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门潭填不满绿翠潭的传说说

武当山传说之二
从西神道上武当山,走过仁威观,便见深谷里有个水潭,潭旁有座长达百米的石拱桥。这里地势险要,筑桥工程十分艰巨,谁也没想到这桥却是由老两口一手修起来的。他们人老力单,哪会有这大本事?当地有个传说。
当年,有一对非常贫穷的老夫妻,在这里居住。他俩看见门前每天朝山敬香的人成群结队,过溪水,越乱石,很不方便,一心在这深谷里修座石桥。
老俩口无儿无女,穷得舀水不能上锅,只得到坡上去拣桐籽,拣橡籽,拣核桃,卖了买点粮食糊口,他们半饥半饱地打石条,烧青砖┅┅忙了一年又一年,老俩口太累了,就害起病来。深山里多见树木,少见人烟。老俩口正在床上叫苦受罪,不料门口进来一个姑娘。她自称姓白,家就在不远的树林里,没爹也没妈;表示愿意来待候老人。老俩口自然喜之不尽,就认姓白的姑娘做干女儿。
白姑娘脾气非常温和。可是,不知为什么,她每次给爹妈端饭时,总要背着他们偷偷向碗里吐口唾沫。
老两口的病慢慢好了。这天,仁威观庙上唱戏。白姑娘说:&爹妈大病才好,莫慌修桥,不如去看看戏,散散心。&老俩口高高兴兴答应了。
山下有个员外,常常在外糟塌穷人。他在戏场里一见白姑娘长得美貌端正,就生了歪心。煞戏的时候,一声吆喝,打手们就来抢白姑娘。老两口拼着老命护拦,不叫打手近身,那员外便将老两口打个皮破肉烂。这时,白姑娘说话了:&我们这老门老户的庄稼人,不是娼妇婊子,怎能名不正,言不顺地到你家去?这样,名声上不好听,面子上也不好看嘛。&
员外听白姑娘的话音,似乎要将就他,便让打手们住了手,说:&只要姑娘能到我家,有什么想法,你只管说吧!&白姑娘说:&官轿抬,大轿接,先过彩礼后过帖;百两金,百两银,楼房瓦屋盖两层;绫罗绸缎浑身换,白米细面送上门。&员外一口答应了。
白姑娘回到家中,安慰爹妈说:&有了这些彩礼,也够一辈子,以后就可慢慢把桥修起来。&
成亲的那一天,员外满堂贵客,四门大开,红灯高挂。南来北往的亲戚朋友,象流水一样涌来;公子、小姐、老爷、太太,花天酒地吵闹成一片。大红轿到门前,敲锣打鼓,鞭炮不断。牵拜娘子上前揭开轿帘,轿内寒光一闪,窜出一条白色大蟒。眨眼间恶风暴雨,洪水滔天。那白蟒尾巴一摆,员外爷和他那前厅后楼都在水中冲跑了。白蟒慢慢变成一条小长虫,趁着水势,转回山谷,钻进老两口茅棚后边的深潭中。从那以后,白姑娘再也没有出现了,人们就管这个潭叫做&白龙潭&。
原来是老两口在潭下修桥,感动了白龙,白龙就变成姑娘来帮他们。老俩口记住白姑娘的话,又修了许多年,到底把桥修起了。这座桥就叫&父母桥&。
雷神洞和石门洞
武当山展旗峰上有个雷神洞,里边住着雷神;蜡烛峰下还有一个石门洞,里边关着皮狐精,雷神曾在这附近把皮狐精降伏住,留下一个故事。
传说,宝珠峰下有个员外,员外请了一个放牛娃。放牛娃每天到坡下放牛,还要割一大捆青草回来,再给牛下夜草,垫牛圈,一天到晚,辛辛苦苦,一点儿闲空也没有。
那一年天旱,几个月不下雨,泉水干涸了,溪水断流了,井水见底了,山坡下草黄树枯,莫想找到一片绿叶子。员外担心他的牛会饿死,便对放牛娃管得更严。他每天晚上提条皮鞭站在牛圈门口,见放牛娃没割回青草,举鞭就打,打得他前伤压后伤,日夜泪不干。
放牛娃没有办法,便在武当山到处寻找青草。山顶找到山脚,岩上找到岩下,见到一块大石头,样子象一个大圈椅,正中间是一块土坪,湿润润的,肥得流油,长有小筛子大一块青草,绿茵茵的,又肥又旺盛。放牛娃把青草割下来,刚好只够一把。他拿在手里刚绑好草把子,那割过的草蔸又长出了又肥又嫩的青草。再割一把,草蔸上又长一把。紧割紧有,慢割慢有,不到一袋烟工夫,放牛娃就割够一大捆了。
以后,放牛娃每天都来这地方割草。妈见儿子不挨打了,又喜又惊,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如实地给妈妈说了。妈妈说:&你明日带把挖镢去,看里边有什么东西,给我拿回来。&第二天,放牛娃就去挖那草蔸,下边只有一个烂瓦盆。他将烂瓦盆挖来给了妈。
晚上,他妈在烂瓦盆里放了一颗米,过了一夜,就是满满一盆米。他妈又在盆里放了一个铜钱,过了一夜,就是满满一盆钱。他妈知道这是一件宝贝,便将盆子放在土墙的窗窑,外面用土坯砌住,谁也找不着。有了这个盆子,放牛娃不给员外放牛了。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放牛娃挖走盆子以后,原来长青草的地方,每天狼烟火冒,武当山上云雾腾腾。蜡烛峰下有个皮狐精,一看那云雾就知道展旗峰的镇山宝贝&&聚宝盆被放牛娃挖走。它很想要这个聚宝盆,就变成一个很灵性的姑娘,朝放牛娃家走来。
皮狐精经过太子洞,真武大帝在那洞里修行,看到了,就将雷神喊来,吩咐说:&你瞄着这个妖精:做好事,莫管它;做坏事,不能容情。&雷神按吩咐,在太子洞上边的岩洞里住下来,看着皮狐精。从那以后,这个洞就叫&雷神洞&。
