、前蒋军沟、后蒋军沟、韩家坬、贺家塬、韩家塬、徐家沟、朱家崖、小鲍家沟、任家河、鲍家塬等43个村委会。双庙河乡  代码:  辖惠家塬、薛家山、尚家山、刘家河、后惠家河、前惠家河、李家山、韩家沟、龙坪、曹张家山、井家渠、高家畔、郝家河、赵家河、惠家沟、刘张家山、吕家河、王家沟、支山坬、南坬里、双庙河、枣咀河、杨家渠、房家河、惠刘家山、寨腰、肖家山、后郝家山、董家山、王家山、高界里、王山河、打居河、桑浪河、东沟河、后长咀、麻雁塔、师家庄、蔺家坬、刘家腰、白草畔、徐家畔、下坬、石家河、前郝家山、任家山、呼家山、徐家塬、下张家山、鲍家山、安家畔、郭家河、贺家畔等53个村委会。老舍窠乡  代码:  辖老舍窠、辛家河、邢家沟、寨山石坪、阳塔里、西王家坬、坬舍沟、寺家崖、白郝家石硷、东师家沟、辛家山、陈家沟、芋则沟、陈家山、白李家河、曹家渠、霍家下山、罗河、前梅家坪、后梅家坪、刘青家畔、石硷、龙头山、西山里、官天河、寨山里、杨家山、井高坪、化家山、杨家沟、石桥山、窨则沟、白家圪达、后坬里、常家坬、柴家畔、直川山、川口、马家山、白家渠、小腰畔、邢家塔、盘低里、王宿里等44个村委会。二郎山乡  代码:  辖二郎山、杏坬里、薛家渠、小黄畔、吴家山、黄家畔、下榆山、南沟里、王家塬、榆上山、榆下山、河坪沟、西庄里、白家塬、鱼家塬、大东山、楼则峁、桐树峁、小马家山、大马家山、吕沟里、计家沟、下朱家山、上朱家山、贺家山、刘家畔、东贺家沟、 麻家畔、张家山、郝村、韩家山、李家坬等32个村委会。石盘乡  代码:  辖石盘、铁里沟、李家也、张家坡、阳沟里、普阳沟、寺塌里、大舍窠、姜家湾、柏咀里、窑则山、郭家圪劳、王而腰、郭家峁、刘井畔、周家山、黄家山、刘家畔、黄沙峁、西里山、碌碡峁、上喜畔、枣庄沟、窑则上、韩家山、曹家坬、马花坪、上坪等28个村委会。
县境内梁峁蜿延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地表支离破碎,河谷深切,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属典型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资源丰富;黄河在清涧境内流程57km,无定河自北向东穿境而过汇入黄河,形成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地下素以出产“石板”著称,民谚有云:“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900m,最高点1282.2m(乐堂堡乡董家沟),最低点559m(双庙河乡贺家畔村黄河河道)。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100 Km,其中210国道52Km,205省道15Km,县乡公路1033Km(其中三级油路34Km,四级油路56Km,通车村数达627个);神延铁路过境30.5Km,设有四站。
清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oC,年降雨450mm,无霜期200天,土壤和气候形成了红枣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所产红枣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爽口,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诗经》“八月剥枣”;《战国策》“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细作,枣粟之利,足食于民”之记载,可见已有三四千年的栽培历史。至今,境内千年枣树依然可见。乾隆十七年,吴其琰在清涧县续志《田赋志》中载:“枣,里民贩往山西、榆林、宁夏等地,邑人赖以获济。”可见经营之历史。1968年香港同胞给中央和毛主席写信,指名要吃“祖国陕甘宁边区的清涧红枣”。1970年,新华社播发《清涧大枣》一文,吸引了世界各国商贾名流,清涧大枣声名大振。1990年,《枣乡行》电视片先后在中央和13家地方电视台播出,清涧红枣声望倍增。1995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批百家中国名特产品之乡命名大会上,被命名为国唯一的“中国红枣之乡”。
清涧是大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先秦时为“全秦要户”,置朔方,唐设宽州,“清涧”之名始于宋代。1927年10月,爆发了全国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西北地区首次武装起义——清涧起义。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的东征红军在这里战斗生活了19个昼夜,并留下了气壮山河、雄视千古的著名词章《沁园春.雪》。清涧,山川灵秀,黄土宜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涧藉杰出人物勇立潮头、各领风骚、功震华夏、名垂青史。清涧道情、清涧剪纸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清涧目前仍属国家重点扶贫县。但是,清涧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特别是新一届县委、政府,立足县情,带领全县人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一红二白(红枣、羊子、洋芋)”主导产业,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正干着火红的事业。