皮狐精到了放牛娃家,要给放牛娃当媳妇。放牛娃的妈说:&明媒正娶才行。&皮狐精没法,只得先住下。皮狐精的嘴很甜,一会喊声妈,一会喊声哥;皮狐精的手很巧,做的饭有滋有味,哄得这娘儿两个团团转。
皮狐精在放牛娃家中混熟了,知道聚宝盆放在墙里边。这天夜里,更深人静,它悄悄偷了聚宝盆,又口吐妖火,来烧烂草房。正要下手,一个轰天炸雷,打得它现出原形。
真武大帝为了人们不再受害,把皮狐精关进蜡烛峰下的洞里,洞口堵上一块大石板,说是要等到竹子发杈,长成一条根两棵尖时,才能放它出来。从那以后,这个关皮狐精的洞就叫&石门洞&。这条山沟就叫&石门沟&。
武当山百步梯下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宫殿内气氛森严,道徒们朝山都要先在这里焚烧香表。武当山九宫中有八宫奉真武祖师,唯有这座宫殿敬奉玉皇大帝。这里边有段缘故。
很早以前,就在这个半坡上,住着一家穷人。老俩口没有儿子,天天修桥补路,舍茶舍水,方便过往行人。一日三,三日九,他做的公德好事太多了,感动了百花仙子。百花仙子从花种袋里择了一粒最好最好的花树种子,丢在他家院子里。
过了一年,穷人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宝树。这树是四样景的叶子,白云绿油油,夜里亮晶晶,一日长三尺,十天长三丈,上遮天,下盖地,就象一把巨大的伞,遮住了武当半边山。可是,这究竟是什么树,谁也认不得,谁也叫不出树的名字。
清明那天,宝树开花了。红的、绿的、紫的、蓝的┄┄万紫千红,应有尽有。满树金光灿烂,鲜艳夺目。
宝树的香气,从人间透出九霄云外,吹进南天门里,透进了灵霄宝殿。玉皇大帝坐在龙椅上,闻到这股香气,浑身就轻飘飘起来,心里感到无限的愉快,身上感到有说不出的舒服,他赶忙宣太白金星上殿:&天宫里为什么这样香?想是出了什么喜事吧,你去看看。&
太白金星跑遍了天宫,一切都是老样子,没有出现什么异常。他只好走出南天门,拨开云层,向人间观看。只见武当山五颜六色,万紫千红。再过细一瞅,原是一棵大树,满树鲜花,香气袭人。
太白金星急忙登上灵霄宝殿:&启禀万岁,武当山有家穷人,院子里长出一棵宝树,上遮天、下盖地,满树鲜花,四时不谢,天宫里的香气,就是从那里飘上来的。&
玉帝一听,心里好不自在,我天宫里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样样齐全,为什么偏偏没有这样一棵四时鲜花不谢的香树?堂堂天宫,不如一个穷家小户,真是岂有此理!他对太白金星说道:&这树一年四季开鲜花,春夏秋冬放异香,分明是棵宝树。应当挖上天宫来,栽在灵霄殿外,供我神仙们享受。&说罢,便派天兵天将,带着挖镢锄头,飞下凡来。
天兵天将到了武当山,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抢宝树,一直等到夜时三更过了,才蹑手蹑脚进了穷人院子。谁知这宝树真有点怪气,那满树鲜花,又象是满树铜铃。天兵天将的挖镢一动,竟叮叮当当乱响起来。穷人知道来了小偷,匆忙起床赶到院子里。天兵天将自知理亏,便一五一十说出了玉帝的旨意。
穷人说:&人怕坏心,树怕坏根。这么大的树,你们就是挖到天宫,也是树枯花落,怎么能够栽活?&天兵天将一想:对呀,就是挖到天宫,树死了,花落了,香气没了,要它有什么用呢?何苦白费气力!
天兵天将把穷人的话原原本本禀明玉帝,玉帝只好消了这个移树的念头。
穷人的宝树越长越大了。树上的花越开越多了。天宫里的香气越浓了。玉皇大帝越发想要这棵宝树了。他慢慢地就害起相思病来。茶不思,饭不进,天天无精打彩的,也不上朝了。这一下可吓坏了文武百官和太白金星。他们都围到御榻前来问安。玉皇大帝半闭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道:&我虽得不到宝树,看一眼也心甘了。&
众仙怕玉帝为这宝树忧念坏了,就齐声说道:&为一棵凡间小树,何必小题大做,烦脑伤神呢。万岁还是另作主张吧!&
玉帝道:&我有心到这宝树下赏花,不知可也不可?&
太白金星道:&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离了天宫,乱了朝纲,怎么得了!&
玉帝道:&不妨。为人有三魂七魄。我用一魂二魄下凡赏花,再用二魂五魄料理朝事,岂不一举两得!&
太白金星道:&虽说如此,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万岁千万不可在凡间度过三载。那时魂不附体,魄不归位,就要大损元气,终身昏头昏脑,有害黎民百姓。&
玉帝会意地说:&我知道。&
第二日,玉帝果然分了一魂二魄下凡来了。那家穷人,就在这天夜里,生下了一个白胖白胖的儿子。
这个小小娇儿,生下地就嚎啕大哭,奶不吃,水不喝,怎么哄,他总是哭个不停。只有抱到花树下,他就睁着双眼笑起来。
老俩口日夜轮换,抱着胖娃娃在花树下玩耍。一年过去了,娃娃会走了。他抱住花树转呀,唱呀。二年过去了,娃娃会吃饭了,他把饭碗端在花树下,一边吃,一边笑。这年腊月初八,他用刀在树上剜个口儿,将饭喂了进去。花树的叶子更旺了,花开得更大更鲜了,香气也就越来越浓了。胖娃娃更是一步也舍不得离开了。从那以后,均县就有了用&腊八饭&喂果树的风俗了。
三年过去了,他爹妈老死了,胖娃娃更恋恋不舍,天天守住花树赏花。
天宫里三天过去了,玉皇大帝的一魂二魄再也回不来了。因为玉帝元气不足,不能很好治理天下,所以人间许多地方出现了旱灾、瘟疫┄┄
玉帝的一魂二魄不能回到天宫,只好就在武当山住下了。因为他是天子,真武大帝特地盖了这座宫殿,就取名:&朝天宫&。
武当山有座财神庙,庙的周围放着石马鞍、石桌子、石椅子、石印把和石鸭子窝等等。传说,它们过去都是银的、金的。
古时候,这里来了一个老头,叫赵公明。他在十八盘上的岩壳里,搭了个窝棚住下来。不管刮风下雨,他天天都提个旧竹篮,到处拣破烂,乞讨残汤剩饭。他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穿的破破烂烂,却养着一条无精打采的黑狗和一只不下蛋的麻鸭子。
黑狗和麻鸭子,看主人穷,也很俭省。狗一天只吃一口饭,鸭子只吃一撮谷。奇怪的是,它两个从来不屙屎,也不跑不叫;从早到晚,乖乖地瞪着眼睛守大门。
附近有个钱员外。他家大业大,花钱象流水,吃不完的饭菜,往沟里倒;半旧的衣服,往垃圾堆上扔。赵公明好心劝他莫作孽,要省吃俭用。他倒把好心当成驴肝肺,说赵公明是&狗咬老鼠─多管闲事。&
赵公明讨了没趣,不在乎,常常把钱员外扔的衣服,一件件拣了给穷哥们穿;把他倒的饭菜挑回去喂癞皮黑狗和麻鸭子。黑狗和麻鸭子也怪,钱员外倒一盆,它们吃一盆;倒一桶,它们吃一桶。
一天早晨,太阳特别亮,天上挂满五彩云,山花儿全开啦,满山遍野香得醉人。忽然,麻鸭子&嘎嘎&叫,生了十个金蛋蛋;大黑狗&汪汪&咬,屙了十个银锭锭。从此,天天照常,从不间断。
赵公明还是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却把金银分给穷人,叫他们安家立业,好好过日子。可是,金蛋蛋、银锭锭还是越来越多,用不完,没地方放。赵公明把它们铸成马鞍、桌子、椅子等等。这时候赵公明依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天天提着篮子拾破烂。
钱员外坐吃山空,一步步把万贯家产荡光卖尽了。只好也去讨米要饭。一天,他在半路上遇到了赵公明,心里渐愧,躲不开,只好去躬身作楫,道:&赵老爷,您有那么多金银财宝,该坐享清福了,怎么还拾破烂呢?&
&常将有时思无时,细水长流光景好啊!&赵公明说。&南海大,是一滴滴水汇的;粮仓多,是一粒粒谷子积的。我的黑狗子和麻鸭子,是吃了你的残汤剩饭,才生金屙银的。希望你以后能勤俭过日子。&便掏出了一些金银给他,叫他重新安家立业。
哪知钱员外本性不改,拿着赵公明给的金银,还是酒馆进肉馆出,没多久,就又成了穷光蛋啦。狗急跳墙,他乘深夜,一把火烧着了赵公明的茅屋。心想:&烧死你赵公明,烧不毁金桌、银椅,留下来全成了我姓钱的。&
山风大,火势猛,转眼间茅屋就成了灰烬。可是赵公明却未被烧死。麻鸭子变成一只金凤凰,载着赵公明升天了。黑狗变成了一匹大黑虎,扑出来,咬死了钱员外。
这时,赵公明屋里的东西猛一暗,都由金的变成了石头的,再不怕贪财的人来打它们的主意了。
后来,赵公明成了财神爷,可还是舍不得原来住的穷地方,人们就地给他修起了一座庙,就是武当山现存的&财神庙&。
武当山下的汉江里边,有一条细长细长的沙洲,样子有点象一根长笛,因故得名&笛子洲&。其实,它和笛子毫无关系,倒是更象一条长蛇,因为它本来就是由一条长蛇变成的。
从前,武当山下有个穷秀才。那天,他到姨姨家去借钱,中途路上,遇着个老鹰正抓住一条白蛇要吃哩!秀才拣块石头,把老鹰打走了。那条白蛇还未死,它向秀才点三下头,钻进草窝去了。
好些年以后,白蛇变成精了。它给秀才托梦:&恩人啊,明天,你到山洞里来,我给你准备了无数的冰片,报答你的救命恩情。&第二日,秀才进了山洞。洞中卧着一条比桶还粗的白色大蟒。大蟒向他点三下头。秀才扒了几挑冰片回家,卖了很多钱。他东庄置地,西庄买田,盖起转角楼的房子,成了员外之家,还接了漂亮老婆。
第二年,皇帝传下圣旨,各州府县张出榜文:&谁能献出夜明珠,带进皇宫,就当下封官。秀才很想当官。他知道白蟒有夜明珠,就来山洞和白蟒商量。白蟒说:&我修行几千年,就得了这颗夜明珠。为了报答你的救命恩情,我只好送你。&
秀才把夜明珠献给了皇帝。他从此就住进官府,当了太爷了。