清涧境内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66.69万亩。水能蕴藏量3.5万千瓦。经济性植物300多种,其中杨、柳、榆、槐、柏、桑、枣等各类林木80余种,小麦、谷子、高粱、玉蜀黍、马铃薯、棉花、花生、向日葵、烟草等农作物80中之多,茵陈蒿、柴胡、远志等野生药材植物100余种。有高等动物资源80种以上,其中饲养动物有牛、驴、骡、马、猪、羊、狗、兔和鸡鸭等24种,野生动物有花鼠、岩鸽、鹌鹑、鲤鱼、甲鱼和蛇类等5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鸢、燕隼等 7种。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但已探明了一定储量的赤铁、黄铁、锰、煤、油、天然气、盐等10余种矿产,有待进一步开采。清涧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立足县情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突出比较优势,强化特色理念,确立“红枣产业强县,粉条加工名县、石材加工大县”的发展战略,实施示范带动,项目拉动,走出了以红枣为引领,粉条、石材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特色化产业发展新路子。一、红枣产业:清涧红枣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之一,植枣历史3000年以上,有6个品种群17个品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1995年就被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清涧红枣个大、肉厚、丝长、味美,营养颇为丰富。全县现有红枣面积53万亩,年均增长20%,正常年景产值达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红枣加工产销两旺,保持了工业产品的主体地位,红枣产业龙头作用愈加突出,红枣加工全市第一,在国内外市场极为抢手。清涧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在全县上下树立起了“红枣赢天下”的发展理念,提出要打造“中国红枣之都”,真正把红枣从自然经济转变为产业化经济、从以农业形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形态为主,全力构建一个新型的红枣经济框架。为此,清涧县提出了建设百万亩红枣基地的发展思路,力争通过扩大规模、产业带动,使清涧红枣创造5个全国第一:即建成全国最大的原生态有机红枣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枣;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枣贸易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枣科研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枣生态旅游基地。到“十一五”末,使红枣面积突破70万亩。二、粉条产业: 清涧粉条加工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以口味地道,晶莹透亮,入口爽滑,吃法多样而出名,畅销西安、山西、宁夏、甘肃等十多个省市。粉条同清涧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粉条加工业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年加工粉条产品达3万砘,产值万元1.2亿元。粉条产业在促进该县经济快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该县人们亲切誉为"吉祥三宝"(红枣 粉条 石板)之一。清涧粉条吃食文化丰富。每年的冬闲季节,清涧县大多数农户都会挑选最好的洋芋磨碎滤制成粉芡,加工成有圆有扁,有粗有细的粉条,村村落落一挂一挂银丝般的粉条晾晒织成一片雪白的世界,构成清涧农村冬天特有的一道风景。清涧家家有粉条,人人个个都爱吃,用粉条炒、炖、蒸、烩等吃法,是清涧人的拿手好戏,形成了以粉条为原料的众多的炒菜和小吃,诸如有肉炒粉、猪肉炖粉条、凉拌粉条等举不胜举,小吃有三鲜烩粉、油粉蒸饺、粉条韭盒等,都是谁听谁爱吃的美食。再加上清涧粉条耐贮易存、晶莹透亮、光滑爽口的优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是清涧粉条好、名气大的原因。为此,清涧粉条成为清涧人们逢年过节、酬宾待客的首选之物,也是人们访亲问友的好礼品,更是清涧人们迎送贵宾的"拿手货"。粉条加工业作为清涧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清涧经济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清涧粉条加工业蓬勃发 展,全县粉条加工企业有6户,加工作坊有3000多户,年加工马铃薯能力14万吨,产值达1.2亿元,该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以贺家川为中心的7个行政村所形成的红旗沟粉条加工一条沟,构成了庞大的粉条加工基地,年产2万吨粉条、粉丝等。从事粉条加工、营销人员达万人以上。该县今年进一步加大扶持粉条加工业的力度,为粉条产业发展大开“绿灯”,将2400吨粉条系列产品生产线新建项目和年产1200吨精制粉条、粉丝生产线改造项目列入市南扶项目的重点工程,争取项目资金210万元。为粉条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石材产业:清涧石板储量丰富,色质俱佳,用途甚广,早以闻名天下。20多个石材加工业户全年产量达3万方,年创产值300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清涧红枣清涧县地处黄河红枣产区的中心,是公认的红枣优生区,红枣栽培有四千年历史。主要分布于县境的黄河、无定河沿岸。据2002年统计,红枣栽培面积达39.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0万亩,盛果期面积28万亩,年产红枣5.6万余吨,创造产值1.68亿元。仅红枣一项人均收入473元左右。