又过了些日子。娘娘大病才好,想吃龙肉,皇帝下道圣旨:谁能办到,封为进宝状元。秀才想:当这普通官,不如当状元,帽插金花,闻名天下。他知道白蟒的肉胜过龙肉,就又跑进山洞,对白蟒说了。白蟒很为难,它说:&夜明珠给了你,我千年道行,减去一半。今日又来割我的肉,怎么忍受得了?&
秀才说:&我不会忘掉你的好处,就再打扰你这一次吧!&
&为了报答你的救命恩情,我只好忍受住痛苦了。&
秀才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宝剑,在白蟒的尾巴上割了一刀。白蟒疼得龇着牙,摇摆着,眼泪一滴滴淌下。秀才欢欢喜喜把肉献给娘娘,他当了状元,享受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又过了些日子,皇帝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太医说:&需要龙肝才能治好。&皇帝宣秀才上殿:&你要能为我割块龙肝,把病治好,我招你做东床驸马,搬进皇宫,永享荣华富贵。&秀才想:招了驸马,不但有了金枝玉叶的公主,而且成了皇亲国戚,谁也不敢惹,那便会一辈子无忧无虑了。于是,秀才又到山洞来了。他一进洞口,就喊:&白龙呵!救救我吧!&
白蟒因为尾巴上的伤还未长好,正一动不动地卧在那里养神。听秀才一呼叫,忙问:&怎么啦?恩人!&
秀才说:&皇帝害了一场大病,限三日之内,要我献块龙肝。办得到,招东床驸马;办不到,推出午门斩首。&
&啊!&白蟒没有言语。
&白龙啊,你看我熬上这一步多不容易啊!我求求你,让我割块肝子,以后我就再也不来和你为难了。&
&这怎么行呢?&白蟒说。&我为你丢了夜明珠,道行去了一半;我为你舍掉身上肉,大伤了原气;如今再把肝子割掉,那就难活命了。&
&白龙啊!&秀才为了招驸马,什么也不顾了,&想当年我不救你,你早被老鹰吃了,能有今日吗?你还是让我割一块肝子吧!&
白蟒被问住了。它只好张大了血口,让秀才进去,秀才手执钢刀一把,爬进白蟒肚里,摸着肝子,&卡喳&一刀。白蟒疼得尾巴乱摆,浑身发抖,实在支持不住了,不由地&咚&一声,把嘴闭了。
白蟒半天才醒过来,知道秀才被闷死在肚里,觉得这一下恩也没了,情也没了,自己千年道行完了,命也活不成了。它又恨又气又疼,山洞里怎么也卧不住了,&嗖&一声飞出山洞,飞上云霄,终因没了肝子,又掉下凡来,死在汉江河中,变成一条细长细长的大沙洲。年代久了,因这沙洲很象笛子,人们便叫它笛子洲。
梳妆台和飞升崖
真武大帝在武当山潜心修行,只见那树叶长了又落,落了又长,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不知修行了多少年,眼看就要得道成仙了。
这天,他和往常一样,坐在茅庵里闭目打坐修真养性。突然,一阵喊叫声从山下传来:&天哪!救命呀!救命呀!&
真武大帝听见呼唤,披发仗剑,奔出茅庵,四下了望。山腰间猛地一阵风响,跳出一只凶猛的黑虎。一声吼叫,山摇地动,一声咆哮,群峰发抖。黑虎穿山越岭,追赶一个姑娘。那姑娘自知九死一生,拼命呼喊。
真武大帝一见黑虎伤人,这还了得!大喝一声:&孽障,休得无礼!&说着,七星宝剑一道金光,闪在空中。那黑虎见神箭砍来,情知不妙,乖乖趴在地上,点头摇尾,乞求饶命。真武大帝见黑虎受伏,并不杀它,开口道:&你若能依我一事,我便饶你。&
黑虎点三下头。真武大帝说:&我得道之后,你好生替我巡山,封你做山中之王。凡人间不平之事,由你惩罚。&黑虎又点三下头。
真武大帝收了七星宝剑,说声:&去吧!&黑虎走了。自此以后,武当山有了&黑虎巡山。&
再说那姑娘得救,蹲在石台上蒙脸痛哭。真武大帝见这姑娘确实可怜,上前问道:&姑娘,你是哪里人氏?为何走进深山险些丢了性命?&这姑娘抬起头来,年龄不过十五六岁,生得又排场又俏皮。她娇生娇气说出话来:&小奴家父女两人,以卖柴为生。这几天爹爹生病在床,我一个进山打柴,遇见猛虎。若不是恩人相救,早已命归西天了。&
真武大帝说:&猛虎已经降伏,你快回家去吧。&姑娘又哎哟哎哟哭起来:&脚疼腿酸不能挪步。&真武大帝一心要回山修真养性,转身就走。姑娘在身后喊:&恩人哪!常言说,杀人要杀死,救人要救活。你一走开,那猛虎再转过来,我死了不要紧,可怜我那爹爹,谁来服侍?&真武大帝是修道的人,心慈面软,只得再转身坐下,与这姑娘做伴。
真武大帝修行以来,头发成饼,虱子成堆,那姑娘一片好心掏出木梳,偎偎依依靠在他身边,轻声说道:&恩人,你头发咋成了这个样子?闲着无事,我与恩人梳头。&
真武大帝见这姑娘轻浮,露出无限风流,不禁怒气冲天,喝道:&你要是良家女子,就该自尊自重。再敢轻举妄动,定斩不饶。&这姑娘落了个没趣,又羞又怕,满脸通红,简直无地自容了,纵身一跳,扑下了万丈悬崖。
真武大帝见此情景便傻了眼,探头一望,毛骨悚然。只见那万丈悬崖,白云飘飘,灰雾茫茫不见根底,天哪!这姑娘定是粉身碎骨,如何是好?
真武大帝后悔起来:自己修真养性整四十二年。连个蚂蚁未曾伤过。为的得道成仙,今日却逼人伤身,良心何在,看来只有赔她一条性命,才不愧这四十二年的功德。想到这里,便也从姑娘跳崖的地方,纵身扑下去了。
真武大帝跳下悬崖,云雾里钻出五条青龙,将他团团捧住,一直送上天柱峰山顶。
真武大帝到了金顶,只见他的师父玉清圣祖紫元君拍手大笑道:&徒弟大功成就,得道成仙了。&真武大帝此时恍然大悟,方知是师父要试试他的心肠。
真武大帝受封后,为了感激五条青龙,便在南岩宫后面修了一座五龙宫。后世的人们,在那姑娘替他梳头的地方筑台修庙,叫梳妆台;称那姑娘和他跳崖的地方,叫飞升崖。崖头那块半悬的石板叫&试心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
豫王府的院墙高三尺
  豫王府原在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民国初年,美国人出资买下豫王府,改建成协和医院。据传说在拆豫王府时挖出了金窖、银窖,光金银宝物的价值比美国人的出资和建院费用加在一起还要多。
  豫王府现在虽然看不见了,但北京的老辈人还常说起它。因为它建筑特别,一是它的府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前爪曲伸,趴在地上,神态懒洋洋的,称为懒狮;再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院墙比别的王府高三尺。为什么高三尺,这里头有个讲头。
  老豫王多铎为奠基清业曾立下汗马功劳,被太祖封为铁帽子王。所谓铁帽子王就是子孙后代辈辈为王,见了皇帝不参不拜,不接不送,因此也叫懒王。
  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喜好下棋,乾隆也喜欢下棋,两个人棋艺都不错,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乾隆皇帝经常到豫王府找小豫王下棋娱乐。
  一次,乾隆又邀豫王下棋。豫王说:“这次不能白下,得论个输赢,比个高低。我要是输了,您抠掉我一颗门钉。”
  “那好。”乾隆皇帝说。
  “您要是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豫王提出条件。
  “好!”乾隆在兴头上答应得也挺痛快。
  条件讲好了,二人就摆开棋式,走马拨炮,攻防进退,拼力厮杀。乾隆胸有大略,着棋自如,攻防有序,长驱直入。豫王着法高明,后发制人,稳扎稳打。二人全神贯注,各费心机,你攻我防,你杀我拼,几步棋下去,乾隆就将死了豫王。 
  “这盘棋我输了,您抠我一颗门钉吧。”豫王说。
  第二局开局拼杀更烈。豫王改变战术,由守变攻,中局以立马车战胜乾隆。
  “您输了——给我加一份俸禄。”豫王提醒乾隆。
  “好。继续杀!”乾隆答应了。
  乾隆和豫王继续交战,二人相持不下,越战越激烈,只因棋逢对手,各有胜负,对奕十盘,杀了个五比五平。
  “我输给您五盘,您抠我五颗门钉。我赢您五盘,您给我加五份俸禄。”豫王要求兑现诺言。乾隆没辙,只好勉强答应。
  乾隆回宫后,越想越不是味儿。心想:我赢他五盘,只抠他五颗门钉;输给他五盘,给他加五份俸禄。这不是欺负人吗?于是乾隆下旨:豫王有欺君之罪。但因豫王是铁帽子王,不能加罪。乾隆皇帝为了出这口气,说:“不能加罪,我也得臊臊他。”他下旨让工部把豫王府的院墙加高,比别的王府高出三尺,和大狱的院墙一般,意思就是囚禁豫王终身。
李莲英与永寿斋
永寿斋一组建筑,地处慈禧居住的乐寿堂东跨院北侧。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在颐和园的住处。
  寿斋的正厅从外外面看是五间房屋,但当你进屋后,马上会发现室内特别宽敞,原来这是把前后两个五间合在一起的双五间正厅。精美的雕花 扇,把室内分隔成几块,形成几个别具一格的空间。这组建筑,西邻乐寿堂,东靠近光绪皇后隆裕居住的宜芸馆。
  李莲英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有人说李莲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于是不挂名的宰相。
  在清朝初期,对太监涉政是有严格规定的。清朝入后的第一个皇帝,清世祖顺治对此曾发布"上谕"说:"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结有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由此可见,在清朝开国初期,是严禁太监干涉朝政的。当时,宫内太监总数不过9000人,是明末的十分之一,但到慈禧执政时期,由于后妃干政,太监在宫中的作用又加强了。故先后出现了安德海、李莲英等有权有势的太监。
  按清制,太监在宫中的地位是很低的,不能住正房。但是李莲英一反常规,不仅住了正房,而且占了一个很大的院子。永寿斋的室内比光绪皇帝居住的玉澜堂还宽敞。但是,人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此院不是标准的四合院。有人说这个院子之所以建成三缺一(缺西房)的形状,可能与李莲英的太监身份有关系。
  现在,永寿斋院内布置了三个展室。第一展室介绍了中国太监的形成和发展,并用泥塑展示了光绪、慈禧由紫禁城来颐和园的情景;第二展室,用泥塑形式向人们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几个太监,如秦朝的赵高、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等;第三展室,基本上按原状陈列,展示了李莲英在此居住的实景。人们通过对三个展室的参观,不仅看到李莲英住颐和园时的情况,还会对太监--我国历史发展上的这个"怪胎"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
公主坟的传说
清代,离玉渊潭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究竟是哪一位公主的坟呢?
  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刘墉奏本,参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坤一路跟着。
  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不知不觉日头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他们走进一个小村庄,来到一户门前,和坤前去扣门,开门的是个老头儿。老人看他们模样不象是恶人,就把他们让进屋里,叫女儿为三位客人准备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显得十分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三个人饿急了,吃的还真香。
  第二天,他们一出门,看见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显得更清秀了。乾隆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就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让女儿过来拜见了干老子。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急难,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刘墉哼了一声,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对!对!皇家大院。”
  几年后,赶上连年闹灾荒。父女俩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来找姑娘的干老子。父女俩千辛万苦来到京城,找遍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就是没找到干老子的家。父女俩直埋怨自己当初太粗心,没问清干老子姓啥名谁,住在哪条街。爷俩在京城无亲无故,无钱无粮无处住。没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缩在墙根或破庙里过夜。老人年岁大了,熬不过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没办法。
  这天清早,姑娘急的实在无奈,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犹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个人在河边痛哭。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这哭声悲切,便寻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连忙止住哭声。抬头一瞅,不觉怔住了:这人不就是随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吗?这可有救了。连忙上前双膝一跪。这一跪倒把刘墉弄糊涂了。他仔细一看,认出来了,噢,是皇上的干闺女!于是,他问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爷俩才知道,干老子原来就是乾隆皇上,接他们的先生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爷俩先惊,后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