财政收入2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栽培的主要品种有牙枣群、白枣群、脆枣群、团枣群和木枣群。其中适合干制的木枣群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5%以上。近年来,又引进一批新品种。如山西的梨枣、相枣、骏枣、山东的冬枣、雪枣等十多个品种,正在试栽之中。 清涧县现有红枣加工企业28家,综合加工能力为1.68万吨,利用本县原料占全县红枣总产量的30%,总产值达1.53亿元。 主要骨干企业有巨鹰公司、北饮公司、宏祥公司、宝龙公司和人和仙公司等五家。主要产品有红枣饮料、枣酒、滩枣、熏枣、醉枣等。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因为质量文超,且有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除多次在国内获全奖外,还在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诺和波兰兹南连获3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民间在陕北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新春之际,当你走进陕北的村落院户,看到远处黄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窑洞,似乎觉得这里的颜色太单调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不知什么时候起,现代人又把老祖宗那时候流行的饰物重新从箱子底下找出来,然后依葫芦画瓢,加上更多的想法,更多的点缀,于是,彩色丝线编扎成的粗粗细细带子,有图腾纹样的小环儿,婀娜多姿的穗坠儿,这一切构成了美丽奇特的中国结。让人惊叹一根红绳原来可以变出这么多的花样。别看轻这小小的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人们追求随意、祈盼平安的一种意趣。“结”是绳编饰品,它同我国的布艺、刺绣并称为祖国的三大手工艺品。它朴实无华,庄重雅气。说起中国结可谓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刺绣又称,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工艺品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其中苏州的苏绣和缂丝最为盛名。石板清涧自古以石板而闻名于世,“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一句民谣,使得清涧石板名扬四海。清涧梁昴起伏,河谷深切,基岩裸露,石材资源极为丰富。沿黄河、无定河、清涧河流域硬石覆盖约58平方公里,平均厚度10米,贮量约5.8亿方。清涧石板形成于中生代的水岩在漫长的地质构造中,凹陷和抬升多次交替,一层层像书页一样的清涧石板呈现岩头,得天独厚,为县内一宝。因其表面平整,色泽青蓝,薄厚均匀,机构细腻,质地坚硬,类型繁多,无放射,无污染,倍受人青睐。有“石材之乡”的美称,吴伯萧、贺敬之和贾平凹等文坛巨匠都曾为之撰文赋诗,赞不绝口。
清涧古遗址遍布全境,陶器、铜器和汉画像石时有出土,商城遗址与商代青铜器闻名遐迩,宋元瓷器颇具特色。清涧起义、土地革命及党中央、毛泽东在此的战斗生活,留下丰富的革命文物。全县共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及其他古迹328处,革命旧址22处。清涧拥有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刘家川遗址、老庄里龙山文化遗址、王家崖古将台、各个朝代墓群,石台寺魁星楼、大佛寺、白草寺、东山寺等古寺观建筑,盘石岔万佛洞、倒吊柳白乃贞故居、笔架山生态公园、河口风光、王宿里民俗文化村、桃岭山古文冠果以及县文管所商代青铜器、汉画像石等文物、名胜。清涧起义指挥部会议室旧址:在今县人民政府大会议室处。原有小楼一座,70年代拆除。日清涧起义在此发起。西北育新毛织厂旧址:设于石台寺村魁星楼和村南小环沟。年间,此处是中共陕北特委的一个秘密交通站。红2支队成立大会会址:在东王家山村王道全宅院。日2支队成立于此。黄河红军东征渡口:日夜,红一方面军从房儿沟和王家河一带东渡黄河,翌日毛泽东主席由房儿沟渡河。警备三团团部住址:为高杰村白公平住宅,二层旧式小楼。1938年夏,八路军延安总部留守处警备三团移师清涧。抗大二大队队部住址:年间,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大队队部移住县城痘神庙。毛泽东旧居:双庙河旧居:日,毛泽东在该村陈家杰12孔窑洞的第一孔内居住一晚。袁家沟旧居:白育才宅院5孔窑洞的中窑,占地20平方米。毛泽东在东征中于此工作和生活10余个昼夜。1978年12月毛泽东诞辰85周年时正式开放,陈列品有用具、地图、货币和照片等。其当年用过的书桌今展于延安革命纪念馆。徐家沟旧居:-21日,毛泽东住在徐家沟村高竹英家。高家硷旧居:高家硷村张玉高的窑洞。-24日毛泽东住于此。枣林则沟旧居:位于枣林则沟村后,原为村民吴进智家宅。窑洞2孔,围墙为建国后所砌。日-31日,毛泽东住于西窑,并在此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会议。1978年12月旧居开放,展出用具、照片等。彭德怀旧居:位于惠家塬村西,窑洞三孔,总面积200平方米。1947年10月,彭德怀将军在此生活8天,指挥清涧战役。陵墓.纪念碑:白明善烈士陵墓:位于高杰村西南枣树坪,占地0.36亩,1985年10月落成。内有墓碑及习仲勋、刘澜涛、马文瑞、白如冰、白栋材、赵仓壁等题词。清涧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城西北牛家湾村,占地10亩,1990年底纪念塔竣工,王震副主席题词。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北清涧县袁家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