  第二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乾隆。再说乾隆回宫后,早把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想赖亲。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没成想企岗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褥节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待卫太监都是势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气之前,嘱咐女儿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
  打这儿以后,就剩下姑娘一个人孤孤怜伶地呆在宫里,每日思念爹爹,想着老人的临终嘱咐,常常泪流满面。姑娘有话无处说,不仅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还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皇妃、公主见她长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语地挖苦她;王爷、太子、王孙们见她长得端在秀丽,与福晋小姐大不一样,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丫环 们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看不起她,时不时地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姑娘整天眼泪泡着心,日久天长,就憋出病来了。没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几天水米没沾牙,昏昏沉沉的。宫娥这才害了怕,回禀了皇上。乾隆无奈,只好来看她,可姑娘已经病得不行了。第二天,姑娘就死了。宫女禀报了乾隆,说姑娘临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尸骨葬到家乡去。乾隆说:“埋了算了!”这时,正好刘墉进宫,听到这话心里很不高兴,抢上一步,拱手道:“启禀万岁,臣有一事不明。”乾隆一听,就像当头挨了一棒,他就怕听到刘墉这句话,他一句“一事不明”,曾经参过皇上和多少大臣。这回不知又该谁倒霉了。乾隆赶紧朝着刘墉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意思是说:咱们待会儿再说。刘墉装没看见,接着说:“这位公主虽说不是万岁亲生,可却是您自己认的干女儿啊!并且留有信物,就这么草草葬了,万岁脸上可不光彩呀!”乾隆心想:“越怕你你越来,好晦气呀!”有刘墉这儿盯着呢,乾隆只好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这地方。人们都管这座坟叫公主坟。年长日久,周围长满了杂草。直到解放前,这座孤坟还孤单单地立在那里,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
故宫里的房间为什么九百九十九间半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朱隶)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进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膳房下设五局:
  一、荤菜局。 专做烹、炒、炸、熘、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等荤菜。
  二、素菜局。 专用豆腐、面筋等素菜做各种炒菜、炸菜、熘菜等。
  三、饭局。 专做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条等各种主食。仅每顿要做的粥就有:绿豆粥、小米粥、肉粥、薏米仁粥、大麦粥、大米粥等。
  四、点心局。专做早点、午后点心,还有夜宵所有的各种蒸、煮、炸、烙点心。
  五、饽食局。专做酥皮饽饽、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萨其玛等点心。
  西太后膳房的太监、名厨等,不管皇太后到哪里巡幸,都要随驾侍奉。颐和园“寿膳房”的太监、名厨中的有不少是从故宫“西膳房”调来的。 关于厨师随驾伺候的事,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名厨师叫谢二,是一位首领太监的弟弟,因油炸糕做得好,被传入宫中效力。他做的烧麦皮薄如纸,馅美可口,特别受到“老佛爷”赏识。有一次西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没有随驾,到了东陵西太后要吃烧麦,吃完后感到味道不对,问是什么缘故,手下人说谢二没随驾,是刘大做的,结果一怒之下,打了刘大四十大板,并立即传旨命谢二火速赶到了东陵。
  在西太后爱吃的菜品中,有一个菜叫“酿豆芽”。这道菜做起来非常费功夫,必须挑选挺直肥大的豆芽,先用手将头尾掐去,只留中段,再用细铜丝将其挖空,然后再将事先用鸡肉或其它佐料调好的馅塞进去,上锅蒸熟。就这一个菜,十个人做一天也够忙累的。在她爱吃的面食里有一种"小窝头"。其主要原料有栗子粉、小米面、豆粉、糜子面和玉米面,再加桂花、白糖和枣泥,精心做成如同拇指般大小的窝头。寿膳房制作的食品花样繁多,能制点心四百多种,菜品四千样,各种上等高级食品如燕窝、鱼翅、熊掌等应有尽有。
  西太后用膳每天有固定时间,一般早膳六点,午膳十二点,晚膳下午六点。另外还有晚点。传膳前,各局将做好的菜食一律装入菜食盒中,放在廊下几案上。盛菜的用具是淡黄色的绘有二龙戏珠的木制膳盒,膳盒底部有一个用锡制成的底座,座内装有热水,外包棉垫,能保温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西太后在乐寿堂用膳,乐寿堂离寿膳房一百多米,每次进膳前,乐寿堂正厅内临时用几张桌子拼成一张大餐桌。只有当首领太监发出“传膳”时,所有的膳食才能从寿膳房向乐寿堂运送。传膳时,膳房学徒的小太监有几百人之多。当传膳太监传旨开膳时,小太监每人把自己的膳食盒搭在右肩上,管膳太监和首领太监领着这些小太监依次而入,再由内侍太监把菜食放在膳桌上。这时总管太监李莲英用银筷子试尝,他认为安全可靠后才请皇太后用膳。西太后每天的膳食费一百两白银,比乾隆规定的六十两还高。在当时,一百两白银可买大米一万二千斤。按当时一般农民的正常用粮每人每年三百斤计算,可够一人吃四十年的。那真是“帝后一顿饭,百姓数年粮”。
  西太后在颐和园消夏如何吃冷食。慈禧常吃的是一种叫“甜碗子”的冷食。系用莲子、藕、各色瓜果,加上冰糖,经过冰镇之后食用。据说西太后很爱吃,宫女、太监如若能够被赏赐吃上一碗,那是莫大的幸事了。晚清就用上冰箱了,但那时的冰箱不是机械制冷,而是用天然冰块冰镇的。冰箱的外形呈斗状,即四方形,上面略比底大,由下往上渐大。大冰箱有高八十多厘米者,体积容量不小,冰箱的下面都做有流水孔,盖面上留有气孔,便于放出冷气,可使室内降温。皇宫冰箱多用红木制作,也有的用珐琅制作。其表面多有雕刻或镶嵌纹饰,也是极好的工艺品。 上应有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铁影壁的传说
北海的北岸,五龙亭的东北上,有一座样子很特别的影壁:看颜色是深赭色,看样子是那么象铁铸的一样,人们都管它叫铁影壁。实在不是铁铸的,是一种火山岩浆凝成的矿石,只是从外表看,象铁的罢了。这座北海的铁影壁,原来是不在北海公园的,是一九四六年从德胜门里果子市大街挪来的。铁影壁原来也不在德胜门里的,五百多年以前,它是在德胜门外头一座庙前面的,为什么挪到果子市来了呢?这里就有了一段民间传说了。
  这又是一段龙的故事了。在北京民间传说里面的龙,都是可怕的,都是想毒害北京人的,可是铁影壁故事里的龙,却是好心的龙。可怕的龙的故事,我们记下来不少了,我们再说说这好心的龙吧。
  很早很早以前了,苦海幽州有这么两条龙,他们是夫妻两个,他们没有毒害北京城的心思,他们在北京建筑城墙以后,就变做了一个老头儿,一个老婆儿,躲在一个地方,过起安闲的日子来了。他们看北京建筑了城墙以后,别的没什么异样的,就是西北风刮得太厉害,一刮风就是三四天不停,还是刮一回风,就给北京城添了几寸厚的土,老头儿发愁了,老婆儿也发愁了,都说:“要这么刮下风去,北京城还不叫土给埋上了?”老婆儿说:“我想这里一定有毛病。”老头儿说:“我也这么想,可是,毛病在哪儿呢?我想不出来。”夫妻俩愁急了好多日子,也没一点办法。再说那风呢?那风刮得也真够厉害的。有一天,一个老头儿,骑着一个长耳朵大灰驴,正走到前门桥头上,忽然唿的一下子,打西北刮来一阵大风,登时驴就飞上天去了,吓得驴耳朵也直起来了,吓得骑驴的老头儿也闭上眼睛了,可是,不大一会儿,风不刮了,驴也落到地上了,骑驴的老头儿睁开眼睛再看,呀,到了崇文门外头了,在天空里飞了三四里地!又有这么一天,西山“皇姑寺”里的一个小和尚,正在庙前山坡上玩耍呢,唿的一阵大风,把小和尚吹上天去了,小和尚吓得抱住了脑袋、闭上了眼睛,心里突突地乱跳,他想:这下子一定要摔死!可是,不大一会儿,风不刮了,小和尚两脚落地了,睁开眼睛再看,嗬,到了北京城里头了,在天空里飞了三四十里地!
  这风刮得真奇怪。那龙变的老头儿、老婆儿,听了这些:在半天空里飞驴、飞人的怪事,夫妻俩就更着急了。这天,老头儿说:“咱们出去遛达遛达,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婆儿说:“我也这么想,坐在家里,是找不出刮风的毛病的。”夫妻俩出了家门,往哪里去呢?风不是打西北上刮来的吗?夫妻俩就往西北走下去了。走了一处又一处,瞧见的都是卖东西的,买东西的,挑东西的,扛东西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人,穿的也是平常衣裳,说的也是平常话语,做的也是平常事体,没有什么扎眼的奇怪人、奇怪事。走吧,夫妻俩还往西北走,不知不觉,走到了西北城角,老婆儿埋怨老头儿,说:“都是你这没算计的人,顺着脚往下走,走到城角了,什么也没瞧见,还不如出城瞧瞧去呢!”老头儿笑了。说:“你别着急啊,咱们往东一拐,不就出北门了吗?”夫妻俩顺着城角往东一拐,就瞧见了一宗怪事。听故事的人,听到这里,一定急急地要问:“龙变的老头儿、老婆儿瞧见什么怪事了?快说说,我们听。”可是,说故事的人,说到这里,总要岔出一笔去,说:“这个城,可是元朝的旧城啊,现在叫土城。从西北城角往东一拐的那个北门,元朝叫健德门。”
  说故事的人,接着往下说了:老头儿、老婆儿瞧见什么怪事了呢?他们瞧见城墙根底下,坐着两个人:一个是五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个是十五六岁的小娃子,两个人都穿着土黄色衣裳,头上脸上和衣裳上,都挂了一层尘土,真是难看极了。再瞧他们手里呢?一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条土黄色口袋,老婆婆正往口袋装沙土,小娃娃正往口袋里装棉花,嘴里还说着话。离着远,听不清楚他们说什么,只听见这么一句:“埋不上他这个北京城才怪呢!”龙变的老头儿瞧了老婆儿一眼,老婆儿点了点头,夫妻俩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老婆婆一定是刮风的风婆,那小娃娃一定是布云的云童,他们在这里商议怎么土埋北京城呢!风婆、云童这时候恰巧一抬头,瞧见有人来了,立刻站起来。风婆说:“孙儿呀,咱们回家吧,免得你妈妈挂心。”龙变的老头儿,知道这是风婆和云童想逃走,赶紧一个箭步,跳在风婆前面,这时候,龙变的老婆儿也跟上来了,拦住了云童。老头儿用手一指风婆,大声地喝叱着说:“你们要干什么吧?北京城里住着这么多人,你们为什么要土埋北京城?”风婆嘿嘿冷笑了一声,说:“你这老头子,也敢问我们大事?许他们建筑北京城,挡住我们的风路,就许我们埋他的北京城!”老头儿哈哈大笑了一阵,说:“就凭你这老婆子,也敢造这么大孽,趁早儿留下你那盛土的破口袋。”说着,又一指云童:“你那盛烂棉花的口袋,也得给我留下,小孩子不学好!”还没等风婆说话,云童早急了,他一面把口袋往外一倒,骨都都往外冒黑云,一面喊:“婆婆您还不放风,放土!”龙变的老头儿、老婆儿,同时张嘴一吸,滋溜溜一朵朵黑云,立刻都吸到老头儿、老婆儿肚子里去了。这都是同时的事,正当黑云被吸尽了的时候,风婆的沙土,也滚滚的飞过来了,正好呛了老头儿、老婆儿的鼻子,啊涕!老头儿打了一个喷嚏,啊涕!老婆儿也打了一个喷嚏。这两个喷嚏,打得真好,正好打出四股清水来,直奔了风婆和云童,风婆说声不好,拉上云童,飞身就上了天空,老头儿、老婆儿随着变了两条大龙,往北追赶风婆、云童去了。打这儿起,北京城风少了,沙土也少了,人们都说是龙公、龙婆把风婆婆和布云童儿追跑了。人们说,风婆婆和布云童儿怕龙公、龙婆,咱们铸一个铁影壁,两面都各自铸一条龙(铁影壁上的花纹,原形是麒麟,可是说铁影壁故事的人,却把它说成是龙。原来是,从麒麟的鳞甲,联想到龙,从龙身上,联想到龙的故事。这和“断虹桥石猴”,原形是石狮,都是一个类型的民间口头创造。),风婆婆和布云童儿,就不敢来了,打这儿起,就有了一座好看的铁影壁。
  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北面的城墙拆了,城墙往南挪了,原来北京城的北面又成了旷野荒郊,北京城里又多了风、多了沙土,住在北京城里的人,又愁急起来,只是想不出道理。有那懂得事多,知道事广的老大爷说:“这准是铁影壁离城远了,龙公、龙婆管不了风婆婆和布云童儿了,咱们得想法子。”有那知道铁影壁故事的人,都说老大爷说得对,可是怎么办呢?大家想法子吧。这时候,出来聪明人了,这位聪明人说:“大伙儿别着急,我有主意!”他是什么好主意呢?就是把铁影壁搬到城里面来。大伙儿听这位聪明人的主意真“聪明”,就把铁影壁搬到德胜门里果子市,一座庙前头,后来这条街巷,也叫了铁影壁胡同(这座庙叫“护国德胜庵”。)。说故事的人说:故事说到这里完了,可是你们听故事的人,如果问铁影壁搬到城里以后,到底挡住风了吗?挡住沙土了吗?说故事的人,一定说:没挡住!
辟才胡同的传说
(一)辟才胡同西口路北有一个大红门,大门东边是一所中学。过去国民党统治的时候,有个当大官的在那儿住过。听说这个大门里的房子很阔气,里面有三层院,都空着没人敢住。对门有个卖馄饨的,叫张二,他一边卖馄沌,一边带看着这院儿。这时,有一个要饭的叫李二,带着老婆孩子蹲在门口儿。张二问他:“你在这儿干嘛?”李二说:“想寻个宿。”张二说:“这院子挺阔,就是没人敢住,你要住,钥匙在我这儿。”李二说:“我一个要饭的,什么也不怕。”就这样,李二住在一进门的南房里。晚上,李二起来想看看到底闹什么鬼,他来到第一层院子,推开月亮门一看也没有什么动静;他到了第二层院子,也没听到什么,他又进第三层院子,看到门口有站岗的,正房北屋里灯火通明。他走进去,站岗的给他打立正,他继续往里走,正座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见他进来了就说:“主人来啦!接主人。“这位老人来到院里一摆手,灯全着了,整个院子灯火通明。老人把李二让到正座上说:“公子,你可来啦!你的这些财产,我们给你看了二十八年啦!就是找不到你。”李二说:“我整天在外要饭,你们上哪儿找我呀?”老人说:“你有个朋友叫张大,原来你父亲和他的父亲在同朝做官,你知道他在哪儿吗?你们 的父亲被奸臣所害,这些财产是他们留下的,叫我们给看着。”李二说:“听说张大在朝阳门外鱼市口。败家以后,媳妇上吊死了,剩下他一个人。他有手艺,摆个钉鞋摊。”老人说:“你要用钱叫张大写个纸条,写多少给多少。”李二一听,心想,见鬼了吧!第二天早上,李二不去要饭了,直奔朝阳门外,到鱼市口一打听,真有个钉鞋的张大。张大问:“什么事儿呀?”李二说:“别在街面上说。”俩人来到张大家里,李二说:“我住的院子相当阔,他们叫我主人,把我让到正座上,说那些金银是咱们俩的,他们给咱们看了二十八年啦!要用钱的话,你开个条儿,你写多少,他们给多少!”张大说:“这可不行,我修鞋糊口得啦!”李二再三央告,张大就顺手撕了块破窗户纸,写了白银二百两。李二小心地收藏起来。到了晚上,李二又去了,一进月亮门,里面立刻张灯结彩迎接主人,把他让到上座上。他把张大的纸条拿出来,马上得到了二百两白银。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又到朝阳门外鱼市口,把钱送到张大家,两家都有钱花啦!张大又写个条,五百两。又取了五百两,俩人分了花。过了些日子,又写了一千两,一家五百,这两家的日子可就好起来了。有一天,老人对李二说:“你把张大请来,我们把帐给你们算清。”一天晚上,李二、张大一同来了。一进月亮门,里面的人张灯结彩,跪下迎接他们,老人把家产一一做了交待。东屋多少,西屋多少,哪缸动了,哪缸没动,一共二十四缸白银。老人说:“你们父亲死的时候有话,叫我们把这些东西看到你们长大交给你们。”后来,李二、张大就把这些财产分了。从此,这个胡同取名辟才胡同。
(二)政协礼堂南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叫劈才胡同。为什么叫劈才胡同呢?传说这条胡同的西口,过去曾有座不那么起眼的小庙。这座小庙坐南朝北。紧接着小庙的东面住着一户姓霍的人家,这家人很有钱,多少年以来长盛不衰。而霍家附近的邻居有不少是一天连三顿饭都吃下上的穷人。过了若干年,霍家也不知什么原因慢慢地变穷了,一大家人有的甚至到了要饭的地步。霍家自己也很纳闷儿。有一天,一个收破烂的老头来到霍家,问:“ 你们怎么也卖破烂呀?真穷到这份上了?”霍家对收破烂的老头说:“我们也很奇怪。过去那么有钱,这钱都到哪去了呢?”老头哈哈一笑,便说,“这个我知道,原来你们为什么那么有钱呢?是因为你们家对面开了一家劈材厂,这样霍家风水就好。人们买劈材烧火,火越烧越旺,所以你们霍家就越来越有钱。为什么后来变穷了呢?因为邻居们在你家对面,也就是劈材厂的旁边挖了两口水井。这一来,把你们霍家的风水给破了。你想啊,井里的水打出来必然会浇灭你们家的火。更何况这两口井都是苦水井,‘火”被苦水浇着,烧不起来,你家怎能旺盛呢?日子怎么不变‘苦’呢?”霍家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心想,原来是这些穷邻居挖水井把我们家挖得败落了,得想办法对付他们。一天深夜,霍家老少五口人,手拿锹镐,乘人不备,要把两口井填了。就在他们偷偷往井里填土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大作,把五口人都刮到井里淹死了。从此,这家劈材厂生意越做越大,劈才胡同也就由此得名。
发表评论:
馆藏&1883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潭印月传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